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外循环

合集下载

体外循环简介

体外循环简介
血液与气体直接接触完成氧合的同时进行 血液变温
经特制的祛泡装置后成为含氧丰富的动脉 血流入储血室
A
26
操作注意事项(一)
初次使用以前认真阅读说明书 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选择氧合器 使用前试水,确保变温装置无渗漏 注意发泡情况,不均匀,更换氧合器 血液滞留发泡板,又无气体通过,易造成
发泡板筛孔的堵塞 使用的安全时限为3小时
个开口的透明塑料室 三者依靠特殊技术紧密结合
A
16
Medtronic Biomedicus
A
17
离心泵的工作原理
内置磁铁在电机的带动下,使锥形叶轮高速旋转 ,带动液体流动
液体在离心力的作用下在离心杯侧壁形成压力, 由侧壁开口流出
在离心杯中央形成低压区 液体即可随叶轮转动进入离心杯,从而产生有效
A
67
体外循环中的管理工作——氧合器的使用
1.膜式氧合器:
先开机后开气;先停气后停机。根据温度和血PaO2 调节氧浓度; 根据PaCO2调节通气量。停循环或低 流量时, 停止通气/减低通气量。停机后不可在动 脉路抽血。
2.鼓泡式氧合器: 氧浓度100%,根据血气PaCO2、PaO2调节氧流量。
A
68
毒。
A
63
预充液管理及血液稀释
控制性血液稀释方法:
转中预计HCT=(转前 HCTx血容量+库血HCTx库血量) /(血容量+预充总量)
HCT过高:通过静脉或体外循环管路放血;加入无血 晶体或胶体液进一步稀释。
HCT偏低:应用利尿剂或人工肾滤水;补充红细胞悬 液。
原则:手术病种;患者年龄;手术时间。
侧路 闭式回流室调整回流可通过调整高低来实

A

《体外循环基础》课件

《体外循环基础》课件
详细描述
03
CHAPTER
体外循环的适应症与禁忌症
如急性心力衰竭、呼吸衰竭等,无法耐受体外循环。
严重心肺功能不全
如肝硬化、肾衰竭等,无法耐受体外循环对肝肾功能的负担。
严重肝肾功能不全
如血友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等,易导致术中出血不止。
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如全身性感染、败血症等,易导致感染扩散和器官功能衰竭。
严重感染
手术前应对患者进行全面评估,确保患者能够耐受体外循环。
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充分准备
术中监测
术后护理
手术前应对手术器械、体外循环设备等进行充分准备,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在体外循环过程中,应密切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和重要器官功能,及时处理异常情况。
手术后应对患者进行严密观察和护理,确保患者安全度过围手术期。
通过将体外循环技术与机器人手术技术相结合,实现手术的精准操作和微创化治疗。
与机器人手术技术的结合
THANKS
感谢您的观看。
VS
体外循环手术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详细描述
体外循环手术过程中,由于血液稀释、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等原因,可能导致肾功能不全。肾功能不全表现为尿量减少、血肌酐升高、电解质紊乱等症状。肾功能不全可能导致急性肾衰竭、慢性肾衰竭等严重后果,需密切监测和及时处理。
总结词
体外循环手术还可能引起其他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04
CHAPTER
体外循环的并发症及防治
总结词
出血与凝血障碍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可能导致严重后果。
详细描述
出血是体外循环中常见的并发症,主要原因是手术创伤、抗凝药物使用不当或患者自身凝血机制异常。凝血障碍则与术中血液稀释、肝素使用过量等因素有关。出血与凝血障碍可能导致术后出血、贫血、休克等严重后果,需及时诊断和治疗。

体外循环工作总结范文(3篇)

体外循环工作总结范文(3篇)

第1篇一、前言体外循环(Cardiopulmonary Bypass,简称CPB)技术是心脏外科手术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辅助手段,它为心脏外科医生提供了一个无血、无污染的手术环境,使得心脏手术的安全性、成功率和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了显著提高。

自20世纪50年代体外循环技术诞生以来,我国体外循环技术发展迅速,技术水平不断提高。

本人在过去一年的体外循环工作中,积极参与各项手术配合,现将工作总结如下。

二、工作内容1. 体外循环设备管理(1)负责体外循环设备的日常维护和保养,确保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

(2)对设备进行定期检查,发现问题及时上报,并跟踪解决进度。

(3)对新设备进行安装、调试,确保设备性能稳定。

(4)对设备操作人员进行培训,提高其设备操作技能。

2. 体外循环手术配合(1)术前准备①熟悉手术方案,了解手术过程中体外循环的具体要求。

②与麻醉师、手术医生沟通,明确体外循环参数。

③准备体外循环所需物品,包括管道、插管、氧合器、泵等。

(2)手术过程①协助麻醉师进行麻醉诱导,确保患者平稳度过麻醉期。

②与手术医生密切配合,准确、迅速地完成体外循环管道的连接。

③根据手术需要调整体外循环参数,确保手术顺利进行。

④严密监测体外循环各项指标,如血流量、氧饱和度、体温等,及时调整。

⑤手术结束后,协助医生完成体外循环管道的拆除,确保患者安全。

(3)术后护理①观察患者生命体征,了解患者病情变化。

②协助医生处理术后并发症,如低心排、酸碱平衡紊乱等。

③做好体外循环设备的清洗、消毒、保养工作。

三、工作成果1. 提高了体外循环设备的利用率,降低了设备故障率。

2. 体外循环手术配合成功率显著提高,患者术后恢复良好。

3. 体外循环团队协作能力得到提升,工作氛围和谐。

4. 体外循环技术不断优化,为心脏外科手术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工作不足及改进措施1. 工作不足(1)对部分新设备操作不够熟练,影响手术进度。

(2)对部分并发症处理经验不足,导致患者术后恢复时间延长。

体外循环的名词解释

体外循环的名词解释

体外循环的名词解释
嘿,你知道体外循环吗?体外循环啊,就好比是身体里血液循环的一个临时“替身”!比如说,心脏这个重要的“家伙”出问题了,需要停下来修一修或者换一换零件的时候,体外循环就登场啦!它能暂时接过血液循环的任务,保证身体其他部分还能正常运转。

想象一下,身体里的血液就像一条奔腾的河流,而心脏就是控制河流流淌的大坝。

当大坝要维修的时候,体外循环就像临时搭建的一条旁路管道,让水流还能继续流淌,不至于让整个系统瘫痪。

体外循环可不是简单的事儿哦!它需要一套复杂的设备和技术来支撑。

有专门的机器来充当“替身”的角色,还有各种管子啊、过滤器啊之类的来保障血液的干净和正常循环。

医生们就像是这场“血液循环保卫战”的指挥官,精心地调控着一切。

我记得有一次在医院,看到医生们为一个病人准备体外循环手术。

他们紧张而又专注地忙碌着,各种仪器发出的声音仿佛在演奏一场特殊的交响曲。

病人躺在手术台上,虽然有些害怕,但还是充满希望地看着医生们。

医生轻声安慰着病人:“别担心,体外循环会帮你度过难关的。

”这场景,真的让人感慨医学的神奇和伟大啊!
体外循环,真的是现代医学的一个奇迹!它能让那些原本可能面临绝境的病人有了新的希望和生机。

它就像黑暗中的一盏明灯,照亮了生命的道路。

所以啊,可别小看了体外循环这个名词,它背后蕴含着
无数人的努力和智慧,是拯救生命的重要手段呢!我觉得体外循环真的太了不起了,它给了人们更多生的机会和可能!。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外科护理学

一、体外循环解释:
1、体外循环是利用一系列特殊人工装置将回心静脉血引流到体外,经人工方法进行气体交换,调节温度和过滤后,输回体内动脉系统的生命支持技术。

2、在体外循环过程中,由于人工装置取代了人体功能,因此也称心肺转流,体外循环机也称为人工心肺机。

3、进行体外循环的目的是在实施心脏直视手术时,维持全身组织器官的血液供应。

随着临床医学的发展,体外循环应用范围不断扩展,不仅在心脏肝肾肺等大血管手术中获得应用,在肿瘤治疗的患者的生命支持方面也取得令人瞩目的成绩,成为临床医学的一门重要技术。

二、体外循环实施:
1、灌注师应提前参加术前讨论,充分了解患者循环系统病理解剖和心功能状态,了解外科医生的手术方案和对体外循环关注的特殊要求。

2、术前检查体外循环设备,如电源,人工心肺机,变温水箱等,确保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所有与手术野及患者血液接触的物品应经过彻底灭菌处理,并在严格无菌条件下将管路氧合器等进行安装连接。

体外循环的概念

体外循环的概念

体外循环的概念
体外循环是指在程序中使用循环结构时,循环条件的判断不是在循环体内部进行,而是在循环体外部的控制结构内进行判断。

具体来说,体外循环通常在循环结构的外部使用条件语句判断循环是否继续执行。

只有当条件满足时,循环才会执行,否则循环将被跳过。

这种循环结构常用于需要先判断条件再执行的情况,例如先读取一个值,再根据这个值来决定是否执行循环。

体外循环的一个常见示例是do-while循环,它的循环体会先执行一次,然后在循环结尾进行条件判断,如果条件满足,则继续执行循环体,否则结束循环。

另一个常见的体外循环是for循环,其中的循环条件通常在循环的第三个部分进行判断。

它首先执行循环的初始化语句,然后在每次循环结束时执行循环的迭代部分,再在控制结构内部判断循环条件是否满足,根据结果决定是否继续执行循环。

总而言之,体外循环是一种在循环结构外部进行条件判断的方式,用于控制循环是否执行和何时终止循环的流程。

体外循环概念

体外循环概念

体外循环概念体外循环,听起来像是一个特别高大上、离我们日常生活很遥远的概念。

其实啊,你可以把它想象成一个超级神奇的“生命助手”,在人体内部的心脏和血管系统忙不过来的时候,它就会闪亮登场。

咱们先来说说人体的正常情况。

心脏就像一个永不停歇的水泵,血管呢,就如同四通八达的水管。

心脏把血液泵到血管里,带着氧气和营养物质,输送到身体的各个角落,然后再把带着二氧化碳等废物的血液收回来,整个过程有条不紊。

可是,当心脏或者血管出了大问题,比如说要做一些特别复杂的心脏手术的时候,这时候心脏就没办法好好工作了。

这时候体外循环就像一群超级英雄来救场了。

它是怎么做到的呢?简单来讲,它会建立起一个体外的循环系统。

就好比在你家的水管出问题的时候,临时从外面接了一套供水和排水的设备一样。

医生们会用特殊的管子把血液从身体里引出来,这血液就像一群勤劳的小蚂蚁,被引导到一个特殊的机器里。

这个机器可不得了,它就像一个微型的身体工厂,会给血液补充氧气,去除二氧化碳等废物,就像给疲惫的小蚂蚁们补充能量、清理垃圾一样。

然后,再把处理好的血液送回身体里。

我给你讲个小故事吧。

有一个老人,他的心脏有很严重的毛病,就像一个破旧的老水泵,已经没办法很好地给身体这个大房子供水了。

医生们决定给他做心脏手术,但是手术过程中如果心脏不工作了,身体里的血液就会像失去动力的水流一样停滞不前。

这时候体外循环就发挥作用了。

在体外循环的帮助下,老人的身体就像一个暂时被外部支援系统维持运转的小世界。

手术很顺利,老人的心脏在经过修复后,又能像重新翻新的水泵一样开始正常工作了,这可多亏了体外循环这个神奇的帮手。

从更细致的角度来看,体外循环涉及到很多精密的仪器和复杂的操作流程。

那些管子的粗细、材质都有讲究,就像我们做手工的时候,不同的工具要用在不同的地方。

而且,在整个体外循环的过程中,医生和护士们得时刻盯着各种数据,就像一群守护宝藏的卫士,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这些数据就像是身体的小秘密,它们会告诉医生血液的情况,是氧气够不够,还是血流的速度正不正常等等。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

体外循环名词解释自动体外循环自动体外循环装置:根据人体血液动力学原理,利用人工心肺机及呼吸系统来辅助人体的外周循环。

目前常用的有以下几种方式:1、自动体外循环(Automatic Ventricular Electrain, AEV)是指机械辅助的体外循环。

其呼吸机与外周动脉相连,可自动调节呼吸频率,达到体外循环的效果。

自动体外循环的最大优点是:①通过自动监测,保证供氧量;②消除了重力作用对循环的影响,可实现平稳持续血液动力学循环;③克服了心脏跳动的不规律性;④无需动脉穿刺,避免了损伤和出血的危险;⑤减少心脏负荷;⑥节约能源,降低心脏负荷;⑦操作简便。

2、半自动体外循环(Semi-Automatic Ventricular Electrain,SAV)是指气体诱导的体外循环。

适用于严重低氧血症或明显缺氧伴二氧化碳潴留者。

当外周动脉未与中央静脉连接,且循环不能维持时,则用它来维持循环。

如在上述病例均不能实现体外循环时,则采用此种体外循环。

此时中央静脉压为: 50-70 mmHg。

但此时需采取辅助措施使病人呼吸机维持较高的呼吸频率,即应尽量减少动脉血的搏动,减少因此引起的动脉血氧饱和度降低,从而使PaO 2增加, PaCO 2也随之升高。

3、半自动体外循环的特点是:通过对外周动脉系统及各级肺循环功能的监测,掌握其动态变化,选择适当的呼吸频率,进行有效的呼吸机控制,并控制二氧化碳浓度,补充和纠正动脉血气。

但此时仍需动脉穿刺,因此有一定的危险性,但较自动体外循环安全得多。

4、完全自动体外循环(Total Ventricular Electrain, TAV)是指氧合血流经动脉和静脉两个途径被送入机体组织,达到体外循环的效果。

此时动脉血氧饱和度>100%, PaO 2 > 90 mmHg, PaCO 2<45 mmHg,动脉血压≥15 kPa(12.0-16.7kPa)和中心静脉压>5 mmHg,心排出量>100 ml/min。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历程



1937 年在全美胸外科会议上,Gibbon报告了他的研究 成果; 只有一个学者关注到Gibbon的报告,评价道“勒〃凡 尔纳式的幻想”。 1950年Gibbon的研究工作得到了IBM公司负责人Watson 的关注; 在公司经济和技术的支持下Gibbon制造出更为精密复 杂的人工心肺机,开始在狗身上做实验3年; 在此期间Gibbon对低温酸碱平衡、灌注流量等进行深 入研究;体外循环临床应用时机已经成熟。

1934年 Gibbon成了麻省总医院的住院医师,向他的 导师Churchill提出研制人工心肺机的正式请求; Churchill 认为:这位才华横溢、前程似锦的弟子 “走火入魔、不务正业”,非常反感,深感惋惜; 但是Gibbon的坚定决心,最终征得了导师的同意; Churchill给了一个动物实验室,又配了一个年轻漂 亮的小姐Mary Hopkins,后者成了Gibbon的得力助手 和合作者。
血液回收器
循环血量过多时,用 于血液的贮存、回收 ,避免血液浪费
主动脉插管
根据手术要求、体重选择,由手术医生在术中插入主动脉,另 一侧与体外循环机上主动脉连接管相连
静脉插管
根据手术要求、体重选择,由手术医生在术中插入上下腔静脉或右 心房,另一侧与体外循环机静脉动脉连接管相连
主动脉根部灌注针
用于将含有高钾的心肌停跳液灌注到心脏中,使心脏停止活动
管道的护理

动静脉通路及输液的护理
引流管的护理:心包纵隔引流管、导尿管

体外循环护理措施
并发症预防 出血 急性心脏压塞 肾功能不全 高血压 感染 呼衰、心衰、心律失常 脑功能障碍
出院指导

饮食:合理调配饮食、加强营养 休息与活动:劳逸结合,避免重体力劳动、剧烈 运动、外伤等 自我检测尿量、自觉症状 定时检查血压、血糖、血脂、病情变化 服药指导:强心、利尿、抗凝等 预防上呼吸道感染 加强功能锻炼,定期复查

体外循环对人体的影响
酸碱平衡紊乱 电解质失调 代谢性酸中毒 代谢性碱中毒 电解质紊乱

体外循环对人体的影响
血液变化:血液成分破坏增加, 游离血红蛋白增高 血小板破坏增加, 凝血因子减少 溶酶激活

体外循环对人体的影响
大脑 脑水肿 脑功能受抑制 脑栓塞
体外循环对人体的影响
肾脏: 术中低血压将影响肾脏功能 低温、低灌注量、酸血症和红细胞破 坏过多均可导致肾功能衰竭

体外循环对人体的影响
肺: 术中灌注时间过长 微栓、氧自由基等毒性物质的释放 炎性反应引起肺间质水肿 肺出血 肺泡萎缩
体外循环对人体的影响
心脏: 术中机械牵拉损伤 传导束损伤 心肌纤维受损 心脏复跳困难、心律失常、低心排
体外循环管道
过滤装置
心内血液回收器 插管
体外循环机
滚压泵:目前最常用
离心泵:新型泵,对 血液破坏小
氧合器
鼓泡式:价格低,氧 合能力好,但对血液 破坏大,不适合长时 间复杂手术
膜式氧合器:费用偏高, 但血液破坏小,适用于危 重患者疑难手术
超滤、微栓滤器
分为:成人型、儿童型、婴儿型,根据体重选择,过滤气泡,防止 动脉进气的重要屏障
体外循环抗凝



肝素抗凝原理 当肝素在血中达到一定浓度与β-球蛋白抗凝血酶Ⅲ结 合,形成凝血酶Ⅲ-肝素复合物而抑制凝血因子,产生抗凝 作用. 肝素抗凝用量;200-400u/kg 肝素抗凝标准:ACT>480秒 体外循环中,抗凝不足会导致血凝块形成,造成严重后 果
活化凝血酶原时间 正常:80~120秒 体外循环中:>480秒 体外循环结束:鱼精 蛋白中和使ACT时间 接近生理值
突破
1953年5月6日是一个值得纪念的日子: John Gibbon创造的人工心肺机正式投入 临床应用,为一位19岁的小姑娘施行了ASD 修补术。 患者术前在半年时间里发生3次心衰;体 外循环时间为26分钟,术后病人顺利恢复。 同年Henry Swan(USA)推出低温麻醉方法 在直视下修复ASD。
原 理
结合图片思考一下

1、图片中血泵替代生循环中那种脏器 的功能? 2、氧合器替代了生理循环中那部分脏 器的功能?
3、体外循环过程中心脏和肺脏参与循 环吗?


体外循环目的
通过有效的循环和呼吸支持,代替 心肺功能,从而为外科医生创造良好 的手术视野,或使心肺得以充分休息
体外循环机
氧合器
体外循环物品组成
进步

随后在不到半年的时间里Lillehei用交叉循 环的方法施行了世界首例房室管畸形、右心 室漏斗狭窄及法乐氏四联症矫治术;
1954年3~7月这个小组在世界上孤军奋战完 成了 45例 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获得 巨大成功;

改进
Lillehei并没有被胜利所陶醉; 他清醒的认识到:交叉循环作为体外循环的 一种特殊形式,受到很多限制;谁研制出了 高效、经济、安全、简便的人工心肺机,谁 将执掌心脏外科学界的牛耳; 从1954年他和另一位青年医生德瓦尔研究新 型的氧合器,1955年7月投入使用。
伟大的adea

在观察病情时, Gibbon突然产生了一个奇 怪的想法:
“如果能有一台机器把郁积在病人静脉的血 液引到体外进行氧合,然后输回病人的动脉,就 可以缓解病人的缺氧,同时可以使医生在阻断回 心血流的情况下,安全地切开肺静脉,取出血栓, 从而挽救病人的生命。”
—这就是体外循环的最初的构想
艰难的开始
外科大师--坚决的反对
1896年Theoder Billroth: 在心脏上做手术,是对外科艺术的亵渎, 将失去同行们的尊重。 1896年Stephen Paget爵士: 心脏外科已经达到外科的天然极限,处 理心脏外伤的各种自然困难,是没有任何新 的方法或发明能够克服的。
积极的探索
但是,权威们的“结论” 并没有使勇敢者停止探索的 脚步!
开创先河
1938年,R.E.Gross(USA)施行了动脉导管结扎术

——尽管取得了成功,但外科医生仍在心脏大 门外徘徊。切开心脏,在直视下从容不迫地矫正心 内畸形,成了许多外科医生所憧憬的理想。
发展的阻碍
当时,医生试图给病人施行心脏 手术,会被同行视为疯狂,被公众 看作谋杀,被教会认为大逆不道。 尽管如此,倔强的外科医生们仍然 不断地向心脏禁区发起了一次又一 次的冲击。
左房、右房吸引管
右心吸引管
将术中心包及心内的血液吸引至体 外循环机,保持手术野清晰
转流基本流程
管路连接 预充排气 调节泵头 降 温 开始转流 与台上插管连接
主动脉阻断
灌注停搏液
手术操作
主动脉开放
倒吸排气




并行循 环
停 机
体外循环转机四大原则
1、抗凝 2、气栓 3、管道 4、无菌
体外循环用药

突破
心脏外科进入了一个新时代。 心脏外科医生以体外循环和低 温麻醉为武器,将征服心脏禁 区的梦想变为现实。
心脏外科的发展
20世纪50~60年代,
由于Walton Lillehei及John Kirklin 的杰出贡献,体外循环技术逐 渐成熟,大多数的先天性心脏病先后为心 脏外科医生征服。
飞跃

控制肺动脉高压 控制血压、血脂、血糖 药物管理
体外循环护气管插管
呼吸机的管理

呼吸道的护理
体外循环护理措施
循环系统的护理

MAP、CVP监护


心率、心律、EKG监护
维持水、电解质平衡


尿量的观察、记24小时出入量
皮肤、末梢循环的观察
体外循环护理措施

自学思考
生理血液循环是如何完成的? 体外循环的概念? 实施体外循环的目的? 患者实施体外循环后的并发症? 体外循环后的观察要点? 对体外循环后的患者交接的要点有哪些? 体外循环术后早期为何非常注重管道的挤压?
体外循环概念

将回心的静脉血从上下腔静脉或右 心房引出体外,在人工心肺机内进行氧 合和排出二氧化碳,气体交换后,再由血 泵输回体内动脉继续血液循环.体外循 环简图
第十六章 第五节 体外循环技术(2学时)
成人健康护理学循环组 罗湘玉
心脏外科的诞生

胸腔是人体中最后一个对外科医生开放的体腔;
心脏外科是外科领域中较年轻的分支学科; 人体的心脏和大血管系统高压力、封闭系统, 完整性及连续性遭到破坏:严大出血、重要器官 的缺血和缺氧; 心脏功能对维持机体的生命来说头等重要; 心脏功能活跃但结构脆弱。
1.预冲液
晶体:乳酸林格液,复方林格氏液 胶体:血浆,白蛋白,706代血浆,贺斯等 红细胞或血浆 目的: 使管道、氧合器中充满液体,排尽空气 使 血液达到一定的稀释度, 体外循环进气,会造成不同部位的气栓, 后果严重

体外循环用药
2.其他液体 5%碳酸氢钠 20%甘露醇
3.常规药品 氯化钾、葡萄糖酸钙、硫酸镁、利多卡 因、呋塞米、氨甲环酸、肝素、激素、果 糖、抗生素等 使用药品调节预冲液酸碱度,使接近生理

体外循环护理评估
活动耐力、自理能力、是否影响工作 和生活 既往史、药物史 疾病相关知识的认识程度 经费来源,家属支持程度

体外循环护理措施
一般护理 预防和控制感染;术前注意口腔、皮 肤卫生

营养支持、纠正水电介质紊乱 加强呼吸道管理

情绪稳定
体外循环护理措施
对症护理 纠正心衰改善循环 预防治疗低氧血症
课后思考题?
1、体外循环实施的基础措施有哪些? 2、体外循环会对人体哪些器官造成影 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