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_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_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东方企业文化?产业经济 2013年1月

273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刘青青

(辽宁大学商学院,沈阳,110036)

摘 要:长期以来,各国的政府以及地方各团体对工业建筑、工业遗址的保护缺乏热情。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废弃的工厂总是难逃厄运,在推土机的轰鸣中灰飞烟灭。本文主要从工业遗产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兴起的背景,开发模式和成功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工业遗产 德国鲁尔区 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3)01—0273—01 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西方的发达国家在过去的数十年时间里开始思考如何去处理工业遗产。从一方面讲,科技的进步,导致落后的生产方式遭到无情的淘汰,因而会出现大量的旧厂房闲置;从另一方面讲,随着文化遗产的外延不断扩大,导致从标志性建筑、历史遗产扩展到只要能体现出历史、审美、科学、精神价值的建筑、遗址,甚至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包含在文化遗产之内。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政府和当地社团在时代变迁面前拯救和保护工业遗产的典型例子。

1、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兴起的背景

鲁尔区作为德国中部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有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转型始于20世纪60年代,产业结构的转变从煤炭、钢铁占绝对优势向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四个门类为主进行了转化。第二次转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现在仍在继续,想要形成以机械制造、专门化工、汽车配件、能源技术、旅游等12个门类为主的多样化的产业结构。鲁尔区煤炭钢铁企业的破产、倒闭,伴随着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 比如说失业、人口的大量外迁导致的区域内人口比例的下降、工业污染、区域形象恶化等。然而如何对待这些废旧的厂房及应对一系列出现的问题,鲁尔区有自己独到的方法: 包括治理区域内植被和大气环境恶化等这些环境的破坏问题;对污水进行了净化;建立了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

2、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

整个城市环境和功能的转变、提高整体形象和综合能力是鲁尔区进行治理的的一个重点。因此,区域规划联合机构实施了一个期限为10年的改造计划,主要是改造鲁尔区核心区的17个城市。这个计划包括将近百个项目和新模式,如博物馆开发模式、休闲景观公园开发模式、购物旅游模式、区域一体化模式等。

2.1 博物馆开发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亨利钢铁厂、措伦采煤厂和“关税同盟”煤炭- 焦化厂。亨利钢铁厂位于哈廷根,该厂成立于1854年,倒闭于1987年。目前该废弃钢铁厂已经被改造成一个露天博物馆,儿童可以参与并在其中的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是其最大的特色,因为这个原因而得到了亲子家庭旅游者的青睐。

2.2 休闲景观公园开发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蒂森钢铁公司,位于杜伊斯堡,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于1985年停产。目前该厂被改造成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一个以煤铁工业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

2.3 购物旅游模式

该模式以位于奥伯豪森的中心购物区最为典型。城市奥博豪森是含有丰富的锌和金属矿。导致工厂倒闭和失业工人增加的根本原因是逆工业化,从而促使该地基金的寻找一条振兴之路,奥伯豪森成功之处在于把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巧妙的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在工厂废弃地上依据摩尔购物区的概念,新建了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同时开辟了一个工业博物馆。

2.4 区域一体化模式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模式: 第一方面,鲁尔区从废弃的厂房,到工业专题博物馆,再发展到今天的工业遗产旅游景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多目标的区域综合整治与振兴计划,即国际建筑展览计划。第二方面, 从鲁尔区的整体发展方向上看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一体化特征,着重表现于区域性的旅游路线、市场营销与推广、景点规划与组合等方面。

3、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经验 3.1 统一规划、整合开发

国际建筑展计划对鲁尔区的治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该计划于1989年开始,期限长达十年之久,鲁尔区工业结构转型、旧工业建筑和废弃地的改造和重新利用、当地的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就业和住房等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等都离不开该计划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

3.2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旅游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唯一性,因此工业遗产也不例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要依托一定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应注重突出各个遗产资源的特色,切忌同质开发。鲁尔区在开发工业遗产旅游资源时根据各地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开发策略。

3.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德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最可贵的一点是实现了社区、政府和投资者的共赢, 很好地解决了产业调整带来的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效益的有机结合。

3.4 加强产品的多元化开发

多元化开发是增加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游客重游率的关键。鲁尔区在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过程中注重了产品的多元化开发。例如,鲁尔区在奥伯豪森投资建立的咖啡馆、酒吧和美食文化街、儿童游乐园、网球和体育中心、多媒体和影视娱乐中心等设施。

4、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开发工业遗产旅游不失为改造老工业基地的良策,我国很多的工矿城市应该学习和借鉴。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解决就业、吸引投资、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从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中得到启示,并结合我国工业及资源的现状恰当地发展工业遗产旅游。要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就要对区域内的工业遗产进行清理,盘点出地区内有哪些工业遗产遗存。我们必须加快进行该项工作,因为有些工业遗产正面临被拆毁,要及时抢救。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及启示

哈尔滨理工大学 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旅游的模式及启示课程名称:国际旅游案例分析 考查学期: 2013-2014学年第2学期 姓名:黄柏森 学号: 1130180104 院系专业:经济管理系、旅游管理专业 成绩: 指导教师:张德成 2014年月日

浅析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及启示 摘要: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我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生产旅游,而国外是从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德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典范—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有工业博物馆模式、景观公园模式、商品集散地模式、政府整体规划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等模式。在我国,发展工业遗产旅游。 关键词: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模式;启示。 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我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生产旅游,而国外是从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德国工业遗产旅游的典范—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的模式有工业博物馆模式、景观公园模式、商品集散地模式、政府整体规划的“工业遗产旅游之路”等模式。在我国,发展工业遗产旅游要注意分析目标市场,产品不能雷同要有创新,打造工业旅游带,发展为镶嵌在城市中 与城市和谐发展的明珠。 工业旅游分为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两大类。工业生产旅游是一种新兴的旅游形式是以工业生产的过程、工业企业的文化等为依托而开展的游览、学习的体验活动。而工业遗旅游是从工业化到逆工业化的历史进程中,出现的一种从工业考古、工业遗产的保护而发展起来的新的旅游形式。具体而言,就是在废弃的工业旧址上,通过保护和再利用原有的工业机器、生产设备、厂房建筑等,改造成为一种能够吸引人们了解工业文化和文明,同时具有独特观光、休闲旅游的新形式。 工业生产旅游和工业遗产旅游的关系如何? 中国主要发展的是工业生产旅游,而国外是从发展工业遗产旅游开始的。我国国内的工业生产旅游大多数为工业生产仍在进行,而工业旅游并非这些企业的主业,是为了宣传本企业产品而为之。国内发展工业生产旅游比较成功的例子有青岛海尔、上海宝钢等;而国外的工业遗产旅游多数是在废弃的工厂上所运营的一种循环经济。国外发展工业遗产旅游最典型的例子是德国的鲁尔工业区。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 对策考察研究 一、背景解读——德国鲁尔区的衰退与复兴 鲁尔区位于德国的北莱因—威斯特法伦州,处于莱茵河、鲁尔河、利伯河之间,具有发达的内河港口、铁路和公路运输条件。鲁尔区工业历史悠久,在德国的近代工业发展历史中占有重要地位,素有“德国工业的引擎”之称。鲁尔以煤炭开采和钢铁生产为基础,逐渐发展成包括煤炭、钢铁、机械制造、化工、电力等重工业的在德国乃至欧洲最大的工业区。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鲁尔区作为重要的资源生产和加工制造工业区为德国战争机器的运转起到了不可替代的支撑作用,但在战争后期遭到了严重破坏。战后经过重建该地区仍为德国西部最重要的工业基地。进入20世纪50年代中期以后,由于受到世界能源结构的转变和科学技术发展的冲击,鲁尔区传统的采煤和钢铁工业走向衰落,面临着严重的结构性危机。针对这种状况,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推动鲁尔区经济结构的转变和地区复兴。在鲁尔区复兴的各项对策中,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利用在物化地区历史发展进程、彰显工业文化特质以及塑造独特的地区形象等方面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鲁尔区工业遗产保护与再利用的内容与模式 鲁尔区的煤钢生产企业在地区结构性危机影响下逐渐走向衰退,相继停产关闭,其中遗留下来的工业设施最初都面临着被拆除的命运。当时保护工业遗产的观念尚未形成,能将这些废弃的工业设施和场景作为文化遗产保留下来是多方共同努力的结果。德国最早的工业遗产保护案例是对多特蒙德市的“卓伦”Ⅱ号、Ⅳ号煤矿“发动机房”的保护。此后的30年间,伴随着产业结构调整的不断深入,鲁尔区有更多的煤钢及其相关企业陆续衰

退、关闭,其中具有重要历史价值、科学技术价值、社会价值、文化价值的工业场地和设施很多都被作为工业遗产得以保护。例如,哈姆市的马克西米连煤矿在1979年受到保护并建设成公园(图1);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是由废弃的旧水塔在1982年得到保护后改建而成的(图2);埃森市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1986年12月停产后得到保护;北杜伊斯堡蒂森钢铁厂1985年关闭,1989年在工业遗产保护前提下开始计划建设景观公园;波鸿市的世纪大厅在1990年被保护更新;瓦尔特罗普的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在1992年得到保护并整修为博物馆(图3);奥伯豪森市的“煤气储罐”在九十年代被保护;“关税同盟”炼焦厂1995年被纳入保护框架等等。 图1 图2 图3 1.哈姆市马克西米连公园 2.米尔海姆的“宝瓶”水博物馆 3.瓦尔特罗普老赫恩雷兴堡升船闸 2001年,继矿业城镇格斯拉尔(Goslar)和弗尔克林根炼铁厂(V oelklingen Iron Works)分别在1992年和1994年被收录进世界遗产名录(World Heritage Site)之后,鲁尔区的“关税同盟”煤矿Ⅻ号矿井及炼焦厂成为德国第三个(鲁尔区第一个)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世界遗产名录的工业遗产。 1.工业遗产保护的内容

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标准及09'测试要求】 【课前预习】 一、鲁尔区发展的背景 1.优越的地理位置:鲁尔区位于德国部,地处欧洲的“”。 2.便利的水陆交通:河纵贯南北,铁路、公路密布。 3.丰富的资源:该区蕴藏了丰富的资源。 4.发达的工业:鲁尔区是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区之一,是德国重要的基地、基地和重型机械制造基地。 二、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环境恶化: (1)原因:鲁尔区能源结构以为主,产业结构以为主。 (2)表现:以污染和污染最为严重。 2.传统产业的衰落:

(1)原因:生产结构;的能源地位下降;世界性过剩;新技术革命的冲击。 (2)表现:20世纪60年代,传统的工业和工业走向衰落,尤其到了20世纪70年代,工人面临严重的失业问题。 三、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1.改造产业,大力扶持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1)采取对企业实行化、化的改造和整顿; (2)使鲁尔区的经济结构趋向化,改善投资环境,鼓励新兴产业迁入。改造后的鲁尔区已经逐渐成为一个以工业为基础,以工业为增长点的综合工业区; (3)重视旅游业、商业、金融业和保险业等产业的发展。 2.治理,加强环境管理,营造: (1)首先整治,建立完整的供水系统、污水净化系统,解决水污染的问题; (2)其次是控制污染,在全区范围内建立烟囱自动报警系统; (3)此外,加强,特别重视完善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 (4)美化,提高。在总体规划中制定营造“绿色空间”计划,在全区范围内进行大规模的。 【要点突破】 1.鲁尔区的区位特点: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1)环境恶化 环境恶化与鲁尔区以煤炭为主导的能源消费结构和以重化工业为主导的产业结构有关。具体情况如下表所示: (2)传统产业的衰落: 3.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策略: ⑴改造传统产业,大力扶持新兴产业,实现产业结构多元化 ⑵治理环境污染,加强环境管理,营造绿色空间 【课堂检测】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鲁尔区形成于第一次技术革命时期 B.鲁尔区拥有丰富的铁矿石 C.德国鲁尔区、美国南部、英国东北部是相类似的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是德国和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参加的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后又为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经济最发达国家,面积4593平方公里,人口570万。鲁尔区虽属内陆,但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总长达425公里,大小河港众多,加上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区。但到了二战后,当时已经历经百年的鲁尔工业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冲击下,爆发了煤业危机和钢铁危机,原有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大量工厂停业,工人失业,鲁尔区深陷低谷。德国政府从60年代末开始着手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下结合公关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依次介绍。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传统的重工业进行清理改造,对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我们知道,传统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这些行业的清理,涉及的产业工人人数众多,还有许多工人来自于同一家庭,一旦工人大量失业,家庭日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就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而对传统行业的清理又不得不进行下去,传统行业的衰弱已成必然。德国政府深知公众心理,采取了几个方面措施: 1.政府对大企业的改革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式改革,谨慎对待大企业 的破产,企业越大,意味着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大,政府就越谨慎。

工业遗产保护——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XX大学 工业遗产保护——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年级: 学号: 姓名: 专业: 指导教师:

工业遗产保护 ——以德国鲁尔工业区为例 内容摘要:德国鲁尔工业区曾走过“彻底清除与毁灭”、“毁灭之后再重建”、“回收再利用”到“综合性开发战略”的曲折过程,最后达到了区域复兴的效果,是工业遗产保护的典型案例。文章综述了工业遗产的概念和价值, 分析了国外工业遗产保护利用模式,最后针对鲁尔工业区工业遗产的保护利用模式进行了分析,探索总结出了一些成熟有效的操作模式,以期对我国工业遗产的保护与更新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工业遗产保护;保护与再生;鲁尔工业区;蜕变 工业遗产作为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记载着工业文明的历 史进程, 具有其独特的价值。近年来随着经济的繁荣昌盛,我国城市建设的步伐日益加快,城市产业结构也随之发生了一定的调整,产业结构的升级促使城市原有功能结构发生了拆解和重组,许多曾经推动社会发展的重要工业遗存如今也因丧失实用功能面临着闲置、废弃、甚至消亡的窘境,“工业遗产的保护与再生”作为一个崭新的课题渐渐凸显于人们的视野中。 一、工业遗产的概念及价值 1. 工业遗产的概念 2003 年7 月, 在俄国下塔吉尔大会上通过了专用于保护工业遗

产的国际准则,即《下塔吉尔宪章》,其中阐述的工业遗产定义反映了国际社会关于工业遗产的基本概念:“凡为工业活动所造建筑与结构、此类建筑与结构中所含工艺和工具及这类建筑与结构所处城镇与景观,以及其所有其他物质和非物质表现,均具备至关重要的意义”;“工业遗产包括具有历史、技术、社会、建筑或科学价值的工业文化遗迹,包括建筑和机械,厂房,生产作坊和工厂,矿场以及加工提炼遗址,仓库货栈,生产、转移和使用的场所,交通运输及其基础设施,以及用于居住、宗教崇拜或教育等和工业相关的社会活动场所。由此可见,工业遗产无论在时间、范围还是内容方面都具有丰富的内涵和外延。 2. 工业遗产的价值 工业遗产的主要价值主要包括历史价值、科技价值、社会价值、经济价值、审美价值这五个方面, 只有具备了这些价值的工业文化遗产才能成为工业遗产。因此, 价值的认定是对工业遗产进行保护的基础。 (1) 历史价值 工业遗产是研究近现代工业史的珍贵实物资料,凝结了不可磨灭的历史价值。历史价值的核心要素是时间性和真实性。时间性是指遗产在一定时间范围内存在过。时间越长, 相对越珍稀,历史性就越长。真实性是指现存工业遗产的历史信息必须是可信真实的。 (2) 科技价值 工业遗产见证了科学技术对工业发展所做的突出贡献, 科技价

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德国鲁尔区的区位优势 地理位置 鲁尔区的地理位置十分优越。自古就为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鲁尔工业区的捷径,地处欧洲的交通路口。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距共同体成员国法、荷、比、卢的工业区很近,北距共同体成员国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本国下萨克森的经济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工业区和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的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的工业区。便于工业区间以及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间的贸易往来。 煤炭资源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全国90%。鲁尔区的煤炭煤质好,煤种全,为优质硬煤田,可炼优质焦炭的肥煤占储量的3/5,煤炭所含的灰分(为3~18%)和硫分(为0.5%~1.5%)都低,发热量高,其中肥煤的发热量高达8600大卡/公斤。 水陆交通便利 莱茵河纵贯全区南北,从莱茵河口上溯的7000吨级海轮和8000吨的顶推船队,可直抵杜伊斯堡港。从杜伊斯堡到荷兰边界的莱茵河段,年均运输量达1亿吨,并可通过河口的鹿特丹港与世界各地进行贸易往来。区内还有沟通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的4条运河网,总长达425公里(包括通往埃姆斯河下游段),有大小河港74个,河道与港口均已标准化,可通行1350吨的欧洲标准货轮。同时,鲁尔区东部可利用多特蒙德—埃姆斯运河,经埃姆登港与海外联系。所以,虽然鲁尔区地处内陆,但由于它有着方便的水运条件,特别是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铁路运输与河运同样发达。区内铁路密度非常大,营运里程达9850公里,占全国近1/5,多东西走向,从巴黎通往北欧和东欧的铁路,由本区穿过,哈根是德国最大的货运编组站。公路和高速公路四通八达,是区内及其它工业区联系的纽带,从德国西部通往柏林和荷兰的高速公路均从区内通过。鲁尔区公路汽车行驶的密度为全国平均密度的一倍,达每公里55辆。 生产消费中心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以鲁尔区为核心,方圆100公里内,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这里集中了5个50万~100万和24个10万~50万人口的城市。鲁尔区生产的70%以上的煤炭和钢铁在此范围内加工、消费。 典型的煤铁复合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也是世界重要的工业区。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支流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的地区。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域界限,其面积4593平方公里,占全国面积的1.3%。区内人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人,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区内5万人以上的城市24个,其中埃森、多特蒙德和杜伊斯堡人口均超过50万人。鲁尔区南部的鲁尔河与埃姆舍河之间的地区,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 鲁尔区的工业是德国发动两次世界大战的物质基础。战后又在西德经济恢复和经济起飞中发挥过重大作用,工业产值曾占全国的40%。现在仍在德国经济中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鲁尔工业区突出的特点是,以采煤、钢铁、化学、机械制造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教案)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设计者:石阡民族中学王明琳 课标要求: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运用地图指出鲁尔区煤炭分布与铁矿石的来源,培养学生的读图能力和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2.通过不同时期煤炭资源对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影响,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归纳能力。 3、通过对鲁尔区的新发展的学习,使学生能归纳出分析、研究区域可持续发展的一般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学习,激发学生探究工业与矿产资源的关系。 2.通过学习,树立学生的资源与环保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教学重点 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 鲁尔区辉煌与衰退的区位分析。 教学方法:启发式 学习方法: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新课引入) 师:(投影)奔驰汽车、宝马汽车图片,引入德国,德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呢?请同学们说说。 生:谈德国。 师:(投影)欧洲政区图,请一位同学在图中找出德国。德国位于欧洲中部,东邻波兰、捷克,南接奥地利、瑞士,西接荷兰、比利时、卢森堡、法国,北与丹麦相连并邻北海和波

罗的海与北欧国家隔海相望,是欧洲邻国最多的国家。100E和500N穿过德国中部。 德国是两次世界大战的发动国之一,下面我们就来看一段德国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的情况。(播放视频) 能发动两次战争,其物质基础来源于国内一个著名的工业区——鲁尔工业区。今天,我们就来对德国的鲁尔区进行探索。 第四节、德国鲁尔区的探索 今天这节课我们主要了解鲁尔区的辉煌和衰退。下节课我们再学习鲁尔区可持续发展 师: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的2-4-3,明确鲁尔区在德国的位置。 生:回答 师: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位于德国西北部,处于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之间。 请同学们读课本第一自然段,了解一下德国的鲁尔区。 过渡:鲁尔区在19世纪中叶形成后,为什么能成为德国工业的心脏,而且辉煌了近100年,甚至在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都起重要作用呢?这里都有哪些发展工业的区位因素呢? 要分析鲁尔区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我们先要回忆一下必修二中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有哪些。 影响工业发展的区位因素主要有:原料、动力(燃料)、水源、土地、环境、劳动力、市场、交通、政策、科技等。 请看课本内容第一个部分进行自主探究:请尝试找出鲁尔区发展传统工业的优势条件? 一、鲁尔区的繁荣 1、鲁尔区发展的区位优势 生:展示学案 师:(1)丰富的煤炭资源 请同学们看课本60页图2-4-6,从图中可看出,德国鲁尔区煤炭资源丰富。请同学们据图分析一下,鲁尔区煤层的分布有什么特点?(自南向北埋藏越深,开采成本也就越来越高。)鲁尔区煤炭地质储量为2190亿吨,占全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可开采量约220亿吨,占全国的90%。煤质好,埋藏浅,易开采,储量大。 (2)离铁矿区较近 请同学们看课本59页图2-4-4,从图中可看出鲁尔区本地没有铁矿,铁矿全是进口,早期主要是从法国东北部的洛林通过陆路交通运至鲁尔区,后来随着海运和内河航运的发展,铁矿从瑞典、巴西和俄罗斯等国通过鹿特丹港,利用莱茵河运至鲁尔区。 (3)充足的水源 鲁尔区处于莱茵河、利珀河和鲁尔河几大河流之间,因此水资源充足。 (4)便捷的水陆交通 (投影鲁尔区交通图)从图可看出,鲁尔区内河航运交织成网,且与海洋相通,水运便利;有德国最稠密的铁路网,高速公路四通八达;发达的河运使之成为东、西欧往来的必经之地,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位置十分优越,位于欧洲的十字路口,(5)市场的广阔 德国以及西欧发达的工业,为鲁尔区的产品提供了广阔的市场。 世界上像德国鲁尔区这样利用丰富的能源、矿产资源发展起来的工业区很多,如美国东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教学文案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 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是德国和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是德国参加的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后又为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经济最发达国家,面积4593平方公里,人口570万。鲁尔区虽属内陆,但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和埃姆斯河,总长达425公里,大小河港众多,加上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和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和最大的传统工业区。但到了二战后,当时已经历经百年的鲁尔工业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冲击下,爆发了煤业危机和钢铁危机,原有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大量工厂停业,工人失业,鲁尔区深陷低谷。德国政府从60年代末开始着手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下结合公关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依次介绍。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

这个阶段主要是对传统的重工业进行清理改造,对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我们知道,传统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这些行业的清理,涉及的产业工人人数众多,还有许多工人来自于同一家庭,一旦工人大量失业,家庭日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就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而对传统行业的清理又不得不进行下去,传统行业的衰弱已成必然。德国政府深知公众心理,采取了几个方面措施: 1.政府对大企业的改革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 渐进式改革,谨慎对待大企业的破产,企业越大,意味着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大,政府就越谨慎。 2.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社会保障,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 保障,涵盖养老、医疗、失业救济等,在民众与可能面临的危机之间建立起一道屏障。一旦有工人失业,不至于过多影响日常生活水平,公众因此能够更加理解和支持政府改革的行为。 3.政府对传统行业进行转型升级,做强盈利能力强、机 械化水平高、生产效率高的传统行业企业,调整产品结构和技术含量。德国政府出于自身能源安全、维护社会稳定、减少失业压力等方面的战略考虑,仍采取了一系列的优惠政策加以扶持并改造煤钢业。 4.各级政府通过投入大量资金来改善当地的交通基础设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_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东方企业文化?产业经济 2013年1月 273 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模式探讨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刘青青 (辽宁大学商学院,沈阳,110036) 摘 要:长期以来,各国的政府以及地方各团体对工业建筑、工业遗址的保护缺乏热情。在城市的发展过程中,废弃的工厂总是难逃厄运,在推土机的轰鸣中灰飞烟灭。本文主要从工业遗产的角度深入探讨了德国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兴起的背景,开发模式和成功的经验,以及对我国的借鉴意义。 关键字:工业遗产 德国鲁尔区 开发模式 中图分类号:F59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7355(2013)01—0273—01 随着科学技术和全球化的飞速发展,西方的发达国家在过去的数十年时间里开始思考如何去处理工业遗产。从一方面讲,科技的进步,导致落后的生产方式遭到无情的淘汰,因而会出现大量的旧厂房闲置;从另一方面讲,随着文化遗产的外延不断扩大,导致从标志性建筑、历史遗产扩展到只要能体现出历史、审美、科学、精神价值的建筑、遗址,甚至非物质文化遗产都被包含在文化遗产之内。德国的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政府和当地社团在时代变迁面前拯救和保护工业遗产的典型例子。 1、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兴起的背景 鲁尔区作为德国中部最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有两次大的转型。第一次转型始于20世纪60年代,产业结构的转变从煤炭、钢铁占绝对优势向煤炭、钢铁、化工、机械制造四个门类为主进行了转化。第二次转型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现在仍在继续,想要形成以机械制造、专门化工、汽车配件、能源技术、旅游等12个门类为主的多样化的产业结构。鲁尔区煤炭钢铁企业的破产、倒闭,伴随着出现了许多社会问题: 比如说失业、人口的大量外迁导致的区域内人口比例的下降、工业污染、区域形象恶化等。然而如何对待这些废旧的厂房及应对一系列出现的问题,鲁尔区有自己独到的方法: 包括治理区域内植被和大气环境恶化等这些环境的破坏问题;对污水进行了净化;建立了烟囱自动报警系统;大力调整产业结构等措施。 2、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 整个城市环境和功能的转变、提高整体形象和综合能力是鲁尔区进行治理的的一个重点。因此,区域规划联合机构实施了一个期限为10年的改造计划,主要是改造鲁尔区核心区的17个城市。这个计划包括将近百个项目和新模式,如博物馆开发模式、休闲景观公园开发模式、购物旅游模式、区域一体化模式等。 2.1 博物馆开发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亨利钢铁厂、措伦采煤厂和“关税同盟”煤炭- 焦化厂。亨利钢铁厂位于哈廷根,该厂成立于1854年,倒闭于1987年。目前该废弃钢铁厂已经被改造成一个露天博物馆,儿童可以参与并在其中的工业设施中开展各种活动是其最大的特色,因为这个原因而得到了亲子家庭旅游者的青睐。 2.2 休闲景观公园开发模式 该模式的典型代表是蒂森钢铁公司,位于杜伊斯堡,是一个集采煤、炼焦、钢铁于一身的大型工业基地,于1985年停产。目前该厂被改造成北杜伊斯堡景观公园,是一个以煤铁工业为背景的大型景观公园。 2.3 购物旅游模式 该模式以位于奥伯豪森的中心购物区最为典型。城市奥博豪森是含有丰富的锌和金属矿。导致工厂倒闭和失业工人增加的根本原因是逆工业化,从而促使该地基金的寻找一条振兴之路,奥伯豪森成功之处在于把将购物旅游与工业遗产旅游巧妙的结合起来,具体做法是在工厂废弃地上依据摩尔购物区的概念,新建了一个大型的购物中心,同时开辟了一个工业博物馆。 2.4 区域一体化模式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理解这一模式: 第一方面,鲁尔区从废弃的厂房,到工业专题博物馆,再发展到今天的工业遗产旅游景点,很大程度上得益于一个多目标的区域综合整治与振兴计划,即国际建筑展览计划。第二方面, 从鲁尔区的整体发展方向上看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的一体化特征,着重表现于区域性的旅游路线、市场营销与推广、景点规划与组合等方面。 3、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开发经验 3.1 统一规划、整合开发 国际建筑展计划对鲁尔区的治理起到了极大的作用。该计划于1989年开始,期限长达十年之久,鲁尔区工业结构转型、旧工业建筑和废弃地的改造和重新利用、当地的自然和生态环境的恢复、以及就业和住房等社会经济问题的解决等都离不开该计划的指导和系统的规划。 3.2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 旅游资源最大的优势就是唯一性,因此工业遗产也不例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要依托一定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应注重突出各个遗产资源的特色,切忌同质开发。鲁尔区在开发工业遗产旅游资源时根据各地的特点,采取针对性的开发策略。 3.3 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的结合 德国工业遗产旅游开发,最可贵的一点是实现了社区、政府和投资者的共赢, 很好地解决了产业调整带来的失业等一系列社会问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效益的有机结合。 3.4 加强产品的多元化开发 多元化开发是增加工业遗产旅游产品吸引力、提高游客重游率的关键。鲁尔区在发展工业遗产旅游的过程中注重了产品的多元化开发。例如,鲁尔区在奥伯豪森投资建立的咖啡馆、酒吧和美食文化街、儿童游乐园、网球和体育中心、多媒体和影视娱乐中心等设施。 4、鲁尔区工业遗产旅游对我们的启示 通过对本文的深入探讨,我们可以发现开发工业遗产旅游不失为改造老工业基地的良策,我国很多的工矿城市应该学习和借鉴。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对于优化产业结构、解决就业、吸引投资、改善城市环境、提高人们生活水平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从德国鲁尔区的工业遗产旅游中得到启示,并结合我国工业及资源的现状恰当地发展工业遗产旅游。要开发工业遗产旅游就要对区域内的工业遗产进行清理,盘点出地区内有哪些工业遗产遗存。我们必须加快进行该项工作,因为有些工业遗产正面临被拆毁,要及时抢救。

高中地理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 鲁教版必修3

3.2《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鲁教版 必修3) 教材结构: 一、发展背景(条件)——初期阶段 二、发展中遇到的问题——成长阶段 三、可持续发展策略——-转型与再生阶段 可结合学生熟悉的我国典型资源型工业区或学生所在地的资源型工业区实际,导入新课,拉近所研究课题与学生的距离,增加兴趣。 引导学生从“德国鲁尔区煤矿与城市的分布”图中索取信息,说出鲁尔区的区位优势、主导工业部门,指出鲁尔工业区在开发初期,工业部门与资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预测该工业区在发展过程中(中、后期)可能出现的环境问题,并提出整治措施。(与教材比照,让学生自我评价思考问题的广度、深度。一方面体验成功的感受,另一方面寻找差距)。 可利用投影机展示鲁尔区在环境整治前后的不同景观。 至于遇到的第二个问题“传统产业的衰落”,可启发学生回顾世界工业发展史(能源结构的变化、新兴工业部门的出现、六、七十年代传统工业区的衰落),让学生结合鲁尔区实际尝试分析衰落的原因。 【三维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了解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了解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3.学会探讨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过程与方法: 1.让学生学会据图表等资料认识区域特征。 2.学会探讨区域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对鲁尔区为例,让学生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的合理开发与可持续发展的关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 2.通过借鉴国外的经验教训,为我国资源型地区寻找出路,增加学生的爱国热情。 【教学重点】 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鲁尔区可持续发展的策略。 【教学难点】 1.鲁尔工业区的区位特征。 2.鲁尔区发展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教具准备】课本插图、课件、投影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引入) (课件:鲁尔区图片展示) 师:能源和矿产资源对人类社会发展十分重要,近代很多著名的城市和地区都是在利用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但在利用资源的同时,也出现了诸如环境污染、生态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等问题,影响了这类城市和地区的可持续发展。 (课件展示:图片——美国五大湖地区、英国中部区、中国东北、大同)

高中地理《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教案(湘教版必修3)

第五节矿产资源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课程标准: 以某区域为例,分析该区域能源和矿产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的关系。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了解传统工业区的分布、条件和工业部门。 2.掌握传统的鲁尔工业区优越的区位条件,了解它的衰落原因及其综合整治途径。 能力目标 1.读图分析矿产资源与工业部门之间的联系,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明确工业生产也应因地制宜。 2.联系实际,了解当地传统工业发展状况,为适应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状况,应有哪些改善措施,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德育目标 1.通过了解鲁尔区的发展变化,用发展的观点看待传统工业区的改造,适应世界发展潮流。 2.中国已经“入世”,我们应用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分析我国传统工业今后遇到的机遇和挑战。 教学重点 传统工业区衰落的原因和整治措施。 教学难点 传统工业区改造过程中观念的转变。 教学方法 1.采用图形和讲述相结合的方法,把课本中比较深层次的内容简单化,联系以前所学工业区位条件及其变化,我们应用运动的、发展的观点来重新研究。 2.联系具体事例,由彼及此,便于学生深入地了解,为以后的具体实施奠定一定的基础。 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同学们,我们前面几节课分别学习了工业生产活动的一些基本理论,了解工业生产的基本模式,从工业生产的投入开始,到工业地域的形成,从理论上比较系统地阐述了工业生产活动的发展状况。从本节开始,我们利用两节课时的内容,重点分析现实生活中的工业生产状况。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以我们以前所学理论来指导实践,促进工业的发展。本节课,我们学习第二节,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以德国鲁尔区为例。 [新课教学] 第五节矿产资源开发与区域可持续发展 --------以德国鲁尔区为例(板书) 本节内容主要以德国鲁尔区为例,分析了传统工业区的区位特点,衰落的主要原因和综合整治过程,我们学习时应推而广之,联系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的传统工业基地有一正确认识,并提出一些可行性建议。 传统工业区,如德国鲁尔区、英国中部工业区、美国东北部工业区等,一般是在丰富的煤、铁资源基础上,以纺织、煤炭、钢铁、机械、化工等传统工业为主,以大型工业企业为轴心,逐渐发展起来的工业地域。这些工业区在本国以至世界工业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早期的传统工业区多数是在煤铁资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如上述所提及的,后来,由于生产力水平发展,超级油轮、巨型运输船舶和集装箱的出现,形成了“临海型”的工业布局区域,如日本太平洋沿岸工业地带、意大利的塔兰托等,这些也属于传统工业区。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德国鲁尔工业区 ——资源型城市的转型经典 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域,也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德语中对“鲁尔区”一词有许多用法,最简单的一个用法就是“饭锅”。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对德国的重要性。 一、情况简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号称“德 国的心脏”。它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 北威州)行政区划内,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 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 会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 域界限,其面积为4593平方公里,占德国面积的 1.3%。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区内人 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 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以鲁尔 区为中心,方圆100公里内集中了5个50~100万 人和24个10~50万人的城市,工厂、住宅和稠密 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是德国 最大的消费核心。 二、发展优势 1、优越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自古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 带,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是欧洲的 交通路口。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 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边与法、荷、比、卢的 工业区呼应;北边与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相 距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济 重心区汉诺威—沃尔夫斯堡—扎耳茨吉待三角 工业区、莱茵河下游以科隆—杜塞尔多夫为中心 的工业区。 这样优越的区位便于与欧洲共同体成员国 间的贸易往来、本国工业区间联系合作。 2、煤炭资源丰富。 鲁尔区有着丰富的煤炭资源。煤炭地质储量 为2190亿吨,占德国总储量的3/4,其中经济 可采储量约220亿吨,占德国90%。

德国鲁尔工业区的改造

德国鲁尔工业区曾经就是德国与欧洲,乃至整个世界最为重要的工业区之一,它形成于19世纪中叶,就是德国参加的两次世界大战重要的物质基础,战后又为德国经济的腾飞起到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邻近法国、荷兰、比利时、丹麦、瑞典等欧洲经济最发达国家,面积4593平方公里,人口570万。鲁尔区虽属内陆,但区内有莱茵河、鲁尔河、利珀河与埃姆斯河,总长达425公里,大小河港众多,加上莱茵河通海航运,使得它与沿海地区同样具有廉价运费条件。 19世纪上半叶,鲁尔区开始大规模开采煤矿与生产钢铁,迅速发展成为世界上最著名的重工业区与最大的传统工业区。但到了二战后,当时已经历经百年的鲁尔工业区在新一轮产业革命浪潮冲击下,爆发了煤业危机与钢铁危机,原有以重工业为基础的经济结构也因资源的日益枯竭已经变得不可持续,大量工厂停业,工人失业,鲁尔区深陷低谷。德国政府从60年代末开始着手鲁尔区的产业结构调整与升级改造。主要分为三个阶段,以下结合公关心理学相关知识进行依次介绍。 第一个阶段为20世纪60年代: 这个阶段主要就是对传统的重工业进行清理改造,对生产成本高、机械化水平低、生产效率差的企业进行关、停、并、转。我们知道,传统行业多为劳动力密集型行业,对这些行业的清理,涉及的产业工人人数众多,还有许多工人来自于同一家庭,一旦工人大量失业,家庭日常生活得不到基本的保障,就容易造成社会动荡。而对传统行业的清理又不得不进行下去,传统行业的衰弱已成必然。德国政府深知公众心理,采取了几个方面措施: 1.政府对大企业的改革采取基本稳定的政策,尽量实行渐进式改革,谨慎对待大企业的 破产,企业越大,意味着对社会、对公众的影响越大,政府就越谨慎。 2.政府为所有公民提供社会保障,为民众提供基本生活保障,涵盖养老、医疗、失业救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德国鲁尔工业区改造的案例分析

————————————————————————————————作者:————————————————————————————————日期:

本科学生课程作业 课程名称: 环境规划学 院系:旅游学院 专业: 人文地理与城乡规划 年级: 13级规划 姓名: 王妍 学号: 1306040117 成绩: 评阅教师:刘晓霞 时间: 2016年12月28日

德国鲁尔工业区经济振兴 对我国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的启示 鲁尔区是欧洲最大的经济区域,也是欧洲人口密度最大的地区之一。鲁尔区因莱茵河的支流鲁尔河蜿蜒穿过而得名。德语中对“鲁尔区”一词有许多用法,最简单的一个用法就是“饭锅”。从这里不难看出,这个地区经济发展对德国的重要性。 一、情况简介 鲁尔工业区是德国最重要的工业区,号称“德 国的心脏”。它属于北莱茵-威斯特法伦州(简称 北威州)行政区划内,位于德国西部、莱茵河下游, 鲁尔河与利珀河之间。通常将鲁尔煤管区规划协会 所管辖的地区,作为鲁尔区(Ruhrg-ebiet)的地 域界限,其面积为4593平方公里,占德国面积的 1.3%。 鲁尔区既是生产中心,又是消费中心。区内人 口和城市密集,人口达570万,占全国人口的9%,核心地区人口密度超过每平方公里2700人。以鲁尔区为中心,方圆100公里内集中了5个50~100万人和24个10~50万人的城市,工厂、住宅和稠密的交通网交织在一起,形成连片的城市带,是德国最大的消费核心。 二、发展优势 2.1、优越的区位条件 鲁尔区自古处于东西欧往来的“圣路”地带, 也是北欧通向中欧、南欧的捷径,是欧洲的交通 路口。 在近代资本主义发展中,又位于欧洲经济最 发达的“金三角”内:西边与法、荷、比、卢的 工业区呼应;北边与丹麦以及瑞典南部工业区相 距不远;东北、南面又邻近德国下萨克森州的济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_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_李蕾蕾

文章编号:1004-9479(2002)03-0057-09 逆工业化与工业遗产旅游开发: 德国鲁尔区的实践过程与开发模式 李蕾蕾 (深圳大学传播系,旅游科学研究所,深圳 518060)摘 要:本文从旅游的角度介入德国鲁尔工业区的研究。介绍了工业遗产旅游的新观念,以鲁尔区自1970年代以来所经历的逆工业化过程为背景,探讨了在全面振兴和调整鲁尔区之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等区域发展和形象转变过程中,工业遗产旅游的实践,特别是工业遗产旅游开发之观念的起源、形成与接受过程、工业遗产旅游的开发模式等,提出了值得我国学术界和社会现实,进一步研究和探讨的议题。 关 键 词:鲁尔区;逆工业化;工业遗产旅游 中图分类号:F 590 文献标识码:A 1 引言 德国鲁尔(Ruhr )区对于地理学界并不陌生,它甚至是我国中学地理课本的内容之一,在我国最新版的高中地理课本中,德国鲁尔区被写进“传统工业区”,同时也被特别地列为衰退的工业区行列[1]。但是,在旅游界,德国鲁尔区几乎不为人知,即使在德国人心目中,“鲁尔”这个地名也从来不会与旅游、休闲有任何的关联。的确,一个长期以煤炭开采和钢铁重工业的形象闻名于世的地方,是难以具有旅游吸引力、或被社会认知为旅游目的地的。鲁尔长期以来除了工业,还是工业,鲁尔似乎与旅游无关。但本文所要介绍、探讨和证明的是:德国鲁尔区是一个深受经济全球化发展之影响、同时根置于西方普遍的传统工业之衰退历史和空间转型的典型区域,鲁尔面对逆工业化过程和区域衰退,显示出区域整治和更新、特别是逐渐与工业遗产的保护和旅游开发密切结合的空间实践过程,因此,是一个值得区域发展学、工业地理学和经济地理学、以及旅游地理学等进行跨学科研究,并将对社会实践和学术探索有重要启发的案例。 2 德国鲁尔区的形象变化:从工业化到逆工业化 鲁尔区位于德国中西部的北莱茵-威斯特法伦(Nordrhein -Westfalen )省,面积达4432平方公里,著名的莱茵(Rhein )河的三条支流———鲁尔河、埃姆舍(Emscher )河、利帕(Lippe )河———从南到北依次横穿该区,鲁尔区本身并不是一个行政上和政治上独立的单元,但由于 收稿日期:2002_05_28; 修订日期:2002_08_21 基金项目:2001年德意志学术交流中心(DAAD )资助项目。作者简介:李蕾蕾(1969-),女,副教授,人文地理学博士,从事旅游地理学与区域发展战略研究。 第11卷第3期2002年9月 世 界 地 理 研 究W ORLD REGIONAL STUDIES Vol .11,No .3S ep .,2002

鲁尔区的经验对山西工业旅游发展的启示

第18卷第1期2007年2月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Journal of Guilin Institute of Touris m V o l.18N o.1 Feb.,2007 [国际旅游研究] 鲁尔区的经验对山西工业旅游发展的启示α 张艳玲 (天津财经大学旅游系,天津 300074) [摘 要]德国鲁尔区通过开展工业旅游成功实现经济转型和振兴的经验值得山西地区借鉴。首先介绍了鲁尔区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以及山西工业旅游的开发现状,然后探讨了鲁尔区的实践对山西工业旅游发展启示,并进一步指出加强系统性规划、提高旅游产品的多元化开发,以及注重对工业遗产资源的利用是加速山西工业旅游发展的关键。 [关键词]鲁尔区;山西;工业遗产旅游;工业旅游 [中图分类号]F59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26080(2007)0120129203 位于中西部的“煤铁之乡”山西,是中国重要的能源和原材料基地之一。然而长期以来对资源大规模和高强度的开采使用、畸形的经济发展模式以及对环境保护的严重忽略,使该地区面临着资源枯竭和生态环境问题的严峻挑战。因此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恢复生态经济系统的平衡对山西的经济发展至关重要。 山西现在的经济结构与转型前德国鲁尔区的经济结构有一定的相似之处。20世纪中后期,鲁尔区的传统经济受到消费结构改变、科技革命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冲击,从而发展缓慢甚至出现了衰退的趋势。然而开发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使鲁尔区成功地实现了经济转型,并使该地区的经济得以恢复和发展,因此,研究鲁尔区的经验可以为山西工业旅游的发展以及经济的转型提供重要启示。 一、鲁尔区工业旅游的开发模式 (一)工业旅游的涵义 工业旅游起源于20世纪50年代的法国,可以被定义为以工业企业的生产、管理和建筑环境作为旅游吸引物的专项旅游活动[1]。工业旅游资源不仅包括硬件部分,即物质上可见的工业生产和建筑景观,还包括软件上的企业文化与发展历史。作为旅游业与工业交叉的新型旅游项目,工业旅游可以被看做是对工业资源的深层次开发。 (二)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模式的工业旅游及其优势 工业遗产旅游一般是指将与工业文明有关的遗迹和遗物作为旅游吸引物所展开的一系列旅游活动。换言之,工业遗产旅游以工业遗产作为旅游资源,强调对废弃工业旧址及相关设备加以保护,并进一步开发利用,使其成为现代人了解和体验工业文明的对象。 受到工业考古学的影响,西方的工业旅游实际上起源于工业遗产旅游[2]。与一般意义上的工业旅游相比,工业遗产旅游因为以废弃的工业旧址和设施为依托,所以不会与工业企业的正常生产和管理产生冲突。此外,工业遗产旅游的另一优势就是对作为工业遗产的厂矿和设备的利用和改造上有较大的创意空间。例如,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可以被改造为展览中心、购物中心、商业中心以及主题公园等[3]。 发展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为实现欧洲和北美等发达国家老工业区的经济结构转型、社会空间重组以及生态环境的综合治理和改善作出了重要的贡献。而德国鲁尔区,就是发展工业旅游的一个典型的成功案例。 (三)鲁尔区的工业旅游开发模式 开发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对德国鲁尔区摆脱“逆工业化过程”的负面冲击,实现经济结构的转型发挥了重要作用。逆工业化一方面使鲁尔区失业率升高,经济发展衰退,环境污染无法得到相应的处理,另一方面却给该地区留下了丰富的工业遗产旅游资源,即大量的废弃工矿、旧厂房和庞大的工业空置建筑与设施[4]。从而为该地区发展以工业遗产旅游为主导的工业旅游提供了有效保证。 α[收稿日期]2006208228 [作者简介]张艳玲(19722 ),女,天津人,天津财经大学旅游系讲师,德国弗莱贝格工业大学管理学博士,主要研究方向为旅游管理、可持续性发展与环境与资源管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