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t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1)

合集下载

UT通用工艺规程

UT通用工艺规程

UT通⽤⼯艺规程1 适⽤范围1.1 本规程适⽤于公司承压设备采⽤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仪检测⼯件缺陷的超声检测⽅法和质量分级。

1.2 本规程适⽤于⾦属材料制承压设备⽤原材料或零部件和焊接接头的超声检测,也适⽤于⾦属材料制再⽤承压设备的超声检测。

1.3 本规程规定了承压设备厚度的超声测量⽅法。

1.4 与承压设备有关的⽀撑件和结构件的超声检测,也可参照本规程。

2 依据标准TSG R0004-2009 《固定式压⼒容器安全技术监察规程》GB150-2011 《压⼒容器》NB/T47013-2015 《承压设备⽆损检测》3 术语和定义本规程引⽤设术语和定义按照NB/T47013.1中第3条款及NB/T47013.3中第3条款的界定。

4 检测⼈员4.1 超声检测检测的⼈员应满⾜NB/T47013.1的有关规定。

4.2超声检测⼈员应具有⼀定的⾦属材料、设备制造安装、焊接及热处理等⽅⾯的基本知识,应熟悉被捡⼯件的材质、⼏何尺⼨及透声性等,对检测中出现的问题能作出分析、判断和处理。

5 检测设备和器材5.1 推荐使⽤下⾯的超声仪仪器型号产地HS600 武汉中科PXUT-350C 南通友联5.2 检测仪器、探头和组合性能5.2.1检测仪器采⽤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检测仪,起⼯作频率按-3dB测量应⾄少包括0.5MHz-10MHz频率范围,超声仪器各性能的测试条件和指标要求应满⾜NB/T47013.3附录A的要求并提供证明⽂件,测试⽅法按GB/T27664.1的规定。

圆形晶⽚直径⼀般不应⼤于40mm,⽅形晶⽚任⼀边长⼀般不应⼤于40mm,其性能指标应符合NB/T47013.3附录的要求并提供证明⽂件,测试⽅法按GB/T27664.2的规定。

5.2.3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5.2.3.1 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包括⽔平线性、垂直线性、组合频率、灵敏度余量、盲区(仅限直探头)和远场分辨⼒。

5.2.3.2 新购置的超声检测仪器和探头,或仪器和探头在维修或更换主要部件后及检测⼈员有怀疑时应测定仪器和探头的组合性能。

铸件 UT规程(全格式)

铸件 UT规程(全格式)

1、适用范围1.1、本规程适用于×××现场A型显示脉冲反射法对厚度≥30mm的碳钢和低合金钢铸件进行超声波探伤。

1.2、在交货时,由供需双方商定铸钢件超声探伤的以下要求检验区域及使用的探头纵波直探头的探伤灵敏度铸钢件质量的合格等级,允许对平面型缺陷和非平面型缺陷提出不同等级要求。

1.3、引用标准GB/T7233 铸钢件超声探伤及质量评定方法ZB Y 344 超声探伤用探头型号命名方法ZB Y 231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ZB Y 230-1984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ZB J 04 001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2、检验人员2.1检验人员应按GB/T 9455规定取得资格证书。

2.2、铸钢件超声检测人员,应具有铸钢材料、铸钢工艺、铸钢缺陷及热处理等基础知识。

3、设备3.1、仪器仪器应符合ZB Y 230-1984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的规定。

3.2、探头3.1.1、纵波探头的晶片直径在10~30mm范围。

当被检铸钢件表面粗糙时,使用有软保护膜的纵波直探头。

3.1.2、应使用K值为1、1.5、2、2.5、3的横波斜探头。

3.1.3、纵波双晶探头两晶片之间的声绝缘必须良好。

3.3、仪器系统的性能仪器系统的灵敏度余量和分辨力应符合ZB J 04 001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系统工作性能测试方法的要求。

并满足:A、使用2~2.5MHz的探伤频率,纵波直探头的灵敏度余量不小于30dB,横波斜探头的灵敏度余量不小于50 dB.B、在相应的探伤频率范围,纵波直探头和横波斜探头测试的分辨力应满足下表规定:表13.4、试块3.4.1、对比试块用铸造碳钢或低合金钢材料制作,其超声衰减系数应与被探伤铸钢件的衰减系数相同或相近。

制作对比试块的材料必须预先进行超声探伤,不允许存在等于或大于同声程φ2当量平底孔的缺陷。

对比试块侧面要标明试块的名称、编号、材质、透声性。

技术规范书(UT线夹)

技术规范书(UT线夹)

1.8 专用工具与仪器仪表
1.8.1 投标方应提供安装、运行及维修所必需的专用工具和仪器仪表,价款应包括在投标总价中。 1.8.2 招标方必需的专用工具,见技术规范专用部分表 3。 1.8.3 投标方应推荐可能使用的专用工具,见技术规范专用部分表 10。 1.8.4 所有专用工具应是全新的、先进的,且须附完整、详细的使用说明资料。
(2) 所有技术文件均应用中文书写,并采用国际单位制(SI)。 投标方免费提供给招标方全部最终版的图纸、资料及说明书。其中图纸应包括加工图及装配图,
并且应保证买方可按最终版的图纸资料对所供产品进行维护和必要时方便更换零部件等工作。 (3) 买方工程师(以下简称工程师)有权对供货商的供货设备图纸的不妥之处提出修改意见,对此
优质碳素结构钢
GB/T 700
碳素结构钢
GB/T 93
弹簧垫圈
GB/T 95
平垫圈
GB11352
一般工程用铸造碳素钢件
IEC 61284
架空线.配件的要求和试验方法
DL/T 683
电力金具产品型号命名方法
1.5.3 所有钢材、铸件、螺栓、双头螺栓、螺丝、、螺栓头及螺帽等均应符合国家标准(GB)及国
际单位制(SI)的标准。
给买方进行审定认可。供货商在合同签订后须提供下列技术文件,并直接寄送有关各方。 b) 寄送文件名称、提交份数、接收单位、提交时间及邮寄地址见“专用部分”。 c) 提交的技术文件主要包括:图纸类、说明书、试验报告三大类。 图纸类:制造图、安装图、结构图和配套件图。 说明书类:安装使用说明书、所有附件说明书、其他适用的完整资料和说明书。 试验报告类:型式试验报告、例行试验报告、标书要求的其他试验报告、主要部件的试验报告。 d) 详细的装箱清单。

UT探伤工艺要点

UT探伤工艺要点

UT探伤工艺要点无损检测工艺CZ—-UT无损检测工艺坡口焊缝的超声波检测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常州基地质检部探伤室1无损检测工艺CZ—-UT坡口焊缝的超声波检测工艺1 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标准适用于制造起重机械如集装箱岸桥和场桥、卸船机、散货机等起重机械钢结构焊缝的超声检测每种无损探伤方法均有优点和局限性各种方法对缺陷的检测几率也不会相同超声探伤(UT)方法主要用于检测被检物的内部缺陷本工艺与标准适用于指导厚度在 8mm和mm之间、包括这两个厚度在内的坡口焊缝和热影响区进行的超声检测这些工艺和标准不适用于管材与管材的T、Y或K形连接焊缝的检测母材这些工艺不打算用于母材采购的检测不过,与焊接有关的、在邻近(焊缝的)母材中出现的、按本规范条款为不合格的不连续(开裂,层状撕裂,分层等),必须报告工程师处理 2 引用标准/ 美国国家标准-钢结构焊接规范 JB - 中国机械行业标准压力容器无损检测 3 超声探伤人员资质审定只有取得专业认证机构颁发 UT-II级及II级以上资格的人员才可以独立进行超声检测、签发报告资质审定按GB进行,由书面考试和用以证明操作能力的操作考试组成,操作考试应使用生产中检验焊缝所用的专用设备和规程这一考试必须要求超声操作人员证明其具有应用本规范规定准确探测和处理检测结果的能力 4 超声设备设备要求超声仪器必须为脉冲反射式探伤仪,配用振荡频率为1~6的换能器显示必须为整流的视频扫描的A型显示水平线性检测仪器的水平必须按“ :版钢结构焊接规范”在检测所用的全声程距离内进行鉴定检测仪器要求检测仪器必须带有内部稳压装置,使得温升后当额定供电电压变化15%、或在使用电池情况下整个充电使用寿命时间内,响应变化不大于±1dB必须装一警报器或仪表,以便在电池耗尽而仪器切断之前,发出电池电压下降信号2无损检测工艺CZ—-UT检测仪器的校准检测仪器必须有校准用增益控制器,它应至少在60dB的整个范围内每档1dB或2dB间断可调衰减装置必须具有±1dB以内的精度鉴定程序必须按和“ :版钢结构焊接规范”所述显示范围仪器显示的动态范围必须做到1dB幅度的变化容易察觉并显示直射波束探头直射波束探头换能器必须有一不小于㎜²又不大mm²的工作面积换能器必须为圆形或方形换能器必须能分辨“ :版钢结构焊接规范”所述的三种反射波斜射波束探头斜射波束探头必须由换能器和一斜射楔块组成它可分列构成,也可为一个组合体频率换能器的频率必须在2~之间(包括2,)换能器尺寸换能器晶体形状必须为正方形或矩形,宽度为15~25㎜高度为15~20mm (见图)最大宽高比为:,最小宽高比为:角度探头必须在检测材料内产生一声束,其角度为70º、60º或45º中一个合适角度±2º 记号每一探头必须有清晰记号标明换能频率、额定折射角和入射点入射点定位方法如“ :版钢结构焊接规范”所述内部反射探头的最大容许内部反射必须如所述前沿距离探头的尺寸必须符合:从探头的前沿到入射点的距离严禁超过25㎜试块用对比试块进行鉴定的方法必须符合“ :版钢结构焊接规范”和图所示要求 5 对比标准标准图所示国际焊接学会()超声对比试块必须作为距离校准和灵敏度校准的标准如果检测仪/探头组合的对比灵敏度调节到试块的等量值,则其他便携式试块也可应用禁止使用的反射体使用“端角”反射体来校准是禁止的分辨力要求探头与检测仪的组合必须分辨出RC分辨力对比试块上的三个孔,如图所示探头位3无损检测工艺CZ—-UT置见“ :版钢结构焊接规范”规定分辨力必须根据仪器控制处于正常试验状态下,以及孔的反射指示在萤光屏中等高度进行估算分辨能力必须至少能区分来自三个孔的指示峰值这RC分辨力对比试块不是用来进行校准的每一仪器探头(底板和换能器)的组合必须在其初次使用前就要进行检验每一探头和UT装置一经组合就必须进行校验如果保存的文件记录下述项目,则这一校验无需再次进行: (1)UT机器的制造型号和系列号(2)校验的制造商类型尺寸角度和系列号 (3)校验日期和技术员姓名注:1 对比或校准时有关各表面之间的尺寸允许误差必须在标示值±㎜的范围内2 接受并反射声波所有表面的最大粗糙度必须为3 所有材料必须为 A36钢材或声学上等效的材料4 所有孔的内壁必须光滑,且必须对材料表面钻成90º5 所有刻度线与标记必须在材料表面上加工成凹槽,以使标定线持久耐用6 其他稍有不同尺寸或校准槽的校准块经认可也可使用7 上述所注各条适用于图和 6 设备鉴定水平线性在仪器每使用40小时后,必须对检测仪器需用的每一距离范围的水平线性重作鉴定鉴定方法必须按“ :版钢结构焊接规范”进行(见附录X,备用方法) 增益控制仪器的增益(衰减器)控制必须满足的要求,并必须每隔两个月按“ :版钢结构焊接规范”的要求校准一次如可证实至少等效于要求,则选用的方法可用作校准的增益控制(衰减器)的鉴定内部反射仪器最多使用40小时,就必须对每一探头的最大内部反射进行校验斜射波束探头校准每一个斜射波束探头必须在每使用8小时后用认可的校准块进行检验,以确定接触面是否平整,声波入射点是否正确,以及波束角度是否在规定的±2°的公差范围内不符合这些要求的探头必须予以修正或更换4无损检测工艺CZ—-UT7 检测时的校准衰减控制状态所有的校准与检测必须在关闭衰减(限制或抑制)控制状态下进行衰减(限制或抑制)控制的使用可能改变仪器的波幅线性和导致检测结果无效技术灵敏度和水平扫描(距离)的校准必须由超声波检测人员就要在对每一焊缝检测之前并在检测部位进行重新校准因检测人员变换,或仪器电路有下述任何一种形式的干扰,都必须重新校准: (1) 更换换能器; (2) 更换电池; (3) 更换电输出端; (4) 更换同轴电缆; (5) 电源中断(故障) 母材的直射波束检测母材直射波束检测的校准必须将探头置于母材的A面并按下述要求进行:扫描线必须将距离校准的水平扫描线调节到显示至少等于两倍板厚的量值灵敏度必须在无缺陷指示部位调节灵敏度,以使从钢板远边的第一底面回波达到全屏高度的50%~75%斜射波束检测校准斜射波束检测校准必须按如下要求进行水平扫描线必须按规定用试块或代用试块进行调节,使其显示实际的声程距离距离校准必须采用显屏上㎜刻度或㎜刻度中较为适当的一种然而,如果这种设定中任何一种由于接头的轮廓形状或厚度妨碍了对焊缝的充分检验,则距离校准必须根据需要,使用或㎜的刻度探头位置如“ :版钢结构焊接规范”所述注:所有萤光屏指示的水平位置只取轨迹线左侧起点水平基线的位置零对比基准用于伤评定(超声波检测报告的“b”项,见附录D的表格)零对比基准灵敏度,是由调节探伤仪的校准的增益控制(衰减器)来达到,调节应符合4的要求,使得最大水平轨迹偏移得到显示,符合“ :版钢结构焊接规范”的要求 8 检测工艺5无损检测工艺CZ—-UT“X”轴必须将伤定位用的“X”轴标记于焊件检测面上,方向与焊缝轴线平行其与焊缝轴线的垂直距离取决于详图的尺寸,且通常落在对接接头焊缝的中心线上;而对T形和角接接头焊缝而言,“X”轴总是落在这些焊缝的连接构件的靠近的面上(C面的相对面) “Y”轴“Y”轴连同焊缝标记号必须清晰地标注在经受超声波检测的焊缝旁的母材上这种标注的目的在于: (1)焊缝标记; (2)A面标记;(3)距离测量和离开“X”轴的方向(+或-) (4)从焊缝的端部或边缘的定位测量清洁处理所有探头接触的表面必须无焊接飞溅、污物、脂类、油类(用作耦合剂的油除外)、油漆和松散氧化皮,且必须有一容许紧密耦合形耦合剂在探头和待检测材料之间必须使用耦合剂耦合剂必须是甘油或具有适当稠度的纤维素胶与水的混合物如需要可以加增湿剂在校准块上可用轻机油作耦合剂检测范围检测焊缝时,超声波必须扫经母材,必须对整个母材进行有无层状缺陷反射的检验,检验用直射波束探头,它需符合的要求进行,校准按的要求进行如在任何区域发现底面回波消失,或者在某一位置有一等于或大于原底面回波高度的指示,且其影响正常的焊缝扫查过程,则必须确定其尺寸、部位和离A面的深度,并记录在超声波检测报告上,同时,必须使用另一种焊缝扫查方法进行检测反射体尺寸反射体尺寸的评估方法必须按“ :版钢结构焊接规范”进行不可达性如果按照表的要求进行检测、而由于如所述有层状缺陷、部分焊缝不可达时,为得到全部焊缝的检测结果,必须使用下述一种或几种选用方法进行检测: (1) 必须将焊缝表面打磨平齐; (2) 必须从A面和B面进行检测; (3) 必须使用其他探头角度6无损检测工艺CZ—-UT焊缝检测必须使用符合要求的斜射波束探头、按要求校准的仪器、使用表所示的角度检测焊缝随后的校准以及检测过程中,唯一允许进行的仪器调节是使用校准的增益控制(衰减器)进行灵敏度调节衰减(抑制或限幅)控制必须关闭按表或进行焊缝扫查时,灵敏度必须比基准水平有所提高扫查检测角度和扫查方法必须符合表所示要求对接接头所有对接焊缝必须从焊缝轴线的两侧检测角接接头和T形接头必须基本上仅从焊缝轴线的一侧检测所有焊缝的检测必须使用适当的扫查方式,或在必要时使用图所示的方式,纵向和横向的伤都要探测无论什么地方的实际情况如何,最低限度要有意做到:检测焊缝的声波在两相交方向上通过所有受检焊缝与热影响区的整个体积表检测角度工艺卡材料厚度焊缝类型对接8 ~≤35 1>38 ~≤45 1F>45 ~≤60 1G或 4 4F>60 ~≤90 1G或5 5F>90 ~≤ 6 或 7 7F>~≤ 8 或10F>~≤ 9 或11F>~≤ 12或13F>~≤ 12FT型 1 0 1F或XF F或XFF或XF F或XFF或XF F或XFF10 F11 F13 F--或或或或XF XF XF XF F或F或9或F或13或F或--角接1 0 1 1G或41G或56或7XF 10 XF 11 XF 14 XF7无损检测工艺CZ—-UT注:1 除本表有现规定外,所有检验必须从A面并用一次波法进行2 对于带有衬垫(合同不要求除去)的单面坡口接头焊缝的根部区域,只要可能,就必须用一次8无损检测工艺CZ—-UT波法并在A面上进行检测,A面即为衬垫所在面的对面(为了彻底扫查焊缝根部,也许有必要打磨焊缝面或从另外的焊缝面进行检测)3 只有为了符合本表的规定、或当必需检测表面未经打磨的不可达焊缝、或因焊件其他部分的干扰、或为满足的要求时,才必须用二次或三次波法进行检测4 只有因厚度或几何形之故而妨碍了用一次波法或二次波法对全部的焊缝区域和热影响区进行扫查时,才必须使用最大的三次波法5 关于周期荷载结构中的受拉焊缝,其厚度的顶部1/4必须从B面向A面用一次波法进行检测,厚度的底部1/4必须用一次波法从A面向B面检测也就是说,厚度顶部的1/4既可以从A面用二次波法,也可从B面用一次波法进行检测,由承包商自行选择,合同文本另有规定除外6 采用1G,68,91214,或15的方式之前,指定的焊缝表面必须打磨平齐两连接构件的A面必须处于同一平面符号:X -从“C”面检验 G -焊缝打磨平齐 O -无要求A面–材料上的扫查开始面(T形和用接接头见上图) B面–A面的对面(同一块板上) C面–在T型或角接接头所连接构件焊缝的相对面* -只有从表中第一栏中选取一项基本方法作搜索扫查、发现在焊缝金属和母材界面处有不连续性的基准高度指示时,才作此项检测 ** -用mm或mm屏幕距离校准P -只有对材料厚度的中间一半处的不连续性作进一步评估时才必须用这种发-收方式,此时只可使用相同技术规定格的45º或70º的换能器,且均面向焊缝(为控制定位,换能器必须置于夹具中-见图)发-收方式的常规波幅校准只对一个探头进行当接通双探头作发-收检验时,应保证这一校准并不作为仪器参数而变化F -必须选用70º,60º或45º换能器之一种对焊缝金属-母材界面指示作一步评估-以声程最接近垂直于有疑问的熔合面为准进行选用9无损检测工艺CZ—-UT表的工艺卡中编号说明焊缝厚度区域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顶部1/4 70º 60º 45º 60º 45º 70ºG A 60º B 70ºG A 70ºG A 60º B 45º B 70ºG A 45º B 70ºG A 70ºG A中部1/2 70º 60º 45º 70º 70º 70º 70º 60º 60º 60º 70º** 45º 45º 45º 70ºA B底部1/4 70º 60º 45º 70º 70º 60º 60º 60º 45º 60º 45º 70ºG B 45º 45º 70ºG B 最大指示当在萤光屏上出现不连续性指示时,必须对来自不连续性的可达最大指示进行调节,使得显示器上产生水平对比基准轨迹的偏离这一调节必须用校准的增益控制进行,并且仪器的分贝值读数必须作为检测报告中的“指示基准a”,用来计算“指示额定值d”衰减系数检测报告上的“衰减系数C”可由声程距离减去25mm所得差值乘以余项2得出这一系数必须化整到最接近的整数dB值根据四舍五入的办法,必须将小于1/2dB 的小数值舍去而成为较低的整数dB值,等于或大于1/2dB的小数值进位而成为较高的dB整数值指示额定值在UT报告中的“指示额定值d”表示衰减经修正后指示值与基准之间的分贝值的代数差,表达如:仪器为dB增益状态: a-b-c=d(dB)仪器为dB衰减状态: b-a-c=d(dB)不连续性的长度不连续性的长度必须按“ :版钢结构焊接规范”规定的方法决定合格与拒收的基准每一焊缝不连续性合格与否必须依其指示额定值与长度而定,如系静荷载结构则用“ :版钢结构焊接规范”表,如系周期荷载结构则用表除了在合同文本中被指定为“临界断裂”的焊缝、其合格的额定值在6dB以内、最小的不合格的额定值必须记录在检测报告上以外,仅需在检测报告上记录不合格的不连续性不合格部位的标记每个不合格的不连续性都必须用标记在焊缝上标明,直接在不连续性上面标出其全长它距离表面的深度和指示额定值必须注明在附近的母材上返修由超声波检测发现的不合格焊缝必须使用“ :版钢结构焊接规范”所容许的方法返修返修过的区域必须经超声波重新检测并将结果记入原报告,或另附报告再检测报告返修后重新检测的焊缝区域的评价必须在报告表格上另列新的一行如使用原报告表格,则必有须在原报告中项目序号前冠以R1R2……Rn如另附报告序号前冠以R 9 合格与拒收的基准11无损检测工艺CZ—-UT不连续性严重等级如表表超声检测合格——拒收标准不连续性5/16[8]~ >3/4[20]~≤3/4[20] ≤1-1/2[38] 严重等级 A级 B级70ْ ْ焊缝厚度 [mm]和探头角度 >1-1/2[38]~ ≤2-1/2[65]>2-1/2[65]~ ≤4[]>4[]~ ≤8[]70ْ≤+8 +970ْ 60ْ 45ْ 70ْ 60ْ 45ْ 70ْ 60ْ 45ْ≤+4 ≤+7 ≤+9 ≤+1 ≤+4 ≤+6 ≤-2 ≤+1 ≤+3 +5 +6 +7 +8+8 +9+10 +11+2 +3 +4 +5+5 +6 +7 +8+7 +8 +9 +10-1 0 +1 +2+2 +3 +4 +5+4 +5 +6 +7≤+10 +11C级 D级综合注释:+12 ≥+13+10 ≥+11+10 +12 +11 +13≥+9 ≥+12 ≥+14 ≥+6 ≥+9 ≥+11 ≥+3 ≥+6 ≥+8B级和C级不连续性必须至少隔开2L,但下述情况除外:当两个或更多个此类不连续性不是隔开至少2L,而是这些不连续性的联合长度与它们之间相隔距离的总和等于或小于B级或C级规定的不连续性最大容许长度时,则这种不连续性必须被视为单个的合格不连续性B级和C级不连续性距离承受主要拉应力的焊缝端部的长度严禁小于2L如果接头完全熔透的双面坡口焊缝在图纸上被注明为“受拉焊缝”时,则该双面坡口焊缝钝边区域中以“扫查水平”检测出的不连续性,必须要用比所述高出4dB灵敏度的额定指示值进行判断如果这一接头焊缝系背部清根至完好金属以清除钝边并且用MT证实钝边已被清除,则严禁应用本要求对移动探头而留在屏上的指示,则可能。

欧标EN超声波UT检测工艺

欧标EN超声波UT检测工艺

1.概述本工艺是针对钢结构制作要求,根据BS EN标准规定的相应技术文件而编制。

1.1 编制依据及执行标准a.《钢结构用技术要求》(EN 1090-2)b.《焊接接头超声波检测》(BS EN 1714)c. 《焊接接头的超声波检测——验收等级》(EN1712)1.2 人员要求无损探伤人员应持有II级或II级以上资格证书,在工作上应具备认真踏实、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技术上满足探伤的各项要求。

1.3.探伤流程1.3.1由专人验收探伤委托单,并进行登记。

1.3.2根据委托内容、委派探伤人员实施探伤。

1.3.3探伤人员进行探伤后,做好原始记录。

1.3.4及时开出探伤报告,各有关人员签证后提交。

1.3.5对不合格的焊缝应尽早开出返修通知单。

1.3.6对返修构件的探伤、扩探按重新检测程序进行。

2.探伤设备3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3.1范围本规程适用于大于或等于8mm的全焊透钢焊缝的超声波探伤。

3.2探伤人员3.2.1 人员应持有符合EN473/ISO9712机构颁发的II级或II级以上资格证书3.2.2 操作者应了解工件的材质、坡口形式、焊接工艺、缺陷可能出现位置等资料。

3.3 探测面准备探测面应无焊接飞溅、锈蚀、油垢或其它影响探头平滑移动和耦合的异物,若有深坑应补焊,必要时应使用砂轮打磨或其它方法修整。

测试表面的不平整度应确保焊缝表面与探头表面间隙不超过0.5mm。

3.4 探测时机除有特殊规定外,所有的焊缝均在焊后24小时且外观检验合格后进行探测。

3.5 耦合剂与耦合补偿3.5.1 本工艺推荐的耦合剂为CMC 。

3.5.2 本工艺规定的耦合补偿为4dB 。

3.6 探头选择、扫查部位、扫查次数要求 检测等级为C 级。

3.6.1对接接头通常探头在焊缝单面双侧扫查,纵向缺陷扫查区域及检测区见图1,探头角度、扫查方向及扫查次数见表1。

图1:检测区域及扫查区域示意图注意:通过从接头的上下表面扫查可以获得等同于测试区域的覆盖,扫查区域可以减小。

作业指引——超声波检测(UT)

作业指引——超声波检测(UT)

文件名称 超声波检测(UT)作业指引 发布时间超声波检测(UT)作业指引编制人: 日期:审核人: 日期:批准人: 日期:修订记录日期修订状态修改内容修改人审核人批准人文件名称 超声波检测(UT)作业指引 发布时间1.质量控制流程图文件名称 超声波检测(UT)作业指引 发布时间2.检测人员超声波检测人员必须持有中国船级社(CCS)颁发的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范围内;签发报告、资料审核人员,必须持有国家技术监督局颁发的超声波探伤Ⅱ级或Ⅲ级资格证书,并在有效期内。

3.探伤仪、探头和系统性能3.1.探伤仪: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1~5MHz,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探伤仪应具有80dB以上的连续可调衰减器,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其余指标应符合ZBY230的规定。

3.2.探头:3.2.1.本工程超声波检测使用的探头有单直探头、单斜探头等,具体划分应符合ZBY344的规定。

3.2.2.晶片有效面积一般不应超过50mm2,且任一边长不应大于25mm。

3.2.3.单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3.3.超声探伤仪和探头的系统性能:3.3.1.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与量应大于或等于10dB。

3.3.2.仪器和探头的组合频率与工称误差不得大于±10%。

3.3.3.仪器和直探头组合的始脉冲宽度:对于频率为5MHz的探头,其占宽不得大于10mm;对于频率为2.5MHz的探头,其占宽不得大于15mm。

3.3.4.直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30dB,斜探头的远场分辨力应大于或等于6dB。

3.3.5.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应按ZBJ04001和ZBJ231的规定进行测试。

UT焊缝工艺

UT焊缝工艺

压力容器焊缝超声波检测工艺规程1 适用范围1.1 本工艺规程适用于母材厚度8~120mm锅炉、钢制压力容器、压力管道及特种设备对接缝的超声检测。

1.2 本工艺不适用于弯头与直管、带颈法兰与直管、回弯头与直管以接焊缝的超声波探伤与评级。

2 引用标准2.1 GB 150 《钢制压力容器》2.2 JB 4730-94 《压力容器无损检测》2.3 JB4126 《超声波检验用钢制试块的制造和控制》2.4 ZBJ04 001《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2.5 ZBY230 《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探伤仪通用技术条件》2.6 ZBY231 《超声探伤用探头性能测试方法》3 人员要求3.1 从事超声波探伤的检测人员应严格按《特种设备无损检测人员考核与监督管理规则》的要求,经培训考核取得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机构颁发的有效资格证,从事与考核项目及级别相应的无损检测工作。

3.2 应具有丰富的超声波检测经验,掌握一定的材料、焊接基础知识。

3.3 超声波检测人员的视力应每年检查一次,校正视力不低于1.0。

3.4报告编制、审核人资格不低于UTⅡ级,初级人员从事超声波检测辅助工作。

4检测仪器、试块、耦合剂4.1 检测仪器应采用A型脉冲反射式超声波探伤仪,其工作频率范围为2.5~5mHz。

仪器至少在荧光屏满刻度的80%范围内呈线性显示。

衰减器具有80dB 以上连续可调,步进级每档不大于2dB,其精度为任意相邻12dB误差在±1dB 以内,最大累计误差不超过1dB。

水平线性误差不大于1%。

垂直线性误差不大于5%,在使用过程中,每隔三个月仪器水平线性和垂直线性进行一次测定。

测定方法按ZBY 230规定进行。

4.2 探头4.2.1 斜探头声束轴线水平偏离角不应大于2°,主声束垂直方向不应有明显的双峰。

4.2.2 斜探头每个工作日应在标准试块上校准试块上校准前沿距离、K值和主声速偏离。

4.3 仪器和探头的系统性能在达到所探工件的最大检测声程时,其有效灵敏度余量应大于或等于10dB。

ut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1)

ut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1)

UT检测工艺一、检测工艺文件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

二、超声检测工艺规程→超声检测工艺规程应根据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NB/T 3-2015等相关检测标准要求,并针对检测机构的特点和检测能力而编制的技术文件。

→超声检测工艺规程应涵盖本单位(制造、安装或检验检测单位)产品(或检测对象)的检测范围。

→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一般以文字说明为主,检测对象一般为某类工件,它应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

工艺规程的编制要点(1)涵盖本单位的检测范围,是通用性技术要求、原则性指导文件;(2)根据检测单位的特点和能力编写,是对现行标准规范的补充;(3)内容不能照搬照抄外单位的文件,必须有本单位的特色;|(4)跟具体的工程项目没有必要的关联,是检测单位自身检测能力的体现;(5)由检测单位Ⅲ级专业人员编制,检测责任师审核,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6)规程中某一项技术要求需要展开说明的,可采用附录形式编入;(7)不得将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与工艺规程无关的内容写入正文;(8)工艺规程要完整,一些关键的数据和指标应明确写入规程中,以供检测人员使用;(9)工艺规程的编制应按NB/~的规定明确其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

(10)相应检测标准变更、采用新的检测工艺时,应对工艺规程进行修订,重新审批发布。

(如果来不及修订工艺规程时,所编制的操作指导书应由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

工艺规程的编制原则(1)遵照国家现行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现行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做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3)应采用本单位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应有自己的特色;`(4)工艺规程中每一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5)采用非标准检测工艺(如非标准温度范围内的渗透检测、探头移动区不符合要求的超声波检测、焦距不符合要求的射线检测等)时,应对该检测工艺进行验证;(6)明确对操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职责和要求;(7)要融入其它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关无损检测方面的内容(如SH/T3543-2007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条的要求:无损检测单位应按SH/T3503的规定提交无损检测报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UT检测工艺一、检测工艺文件检测工艺文件包括工艺规程和操作指导书。

二、超声检测工艺规程→超声检测工艺规程应根据相关法规、安全技术规范、产品标准、有关的技术文件和NB/T 3-2015等相关检测标准要求,并针对检测机构的特点和检测能力而编制的技术文件。

→超声检测工艺规程应涵盖本单位(制造、安装或检验检测单位)产品(或检测对象)的检测范围。

→超声检测通用工艺规程一般以文字说明为主,检测对象一般为某类工件,它应具有一定的覆盖性和通用性。

工艺规程的编制要点(1)涵盖本单位的检测范围,是通用性技术要求、原则性指导文件;(2)根据检测单位的特点和能力编写,是对现行标准规范的补充;(3)内容不能照搬照抄外单位的文件,必须有本单位的特色;(4)跟具体的工程项目没有必要的关联,是检测单位自身检测能力的体现;(5)由检测单位Ⅲ级专业人员编制,检测责任师审核,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6)规程中某一项技术要求需要展开说明的,可采用附录形式编入;(7)不得将管理制度、操作规程等与工艺规程无关的内容写入正文;(8)工艺规程要完整,一些关键的数据和指标应明确写入规程中,以供检测人员使用;(9)工艺规程的编制应按NB/~的规定明确其相关因素的具体范围或要求,如相关因素的变化超出规定时,应重新编制或修订。

(10)相应检测标准变更、采用新的检测工艺时,应对工艺规程进行修订,重新审批发布。

(如果来不及修订工艺规程时,所编制的操作指导书应由检测单位技术负责人批准)。

工艺规程的编制原则(1)遵照国家现行标准和法规的要求,在检测工艺上可以比现行标准、法规更细,更具体,要求更高;(2)应根据本单位无损检测人员技术水平、检测能力,做到简明扼要,提出切实可行的工艺措施;(3)应采用本单位一些行之有效的做法,应有自己的特色;(4)工艺规程中每一步骤都要写清楚做什么、由谁去做、采用什么设备和辅助器材、什么时机做、按什么标准做;(5)采用非标准检测工艺(如非标准温度范围内的渗透检测、探头移动区不符合要求的超声波检测、焦距不符合要求的射线检测等)时,应对该检测工艺进行验证;(6)明确对操作人员和责任人员的职责和要求;(7)要融入其它施工质量验收规范中有关无损检测方面的内容(如SH/T3543-2007 石油化工建设工程项目施工过程技术文件规定条的要求:无损检测单位应按SH/T3503的规定提交无损检测报告。

施工单位应在检测前提交供被检设备排版图和标有焊缝编号的管道单线图或焊缝布置图);工艺规程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1)工艺规程版本号:应根据程序文件的规定编制。

(2)适用范围:指明工艺规程适用于哪类工件或哪种产品的焊缝及焊缝类型等。

(3)依据的标准、法规或其他技术文件:(4)检测人员资格要求:(5)检测设备和器材,以及检定、校准或核查的要求及运行核查的项目、周期和性能指标:超声检测用的仪器、探头、试块和耦合剂等。

主要性能指标有探伤仪规格型号、探头类型、晶片尺寸,频率;标准试块及对比试块型号名称;耦合剂型号名称。

(6)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项目及其范围:表1 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表2 原材料或零部件超声检测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表3 焊接接头超声检测工艺规程涉及的相关因素检测时可选择的检测技术等级、检测方法、探测方向、扫查方式、检验部位范围,仪器时基线比例和探伤灵敏度调整、测定缺陷位置、当量和指示长度的方法等。

(8)检测实施要求:检测时机、检测前的表面准备要求、检测标记、检测后处理要求等;(9)检测结果的评定和质量分级;指明检测结果评定所依据的验收标准或技术标准以及验收合格级别等。

(10)检测记录的要求;规定检测原始记录内容及格式要求。

(11)检测报告的要求;规定检测报告内容及格式要求。

(12)编制者(级别)、审核者(级别)和批准者:工艺规程由UTⅢ级人员编制,超声检测责任师审核,技术负责人批准。

(13)编制日期。

三、超声检测操作指导书→操作指导书是具体产品检测作业的指导性文件,一般用表、卡的形式。

它是针对特种设备某一具体产品或产品上某一部件,依据超声检测工艺规程、被检工件的技术要求和NB/等检测标准而专门制定的有关检测技术细节和具体参数的工艺文件。

→凡是操作指导书上没有规定的一些共性问题,应按通用工艺规程进行。

操作指导书的编制要点(1)一般为表卡式样,以图表为主,适当辅以文字说明;(2)针对某一具体产品、工件编制的专用操作指导书;(3)所编制的操作指导书应覆盖所检对象,是对工艺规程和施工方案的细化;(4)检测方案和程序明确,要有各项参数,操作者可以直接运用或获取这些数据操作;(5)确定操作指导书中的各参数之前应进行适应性验证,达到最佳匹配;(6)当重要因素改变时应对改版后的工艺文件重新进行验证;(7)要达到按照操作指导书操作的结果一定能满足现行标准要求的目的;(8)操作指导书的编制应由具有相应Ⅱ级资格的人员编制,由检测责任师或项目技术负责人审核。

操作指导书的编制原则操作指导书编制三原则:“针对性、符合性、可操作性”(1)针对性要针对特定的检测对象,编制特定的无损检测工艺措施。

指定检测设备、器材及工艺参数;(2)符合性操作指导书应明确执行的标准规范。

其中的工艺措施要符合国家、行业标准及本单位工艺规程的要求。

对于操作指导书中所选取的工艺参数,须经实际适用性验证,确认其能够达到检测目的的要求;(3)可操作性操作指导书作为现场指导检测工作的技术文件,在检测现场要能够有效实施,所以,编制人员要充分考虑现场检测条件,在标准规范允许的范围内、在满足检测目的的前提下,优化工艺措施,明确技术参数和允许调整的动态范围,要求的工艺措施在实际检测中切实得到实施。

操作指导书至少应包含以下内容(1)操作指导书编号;应根据程序文件的规定编制(2)依据的工艺规程及其版本号;(3)检测技术要求:执行标准、检测时机、检测比例、合格级别和检测前的表面准备;(4)检测对象:承压设备类别,检测对象的名称、编号、规格尺寸、材质和热处理状态、检测部位(包括检测范围);(5)检测设备和器材:名称和规格型号,工作性能检查的项目、时机和性能指标;(6)检测工艺参数:检测方法、检测比例、检测部位、仪器时基线比例和检测灵敏度调整等;(7)检测程序;(8)检测示意图;(9)数据记录的规定;(10)编制者(级别)和审核者(级别):如操作指导书由UTⅡ级人员编制,超声检测责任师或者技术负责人审核。

(11)编制日期。

操作指导书工艺验证(1)操作指导书在首次应用前应进行工艺验证,验证方式可在相关对比试块上进行,验证内容包括检测范围内灵敏度、信噪比等是否满足检测要求。

(2)无损检测工艺文件的编制、审核及批准应符合相关法规或标准的规定。

操作指导书填写说明(1)、“工程名称”按委托单填写。

(2)、“委托单位”是指与公司签订无损检测合同的单位或其授权的单位,负责办理委托事宜。

(3)、“操作指导书编号”一般为流水顺序号,可根据单位程序文件的规定填写。

(4)、部件状况①“部件名称”按委托单填写,其中管道填写管道名称;压力容器填写容器名称;对于板材或锻件填写“板材”或“锻件”。

②“部件编号”按委托单编写,其中管道填写管道编号或预制管段编号、设备填写设备位号,炉管填写炉位号与炉管区段号;板材填写进厂编号;锻件填锻件编号。

③“设备类别”按委托单编写,根据不同的验收规范,管道可填写GC1、GC2、 GC3或者SHA、SHB等、压力容器填写Ⅰ、Ⅱ、Ⅲ类;④“部件规格”按委托单和受检件图样或工艺文件规定的尺寸填写,其中设备应填写设备内径×壁厚;管道应填写管子外径×壁厚;同一管道编号中所检验的不同规格均应逐一填写;板材用长×宽×板厚表示;锻件按外形尺寸用直径×长度或长×宽×厚表示。

如φ2800mm×8000mm ×20mm。

⑤“部件材质”按委托单填写,其中同一台设备或同一管道编号中所检验的不同材质应逐一填写:如Q345R、20#、18MnMoNiR。

⑥“焊接方法”按委托单或焊接工艺文件规定的焊接方法填写,如手工焊、埋弧自动焊、氩弧焊等。

板材和锻件杠划,表示不适用。

⑦“坡口型式”指检测部位焊缝的坡口型式,按委托单或焊接工艺文件规定填写,如V形、U形、X形等。

其他检测对象杠划。

⑧“检测部位”对于焊缝指受检的焊缝编号,对于锻件指受检的锻件编号,对于板材指受检板材的进厂编号。

⑨“热处理状态”根据受检件的热处理状态进行填写,如(600±50) ℃消除应力退火,900℃正火。

不需要热处理的杠划。

⑸、技术要求①“检测标准”、“验收标准”、“合格级别”、“检测比例”等按委托单要求填写;②“检验时机”分别填写焊后(焊后24小时、焊后36小时)、打磨后、热处理后、坡口准备、轧制、锻造,铸造,清根后、堆焊前、压力试验前、后等;其它工件可根据工序安排按实际填写。

③检测技术等级:根据委托单和设计文件、验收规范确定,对于焊缝检测可填写“A级”、“B级”、“C级”,对于其他对象杠划。

④“表面状态”系指喷砂、打磨、机加工、轧制、漆面等;⑤“检测面”焊缝检测时根据工艺规程的要求填写,如“单面双侧”、“双面单侧”、“双面双侧”等,锻件或板材检测时可填写“轧制面”、“内壁”、“外圆面”等。

⑥“检测方法”可以填写“纵波直探头直接接触法”、“纵波斜探头直接接触法”、“横波斜探头直接接触法”、“液浸法”等。

(6)、检测条件及工艺参数①“仪器型号”填写所使用仪器标定的型号,如HS610e;②“仪器编号”填写公司内部对于所使用超声波检测仪器或测厚仪器的唯一编号;③“探头型号”指检测计划采用的探头参数,如薄板对接接头检测时探头型号可填写“5P6×6K3”,板材和锻件探头型号可填写“、5T20FG10Z”。

④“标准试块”填写所使用的标准试块型号。

如CSK-IA。

⑤“对比试块”填写所使用的对比试块型号。

对于焊缝可填写“CSK-ⅡA”、“CSK-ⅢA”,锻件填写CS系列试块。

当采用大平底调整灵敏度时,可填写“××mm大平底”。

⑥“探头前沿”、“探头K值”填“实测”。

⑦“扫描比例”根据工件厚度和检测方法填写,如指扫描速度调节。

如采用模拟检测仪可填写“深度1∶1”、“水平1∶2”或“声程1∶1”等;当采用数字检测仪且用圆弧试块校准时应填写“声程1∶1”。

测得的横波声速为该试块的横波声速。

锻件检测时根据工件尺寸填写“深度1∶10”或“声程1∶100”等,钢板检测时根据钢板尺寸填写“深度2∶1”或“声程1∶1”等。

在CSK-ⅠA试块上用R50和R100的圆弧自动校准数字式超声波检测仪,⑧“检测灵敏度”指检测时需要达到的灵敏度,如焊缝为φ2×40±××dB等;锻件检测时,如“xxxΦ2平底孔”;钢板检测时,如“xxxΦ5平底孔”⑨“扫查方式”指检测时使用的扫查方式。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