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史读书笔记

国史读书笔记

【篇一:《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完】

《中国大历史》读书笔记

摘要:

作者黄仁宇区别于以往的编年体、纪传体等的历史作品,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以崭新的方式浓缩在短短二十多万字里。以往的历史作品,不论是史家之绝唱史记抑或是同样与黄仁宇生活在同时代的柏杨,所著历史书中大抵以记述著名人物或纯粹年份大事为主,但在《中国大历史》中,黄仁宇并不单单满足于记人事而是将表象后的成因以经济、政治、文化等的角度去剖析还原当时面貌。

全书从夏商周开始至1920年代结束,其中的十七章1800年:一个瞻前顾后的基点与二十章现代中国及其在世界上的地位为黄老先生横向对比于国外的总述。

全书脉络:

第一部分夏商周

第一章西安与黄土地带

第二章亚圣与始皇

第三章土壤、风向和雨量

其中二章与三章穿插着秦国与始皇的介绍,但并不妨碍我们将其归于第一部分夏商周中。全书的一开始就是从西安这个十三朝古都开始,就在我以为全书均是按照地缘政治书写展开后作者笔锋一转开始对商文化的介绍,甲骨文是商文化的最佳代表。

而至周,影响中国后世千年的儒家文化,在这里起源。

第二部分秦汉

第四章兵马俑的幕后

第五章第一帝国:树立楷模

第六章名士成为军阀

整整第四章,均是围绕了一人——秦始皇而展开。秦皇废分封改集权,使中国远早于欧洲数百年便走上了封建集权制。

而汉朝第一次将北方游牧民族进犯带进了我们视线中,匈奴是当时上至天子下至黎民的梦魇。外戚专权也在那时崭露头角。值得注意的当属王莽,富有传奇色彩的人物,只可惜他的思想远超于他所在的时代,同理还有王安石,天才多属不幸,改革者多没有好下场,时代无法给予与他们思想相配套的一切经济公共设施。

若说汉朝的灭亡则不得不提到历史有名的党锢之祸。原书中如此讲“所谓党锢之祸,一方面有宦官的干预,另一方面则有为太学生所支

持的名士,一般人的印象乃是好人与恶势力之斗争。”宦官专权第一

次进入到了我们的视线中,黄仁宇先生对于宦官专权所持的观点乃

是年幼皇帝登基面对手握朝权的士大夫大臣们极端不信任危机感致

使小皇帝们只能扶植身边亲近之人——目不识丁的宦官

们来树立自己权威。

宦官与名人士大夫间的斗争似乎伴随着整大段中国封建史中。

第三部分三国、两晋、五胡十六国

第七章长期分裂的局面

第八章历史向侧面进出

由于这段时期的特殊性,笔者特以单纯年份为表,有助于我们了解

这段历史时期。

按书中所述,公元220年汉代覆亡至581年隋朝兴起,当中是一段

长期混乱和令人失望的时代。

公元3世纪,魏蜀吴三国长期鼎立的局面已成。准确来说则是公元220年至公元280年。220年,曹丕篡汉称帝,国号“魏”,史称曹魏,三国历史正式开始。229年孙权称帝,国号“吴”,史称东吴,至此三国正式鼎立。263年,曹魏的司马昭发动魏灭蜀之战,蜀汉灭亡。

公元265年司马家成立晋朝。公元280年,西晋灭东吴,统一中国。至此三国时期结束,进入晋朝。公元316年西晋亡,317年,琅琊

王司马睿在南渡过江的中原氏族与江南氏族的拥护下,在建康(今

南京)称帝,国号仍为晋,史家称之为东晋。

“五胡乱华”则是公元304年至公元439年在华北建立了十六个王国。而书中只是一扫而过的宋齐梁陈则是公元420年至589年,又称南朝,北与拓跋魏、宇文周、高齐鲜卑三朝对峙达百余年。由公元420年刘裕篡东晋建立南朝宋开始,至公元589年隋灭南朝陈为止。

第七章的结尾,作者评点中国在公元4世纪及5世纪因此陷于历史

上的最低点。

第八章令我印象深刻的片段当属公元3世纪晋惠帝司马衷的何不食

肉糜?这与公元18世纪的玛丽皇后没有面包为什么不吃蛋糕?是如

此相似!久在深宫中淫乐不体察民世间疾苦,玛丽皇后最后被愤怒

的法国人民推向了断头台,晋朝司马家的命数也已不久。

第四部分北魏

第九章统一的途径

为什么将北魏这一朝代单独列为一部分是因为这个朝代的特殊性与

重要性显然不言而喻。黄仁宇先生专用一章分析北魏,高中时期的

历史书也专用一章不厌其烦的向我们介绍北魏。

均田令与汉化是北魏最重要的两项措施。

何为均田令?书上说其原则乃所有的田土为皇帝所有,各人只因钦

许而有使用权。则其重要是因为其有跨时代之效力影响中国几百年。“485年之均田令,在中国历史上是划时代的里程碑,以后只有详细

数目字的出入,其原则经后继各朝代所抄袭,下及隋唐,施行迄至8

世纪下半期,连亘约三百年。”

但作者并不对均田令表示盲目赞扬,他借读者之口表示“也可从此看出,这

样的传统对现代中国的经理成为一种严重的负担。”

至于第二项汉化则不得不提到中华文化,自古以来皆是强大文化同

化弱小文化,所以即使是五胡时期,中华文化依然有旺盛生命力,

华夏民族依旧有充分自信力,但是到了近代,八国联军、日本侵华

文化侵略演变到民族侵略,曾经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似乎有了灭顶

之灾,从五四运动提倡德先生赛先生到破四旧、批林批孔等,中国

人在面对外来侵略时第一次对自己文化先进性提出了质疑,第一次

开始全盘否定自己全面西化自己,难道中华文化对比欧美文化就是

属于弱小一方?如何能在全球化大流中固守纯粹的中华文化还是说

任凭全球化大流将自身裹挟,似乎是个解不开的谜题。

公元534年北魏分裂为东魏与西魏。

东魏(534—550)残存16年后被北齐(550—577)残存27年取代。西魏(534—557)残存23年后被北周(557—581)残存24

年取代。

乱世出英雄,后隋朝建立者杨坚出现,于公元581年宣布隋朝成立,588及589两年交会间用兵五十一万八千人费时两个半月灭陈,结

束中国过去三个半世纪的分裂局面。

第五部分唐朝

第十章第二帝国:已有突破,但未竟事功

黄仁宇将汉朝划为第一帝国,第二帝国则为唐朝自此以后再无帝国

二字。为何称为帝国,从唐朝首都长安城便可窥知一二。“隋唐之重

建西安以一种宏大的眼光,构成一座计划城市。东西六英里而南北

五英里,这座一千年以前建造的长安城,其面积为今日西安市的八倍,其南北驰道宽五百尺。”

公元618年,李世民创建唐朝,他的儿媳妇武则天确是中国千年帝制历史上的唯一女皇。

公元755年安禄山的叛变,近于全朝代时间上的中点,可以视作由盛而衰的分水岭。前一段有一百三十七年的伟大与繁荣,而接着则有一百五十一年的破坏和混乱。

这里再讲讲黄巢,易与之前的黄巾混淆。黄巾之乱是东汉晚期的农民战争,为巨鹿人张角号令下。黄巢则为唐末农民起义领袖。自古农民起义均无好下场与结局,开头的节节胜利只为日后腐化衰亡埋下伏笔,大抵是农民自有的眼界见识具有极端局限性与小农意识,农民起义所带来的胜利果实只能为后面朝代的开创者铺路,即使到了清朝太平天国时期依然如此。

最后再来讲全书开头的地缘政治西安,公元906年之后,西安再未曾成为中国的国都。中国的重心已移至东边。东南区域尤以土地肥沃、水道交通便利而有吸引力。反观现今亦如是。西安已连续几十年位列发展速度之末,就像一个老态

龙钟的老人,辉煌曾在却无力再创,交通、气候、土壤、人才等等等等西安都不再优势具备,旅行者会赞叹它的历史居住者却会埋怨它的局限,所幸一如黄仁宇最后写给西安的结语“这座古老的国都,也已在历史中充分德表现过它上下浮沉的经历了。”

第六部分宋朝

第十一章北宋:大胆的试验

第十二章西湖与南宋

自公元906年起之五十四年(公元960年),中国史家称为“五代十国”阶段。但这次五个段朝代是在北方而不在南方嬗替。而所谓十国除了一个例外,则有些同时,有些前后交替,出现于南方。

公元960年之春,当时赵匡胤是五代十国中最后一个短朝代——周的统军之将。某一天凌晨他被部下将士惊醒,他们以黄袍加在赵匡胤身上就拥立为天子(即为黄袍加身)。

再来说王安石与新法。公元11世纪,王安石改造财政,创制出“青苗钱”、“免役钱”、“市易法”、“均输法”、“方田法”、“保甲”民兵制等。

《大历史》一书中如是之评价,中国即企图以金融管制的办法操纵国事,其范围与深度不曾在当日世界里任何其他地方提出。因此王安石与现代读者近,而反与他同时人物远。

王安石的思想见解、金融创制等远成熟于他所在的时空,天才注定

是孤独的,无人能理解的伟大创举终也给他带来大起大落的人生仕途。空有一腔热血却无法实现,是做缩头乌龟不理眼前现实,还是

如鲤鱼跃门只跃龙门?

来到南宋,作者一如全书开篇描写西安般,将向有人间天堂美誉的

杭州描绘了一番。

我们可以看到杭州不同于之前的国都西安、开封等,她是一个标准

的经济型国都,是消费城市、是制造业中心。

公元1126年,金人攻入开封,将宋朝当今皇帝与太上皇一并俘虏,送往东北,他们父子终身未得南还,同年(1127年)北宋灭亡。

赵佶的第九个儿子赵构自立为帝,也成了岳飞秦桧的主子,历史上

称为南宋。1138年杭州成为国都。

宋朝是个积贫积弱的朝代,作者认为宋朝军事上的不振是由于经济

上的无突破。评价《清明上河图》更指出图上缺乏信用机关、保险

业经济及律师事务所。当然看这段时,我横批神经病三字。若公元

11世纪便能出现上述机构,恐怕世界史都得改写。一些学者对待历

史总爱指出局限性,并以现代性眼光看待,不过批评家都爱批评历史,对自己脚下身处的环境却是屁都不敢放一个。

1279年3月19日宋、元在崖山海战开展决战,宋军被元军击败,

全军覆灭,元军随后包围崖山,左丞相陆秀夫眼看靖康之耻又要重演,在广东崖山(今新会崖门)遂背时年8岁的赵昺跳海而死,南

宋在崖山的十万军民也相继投海殉国,宋王朝覆亡。

第七部分元朝

第十三章蒙古人的插曲

成吉思汗于公元1227年攻西夏时身故。公元1271年,忽必烈创建

元朝,1279年摧毁南宋。

整个元朝值得一叙的估计就只是马可波罗与远征日本。

日本这个国家甚是神奇,黑船事件即美国叩开了日本紧锁的国门,

按中国人思维这跟八国联军侵华一样样啊,但日本人直到现在还设

有纪念黑船事件的日子,他们将黑船事件视作国家迈向现代化的一

大里程碑。唐朝鉴真和尚东渡同是如此,这个民族可以很清楚意识

到自身的弱小与他人的强大,而且可以很快吸收高级文明转为自身

文明。中国固守千年天朝上国思想,在现代化的道路上转身太慢,

是我们厚重的历史绑住了我们的脚步还是我们自身就已自卑不肯承

认自己文明的确不如西方列强文化?

当然,私以为蒙古族的辉煌估计在元朝结束便戛然而止,从明清开始,便一直将昔日草原上的骁骑兵固定在那片草原中,直至现在。

第八部分明朝

第十四章明朝:一个内向和非竞争性的国家

第十五章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

公元1368年,朱元璋所控制的长江流域已是固若金汤,于是正式

宣布明朝的诞生。

书中又提到了一个地缘政治——南京。

“朱元璋奠都于南京(过去曾称建康或金陵),在不少人的眼里看来,这是一座不吉祥的国都,没有一个朝代定都于此而能在史上站得长久,即使到近代的太平天国和蒋介石亦未能幸免。”南京或许是有魔

咒的,高中报志愿时,一舍友预备报那,被我们其他人及时制止,

我们都说那里太邪,但是夫子庙小吃却是勾引我去那的许多动力之一。朱元璋或许是饿怕了,便留恋于富饶又多产的江南。“中国味

世界上最大的农村集团,它大可以不需要商业而得意称心。明朝在

中国历史之中,为唯一借着农民暴动而成功的朝代。读者不要忘记

当本世纪60年代文化大革命在人民共和国兴起时,明代史即曾被用

作一种武器,为宣传专家抛掷来去。”

以上三句均摘自书本,甚是有意思,请诸君一看。

十四、十五章令我印象深刻的,却是描写南方的富庶。

不仅如此长三角经济在全国中名列前茅,原来在千年前,南方便已

获鱼米之乡的美称。也正在此,长江在中国历史上的作用与地位俱

已超过黄河。如果说黄河孕育了中华文明那么长江哺育了中华文明,使其发展壮大。

第九部分清朝

第十六章满洲人的作为

第十七章 1800年:一个瞻前顾后的基点

1644年,李自成军攻破北京时,崇祯皇帝朱由检于煤山自缢身亡,

终年34岁,在位17年。

公元1644年4月25日北京落入流寇或农民起义军手中,对明朝遗

民来说,是令人涕泣的日子。对满洲人来讲,1644年6月6日进占

北京,开始了朝代的

【篇二:《青少年党史国史学习教育读本》读后感】《青少年党史国史学习教育读本》读后感

中国历史源远流长,当然中国历史可以分为两部分:一部分是繁荣史,另一部分是屈辱史。

英国大哲学家培根说过:历史使人智慧。每个同学都希望自己成为

一个充满智慧的人吧!我们应该努力学习历史,这样我们可以学到

许多知识,学会怎样做人,还能学会怎样思考、分析、处理问题,

进而变得更加聪明。

在世界的几大文明古国中,我们祖国的历史唯一没有中断过。在祖

国辽阔的土地上,到处都有令人神往的文明古迹:在各级图书管理,几千年的历史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历史典籍和资料。乍看起来,历

史距离我们的生活很遥远。其实,历史就在我们身边,离我们很近

很近,它无处不在,无时不在。

这些都是不可抚平的伤疤,所以我们要努力学习先进的科学知识和

生产技术。多为祖国效力,报答祖国。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得到道理;闭关锁国导致落后,对外开放社会进步。所以,我们应该以和平为

主努力使中国文化发扬光大,使中国在世界上领先。

【篇三:中国近代史读书笔记推荐资料】

推荐资料

费正清编,《剑桥中国晚清史》,《剑桥中华民国史》,《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李剑农:《中国近百年政治史》

李泽厚:《中国思想史论》

冯友兰:《中国哲学简史》

钱穆:《人生十论》,《国史大纲》

茅海建,《天朝的崩溃》

梁启超:《李鸿章传》

曾国藩家书,曾国藩家训,曾国藩日记等

杨天石:《蒋介石日记解密》

王奇生:《党员、党权与党争》,《革命与反革命》

高华:《革命年代》

杨奎松:《中间地带的革命:国际大背景下看中共成功之道》,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张鸣:《历史的坏脾气》、《直截

了当的独白》、《关于两脚羊的故事》等

记录片:《大国崛起》,《凤凰大视野》,《百年中国》,《伟大

的卫国战争》,《老子道德说》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