唾液蛋白质的组学临床研究

合集下载

腺癌唾液蛋白质组诊断模型初步研究

腺癌唾液蛋白质组诊断模型初步研究

2011年第38卷第4期甲状腺癌唾液蛋白质组诊断模型初步研究*孙珂焕吴正治①曹美群②摘要目的:应用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检测筛选甲状腺癌患者的唾液蛋白质标志物并构建诊断模型,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提供简便易行的方法。

方法:应用质谱技术检测45例甲状腺癌患者和43例健康者的唾液蛋白质指纹图谱,筛选甲状腺癌患者唾液中的特异性表达差异蛋白,并结合生物信息学方法建立诊断模型。

结果:通过对检测出的两组唾液蛋白质指纹图谱数据比较,共获得28个差异蛋白峰(P <0.01)。

其中M/Z 3491.10、3642.28、4315.10、7424.63被选择用于构建最佳决策树模型,该模型的测试组总准确率为81.8%(72/88),灵敏度88.9%(40/45),特异性74.4%(32/43)。

结论:初步建立了甲状腺癌的诊断模型,为甲状腺癌的早期诊断和术前诊断提供了一种灵敏度高、特异性强的新方法,值得进一步研究和应用。

关键词甲状腺癌唾液蛋白质组学诊断模型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doi:10.3969/j.issn.1000-8179.2011.04.008Saliva Proteomic Diagnostic Model for Thyroid CancerKehuan SUN 1,Zhengzhi WU 2,3,Meiqun CAO 3Corresponding author:Zhengzhi WU,E-mail:szwzz001@1Southern Medical University,Guangzhou 510515,China2Institute of Integrated Chinese and Western Medicine,The First Affiliated Hospital to Shenzhe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35,China 3Shenzhen Institute of Gerontology,The Second Clinical Medical College to Ji'nan University,Shenzhen 518020,ChinaThis work was supported by the National Natural Science Foundation of China (No.30640071)and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lan-ning Project of Guangdong Province (No.2010B030700005)AbstractObjective:To explore the specific biomarkers in saliva of thyroid cancer patients using 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 (SELDI-TOF-MS )technique and to establish diagnostic model.Methods:The saliva protein fingerprints of 45thyroid cancer cases and 43healthy controls were detected with SELDI-TOF-MS,then the specifically ex-pressed proteins in the saliva of thyroid cancer patients were used to establish the diagnostic model through bioinformatic methods.Re-sults:The saliva protein fingerprint data of the two groups were compared and 28discrepant protein peaks were found (P <0.01).The 4peaks of M/Z3491.10,3642.28,4315.10and 7424.63were used to build the best decision tree model.The accuracy,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of the diagnostic model were 81.8%(72/88),88.9%(40/45)and 74.4%(32/43),respectively.Conclusion:Diagnostic model with specifically expressed proteins in the saliva of thyroid cancer patients has high sensitivity and specificity for preoperative di-agnosis of thyroid cancer and is worthy of further exploration and application.KeywordsThyroid cancer;Saliva;Proteomics;Diagnostic model;Surface enhanced laser desorption ionization 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作者单位:南方医科大学研究生学院(广州市510515);①深圳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②暨南大学第二临床医学院深圳市老年医学研究所本文课题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编号:30640071)和广东省科技计划项目基金资助(编号:2010B030700005)通信作者:吴正治szwzz001@表面增强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SEL ⁃DI-TOF-MS )技术是一种新兴的蛋白质组学研究工具。

中年人唾液糖蛋白水平与患龋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中年人唾液糖蛋白水平与患龋风险的相关性研究

中年人唾液糖蛋白水平与患龋风险的相关性研究孙青;许维刚;赵越【摘要】目的:检测35~44岁中年人唾液糖蛋白水平,探讨其与中年人患龋状况之间的相关性,为寻找龋病的生物标志物提供资料。

方法:随机抽取常州市口腔医院就诊的200例中年患者进行口腔检查,根据检查结果随机分成两组:①无龋组(DMFT=0),②有龋组(DMFT>0),抽取无龋组20例,有龋组30例,分别检测两组唾液糖蛋白水平,检查有龋组患龋情况并记录龋失补牙数(DMFT),龋失补牙面数(DMFS),龋蚀指数(CSI)。

应用SPSS17.0软件包对试验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无龋组唾液糖蛋白水平显著低于有龋组(P<0.05);有龋组唾液糖蛋白水平与龋失补牙数(DMFT),龋失补牙面数(DMFS),龋蚀指数(CSI)显著正相关。

结论:唾液糖蛋白水平与中年人患龋指数具有相关性。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dental caries and salivary glycoprotein in middle-aged people (35 - 44 years old), in order to ifnd caries biomarkers.Methods200 middle-aged patients (35 - 44 years old) from Changzhou stomatogical hospital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or oral examination. 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examination. result①no caries group (DMFT = 0),②the caries group (DMFT>0), 2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group①, 30 patients were randomly selected from group②. They were tested for salivary glycoprotein level.The decayed-missing-iflled surface (DMFS), decayed-missing-iflled tooth (DMFT), caries severity index (CSI) in both groups were recorded. All statistical analyses were performed using SPSS17.0 software package.Results Salivary glycoprotein level in non-caries group wassigniifcantly lower than caries group (P<0.05). There was signiif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 between salivary glycoprotein level and DMFT, DMFS, CSI.Conclusion A nega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salivary glycoprotein level and caries activities in middle-aged people(35 - 44 years old).【期刊名称】《中国美容医学》【年(卷),期】2016(025)009【总页数】3页(P65-67)【关键词】唾液糖蛋白水平;龋病;中年人;患龋风险;相关性【作者】孙青;许维刚;赵越【作者单位】常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江苏常州 213000;常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江苏常州 213000;常州市口腔医院牙体牙髓科江苏常州 21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82.7龋病是WHO重点防治的三大非传染性疾病之一,对人类健康危害严重[1],根据第三次全国口腔健康流行病学抽样调查结果显示,中年人龋病患病率为88.1%。

唾液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

唾液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

唾液检测的临床研究进展丁慧登【摘要】唾液是人体重要的外分泌液之一,其中蕴含着丰富的生物信息.由于采集唾液安全无创、方便,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者希望从中探索疾病生物标志物,同时为病程监控、药物监测、疗效评价等提供依据.唾液检验正成为当前最具潜力和应用前景的研究热点.总结回顾唾液检测在感染、肿瘤、风湿免疫、内分泌、药物毒物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可以为进一步深入研究理清思路.%Saliva is one of the important external secretions of human body containing affluent bioinformations. As salivary sample can be easily collected by non-invasive method, in recent years more and more researchers hope to search for disease biomarkers for the early diagnosis, as well as disease surveillance, drug monitoring, efficacy evaluation. Saliva testing is becoming the most potential and promising research focus. Here it will be elaborated on the research progress ininfections,tumor,rheumatism,endocrine,medicine,toxicant,etc. of saliva testing,to clear thoughts for further study.【期刊名称】《医学综述》【年(卷),期】2013(019)007【总页数】4页(P1275-1278)【关键词】唾液检测;感染;肿瘤;风湿免疫;内分泌;药物毒物【作者】丁慧登【作者单位】浙江省立同德医院肾病风湿科,杭州,310012【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34唾液是由涎腺分泌的无色无味近中性低渗液体,成年人每日分泌0.8~1.5 L。

口腔医学分子诊断技术研究

口腔医学分子诊断技术研究

口腔医学分子诊断技术研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人们健康意识的增强,口腔问题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而分子诊断技术,尤其是基于生物分子的检测方法,已经成为了口腔医学领域中研究的热点。

作为一种新型的检测技术,它可以从分子水平准确定位口腔疾病,并为精确治疗提供参考。

本文将对口腔医学分子诊断技术进行探讨和分析。

一、分子诊断技术的基本原理分子诊断技术是一种基于分子水平的检测方法,利用生物分子如DNA、RNA、蛋白质等去检测病理生理状态,用来诊断疾病的新兴技术。

其基本原理是,通过分离、提取病人体液中的生物标志物或体内分泌物,如血液、尿液、唾液、脑脊液等,进而检测其中含有的生物分子,通过寻找生物分子的异常变化来进行疾病的诊断。

以唾液为例,人体的唾液中含有生物分子如DNA、RNA、病毒、蛋白质等,这些生物分子在疾病存在时都会发生一些异常变化,而分子诊断技术就是利用这些异常变化来进行疾病的诊断。

二、口腔医学分子诊断技术的研究现状随着高通量测序技术的进步和基因芯片技术的发展,使我们对生物分子的检测能力在分辨率、稳定性和定量等方面实现了大幅提升。

在口腔医学领域中,分子诊断技术同样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常见的有唾液中DNA和RNA的检测、DNA甲基化水平和蛋白质组的研究等。

而唾液中DNA和RNA的检测主要有PCR技术、聚合链式反应(LAMP)技术、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技术等,这些技术对患者的伤害小,不需要开展手术或创伤式的采集,在口腔医学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除此之外,DNA甲基化水平的检测也是口腔医学分子诊断技术中的一个领域。

DNA甲基化是指DNA中存在的甲基化基团,可以控制基因的表达和转录活性,对于癌症等慢性疾病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的技术包括甲基化特异性PCR、甲基化芯片和大规模测序技术等。

另外,蛋白质组研究也是口腔医学分子诊断技术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蛋白质组学是指系统地研究生物体中所有蛋白质的组成、结构、功能和相互作用等方面的研究,可以为口腔疾病的早期诊断和临床治疗提供较为可靠的依据。

蛋白质唾液酸修饰的分析研究

蛋白质唾液酸修饰的分析研究

蛋白质唾液酸修饰的分析研究蛋白质唾液酸修饰是一种常见的糖基化修饰形式,广泛存在于哺乳动物的细胞膜、胞外基质以及某些细胞器中的蛋白质上。

该修饰形式在细胞生长、发育、分化、免疫应答等多方面的生物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蛋白质唾液酸修饰的结构和生物学功能唾液酸是一种多酸性糖类分子,由N-乙酰神经氨酸、N-乙酰半乳糖胺等单元重复的长链结构。

在蛋白质上,唾液酸通常通过在蛋白质表面的特定序列上与糖基转移酶的作用下,连接到蛋白质的N末端或特定残基上。

蛋白质唾液酸修饰对蛋白质的功能有多种影响。

首先,唾液酸修饰可以影响蛋白质的稳定性和可溶性。

在一些情况下,唾液酸修饰可以使蛋白质更稳定,从而促进其折叠和组装。

但是,在其他情况下,唾液酸修饰可能会使蛋白质变得更不稳定,甚至导致蛋白质的聚集和凝集。

其次,唾液酸修饰可以影响蛋白质的亲水性和表面电荷。

唾液酸修饰通常能够增加蛋白质的亲水性和表面电荷,从而使蛋白质更容易与其他生物分子作用和相互作用。

最后,唾液酸修饰还可以影响蛋白质的受体配体特异性和信号传递。

在细胞中,唾液酸修饰的蛋白质可以作为受体或配体参与信号传递,从而调控细胞的生长、增殖和死亡等过程。

蛋白质唾液酸修饰的分析方法由于唾液酸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蛋白质唾液酸修饰具有极高的结构多样性和异质性,因此对其进行分析和鉴定是非常具有挑战性的。

目前,主要的蛋白质唾液酸修饰分析方法包括质谱法、酶切法、化学还原法和长江色谱法等。

质谱法是一种常用的蛋白质唾液酸修饰分析方法。

通过质谱仪对蛋白质分子进行直接检测和分析,能够准确地鉴定唾液酸修饰的位置、类型和数量。

但该方法需要高度纯化的样品和高灵敏度的质谱仪,因此通常需要耗费较多的时间和成本。

酶切法是一种基于唾液酸的序列特异性的酶切反应的分析方法。

通过对唾液酸区域进行特定酶的消化和识别,可以确定唾液酸的类型和修饰位置。

该方法操作简单,但受所用酶的限制,可能无法鉴定所有唾液酸修饰的类型。

化学还原法是一种基于唾液酸与亚硫酸盐之间可逆反应的分析方法。

外泌体蛋白质组学

外泌体蛋白质组学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
外泌体蛋白质组学
外泌体蛋白质组学旨在研究外泌体的蛋白质组成,基于质谱的方法可以用于外泌体蛋白质组学的研究。

百泰派克生物科技提供基于质谱的外泌体蛋白质组分析服务。

外泌体蛋白质组学
外泌体是一种由脂质双分子层膜包裹着蛋白质和RNA等细胞分泌物的细胞外囊泡,可分泌自大多数细胞,存在于大多数体液(如血液、尿液、唾液等)和细胞培养液中。

外泌体中的蛋白质含量较多,且这些蛋白质涉及的功能范围较广。

外泌体蛋白质组学旨在利用蛋白质组学技术从整体水平上研究外泌体中的蛋白质,从而助力外泌体的功能研究和临床应用,例如筛选与鉴定生物标志物、发现药物靶点等。

外泌体蛋白质组学1。

外泌体蛋白质组分析
外泌体进行蛋白组学研究的首要步骤是分离和提取外泌体。

目前外泌体提取的常用方法包括有超速离心法、凝胶过滤法、磁珠法以及聚合物沉淀法等,它们均有不同的优缺点,研究人员可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方法。

在外泌体提取完成后,可通过凝胶电泳、色谱技术、质谱技术等方法测外泌体蛋白质组。

其中,液相色谱技术与质谱技术联用可对外泌体蛋白质组进行较全面的定性和定量分析。

牙体组织相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牙体组织相关蛋白质组学的研究进展

蛋 白质组 学研 究 由蛋 白质 分离 技术 、 鉴定 技 术 、
生 物信 息 学分 析技 术组 成 。研 究者 们针 对牙 体组 织
的特征 , 现有 蛋 白质组 学研 究 技术 的基 础上 , 研 在 对 究 方法 进行 了改进 。
熟 期釉 质 基 质 蛋 白【 。Pr ak等 使 用 含 有 蛋 白酶
郑君 芳 李德 龙 李硕 王松 灵 贺俊 崎
【 摘要 】 牙体矿 化是牙体发育形成 中的重要 过程 , 体矿化相 关的分子 调节机制 的研究 , 寻找牙 体疾 对牙 将为
病, 特别 是牙体发育不 良类疾病 的新 治疗方法产生重要意义 。牙体组织相关 的蛋 白质组学 为 阐明与牙 体矿化形 成
相关 的生理 和病理机制提供 了有效方法 。本文 简要 综述 了牙 体组织 相关 蛋 白质组 学 的研 究技术 进展 和已经取 得 的研究成果 , 并展望 了这一领 域的发展前景 。
质谱 鉴 定 中 , 质 辅 助 激 光 解 吸 附 电 离 质 谱 基
(m txas td lsr d srt n inzt n m s ar —sie ae eopi /o i i as i s o ao
1 釉 质及其 发 育 的研 究 进展 .牙 对 于成 牙 釉 质 细胞 相 关 的蛋 白组 学 研 究 , 同 不 的研究 分 别报 道 了一些 不 同 的蛋 白在牙 釉质 发育 矿 化 中可 能 的作 用 , C bni 8 D , R 2 如 a idn k aE p9等 。最 l 2
胞质 蛋 白( B T S可溶 成 分 ) 细胞 器 蛋 白( r o 溶 、 Ti n可 t
究成 果 。这 些成果 对 阐明牙体 相关 组织 细 胞功 能及

唾液分析报告

唾液分析报告

唾液分析报告1. 引言唾液是人体分泌的一种液体,它具有重要的生理功能和丰富的生化成分。

近年来,随着生物医学研究的进展,唾液作为一种非侵入性、易获取的生物标本,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医学、疾病诊断和监测等领域。

唾液分析技术通过分析唾液中的生化指标,可以给出一个人体内部健康状况的信息。

本文将详细介绍唾液分析的原理、应用、样本采集与处理等方面的内容。

2. 唾液的成分和功能唾液主要由水、电解质、蛋白质、氨基酸、酶类、激素、抗体等组成。

同时,唾液也含有一些微生物、代谢产物、毒物等,这些成分对人体健康和疾病的发展有重要影响。

唾液的功能包括: - 润滑和保护口腔和消化道黏膜; - 洁净口腔和消化道; - 参与食物消化过程; - 派息作用,在消化之间,唾液中的酶开始分解食物中的淀粉;- 抗菌和抗病毒作用。

3. 唾液分析的原理唾液中的成分可以反映人体内部的生理和病理状态。

唾液分析主要通过测量唾液中的生化指标,以便判断人体健康状况和疾病风险。

常用的唾液分析指标包括: - pH值:用于反映口腔酸碱平衡状态; - 蛋白质:可用于检测唾液中的肿瘤标志物; - 酶类:如淀粉酶、唾液酸酶等,用于检测消化功能和内分泌状态; - 免疫球蛋白:可用于检测免疫功能; - 激素:如生长激素、垂体激素等,用于评估人体内分泌状态。

4. 唾液分析的应用唾液分析在临床医学和疾病诊断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

4.1 口腔疾病的诊断唾液中可以检测到一些口腔疾病的标志物,如牙龈炎、牙周炎、唾液腺炎等。

通过分析唾液中的相关指标,可以早期发现口腔疾病,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4.2 消化系统疾病的监测唾液中的特定指标可以用于监测消化系统疾病的病情变化,如胃癌、胰腺炎等。

通过定期采集唾液样本,检测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可以及早发现问题并及时干预。

4.3 肿瘤的早期筛查一些肿瘤在早期没有明显的症状,难以被发现。

唾液中的一些特定标志物可以用于肿瘤的早期筛查,如口腔癌、乳腺癌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唾液蛋白质的组学临床研究发表时间:2018-05-11T15:17:42.127Z 来源:《临床医学教育》2018年4期作者:时小红[导读] 唾液,是由人体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数以百计的小涎腺分泌的混合液体,PH6.6-7.1,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约为1-1.5L浙江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杭州浙江310053摘要:蛋白质组学作为一个整体、动态、网络的变化过程是后基因时代的主要研究方向。

唾液是口腔微生态环境的产物,它的蛋白质组学表达谱研究作为临床疾病的实时监测手段优势已经开始显现,尤其在寻找疾病分子标记物从而服务于疾病的早期诊断、治疗、用药、疗效评价和预后防治方面。

本文主要就唾液蛋白质组学在西医临床病种相关研究和中医证实质等几个方面的进展作一阐述。

关键词:唾液蛋白质组学;临床;综述Abstract: As a whole, dynamic change process, proteomics is the main research direction of post-genome era. As oral microflora environment product saliva proteomics expression research as a means of real-time monitoring of clinical disease has begun to appear, especially in the search for molecular markers of disease for serving the early diagnosis, treatment, medication, efficacy evaluation and prognosis of control aspects of the disease process. In this paper, several aspects of the research progress above will be elaborated.Key words: saliva proteomics; clinica; Summary唾液,是由人体腮腺、颌下腺、舌下腺和数以百计的小涎腺分泌的混合液体,PH6.6-7.1,正常成人每日分泌量约为1-1.5L,无色无味近中性的以水分为主的低渗液体(约93%),还包括粘蛋白、球蛋白、尿素、尿酸、唾液淀粉酶、溶菌酶等有机物和少量的无机盐(7%)。

研究证实人体液之间有交通关系,血液中的多种激素、氨基酸、电解质、免疫蛋白等通过毛细血管壁进入唾液,其中作为唾液主要成分的蛋白质与血清成正相关,它们在很多方面的共通性可以反映人体的生理和病理特征变化。

蛋白质组学不是从器官组织的解剖学定位出发,强调的是生物化学的某一环节的改变和疾病过程的内在联系,是后基因时代的主要研究方向。

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标本的取样途径主要通过血液和尿液,采血的痛苦和取尿的尴尬增加了患者心理和身体上的压力,血液传染病的发生率和尿检过程中的人为作弊环节的局限性限制了取样的重复性,使得人们寻找新的取样途径。

唾液取样简单易行,安全方便,患者容易接受,来源充足,随着检测技术方法的更加成熟,很可能成为一种全新的疾病诊疗手段。

一:西医病种相关的生物标记物方面的研究目前已有学者[1]从唾液中发现了430多种蛋白,是已知量最大的,丰富了唾液蛋白质模型库,为进行唾液生理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接下来的问题是如何从这些蛋白质中寻找具有普遍性和特异性的疾病标志物成为了首要的任务,已有一些学者开始了和唾液密切相关的疾病病种蛋白质组学方面的研究,例如一些学者主要通过双向电泳分离法鉴定了与口腔鳞癌密切相关的蛋白:IL-6,IL-8,透明质酸酶等,另外Paul Yager等通过一次性层压的聚合物检测到了低含量的激素,病源微生物和代谢产物,[2]Hongwei等[3]利用三维肽分离法联合自流电泳的IEF介体,强阳离子交换不连续梯度色谱仪和毛细管电泳反相色谱仪从唾液中收集目的细胞,提取相关蛋白,以100ug/ml的量分析发现了许多潜在的诊断口腔癌的蛋白标志物,在口腔癌变之前这些蛋白也发生了潜在变化。

与前两者比较,对唾液的研究更加深入,这也许是唾液蛋白质组学的另一个研究方向。

张晓丽等[4]采用蛋白质组学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LDI—TOF—MS)和弱阳离子磁珠(wcx) 技术对胃癌与慢性胃炎进行了蛋白质组学比较分析找到1个有统计差异显著的蛋白峰。

申琳琳等[5]以类似同样的方法建立2型糖尿病患者唾液双向电泳图谱,取得了满意结果。

而Christodoulides等[6]通过用微芯片技术对唾液中C反应蛋白含量的测定,初步得出C反应蛋白可提示口腔中慢性牙周病的存在,并同慢性的心血管疾病相关,(C反应蛋白、心血管疾病、口腔感染3者密切相关),Christodoulides的这项研究证实,口腔唾液蛋白质组学的研究对于离开口腔微环境的全身病种的诊断判断有延伸的临床意义。

另外,UCLA[7]研制的唾液检测仪能够快速准确的检测出口腔内的4个具有临床生物标记意义的RNA的含量和相对比值,使唾液的基础研究和临床之间有了很好的衔接。

除了临床常见病,有学者还对一些罕见疾病进行了唾液蛋白质组学分析,如O. H. Ryu[8]同样用蛋白质组学方法对正常人和干燥综合症病人的唾液蛋白进行了比较分析,认为干燥综合症是唾液中蛋白之间平衡的打破,即炎症性蛋白质的增加和腺泡蛋白的减少,从而为临床的诊断和治疗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

虽然唾液临床病种标志物的研究尚处于初始阶段,但标志着一项新的临床检测途径趋于可能。

有学者还对唾液与血液、尿液的关系进行了研究,认为三者存在离子之间相互渗透,激素的动态调节等过程。

然而对于唾液蛋白质组学临床疾病的代谢、毒理和疾病的进程等方面研究的相关报道不多。

二:中医证实质方面的研究有的学者进行了病证结合的唾液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依据中医经典理论“脾开窍于口”、“脾在液为涎”、“肾在液为唾”,它有滋润肌肤,流通百脉,被称为人体的“金津玉液”,主要反映先后天之本脾肾的功能变化,且与舌共居口腔之中,舌象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人体气血津液的盛衰,且与舌象的形成有着复杂密切的联系。

已有研究证明唾液环核苷酸、皮质醇及微量元素等与脾气虚证相关,与植物神经系统对唾液淀粉酶的调节密切,而刘晓秋等[9]发现唾液淀粉酶活性变化与唾液一氧化氮相关,认为脾虚证可能存在交感神经一氧化氮通路障碍,副交感神经一氧化氮通路代偿增强,致使基础条件下唾液淀粉酶活性增高。

李新华[10]发现肾虚患者唾液皮质醇的含量出现明显变化,皮质醇反应了肾上腺的功能。

对唾液蛋白质组学和肾虚证进行了探索性的研究,对肾虚的微观辨证提供了有价值的实验数据,对中医证型的预测也有重要价值。

一些学者还进行了肾虚证与Na+、K+、红细胞变形能力、唾液流速、每分钟分泌唾液淀粉酶的活力等进行了相关比较的探索性研究,这对唾液蛋白质组学的外延有很大启示,丰富了唾液蛋白质组学的理论。

在唾液蛋白质组学与舌苔的关系方面,认为唾液蛋白质组学的动态变化很可能参与了中医动态舌象的形成过程。

三:其他方面1,药物方面药物检验、药代动力学的研究、毒品及乙醇现场快速检测、药物治疗包括药物滥用、中毒判断及合理用药等在唾液方面的研究已比较深入,但唾液和血液中药物浓度时间的稳定性方面还存在诸多争议,需要通过建立唾液采集标准方法和检测标准的基础上进行深入研究。

2,防病治病及养生现在已有对唾液预防感冒、止痛和心脏病方面的研究。

另外,唾液具有生发、美发、养颜、明目、强健身体等神奇功效方面也有报道[11]小结唾液,作为人体的“金津玉液”,有待我们从多层次、多角度去探索研究,但它又常常受到技术方法方面的限制,唾液成分的有效分离是我们进一步临床研究的关键,标准化的实验流程建立也是急待解决的问题。

目前的芯片技术以微量上样对唾液蛋白质组有效成分微量的模式,高通量高精度、定性定量的技术优点,为疾病的早期诊断预防、生物蛋白靶向治疗、预后监测判断等打开了另一扇门,在临床有着非常广阔的应用前景,很可能成为今后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1]DavidT.Wong DMD,DMSc Emerging technologies and targets for salivary diagnostics Abstract from the session “Healthy Mouth-Heathy Life:Oral and Systemic Well-being”ILSI/ILSI North America Annual Meeting Wednesday,18January.[2]Tenovuo-Lumikari,M,Loimaranta,V,Adv.Dent.Res.2000,14,40-47.[3]Hongwei Xie‡, Getiria Onsongo§, JonathanPopko‡andsoon:Proteomics Analysis of Cells in Whole Saliva from Oral Cancer Patients viavalue-addedThree-dimensional Peptide Fractionationand Tandem Mass Spectrometry. Molecular and Cellular Proteomics7:486–498, 2008.[4]张晓丽,王济国,曹美群等. 胃癌与慢性胃炎唾液蛋白质组鉴别诊断模型.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10;18(9):926—931[5]申琳琳,张渊,李惠芝等. 2型糖尿病患者唾液双向电泳图谱的建立和分析.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2008. 33 (8):959-962[6]ChristodoulidesN,MohantyS,MillerCS,et b Chip,2005,5(3):261-269.[7]Lowry,O.H,Rosebrough,N,Farr,A,Randall,R,J.Biol.Chem.1951,193,265-275.[8]O. H. Ryu1, J. C. Atkinson, G. T. Hoehn, Identification of parotid salivary biomarkers inSjo¨ gren’s syndrome by surface-enhanced laserdesorption/ionization time-of-flight massspectrometry and two-dimensional differencegelelectrophoresis. Rheumatology 2006;45:1077–1086.[9]刘晓秋,王建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