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

合集下载

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秦汉时期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制度中国古代秦汉时期是中国历史上重要的一个时期,秦朝和汉朝的统治,对中国的政治和行政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这个时期,地方政府的组织和行政制度逐渐形成,并且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从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行政机构和行政职责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在秦汉时期,地方政府的组织结构主要包括郡、县和乡三个层级。

郡是最高的行政区划,下辖若干县,县下辖若干乡。

这种组织结构相对简单,但在当时确实起到了很好的管理作用。

秦朝时期,秦始皇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其中之一就是推行郡县制,将各个地区划分为一系列的郡县。

这种郡县制在秦朝以后一直延续到汉朝,成为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在地方政府的行政机构方面,秦汉时期的地方政府有一套相对完善的机构体系。

郡的行政机构主要由太守、郡丞和郡吏等组成。

太守是最高的行政长官,负责辖区的治理和统筹全局。

郡丞负责太守的协助和辅助工作,承担一部分行政职责。

郡吏则负责具体的办公事务,扮演着秘书、文书和档案管理的角色。

在县一级,行政机构包括知县和县吏等。

知县是县的行政长官,负责执行太守和郡丞的指令,管理和治理县内的事务。

县吏则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主要负责文书管理、档案整理等工作。

乡是地方政府的最基层单位,乡的行政机构比较简单,主要由乡长和乡吏构成。

乡长是乡的行政长官,负责协助知县管理乡内的事务。

乡吏则负责具体的行政事务,承担文书管理等工作。

三、地方政府的行政职责在行政职责方面,地方政府主要负责各种行政事务的管理和执行。

主要包括税收、法律、军事和人事管理等方面。

税收是地方政府的一项重要职责,地方政府通过对土地、人口和财产等进行征税来获取财政收入,维持地方政府的正常运行。

法律是地方政府必须承担的职责之一,地方政府负责维护社会的稳定和安全,执行国家的法律和政策,惩治犯罪行为,保障人民的正当权益。

军事是地方政府的基本职能之一,在秦汉时期,地方政府负责组织和管理地方的兵员和军队,参与对外的战争和对内的维护秩序。

古代中央和地方的称呼

古代中央和地方的称呼

古代中国的中央和地方称呼有很多种,这些称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可能有所不同。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古代中央和地方称呼:
中央称呼:
1.皇帝:最高统治者,掌握全国军政大权。

2.皇宫:皇帝的住所,也是国家政治中心。

3.朝廷:皇帝的决策机构,由文武百官组成。

4.尚书省:中央行政机关,主管国家政务。

5.中书省:中央文书机关,负责起草、审核和颁布皇帝的诏令。

6.门下省:中央侍从机关,负责皇帝的礼仪和日常生活。

地方称呼:
1.州:地方行政区域,通常由刺史或知府治理。

2.县:比州小的行政区域,通常由县令或知县治理。

3.乡:比县更小的行政区域,通常由乡绅或乡长治理。

4.里:比乡更小的行政区域,通常由里正或里长治理。

此外,还有一些特殊的称呼,如“道”、“路”、“府”等,这些称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
和不同的地区可能有所不同。

总的来说,古代中国的中央和地方称呼比较复杂,反映了当时社会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状况。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的地方行政制度
• 秦始皇统一,普设郡县,分全国为 36郡。
•郡
• 郡守:一郡之长
• 郡丞:协助郡守处理政务,边郡设长 史
• 属吏有:卒史、主簿、牧师令等
• 郡监:监御史 • 郡尉:典兵禁、捕盗贼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县
• 县令(长)
• 万户以上设令、不满万户设长
• 长吏:县丞、县尉 • 少吏:主吏(人事)、令史(文
书)、狱掾、仓吏(仓储)等。
• 丞 一人 署文书、典知仓狱 • 尉 大县二人 小县一人 主盗贼 • 诸曹掾史
• 侯国 列侯,所食县为侯国。
• 相:其秩各如本县,主治民
• 家丞、庶子 主侍侯,使理家事。
•乡
• 有秩(啬夫):有秩,郡所署,秩百石,
掌一乡人;其乡小者,县置啬夫一人。
• 三老:掌教化。凡有孝子顺孙,贞女义妇,
让财救患,及学士为民法式者,皆扁表其 门,以兴善行。
• 明代 十三承宣布政使司
• 洪武九年(公元1376年)改诸行省俱为承 宣布政使司,罢行省平章政事、左,右丞 等官,改参知政事为布政使。
• 左、右布政使各一人, 从二品
• 一省最高的行政长官,掌一省之政,朝廷 有德泽、禁令、承流宣播,下达于有司。
• 左、右参政, 从三品 • 左、右参议,无定员。 从四品。
• 都、布、按三司鼎立之制,虽能防止 地方权力之扩大,但又不免酿成运用 不灵之弊。所以明中央又派遣监察御 史或部院大臣出任总督、巡抚、巡按 各差,以驾凌于三司之上。
• 清代的行省
• 总督(制台):下1-3个省 全国8总督 正二品
• 掌釐治军民,综制文武,察举官吏,修饬封疆。
• 直隶总督:总督直隶等处地方提督军务、粮饟、 管理河道兼巡抚事

各个朝代的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

各个朝代的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

各个朝代的中央行政制度和地方行政制度夏代时已有辅佐夏王的六卿。

司空为六卿之首,后稷掌农业,司徒主教化,大理主刑狱,共工管营建百工,虞人掌山泽畜牧。

此外,夏王朝已初步建立了掌管军事、农事和赋税征收的机关。

商代建立起以商王为中心的中央机构。

辅佐商王的主要大臣为尹。

其下有主管力役的司徒、主管工程的司空和主管刑狱的司寇。

商代“国之大事,在祀与戎”,神权在政治生活中占重要作用,故掌祭祀、占卜和纪事的宗教事务官在当时最为显要。

西周中央机构有较大的发展。

辅弼周王的为三公:太师、太傅、太保。

三公下有“三事大夫”:掌地方民事行政的为常伯,又称牧;掌官吏选任的为常任,又称任人;掌政务的为准人,又称准夫。

政府行政事务官分为两大系统:卿士寮和太史寮。

卿士寮下有三个事务官:司徒、司马和司空,分别掌管农事、役徒征发和营建。

太史寮是掌管历法、祭祀、占卜和文化教育的行政部门。

西周宗教事务官与商代相比,其地位有所下降。

春秋、战国是社会变动时期,随着封建化进程的推进,各诸侯国政府机构发生了重要变化。

春秋时各国相继出现了辅佐国君、处理政务的主要执政官。

秦称上卿、亚卿和大庶长,楚称令尹,齐、晋、鲁、郑诸国称相。

尽管各国名称各异,但其地位和职掌都相当于后来的“相”。

中央机构日益完善。

齐、鲁、郑、楚等国继承西周官制,仍以司徒、司马、司空及司寇为政府主要行政长官。

其他重要事务官有:掌农田税收的司田,掌财务的职计,掌山泽、田猎的虞人等。

随着诸侯国间交往增多,各国设行人,以主外交。

史官太史的地位重要,其职责为“记大事,书盟首”。

战国初,随着各国变法运动的进展,建立封建专制主义中央集权政体,成为此时中央官制的重要特征。

“百官之长”的相、丞相,已成为各国普遍设置的官职。

由于历史和传统的原因,各国官制仍不划一。

齐国变化较大,相以下设五官:大田、大行、大谏、大理和大司马。

楚国自成一系,令尹是中央最高行政长官,上柱国、大司马和大将军是政府高级军事长官。

秦国沿三晋,又取东方诸国之长,形成一套独特的官制,并为汉代所继承,成为封建社会前期中央官制的基本框架。

中国古代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制度

中国古代的地方政府与行政制度

意义:州府制的 形成与发展,加 强了中央对地方 的控制,有利于 维护国家统一和 稳定
郡县制与州府制的比较
起源时间:郡县制起 源于春秋战国时期, 州府制则是在魏晋南 北朝时期形成。
管辖范围:郡县的管 辖范围较州府更小, 数量也更多,从而使 得中央政府的控制力 更强。
官员任免:郡县的官 员由中央政府任免, 权力集中于皇帝,而 州府官员的任免则相 对自主。
添加标题
避免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缺点, 如权力过于集中、缺乏有效监 督等,以保障现代地方行政的 公正性和透明度。
汲取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教训, 如权力斗争、腐败问题等,以 加强现代地方行政的法治建设 和监督机制。
感谢观看
汇报人:
03
郡县制与州府制
章节副标题
郡县制的起源与演变
郡县制的起源:春秋战国时期, 各诸侯国为了加强中央集权, 开始在边境地区设置郡县
郡县制的演变:汉朝时期,郡 县制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和完 善,同时出现了州府制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郡县制的发展:秦统一六国后, 将郡县制推广到全国,并设立 了郡守、县令等地方官员
添加标题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中的管理方式,如考核制度、监察制度等,对现代地方政府的 绩效考核、行政监督等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鉴和参考。
06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优缺点
章节副标题
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优点
中央集权:有利 于维护国家统一 和稳定
地方自治:有利 于调动地方积极 性,促进地区发 展
官僚制度:有利 于选拔优秀人才 ,提高政府效率
郡县制的影响:郡县制的实施 加强了中央集权,提高了地方 政府的行政效率,对中国古代 政治制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演变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历史专题一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演变中国古代的行政区划大致可以划分为以下五个时期:萌芽时期(先秦)、郡县制时期(秦、汉)、州制时期(魏晋南北朝、隋)、道(路)制时期(唐、宋)、行省制时期(元、明、清)。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发展演变(1)秦:郡县制。

(2)汉:由郡、县两级制变成了州、郡、县三级。

(3)隋:州、县两级制。

⑷唐:道、州、县三级。

宋:道(或称路)、州(或称府)、县三级制。

⑹元:行省之下设路、府?、州、县。

⑺明:承宣布政司(习惯仍称行省)以下设府、县。

⑻清:省、道、府、县2.演变特点:(1)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变化多发生在混乱时期;一级行政区变化较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

(史实:由虚入实,监察机构行政化史实:东汉时期的刺史制度逐渐演化为州一级行政机构。

发生在政权交替混乱时期的史实:唐朝的藩镇;元朝的行省制。

一级行政区变化大,次级行政区变化不大史实:一级行政区秦汉为郡,元为行省;县级基本未动。

)(2)原则:山川形便;犬牙相入;依经济和人口变化不断调整。

元代以前与自然环境和经济发展密切相关(或山川形便);元代以后受政治因素影响较大(或犬牙交错)。

(元以前: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元后:“犬牙交错”原则,避免行政区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的吻合。

各自的优点:与经济区、自然区和文化区相吻合:顺应了封建社会的自然规律和社会发展规律;有利于促进区域内部经济的交流发展和形成独立的经济体;有利于形成文化认同。

“犬牙交错”原则:有利于削弱地方经济实力和文化认同感;有利于防止地方割据的出现,强化中央集权。

不利于地方经济发展和抗御自然灾害;对内部交通、文化交流产生了不良影响。

)(3)深层特征:中央集权逐步加强,地方主动性与能动性越来越受到压抑。

地方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

(4)整体特征:二级三级制是古代地方管理制度的主体;局部而言:县是中国历史最稳定的一级政区;州的地位不断降低。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

古代地方行政区划

中国古代政治专题复习之一:中央和地方行政制度一、中央官制:1、秦汉时期:实行三公九卿制,秦始皇统一全国后创制,皇帝下设丞相、太尉、御史大夫,其中丞相分管政务、太尉分管军事、御史大夫执掌群臣奏章,下达皇帝诏令,兼理国家监察事务。

,三公下设九卿,分掌朝廷和国家各项行政事务。

(如:奉常掌宗庙礼仪;廷尉掌刑法;典客掌少数民族事务。

)2、隋唐时期:实行三省六部制,皇帝下设中书、尚书、门下三省,中书省负责草拟和颁发皇帝的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核政令有不可行的可驳回;尚书省负责执行国家的重要政令,是最高的行政机构,下设吏、户、礼、兵、刑、工六部,吏部主管官吏的考核和任免;户部主管户口、赋税;礼部主管国家礼仪制度;兵部主管军政,刑部主管刑法;工部主管国家的工程建设。

3、元朝:中央设中书省、枢密院、御史台。

中书省为最高行政机构,行使宰相职权;枢密院为中央最高军事管理机关;御史台为最高监察机关。

另设宣政院,统领宗教事务和管辖西藏地区。

4、明清:明太祖废除丞相制度,把中央行政权分属吏、户、礼、兵、刑、工六部。

六部各设尚书,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中期,中央设内阁,成为皇帝的顾问机构,后来权利上升。

清初,大体采用明朝制度,设内阁、六部。

但议政王大臣会议的权利凌驾于内阁、六部之上,康熙帝亲政后,设南书房,把中枢权利一分为三,内阁、议政王大臣会议和南书房,互相制约。

雍正时期设军机处,军国大事全凭皇帝裁决,军机大臣只是跪受笔录,负责传达给中央各部和地方官员去执行。

二、地方官制1、分封制:西周实行,是我国奴隶社会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周王把一定的土地和人民分别授予王族、功臣和先代贵族,让他们建立诸侯国,护卫王室。

诸侯要服从周王命令,贡献财物,并随从作战。

诸侯的权力和地位可以世袭。

分封制巩固了周朝统治,扩大了疆域。

春秋时期,随着诸侯争霸战争的进行,分封制逐渐崩溃。

西汉初期,曾部分使用分封制,但很快形成王国问题,其消极作用远大于积极作用。

2、郡县制:最早在战国时秦国商鞅变法实行县制,秦统一全国后设郡县制,汉代沿用,略有变化,汉初地方既有郡县制,又有封国制,东汉郡下设县,乡、里为基层组织,郡守,县令由皇帝直接任免。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封建时期、唐宋时期和明清时期。

封建时期,地方行政制度以封建制度为基础,地方行政机构主要是州、县、乡三级。

州是地方行政的最高级别,县是州下面的行政单位,乡是县下面的行政单位。

州、县、乡三级行政机构的职责是管理地方政务、维护社会秩序、征收税收等。

在封建时期,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和职责都比较固定,没有太大的变化。

唐宋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开始出现了一些变化。

唐代开始设立道,道是州的上级行政单位,负责管理一定范围内的州。

宋代开始设立路,路是道的上级行政单位,负责管理一定范围内的道和州。

唐宋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变化,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提高地方行政效率。

明清时期,地方行政制度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明代开始设立府,府是路的上级行政单位,负责管理一定范围内的路和州。

清代开始设立省,省是府的上级行政单位,负责管理一定范围内的府、路和州。

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制度变化,主要是为了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提高地方行政效率,同时也是为了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

总的来说,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演变趋势是从简单到复杂,从分散到集中,从低效到高效。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变化,地方行
政制度也在不断地调整和完善,以适应时代的需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杨宽认为:汉初大封 同姓王并给予较大的 权力,破坏了中央集 权的政治体制,从而 造成了分裂和内乱。
冯辉认为,分封诸子 为王,这是一种倒退。
15
3、州的兴起
源于汉武帝所建州部刺史监 察制度。武帝元封五年,分 全国为十三州部,各设刺史 一人,“掌奉诏六条察州”。
16
17
18
19
讨论
20
东汉末黄巾起义后
36
37
分析
元朝地方行政机构的特点.
38
2、明代地方行政制度
39
40
明中期以后的巡抚和总督
巡抚:以民事为主。 清时成为省级最高 行政长官。巡抚为
总督:以军事为主, 一省之长。每一省 兼理民政,大都设 或二三省设一总督。 在边区。
41
3、清代的地方行政区划
42
43
44
思考:地方行政区划变化的规律
地方设两级行政机 构的时间最长。
以省(郡、州)、 县两级为根本的、 固定的、正式的地 方行政机关。
县始终是基本单 位。在朝代更迭 中,县的建制始 终稳定,变化最 少。
45
讨论
学习古代地方行政制度的现实意义。
46
47
复习题
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发生了哪几次大变化? 2、了解临沂地域的古今区划。
29
3、宋代代地方行政体制
派京官到州县执行 中央政令,其职衔 为知府、知州、知 县等。
在各府州置通判
各级官吏层层牵制, 事事听命于朝廷, 地方无主动性可言, 机构臃肿,冗官充 塞,行政费用猛增。
(称监州),一切
政令须经通判副署。
32
4、辽、金的特殊地方行政组织
头下军州制
48
临沂地域在古代的分属情况
秦朝统一,地方实行郡县制, 全国分为三十六郡,临沂地域属琅 琊郡和郯郡。 西汉时,郡国并行。临沂地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 东海郡、城阳国和兖州之泰山郡。 东汉承西汉制度,分属徐州之 利城郡、东海郡、 琅琊郡、琅琊国和兖州之泰山郡、东莞郡、 东 安郡和城阳国。三国时期,属魏国。 至魏末,分属东海国、琅琊 国、东莞郡、泰山郡。 西晋时期,分属徐州之琅琊国、东海郡、 兰陵郡、东莞郡、兖州之泰山郡。 晋室南渡后,地域先后属于后 赵、东晋、前燕、后燕、 南燕、前秦和北魏。 隋朝分属沂州(琅 琊郡)邳州(下邳郡)、密州(高密郡)、徐州(彭城郡)。 唐 朝分属河南道的沂州(琅琊郡)、密州(高密郡)、 徐州(彭城 郡)。宋朝分属东京路沂州、 密州、淮阳军等。宋室南渡后, 分 属于金朝山东东路的沂州、莒州、邳州、 泰安州。元朝分属益都 路的莒州和沂州。明时分属于山东布政使司兖州府和青州府。清时 属沂州府,雍正十二年(1734年)升沂州为府,下领州一县六: 兰 山、郯城、费县、沂水、蒙阴、日照、莒州6县1州。
谢谢大家!
50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的规律
我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不尽相同,但县始终是基本单位。纵观我国 历史,自两千多年前秦始皇统一中国,实行郡县制以来,我国的行 政区划一直以县为主,在朝代更迭中,县的建制始终基本稳定,变 化最少。而且,地方机构始终以省(郡、州)、县两级为根本的、 固定的、正式的地方行政机关,其它府、道、路、军、都护府等等 都是临时的、辅导监督或军事性质的组织。地方设两级行政机关的 时间最长,如秦、汉均为郡县制;隋、唐均为州县制,宋代为路— 府(州、军、监)—县三级,但路一级只是临时的、军事性质的区 划(类似于现在的大军区)。明、清两代基本上是省—府(州、 道)—县三级,其中道是不固定的,府(州)则一般只管二、三个 县,管的人口还不如现在的一个县多,而且府、县经常闹矛盾。因 此当时即已有很多人诟病,并有人提出应该撤府并县。一般只有乱 世才增加管理层次,甚至达到四、五级。所以地方行政机构层次不 宜过多, 应以中央—省—县三级管理为宜,效率最高,矛盾最少, 财政负担最小。
第三章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
1
学习提示
重点: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情况。 难点:1、中国古代地方行政机构变化的规律性。
2、对现代地方行政区划改革的借鉴意义。
2
思考
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区划发生了哪几次大变化?
3
中国现行地方行政区划
“4+1”的管理模式
省、自治区、直辖市、特别行政区; 地区、自治州、地级市;
猛安谋克制度
契丹贵族以俘掠的 人户和私有部曲, 在契丹本土建立的 州县城堡,是军政 合一的地方组织, 十世纪末收归中央。
女真族氏族社会末 期的部落组织,阿 骨达发展之,成为 兵民合一的组 织。
33
四、元明清时期的地方行政机构
1、元代地方多级制
34
35
行省制
❖元朝疆域辽阔,为了便于统治,元朝把 全国划分为十一个大区,由中书省的派 出代表机构“行中书省” (简称行省、 省)主管各大区的军政大事。是元朝有 效控制地方的一项开创性的制度,有利 于中央集权,对后世影响极大。
诸侯国拥有很强的 地方独立性,容易 发展为割据势力;
郡县制有利于中央 集权的加强。
9
二、秦汉魏晋南北朝时期
郡县制 郡国并行制 州郡县三级制
秦朝
西汉
东汉
10
1、郡县的行政长官
11
2、郡国并行制
12
13
14
对西汉“郡国并行制”的评价
肯定态度
否定态度
冷鹏飞认为:把政 治和经济的大部分 权力下放到地方王 国,由此产生的社 会经济效益是不能 抹煞的。
51
对我国现行地方行政体制的思考
我国现行地方行政机构有省、市(地、州)、县、乡(镇)四个层级,加 上村民自治委员会,形成“4+1”的管理模式,管理层次之多可能居世 界之最。国内不少专家提出增加省级行政单位,撤消地级市和乡(镇)。 我国宪法规定,我国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为:省;自治州;县;乡。 根本没有地区一级。解放初期设置的地区专员公署也只是省的派出 机构。然而几十年来,地区不断扩大自己的权力和机构,早已成为 一级正式行政区。特别是推行市管县以后,地区纷纷改市,地级市 成为正式行政区划,设立了人大、政协等相关机构。而很多专家指 出这其实是违宪的,地区一级行政机构应该撤销。从国外看,与我 国国土面积相近的世界主要国家,如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澳大 利亚、巴西等国,地方政府也都是设州、县(市)两级,一些面积 较小的国家则是由中央政府直接领导各县、市地方自治政府。所以, 我国改革地方行政机构,撤销地区和乡级政府,减少管理层次,也 是符合世界潮流的。
49
建国后临沂地域区划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继续对行政区划进行调整。1950年5月, 鲁中南行政区撤销。以沂蒙专区为基础,成立沂水专区,辖9县。 以滨海专区为基础,成立临沂专区,辖9县。1953年1月将原属临沂 专区的赣榆、东海、邳县、新县海连市划归江苏省。1953年7月, 沂水专区撤销,除日照县划归胶州专区外, 所辖其余各县皆划归 临沂专区,同时, 原属滕县专区的平邑县亦并入临沂专区。1956 年3月,日照县划归临沂专区。至1961年4月,临沂专区辖临沂、郯 城、苍山、临沭、莒南、沂南、沂水、沂源、蒙阴、平邑、费县、 日照、 莒县13个县市。1989年6月12日,国务院确定,日照市升格 为地级市。12月2日,国务院确定,沂源县划归淄博市管辖。1992 年1月,莒县划归为日照市管辖。至此, 临沂地区辖临沂、郯城、 苍山、莒南、沂水、蒙阴、平邑、 费县、沂南、临沭10个县市。 1994年12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临沂地区和县级临沂市, 设立地级 临沂市。原市级临沂市分为兰山、河东、罗庄3个县级行政区。地 级临沂市辖兰山、罗庄、河东3区和郯城、苍山、莒南、沂水、沂 南、平邑、费县、蒙阴、临沭9县。
52
踏实,奋斗,坚持,专业,努力成就 未来。20.11.1820.11.18Wednesday, November 18, 2020 弄虚作假要不得,踏实肯干第一名。07:15:1407:15: 1407:1511/18/2020 7:15:14 AM 安全象只弓,不拉它就松,要想保安 全,常 把弓弦 绷。20.11.1807:15:1407:15Nov-2018-Nov-20 重于泰山,轻于鸿毛。07:15:1407:15: 1407:15Wednesday, November 18, 2020 不可麻痹大意,要防微杜渐。20.11.1820.11.1807:15:1407: 15:14November 18, 2020 加强自身建设,增强个人的休养。2020年11月18日 上午7时 15分20.11.1820.11.18 追求卓越,让自己更好,向上而生。2020年11月18日星期 三上午7时15分 14秒07:15:1420.11.18 严格把控质量关,让生产更加有保障 。2020年11月 上午7时 15分20.11.1807:15November 18, 2020 重规矩,严要求,少危险。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7时15分 14秒07:15:1418 November 2020 好的事情马上就会到来,一切都是最 好的安 排。上 午7时15分14秒 上午7时15分07:15:1420.11.18 每天都是美好的一天,新的一天开启 。20.11.1820.11.1807: 1507:15:1407: 15:14Nov-20 务实,奋斗,成就,成功。2020年11月18日 星期三7时15分 14秒Wednesday, November 18, 2020 抓住每一次机会不能轻易流失,这样 我们才 能真正 强大。20.11.182020年 11月18日星期 三7时15分14秒20.11.18
21
22
魏晋南北朝分州析郡
23
三、隋唐宋辽金时期
州(郡)县二级制
道(路)州县三级制
24
1、隋地方体制的改革
25
26
2、唐代“道”的出现
贞观十年按山川形势划分十道,十 道无固定长官和治所,只是监察区 域不是地方行政区划。安史之乱后 形成道(方镇)、州、县三 级政 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