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教案

合集下载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名师编制 倾力推荐】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名师编制 倾力推荐】

最新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名师编制倾力推荐】
第8课百家争鸣
教学目标:
核心素养:历史学科五大核心素养分别是唯物史观、时空观念、史料实证、历史解释、家国情怀。

本课教学活动采取先讲授春秋时期的思想家,后讲战国时期的思想家,来培养时空观念,通过分析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来提高运用唯物史观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学习目标
1:通读教材,完成自学检测,初步了解教材知识。

并记录疑惑点,培养自主学习及发现问题的能力。

2:观看微课:老子及其主张,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整理老子的个人档案,说出老子的个人基本信息及思想主张。

3:观看微课:孔子及其学说,结合教材内容,小组合作整理孔子的个人信息及掌握其政治思想和教育成就;搜集整理学习孔子有关教育的言论,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

4:结合教材内容,列表梳理出战国时期主要流派及主张,小组合作讨论百家争鸣出现的背景,概括其对后世的影响,理解唯物史观的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的原理。

提高运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解释、分析历史现象的能力。

教学过程:
1.课堂导入
师:播放影视剧《芈月传》片段视频,激发学生了解百家争鸣的兴趣。

剧中的片段出现是哪个历史时期,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百家争鸣的现象?
设计意图:通过播放影视剧片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顺利导入本课学习。

2.讲授新课
出示学习目标,指引学生学习。

(1)目录
(PPT呈现)本课三个子目:老子、孔子和儒家学说、百家争鸣
(2)自主学习
出示任务:任务一:【自学质疑】结合电子教材或者教材,自主学习本课知识,完成自学检测试题,并将疑惑问题记录反馈老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部编版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授课课题】百家争鸣【授课老师】余海棠【授课班级】七(5)班【授课类型】新授课【授课课时】1课时【教学方法】多媒体教学(PPT);小组合作法;问答法【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知道、了解孔子在思想教育文化方面的主要贡献,知道“百家争鸣”中的主要派别及代表人物。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分组活动这一形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协作性;通过假设历史情境,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探究能力,激发其历史学习的兴趣!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辨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教学难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成就,老子的哲学思想;如何认识、理解春秋战国时期各家学派的思想。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以图片导入教师展示各家学派代表人物的图片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讲授新课教师出示两则材料教师出示图片一、老子教师让学生阅读教材中有关内容,并指导学生归纳出以下内容:老子是春秋时期人,道家学派创始人。

著有《道德经》一书。

1、老子简介老子,本名李耳,字聃,或字谥伯阳,春秋晚期楚国人,约生活于前571年至471年之间。

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哲学家和思想家、道家学派创始人,曾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藏书。

被唐朝帝王追认为李姓始祖。

在道教中,被尊为道教始祖,称“太上老君”。

老子乃世界文化名人,世界百位历史名人之一,存世有《道德经》(又称《老子》),其作品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主张无为而治,其学说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刻影响。

老子与后世的庄子并称老庄。

2、老子的思想主张:(1)认为事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能够互相转化,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如难和易、长和短、前和后,对立的双方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墨家学派代表人 墨子
生平
墨子(公元前 468—公元前 376 年)名翟, 战国时鲁国人。墨家学派创始人。战国时期 著名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
著作
《墨子》
思想主张:
墨子,战国时期著名思想家,曾提出“兼爱”
“非攻”,反对以大欺小、倚强凌弱的侵略战
争,支持正义战争等观点,反对奢侈,提倡
培养小组合作
节俭。创立墨家学说,并有《墨子》一书传
能力
世。墨学在当时影响很大,与儒家并称“显 思考百家争
学”。
儒家代表人物
鸣的影响
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 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 表之一。 著作:《孟子》 孟子 亚圣 与孔子合称“孔孟” 战国时期儒家学派的代表人物。 1.提出“春秋无义战”,提出“民为贵,君 为轻,社稷次之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战 争; 2.提倡“仁政”治国,轻徭薄赋。 3.主张不要过分捕捞鱼鳖,要按时令进山伐 树。 荀子 荀况 字卿 约前 313—238 战国后期赵国人 著名儒家学派学者和教育家 著作:《荀子》 荀况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 系社会秩序。认为贵族以礼乐来节制,庶众 百姓以法律控制。并指出自然变化是有规律 的,人力可以征服自然。是我国古代著名的 唯物主义思想家。韩非、李斯为其学生。 荀子对儒家思想有所发展,在人性问题上, 提倡性恶论,主张人性有恶,否认天赋的道 德观念,强调后天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影响。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学习态度要老
实)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学”、“思”结合)
“温故而知新”(经常复习)
学术著作:《论语》(由其弟子整理)
三、百家争鸣
出示《百家争鸣》的视频
思考百家争鸣出现原因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第8课百家争鸣【导入新课】家乡美山东被称为“齐鲁大地”,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齐国和鲁国,那么我们济宁地区属于哪一个诸侯国呢?(鲁国)济宁有哪些称号呢?(孔孟之乡、礼仪之邦)我们济宁是儒家文化的发源地,是孔子和孟子的故乡。

今天,让我们回到春秋战国那个大动荡大变革的时代,去追寻圣人的足迹,去品尝思想文化的争鸣盛宴!解读“学习目标”。

(一)智者老子:自主学习师:孔子如此伟大还经常向一个人请教问题,孔子说他是能上天入地的人,他是谁呢?老子是神话传说中太上老君的人物原型,是春秋时期有名的思想家。

我们通过一段视频简单了解一下。

请大家通过自主学习完成“人物名片”——老子(二)圣人孔子【合作探究】1、大思想家孔子师:孔子为什么称为大思想家?生答:因为他创立了儒家学派。

提问:儒家思想是一个很大的思想体系,包括很多方面,它的核心思想是什么?生答:是仁和礼。

教师一边利用课件,一边解释“仁”:“仁”是会意字,左边一个“人”,右边一个“二”,大家猜猜看,“仁”字的含义是什么?(学生回答后总结)“仁”就是指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也就是做人的道理。

用孔子的话解释,仁最根本的含义是“仁者爱人”。

当然,这里的“爱人”不是我们现在平常说的男女之间的爱,而是体贴别人、关心别人、尊重别人,是一种美德。

(社会人群要互相敬爱、谦让,和谐相处)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提问:孔子所说的礼是指什么呢?生答:要求人们能够约束自己,加强个人修养,使自己的言行举止符合社会规范。

(人们的言行举止要符合社会规范)师:孔子仁和礼的思想不仅对普通人要求,对统治者也提出了要求,在政治方面孔子有什么主张呢?生答:孔子提倡“为政以德”,主张以“德”教化人民,以“礼”治国。

师:孔子有这样博大精深的思想体系,但他当年周游列国十四年,积极推行其政治方案,为什么还不被统治者采纳呢?(学生思考讨论后总结)①春秋战国时代,社会分裂割据,缺乏一个实行礼制的强有力的中央政权;②当时各诸侯国热衷于兼并战争和改革古制,以图自强,对孔子恢复周礼和仁政爱民的主张不符合他们的需要。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案

部编版(2024)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 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教案

第8课《夏商周时期的科技与文化》教案一、新课程标准知道夏商周时期天文、历法、医学、文学等方面的成就;知道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史事。

二、内容分析本课主要学习三部分内容:天文、历法和医学、甲骨文与青铜器、《诗经》和“楚辞”。

三个子目之间是并列关系,第一、三子目分别介绍了先秦时期科技、文学方面的成就;第二子目为本课的重点,分别介绍了我国早期文明的典型代表——甲骨文与青铜器。

三目内容反映了夏商周时期高度发达、辉煌灿烂的文明,也是我国劳动人民勤劳和智慧的结晶。

三、教学目标1.了解夏商周时期我国在天文、历法和医学方面的发展概况;(史料实证)2.通过了解我国早期国家文明代表——青铜器与甲骨文的基本史事,知道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是从商朝开始的,理解夏商周时期是我国古代的青铜时代,创造了光辉灿烂的青铜文明;(史料实证、唯物史观)3.懂得历史是人民群众创造的,中国古代劳动人民聪明勤劳,从而增强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

(唯物史观、家国情怀)四、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播放视频:《古蜀人的艺术杰作——太阳神鸟金饰》教师引导:同学们,从太阳神鸟金饰当中我们能够感受到先秦时期古蜀人高超的工艺。

那么在先秦时期,我们中国先民在科技文化方面还有哪些突出的成就呢?(二)新课讲授1.天文、历法和医学【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梳理先秦时期天文、历法和医学的发展历程。

(1)天文:(2)历法:(3)医学:先秦时期,人们已掌握了一定的医药知识和治疗技术。

①神农尝百草;②战国时期的名医扁鹊,能用针刺、按摩、汤药治疗疾病。

他发明了切脉诊法,使用的望、闻、问、切四种诊疗方法一直被中医沿用。

③战国时期的《黄帝内经》,是一部重要的中医理论著作。

2.甲骨文与青铜器(1)甲骨文:【自主学习】阅读教材,找到并梳理以下内容。

①含义:刻写在龟甲和牛、羊等兽骨上的文字②发现:1899年清朝官员王懿荣③内容:十分丰富,涉及祭祀、战争、农牧业、官制、刑法、医药、天文历法等。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上册历史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战国时期的争论和思想家们的代表性作品。

2、能够对比各家学说的区别和特点。

3、了解对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贡献。

教学重点:1、战国时期的思想家及其代表性作品。

2、诸子百家的学说和主要特点。

教学难点:1、如何比较各家学说的异同和特点。

2、如何了解不同学说对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的历史影响。

教学准备:PPT、百家争鸣相关的历史图片、习题及答案。

教学过程:1、导入首先,让学生观看一段短视频,介绍战国时期的历史背景,引发学生思考:“在战乱频发的战国时期,人们的思想是如何应对这种局面的?”2、探究接下来,老师为学生介绍百家争鸣,简要介绍一下百家争鸣的历史背景,并重点介绍其中的几个思想家,包括孔子、荀子、墨子、老子、韩非子、吕不韦和鬼谷子。

3、理解让学生阅读百家争鸣中选自不同学派的三段文字,检查学生的“阅读三级卡”技能的掌握情况和对不同学派思想的分析和理解能力。

4、对比根据上述文本材料,让学生分组进行对比讨论,对不同学派的学说进行比较和整理:孔子的儒家思想鼓励人们修身齐家,追求仁爱之道;荀子和墨子则在论述人性、天命及其关系上有所区别;老子的道家思想强调返本归真、无为而治;韩非子则关注于法治和功利主义,提出“以法治国而不以德治国”的主张;吕不韦强调以权谋私,逐利攫取;鬼谷子则形成了独特的兵家思想,提出了“知彼知己,百战不殆”的战略思想等等。

5、拓展通过上述对比和分析,让学生了解不同思想家的思想视角和方法,以及对人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贡献,同时,巩固了学生对这一时期历史背景和其贯穿的思想思潮的认知和掌握。

6、回顾最后,通过布置课堂作业,回顾本节历史课的重要知识点,以检验学生对知识内容的理解程度和记忆深度,并借助此次课堂反馈,对下一堂历史课的教学重点和难点进行梳理和调整。

教学作业:1、观看有关百家争鸣的历史记录或纪录片材料,并写出自己的感想。

2、通过文献查询或其他材料查找一个思想家或他们的著作并进行阅读分析,对其学说、方法、理论做出评价。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第8课百家争鸣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老子及其思想;孔子“仁”的学说以及对教育文化的贡献百家争鸣含义;战国时期墨家、儒家、道教、法家的人物及其主要思想;百家争鸣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利用竞赛抢答和假设场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想象探究和表述历史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战国时期各派思想家的主张,认识到“百家争鸣”的具体内容与意义,再现我国悠久的历史文化,增强学生民族自豪感与爱国热情,树立自主创新意识,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树立良好的学风,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难点:战国时期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百家争鸣的含义和影响三、教学方法: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百家讲坛:于丹读《论语》心得体会。

教师设疑:视频中主讲的内容是哪部书?学生回答:《论语》。

教师:这就是中国历史上享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经典之作,那么这个充满智慧的治国之书诞生在一个怎样的时代呢?学生回答:春秋战国时期。

教师:这是一个战争伴随着变革、动荡伴随着创新的时代,这个充满变革气息的时代,出现了一批杰出的思想家,他们的想光芒至今还照耀着人类前进的道路,那么就让我们走进历感受春秋战国时期哲人先贤的思想和智慧。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学习兴趣,从而入新课。

]二、讲授新课一、老子1.出示图片《道德经》教师:大家知道这部书的作者是谁吗?学生:老子。

教师:如果我们要为老子制作一张名片的话,该如何介绍呢?(道家学派创始人老子,中国第一位哲学家,主张“无为”,尊重自然规律办事。

)2.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从前,在边塞有父子俩靠放牧马匹为生。

这天有匹骏马忽然逃跑了,儿子怎么追也没追上。

父亲安慰儿子说:“我们养马人,失掉马匹是常有的事。

也许它还会回来呢!”过了一段日子那匹失去的骏马竟带回来一大群马。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部编版七年级历史上册《第8课  百家争鸣》教案
2.(见课件)阅读史料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孔子的思想主张。
答案:①核心思想:仁,有爱心、有同情心。②以德治国,反对苛政。
3.观看图片和阅读表格内容(见课件),结合教材知识,归纳孔子的教育成就。
答案:创办私学,提出有教无类;注重道德教育和文化知识教育;发现和总结出许多教学规律;提出一系列教学原则和方法。
3.联系生活,认识传统文化的价值,培养弘扬传统文化、建设现代文明的意识;学习诸子先贤们以天下为己任,关心国家发展和人类命运的崇高抱负和理想;弘扬百家争鸣中大胆思考、自由讨论的学术传统,培养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和创新意识。
重点
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及教育成就,老子及其他诸子百家的思想观点。
难点:理解“百家争鸣”对后世的深远影响。
答案:①为何“争鸣”:诸子百家针对战国时期的社会问题(诸侯国互相攻伐,战争不断,地主阶级的兴起,周朝旧制度的崩溃等),他们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希望用自己的学说解决社会问题。②如何“争鸣”:诸子百家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③局面:思想文化繁荣的局面。
3.阅读教材内容,列表归纳百家争鸣的主要学派代表人物及其主要思想。
答案:
学派
人物
时代
主要思想
代表作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墨子》
儒家
孟子
战国
主张实行“仁政”;提出“民贵君轻”的思想;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
《孟子》
荀子
战国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
《荀子》
道家
庄子
战国
治国要顺应自然和民心
教法
学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墨家的“兼爱”“非攻”——平等博爱、反对侵略战争.
道家的顺应自然——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四、有效性训练:
1、法家创始人韩非提出的“事在四方,要在中央;圣人执要,四方来效”的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理论,被以下哪位历史人物所采用?( )
A.商纣王B.周文王C.秦始皇D.周幽王
2、孔子既是一位大思想家,又是一位大教育家,他有关教育思想和教学方法的许多言论后来被他的弟子编成一书,书名是( )
4.文化成就
(出示材料)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出示材料)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出自《诗经》《论语》。孔子晚年精心整理古代重要的文献资料《诗经》等。他的思想后来由其弟子整理成《论语》一书。
三、精讲点拨:百家争鸣
1.孔子生平
展示几幅有关孔子的图片,简要介绍孔子生平。(孔子,名丘,字仲尼,春秋末年鲁国人。孔子是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的创始人。)
2.思想主张
核心思想是“仁”,提出“仁者爱人”,主张以德治国,反对苛政,认为统治者只有实行德政,使人民心悦诚服,社会才会稳定。
3.教育成就
创办私学,主张“有教无类”;教学中,注重“因材施教”。
A.《诗》B.《书》C.《春秋》D.《论语》




阅读材料:孔子说:“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学而时习之,不亦乐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
请回答:①孔子的这些言论告诉我们哪些学习道理?
②有人认为,在推行课程改革和教育改革的今天,应该多学习现代化的教学理念,彻底抛弃孔子的教育思想民,你认为对吗?为什么?
2018-2019朱良初中历史集体备课教案
日期
2018.9.13
年级

课题
百家争鸣
课型
新授
主备教师
陈树红
主审教师
李同国
使用人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孔子“仁”的学说以及对教育文化的贡献;老子及其他思想家和军事家的主张。
过程与方法
通过分组自学、讨论,培养学生的协作性;利用竞赛抢答和假设场景,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想象探究和表述历史的能力。
1.表格归纳诸子百家的思想主张




学派
代表人物
主要思想
儒家
孟子
仁政治国,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荀子
主张“礼治”,明确尊卑等级,以维系社会秩序
道家
庄子
顺应自然和民心,人生应该追求精神自由,保持独立人格
墨家
墨子
兼爱,非攻,选贤治国,提倡节俭
法家
韩非
以法治国,建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2.“百家争鸣”的影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孔子的教育思想,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了解老子的哲学思想,培养辩证看待事物的能力;学习诸子百家在社会大变革时期敢于独立思考、勇于创新、创造性探索的勇气和精神,确立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
重点难点
重点:孔子的政治主张和教育、文化成就。
难点:掌握各位思想家的主张。
课前Leabharlann 预习了解、收集我国有关孔子的名言及故事




一、导入新课:播放视频百家讲坛:于丹读《论语》心得体会。视频中主讲的内容是哪部书?《论语》。
一、自主学习:老子
1.出示图片《道德经》老子道家学派创始人,中国第一位哲学家,主张“无为而治”,顺应自然。
2.学生讲述《塞翁失马》的故事。(道理: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二、合作探究:孔子和儒家学说
促进了学术和思想的繁荣,成为中国古代第一次思想文化发展的高峰,为中国古代文化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对后世有重要而深远的影响。
3.联系实际,古为今用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有哪些积极的东西值得现代社会吸收、利用;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法家的法治思想——“以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