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课件:第8课
合集下载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中国历史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

仁、爱人、为政以德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 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孔子学院是在海 第8课 百家争鸣
外设立的以教授汉
语和传播中国文化
为宗旨的非营利性
公益机构。全球首
家孔子学院2004年
战国
韩非子 战国
主要思想
兼爱 、非攻、尚贤 “仁政”、“民贵君轻” 反对不义战争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 而治”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 集权专制统治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百家之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一)百家争鸣之义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 如儒、法、道、墨、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学术 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
政治经济的产物
(三)百家争鸣之影响
促进了学术和思想 的繁荣,成为中国 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发展的高峰,为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有重要而深 远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
春秋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楚国有个人随国君出战,征伐其他国家,可是多次 当逃兵。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总当逃兵时,他说道: “家中有老父亲,我死了就没人养活他了。”
想一想,对这个人的做法,战国 时期各家学派会如何处理?为什么?
筋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论语》是孔子的弟子记录孔子言行的一部书, 成书于战国初期。因秦始皇焚书坑儒,到西汉时期 仅有口头传授及从孔子住宅夹壁中所得的本子。
孔子学院是在海 第8课 百家争鸣
外设立的以教授汉
语和传播中国文化
为宗旨的非营利性
公益机构。全球首
家孔子学院2004年
战国
韩非子 战国
主要思想
兼爱 、非攻、尚贤 “仁政”、“民贵君轻” 反对不义战争 “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顺应自然和民心,“无为 而治”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 集权专制统治
第8课 百家争鸣
二、百家之争鸣
第二单元 夏商周时期
(一)百家争鸣之义
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处于大变革时期, 许多问题亟待解决,产生了各种思想流派, 如儒、法、道、墨、兵等,各学派纷纷著书 立说,发表意见,并互相辩论,出现了学术 上的繁荣景象,后世称为百家争鸣。
认识: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
政治经济的产物
(三)百家争鸣之影响
促进了学术和思想 的繁荣,成为中国 古代第一次思想文 化发展的高峰,为 中国古代思想文化 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对后世有重要而深 远的影响。
第8课 百家争鸣
春秋时期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楚国有个人随国君出战,征伐其他国家,可是多次 当逃兵。当别人问他为什么总当逃兵时,他说道: “家中有老父亲,我死了就没人养活他了。”
想一想,对这个人的做法,战国 时期各家学派会如何处理?为什么?
筋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兵家
第8课 百家争鸣
孔子 庄子 孟子 墨子 孙武 老子 韩非
改革变法 “爱人” “无为而治” “仁政” “非攻” “知己知彼”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课件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5张PPT)

孔子 儒家
老子
道家
春秋
《道德经》
随堂练习
1.中国古代有一个“塞翁失马”的故事,说明了人的祸福是可以相互转化,这个故事体现了古 代哪一位思想家的思想( ) A.老子 B.孔子 C.庄子 D.墨子
2.位于福建泉州的清源山风景名胜区的道教老君造像,是中国现存最大、雕技最绝、年代最 久的道教石雕造像,素有“老子天下第一”的美誉。与老子相关的书籍是( )
A.“兼爱”“非攻” C.“无为而治” B.要求统治者用“仁政”,轻徭薄赋 D.主张改革,反对空谈主义,提倡法治
5.反对战争,珍爱和平是人类的共同追求。我国战国时期,提出“兼爱”“非攻”,反对侵略战 争,支持正义战争的思想家是( ) A.墨子 B.孟子 C.庄子 D.韩非
孔子这样做,体现了他怎 样的教学方法?
思考
提示:因材施教
就去问老师,孔子笑呵呵地说:
“冉有,平时碰到事情老是退退缩缩, 所以我鼓励他勇敢地去做,而子路太喜 欢胜过别人,所以我要他退后一点。”
什么是百家争鸣?百家是指一百家?
百家
争鸣
所谓“百家”:是泛指,意为数 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 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 家、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史 称“诸子百家”。
诸子百家及其思想主张
墨子名片
墨家学派创始人
主张:
“兼爱”“非攻”; 提出要选贤能的人 治理国家; 批判贵族的奢侈生 活,提倡节俭
儒家
孟子名片 荀子名片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另一位代表人物 主张: 实行“仁政”; 主张: 提出“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的思想 实行“礼治”;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儒 家
明确尊卑等级,以维 系社会秩序。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课件(共30张PPT)

韩非(法家)——
主张法治,建立君主 专制的中央集权。
独立自学二
阅读课本P48-49页,完成下列问题,时间4分钟。 完成下列表格。
战国时期会出现“百家争鸣”的原因及影响?
原因:①战国时期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的社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观点 会制度逐步形成。②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形成不同学
派,各陈劝说,相互抨击,取长补短。
“至圣先师” 孔子
孔子:春秋末年鲁国人,名丘,字仲尼。我 国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 人。代表作《论语》。
杏坛讲学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 简介
思想 主张
政治方面 国籍— 春秋鲁国
职业— 小吏;知名学者; 儒家学派创始人
核心思想
“仁”—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 和道德规范; 提出“仁者爱仁”, 以德治国; 爱惜民力,体察民意; 反对苛政;实行德政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 注重道德和文化知识教育;
孔子是一个伟大的教育家
子曰:“有教无类。”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论语》
墨家——墨子
墨子:墨家学派创始人。主张“兼
爱,非攻,互爱互利,反对攻伐兼并, 选贤能治理国家,提倡节俭。”,代 表作《墨子》。
孟子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 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 ——《孟子》
儒家——荀子
荀子:战国时期 儒家学派的代表
人物。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 级”代表作《荀子》。
道家——庄子
庄子:战国时期 道家学派的代表人
物。主张“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人生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代表作《庄子》。
人教版历史七年级上册 第8课 百家争鸣 课件(共14张PPT)

孔子办学,不问出身贵贱,先后培养的学生有 3000人。 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意识地教育 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 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 事要多请教父兄以后再去做。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万世师表 温故知新 因材施教
有教无类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文化成就文化成就 整理古籍、 编《春秋》 言论记录在《论语》
三、百家争鸣 请阅读课本P38-39页,完成以下表格的填写:
学派 人物
墨家 墨子
孟子
主要思想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儒家
荀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精神自由
以法治国;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哪家思想会受到统治者重用? 为什么?
道法自然
对立、转化
无为而治
不受重用
一、老子 老子被世人称为哲学之父、智慧之父,是 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 我受中国孔子、孟子影响 很大,受老子的影响巨大。 ——托尔斯泰
老子的哲学和希腊哲学以其作为 世界哲学的源头。 ——黑格尔
今天的老子思想
二、孔子和儒家学说
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 鲁国人, 思想家, 教育家, 儒家学派创始人
阅读史料
仁
• 有一天,孔子家的马棚失火了。孔子从朝廷下班回家,他 看见马棚烧没了,就问家人:“马棚失火伤着人了吗?” 他却不问马怎么样了。 • 孔子和弟子子路路过泰山时,遇到一名身世凄惨的妇女 , 当地虎患严重,她的亲人都被老虎咬死了,她在墓碑前不 停的哭泣。
为政 以德
孔子周游列国无所得, 为什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课件(共15张PPT)

❖ 3、Patience is bitter, but its fruit is sweet. (Jean Jacques Rousseau , French thinker)忍耐是痛苦的,但它的果实是甜蜜的。10:516.17.202110:516.17.202110:5110:51:196.17.202110:516.17.2021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 ,莫如 树木; 终身之 计,莫 如树人 。2021年8月2021/8/92021/8/92021/8/98/9/2021
❖
16、提出一个问题往往比解决一个更 重要。 因为解 决问题 也许仅 是一个 数学上 或实验 上的技 能而已 ,而提 出新的 问题, 却需要 有创造 性的想 像力, 而且标 志着科 学的真 正进步 。2021/8/92021/8/9August 9, 2021
——《中华史纲》
战国时期为什 么会出现百家争鸣 的局面?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21/8/92021/8/9Monday, August 09,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 的人谈 话。2021/8/92021/8/92021/8/98/9/2021 10:15:30 AM
“礼”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 会规范
“德”
(政治主张)
教育主张:有教无类 教学方法:因材施教 学习态度:知之为知之,
不知为不知 学习方法:温故而知新
孔子开创了民间自由讲学的先河,一个中国 学术思想史的黄金时代便开始出现,它光芒四射, 灿烂夺目,成为人类文化发展史上最富丽的时代。
最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优秀课件(26张PPT)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 不要管理,等学生自我觉悟。
知识结构
背景 含义 影响 社会变革:经济 政治 阶级结构 文化教育 各种学术、思想流派宣传自己的社会主张 奠定了后世文化学术的发展基础; 构造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 孟子 荀子 墨子 庄子 韩非 孙膑 政治学说 道德思想①② 亚圣 哲学思想 道德思想 政治主张 政治观点 社会主张 显学 世界观 人生观①② 浪漫主义文学 法、术、势结合的中央集权思想 强调军事规律:注意造势 重视人为
思想碰撞
比较庄子与荀子在“天人关系”方面的认识
学派
代表 人物 孔子 孟子
主 要 思 想
仁、礼、德治、教育 仁政、义利观、性善论
地 位 或 影 响 创始人 亚 圣
儒家
荀子 天行有常;性恶论;礼法并施 老子 道家
道、辩证法、无为而治
集大成者 创始人
文学、美学对后世有深 远的影响。
庄子 齐物、逍遥、天人“不相胜”
好。
历史与现实的碰撞 以新加坡的鞭刑为例 ,谈谈“礼”和“法”的 统治策略。
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在当时大放光彩 , 给我们留下丰厚的文化思想遗产,那么 在当今有什么现实价值呢?
提示:从治国方略、人与自然的关系、国际关系等 方面考虑
诸子百家的思想现实价值
• 儒家孟子的“仁政”——“以德治国” •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 庄子天人关系———人要与自然和谐相处 •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热爱 和平、反对战争
慧眼拨云见日月---概念解析
百家争鸣 “百家”泛指数量多;是泛指,意为数 量多,主要分为:儒家,墨家、道家、法家、 阴阳家、杂家、名家、纵横家、兵家、小说 家等十家。“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在此是指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 派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 (共20张PPT)

4、孔子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 一书
孔 子 讲 学 图
孔门七十二贤
时代:春秋末期战国初期
身份:墨家的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 攻”、“尚 贤”、提倡 节俭
时代:战国时期 身份:儒家的代表人物 主张:1、实行“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时代:战国后期 身份:儒家的代表人物
思考 百家争鸣的意义或影响?
学派
儒家
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思想主张 “仁”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实行“礼治” “无为而治”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 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
校园里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 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 物、随手丢弃垃圾等。怎样来杜 绝这些不良行为,使同学们自觉 去创建文明校园?
第8课 百家争鸣
• • • •
时代:春秋后期 籍贯:楚国 著作:《道德经》 身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
•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 应 顺应自然 •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3、“无为而治”
有位老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 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 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未必不会是 一种福气。”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 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这说不定就是一种灾祸。” 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 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 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 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 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 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 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孔 子 讲 学 图
孔门七十二贤
时代:春秋末期战国初期
身份:墨家的创始人
主张:“兼爱”、“非 攻”、“尚 贤”、提倡 节俭
时代:战国时期 身份:儒家的代表人物 主张:1、实行“仁政” 2、“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3、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时代:战国后期 身份:儒家的代表人物
思考 百家争鸣的意义或影响?
学派
儒家
代表 孔子 孟子
荀子
思想主张 “仁”
“仁政”;“民为贵,社稷次之,君 为轻”
实行“礼治” “无为而治”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追 求精神自由,要保持独立的人格
道家
老子 庄子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
法家
韩非子
以法治国
校园里存在一些不文明的现象, 比如有的同学不爱护学校公共财 物、随手丢弃垃圾等。怎样来杜 绝这些不良行为,使同学们自觉 去创建文明校园?
第8课 百家争鸣
• • • •
时代:春秋后期 籍贯:楚国 著作:《道德经》 身份: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思想主张
• 1、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 应 顺应自然 • 2、世间的事物都有其对立面, 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 3、“无为而治”
有位老人居住在靠近边塞的地方。一次,他 的马无缘无故跑到了胡人的住地。人们都为 此来宽慰他。那老人却说:“这未必不会是 一种福气。”过了几个月,那匹失马带着胡 人的许多匹良驹回来了。人们都前来祝贺他。 那老人又说:“这说不定就是一种灾祸。” 算卦人的家中有很多好马,他的儿子爱好骑 马,结果从马上掉下来摔断了腿。人们都前 来慰问他。那老人说:“这怎么就不是一件 好事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入侵边塞, 健壮男子都被征兵去作战。边塞附近的人, 死亡众多。惟有塞翁的儿子因为腿瘸的缘故 免于征战,父子俩一同保全了性命。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 课件 (共55张PPT)

第8课
百家争鸣
——《论语· 为政》
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论语· 为政》
子曰:“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zhì ]也。”
——《论语· 为政》
子曰:“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
——《论语· 述而》
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第8课
百家争鸣
杏坛(山东曲阜)
孔庙大成殿前的杏坛,传说为孔子讲学处。现存建筑 是后世为纪念孔子所建。
姓 名 颜回 仲由 颛孙师 公冶长 商瞿 樊须 颜幸 冉季 漆雕徒父 公良孺 公肩定 秦商 左人郢 颜哙 叔仲会 公西舆如
字 子渊 子路 子张 子长 子木 子迟 子柳 子产 子正 子中 子丕 行 子声 子期 子上
福建老君像
《道德经》英文版
讲授
第8课
百家争鸣
《老子》书影
孔 子 问 礼 于 老 子 图
第8课
百家争鸣
塞翁失马焉知非福
靠近边塞地方住着一位善于 推测吉凶祸福的人。他家的马无 缘无故跑到胡人那里去了,大家 都安慰他。他父亲说:“这怎么 就知道不是福气呢?”过了几个月,他家的马带着胡 人的骏马回来了,大家都祝贺他。他父亲说:“这怎 么就知道不是祸患呢?”家里多了良马,他的儿子喜 欢骑马,有一次从马上摔下来折断了大腿骨,大家都 安慰他,他的父亲又说:“这怎么就知道不是福气 呢?”过了一年,胡人大举侵入边塞,壮年男子都拿 起弓箭参战,住在边塞附近的壮年男子百分之九十的 人都因战争而死去,因为他儿子腿瘸的原因,父子的 性命都得以保全。
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提出“仁”的学说, 希望统治者和人民互相尊重体贴,天下安定。孔子政治 思想倾向于保守,看不惯春秋时期正在发生的社会变革, 希望复古。他创办了儒家学派。后来成为中国封建时代 的正统思想,绵延长达2千年之久,对中国文化影响至深。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C. 《论语》 D. 《春秋》
6. 春秋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非常活跃,不同的派别针对各种问题提 出了不同的见解。主张“爱一切人,视人如己,互助友爱”的是
( C) A. 儒家
B. 法家
C. 墨家
D. 兵家
7. 孔子是中国古代的大思想家、大教育家。下列对孔子的评价中,
正确的有( )D
①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②主张实行“仁政” ③“有教无类”的大
大批人才。”游客们立即想到此人的教育思想C是( )
A. 水则载舟,水则覆舟
B. 民贵君轻,社稷次之
C.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D. 是非之心,人皆有之
2. 史明智同学在刚结束的模拟考试中考砸了。爸爸暴跳如雷,说
要“家法伺候”,妈妈赶紧说:“我们要好好教育孩子,使他进
步。”爷爷慢吞吞地说:“这次考差了不全是坏事,知道差在哪
舟。”他在位期间,推行均田制和租庸调制,保证农民的土地和
生产时间,促进了社会发展。唐太宗的执政措施实质上体现B 了
()
A.道家的“自然无为”
B.儒家的“仁政德治”
C.墨家的“兼爱非攻”
D.法家的“以法治国”
13. 以下思想是在春秋战国时期中D出现的,其中哪一句话体现了
反对战争、倡导和平的理念?( )
儿,坏事也可以变成好事嘛!”其中爷爷的言论与我国古代哪一
学派的主张最接C近?( )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3. 有一次,孔子家的马棚失火,孔子退朝回家,看见焦土断垣,
急切地问:“有没有人受伤?”却对财产只字不提。这体现了孔
子(D ) A. 礼治的思想
B. 反对苛政的思想
C. 教育的思想
诸子百家中哪一学派的思想B主张?( )
A.墨家
B.道家
C.法家
D.儒家
11. 战国末期,有位思想家在他的著作中提倡法制、主张改革,秦
王嬴政读后,赞叹不已,说:“我得见此人,死也甘心了。”被
嬴政仰慕的这位思想家D是( )
A. 孔子
B. 孟子
C. 荀子
D. 韩非
12.唐太宗曾说:“君,舟也;民,水也。水能载舟,亦能覆
D. “仁”的思想
4. 孟子的“仁政”是对孔子“仁”的学说的继承和发展,其主要
表现A 在( )
①把孔子的“仁”具体化 ②进一步明确了君与民的关系
③指出了得民心的重要性 ④主张“无为”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5. 孔子有“圣人”之称,他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之首。
为了更好地了解孔子思想的精髓,我们可以阅C 读( ) A. 《诗经》 B. 《道德经》
和“礼” C:论语
(2)请你按照孔子的教育风范填写下列空白处:
①孔子认为,不论人的社会地位高低、贫富贵贱,都应该有接受
第八课:百家争鸣
※学习目标
1. 掌握老子开创的道家学派以及他的主要思想主张。 2. 掌握孔子开创的儒家学派以及他在思想、教育领域 的重要成就。 3. 掌握诸子百家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主张。
※知识梳理
国籍:楚国
评价:道家学派的创始人
百
思想主张:顺应自然;事物都有对立面并
家 争
春秋
老子
可相互转化;“无为而治”
百家争鸣
具体表现:各学派的代表人物聚众讲学,研讨学术, 著书立说 历史意义:促进了思想和学术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 ___第__一__次___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
※同步训练
一、单项选择题
夯实基础
1. 某旅游团在山东曲阜游玩,导游在一处名为“杏坛”的景点旁
讲解道:“春秋年间,此人在这里大办教育,讲学授课,培养了
鸣 相关书籍:后人整理成《① 道__德__经___ 》,
成为道家的经典
国籍:鲁国 评价:大思想家和大教育家、②___儒__家____学派的创 始人
孔子
主张
思想:以③____德___治国;提出“④___仁____” 的学说;反对苛政 教育: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注重道 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
相关书籍:其弟子整理而成的《⑤__论_语___》一书
二、综合题
能力提升
15. 春秋战国时期是学术思想空前活跃的时期,产生于这一时期
的学说对后世的思想文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不同学派的政治主
张及治学方法,今天还闪烁着智慧的光芒。阅读材料,完成探究
任务。
【探寻儒学之风】
(1)以上是小明同学制作的关于孔子的知识卡片,请你帮他将字母
部分所代表内容完善起来。 A:儒家B:主张人们相互爱护,反对暴政,核心思想是“仁”
育资源”的教育振兴目标。我国古代思想家孔子提出的与此相近
的主张是A ( ) A. 有教无类
B. 因材施教
C. 仁者爱人
D. 举一反三
10.“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
欲而民自朴。”“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
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以上观点反映了
诸子百家的形成
原因:旧的社会制度进一步崩溃,新 的社会制度逐步确立 学派:儒家、道家、墨家、法家等学 派的影响最大
战国
诸子百家
孟子
派别: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思想主张:实行“⑥___仁__政____”;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诸子百家的 代表人物
荀子: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实行 “⑦_礼__治____” 庄子:⑧___道_家___学派的代表人物,主张顺应自然和民 心 墨子:墨家学派的创始人,主张 “⑨__兼__爱____”“非攻”;选贤能的人治理国家;提 倡节俭 韩非以:法法治家国的集大成者,反对空谈仁义,强调 ⑩__________;建立中央集权专制统治
教育家 ④著有《论语》一书
A. ①②
B. ②③
C. ②④
D. ①③
8. 郭沫若说:“由秦到现在两千多年了,我们依然感觉到春秋战
国在学术思想史上是中国的黄金时代。”这是因为春秋战国出现
了C( ) A. 竞相改革的时代风潮
B. 诸侯争霸局面
C. 百家争鸣的活跃局面
D. 商业繁荣局面
9.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了“要大力促进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
A.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B. “为政以德”
C. “无为而治”
D. “兼爱”“非攻”
14. 战国时期,学术思想领域非常活跃,各家学派纷纷提出自己 的见解,宣传自己的主张,涌现出了一批具有开创性的思想家,
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出现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 )A A. 各国竞相变法,社会急剧变化 B. 乱世出英雄 C. 各家学派都想标新立异,独树一帜 D. 这些人出身卑贱,想借此出人头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