组织学绪论《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合集下载
19人胚发生和早期发育《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泄殖腔膜
神经板 神经沟
神经褶
神经沟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神经沟
脊索
围心腔 胚内体腔
神经沟
轴旁中胚层 间介中胚层
神经沟 神经嵴
脊索
神经管为中枢神经系统的原基
将分化为脑和脊髓以及松果体、
神经垂体、视网膜、内耳、嗅
上皮和味觉上皮等。
神经嵴形成:神经管外侧的神经
上皮细胞不进入神经管壁,而形
成一条位于神经管背侧的细胞索,
生,形成一条纵行的细胞索,称原条。
原条的前端膨大成结节,称原结。原结 的背部凹陷,称原凹。原条的背面中线
也出现一条纵沟,称原沟。
原条的演变及退化:
时间 大小 (受精后) 13天 胚体长度的一半 22天 26天 胚体长度的1/10~ 1/5 全部消失
第15天胚盘
卵黄囊 脊索前板 羊膜 原条 体蒂
脊索 原凹 原沟 第16天胚盘
(二)植入
• 胚泡埋入子宫内பைடு நூலகம்的过程称植入,又
称着床。于受精后5 ~ 6天开始,第
11 ~12天完成。
• 通常位于子宫体部和底部。
• 植入后,子宫内膜出现蜕膜反应。蜕
膜分三部分:基蜕膜、包蜕膜和壁蜕
膜。
• 植入异常:前置胎盘和宫外孕。
名词解释
1. 何谓受精? 受精的部位? 2. 何谓植入? 植入的部位?
2.胚内中胚层形成
(1)内胚层形成:上胚层细胞增殖并通
过原条在上、下胚层之间向周边迁移。 从上胚层迁出的部分细胞进入下胚层并 逐渐全部置换下胚层细胞,形成一层新 的细胞,称内胚层。
(2)胚内中胚层形成:从上胚层迁
出的另一部分细胞则形成上、下两
胚层之间的第三层细胞,称胚内中 胚层,即中胚层。在内胚层和中胚 层出现后,上胚层即改称为外胚层。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绪论、骨PPT

顶骨 蝶骨 颧骨 上颌骨 下颌骨
5
人体构成:
细胞+细胞间质→组织→器官→系统
9大系统: 运动系统 消化系统 呼吸系统 泌尿系统 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 心血管系统 淋巴系统 感觉器 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6
五 、解剖学姿势、方位术语与人体的轴与面
(一)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
(二)方位术语: 上(颅侧)、下(尾侧) 前(腹侧)、后(背侧) 内侧、外侧 内、外 深、浅 四肢: 近侧、远侧 尺侧、桡侧 胫侧、腓侧
组成: 骨:连结形成骨骼,构成人体支架,支持体重、 保护内脏,并参与运动,充当杠杆 关节:在运动中作为支点,起枢纽作用 肌肉:运动中赋予动力
功能:支持,保护和运动
10
运动系统
第五章 骨学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概述 躯干骨 颅骨 四肢骨
11
第一节 概 述
一、骨的形态和分类
•成人有206块骨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
1
绪论
一、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概念及其在医学教育中的地位
1.定义:研究人形态结构、发生发展及其与功能之间的关 系。属于生物学科中形态学范畴。
2.分类: 巨视解剖学: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外科解剖学、 断面解剖学、表面解剖学等 微视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细胞学等
2
系统解剖 绪 论
按部位: 颅骨 躯干骨 四肢骨
中轴骨
12
1.长骨(长管状) 尺骨和掌骨等 骨干 骨髓腔 骺 干骺端 骺软骨 骺线 滋养孔
2.短骨(立方形) 腕骨 附骨
3.扁骨(板状) 颅、胸、盆部
4.不规则骨 椎骨 籽骨
13
听小骨
骨的表面形态
突棘 窝沟 髁面 头颈
正常人体结构 人体解剖 绪论(共39张PPT)

矢状面 :将身体分为左、 右两局部的断面。
冠状面 :将身体分为前、 后两局部的断面。
水平面 〔横断面〕:将 身体分为上、下两局部 的断面。
面: 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或横切面〕
Thank you !
— see you next time !
气管切开 临床护理 常见操作
何处切开? 切开结构? 可能损伤?
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 按压方法?
褥疮
哪些部位容易出现褥疮? 怎样预防褥疮?
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 变异 镜面人
感觉神经内分泌 九大系统要牢记 内 internal 与外 external 掌心向前, 〔人体在母体体内发生、发育过程,又称人体发生学〕 下肢并拢, 上肢下垂, 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的方位、术语、人体的组成 下肢并拢, 内 internal 与外 external 上 superior 与下 inferior 一、正常人体结构的定义及其地位 Thank you ! 〔一〕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 矢状轴 : 指从前向后通过身体的轴。 额状轴〔冠状轴〕 : 指左右两侧通过身体的轴。
上或近侧 下或远侧
后
或
肩
背 侧
臂
前
尺侧
或
腹
桡侧
侧
手掌
腓侧 胫侧
内
外
浅深
〔二〕轴和面
• 轴 按标准解剖学姿势,人体可假设三种 互相垂直的轴。
垂直轴 : 指从上向下通过身体 的轴,与身体长轴平行。
矢状轴 : 指从前向后通过身体 的轴。
额状轴〔冠状轴〕 : 指左右 两侧通过身体的轴。
• 面 plane 人体可有三种互相垂直的切面。
变异与畸形比较
多指趾畸形
冠状面 :将身体分为前、 后两局部的断面。
水平面 〔横断面〕:将 身体分为上、下两局部 的断面。
面: 矢状面;冠状面;水平面〔或横切面〕
Thank you !
— see you next time !
气管切开 临床护理 常见操作
何处切开? 切开结构? 可能损伤?
胸外心脏按压
按压部位? 按压方法?
褥疮
哪些部位容易出现褥疮? 怎样预防褥疮?
人体器官的变异与畸形
• 变异 镜面人
感觉神经内分泌 九大系统要牢记 内 internal 与外 external 掌心向前, 〔人体在母体体内发生、发育过程,又称人体发生学〕 下肢并拢, 上肢下垂, 掌握正常人体结构的方位、术语、人体的组成 下肢并拢, 内 internal 与外 external 上 superior 与下 inferior 一、正常人体结构的定义及其地位 Thank you ! 〔一〕人体的标准解剖学姿势〔标准姿势〕: 矢状轴 : 指从前向后通过身体的轴。 额状轴〔冠状轴〕 : 指左右两侧通过身体的轴。
上或近侧 下或远侧
后
或
肩
背 侧
臂
前
尺侧
或
腹
桡侧
侧
手掌
腓侧 胫侧
内
外
浅深
〔二〕轴和面
• 轴 按标准解剖学姿势,人体可假设三种 互相垂直的轴。
垂直轴 : 指从上向下通过身体 的轴,与身体长轴平行。
矢状轴 : 指从前向后通过身体 的轴。
额状轴〔冠状轴〕 : 指左右 两侧通过身体的轴。
• 面 plane 人体可有三种互相垂直的切面。
变异与畸形比较
多指趾畸形
《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课件—绪论

3.断层解剖学(sectional anatomy) 是为适应X线计算机 断层成像(CT)、超声诊断(USG)和磁 共振(MRI)等的应用,研 究人体不同层面上各器官形态结构及毗邻关系的科学。
4.临床解剖学(clinical anatomy) 是结合临床需要,以临床 各科应用为目的进行人体解剖学研 究的科学。
(二)形态与功能相互联系的观点 人体的每个器官都有其特定的功能,器官的形态结构是功 能的物质基础,而功能也会影响器官的 形态结构。人的上、下 肢与四足动物的前、后肢是同源器官,功能相似,形态结构相仿, 但劳动和实践 使得前、后肢逐渐分化演变,即人的上肢(尤其 是手)成为握持工具、从事技巧性劳动的器官,下肢成为 支持 体重和维持直立的器官,使得上、下肢的形体和功能产生明显 的差异。例如,经常锻炼者的骨和 骨骼肌肉粗壮,长期卧床者 可出现肌萎缩、骨质疏松。
二、人体解剖学的分科
人体解剖学包括人体解剖学、组织学(histology)与胚胎 学(embryology)。它们都是研究人体形 态结构的科学,属于 广义解剖学范畴。
(一)人体解剖学 人体解剖学用肉眼观察的方法描述正常的人体形态结构, 包括体表标志和内部的器官结构。“解 剖”一词含有切开、 剖割的意思,在2000多年以前,我国经典医著《黄帝内经·灵枢》 中已有“解剖”一 词的记载,直到现在这种持刀剖割尸体的方 法仍是研究人体形态结构的基本方法之一。科学技术的 进步、 研究方法的革新、相关学科的发展和医学实践的促进等推动
5.X-线解剖学(X-ray anatomy) 是应用X线摄影技术研 究人体形态结构的科学。
此外,还有观察外因对人体器官形态结构变化影响的解剖 学,称为功能解剖学;以研究体育运动 或提高体育运动效果为 目的的运动解剖学;以研究人体外形轮廓和结构比例,为绘画造 型打基础的艺 术解剖学;等等。
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绪论ppt课件

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
第一章 绪论
.
1
一、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
1、定义: 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
展规律的科学。
2、分为三门学科: 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
3、地位:
2
(1)解剖学(又称大体解剖学) 是以持刀切割尸体,凭借
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人体形态 结构的科学。
分 系统解剖学 为 局部解剖学
3
呼吸 系统
【目标检测】
名词解释 组织 器官 解剖学姿势 简答题 1、说出人体包括哪九大系统。 2、说出人体的方位术语。 3、看图选择题。
31
上
近头者为上
近足者为下
下
16
前和后
靠身体腹面者为前
(腹侧)
前
近背面为后
(背侧)
后
17
内侧和外侧 内侧
距身体正中面 近者为内侧 外侧 远者为外侧
18在四肢,前Biblioteka 的 内侧称尺侧外侧称桡侧 桡侧
小腿内侧称胫侧 尺侧
外侧称腓侧 胫侧 腓侧
19
内和外 凡是空腔器官,腔里者为内 腔外者为外
内 外
20
浅和深
4
(2)组织学(又称微体解剖学) 是借助于切片技术和显微镜观
察的方法,研究正常人体的细胞、 组织和器官微细结构的科学。
(3)胚胎学: 研究人体在发生发育过程中,
形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5
二、学习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 的基本观点
1、进化发展的观点 2、形态和功能相互联系的观点 3、局部和整体统一的观点 4、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垂直轴 矢状轴 冠状轴
26
面
矢状面:分 为左右两部分 冠状面(额 状面):分前 后两部分 水平面(横 切面):上下 两部分
第一章 绪论
.
1
一、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
1、定义: 研究人体形态结构及其发
展规律的科学。
2、分为三门学科: 解剖学、组织学、胚胎学
3、地位:
2
(1)解剖学(又称大体解剖学) 是以持刀切割尸体,凭借
肉眼观察的方法研究人体形态 结构的科学。
分 系统解剖学 为 局部解剖学
3
呼吸 系统
【目标检测】
名词解释 组织 器官 解剖学姿势 简答题 1、说出人体包括哪九大系统。 2、说出人体的方位术语。 3、看图选择题。
31
上
近头者为上
近足者为下
下
16
前和后
靠身体腹面者为前
(腹侧)
前
近背面为后
(背侧)
后
17
内侧和外侧 内侧
距身体正中面 近者为内侧 外侧 远者为外侧
18在四肢,前Biblioteka 的 内侧称尺侧外侧称桡侧 桡侧
小腿内侧称胫侧 尺侧
外侧称腓侧 胫侧 腓侧
19
内和外 凡是空腔器官,腔里者为内 腔外者为外
内 外
20
浅和深
4
(2)组织学(又称微体解剖学) 是借助于切片技术和显微镜观
察的方法,研究正常人体的细胞、 组织和器官微细结构的科学。
(3)胚胎学: 研究人体在发生发育过程中,
形态变化规律的科学
5
二、学习解剖学及组织胚胎学 的基本观点
1、进化发展的观点 2、形态和功能相互联系的观点 3、局部和整体统一的观点 4、理论联系实际的观点
垂直轴 矢状轴 冠状轴
26
面
矢状面:分 为左右两部分 冠状面(额 状面):分前 后两部分 水平面(横 切面):上下 两部分
最新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绪论精品课件

2.组织学 通过切片技术,以显微镜观察人体的微细形态结构 3.胚胎学 研究人体的发生、发展规律的学科
二、人体的组成
细胞
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间质
组织
四类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九大系统
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 内 脏: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神经系统:中枢、周围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感觉器
最新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绪论精品课件
学习目标
• 掌握解剖学的概念 • 掌握人体的组成 • 掌握解剖学姿势 • 方位术语的运用、轴和面的概念 • 树立学习解剖学的信心
一、定义
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人体发生、 发展规律的学科
1.解剖学 持刀切割尸体,肉眼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位置关系
1-2 s 1-3 min 1-2 s 1-2 s 3-5min 3-5 min 5-10 min 5-10 min 3-5 min 2-5 min 3-5 min
10-30 s
(11)促蓝液返蓝
10-30 s
(12) 流水冲洗
10-15 min
(13)蒸馏水过洗 (14) 0.5%曙红液染色 (15) 蒸馏水稍洗 (16) 80%乙醇稍洗 (17) 95%乙醇(Ⅰ) (18) 95%乙醇(Ⅱ) (19) 无水乙醇 (20) 无水乙醇 (21) 二甲苯(Ⅰ) (22) 二甲苯(Ⅱ) (23) 二甲苯(Ⅲ) (24) 中性树胶封固
六、学习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 多看标本 多联系身体实际
2.仔细阅读教材
3.同学之间互相讨论
4.识图能力
七、H.E染色
1.原理
二、人体的组成
细胞
人体最基本的结构和功能单位
细胞间质
组织
四类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器官 系统 人体
九大系统
运动系统:骨、关节、肌肉 内 脏:消化、呼吸、泌尿、生殖系统 脉管系统:心血管系统、淋巴系统 神经系统:中枢、周围神经系统 内分泌系统 感觉器
最新人体解剖学和组织胚胎学 绪论精品课件
学习目标
• 掌握解剖学的概念 • 掌握人体的组成 • 掌握解剖学姿势 • 方位术语的运用、轴和面的概念 • 树立学习解剖学的信心
一、定义
研究正常人体的形态、结构、位置关系及人体发生、 发展规律的学科
1.解剖学 持刀切割尸体,肉眼观察人体的形态结构、位置关系
1-2 s 1-3 min 1-2 s 1-2 s 3-5min 3-5 min 5-10 min 5-10 min 3-5 min 2-5 min 3-5 min
10-30 s
(11)促蓝液返蓝
10-30 s
(12) 流水冲洗
10-15 min
(13)蒸馏水过洗 (14) 0.5%曙红液染色 (15) 蒸馏水稍洗 (16) 80%乙醇稍洗 (17) 95%乙醇(Ⅰ) (18) 95%乙醇(Ⅱ) (19) 无水乙醇 (20) 无水乙醇 (21) 二甲苯(Ⅰ) (22) 二甲苯(Ⅱ) (23) 二甲苯(Ⅲ) (24) 中性树胶封固
六、学习方法
1.理论联系实际 多看标本 多联系身体实际
2.仔细阅读教材
3.同学之间互相讨论
4.识图能力
七、H.E染色
1.原理
26心血管系统的发生《人体解剖学》《正常人体结构》《组织学与胚胎学》课件

3.
胎儿头颈部和上肢血供丰富,含氧
量高;下肢和腹盆脏器血液含氧量 低。
(四)出生后血液循环的变化
出生后,随着脐循环停止,肺呼吸
开始,血液循环发生下列变化 1 .脐动、静脉和静脉导管闭锁,分 别形成脐外侧韧带、肝圆韧带和 静脉韧带;
3.静脉窦的演变和永久性心房的形成
静脉窦左角萎缩,远侧段成为左房斜静脉的根部, 近侧段成为冠状窦。
左、右头臂静脉
左角
左前主静脉
右角
右前主静脉
左总主静脉
右总主静脉
上腔静脉
左左左 后脐卵 主静黄 静脉静 脉 脉
右右右 卵脐后 黄静主 静脉静 脉 脉
斜静脉
冠状窦
下 腔 静 脉
右卵黄静脉
下腔静脉;
脐与肝脏间的左脐静脉保留,连接下腔静脉; 右前主静脉近侧段和右总主静脉 上腔静脉;
Development of cardiovascular system
据统计,我国先天性心脏病在 正常人群中发病率大约1% (6 ‰-12 ‰),上海出生活 婴:5.78‰,成都学前儿 童:3.1 ‰,福建、安徽、江西、 四川、内蒙古、江苏学前儿 童:1.51-2.80 ‰,广东成 人:1.08 ‰,青海儿 童:13.7 ‰。国外报道:3.28.0 ‰,这是一个相当可观的 数字,按我国13亿人口计算, 大约有1千多万人患先天性心 脏病。
静脉
前主静脉1对,收集上半身血液;后主静脉1对,收集下半身血液。
前、后主静脉→左、右总主静脉→静脉窦
卵黄静脉、脐静脉
胚胎早期的三套循环
胚内各部 血管
背主动脉 弓动脉
绒毛膜 毛细血管
左前、后 主静脉 右前、后 脐动脉
脐静脉
胚体循环
《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教学课件 绪论

近侧和远侧 在四肢,距肢体根部近者为近侧,距肢体根部远者为远侧。 胫侧和腓侧 小腿的内侧称胫侧,外侧称腓侧。 尺侧和桡侧 前臂的内侧称尺侧,外侧称桡侧。
绪论
(三)轴和面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垂直于水平面,与人体长轴 平行的轴。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 相垂直的轴。 冠状轴也称额状轴(frontal axis),为左、右方 向与水平面平行,与前两个轴相垂直的轴。
涂片 铺片 磨片
取材和固定 脱水、透明和包埋
切片和染色 封片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镜下所见的结构,称超微结构。
绪论
透射电镜
扫描电镜
绪论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是应用物理、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细胞 组织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分布和数量,从而探讨与其相关的功能活动。
一般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
绪论
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常用术语
标准姿势 方位术语 轴和面 HE染色
绪论
(一)标准姿势
绪论
标准姿势是为准确描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和位置关系而规定的一种姿势,即解剖学姿势 (anatomical position)。
姿势为: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 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 向前。
几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organ)。
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方面的功能,称为系 统(system)。
二、人体组成和分部
人体可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4大部分。 头部包括颅部和面部 躯干包括背、胸、腹、盆和会阴 四肢分为上肢和下肢,上肢包括肩、臂、前臂和手,下 肢包括髋、股、小腿和足
绪论
绪论
(三)轴和面
垂直轴为上、下方向垂直于水平面,与人体长轴 平行的轴。 矢状轴为前、后方向与水平面平行,与人体长轴 相垂直的轴。 冠状轴也称额状轴(frontal axis),为左、右方 向与水平面平行,与前两个轴相垂直的轴。
涂片 铺片 磨片
取材和固定 脱水、透明和包埋
切片和染色 封片
(二)电子显微镜技术
电镜下所见的结构,称超微结构。
绪论
透射电镜
扫描电镜
绪论
(三)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
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是应用物理、化学反应原理,研究细胞 组织内某种化学物质的分布和数量,从而探讨与其相关的功能活动。
一般组织化学和细胞化学技术
绪论
三、人体解剖学与组织胚胎学的常用术语
标准姿势 方位术语 轴和面 HE染色
绪论
(一)标准姿势
绪论
标准姿势是为准确描述人体各器官的形态结构 和位置关系而规定的一种姿势,即解剖学姿势 (anatomical position)。
姿势为:身体直立,面向前,两眼平视正前方,两 足并拢,足尖向前,上肢下垂于躯干的两侧,掌心 向前。
几种不同组织构成的具有一定形态和功能的结构,称为器官 (organ)。
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组合起来共同完成某方面的功能,称为系 统(system)。
二、人体组成和分部
人体可分为头部、颈部、躯干和四肢4大部分。 头部包括颅部和面部 躯干包括背、胸、腹、盆和会阴 四肢分为上肢和下肢,上肢包括肩、臂、前臂和手,下 肢包括髋、股、小腿和足
绪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 组织: 结构相同或相似的C群及 C外基质构成。 四大基本组织: 上皮组织 结缔组织 肌组织 神经组织
3. 器官: 不同的组织按一定的比 例、数量及方式组合成器官。
系统: 若干功能相关的器官构成 系统。
细胞
组织学总论 } 组织
器官
组织学各论 } 系统
最常用的组织切片染色法-HE染色
苏木精-伊红染色法 苏木精:碱性染料,使C核内的染色质 及C质内的核糖体染成紫蓝色。
• 单位膜
细胞膜
二. 组织学的发展简史和 当代组织学
1. 光学显微镜(光镜)的发明 Light microscope (LM) 2. 细胞学说的提出和组织学的建立 3. 电子显微镜(电镜)的发明和超微 结构的发现 Electron microscope(EM) 4. 当代组织学
组织胚胎学课件
护理大专生专用
枣庄科技职业学院 医学技术系
冯 涛
组织学与胚胎学
第一章
组织学绪论
一 、研究内容和意义 组织学: 是研究机体微细结构和相关功能 的科学。 研究内容:细胞、组织、器官和系统几部 分, 又称显微解剖学。
细胞(cell-C) 组织(tissue) 器官(organ)
系统(system)
1. 一般组织化学术 基本原理是在切片上添加某种试剂, 和组织 中待测反应物发生反应, 其终产物或为有色 沉淀, 以用光镜观察, 或为重金属沉淀以用电 镜观察。 (1) 糖类:PAS反应, pariodic acid Schiff reaction (2) 脂类: 油红、尼罗蓝及苏丹类染料 (3) 核酸: 福而根反应→DNA; 甲基绿派若宁反应→DNA绿色,RNA红色。
用标记抗体与组织切片孵育, 抗体 则与组织中相应抗原特异性结合在 显微镜下通过观察标记物而获知肽 或蛋白质的分布部位。常用的标记 物有荧光素, 辣根过氧化物酶、胶 体金。 3. 原位杂交技术即核酸分子杂交组 织序列的核酸探针,与细胞内待测的 核酸按碱基配对的原则进行特异性 原位结合,即杂交。然后,通过对 标记物的显示和检测而获得待测核 酸的有无及相对量。常用的标记物 有放射性核素(35S,32P,3H等)和 地高辛。
伊红:酸性染料,C质和C外基质中的 成分染成红色。
组织结构的嗜色性
嗜碱性:对于碱性染料亲和力强的性质。可被苏 木精染成紫蓝色。
嗜酸性:对于酸性染料亲和力强的性质。可被伊 红染成红色。
中性: 对于两种染料亲和力都不 强的性质, HE染色着色淡。
C超微结构模式图
C膜 :
• 电镜: “两暗夹一明”
三.组织学的学习方法
1. 对组织学内容的审视角度 2. 注意形态与功能的统一 3. 注意培养观察与空间思维 的能力
四.组织学技术简介
(一) 光镜技术 1. 石蜡切片术 ①取材和固定; ②脱水和包埋; ③切片和染色; ④封片。
其他切片技术: 火棉胶包埋, 冰冻 切片,涂片,铺片,磨片。
其他染色法: 硝酸银→神经细胞(黑)。
1. 细胞
C膜、C质、C核
是人体结构和功能的最小单位 光学显微镜(light microscope- LM)即可观察到。
卵细胞
细胞膜
细胞核 细胞质
神经C-神经元
神经节C、神经胶质C
(1)透射电镜(EM):观察C内部更细 微的结构, 即超微结构。
(2) 扫描电镜
观察组织C的表面立体结构。
(二)电镜技术
1. 透射电镜 电子密度高: 当电子束投射到密 度大吸附重金属多的结构时, 电 子被散射的多, 因此, 射落到荧 光屏上的电子少而呈暗像, 电镜 照片呈黑或深灰色, 称为电子密 度高。反之称为电子密度低。
2. 扫描电镜
观察组织C的表面立体结构。
(三)组织化学术
组织化学术: 为应用化学、物理、生物 化学、免疫学或分子生物学原理和技 术, 与组织学技术相结合而产生的技 术, 能在组织切片定性、定位、定量 地显示某种物质的存在与否以及分布 状态。 细胞化学术:前述技术用于游离细胞样 品则称为~(cytochemistry)。
(4) 酶类: 酶组织化学术。通过显示酶的 催化活性以表示酶的存在。 2. 免疫组织化学术immunohistochemistry: 是根据抗原与抗体特异性结合的原理,检 测组织中肽和蛋白质的技术。肽和蛋白 质均具有抗原性, 当把人或动物的某种蛋 白质作为抗原注入另一种动物, 其体内则 会产生针对该抗原的特异性抗体。将抗 体从动物血清中提出后, 与标记物相结合, 即成为标记抗体。
(四) 放射自显影技术 (五) 图象分析术 (六) 细胞培养术和组织 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