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优势
惠州特色文化传统

惠州特色文化传统
惠州,位于广东省东部,是一座拥有悠久历史和丰富文化传统的城市。
这里有
着独特的文化底蕴和传统习俗,深受人们喜爱和传承。
惠州的特色文化传统主要体现在饮食、手工艺、建筑和节庆等方面。
首先是惠
州的饮食文化,以粤菜为主,其中以惠州菜最为著名。
惠州菜以清淡、鲜美、色香味俱佳而闻名,如惠州鱼生、鹅肝煲、白切鸡等都是当地的特色菜肴。
此外,惠州还有许多特色小吃,如牛肉丸、鲜虾云吞等,让人垂涎欲滴。
其次是惠州的手工艺传统,以往的惠州是一个以手工业为主要产业的城市,因
此这里有着丰富的手工艺传统。
惠州木雕、竹编、漆器等工艺品都是当地的特色,精美绝伦,被誉为“南国工艺之乡”。
再者是惠州的建筑文化传统,这里有许多古老的建筑,如西湖、惠州古城等,
这些建筑都是惠州文化传统的重要载体,展现了当地人的智慧和勤劳。
这些建筑不仅具有观赏价值,更是宝贵的历史遗产。
最后是惠州的节庆文化传统,这里有着丰富多彩的节庆活动,如春节、端午节、中秋节等,每逢佳节,当地人都会举行各种庆祝活动,传承着古老的习俗和传统。
总的来说,惠州特色文化传统丰富多彩,不仅是当地人民的宝贵财富,更是中
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我们应该珍惜和传承这些文化传统,让其在现代社会中继续发扬光大。
希望惠州的特色文化传统能够得到更多人的关注和重视,让这份宝贵的文化传统得以传承和发展。
惠州和武汉的发展前景

惠州和武汉的发展前景惠州和武汉都是中国的优秀城市,两者在发展前景上有着很大的差异。
首先,从地理位置来看,惠州位于广东省东部沿海地区,毗邻深圳和香港,是珠三角经济区的一部分。
而武汉则位于中国中部,是长江上游的重要城市。
由于这两座城市所处位置的差异,它们在发展前景上也存在一些不同之处。
其次,从经济发展来看,惠州作为珠三角的一员,具备了发展高技术产业的优势。
目前,惠州正致力于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
同时,惠州还拥有完善的基础设施和交通网络,这使得惠州成为了外资企业投资的热门地区。
与此相比,武汉则以制造业为主要支柱产业,拥有较多的汽车、钢铁、光电子等传统制造业企业。
不过,随着国家战略的调整和发展需求的变化,武汉也正在积极推动经济结构的转型升级,逐步发展新兴产业和技术创新。
再者,从人口和市场规模来看,武汉明显大于惠州。
根据统计数据,截至2020年,武汉市常住人口已超过1100万人,是中部地区的经济、金融和交通中心,拥有较为庞大的市场需求和消费潜力。
而惠州市常住人口虽然也在不断增长,但相较之下规模较小。
这也意味着,武汉在相关行业和领域的发展潜力更大,市场需求更为广阔。
最后,从政府战略支持和城市规划来看,两座城市在发展前景上也存在一定的差异。
惠州市政府制定了一系列发展规划和政策文件,积极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结构调整,并不断加大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
武汉则被确定为国家中部地区重要的中心城市和创新型城市,政府积极引导和支持科技创新、产业发展和人才引进,努力打造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
综上所述,惠州和武汉在发展前景上虽然存在一些差异,但都有着广阔的发展潜力。
无论是珠三角的千年商都惠州,还是中部地区的经济中心武汉,都将在未来的发展中迎来更加繁荣和光明的未来。
惠州导游词

惠州导游词惠州是广东省东南部的一个美丽城市,坐落在珠江三角洲东南端,东临大海,地理位置优越,被誉为“东方夏威夷”。
作为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惠州拥有丰富多样的旅游资源,包括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历史遗迹等。
以下是一份详细的5500字惠州导游词,希望对您在惠州旅游时有所帮助。
一、惠州概况惠州是广东省下辖的一个地级市,总面积为15,356平方公里。
惠州市下辖惠城区、惠阳区、博罗县、惠东县、龙门县等五个区县。
惠州市地势平坦,气候温暖湿润,适宜旅游。
二、自然景观1.西湖风光西湖位于惠州市惠城区西门外,是惠州市的一个重要旅游景点。
西湖是一个大型淡水湖泊,湖水清澈宛如一面明镜,湖周围群山环绕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
在湖中还有数个小岛,每个岛上都有各具特色的亭台楼阁,构成了一幅水墨画般的美景。
2.南昆山南昆山是惠州市惠阳区的一个著名风景名胜区,被誉为“粤东第一山”。
南昆山群山连绵起伏,山势险峻,风光秀丽,被誉为“小天府”。
登上南昆山,可以俯瞰整个惠州市的美景,尤其是日出和日落时分更是迷人。
3.南华山南华山坐落在惠州市博罗县南华镇,是中国佛教名山之一。
南华山以险峻的山峰、奇特的岩石和悠久的历史闻名于世。
南华山是中国著名的道教和佛教文化圣地,这里有众多的寺庙和古建筑,每年都吸引着大批的游客前来朝拜和寻求心灵的宁静。
4.惠东七星湾惠东七星湾位于惠东县海域,是一个风景优美的海湾。
七星湾因其水质清澈如镜,海滩细腻柔软而受到游客的喜爱。
在七星湾可以进行各种水上活动,如游泳、沙滩排球、潜水等,还可以品尝到各种新鲜的海鲜美食。
三、人文景观1.惠州旧城区惠州旧城区是惠城区的一个历史悠久的地方,拥有众多的古老建筑和文化遗迹。
在这里可以欣赏到传统的建筑风格和惠州独特的民俗文化。
其中最有名的要数西门古城墙和惠州博物馆,西门古城墙是惠州古城的代表性建筑,而惠州博物馆则是了解惠州历史和文化的重要场所。
2.八尺门八尺门位于惠州市惠阳区,是惠州八景之一。
惠州发展趋势

惠州发展趋势惠州作为广东省的一个重要城市,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
近年来,随着城市经济的不断发展,惠州正逐渐成为一个具有较强竞争力和发展潜力的现代化城市。
以下是我对惠州未来发展趋势的一些看法。
首先,惠州将继续加大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力度。
城市基础设施对于城市经济的发展至关重要,在惠州未来的发展中,将进一步加大对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
例如,道路、桥梁、地铁等交通基础设施的完善将进一步提升城市的交通便利度,吸引更多的人、货流进入惠州,促进城市经济的发展。
其次,惠州将进一步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
作为中国制造业的重要基地之一,惠州有着得天独厚的产业基础和优势。
随着国家经济结构的转型和升级,惠州将进一步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推动传统制造业向智能制造和高端制造转型升级。
同时,惠州还将加大对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力度,提升金融、科技、文化等服务业的竞争力,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
再次,惠州将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
城市环境的优化和生态环境的保护关系到城市居民的生活品质和长远发展。
惠州将加大对城市环境建设的力度,提升城市的美观程度,建设更多的公园、绿地和休闲设施,为居民提供更好的休闲娱乐场所。
同时,惠州还将强化对生态环境的保护,保护和修复生态系统,促进可持续发展。
最后,惠州将加强对人才引进和培养。
人才是现代城市发展的核心竞争力,惠州将加大对人才引进的力度,通过政策扶持和各种优惠条件吸引更多的高层次人才来惠州创业和工作。
同时,惠州还将加强对本地人才的培养,加大教育投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惠州未来的发展储备更多的人才资源。
综上所述,惠州具有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和丰富的资源优势,在未来的发展中将继续加大对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投资,发展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城市环境建设和生态保护,加强人才引进和培养。
相信随着这些发展趋势的实施,惠州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发展潜力,成为一个繁荣富强的现代化城市。
区位、政策、产业基础三大优势为什么惠州能成为“世界手机之都”

区位、政策、产业基础三大优势为什么惠州能成为“世界手机之都”作者:赵妍来源:《通信产业报》2015年第39期随着手机产品在信息消费和信息技术应用中的核心载体作用不断增强,手机产业已成为当前及未来引领信息技术产业持续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增长极,成为驱动信息消费发展、落实“中国制造2025”、“互联网+”行动等国家重要发展战略的基础。
惠州市手机产业起步较早,发展迅速,已颇具规模和特色,形成一定集聚效应和品牌知名度。
充分发挥现有基础和优势,把握产业发展趋势与特点,建设“世界手机之都”,以手机为核心进一步推动经济社会全面发展,对于惠州市做强优势产业、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创建国家级创新城市具有重要意义。
《惠州市建设“世界手机之都”发展规划(2016-2025年)》主要执笔人、工信部赛迪智库电子信息产品研究所副所长温晓君表示,惠州市建设“世界手机之都”应贯穿创新驱动发展主线,加大技术创新、应用创新、模式创新力度,构筑与深圳、东莞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同时带动全市创新能力跃升,形成创新企业引育、创新成果燎原和创新环境优化的良性循环,推动惠州制造向惠州创造转变,为创建国家级创新城市提供助力。
惠州建设“世界手机之都”的主要优势区位优势:珠三角重要经济带惠州市地处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属于珠三角经济区,毗邻港澳,拥有国家一类口岸-惠州港,区位优越,交通便利,市场空间广阔。
同时,惠州市位居广州-深圳-惠州-东莞产业带上,手机供应链配套十分便捷,易于承接深圳、东莞及港澳产业转移。
随着《珠三角地区改革发展规划纲要》、深莞惠一体化、两岸经济合作的进一步推进,惠州市地理优势越发凸显。
政策优势:政府推进力度空前惠州市政府对电子信息产业高度重视,先后出台了《惠州市建设国家级电子信息产业基地规划(2011-2020)》、《惠州市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的意见》等多项政策,对推动惠州市手机产业从制造向创造转变、从要素驱动向创新驱动转变,以及尽快进入“珠三角第一梯队”增添了新的动力。
赞美惠州城市的短句子

赞美惠州城市的短句子
1. 惠州城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山水秀丽,风景如画。
2. 惠州是一个充满活力的城市,经济发展迅速,各行各业蓬勃发展,为人们提供了大量就业机会。
3. 惠州的交通便利,地理位置优越,可以轻松到达周边城市和景点,方便出行。
4. 惠州的人民热情友善,乐于助人,让人感到宾至如归。
5. 惠州的气候宜人,四季如春,适宜居住和旅游。
6. 惠州的城市规划先进,建筑风格独特,充满现代感,让人眼前一亮。
7. 惠州拥有丰富的文化遗产和历史景点,让人们了解和感受到这座城市的深厚底蕴。
8. 惠州的教育资源丰富,有优质的学校和教育机构,为人们的学习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9. 惠州的医疗设施完善,医疗水平高,人们可以得到及时和有效的医疗服务。
10. 惠州的食品文化丰富多样,有各种美食可以品尝,让人们享受美食的同时也能感受到这座城市的独特魅力。
总结:惠州城市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和优越的地理位置,经济发展迅速,交通便利,人民热情友善,气候宜人,城市规划先进,文化遗产丰富,教育和医疗资源完善,食品文化多样化。
这些优势
使惠州成为一个宜居宜游的城市,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前来探索和体验。
东莞和惠州哪个环境好

东莞和惠州哪个环境好
东莞和惠州,惠州的环境好。
惠州面积比东莞大4倍,经济切不到东莞一半。
惠州的生活环境比东莞好,那是毋庸置疑的。
从经济总量上看,东莞约为惠州的2倍,另一方面在三大产业比例中可以看出,东莞第三产业比重明显高于惠州,而第三产业是衡量一个城市经济活力的重要指标,第三产业与消费关系密切,消费又是经济增长的持续动力。
东莞一直以来扮演着“世界工厂”的角色,但随着城市产业转型的推进,东莞在不久的将来会放缓经济增长的速度,反而惠州在产业转移升级上会占有更大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大亚湾巽寮、南昆山罗浮山、西枝江东江流经,桥多公园也遍地,西湖就在市中心。
惠州市情况介绍

惠州市情况介绍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毗邻广州、东莞、深圳、香港。
现辖惠城区、惠阳区、惠东县、博罗县、龙门县。
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全市陆地总面积1.12万平方公里,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
一、惠州自然风光秀丽惠州集山、湖、江、海、泉、瀑、林、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有“半城山色半城湖”之美称,是珠三角东部生态环境最优美的城市,旅游资源丰富,有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15处,其中国家4A级景区有4个。
南有大亚湾、巽寮湾海滨风光,建于明代的平海古城,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中有惠州西湖,被喻为“岭南第一山”的道教名山罗浮山;北有被喻为“北回归线上绿洲”的国家森林公园南昆山,清新怡人的龙门温泉,构成了由南到北的百里生态旅游长廊,成为享誉海内外的休闲旅游度假胜地。
东江、西枝江横贯境内,是供给香港、深圳、广州、东莞等地的主要水源。
拥有海域面积4500多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的海洋大市之一。
全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
2007年在广东省城市环保责任考核中名列第一。
城市饮用水和城镇空气质量常年优于国家二级标准。
二、惠州历史文化悠久惠州是广东历史文化名城,作为具有1400多年历史的“岭南名郡”,惠州山清水秀,人杰地灵,东江客属民俗文化、东樵宗教文化、东坡寓惠文化、东江革命历史文化,积淀了丰厚的人文底蕴。
北宋杰出文学家苏轼寓居惠州3年,辛亥革命时期孙中山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是东江纵队指挥部所在地。
现代涌现了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
众多的名人寓惠或履惠,留下了100多处遗址、2100多件文物和大量的文学佳作。
惠州居民以客家人为主,流行普通话,同时客家话、广州话、潮汕话也占有一席之地。
惠州人勤劳、俭补、热情、包容,形成了“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本地人,外地人,在惠州工作就是惠州人”的城市品格。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惠州总概述一、地理位置惠州市位于广东省东南部,珠江三角洲东北端,南临南海大亚湾,与深圳、香港毗邻,是中国大陆除深圳市外距离香港最近的城市。
惠州少市属珠三角经济区,现辖惠城、惠阳两区和博罗、惠东、龙门三县,设有大亚湾经济技术开发区和仲恺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两个国家级开发区。
陆地面积112万平方公里,占珠三角经济区面积的1/4。
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23.6公里,是广东省的海洋大市之一。
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为惠州的旅游业的发展提供了必备的前提。
二、自然和人文资源惠州的旅游自然资源非常丰富。
惠州市具有旅游开发潜力的景点有900多处,属景点高密度分布区,并具有资源多样性的特点,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为一体,融自然景观与人文景观于一身,其中被列入国家级、省级风景名胜及自然保护区有6处,拥有“岭南第一山”-罗浮山,“北回归线上的绿洲”-南昆山,“东方夏威夷”-巽寮湾,“苎萝西子”--惠州西湖,还有全国唯一的海龟自然保护区等。
在历史人文资源方面。
惠州是广东省的历史文化名城,在古代即有“岭南名郡”“粵东门户”之称,简称鹅城。
从唐到近代的一千多年间,有480多位中国名人客寓或履临惠州,其中宋大文豪苏东坡曾寓居惠州三年,孙中山、周恩来曾在此进行过革命活动,廖仲恺、邓演达、叶挺、曾生等一批民主志士和革命家皆出自惠州。
三、人囗构成根据第五次人口普查公报,惠州市普查登记人囗321万人,其中户籍人囗275万人。
居住在城市、城镇的人囗166万人,占52%。
居住在农村的人口155万人,占48%。
人口分布如下:惠城区59万人,博罗县78万人,惠东县71万人,龙门县27万人,惠阳市79万人,大亚湾7万人。
惠州市人口密度为288人/平方公里,市区密度达到1412人/平方公里。
另外惠州与深圳、香港毗邻。
惠州是著名侨乡,祖籍惠州的华侨和港澳台同胞超过80万人。
四、交通优势海运方面,惠州港为国家一级口岸,水路距离香港仅47海里,可供建港的深水岸线30多公里,年吞吐量可达1.2亿吨,现已建成2座万吨级通用码头和4座3.5万吨级的原油油气码头,形成年吞吐量1500万吨的规模。
铁路方面,京九铁路与广梅汕铁路在惠州交汇,即将建成通车的惠澳(惠州港)铁路与京九、广梅汕铁路接轨,将形成铁路连接港口的大陆桥格局。
公路方面,惠盐、深汕与在建的广惠、惠河四条高速公路贯穿全境。
全市公路通车里程7211公里,公路密度65公里/百平方公里。
惠州至深圳黄田机场1个小时车程,至广州白云机场只有2.5个小时车程。
五、综合实力改革开放30年来,惠州市坚持“工业立市”的发展战略,坚定不移地走发展外向型经济的道路。
培育出TCL、德赛、华阳集团等一批大型国有(控股)企业集团以及侨兴、富绅等一批民营企业集团。
2009年,惠州GDP达到1410亿元,比全省平均水平高出3.7%,越过人均3000美元这一国际上划分中等收入国家(地区)的分界线。
农业上,惠州为供给香港蔬菜、生猪的主要生产基地。
工业上形成了“2+4”的工业支柱产业格局,即数码、石化两大支柱和服装、制鞋、水泥和汽车及零部件的四个具有区域比较优势的产业。
经济的发展为旅游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提供了强大的后劲和支持作用。
六、文明城市全国文明城市是国家授予一个城市最高的综合性荣誉,是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集中体现着一个城市的综合实力和形象魅力。
其考核的范围涵盖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各个领域,涉及政务环境、法治环境、市场环境、人文环境、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
广东省惠州市保留荣誉称号,连续四届蝉联“全国文明城市”!1.天然多元的绿色资源惠州集山、江、湖、海、泉、瀑、林、涧、岛于一体,拥有丰富多元的绿色生态资源,其全市森林覆盖率达62.42%,是“国家森林城市”,这种得天独厚的绿色根基,在珠三角乃至广东全省都不多见。
2.全面升级的轨道交通惠州拥有堪称珠三角第二机场的平潭机场,已开通23个城市的航线;5年内惠州将建成9大高铁站,建成后,惠州将成为全国高铁站数量最多的城市;“三线九站”延展出千里轨道,赣深、广河、厦深、广汕高铁呈“三横一纵”布局,便捷通达于全国各地,与深、广、港同处半小时高铁圈。
3.尽享国家的政策红利随着经济格局不断变化,惠州主动紧抓发展浪潮机遇,成为一带一路、粤港澳大湾区、深莞惠经济圈、深圳东进战略等国家和区域重大战略的叠加区,是未来高端资源要素聚集和市场深度融合的重要交汇点。
七、惠州入选全国第三批“城市双修”试点2017年,惠州成功被列入国家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成为全省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城市双修”试点城市。
“城市双修”是指生态修复、城市修补。
其中,生态修复旨在有计划、有步骤地修复被破坏的山体、河流、植被,重点是通过一系列手段恢复城市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功能;城市修补重点是不断改善城市公共服务质量,改进市政基础设施条件,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和社会网络,使城市功能体系及其承载的空间场所得到全面系统的修复、弥补和完善。
惠州计划开展70多项“城市双修”工程,将西湖周边片区风貌整治、老旧小区基础设施改善和老城区慢行交通规划建设等作为示范项目,打造成为试点城市的工作亮点和城市建设的民生工程。
城市双修”试点为期3年,即2017年—2019年,主要有六方面试点工作任务,包括践行绿色发展新理念新方法、探索推动“城市双修”的组织模式、先行先试“城市双修”的适宜技术、探索“城市双修”的资金筹措和使用方式、建立推动“城市双修”的长效机制和研究形成“城市双修”成效的评价标准。
据了解,惠州目前正在编制《惠州市城市修补专项规划》,开展惠州市整体城市设计及分区管控导则研究,统筹城市建设整体平面和立体空间布局,协调山水景观和城市风貌,体现城市地域特征、惠州特色、时代风貌和山水特征。
“重点推进水口滨江区、金山湖片区等重点地区的城市设计,强化重要景观廊道控制,强化东江、西枝江沿江、西湖沿湖景观界面的城市天际线和建筑轮廓线的控制。
”惠州市住房和城乡规划建设局局长甘少权说。
以惠州西湖夜景灯光改造工程为例,其建设内容包括更新老化电缆,增加、改造夜景射树灯、电缆,对部分建筑轮廓灯改造修复,木兰园路灯和线路改造,高榜山三大殿等景观灯改造,工程时间为2017年至2019年。
同时,惠州还将实施历史文化遗产保护修复行动,发掘和保护城市历史文化。
对北门直街、金带街、水东街、铁炉湖和淡水老城等历史文化街区进行综合治理,完善基础设施,改善人居环境,鼓励历史建筑合理利用,加强各县区历史建筑的保护修缮等;对于传统村落,保护村庄传统风貌,防止大拆大建,将乡村社区规范化建设与营造乡村特色景观风貌有机结合,把传统村落建设成为惠州历史文化名城的展示窗。
成功列入国家第三批“生态修复城市修补”试点城市,意味着惠州将在以后的规划建设工作中,更加注重改善生态环境质量、补足城市基础设施短板、提高公共服务水平。
会上,惠州市副市长林洪表示,惠州将深入推进“双修”系统治理,准确找到病因,开具根治良方。
八、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国家发改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兼新闻发言人孟玮表示,关于粤港澳大湾区规划,目前规划纲要正在制定过程中,很快会出台实施。
其他相关的政/策措施,也大多处于制定过程中,将会成熟一项推出一项。
2018年5月18日香港特别行政区行政长官林郑月娥来我市考察,在座谈会上,她说,粤港澳大湾区规划即将出台,以及港珠澳大桥、广深港高铁、莲塘口岸等一批基础设施已经或即将建成开通,对港惠两地合作发展将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要加快推进大湾区内的人流、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互联互通,利用香港的人才、大学、知识产权保护和国际化优势,做好科技研发工作,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将大湾区打造成国际科技创新中心。
惠州地域广阔、交通便利,希望借助港惠共建产业园、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项目落户潼湖生态智慧区的机会,进一步抓好落实,推动香港医疗、教育等优势产业落户惠州,促进两地共同发展。
惠州与香港区位相近、人缘相亲、文化相通,长期以来交往密切,合作基础坚实两地在经贸、科技、教育、文化、旅游、医疗等。
经贸去年港资项目582宗增长419.6%,近年来,惠州不断深化与香港合作,加快推进粤港澳服务贸易自由化。
借助香港贸发局的杂志、展览会、海外平台优势,为惠州企业提供对外投资、市场开拓等服务。
科技(支持港澳科技合作平台建设)2016年,惠州设立国际科技合作专项资金,重点支持包括港澳科技合作的国际科技合作平台建设、国际科技合作、研发项目和购买国际科技服务等。
大亚湾区加强与香港科技大学的交流合作,大力引进香港高端人才。
教育(香港城市大学与惠州“联姻”)在惠州上香港名牌大学,这并非不可能的事情,随着香港城市大学惠州校园项目落户潼湖生态智慧区惠州人在家门口,上香港名牌大学的梦想越来越近。
医疗(交流合作形成“1112”工作格局)多年来,惠港医疗卫生交流合作逐步形成“1112”工作格局,指建设一个惠港国际医疗中心作为交流合作平台,每年开展一次互访交流,每年举办一届惠港医疗与健康论坛,每年组织两次惠港国际医疗新进展讲座。
今年1月,首届粤港澳大湾区卫生与健康合作大会在我市举办。
会上,27个合作项目进行了签约文本交换,其中,涉及惠州的达11项,而惠州与香港医疗卫生单位进行了4个项目的签约文本交换。
文化(微影周成为两地交流平台)去年12月12~16日粤港澳大湾区流行文化系列活动项目发布暨第三届粤港澳台微影视作品。
文化交流周在惠州举办,众多影视文化大咖相聚惠州参加这场微影界的盛会。
交通(经广深港专线30分钟直达香港)从地理位置来看,惠州是除深圳外距香港最近的城市。
通过大力推进“两港三网”建设,惠州与香港的联系日益紧密。
目前,惠州正在全力推进赣深高铁建设,计划2020年开通运行。
届时,惠城中心区可经由赣深高铁,预留东部沿海高铁通道连接厦深高铁直达深圳北站。
惠东、惠阳、大亚湾可经由厦深高铁直达深圳北站。
通过广深港客运专线连接,惠州30分钟可直达香港九龙。
海运方面,惠州港距香港维多利亚港约47海里,可通过惠州-香港海上客运航线实现40分钟抵达香港。
九、国家政策1.金山湖片区将发展概念性城市,以森林城市的理念打造中央公园,营造生态宜人的城市公共空间。
其中,350米高的惠州塔将成为惠州地标性建筑;2.惠州高铁北站规划:规划5个居住组团和高铁商贸发展轴,32所中小学校,7个公园,以及许多轨道要经过;3.集宜居、特色、休闲、文化、科技、“双创”,体验的文化旅游特色小镇要来了!初步拟定投资规模约100亿元;4.市区江北望江片区将迎来百万平米的改造大戏,3所学校幼儿园,5.3公顷公园绿地,约4.255公里配套市政道路计划2020 年2 月完工;5.潼湖引智项目引资3000余亿:引大家骄傲的潼湖生态智慧区自2016年6月以来,选商引智项目协议投资总额达3000余亿元;6.“357创新产业带”力争到2025年,推动创新产业带实现地区生产总值50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1000亿元;7.仲恺大道改造预计明年底完工;8.惠城拟明年建成50公里公交专用道,以缓解堵车问题;9.河惠莞高速公路惠州平潭至潼湖段项目的几个主体控制性工程近期动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