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大气压教案

合集下载

幼儿园科学实验大气压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大气压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大气压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大气压是什么、它的作用、大小以及测量方法。

2.通过实验,学生能够理解大气压的基本概念以及通过实验来验证大气压的存在。

3.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精神,提高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掌握实验测量大气压的方法。

2.正确理解大气压的基本概念。

三、教学准备1.蜡烛、玻璃杯、纸片、水盆、橡皮管、水桶、气球、秤。

2.实验室工具:温度计、大气压计、计时器等。

3.教学PPT:制作实验所需的PPT,并且准备展示一些相关视频,以便帮助学生深刻理解路实验的相关概念。

四、教学过程1.导入(10分钟)通过PPT演示探讨:地球上所有东西都像是被一个肉眼无法看到的大气包围着,那么大气究竟是什么,有什么作用呢?2.实验1:利用蜡烛展示大气压的存在(15分钟)步骤1. 教师展示一根蜡烛以及一只玻璃杯,并请同学们猜想会怎么样,如果随便把蜡烛放进这个杯子里。

步骤2. 将纸片摆放在杯底,并点燃蜡烛。

步骤3. 当蜡烛燃烧时,将玻璃杯盖在上面,然后等待15-20秒钟,直到烛火熄灭。

在此过程中,玻璃杯会因为种种原因发生变化。

步骤4. 探讨一下玻璃杯改变的原因,并解释为什么烛火灭了。

3.实验2:利用气球展示大气压的存在(15分钟)步骤1. 用温水向透明半球里泼洒一些水珠。

步骤2. 将这个半球紧贴至秤盘,用坠物来压缩气球。

步骤3. 多次压缩弹性气球,观察到什么问题?步骤4. 分析现象原因,并如何解释它。

4.实验3:利用大气压计测量大气压(20分钟)步骤 1. 教师出示大气压计,并向学生介绍这个工具如何工作。

请学生利用大气压计测量环境大气压。

步骤 2. 向学生解释什么是一个“标准大气压”,为什么我们需要它。

5.总结(10分钟)教师通过多个实验演示,让学生体验了大气压的基本概念,让学生了解了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以及一些相关的实验以及活动。

让学生对大气压有了更深入的理解,同时提高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团队合作精神。

大气压的变化教案范文

大气压的变化教案范文

大气压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概念,知道大气压的存在。

2. 让学生通过实验观察大气压的变化,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3. 让学生理解大气压与海拔高度、温度等之间的关系。

二、教学内容:1. 大气压的概念介绍。

2. 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介绍。

3. 大气压变化的原因分析。

三、教学重点:1. 大气压的概念。

2. 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3. 大气压变化的原因。

四、教学难点:1. 大气压的测量方法。

2. 大气压变化的原因。

五、教学方法:1. 讲授法:讲解大气压的概念、测量方法和变化原因。

2. 实验法:观察大气压的变化。

3. 讨论法:分析大气压变化的原因。

一、大气压的概念介绍1. 讲解大气压的定义:大气压是指大气对单位面积的压力。

2. 举例说明大气压的存在:如吸管吸饮料、覆杯实验等。

二、大气压的测量方法介绍1. 讲解气压计的原理:利用气压对液体高度的影响来测量大气压。

2. 演示气压计的使用方法:如何正确测量大气压。

三、大气压变化的原因分析1. 讲解海拔高度对大气压的影响:海拔越高,大气压越低。

2. 讲解温度对大气压的影响:温度越高,大气压越低。

四、实验观察大气压的变化1. 安排学生进行实验:观察不同海拔高度和温度下大气压的变化。

2. 引导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进行分析。

五、大气压的应用实例1. 讲解大气压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水泵、吸管等。

2. 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在其他领域中的应用。

六、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1. 讲解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大气压的变化对天气有重要影响。

2. 引导学生关注大气压与天气的关系。

七、大气压与健康的关系1. 讲解大气压与健康的关系:如高原反应等。

2. 引导学生关注大气压对健康的影响。

八、大气压的数值表示方法1. 讲解大气压的数值表示方法:如百帕、毫巴等。

2. 引导学生正确使用大气压的数值表示方法。

九、大气压的测量误差及减小方法1. 讲解大气压测量误差的原因:如温度、湿度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教案2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9.3《大气压》教案2一. 教材分析《大气压》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下册第九章第三节的内容,本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大气压的概念、测量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通过学习,学生能理解大气压的存在,会用实验方法测量大气压,并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对于生活中的现象有自己独特的见解。

但部分学生可能对抽象的概念理解起来较为困难,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教师耐心引导,用生动的实例和实验帮助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概念。

三. 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的概念,理解大气压的存在。

2.学会用实验方法测量大气压,掌握气压计的使用方法。

3.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提高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大气压的概念及其存在。

2.实验方法测量大气压,并能够运用大气压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讲解法、讨论法、观察法等教学方法,以生动有趣的实例和实验引导学生理解大气压的概念,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能力,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气压计、水银柱、玻璃管、水槽、实验桌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内容,如液体压强、固体压强等,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接着,教师可以用一个生活中的实例引出大气压的概念,如用吸管吸饮料时,饮料被大气压压入口中。

2. 呈现(10分钟)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呈现大气压的定义、测量方法及其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可以结合实验器材,简要介绍气压计的结构和原理。

3. 操练(15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实验,测量大气压。

实验过程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注意观察实验现象,并解释现象背后的原因。

例如,通过气压计测量不同高度的大气压,让学生了解大气压与高度的关系。

4. 巩固(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检查学生对大气压的理解和掌握程度。

幼儿园科学实验大气压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大气压教案

幼儿园科学实验大气压教案在幼儿园教育中,科学实验是培养孩子们探索精神和科学思维的重要手段。

而大气压是一个具有趣味性和易理解的科学概念,可以通过简单的实验来向孩子们展示和解释。

在本文中,我们将探讨如何设计一堂有趣的幼儿园科学实验,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的概念。

实验目标通过本实验,幼儿园的孩子们将能够: 1. 理解大气压的含义和作用。

2. 通过亲身参与实验,感受大气压的影响。

3. 培养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实验材料1.一个空的塑料瓶2.一张塑料薄膜3.水4.一个碗实验步骤步骤一:制作“大气压实验装置”1.将塑料瓶底部切去,并倒置放入碗中。

2.在塑料瓶口部覆盖上塑料薄膜并用橡皮筋固定。

步骤二:实验操作1.将一些水倒入瓶子中,使得瓶子充满一半左右。

2.用手掌捂住瓶口,并观察薄膜的变化。

实验原理在这个实验中,我们通过观察薄膜的变化来展示大气压的作用。

当我们用手掌捂住瓶口时,瓶内的空气温度上升,空气分子活跃度增加,压力增大,导致薄膜向内凹陷,相反,当我们移开手掌时,瓶内的气体经过冷却,变得不活跃,压力减小,外部大气压将推动薄膜向外突起。

实验总结通过这个简单的实验,孩子们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理解大气压的作用。

从而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在今后的教育中,我们可以通过更多类似的实验来帮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科学知识。

结语通过这篇文章,我们了解了如何设计一堂有趣的幼儿园科学实验,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的概念。

希望这个实验能够激发孩子们对科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索精神,为他们的未来学习奠定坚实的基础。

作为你的文章写手,我认为这个实验可以通过亲身体验来帮助孩子们理解大气压的概念,同时培养他们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索精神。

希望这篇文章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我们可以进一步扩展实验的原理部分。

除了通过实验操作来展示大气压的作用外,我们还可以向幼儿们解释大气压的概念。

我们可以告诉他们,大气压是大气对地球表面的压力,是由大气中的气体分子不断碰撞地球表面而产生的。

大气压教案

大气压教案

第三节大气压强(第1课时)杭州采荷实验学校裴斐1、教学目标显性教学目标①能列举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现象和生活现象。

②能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

③能说出标准大气压的数值。

④说出测量大气压的工具:水银气压计和空盒气压计。

隐性教学目标①提高自身的观察、动手实验等能力,完善归纳、推理等方法;②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特别是实证阶段;③能从实验活动进一步激发自身的学习兴趣,培养求实思辨的科学态度;④能从日常生活现象的分析中,初步理解科学、技术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2、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大气压存在的证明教学难点:用大气压解释有关现象预习要求:1.根据课文的描述,做一做皮碗实验和水杯实验,初步体会实验原理、产生问题;2.观察生活中与大气压有关的现象。

课堂上,我将其分为四部曲:一、课题的引入──设置问题、激发兴趣;二、问题的探究──得出概念、实验测量;三、问题的拓展──联系实际、深化研讨;四、总结和归纳──形成结论、体味方法。

具体的处理方法:一、课题的引入──设置问题、激发兴趣同学们在家里做了实验,你是怎样做的?你有什么想法?(大约2分钟的发言时间)教师对讲得好的进行表扬,对讲得不怎么好的进行鼓励,调动积极性。

二、问题的探究──得出概念、实验测量(一)大气压强概念的得出1.学生做皮碗实验(如图1),思考是什么力量吊起了钩码?在教师的引导下分析原因:除了皮碗和钩码,就只有空气!这个力量一定来自空气。

那为什么要挤压皮碗呢?学生会谈很多的想法,然后教师进行动画分析讲解(图2),得出A中大气对皮碗有向上的压力F;B中大气对皮碗有向右的压力F,在F的作用下,玻璃和皮碗间产生一个摩擦力f,f等于皮碗和钩码的重,从而得出大气压强的概念。

2.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还有哪些实例?鼓励学生发言,肯定学生的发言后,请两位学生分别演示书上的“水杯实验”和“鸡蛋实验”,再一次分析原因。

3.教师指出:能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事例很多,但最早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是马德堡半球实验。

大气压的课程设计

大气压的课程设计

大气压的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了解大气压的概念,理解其产生的科学原理;2. 掌握大气压与海拔、气温的关系,能够运用相关公式进行简单计算;3. 认识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气压计、抽水机等。

技能目标:1. 能够通过实验探究大气压的存在及变化规律;2. 学会使用气压计测量大气压,并正确读取数据;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与大气压相关的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大气科学的好奇心和探索精神,激发学习兴趣;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认识到大气压与气候变化的关系;3. 培养学生尊重科学、严谨求实的态度,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

课程性质:本课程属于自然科学领域,涉及大气科学基础知识,注重实验与实践相结合。

学生特点:六年级学生对自然科学有浓厚兴趣,具备一定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善于合作与交流。

教学要求:结合学生特点,注重启发式教学,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将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在教学过程中进行有效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大气压概念:介绍大气压的定义,阐述其产生的科学原理;-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二节“大气压及其测量”2. 大气压与海拔、气温的关系:讲解大气压随海拔和气温的变化规律,引导学生探究其背后的原因;-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三节“大气压与海拔、气温的关系”3. 大气压的应用:介绍大气压在生活中的应用,如气压计、抽水机等;- 教材章节:第三章第四节“大气压的应用”4. 实验探究:设计实验,让学生观察大气压的存在及变化规律;- 教材章节:第三章实验“大气压的实验探究”5. 教学大纲安排:- 第一课时:大气压概念及产生原理;- 第二课时:大气压与海拔、气温的关系;- 第三课时:大气压的应用;- 第四课时:实验探究大气压。

教学内容注重科学性和系统性,结合教材章节和教学大纲,确保学生能够掌握大气压相关知识,培养实践操作能力。

三、教学方法本章节采用以下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主动性:1. 讲授法:教师以简洁明了的语言,系统讲解大气压的概念、产生原理以及与海拔、气温的关系。

大气压的变化教案范文

大气压的变化教案范文

大气压的变化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了解大气压的概念及作用;2. 掌握大气压的变化规律;3. 能够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过程与方法:1. 通过实验观察大气压的变化;2. 分析实验结果,总结大气压的变化规律;3. 运用实验现象,解释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和探究精神;2. 培养学生运用科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3. 培养学生团队合作、积极进取的学习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大气压的概念及作用;2. 大气压的变化规律;3. 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难点:1. 大气压的变化规律的实验观察与分析;2. 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实验器材:气压计、水银柱、玻璃管、水槽等;2. 教学课件;3. 生活实例素材。

学生准备:1. 预习相关知识;2. 准备好实验器材;3. 思考生活中可能与大气压相关的问题。

四、教学过程:环节一: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生活中的实例,引导学生思考大气压的存在及作用;2. 学生分享预习成果,介绍大气压的概念;3. 教师总结大气压的作用,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环节二:实验探究1.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实验器材,讲解实验原理;2.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观察大气压的变化规律;3.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4. 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准备进行数据分析。

环节三:数据分析与总结1. 学生汇报实验结果,分享观察到的大气压变化规律;2. 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分析,总结大气压的变化规律;3. 学生通过课件或黑板,展示大气压变化图示,加深理解。

环节四:生活应用1. 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生活中与大气压相关的问题;2. 学生分组讨论,运用大气压的知识解释生活现象;3.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

环节五:课堂小结1. 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大气压的概念、作用及变化规律;2. 学生分享学习收获,反思自己在课堂上的表现;3. 教师给予鼓励和指导,提出改进建议。

大气压(第1、2课时) 教案

大气压(第1、2课时)    教案

课题:大气压强教案课型:新授备课人:覃慧燕教学目标:1.知道大气压强现象。

2.会初步应用大气压强的知识解释简单现象。

3. 知道大气压的测量和数值。

重点:理解大气压的现象;知道大气压的测量和数值。

难点:测量大气压的实验设计。

课时:课时1教学方法:实验法、讨论法教学过程:一、课前演练:1、压强的公式、;液体压强公式。

2、液体内部向都有压强,同一深度向各个方向的压强。

二、导入新课:液体内部朝各个方向都有压强,这是由于液体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

那么,空气也受重力且具有流动性,也象液体那样有压强吗?如果有,我们生活在大气中,为什么一点儿感觉都没有?三、预习检测:预习课本完成以下问题。

1. 历史上著名的证明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最早较准确测出大气压强值的是科学家,他认为l标准大气压强相当于 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根据液体压强公式,可以算出1标准大气压的值Po= Pa.2.测量大气压的仪器叫,包括气压计和气压计。

3. 大气压随高度的增加而,沸点也会。

四、课内探究一:体验大气压强的存在实验一:把玻璃杯盛满水,用硬纸盖住,再倒过来,如图甲所示,杯子中的水会不会流出;如果将杯子慢慢转动到如图乙、丙所示的位置,杯子中的水会不会流出。

问题:你能解释原因吗?这个现象说明了什么?实验二:把两个吸盘压在一起,两个同学向相反的方向拉吸盘,试一试用多大的力才能拉开?问题:你能说出原因吗?此现象说明了什么?小结:1.以上实验现象都说明:大气对处于其中的物体向都有 .2.历史上最著名的演示大气压存在的实验是:。

3.大气产生压强的原因是具有和。

二:大气压强的测量观看托里拆利实验,思考回答下列问题:(1)玻璃管中的水银要灌满,为什么?(2)实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

(3)根据液体压强和密度的有关知识,请你计算76cm水银柱产生的压强是多大?(4)在托里拆利实验中,若将玻璃管倾斜,则水银柱的长度会,高度。

(填写“变”或“不变”)(5)标准大气压强P0= Pa= cm高水银柱= mm高水银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气压教案
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九年级
授课教案
授课班级
九年级 232
授课时间
2012年11月9日
课型
讲授
课题
大气压强




(1)了解大气压强。
(2)了解测量大气压强的方法,了解大气压强的大小和单位。
(3)了解抽水接的工作原理。
(4)认识生活中利用大气压强的现象
重点
通过观察和实验感知大气压强的存在;会分析与大气压强相关的现象。
(2)在营养快线的空瓶中装满水,用纸盖住瓶口,然后把瓶子倒过来(在倒过来之前让学生猜想,如果把瓶子倒过来会怎样?)。让学生观察现象。同时让学生自己再做一遍。利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对(2)现象进行分析解释(1)现象.
a、明白瓶子内的水处于静止状态及平衡状态。
b、让学生回忆处于平衡状态的条件。对瓶子里面的水进行受力分析。经分析我们知道要在竖直方向如果要达到受力平衡,必须有一个与重力的方向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力。那这个力的施力物是什么?让学生猜想。教师引导学生回答(在纸面,瓶子周围存在的物体是什么,那支撑这个水的物体会是什么?)由于周围只存在空气,所以可以得出是空气给了纸面一个垂直向上的压力。通过与液体压强的对比进行对比。
由于气体的特殊性看不见摸不着,气体的压强容易被人们忽视。首先通过演示实验。利用学生现有的知识对现象进行分析。同时不断的与液体压强进行比较。在现象展示的同时让学生参与到其中。感知大气压的存在。利用静止平衡态分析起到对前面知识的复习。
同液体压强的特点进行比较让学生可以自觉体会到气体压强的特点。体现教师引导学生,学生自主学习解决问题。
难点
说明托里拆利实验原理;了解抽水机的原理。
教具
试管、水槽、营养快线瓶子、纸
教学方法
实验教学、知识教学
板书设计:
大气压强
1、产生的原因:受到重力的作用而且具有流动性。
2、实验
(1)证明大气压强存在的著名实验:马德保半球实验。(德国)
(2)首先测出大气压强的实验:托里拆利实验。(意大利)
3、大气压的大小(托里拆利实验)
P= ρgh
=13.6*10(3)kg/m3*9.8N/kg*0.76m=1.01*10(3)Pa
像这样的气压叫做标准大气压。高度海拔的变化会影响大气压。在海拔3000m以内。大约海拔每升高10m,大气压减小100Pa。
5、气压计
让学生阅读课本88页最后两段,让学生知道什么叫气压计及其种类。
6、小结
回顾本节内容
学生回顾液体压强的产生及其特点。
学生自己做演示实验(2)体会大气压的存在同时解释演示(1)中的现象。
学生知道了大气压的产生及其原因。举一些生活中有关大气压的例子。
学生举例子后让学生分析其原因。如课本86页上的甲乙丙三图。
让学生做课本86页上的想一想,议一议。体会大气压的存在。
学生自己算出标准大气压的大小。
P= ρgh
= 13.6*10(3)kg/m3*9.8N/kg*0.76m=1.01*10(3)Pa
4、测量
(1)水银气压计 (2)金属盒气压计
5、大气压的变化
(1)随着气温海拔高度的变化而变化
(2)规律:海拔高气压低;海拔低气压高。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说明
1、新课的引入
现在同学们把课本翻到87页。上面是托里拆利用来测量大气压强的实验。现在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他是怎么测量的,同时也请同学们思考测量原理是什么?
原理:试验中玻璃管内水银面的上方是真空,关内外水银面的上方是大气。因此,是大气压强支持管内这段水银柱不下落。大气压的数值就等于这段水银柱所产生的压强。
托里拆利做该实验时测得水银柱的高度为760mm。已知水银的密度为3.6*10(3)kg/m3。现在请同学们计算该处的大气压强。
得出:气体内部存在着压强,对其内部的物体具有压力。及大气压的存在。
3、大气压产生的原因
通过与前面的液体压强产生的原因进行比较。
得出:大气压强的的产生是由于受到重力的重力的作用,且气体具有流动性。
大气压强随高度,海拔的增长而减小。
4、大气压的测量
现在我们已经知道大气压强的存在即产生的原因,。那大气压强究竟有多大,我们又该如何进行测量。
通过上节内容的学习,我们已经知道,液体的内部向各个方向都有压强。我们周围充满着空气,同液体一样空气也具有流动性,也是由分子原子组成。那是否同液体一样我们周围的空气是否也具有向各个方向的压强。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探讨这个问题。
2、大气压强的存在
演示:(1)在一根试管中装满水,用手指将试管口堵住,然后倒插在水槽中,放开手指,试管内的水不下降。
通过让学生进行计算大气压的存在。知道如何计算大气压及标准大气压的值。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