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简介

经特制的祛泡装置后成为含氧丰富的动脉 血流入储血室
A
26
操作注意事项(一)
初次使用以前认真阅读说明书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氧合器 使用前试水,确保变温装置无渗漏 注意发泡情况,不均匀,更换氧合器 血液滞留发泡板,又无气体通过,易造成
发泡板筛孔的堵塞 使用的安全时限为3小时
个开口的透明塑料室 三者依靠特殊技术紧密结合
A
16
Medtronic Biomedicus
A
17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内置磁铁在电机的带动下,使锥形叶轮高速旋转 ,带动液体流动
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离心杯侧壁形成压力, 由侧壁开口流出
在离心杯中央形成低压区 液体即可随叶轮转动进入离心杯,从而产生有效
A
67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工作——氧合器的使用
1.膜式氧合器:
先开机后开气;先停气后停机。根据温度和血PaO2 调节氧浓度; 根据PaCO2调节通气量。停循环或低 流量时, 停止通气/减低通气量。停机后不可在动 脉路抽血。
2.鼓泡式氧合器: 氧浓度100%,根据血气PaCO2、PaO2调节氧流量。
A
68
毒。
A
63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
控制性血液稀释方法:
转中预计HCT=(转前 HCTx血容量+库血HCTx库血量) /(血容量+预充总量)
HCT过高:通过静脉或体外循环管路放血;加入无血 晶体或胶体液进一步稀释。
HCT偏低:应用利尿剂或人工肾滤水;补充红细胞悬 液。
原则:手术病种;患者年龄;手术时间。
侧路 闭式回流室调整回流可通过调整高低来实
现
A
《体外循环基础》课件

03
CHAPTER
体外循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如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无法耐受体外循环。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如肝硬化、肾衰竭等,无法耐受体外循环对肝肾功能的负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易导致术中出血不止。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如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易导致感染扩散和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感染
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体外循环。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充分准备
术中监测
术后护理
手术前应对手术器械、体外循环设备等进行充分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重要器官功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通过将体外循环技术与机器人手术技术相结合,实现手术的精准操作和微创化治疗。
与机器人手术技术的结合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VS
体外循环手术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由于血液稀释、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等严重后果,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总结词
体外循环手术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04
CHAPTER
体外循环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结词
出血与凝血障碍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出血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手术创伤、抗凝药物使用不当或患者自身凝血机制异常。凝血障碍则与术中血液稀释、肝素使用过量等因素有关。出血与凝血障碍可能导致术后出血、贫血、休克等严重后果,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体外循环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简称CPB)技术是心脏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手段,它为心脏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无血、无污染的手术环境,使得心脏手术的安全性、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自20世纪50年代体外循环技术诞生以来,我国体外循环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本人在过去一年的体外循环工作中,积极参与各项手术配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内容1. 体外循环设备管理(1)负责体外循环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跟踪解决进度。
(3)对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4)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设备操作技能。
2. 体外循环手术配合(1)术前准备①熟悉手术方案,了解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的具体要求。
②与麻醉师、手术医生沟通,明确体外循环参数。
③准备体外循环所需物品,包括管道、插管、氧合器、泵等。
(2)手术过程①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确保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期。
②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准确、迅速地完成体外循环管道的连接。
③根据手术需要调整体外循环参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④严密监测体外循环各项指标,如血流量、氧饱和度、体温等,及时调整。
⑤手术结束后,协助医生完成体外循环管道的拆除,确保患者安全。
(3)术后护理①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②协助医生处理术后并发症,如低心排、酸碱平衡紊乱等。
③做好体外循环设备的清洗、消毒、保养工作。
三、工作成果1. 提高了体外循环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2. 体外循环手术配合成功率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3. 体外循环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工作氛围和谐。
4. 体外循环技术不断优化,为心脏外科手术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工作不足及改进措施1. 工作不足(1)对部分新设备操作不够熟练,影响手术进度。
(2)对部分并发症处理经验不足,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体外循环的名词解释

体外循环的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体外循环吗?体外循环啊,就好比是身体里血液循环的一个临时“替身”!比如说,心脏这个重要的“家伙”出问题了,需要停下来修一修或者换一换零件的时候,体外循环就登场啦!它能暂时接过血液循环的任务,保证身体其他部分还能正常运转。
想象一下,身体里的血液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而心脏就是控制河流流淌的大坝。
当大坝要维修的时候,体外循环就像临时搭建的一条旁路管道,让水流还能继续流淌,不至于让整个系统瘫痪。
体外循环可不是简单的事儿哦!它需要一套复杂的设备和技术来支撑。
有专门的机器来充当“替身”的角色,还有各种管子啊、过滤器啊之类的来保障血液的干净和正常循环。
医生们就像是这场“血液循环保卫战”的指挥官,精心地调控着一切。
我记得有一次在医院,看到医生们为一个病人准备体外循环手术。
他们紧张而又专注地忙碌着,各种仪器发出的声音仿佛在演奏一场特殊的交响曲。
病人躺在手术台上,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充满希望地看着医生们。
医生轻声安慰着病人:“别担心,体外循环会帮你度过难关的。
”这场景,真的让人感慨医学的神奇和伟大啊!
体外循环,真的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奇迹!它能让那些原本可能面临绝境的病人有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生命的道路。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体外循环这个名词,它背后蕴含着
无数人的努力和智慧,是拯救生命的重要手段呢!我觉得体外循环真的太了不起了,它给了人们更多生的机会和可能!。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

一、体外循环解释:
1、体外循环是利用一系列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人工方法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
2、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人工装置取代了人体功能,因此也称心肺转流,体外循环机也称为人工心肺机。
3、进行体外循环的目的是在实施心脏直视手术时,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体外循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不仅在心脏肝肾肺等大血管手术中获得应用,在肿瘤治疗的患者的生命支持方面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技术。
二、体外循环实施:
1、灌注师应提前参加术前讨论,充分了解患者循环系统病理解剖和心功能状态,了解外科医生的手术方案和对体外循环关注的特殊要求。
2、术前检查体外循环设备,如电源,人工心肺机,变温水箱等,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所有与手术野及患者血液接触的物品应经过彻底灭菌处理,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管路氧合器等进行安装连接。
体外循环的概念

体外循环的概念
体外循环是指在程序中使用循环结构时,循环条件的判断不是在循环体内部进行,而是在循环体外部的控制结构内进行判断。
具体来说,体外循环通常在循环结构的外部使用条件语句判断循环是否继续执行。
只有当条件满足时,循环才会执行,否则循环将被跳过。
这种循环结构常用于需要先判断条件再执行的情况,例如先读取一个值,再根据这个值来决定是否执行循环。
体外循环的一个常见示例是do-while循环,它的循环体会先执行一次,然后在循环结尾进行条件判断,如果条件满足,则继续执行循环体,否则结束循环。
另一个常见的体外循环是for循环,其中的循环条件通常在循环的第三个部分进行判断。
它首先执行循环的初始化语句,然后在每次循环结束时执行循环的迭代部分,再在控制结构内部判断循环条件是否满足,根据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循环。
总而言之,体外循环是一种在循环结构外部进行条件判断的方式,用于控制循环是否执行和何时终止循环的流程。
体外循环概念

体外循环概念体外循环,听起来像是一个特别高大上、离我们日常生活很遥远的概念。
其实啊,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神奇的“生命助手”,在人体内部的心脏和血管系统忙不过来的时候,它就会闪亮登场。
咱们先来说说人体的正常情况。
心脏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水泵,血管呢,就如同四通八达的水管。
心脏把血液泵到血管里,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然后再把带着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血液收回来,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可是,当心脏或者血管出了大问题,比如说要做一些特别复杂的心脏手术的时候,这时候心脏就没办法好好工作了。
这时候体外循环就像一群超级英雄来救场了。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简单来讲,它会建立起一个体外的循环系统。
就好比在你家的水管出问题的时候,临时从外面接了一套供水和排水的设备一样。
医生们会用特殊的管子把血液从身体里引出来,这血液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被引导到一个特殊的机器里。
这个机器可不得了,它就像一个微型的身体工厂,会给血液补充氧气,去除二氧化碳等废物,就像给疲惫的小蚂蚁们补充能量、清理垃圾一样。
然后,再把处理好的血液送回身体里。
我给你讲个小故事吧。
有一个老人,他的心脏有很严重的毛病,就像一个破旧的老水泵,已经没办法很好地给身体这个大房子供水了。
医生们决定给他做心脏手术,但是手术过程中如果心脏不工作了,身体里的血液就会像失去动力的水流一样停滞不前。
这时候体外循环就发挥作用了。
在体外循环的帮助下,老人的身体就像一个暂时被外部支援系统维持运转的小世界。
手术很顺利,老人的心脏在经过修复后,又能像重新翻新的水泵一样开始正常工作了,这可多亏了体外循环这个神奇的帮手。
从更细致的角度来看,体外循环涉及到很多精密的仪器和复杂的操作流程。
那些管子的粗细、材质都有讲究,就像我们做手工的时候,不同的工具要用在不同的地方。
而且,在整个体外循环的过程中,医生和护士们得时刻盯着各种数据,就像一群守护宝藏的卫士,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这些数据就像是身体的小秘密,它们会告诉医生血液的情况,是氧气够不够,还是血流的速度正不正常等等。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自动体外循环自动体外循环装置:根据人体血液动力学原理,利用人工心肺机及呼吸系统来辅助人体的外周循环。
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式:1、自动体外循环(Automatic Ventricular Electrain, AEV)是指机械辅助的体外循环。
其呼吸机与外周动脉相连,可自动调节呼吸频率,达到体外循环的效果。
自动体外循环的最大优点是:①通过自动监测,保证供氧量;②消除了重力作用对循环的影响,可实现平稳持续血液动力学循环;③克服了心脏跳动的不规律性;④无需动脉穿刺,避免了损伤和出血的危险;⑤减少心脏负荷;⑥节约能源,降低心脏负荷;⑦操作简便。
2、半自动体外循环(Semi-Automatic Ventricular Electrain,SAV)是指气体诱导的体外循环。
适用于严重低氧血症或明显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者。
当外周动脉未与中央静脉连接,且循环不能维持时,则用它来维持循环。
如在上述病例均不能实现体外循环时,则采用此种体外循环。
此时中央静脉压为: 50-70 mmHg。
但此时需采取辅助措施使病人呼吸机维持较高的呼吸频率,即应尽量减少动脉血的搏动,减少因此引起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从而使PaO 2增加, PaCO 2也随之升高。
3、半自动体外循环的特点是:通过对外周动脉系统及各级肺循环功能的监测,掌握其动态变化,选择适当的呼吸频率,进行有效的呼吸机控制,并控制二氧化碳浓度,补充和纠正动脉血气。
但此时仍需动脉穿刺,因此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较自动体外循环安全得多。
4、完全自动体外循环(Total Ventricular Electrain, TAV)是指氧合血流经动脉和静脉两个途径被送入机体组织,达到体外循环的效果。
此时动脉血氧饱和度>100%, PaO 2 > 90 mmHg, PaCO 2<45 mmHg,动脉血压≥15 kPa(12.0-16.7kPa)和中心静脉压>5 mmHg,心排出量>100 ml/min。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体外循环中监测
• 温度
– 体外循环中测温部位常有鼻咽温、血温、肛温, – 根据手术要求决定降温速度。 – 复温时血温与水温差不得大于10-12ºC 以免发 生气栓 水温最高不得超过42ºC,预 防血内蛋白变性及血液 – 成分破坏。
2018/9/15
21
谢 谢!
2018/9/15
2018/9/15 4
氧合器
2018/9/15
5
体 外 循 环的 基 本 设 备
变温器
调节体外循环中血液温度的装置。 按设计可分为独立式与结合式。
滤过器
滤过体外循环中可能产生气泡 、血小板凝块、 纤维素脂肪粒,硅油栓以及体内脱落的组织碎块等。 根据用途可选用合适的过滤网眼大小, 静脉端为40-60u,动脉端为25-40u
2018/9/15
17
体外循环中意外的处理
体外循环中的意外大体上可分为机械性故障、器材坏损、 操作不当及血液抗凝不当等方面。 • 机械性故障 -机器电源的脱落,泵头的失灵及停电 -变温箱失灵(温控失灵) • 器材的坏损
-泵管破裂 -氧合器氧合祛泡不好 -微栓过滤器阻塞 -管道内异物阻塞
2018/9/15 18
体外循环
体外循环是一种特殊装置替代人的心脏及肺脏功能, 进行血液循环及气体交换,以能施行心脏及肺 部手术及其他治疗的技术。
体 外 循 环 图
2018/9/15
1
体 外 循 环的 基 本 设 备
人工心肺机
人工心肺机示意图
2018/9/15
2
体 外 循 环的 基 本 设 备
人工心肺机
一个完整的人工心肺机应由4-5个血泵及其他装置 共同组成,其中包括血平面,气泡,温度,压力,生 化,血气等检测的装置 • 主泵 (人工心)代替心脏排血功能,供应全身 血液 循环 根据射血方式分为平搏动泵及搏动泵两种。 主泵的要求:定向流动 泵压可调节控制应有 较大的流量范围 • 辅助泵: 左心血液回收泵,右心血液回收泵, 停跳液灌注泵
2018/9/15
15
体外循环中监测
尿量
• 排尿反应灌注量、血容量、肾脏功能等方面的情况。
• 观察尿量、尿的性状,早期发现和及时排除引起肾 功能衰竭的诱因,防止手术后的肾功能损害。
2018/9/15
16
体外循环中监测
• 血气监测
– 动脉氧分压是监测供氧是否充分及氧合器性 能好坏 的 指标。 – 静脉氧饱合度则反应灌注流量是否充足 – 在体外循环中维持PH接近正常,BE值±3, 静脉血氧饱合度在75%以上。
2018/9/15 3
体 外 循 环的 基 本 设 备
氧合器
氧合器是将其装入静脉血充分氧合使氧分压升高, 排除二氧化碳的一种人工装置,以代替肺的功能。 氧合器按设计原理分为三种类型。 • 血膜式 使静脉血形成薄的血膜直接暴露在氧气中达到氧合。 • 鼓泡式: 氧气直接吹入静脉血形成的血泡氧合再经祛泡完全 氧合的目的。 • 膜式 气体交换是通过一层可通气的离分子膜进行,其特 点是血气不直接接触,仿生性强,对人的损害小。
22
体外循环中意外的处理
• 操作不当 -主动脉插管不当 -体外循环管道进气
(优势灌注或滑入主动脉夹层) (体循环或 冠状血管)
• 抗凝不当
-抗凝不充分,血块形成 -抗凝过量,出血
2018/9/15
19
体外循环中监测
• 静脉压的监测
– 中心静脉压是体外循环中重要的监测指标之 一。 – 在体外循环中,经锁骨下静脉、劲内静脉测 得压力 – 作为上腔静脉引流是否通畅的参考 – 股静脉测压多反映体内血容量及引流情况, – 压力过高均应找出原因,对因处理。
2018/9/15
11
体 外 循 环的 灌 注 管 理
•
流量的控制:
-- 适当的灌注流量和灌注压是达到灌注的目的的关键。 -- 计算流量的方法右两种,按体表面积计算或按体重计算 低流量:<1.8L(m2.min) <50ml(kg min) 中流量:2.0-2.2(m2 min) 50-80nl(kg min) 高流量:>2.4L(m2 min) >80ml(kg min) -- 流量对于不同年龄组病人有区别,婴儿最高流量可达 150-200ml(kg min),成人80-100ml/(kg min) -- 长时间的灌注流量低于40ml/kg min将造成组织灌注不足 而过高的流量又必然使血管扩张,体内液体负荷过多而导 致组织脏器充血水肿。 -- 检测灌注流量是否充分的指标是: 1. 混合静脉血氧饱和度在70%以上。 2. 尿量不应少于2ml/kg h
机器预充液的配置:
• 总预计液的量的估计 根据氧合器及体外管道的最低预充量+CPB期间 灌注量的1/3(min)左右的容量计算。 • 预充液的配置: 体外循环中多根据温度采用不同程度的血液稀释, 在体外循环领域可分为5度 轻度血液稀释Hct≥30% 中度血液稀释Hct≥20%-29% 中深度血液稀释≥15%-19% 深度血液稀释≥10-14% 极度血液稀释≥10%
14
•
2018/9/15
体外循环中监测
ACT(激活全血凝固时间)
在体外循环中用ACT监测肝素化程度,ACT值应维持 在480“-600”之间,低于300秒严禁转流。
血液电解质
• 体外循环中电解质受预充液稀释,排尿、低温、二 氧化碳分压下降、钾细胞内外转移等原因常使血钾明 显下降,应及时补充,否则易引起心律紊乱。 • 预充液的稀释及大量库血预充可使血钙下降,影响 心肌得收缩功能,根据监测结果及时补充。
>50 24--26 32--34 34--36
插管单位为FR法制单位
2018/9/15
7
体 外 循 环的 灌 注 管 理
转流前的准备工作:
• • • • 体外循环设备、仪器的准备。 药品的准备,物品准备 术前访视病人 选定合适的体外循环方式及所需用品。
2018/9/15
8
体 外 循 环的 灌 注 管 理
2018/9/15
6
体外管道与插管
建立体外循环需用动脉,静脉插管及管道将人体 与体外循环系统连接,起着连接和体外血管的作用。 要求管道及插管内壁光滑,动静脉插管大小合适。 体重与插管口经选择参照表如下:
体重 Kg 主动脉 上腔静脉 下腔静脉
<10 10--15 15--20 20--30 30--40 40--50 10--12 14--16 16--18 18--20 20--22 22--24 20--22 22--24 24--26 26--28 28--30 30--32 22--24 24--26 26--28 28--30 30--32 32--34
2018/9/15 9
体 外 循 环的 灌 注 管 理
• 血液稀释的优点 --降低红细胞浓度,减轻体外循环对红 细胞及血小板的损害。 --降低血液黏度,增加微循环内血流速 度,改善微循环的灌注 --减少血源性疾病 --节省库血,减轻病人负担。 现临床上一般采用中度血液稀释,稀释 后Hb 7-8g,Hct2.0-25%之间。
2018/9/15
12
体 外 循 中 监 测
动脉压力
• 动脉压是指体外循环中一定的灌注流量产生的压力。 • 常用桡动脉和股动脉部位测定。 • 其压力与灌注流量密切有关,但并非成正比变化。 • 转流中压力一般维持在60-80mmHg之间。
2018/9/15
13
体外循环中监测
• 体外循环中动脉压波动常有以下特点 --早期压力偏低: 原因 1. 血液稀释后粘滞度下降,血流阻力降低 2. 血管活性物质快速稀释,血管张力降低 3. 搏动性血流消失,微循环血管内血液淤 滞,有效循环血量下降 --后期压力逐渐上升: 原因 体内儿茶酚胺分泌增加,血管阻力上升, 压力上升。 在体外循环中灌注流量是最重要的 在组织灌注充足的基础上控制血压 必要时选用血管收缩药及血管扩张药物。
2018/9/15
10
体 外 循 环的 灌 注 管 理
• 预充液成分 晶体预充液为复方乳酸钠 20ml-40ml/kg 20%甘露醇 0.5g/kg 5%碳酸氢钠 3-5mEq/kg 10%氯化钾 1-1.5mEq/kg 低分子右旋糖酐 5-10ml/kg 血定安 以维持晶胶比值在0.3-0.5之间 库血 以补充Hct达到预计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