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精总多糖醇沉纯化工艺研究_朱敏

合集下载

九华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总多糖的含量变化研究

九华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总多糖的含量变化研究

第37卷第6期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V o l.37N o.6 2019年11月Journal of Foshan University(Natural Sciences Edition)Nov.2019文章编号:1008-0171(2019)06-0058-05九华黄精九蒸九晒炮制过程中总多糖的含量变化研究胡叶青1,胡云飞2,吴其国1(1.安庆医药高等专科学校药学系,安徽安庆246052;2.合肥市食品药品检验中心,安徽合肥230000)摘要:目的测定九华黄精九蒸九晒过程中总多糖的含量。

方法以0.2%蒽酮-硫酸溶液为显色剂,测定波长为635nm,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吸光度,计算样品中总多糖含量。

结果野生和栽培九华黄精的总多糖随着蒸制次数的增加,总多糖的含量均是先增加后减少,最终测得野生和栽培九华黄精九蒸九晒后总多糖含量为12.67%、10.84%。

结论测定结果为九蒸九晒法炮制九华黄精的质量标准控制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关键词:九华黄精;九蒸九晒;总多糖中图分类号:R283.3文献标志码:A黄精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茎。

安徽九华山地区的黄精品种为多花黄精,该植物在九华山地区生长范围广泛,在云南、贵州、浙江、山东也有分布,常见于阴湿山坡和沟谷处,但药材质量都不如九华山地区,为突出其地方特色,取名为九华黄精[1]。

安徽的九华黄精品种更是获批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2]。

从古至今黄精的炮制方法有很多,对黄精的炮制历史沿革总结,传统的炮制方法以九蒸九晒法为主,九华黄精作为一个地方特色品种,当地很多企业结合九华山旅游资源通过古法九蒸九晒炮制九华黄精,将其加工成具有地方特色的药食两用品种,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基于此,对其质量标准研究已显得比较重要。

从中药黄精中提取黄精多糖的方法[发明专利]

从中药黄精中提取黄精多糖的方法[发明专利]

[19]中华人民共和国专利局[12]发明专利申请公开说明书[11]公开号CN 1178799A [43]公开日1998年4月15日[21]申请号96117736.5[22]申请日96.10.8[71]申请人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地址610041四川省成都市人民南路四段九号[72]发明人蒙义文 [74]专利代理机构中国科学院成都专利事务所代理人宋树铭 淳泽[51]Int.CI 6C08B 37/00权利要求书 1 页 说明书 3 页[54]发明名称从中药黄精中提取黄精多糖的方法[57]摘要本发明是从中药黄精中提取黄精多糖的方法,该产品不含蛋白质,含糖量达100%,比旋光度为负值,水解产物主要为果糖,少量为葡萄糖,HPLC和凝胶电泳显示单一组分,分子量为4000左右。

药理试验证明,黄精多糖制品对单疱病毒(HSV)Ⅰ型Ⅱ型有较高的活性,急毒、长毒及一般药理都安全有效。

临床试验0.2%的黄精滴眼液治疗角膜炎比0.1%的无环鸟苷眼效果好。

96117736.5权 利 要 求 书第1/1页 一、从中药黄精中提取黄精多糖的方法,其特征是:先用通风干燥将生黄精制成黄精粉,再将黄精粉以低级醇为溶剂进行二次抽提,滤液浓缩、有机溶剂沉淀,干燥,得粗黄精多糖。

将粗黄精多糖溶于20mMOL/L Tris-Hcl缓冲液上柱层析二次,再用蒸馏水进行第三次上柱层析、浓缩、冷冻干燥得黄精多糖精制品。

二、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黄精中提取黄精多糖的方法,其特征是:在提取黄精多糖粗品过程中,所使用的低级醇的浓度第一次为80-95%,第二次为40-60%,在第一次抽提时,低级醇与黄精粉的浸泡比为3~5∶1;第二次抽提时,低级醇与黄精粉固形物的体积比为7-15∶1;有机溶剂与样品液的体积比为2-4∶1。

三、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从黄精中提取黄精多糖的方法,其特征是所述的低级醇为甲醇、乙醇、丙醇,所述的可与水互溶的有机溶剂为丙酮,二甲亚砜、二甲基酰胺及低级醇类。

黄精多糖制备工艺研究

黄精多糖制备工艺研究

黄精多糖制备工艺研究作者:熊冬梅来源:《农家科技下旬刊》2017年第11期摘要:黄精多糖是黄精根茎中的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的功能性成分之一,其制备工艺在药品开发及疾病治疗研究中具有重要意义,该文对黄精多糖组分及制备工艺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关键词:黄精多糖;多糖组分;制备工艺黄精是百合科(Liliaceae)黄精属(Polygonatum)多年生草本植物,其根茎是集药、食两用于一身的中国传统中药材,中医古籍《本草纲目》中记载道“补诸虚,止寒热,填精髓,下三尸虫”。

黄精多糖是黄精根茎中含量较高的植物多糖,也是黄精的主要药效成分,其药用效果已得到广泛验证,如大量研究表明黄精多糖具有降血糖、降血脂、抗肿瘤、免疫调节、延缓衰老、抗炎抗病毒、改善学习记忆等作用[1-2]。

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对近年来黄精多糖的组分研究及黄精多糖的制备工艺研究展开探讨。

一、黄精多糖的组成植物黄精中的多糖组分主要包括:淀粉、黄精多糖、黄精低聚糖,其中发挥药效的主要成分是黄精多糖。

不同产地、不同种类的黄精,其多糖含量差异较大,如:钱枫等检测了安徽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黄精,黄精多糖含量最低为7.34%、最高为13.2%,喻祖文等检测的人工栽培多倍体黄精多糖含量为18.6%。

黄精多糖一般由不同种类单糖按一定比例聚合而成,其成分非常复杂。

随着多糖分离提取技术的逐步发展,不同时段的研究者对黄精多糖组成及结构进行研究和探索,使得新种类黄精多糖的发现不断得到更新。

1980年杨明河等发现黄精多糖具有甲、乙、丙3种类型,分子量均大于20万,由葡萄糖、甘露糖、半乳糖醛酸按照(6:26:1)比例缩合组成。

2005年吴群绒等从滇黄精中分离得到3个多糖组分,其中多糖I主要由葡萄糖组成,相对分子质量约为8100的中性多糖。

2006年刘柳等通过黄精分离纯化得到5个多糖组分,分别为中性半乳聚糖、酸性多糖和糖蛋白3种类型,均以半乳糖为主要构成单元。

2011年方园分离得到3种黄精多糖,其中多糖I主链由以β-(1-2)键相连的果糖构成,葡萄糖作为侧链以α构型连接在果糖上;多糖Ⅱ主要由甘露糖和半乳糖组成;多糖Ⅲ为部分被乙酯化的果胶。

黄精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黄精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

黄精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黄精多糖是一种从黄精中提取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多种药理活性和保健作用。

对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进行研究,可以更好地发挥其药理活性,提高其在医药和保健品领域的应用价值。

一、黄精多糖的研究背景黄精是一种常见的中药材,具有滋补养生、抗氧化、抗肿瘤等多种药理活性。

而黄精多糖作为黄精的主要活性成分,具有提高机体免疫力、抗衰老、抗肿瘤等作用。

因此,研究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对于进一步发掘和利用黄精的药理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二、黄精多糖的提取方法常用的黄精多糖提取方法主要包括水提法、酶解法、超声波法和微波法等。

水提法是最常用的提取方法,基于黄精多糖在水中的溶解性,通过水的提取和浓缩来获取黄精多糖。

酶解法则是利用酶的作用来降解黄精细胞壁,从而释放出黄精多糖。

超声波法和微波法则是利用超声波或微波的物理效应来促进黄精多糖的提取和释放。

三、黄精多糖提取工艺的优化为了提高黄精多糖的提取效率和纯度,需要对提取工艺进行优化。

首先,选择合适的提取溶剂和提取温度是关键。

一般来说,水是最常用的提取溶剂,但在一些情况下,也可以选择其他有机溶剂或混合溶剂。

提取温度的选择要考虑黄精多糖的热稳定性和提取效率的平衡。

其次,提取时间也是影响提取效果的重要因素。

过短的提取时间可能导致黄精多糖的提取不完全,而过长的提取时间则可能导致黄精多糖的降解。

最后,提取工艺中的pH值、酶的用量和酶解时间等参数也需要进行优化,以提高黄精多糖的提取效率和质量。

四、黄精多糖的应用前景黄精多糖作为一种天然的生物活性物质,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在医药领域,黄精多糖可以用于治疗免疫系统相关疾病、肿瘤等疾病。

同时,黄精多糖还可以用于保健品的研发和生产,具有延缓衰老、提高免疫力等功能。

此外,黄精多糖还可以用于食品工业,作为一种天然的功能性食品添加剂,增加食品的营养和保健功能。

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研究对于发掘和利用黄精的药理活性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优化提取工艺,可以提高黄精多糖的提取效率和纯度,进一步发挥其药理活性和应用价值。

黄精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

黄精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

黄精多糖提取纯化工艺的研究作者:李诗萌舒孝银彭孝敏曾忠良来源:《现代盐化工》2020年第02期摘; ;要:为探究黄精多糖的最佳提取工艺,采用水提醇沉法提取黄精多糖,苯酚硫酸法测定多糖质量分数,结合单因素实验的结果,选择浸泡时间、料液比、提取温度、提取次数4个因素,采用L9(34)正交实验优化提取工艺,并进行除蛋白和脱色纯化处理。

实验结果显示,最佳提取工艺为浸泡时间为0.5 h,料液比为1∶15,提取温度80 ℃,提取时间2 h,提取次数为3次,并采用氯仿-正丁醇进行除蛋白,活性炭吸附进行脱色,最终得到黄精多糖的质量分数为59.39%。

关键词:黄精;多糖;提取工艺黄精始载于《名医别录》,为百合科植物滇黄精PolygonatumkingianumColl.etHemsl.、黄精Polygonatumsibiricum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cyrtonemaHua的干燥根茎。

又名老虎姜、太阳草、鸡头参等,是我国传统的中药,属于药食同源性中草药[1]。

黄精味甘、性平,归脾、肺、肾经,具有健脾、补肾、润肺、生津等功效[2],含有多糖、甾体皂苷、蒽醌类化合物、生物碱和多种氨基酸等化合物,其中多糖是黄精的主要生物活性成分。

目前,多采用水提法、超声波提取法、微波辅助提取法、酶提取法等对多糖进行提取[3-6],不同提取方式对多糖提取有一定的影响,目前,针对多糖的提取大多采用水提醇沉法,但不同提取条件对多糖提取率高低的影响程度不同。

因此,本研究采用单因素实验法和正交实验设计,对黄精多糖提取纯化工艺进行了研究,为黄精多糖的进一步开发和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 实验1.1; 材料与试剂渝产多花黄精、浓硫酸、苯酚、95%乙醇、三氯甲烷、正丁醇、D-无水葡萄糖(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活性炭考马斯亮蓝G-250(成都市科龙化工试剂有限公司)、牛血清蛋白(如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1.2; 仪器紫外分光光度计UV6100(上海元析仪器有限公司),YRE-2000A型旋转蒸发仪(河南省予华仪器有限责任公司),ABBS-S型十万分之一天平(北京赛多利斯仪器系统有限公司),DHG-9023AD型电热恒温鼓风干燥箱(上海齐欣科学仪器有限公司),DZTW型调温电热套(北京中兴伟业仪器有限公司)。

黄精多糖的研究进展

黄精多糖的研究进展

黄精多糖的研究进展摘要黄精为百合科植物属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 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 的干燥根茎,是药食同源的一种名贵中草药。

多糖是黄精中重要的一种化学成分,本文系统地收集并整理了有关黄精多糖研究进展的文献资料,对黄精多糖的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方法及其提取工艺和药理临床作用进行了简要的分析和阐述。

关键词:黄精多糖;化学成分;含量测定;提取工艺;药理临床应用。

Research Progress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Abstract:Polygonatum is adry rhizome of Liliaceae.It has 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 and 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It is a valuable herbal medicine homologous.In this paper the recent research of Chinese scholars on the position,methods of content determination methods of extraction, main features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 and other aspects were analyzed and summarized, and the research prospect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 was also looked forward to.Key words:Polygonatumsibiricum Polysaccharide;Chemical position;Determination of content;Extraction process;Pharmacological clinical application.引言黄精为百合科植物属滇黄精Polygonatum kingianum Coll. et Hemsl、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 Red.或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的干燥根茎。

黄精多糖的脱色、脱蛋白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黄精多糖的脱色、脱蛋白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黄精多糖的脱色、脱蛋白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梁引库【摘要】对黄精多糖的脱色和脱蛋白工艺进行了研究,并研究了黄精多糖对羟基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清除率和黄精多糖的总抗氧化活性.结果表明,1%双氧水对黄精多糖脱色效果好;而氯仿和正丁醇的体积比为6∶1时脱蛋白效果较好;经脱色和脱蛋白的黄精多糖能有效清除自由基和超氧阴离子,并具有良好的抗氧化作用,黄精多糖对羟自由基、超氧阴离子的抑制作用和总抗氧化活性随着样品浓度升高而增强.【期刊名称】《江苏农业科学》【年(卷),期】2013(041)005【总页数】4页(P240-243)【关键词】黄精多糖;脱蛋白;脱色;抗氧化活性【作者】梁引库【作者单位】陕西理工学院陕西省资源生物重点实验室,陕西汉中723000【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284黄精作为一种传统名贵中药,具有宽中益气、益肾填精、滋阴润肺、生津补脾之功效。

现代药理学研究结果表明,黄精的主要活性成分是黄精多糖(polygonatum sibiricum polysaccharides,PSP),黄精多糖能调脂,抑制动物动脉粥样硬化[1,2],显著降低肾上腺素诱发的高血糖小鼠的血糖值[3],延长果蝇的平均寿命和最高寿命[4],能对抗环磷酰胺所致小鼠外周血白细胞的减少,同时具有抗贫血的作用[5]。

此外,黄精多糖具有抗病毒及免疫激发作用,能提高小鼠的免疫能力[6-8]。

自由基学说认为,活性氧是几种氧化能力很强的自由基,当人体内的自由基产生过多或清除过慢,就会攻击各种细胞、器官并使之受到损伤,加速机体的衰老过程并诱发各种疾病,是机体衰老的主要诱因。

因此,研究黄精多糖分离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对开发黄精多糖具有重要意义。

本试验在对黄精多糖脱色和脱蛋白工艺的基础上研究了黄精多糖的体外抗氧化活性作用,以期为黄精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依据。

1 材料与方法1.1 材料、试剂和仪器1.1.1 材料黄精,购自汉中市药材总公司中药材公司,为汉中本地产黄精。

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对比研究

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对比研究

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对比研究一、本文概述黄精多糖,作为一种天然产物,因其具有多种生物活性,如抗氧化、抗炎、抗肿瘤等,而受到广泛关注。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天然产物的深入研究和开发利用,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也成为研究热点。

本文旨在对比研究不同提取工艺对黄精多糖提取效果的影响,以期为黄精多糖的开发利用提供理论支持和实践指导。

本文将首先介绍黄精多糖的基本性质和研究背景,阐述黄精多糖提取工艺的重要性和现实意义。

随后,将综述目前常用的黄精多糖提取方法,包括水提法、醇提法、酶解法等,并对比分析各自的优缺点。

在此基础上,本文将选取几种具有代表性的提取工艺进行实验研究,通过对比不同工艺下的提取率、纯度、活性等指标,评估各工艺的实际效果。

本文还将探讨影响黄精多糖提取效果的关键因素,如提取温度、时间、溶剂种类等,并通过实验验证各因素的最佳取值范围。

本文还将关注黄精多糖提取工艺中的绿色环保问题,探讨如何降低能耗、减少污染、提高提取效率等。

本文将对实验结果进行总结分析,提出优化黄精多糖提取工艺的建议和展望。

通过本文的研究,有望为黄精多糖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科学依据和技术支持,推动黄精多糖在医药、保健品、食品等领域的应用和发展。

二、黄精多糖提取工艺的研究现状黄精多糖作为一种具有广泛生物活性的天然产物,近年来在医药、食品、保健品等领域受到了广泛关注。

随着研究的深入,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也在不断改进和优化。

目前,黄精多糖的提取工艺主要包括水提法、醇提法、酶提法、微波辅助提取法、超声波辅助提取法等。

水提法是最传统且最常用的提取方法,其操作简单、成本低,但提取时间长,多糖易降解,且提取效率不高。

醇提法则通过有机溶剂提取多糖,能有效避免多糖的降解,但溶剂回收困难,且成本较高。

酶提法则利用酶解作用破坏植物细胞壁,使多糖更容易溶出,具有提取时间短、提取效率高的优点,但酶的选择和成本控制是该方法的关键。

微波辅助提取法和超声波辅助提取法则是利用物理场的作用加速提取过程,具有提取时间短、效率高的特点,但设备成本较高,且操作时需要严格控制条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表 1 葡萄糖 g/ml) 吸光度 A 0.27
7.14 10.71 14.28 17.85 0.40 0.54 0.67 0.81
21.42 0.9
续表 3
试验 序号

4
2
5
2
6
2
7
3
8
3
9
3
K1
4.33
K2 12.96
K3 14.36
R 3.36
K2
1
3 讨 论 3.1 试验结果表明 不同季节的桑寄生总黄酮含量 表现出一定的差异性, 在桑寄生茎枝中 , 不同季节 的桑寄生茎枝总黄酮含量为 7.63 ~ 7.86mg/g, 其中 来自 8月份的桑寄生茎枝的总黄酮含量最 高;在桑 寄生叶中, 不同寄生的桑寄生叶总黄酮含量为 31.52 ~ 32.08mg/g, 其中以 8月份的桑寄生叶黄酮含量最 高 , 桑寄生叶的总黄酮含量比桑寄 生茎枝的总黄酮 含量要高出 4倍以上 。 3.2 药典规定 桑寄生药材的采收时间为 “冬季至 次春采割” [ 1] , 但试验结果表明 , 不同季节的桑寄生 总黄酮 含量表现 出的差异 性不大 , 应可 全年采 割。 试验结果还表明冬季和春季的桑寄生无论茎枝还是 叶的总黄酮含量都不是最高 , 可能 是与桑寄生受到 光照的量有关。 在野生状态下 , 秋季寄主开始落叶, 寄生受 到的光照 开始增加 , 到冬 季寄主 完全落 叶, 寄生光照充 分, 生 长茂 盛, 此 时养分 的积 累最 多, 次春寄主始吐新芽, 寄生受到的光照开始 减少, 冬 季所积 累的养分 也开始减 少, 夏 季光照 虽然最 强, 但此时寄主枝繁叶茂, 把寄生置于绿荫下 , 这段时 间寄生有落叶的现象, 说明寄生的养分较 少。 现在 使用的桑寄生药材基本来自野生状态 , 所以药典规
方差来源


离差平方和 19.68
自由度
2
均方 (MS) 9.84

62.31
F临界值 F0.01 (2,
17.76
2 8.88 56.23 2) =99


误差 E
8.73 2
4.37 27.64
0.32
2 0.16 1.0 F0.05 (2,
0.32 2
0.16
2) =19
由表中数据可知 :醇沉浓度 、 醇沉次数和药材: 浸膏 (g∶ml)比对黄精多糖醇沉纯化影响 均显著, 醇沉纯化优化 工艺为 A3B2C3 。 即醇沉浓度 为 85%, 醇沉 1次, 药材 :浸膏 (g∶ml)比为 1∶0.8。 2 讨 论 查阅文献知 , 黄精多糖水煮提取条件的研究报 道较多 , 但未见 醇沉条件的优化工艺研 究报道 [ 3, 4] , 本研究采用正交试验优化黄精水提 液醇沉工艺, 参 照 2010年版 《中国药典 》 一部黄精项下多糖含量测 定方法测定醇沉干膏中黄精总多糖 的含量, 并计算 黄精总多糖提取率, 试验结果表明 , 优选出的最佳 醇沉工艺黄精多糖提取率收率稳定 , 黄精多糖提取 率为 7.71%, 提取率高 , 可为黄精的开发和利用提 供一定的理论和数据参考 。
18.73
K22 167.90
K23 206.25
Qi 130.96
Si 19.68

1 2 3 1 2 3 10.15 15.90 5.60 3.43 103.10 252.71 31.32 129.04 17.76

2 3 1 3 1 2 7.71 9.31 14.62 2.30 59.46 86.72 213.87 120.01 8.73
(收稿日期 2010 -07 -18)
———可见分光光度 计。 试剂 、 试药 :O-无水 葡萄糖 (批号 :110833-20503)、 蒸馏水 、 乙醇 (95%)、 蒽 酮 、 浓硫酸 (均为 AR级 )。 1.2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参照 《中国药典 》 第一部 2010年版 P288黄精项下多糖含量测定方法测定。 精 密称 取 105℃ 干 燥 到 恒 重 的 无 水 葡 萄 糖 对 照 品 35.7mg, 置 100ml量瓶中 , 加水溶解并稀释至刻度, 摇匀, 即得 (每 1ml中含无水葡萄糖 0.357mg)。 1.3 标准曲线的制备 精密量取对照品溶液 0.1ml、 0.2ml、 0.3ml、 0.4ml、 0.5ml、 0.6ml, 分别置 10ml 具塞刻度试管中 , 各加水至 2.0ml, 摇匀, 在冰水浴 中缓缓滴加 0.2%蒽酮 -硫酸溶液至刻度 , 混匀, 放
摘要 :目的 :黄精多糖水提液醇沉工艺 的优化 。 方法 :通 过正交实验 , 用蒽酮 -硫酸法测定醇沉干膏中多糖的 含 量 , 以多糖提取率的高低来筛选黄 精多糖水提液的醇沉条件 。 结果 :黄精多糖水提液的最佳醇沉条件为 :药材 :浸 膏 (g∶ml) (1∶ 0.8), 醇沉浓 度为 85%, 醇沉 1次 。 结论 :该 最佳醇沉工艺收率 稳定 , 黄精多糖提取率 为 7.71%, 提 取率高 。 关键词 :黄精 黄精 总多糖 醇沉纯化 正交试验 中图分类号 :R 284.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 编号 :1000 -3649 (2010) 11-0059 -02

3 1 2 2 3 1 11.31 9.96 10.37 0.45 127.87 99.30 107.64 111.60 0.32
100g黄精药材 黄精总多糖 提取量 (g)
3.72 7.71 1.53 5.82 5.57 2.98
表 4 方差分析表
1.4 黄精多糖的测定 精密称取相当于 0.3g黄精 药材的醇 沉 正交 试验 中的 各号 醇 沉干 膏, 分别 置 250ml容量瓶中 , 加水适量 , 超声 10min, 定容, 过 滤 , 取续 滤 液 1ml置 10ml具 塞 试 管 中 , 加 水 至 2.0ml, 照标准曲线的制备项下方法测定吸光度 。 1.5 黄精多 糖醇沉纯化工 艺研究实验 称取 黄精 450g, 加水煎煮 3次, 每次 8倍水 , 煮 2h, 合并煎 液 , 滤 过, 滤 液平 均分 成 9 份 (每 份相 当 于药 材 50g), 分别按照因素水平和 L9 (34)正交表所列实 验参数 浓 缩至 不 同 程度 , 冷 却, 搅 拌 下 缓慢 加 入 95%乙醇醇沉 至不同 浓度, 并 按要求 醇沉 1 ~ 3 次 后 , 静置过夜, 抽滤, 沉淀置真空干燥箱 70℃减压 干燥, 称重 , 计算干膏提取率 , 并测定干膏 中黄精 总多糖含量 (见表 2~ 4)。
性规律 , 可能与钦州多变的天气或寄主的经常修剪 有关。 总黄酮含量是否与桑寄生受到光照的量有关, 有待于进一步试验研究。
参考文献
[ 1] 国家药典委员 会 .中华 人民 共和 国药 典一部 [ M] .北 京: 化学工业出版社 , 2005:210 [ 2] 龚祝南 , 王铮涛 , 徐珞珊 , 等 .中国桑寄生科 Loranthaceae药用植物研究 [ 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 1996, (1): 11 ~ 15 [ 3] 李永华 , 陈世 林 , 卢栋 , 等 .不 同寄主 植物 桑寄 生总黄 酮含量研究 [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9, 20 (12):3009 [ 4] 李永华 , 卢栋 , 赵明惠 , 等 .广 西桑寄 生科 药用 植物资 源的开发与应用研究 [ J] .广西医学, 2006, 28 (11):1695 [ 5] 马陶陶 , 张群 林 , 李俊 , 等 .三 氯化铝 比色 法测 定中药 总黄酮方法的探讨 [ J] .时珍国医国药 , 2008, 19 (1):54 ~ 56 [ 6] 何 书美 , 刘敬 兰 .茶 叶 中总 黄 酮含 量测 定 方法 的 研究 [ J] .分析化学简报 , 2007, 35 (9): 1365 ~ 1368
(收稿日期 2010 -07 -21)
· 60·
四 川 中 医
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2010年第 28卷第 11期 Vol.28, No.11, 2010
冷后置水浴中保温 10min, 取出, 立即置冰水浴中冷 却 10min, 取出 , 以相应试剂为空白。 照紫外 -可见 分光光度法 (附录 VA)在 582nm波长处测 定吸光 度 。 以吸光度为纵 坐标, 浓度 为横坐标, 绘 制标准 曲线 (见表 1和附图)。
2010年第 28卷第 11期 Vol.28, No.11, 2010
四 川 中 医
JournalofSichuan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ine
· 59·
黄精总多糖醇沉纯化工艺研究
朱 敏 1 秦秀蓉 2 刘拥军 3
1.四川省肿瘤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2.四川省中医药科学院药学研究所 (四川 成都 610041) 3.四川省中西医结合医院 (四川 成都 610041)
定桑寄生药材的采收时间为 “ 冬季至次春采割 ” 是 合理的 。 本试验 采集的是 人工种 植的桑 寄生样 品, 在大田管理上经常对寄主桑树的枝叶进行 修煎, 使 桑寄生常年有充足的阳光 , 其所积累的养分不同季 节相差不大 , 桑寄 生药材应全年 可采收。 另 外, 试 验结果不同季节的桑寄生总黄酮含量没有表现出线
参考文献 [ 1] 吴木荣 , 李友 元, 肖洒 .黄 精多 糖调 脂作用 的实 验研 究 [ J] .中国新药杂志 , 2003, 12 (2): 108 ~ 110 [ 2] 赵小贞 , 王玮 , 康仲 涵 , 等 .黄 精口服 液对血 管性痴 呆 大鼠学习记忆与海马突触可塑性 的影响 [ J] .神 经解剖学 杂志 , 2005, 21 (2):147 ~ 153 [ 3] 夏泉 , 谢永忠 .正 交设计 优化黄 精多糖 的水提 醇沉工 艺 [ J] .中国药师 , 2006, 9 (10): 547 [ 4] 侯比菊 , 林超群 .黄精 多糖提 取工艺 的试验 研究 [J] .安 徽化工 , 2006, 142 (4):29 ~ 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