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现状与危害

合集下载

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与食品安全

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与食品安全

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与食品安全食品安全一直是人们生活中一个非常重要的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工业化的推进,食品制造业也变得越来越复杂,导致了一些非法添加物的存在。

这些非法添加物对食品安全构成了严重威胁。

本文将探讨食品中的非法添加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并提出相关建议以确保消费者的健康。

1.食品中非法添加物的定义及分类非法添加物指的是未经授权或未达到标准的添加物,可能对人体健康产生危害。

常见的非法添加物包括有害色素、毒害物质、禁用药物等。

根据添加物对人体的影响,可以将非法添加物分为以下几类: - 致癌物质:如苯并芘、二恶英等;- 有害物质:如重金属汞、铅、镉等;- 色素:如苏丹红,亚油酸胺黄等;- 防腐剂:如硼砂、硝酸钠等。

2.非法添加物对食品安全的影响非法添加物的存在对食品安全造成了直接和间接的威胁。

首先,非法添加物可能导致急性中毒或长期慢性疾病,如肝脏病、肾脏病等。

其次,非法添加物可能破坏食品的营养成分,影响人体健康。

此外,一些非法添加物可能引起过敏反应、肿瘤和神经系统疾病等,给人体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3.控制非法添加物的措施为了保障食品安全,我们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来控制非法添加物的滥用。

以下是几个措施的建议:- 加强监管:政府和监管部门应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力度,加大对食品生产企业的检查力度,确保食品生产符合法律法规要求。

- 严惩违法行为:对于非法添加物的生产者和销售者,应加大处罚力度,通过法律手段打击非法行为,起到震慑作用。

- 提高消费者意识:加强食品安全宣传教育,提高消费者对非法添加物的认识和辨识能力,从而提高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重视程度。

- 加强行业自律:食品行业各个环节应加强自律,严格落实食品安全标准,自觉抵制非法添加物的使用。

4.消费者保护与食品安全消费者是食品安全的最终受害者,他们有权要求购买到安全的食品。

为了保护消费者的权益,应采取以下措施:- 建立健全的食品安全举报制度,鼓励消费者积极参与食品安全监督,及时揭露非法添加物的存在。

保健品中非法化学成分

保健品中非法化学成分

技术、危害性、发展趋势以及监督监管等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保健品中非法化学成分的检重。

结论:唯有将政府、企业、消费者、医务工作者联系起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各司其职,这铤走险,谋划不发行为。

而长期服用西药必然会造成副作用,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一些黑心法学成分,从而达到“快速根治”的效果,鉴于保健品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持续服用才可许保健品的剂型为简单的片剂、胶囊或者散剂,这些剂型的制作工艺十分简单,对生产条件的要求新论”、虚假承诺许多保健品在销售时常常鼓吹产品来源于国家科技新成果或者祖传秘方,但并不会具体阐明其作用机制,而是用其自创的某些理论来阐述如何发挥治疗作是够抑制治疗效果时信心满满,大有自吹自擂,弄虚作假之意。

1.4过分夸张的包装。

许学加成分。

1.5销售销售方式多为直销或者网络销售,很少有固定的厂家,家冒与解放军某单位有长期合作[1]。

事实上保健品不具有任何治疗效果,但是效,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但长期服用这些保健品可能会导致化学毒素累积产生毒副01年湖南省药检所在黄柏胶囊中检测出了非法化学成分—盐酸四环素,且有两个1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销售区域为湖南省的株洲市,据报道称仅株洲一地因服用黄一药品中发现了非法化学成分——双氯芬酸盐,由此确定该进口药品为假药,这在当时实后亡,该药品经当地药检部分检验发现其中含有降糖药物格列苯脲[3]。

2005.05.31曾有女大学生服用成芬氟拉明”。

重庆女孩刘某、上海女孩王某食用广州御芝堂生产的“御芝堂清脂素”致死。

后期调来体披露的保健品添加非法化学成分的案例报道详见表1。

表1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类型及案例保健品类别 检出的化学成分典型案例及标识产地降糖类格列本脲、格列甲嗪、格列吡嗪格列奇特、苯乙双等苦乐康胶囊(辽宁),苦瓜口含片(北京)以上化学成分会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目前主要的检测手段包括化学反应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红外光谱法等,这些方法是有关部分检测保健品中非法化学成分的技术保障。

假冒伪劣保健品危害

假冒伪劣保健品危害

一、当前保健品存在的问题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在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甚至违禁药品。

对于服用保健食品的人来说,它所起的保健作用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出来。

怎样才能使保健食品迅速见效呢?一些不法生产企业在保健食品中擅自添加药品,以求在短时间内取得较好“疗效”。

保健食品里添加药品主要出现在减肥、调节血糖以及抗疲劳产品中。

所添加的药品也是五花八门,且大多是需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的处方药。

2004年5月,海口五洲保健食品有限公司送审的33个保健食品中,其中29个违规加入枸橼酸西地那非。

2005年6月,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和卫生部通报了“苦乐康”胶囊等14种保健食品因被查出含有化学药物被下令停止销售。

有的利欲熏心的生产厂家不顾消费者的生命健康,甚至添加国家命令禁止的禁药。

来我局投诉的就有一起因服用“苦乐康”胶囊一周后死亡的事例。

(二)篡改、假冒保健食品批准文号。

一些保健食品将普通食品批号“卫食字”擅自改为“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有的将保健食品、保健品批号擅自改为药品批准文号“国药准字”;还有一些根本没有获得批准的三无产品直接冒充保健食品或药品,在包装上印制以上文号。

这样,它们就批着合法的“外衣”堂而皇之地出现在消费者面前,让普通消费者无法辨认。

(三)擅自篡改包装、标签和说明书内容。

有的保健食品虽然经过批准,但为了扩大市场,诱使不明真相的人购买,就会超出审批部门批准的功能范围,在包装标签上肆意扩大、添加产品功能,有的甚至添加只有药品才具有的适应症和功能主治,误导消费者。

(四)进行违法广告宣传。

在我市一年多的保健食品广告监测工作中,就在电视和报纸上发现并移交了20起违法保健食品广告。

保健食品如果宣传得好,卖得好,在短时间内即可获得非常丰厚的利润,一些企业就不考虑长远发展,而把主要精力放在广告上,大赚一笔后可能就改做其他项目了。

他们虽然在包装上不夸大,但在进行广告宣传时,却肆意夸大。

他们或在小报小刊上发布虚假广告,或印制宣传手册散发给晨练的老年人,或利用营销人员举办知识讲座并免费赠送礼品等欺骗群众。

中成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研究概况与对策

中成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的研究概况与对策

异 ,即使有关部 门在 市场上对其进行抽检 ,按照现行标准检验 均符 合 规定 ,容 易蒙混过 关 , 不易被 发现 ,具有很好欺 骗性和 隐蔽性 … 也 。 近来 ,市场上 流通的一些治疗前列腺疾病 的中成药及保健食 品,均声 称能根治各种前 列腺 疾病 ,宣传疗效好 ,效果快速 ,并且高价 销售 ,
【 关键 词】 非 法添加 ; 氟喹 诺 酮类 ; 究概 况 ; 策 研 对 中图分类号 :R 7 . 98 1 文献标 识码 :A 文 章编号 :'7- 14 (0 0 0 0 1 - 2 6 1 89 2 1 )3- 24 0
中成 药、保健食品 中非法 加入化学药 ,既迎 合了人 民群众 的用药
习惯 ,又 利用 了化学药 立竿 见影之疗 效 ,使有 些疗效 缓慢 的纯 中成 药 ,立 即具 有暂 时的速 效 、高效 、特效 ,借 以骗取 医师 、患者 的信 任 ;另外 中成 药、保健 食品 中非法加入化 学药 ,其 中药成分 与处方无
用 流动相 稀释至刻度 即得。另分别取诺氟 沙星对 照品 、氧氟沙 星对 照
24I文献综述 1
中国医药指南2 1 年 1 00 0月第8 第3 期 G i C i Mein, c br00V 1, o 0 卷 0 u e f hn d i O t e2 1,o. N . do a ce o 8 3
中成药 、保健食 品 中非法添加氟喹诺酮类抗生素 的研 究概 况与对策
经过一系列的市 场调 查,根据患者 的反应 , 疑是这一类 中成 药及保 怀 健 食品 中非法添 加了氟 喹诺酮类 泛 ,其抗 菌谱广 、抗菌 活性 强 ,并且不 良反应 较 少 ,安全价廉 ,多数 品种均可 以E服 ,临床上 常用的氟喹诺 酮类药物 l 有诺氟 沙 星、环 丙沙 星、左 氧氟沙 星 、氧 氟沙 星 、加 替沙 星 、洛 美 沙星等 。文中采用 了简 单的薄层 色谱法 (L ] T C)和高 效液相色谱 法 (P C H L )等检验方法 对治疗前列 腺疾病 的中成药及保 健食 品中非法

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份应从严监管

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成份应从严监管

食品中非法添加药品成份应按假药论处追究刑事责任日前,笔者参与了一起普通食品和保健食品检验发现其中含有化学药品成份盐酸苯乙双胍和格列本脲的案件调查。

《食品安全法》第二十八条规定“禁止生产经营下列食品(一)用非食品原料生产的食品或者添加食品添加剂以外的化学物质和其他可能危害人体健康物质的食品,或者用回收食品作为原料生产的食品”。

依据《食品安全法》第八十五条“由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分工,没收违法所得、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和用于违法生产经营的工具、设备、原料等物品;违法生产经营的食品货值金额不足一万元的,并处二千元以上五万元以下罚款;货值金额一万元以上的,并处货值金额五倍以上十倍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吊销许可证。

”在案件讨论中,参与案件查办的公安部门认为,根据2013年5月4日起施行《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危害食品安全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九条规定“在食品加工、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或者,依照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以生产、销售有毒、有害食品罪定罪处罚。

在食用农产品种植、养殖、销售、运输、贮存等过程中,使用禁用农药、兽药等禁用物质或者其他有毒、有害物质的,适用前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在保健食品或者其他食品中非法添加国家禁用药物等有毒、有害物质的,适用第一款的规定定罪处罚。

”因此只能按使用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加工食品来刑事立案。

一、生产经营非法添加药品成份的食品刑事责任明显小于生产经营假药的刑事责任,与当前食品药品安全面临着的严峻现状不相适宜。

从法律的角度看,《刑法》第一百四十四条的规定,如果食品生产企业在生产、销售的食品中掺入有毒、有害的非食品原料的,将被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

而《刑法》第一百四十一条规定,如果药品生产企业生产、销售假药,足以严重危害人体健康的,将被处以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致人死亡或者对人体健康造成特别严重危害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销售金额百分之五十以上二倍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非法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危险性

非法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危险性

非法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危险性近年来,食品安全问题一直备受关注。

其中一个重要问题就是非法添加剂在食品中存在的危险性。

非法添加剂是指没有经过相关部门的审批和认可,未经过正确合规程序添加的化学物质,它们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危害。

本文将讨论非法添加剂的危险性,并提出预防措施。

首先,非法添加剂可能会对人体健康造成直接的危害。

有些添加剂含有毒性物质,如铅、汞等重金属,长期摄入这些物质可能导致中毒。

另外,非法添加剂中的化学物质可能会破坏人体的正常代谢机制,对器官和组织产生不可逆的损害。

例如,某些非法添加剂被证实会引起癌症、神经系统疾病等严重病症。

因此,食用含有非法添加剂的食品对人体健康构成了明显的威胁。

其次,非法添加剂还可能对环境造成危害。

由于非法添加剂的化学性质不明确或未经严格检测,这可能会导致其残留在食品中并进入环境,从而污染水体、土壤等资源。

此外,大量非法添加剂的使用会加剧食品安全问题,增加食品检验和监管的难度,对监管部门带来的压力巨大。

针对非法添加剂的危险性,我们需要采取一系列预防措施。

首先,政府应加强立法和监管力度,严惩非法添加剂的生产和销售行为,加大对违法企业的打击力度,对违规者依法追责。

同时,政府应加强食品监管体系,建立更加全面、有效的检测机制,及时发现和处理食品中的非法添加剂。

此外,加强对从事食品生产的企业和从业人员的监管和培训,提高他们的安全意识和规范操作能力,确保从源头上杜绝非法添加剂的产生。

此外,消费者也应当提高自我保护意识,选择有信誉的品牌和正规渠道购买食品。

消费者可以通过查看产品的合法许可证明、生产日期和质量检测报告等信息来判断食品的合法性和安全性。

同时,对于价格过低或者包装不完整的产品,消费者也应该保持警惕,以免上当受骗。

非法添加剂在食品中的危险性不可忽视,它对人体健康和环境造成的威胁应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

只有政府、企业、消费者等各方共同努力,才能有效地预防和控制非法添加剂的危害。

食品安全形势及违法添加的危害

食品安全形势及违法添加的危害

一、重大食品安全事件持续发生
4、上海染色馒头事件:染色馒头是通过回收馒头再加上着色剂而做出来的。
犯罪嫌疑人叶维禄、徐剑明、谢维铣因涉嫌生产销 售伪劣产品罪被逮捕。 上海市宝山区质量技术监督分管副局长刑晓金负有 领导责任,给予记大过处分;上海市宝山区食品生 产监督所副所长王兴华负有主要责任,给予撤职处 分;上海市宝山区食品生产监督所副所长姚志远和 宝山区食品生产监督所监督科科长万广亮负有日常 监管不力责任,分别给予记大过处分。联华超标公 司董事长、总经理汤琦受到警告处分和经济处罚; 联华超标公司生鲜采购部负责人徐宏瑜受到记过处 分,并被调离工作岗位。
肉类中较普遍。“硼砂”的中毒剂量因人而异,通常常人为急性中毒剂量范 围为1~3克,致死量为15g,儿童的致死量为5g,婴儿的致死量为2~3克。
通常“硼砂”的中毒症 状表现为呕吐、腹泻、 皮肤过敏、昏厥甚至休 克。
苏丹红—食品中禁用
苏丹红是一种化学染色剂,有Ⅰ、Ⅱ、Ⅲ、Ⅳ号四种,属于非
食品添加剂具有致癌性。常用于工业方面,比如溶解剂、机油、
三聚氰胺(Melamine,化学式:C3H6N6),俗称“密胺”、
2.5mg/kg。含乳15%以上的其他食品中三 聚氰胺的限量值为2.5mg/kg。
硼砂—食品中禁用
硼砂(十水四硼酸钠、Na2B4O7· 10H2O)具有增加食物韧性、脆
度及改善食物保水性及增筋作用等功能,且具有杀菌作用。 添加到面粉和
蜡和汽油增色以及鞋、地板等的增光。在食品中主要应用于辣 椒产品加工中使用。
吊白块—食品中禁用
吊白块(甲醛合次硫酸氢钠, NaHSO2· CH2O· 2H2O )常
用于工业漂白剂,还原剂等。易溶于水,是一种强致癌物质,
对人体的肺、肝脏和肾脏损害极大,普通人经口摄入纯吊白块 10克就会中毒致死。具有漂白、防腐、增强韧性等作用。 120℃下分解产生甲醛、二氧 化硫和硫化氢等有毒气体。 吊白块一般应用于白糖、单

我国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现状分析

我国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现状分析

我国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现状分析作者:何苑晶吴晖来源:《中外食品工业》2013年第10期摘要:近年来我国保健食品发展速度较快,但是相对应的法规体系的出台和市场监管力度远远跟不上整体行业的发展需求,导致了部分不法商贩通过在产品中添加违禁的药物片面追求快速的效果。

这样的产品流向市面上对人民群众的身体健康和合法权益造成了严重损害。

本文针对近年来市面上频繁出现的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药物事件进行分析和研究,并综合国外的经验和制度对于完善我国保健品管理体系提出一些意见和建议。

关键词:保健食品违法药物现状分析中图分类号:TS20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5336(2013)20-0033-02随着我国国民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人民身体健康的需求变得越来越旺盛,社会上充斥着大量的保健食品,用于满足人民日益不断提高的生活需求。

但是目前有不少的不良商家,出于自身的商业目的。

通过在保健食品当中添加一些违纪的药物以达到快速见效的效果,但是药物毕竟不等同于保健品,尤其是个别药物存在长期服用容易导致慢性中毒、引起并发症等大量不良反应。

属于国家明文禁止必须在医嘱下服用的药品。

由于市场需求的旺盛增长,市场上保健食品的种类、数量的急剧膨胀,和我国现行陈旧的保健食品管理监督制度之间形成了强烈的矛盾,本文通过对市面上保健食品违法添加药物的现状进行分析和探讨,希望能够为规范保健食品市场提供一些有用的建议。

1 我国保健食品行业的现状所谓保健食品,我国在2005年颁布的《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试行)》中,有明确的定义。

其与食品与药品之间存在区别,但是又没有非常明确的界限。

一般而言,保健食品的被包含在食品类别之内,属于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

保健食品也不等同与药品,它并不能对疾病进行针对性的治疗,但是对于提高人体免疫力和疾病的预防,有着特殊的效果。

最容易辨别的地方就是,保健食品审批的文件批号是“国食健字”或“卫食健字”,而药品的则是“国药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现状与危害一、保健食品的定义、特点及分类保健食品在许多国家有不同的概念,如在日本称为功能食品,强调以调节人体机能为主要目的。

在美国没有保健食品的概念,这一类的保健品统称营养品和功能性食品。

我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

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食品的特点在于它对人体机能的调节上,而不在于对疾病的治疗上。

保健食品是食品,又不是普通食品。

首先,保健食品必须是食品, 必须无毒无害,符合普通食品的基本要求,即能提供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安全无害。

其次,保健食品应有特定的保健功能,可满足一部分特殊人群的特殊生理机能的调节需要;同时,它不能取代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种必需营养素的需要。

再次,保健食品是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的特殊食品,是为解决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的特殊食品,它的食用对象、食用量都有一定的限制,并非人人皆宜。

此外,保健食品对人体的调节作用是缓慢的, 所以保健食品不应也不能作为药品,它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当病人处于病态时,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保健食品的分类:大的方面分为二类。

一类是特定功能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将保健食品的功能划分为以下27类(每种保健食品最多可以申报和审批两种保健功能):1. 增强免疫力功能。

2. 辅助降血脂功能3. 辅助降血糖功能4. 抗氧化功能5. 辅助改善记忆功能6. 缓解视疲劳功能7. 促进排铅功能8. 清咽功能9. 辅助降血压功能 10. 改善睡眠功能。

11. 促进泌乳功能 12. 缓解体力疲劳 13. 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

14.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15. 减肥功能 16. 改善生长发育功能 17. 增加骨密度功能。

18. 改善营养性贫血 19. 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20. 祛痤疮功能 21. 祛黄褐斑功能 22. 改善皮肤水份功能 23. 改善皮肤油份功能 24. 调节肠道菌群功能 25. 促进消化功能 26. 通便功能 27. 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一旦发现超出这27种功能的,即是非法宣传,夸大功效。

二类是营养素补充剂,是指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

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素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

二、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市场现状和危害由于保健食品具有上述的特定保健功能、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特点,在广大人民中具有相当大的消费市场。

但是,一些不法商贩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向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然后再进行非法宣传,从而扩大销量,欺骗群众,谋取暴利。

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情况还是个别现象的话,那目前的状况就更令人忧虑。

从补肾壮阳到减肥药再到降血糖药,从抗哮喘药到风湿病药再到抗癫痫药,无所不含化学药品。

多年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从未停止过对非法添加的专项整治和打击,但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不法商人仍然愿意铤而走险,打着纯天然保健的旗号,偷偷在保健食品中加入了西药成分。

易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保健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1、声称抗疲劳(补肾壮阳类)功能产品此类保健食品最常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商品名万艾可,俗称“伟哥”)、他达拉非(商品名希爱力,西力士)、伐地那非(商品名艾力达、利维他、力伟拉)、红地那非等。

其中以非法添加枸椽酸西地那非较常见。

由于此类药物均属处方药物,须凭处方购买,而保健品的生产及销售要求则低很多,因此这些壮阳药成分大都被非法添加在所谓的“抗疲劳”保健品当中。

在没有医师指导的情况下,长期大量服用这种非法添加了“壮阳”药物成分的保健食品,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极大损害。

若服用过量,极易引发毒副作用。

会出现头晕、昏晕、甚至青光眼,造成对肾功能、心脏功能、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损害。

长期服用,还会导致食用者勃起不倒,伤及阴部肌肉组织,甚至加重阳痿,甚至变为永久性阳痿。

据统计,全国药检所的补肾壮阳保健食品中,检出率超过50%。

2、声称降糖功能产品治疗糖尿病的保健食品或中成药多数显效缓慢,而添加降糖的化学药品后,疗效迅速,但若长期服用会引起较严重的副作用。

此类假药通常在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盐酸比格列酮、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和格列齐特等化学药品,此类药物的原料药价格低廉,而被添加到保健食品后以高出原来十几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销售,并冠以“新药特药”的名称。

这些化学药物都是用于医治糖尿病的常用药,降糖效果明显,但是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如果长期大量服用,最终会造成病人的低血糖和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3、声称止咳平喘功能产品正规的治疗哮喘的保健食品一般显效较慢,造假者为达到“速效”的目的,多在中成药中添加醋酸泼尼松、醋酸地塞米松等激素,以及氨茶碱、磷酸可待因、扑尔敏等化学药品。

长期服用此类药品或保健食品会导致依赖并加重病症,若服用者合并有糖尿病、结核病或病毒感染性疾病, 后果将非常严重。

4、声称减肥功能产品近年来我国肥胖症的迅速增长,一大批保健食品蜂拥而出,这类保健食品中大多非法添加了西布曲明、芬氟拉明、安非拉酮、麻黄碱、呋塞米等,其中以西布曲明、氟芬拉明常见。

西布曲明、氟芬拉明的虽有减肥的效果,却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巨大,所以许多国家都把这些药物列入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的药物单。

我国卫生部门对这类药物的使用作了严格的规定,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停止“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并撤销其批准证明文件,原因是西布曲明可能增加严重心血管风险。

此类保健食品中还常常被检测出添加酚酞等泻药,“酚酞”用于治疗习惯性顽固性便秘,是一种刺激性泻药,过量服用或长期滥用可造成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神志不清以及倦怠无力等症状,女性则会导致不孕。

最近还新出现了将原本用来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双胍类药物,被添加于减肥保健品中的现象,对于没有糖尿病的患者可出现低血糖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5、声称抗风湿镇痛功能产品此类假药擅自添加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氢化可的松、丙酸氯倍他索等肾上腺皮质类激素以及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萘普生、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解热镇痛和抗过敏类药物。

由于添加了激素类药物,风湿患者在服用假药后,症状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因而往往误认为假药的疗效好,但长期服用此类假药会造成药源性疾病。

过敏体质的人服用解热镇痛药后,可能引起过敏性反应,如皮疹、哮喘、皮炎等,严重的会出现表皮与粘膜剥落。

高热病人,特别是体弱的老人、孩子,滥用解热镇痛药,会使病人出汗过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

另外用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影响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而影响治疗。

6、声称促进睡眠功能产品这类保健食品中往往添加了常见的镇静、催眠类化学药品如氯氮平、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和地西泮等,此类药物多为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

催眠药与镇静药均易发生耐药性和依赖性,患者在不知情下而长期服用此类中药,易产生较大不良反应。

如艾司唑仑具有长效作用的催眠药物有宿醉效应,即在服药后的次晨,醒后感到头晕、疲劳等症状,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严重者可致死亡。

7、声称降压功能产品西药降压药疗效迅速,但长期服用副作用大,患者希望服用副作用小、见效快的中成药或者保健食品。

造假者迎合患者的这一需求,在某些具有降压作用的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擅自添加盐酸可乐定、盐酸普萘洛尔、硝苯地平、利血平、缬沙坦和尼索地平等常用的化学类降压药品。

这些中成药及保健品由于处方中没有标明剂量、适应症、禁忌症等,患者服用的随意性太大,不可能实现平稳降压,将对服用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尤其是对于多数高血压合并有心脏病、肾病、高血脂等病的患者。

8、其他产品降血脂类健康产品非法添加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钠、阿托伐他汀钙、烟酸、维生素E烟酸酯等化学药品。

抗菌消炎、杀菌防腐类健康产品中非法添加抗生素,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

健美、美乳、美白、祛斑类健康产品非法添加炔雌醇、羟孕酮类化合物、睾酮及其衍生物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氟轻松、泼尼松、倍他米松等化学成分。

三、如何准确使用与选购保健食品1、普通民众对保健食品要有正确的认识保健食品的基本属性是食品,而不是药品。

保健食品,它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只能起到保健作用,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用以治疗疾病。

现在有很多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用来治病,这是错误的。

不明确这一点,只会花了钱又治不好病。

不要轻信一些保健食品宣传的所宣传的神奇疗效,有病要到正规医院看病或药店购药。

另外,应提高警惕性,对于自己服用的中药或保健食品,若怀疑有非法添加化学药品,可向当地药监部门举报。

2、购买保健食品必须看清保健食品的标志。

购买保健品要认准“蓝帽子”标志。

“蓝帽子”指的是获得保健品批文的保健食品标志,获得批文后可以在产品外包装上印刷保健品批文标志的蓝帽标签。

我国所有正规的保健食品,不论是国外进口的还是国内生产的,也不管这款产品的批号是“卫食健字”还是“国食健字”,都要求在包装的醒目位置印上“蓝帽子”标志。

如果没有这个标志,就不用考虑了,这款产品一定不要买。

保健品的批准文号是“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第××号”。

其中2003年以前通过审批的批号是“卫食健字”,2003年以后通过审批的批号是“国食健字”。

购买时查看在外包装或说明书上的批准文号,可以到国家局网站上取查询真伪。

3、必须看清产品的包装、说明书等标识内容,选购适宜的保健食品。

任何保健食品(包括进口产品),都标明了特定的保健功能。

选购产品时要按照自身需要,选购有关功能的产品,不要听信那些夸大或虚假宣传具有“治百病”的产品,否则容易选购错误和上当。

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对保健食品产品进行检查,在部分产品的外包装或说明书中还是发现有宣传或暗示具治疗作用的违法产品。

这些产品或者无批准文号,或者在产品包装和说明书中宣传有改善性功能、预防肝硬化等所谓的保健功能,有的甚至宣传是治疗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良药。

这些标识违反了法规规定,也严重误导了消费者。

4、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保健食品购买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场超市或保健食品专卖店购买,切勿贪图价廉,到大降价或街头摊贩处购买,以免买到假冒或掺假产品,危害身体健康。

购买要索要正规发票;不要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不要通过会议销售、电话销售、免费试用等活动购买保健食品,以免上当受骗,甚至危害健康。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