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现状与危害

合集下载

保健品中非法化学成分

保健品中非法化学成分

技术、危害性、发展趋势以及监督监管等进行深入研究,旨在提高保健品中非法化学成分的检重。

结论:唯有将政府、企业、消费者、医务工作者联系起来,加强彼此之间的联系,各司其职,这铤走险,谋划不发行为。

而长期服用西药必然会造成副作用,引发一些不良反应,一些黑心法学成分,从而达到“快速根治”的效果,鉴于保健品的不良反应相对较小,持续服用才可许保健品的剂型为简单的片剂、胶囊或者散剂,这些剂型的制作工艺十分简单,对生产条件的要求新论”、虚假承诺许多保健品在销售时常常鼓吹产品来源于国家科技新成果或者祖传秘方,但并不会具体阐明其作用机制,而是用其自创的某些理论来阐述如何发挥治疗作是够抑制治疗效果时信心满满,大有自吹自擂,弄虚作假之意。

1.4过分夸张的包装。

许学加成分。

1.5销售销售方式多为直销或者网络销售,很少有固定的厂家,家冒与解放军某单位有长期合作[1]。

事实上保健品不具有任何治疗效果,但是效,提高其核心竞争力,但长期服用这些保健品可能会导致化学毒素累积产生毒副01年湖南省药检所在黄柏胶囊中检测出了非法化学成分—盐酸四环素,且有两个1个省市自治区,主要销售区域为湖南省的株洲市,据报道称仅株洲一地因服用黄一药品中发现了非法化学成分——双氯芬酸盐,由此确定该进口药品为假药,这在当时实后亡,该药品经当地药检部分检验发现其中含有降糖药物格列苯脲[3]。

2005.05.31曾有女大学生服用成芬氟拉明”。

重庆女孩刘某、上海女孩王某食用广州御芝堂生产的“御芝堂清脂素”致死。

后期调来体披露的保健品添加非法化学成分的案例报道详见表1。

表1保健品中非法添加化学成分的类型及案例保健品类别 检出的化学成分典型案例及标识产地降糖类格列本脲、格列甲嗪、格列吡嗪格列奇特、苯乙双等苦乐康胶囊(辽宁),苦瓜口含片(北京)以上化学成分会对人体造成极大危害,目前主要的检测手段包括化学反应法、薄层色谱法、高效液相色谱法、液相色谱质谱联用法、高效毛细管电泳法、红外光谱法等,这些方法是有关部分检测保健品中非法化学成分的技术保障。

中成药及中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现状与对策

中成药及中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现状与对策

中成药及中药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现状与对策114 食品与药品 Food and Drug 2020 年第13卷第03期·技术交流·减肥类中成药、保健食品、食品中非法添加酚酞、西布曲明等化学成分的快筛检测方法研究黄诺嘉,杨文红,黄奕滨(汕头市药品检验所,广东汕头 515041)摘要:目的建立快筛检测减肥类中成药、保健食品和食品中非法添加酚酞、西布曲明等化学成分的方法。

方法用快筛试管法和薄层色谱法检测产品所含的酚酞、西布曲明等化学成分,并通过HPLC-DAD/HPLC-MS确认。

结果 103批次产品中42批次检出酚酞,61批次检出西布曲明,其他相关化学成分目前均未检出。

结论此方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高、重现性好,是一种简便快捷、经济实用、准确判断减肥类产品是否非法添加酚酞、西布曲明等化学成分的快筛检测方法,适用于快速鉴别筛查基层大批量产品。

关键词:减肥类产品;酚酞;西布曲明;快筛;薄层色谱法中图分类号:R392-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979X(2020 )00-0114-04Study on Quick Screening Test for Chemicals Such as Phenolphthalein and Sibutramine Hydrochloride Illegally Mixed into Anti-obesity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Healthcare Food and FoodstuffHUANG Nuo-jia, YANG Wen-hong, HUANG Yi-bin(Shantou Institute for Drug Control of Guangdong Province, Shantou 515041, China) Abstract: Objective To establish a quick screening test method for the chemicals such as phenolphthalein and sibutramine hydrochloride illegally mixed into anti-obesity Chinese patent medicine, healthcare food and foodstuff. Methods The quick test tube screening method and TLC method were used for the detection of the chemicals such as phenolphthalein and sibutramine hydrochloride, and the HPLC-DAD/HPLC-MS method was used for the identification of the chemicals. Results In the total 103 batches of products, phenolphthalein was found in 42 batches, sibutramine hydrochloride was found in 61 batches, and other related chemicals were not detected. Conclusion The method is accurate and selective, and can quickly and sensitively detect whether there are the chemicals illegally mixed into anti-obesity products. This is also a quick screening test method for the bulk of products.Key Words: anti-obesity product;phenolphthalein;sibutramine hydrochloride;quick screening;TLC本文建立了酚酞、西布曲明的快筛试管法和薄层色谱法(TLC法,中国药典2020年版一部附录VIB),该法通过HPLC-DAD或HPLC-MS验证,可准确判断减肥类产品中是否非法添加酚酞、西布曲明等成分,适用于基层大批量产品的快速鉴别筛查。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种类、危害、原因和对策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种类、危害、原因和对策

2 原 因 分 析 2.1 传统文化观念的影响 我国中医中药有着几千年的历 史, 相对使用年限较短的西药来说。中药及中成药已在在百姓心中 形成根深蒂固的信念。比如“中药治本,西药治标”“中药没 有 副 反应,西药副反应大”等 错 误 的 观 念,使 得 患 者 更 愿 意 使 用 中 药 或中草药。 2.2 利益促动 中药药效平稳、起效较慢;而西药药效强,起 效 快。违法厂商在中成药 中 违 法 添 加 价 格 低 廉 的 化 学 成 分 ,而 后 打着“纯中药”“新特药”的名称高价卖出。其法既迎合了病 人 的 心理需求打开了销量;又获得高额的非法利润,经济利益的驱 动 使这些厂商不惜铤而走险,以身试法,放弃了对关系人民群众 生 命安全的药品的质量保证。 2.3 检验标准不完善 各 级 药 品 检 验 机 构 依 据 的 检 验 标 准 是 《中国药典》,而国家药品标准、卫生部药品标准都没有检验是 否 掺入化学药品的检验项目。虽国家已认识其不足且已初步着手 建立了检验标准,但目前 仅 有 对 补 肾 壮 阳 类 药 品 中 的 枸 橼 酸 西 地那 非 和 降 糖 类 中 的 苯 乙 双 胍 、格 列 本 脲、格 列 吡 嗪 检 测,其 他 类 型 的 非 法 添 加 化 学 药 品 检 验 标 准 仍 未 建 立 。 [4,5] 2.4 隐弊性 单味中 成 药,其 化 学 成 分 已 很 复 杂,如 果 为 复 方 中成药,其化学成分 非 常 复 杂。 这 种 掺 有 西 药 成 分 的 中 成 药 中 药 物 成 分 与 处 方 无 异 ,即 使 有 关 部 门 在 市 场 上 对 其 进 行 抽 检 ,也
表 1 各 类 化 学 添 加 剂 及 不 良 反 应
类型 补肾壮阳类
降糖药类 降压药类 抗风湿药 镇静催眠类 平喘类 解热镇痛类 抗癫痫类

化学食品添加剂与身体健康的危害

化学食品添加剂与身体健康的危害

化学食品添加剂与身体健康的危害一、引言现代社会中,人们对食品的需求越来越高。

为了满足大众对食物的需求和提高食物的质量,制造商们逐渐引进了化学食品添加剂。

然而,随之而来的是日益增加的对于这些添加剂可能带来的健康问题的担忧。

本文旨在分析化学食品添加剂对身体健康可能造成的危害。

二、背景知识1. 化学食品添加剂化学食品添加剂是指为了改善或保护食物属性而在生产过程中加入的各种补充物。

常见的化学食品添加剂包括防腐剂、发酵剂、调味剂、色素等。

2. 加工食品加工食品指经过精制和处理后,便于储存和消费的产品,其中往往包含大量使用了化学食品添加剂的原料。

三、化学食品添加剂与身体健康关系探讨1. 风险:致敏反应与过敏性疾病许多人容易对某些化学食品添加剂产生过敏反应,包括皮肤瘙痒、哮喘、湿疹等。

此外,长期暴露于某些添加剂可能导致更严重的过敏性疾病,如荨麻疹和过敏性鼻炎。

2. 致癌风险一些环境及职业毒理学实验证据表明,某些化学食品添加剂可能具有致癌作用。

例如,苯并芘等色素类物质被怀疑与结直肠癌等消化系统肿瘤有关。

3. 对中枢神经系统的影响部分化学食品添加剂可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不良影响。

香精中的合成醛类物质,如丙酮、甲醛等,可能导致头晕、头痛和记忆力下降。

4. 食欲控制和代谢紊乱某些人工甜味剂被广泛用于替代传统蔗糖。

然而,这些甜味剂可能干扰大脑对能量摄入的判断,并对胃液分泌和胰岛素释放造成干扰,导致食欲不受控制并可能引发代谢紊乱。

5. 消化问题高剂量和长期摄入某些化学食品添加剂可能对消化系统产生负面影响。

例如,防腐剂亚硝酸盐被研究发现与肠癌有关。

6. 对儿童的影响儿童的免疫系统较为脆弱,在成长过程中暴露于大量化学食品添加剂有可能影响其正常成长和发育。

部分界定为"不适宜供儿童食用"的添加剂仍会在一些食品中被使用。

四、安全提醒与预防1. 选择天然食物选择新鲜、天然的食物是减少摄入化学食品添加剂的重要方法。

多摄入水果、蔬菜等富含营养且无需添加剂的原生态食材。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成分的危害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成分的危害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成分的危害四川省泸州食品药品检验所黄玉兰人们常说"西药治标,中药治本",中医药是我国的伟大宝库,在百姓眼中中药是纯天然的,毒副作用少甚至无毒副作用,这是中药最大的优势所在,中成药是由中草药直接加工而成,方便病人服用,在规定的剂量内中药副作用少,但中药的药性缓和,所以药效也比化学药(俗称西药)要慢一些。

西药疗效较为明显,但同时副作用也比中药大一些,因此大多数西药都不适合长期服用,必须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

但是,近年来,有些不法企业或药商在中成药里暗中擅自掺入西药成分,以期达到快速显效的效果,其危害则是不言而喻的。

一、中成药中非法加入西药的原因1、既迎合了国人的用药习惯,又利用了西药立竿见影之疗效,借以骗取医生、患者的信任。

企业或药商也知道,单靠广告、促销等手段,并不能使药品长久地在市场上站稳脚根,而中成药里添加西药成分,是一个不择手段提高其即时疗效的捷径--使有些疗效缓慢的纯中成药,立即具有暂时的速效、高效、特效。

2、中成药中非法加入西药有较好的隐蔽性,单味中成药,其化学成分已非常复杂,如果为复方纯中成药,其化学成分会更加复杂。

加上其制作工艺(如粉碎、煎煮、蒸馏、添加辅料等)的影响,目前还只能从中医药理论的角度宏观地研究,离分子水平等微观研究还差得很远,这使中成药里掺入西药成分具有隐蔽性,不易被发现。

3、中成药中非法加入西药有较好欺骗性,这种掺有西药成分的中成药其中药成分与处方无异,它该含有什么物质确实都能检出,即使有关部门在市场上对其进行抽检,也容易蒙混过关。

二、中成药中非法添加西药的类型1、治疗皮肤病(牛皮癣、白癫风等)的纯中成药里加入大量地塞米松,2、镇静催眠类中成药里加入安定、利眠宁、舒乐安定等3、治疗癫痫的中成药里加入苯巴比妥或苯妥英纳,4、治疗结核的中成药里加入异烟肼。

5、壮阳的中成药里加入枸橼酸西地那非("伟哥"成分)、他达那非、芬氟拉明或者甲磺酸酚妥拉明等,6、减肥的中成药里加入酚酞、西布曲明、泻药等,7、治疗胃肠溃疡的中成药里加入甲氰咪胍,8、清热解毒的中成药里加入四环素和病毒灵,9、治疗糖尿病的中成药里加入盐酸二甲双胍、格列本脲、格列吡嗪等10、抗风湿类中成药里加入强地松、醋酸强地松、磷酸地塞米松或添加炎痛喜康、双氯灭痛、消炎痛、布洛芬等其他抗炎镇痛药11、治疗哮喘的中成药添加醋酸泼尼松、氨茶碱、磺胺类12、降压类中成药里添加氢氯噻嗪、利血平、盐酸可乐定、硝苯地平等三、中成药中非法添加西药的危害1、降压类中成药里添加氢氯噻嗪、利血平、盐酸可乐定、硝苯地平等西药,长期不合理服用会导致抑郁症或肾病甚至死亡2、壮阳的中成药里加入枸橼酸西地那非("伟哥"成分)、他达那非、芬氟拉明或者甲磺酸酚妥拉明等西药可能导致性功能减退或器官萎缩3、治疗哮喘的中成药添加醋酸泼尼松、氨茶碱、磺胺类西药会导致依赖性并加重病症4、减肥的中成药里加入酚酞、西布曲明、泻药等西药可能导致厌食、失眠、肝功能异常5、抗风湿类中成药里加入强地松、醋酸强地松、磷酸地塞米松或添加炎痛喜康、双氯灭痛、消炎痛、布洛芬等其他抗炎镇痛药等西药会造成骨质疏松或肌肉萎缩6、镇静催眠类中成药里加入安定、利眠宁、舒乐安定等西药可致患者产生耐药性并可成瘾7、中成药里掺入地塞米松,几乎适用于所有的皮肤顽症,但不能根治。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种类、危害、原因和对策

中成药中非法添加化学药物的种类、危害、原因和对策
文 章 编 号 :1674-4748(2012)5C-1407-02 护理工作是护士对人们现存的或潜在的健康问题反应的判 断与处理,护理工作 是 高 压 力 的 工 作[1],既 有 繁 重 的 体 力 劳 动 , 又有紧张的脑力劳 动。 随 着 医 学 模 式 的 转 变,医 疗 技 术 的 进 步 和人们健康需求的变化,时 代 的 发 展 与 事 业 上 的 竞 争 又 给 护 士 思 想 学 习 方 面 施 以 重 压 ,护 士 的 压 力 源 只 增 不 减 。 研 究 表 明 ,过 高的护理工作压力不仅 会 影 响 护 士 的 身 体 健 康、护 士 对 工 作 的 满意 程 度、护 士 的 出 勤 率、护 士 的 流 动 率,而 且 还 会 影 响 护 士 所 提供的护理质量。护士 压 力 产 生 来 自 多 方 面,医 院 要 深 深 体 会 到一线护士的艰辛,针对不同的压力源采取相应的措施,以减 轻 护 士 的 压 力 ,提 高 工 作 效 率 。 1 压 力 的 概 念 及 压 力 导 致 的 后 果 1.1 压力的概念 压力又称紧张或应激,是一个比较复杂的 概 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中 有 不 同 的 内 容,在 护 理 工 作 中 根 据 “压 力之父”Hans Selye把压力描述为“一种综合表现状态”,是 某 种 事物对人的生理或心理造成一系列的紧张反应状态。 1.2 压力导致的后果 轻 度 的 短 期 的 压 力 确 实 能 提 高 护 士 的 工作业绩,而持续长期的 高 水 平 压 力 使 人 不 能 作 出 正 确 的 判 断 并采取决策,在心理 上 可 产 生 沮 丧、焦 虑、内 疚、失 望、甚 至 无 能 为力的感觉。在生理上 可 表 现 为 记 忆 很 差 和 注 意 力 不 集 中 ,往 往引起工作、教育、社交或个人活动能力降低;咽喉疼痛;肌肉 疼 痛。一般情况下 性 格 A 型 (紧 张 型 )的 护 士 比 性 格 B 型 (放 松 型)的护士更能应付较 大 的 压 力,更 具 有 竞 争 性,也 更 容 易 患 与 压力有关的疾病。 2 护 士 的 压 力 来 源 压力源是产生压力 的 事 物,护 理 工 作 中 的 压 力 源 既 可 来 自 护士本身,也可来自工作环境。职业特点有文献报道,日常超 负 荷的 工 作 量、频 繁 的 倒 班、持 续 紧 张 的 情 绪 刺 激,是 护 士 职 业 的 特点。此职业特点可加重护士的工作压力感,增加其心理压 力, 严重者可发生精力耗竭综合征或慢性疲劳综合征 。 2.1 社会人员的偏见 护士是与病人接触最多的医疗工作 者, 也是医院中地位最低的医疗人员。因看病贵、看病难,使病人 的 家属皆戴着有色眼 镜 到 医 院,稍 有 不 顺 心 就 拿 护 士 撒 气。 人 们 认为护士只是医生的帮手,甚至有的人认为是“高级保姆”,不 是 具备专业知识的专 业 人 员,产 生 心 理 压 抑、自 卑、失 望、焦 虑,直 接 影 响 护 士 的 心 理 健 康 ,产 生 心 理 压 力 。

食品添加剂安全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食品添加剂安全现状以及对策分析

食品添加剂安全现状以及对策分析/h1食品安全关乎人民大众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但是,近年来,食品安全事件频发,让人们对于食品的放心食用产生怀疑。

在购买食品时,应对食品外观、食品所含成分等检查十分仔细。

由于在食品安全事件中,食品添加剂的“参与”较多,导致人们对食品添加剂的食品产生了恐惧和排斥心理,在购买时格外注意。

确实,在我国的食品安全中,对食品添加剂的使用存在诸多问题,影响着食品安全,威胁着人们的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

1 食品添加剂安全现状目前,在食品市场中除了存在一些非法添加剂之外,更是有一些不法企业或者公司为了追求自身的利益最大化,过度或随意使用混合食品添加剂,造成很多食品安全问题,使人们对食品的选择造成问题。

1.1 食品添加剂本身质量不达标食品添加剂本身的质量问题对于食品安全有着重大影响。

部分食品添加剂生产企业以廉价物质冒充食品添加剂,或在生产的过程中偷工减料,不能按照国家的生产标准进行生产,或是生产复合食品添加剂的厂家为了降低生产成本使用化工产品代替食品添加剂,或加入违禁物,使食品添加剂本身就存在很大的问题,在经过流通进入食品中,使购买含有这些不合格食品添加剂食品的消费者身体受到伤害。

1.2 使用非法添加剂非法添加剂多用于工业生产,对人们的身体有很大危害,国家明令禁止将其作为食品添加剂在食品中使用。

但是,由于这类非法添加剂的市场价格低廉,且有些在加入视频中对食品的改观比较明显,所以,一些不法企业或者公司为了自身的利益就会在食品中使用这些添加剂,且想方设法让这些含有非法添加剂的食品在市场上流通,让消费者购买,最终造成严重的安全问题。

1.3 过度使用食品添加剂食品添加剂中的防腐剂具有延长食品保质期的作用,比如苯甲酸、山梨酸、羟基苯甲酸、乳酸链球菌素以及乙酸钠等。

将这些防腐剂过量使用,会对人体造成很大的危害。

而一些食品生产企业为了使保质期更长一些,以便降低生产成本,在食品中过量使用防腐剂。

例如,在一些乳制饮品、果汁等中加入过量的苯甲酸,来延长其保质期,给食用这些食品的消费者身体带来潜在的危害,如使致癌物质在身体内长期积累,增加其患癌症的几率。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和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和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

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和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食品添加剂是指用于改善食品品质、延长食品保质期、增强色、香、味等特性的物质。

在食品加工过程中,合理使用食品添加剂可以提高食品的质量和口感,延长食品的保存期限,确保食品安全。

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以次充好,给消费者带来健康风险,严重影响食品安全。

加强对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的监管和惩处,保障食品安全,是当务之急。

一、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的危害1. 对消费者健康的危害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可能对消费者的健康造成危害。

一些不法商家可能会使用违规添加剂,如苯甲酸类、二甲基黄胺等物质,这些物质长期摄入可能对人体造成损害,引发肝肾损害、免疫系统紊乱等健康问题。

2. 损害消费者权益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严重损害了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

消费者对于食品的选择和购买,依赖于生产企业提供的准确信息,而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将导致食品标签与实际情况不符,使得消费者无法获得真实的信息,从而导致损失。

3. 影响行业形象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不仅损害了个别企业的形象,也会影响整个行业的信誉和发展。

如果消费者对食品添加剂的安全性产生质疑,那么整个食品行业都将受到牵连,从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

1. 利益驱动一些不法商家为了追求利润,可能会选择使用价格低廉的非法添加剂,以降低成本,增加利润。

为了利益,他们可能会冒着风险使用非法添加剂。

2. 监管不力监管部门对于食品添加剂的监管力度不足,导致了一些不法商家趁虚而入,敢于冒险使用非法添加剂,这种监管漏洞也成为非法添加的成因之一。

3. 信息不对称消费者对于食品添加剂的认知不足,甚至可能对食品安全问题缺乏警惕,这种信息不对称也使得一些不法商家敢于冒险使用非法添加剂。

三、食品安全的法律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规定了食品安全的基本要求,其中第五十七条规定:“食品生产者和经营者不得在食品生产和销售过程中使用未经国家审批的食品添加剂、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或者超出国家标准规定的使用范围的食品添加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现状与危害 一、保健食品的定义、特点及分类 保健食品在许多国家有不同的概念,如在日本称为功能食品,强调以调节人体机能为主要目的。在美国没有保健食品的概念,这一类的保健品统称营养品和功能性食品。我国《保健食品注册管理办法》第二条明确规定:本办法所称保健食品,是指声称具有特定保健功能或者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为目的的食品。即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食品。 保健食品的特点在于它对人体机能的调节上,而不在于对疾病的治疗上。保健食品是食品,又不是普通食品。 首先,保健食品必须是食品, 必须无毒无害,符合普通食品的基本要求,即能提供一种或多种营养素,能被人体消化吸收,安全无害。 其次,保健食品应有特定的保健功能,可满足一部分特殊人群的特殊生理机能的调节需要;同时,它不能取代正常的膳食摄入和对各种必需营养素的需要。 再次,保健食品是适宜于特定人群食用的特殊食品,是为解决特殊人群的特殊需要的特殊食品,它的食用对象、食用量都有一定的限制,并非人人皆宜。 此外,保健食品对人体的调节作用是缓慢的, 所以保健食品不应也不能作为药品,它不以治疗疾病为目的,当病人处于病态时,不能取代药物对病人的治疗作用。 保健食品的分类:大的方面分为二类。 一类是特定功能保健食品,《保健食品检验与评价技术规范》将保健食品的功能划分为以下27类(每种保健食品最多可以申报和审批两种保健功能): 1. 增强免疫力功能。 2. 辅助降血脂功能 3. 辅助降血糖功能 4. 抗氧化功能 5. 辅助改善记忆功能 6. 缓解视疲劳功能 7. 促进排铅功能 8. 清咽功能 9. 辅助降血压功能 10. 改善睡眠功能。 11. 促进泌乳功能 12. 缓解体力疲劳 13. 提高缺氧耐受力功能。 14. 对辐射危害有辅助保护功能 15. 减肥功能 16. 改善生长发育功能 17. 增加骨密度功能。 18. 改善营养性贫血 19. 对化学肝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20. 祛痤疮功能 21. 祛黄褐斑功能 22. 改善皮肤水份功能 23. 改善皮肤油份功能 24. 调节肠道菌群功能 25. 促进消化功能 26. 通便功能 27. 对胃粘膜损伤有辅助保护功能。 一旦发现超出这27种功能的,即是非法宣传,夸大功效。 二类是营养素补充剂,是指以补充维生素、矿物质而不以提供能量为目的的产品。其作用是补充膳食供给的不足,预防营养素缺乏和降低发生某些慢性退行性疾病的危险性。 二、保健食品中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市场现状和危害 由于保健食品具有上述的特定保健功能、补充维生素、矿物质、具有调节机体功能,并且对人体不产生任何急性、亚急性或者慢性危害的特点,在广大人民中具有相当大的消费市场。但是,一些不法商贩利欲熏心,不择手段,向保健品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然后再进行非法宣传,从而扩大销量,欺骗群众,谋取暴利。如果说,20世纪90年代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情况还是个别现象的话,那目前的状况就更令人忧虑。从补肾壮阳到减肥药再到降血糖药,从抗哮喘药到风湿病药再到抗癫痫药,无所不含化学药品。多年来,药品监督管理部门从未停止过对非法添加的专项整治和打击,但面对巨大的市场诱惑,不法商人仍然愿意铤而走险,打着纯天然保健的旗号,偷偷在保健食品中加入了西药成分。易非法添加化学药品的保健食品主要有以下几类。 1、声称抗疲劳(补肾壮阳类)功能产品 此类保健食品最常非法添加枸橼酸西地那非(商品名万艾可,俗称“伟哥”)、他达拉非(商品名希爱力,西力士)、伐地那非(商品名艾力达、利维他、力伟拉)、红地那非等。其中以非法添加枸椽酸西地那非较常见。由于此类药物均属处方药物,须凭处方购买,而保健品的生产及销售要求则低很多,因此这些壮阳药成分大都被非法添加在所谓的“抗疲劳”保健品当中。在没有医师指导的情况下,长期大量服用这种非法添加了“壮阳”药物成分的保健食品,有可能对身体造成极大损害。若服用过量,极易引发毒副作用。会出现头晕、昏晕、甚至青光眼,造成对肾功能、心脏功能、心血管疾病的严重损害。长期服用,还会导致食用者勃起不倒,伤及阴部肌肉组织,甚至加重阳痿,甚至变为永久性阳痿。据统计,全国药检所的补肾壮阳保健食品中,检出率超过50%。 2、声称降糖功能产品 治疗糖尿病的保健食品或中成药多数显效缓慢,而添加降糖的化学药品后,疗效迅速,但若长期服用会引起较严重的副作用。此类假药通常在中成药中非法添加盐酸二甲双胍、盐酸苯乙双胍、盐酸比格列酮、甲苯磺丁脲、格列本脲和格列齐特等化学药品,此类药物的原料药价格低廉,而被添加到保健食品后以高出原来十几倍甚至上百倍的价格销售,并冠以“新药特药”的名称。这些化学药物都是用于医治糖尿病的常用药,降糖效果明显,但是副作用也比较明显,如果长期大量服用,最终会造成病人的低血糖和肾功能损害,甚至导致死亡。 3、声称止咳平喘功能产品 正规的治疗哮喘的保健食品一般显效较慢,造假者为达到“速效”的目的,多在中成药中添加醋酸泼尼松、醋酸地塞米松等激素,以及氨茶碱、磷酸可待因、扑尔敏等化学药品。长期服用此类药品或保健食品会导致依赖并加重病症,若服用者合并有糖尿病、结核病或病毒感染性疾病, 后果将非常严重。 4、声称减肥功能产品 近年来我国肥胖症的迅速增长,一大批保健食品蜂拥而出,这类保健食品中大多非法添加了西布曲明、芬氟拉明、安非拉酮、麻黄碱、呋塞米等,其中以西布曲明、氟芬拉明常见。西布曲明、氟芬拉明的虽有减肥的效果,却对人体的危害非常巨大,所以许多国家都把这些药物列入禁止使用或限制使用的药物单。我国卫生部门对这类药物的使用作了严格的规定,最近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已经停止 “西布曲明”制剂和原料药在我国的生产、销售和使用,并撤销其批准证明文件,原因是西布曲明可能增加严重心血管风险。此类保健食品中还常常被检测出添加酚酞等泻药,“酚酞”用于治疗习惯性顽固性便秘,是一种刺激性泻药,过量服用或长期滥用可造成电解质紊乱,诱发心律失常、神志不清以及倦怠无力等症状,女性则会导致不孕。最近还新出现了将原本用来控制糖尿病患者血糖的双胍类药物,被添加于减肥保健品中的现象,对于没有糖尿病的患者可出现低血糖反应,甚至危及生命。 5、声称抗风湿镇痛功能产品 此类假药擅自添加醋酸地塞米松、醋酸泼尼松、氢化可的松、丙酸氯倍他索等肾上腺皮质类激素以及对乙酰氨基酚、非那西丁、萘普生、吲哚美辛、双氯芬酸钠、马来酸氯苯那敏等解热镇痛和抗过敏类药物。由于添加了激素类药物,风湿患者在服用假药后,症状能在短时间内得到缓解,因而往往误认为假药的疗效好,但长期服用此类假药会造成药源性疾病。过敏体质的人服用解热镇痛药后,可能引起过敏性反应,如皮疹、哮喘、皮炎等,严重的会出现表皮与粘膜剥落。高热病人,特别是体弱的老人、孩子,滥用解热镇痛药,会使病人出汗过多,体温突然下降而发生虚脱。另外用止痛药会掩盖病情,影响医生做出正确的诊断而影响治疗。 6、声称促进睡眠功能产品 这类保健食品中往往添加了常见的镇静、催眠类化学药品如氯氮平、氯硝西泮、艾司唑仑和地西泮等,此类药物多为国家管制的第二类精神药品。催眠药与镇静药均易发生耐药性和依赖性,患者在不知情下而长期服用此类中药,易产生较大不良反应。如艾司唑仑具有长效作用的催眠药物有宿醉效应,即在服药后的次晨,醒后感到头晕、疲劳等症状,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抑制,严重者可致死亡。 7、声称降压功能产品 西药降压药疗效迅速,但长期服用副作用大,患者希望服用副作用小、见效快的中成药或者保健食品。造假者迎合患者的这一需求,在某些具有降压作用的中成药和保健食品中擅自添加盐酸可乐定、盐酸普萘洛尔、硝苯地平、利血平、缬沙坦和尼索地平等常用的化学类降压药品。这些中成药及保健品由于处方中没有标明剂量、适应症、禁忌症等,患者服用的随意性太大,不可能实现平稳降压,将对服用者的健康和生命造成威胁,尤其是对于多数高血压合并有心脏病、肾病、高血脂等病的患者。 8、其他产品 降血脂类健康产品非法添加洛伐他汀、辛伐他汀、普伐他汀钠、阿托伐他汀钙、烟酸、维生素E烟酸酯等化学药品。 抗菌消炎、杀菌防腐类健康产品中非法添加抗生素,如氧氟沙星、环丙沙星、四环素、土霉素、金霉素。 健美、美乳、美白、祛斑类健康产品非法添加炔雌醇、羟孕酮类化合物、睾酮及其衍生物地塞米松、氢化可的松、氟轻松、泼尼松、倍他米松等化学成分。 三、如何准确使用与选购保健食品 1、普通民众对保健食品要有正确的认识 保健食品的基本属性是食品,而不是药品。保健食品,它是具有特定保健功能的食品,只能起到保健作用,不以治疗为目的,不能用以治疗疾病。现在有很多消费者购买保健食品用来治病,这是错误的。不明确这一点,只会花了钱又治不好病。不要轻信一些保健食品宣传的所宣传的神奇疗效,有病要到正规医院看病或药店购药。另外,应提高警惕性,对于自己服用的中药或保健食品,若怀疑有非法添加化学药品,可向当地药监部门举报。 2、购买保健食品必须看清保健食品的标志。 购买保健品要认准 “蓝帽子”标志。 “蓝帽子”指的是获得保健品批文的保健食品标志,获得批文后可以在产品外包装上印刷保健品批文标志的蓝帽标签。我国所有正规的保健食品,不论是国外进口的还是国内生产的,也不管这款产品的批号是“卫食健字”还是“国食健字”,都要求在包装的醒目位置印上“蓝帽子”标志。如果没有这个标志,就不用考虑了,这款产品一定不要买。 保健品的批准文号是“卫食健字”或“国食健字()第××号”。其中2003年以前通过审批的批号是“卫食健字”,2003年以后通过审批的批号是“国食健字”。购买时查看在外包装或说明书上的批准文号,可以到国家局网站上取查询真伪。 3、必须看清产品的包装、说明书等标识内容,选购适宜的保健食品。 任何保健食品(包括进口产品),都标明了特定的保健功能。选购产品时要按照自身需要,选购有关功能的产品,不要听信那些夸大或虚假宣传具有“治百病”的产品,否则容易选购错误和上当。近年来,有关部门多次对保健食品产品进行检查,在部分产品的外包装或说明书中还是发现有宣传或暗示具治疗作用的违法产品。这些产品或者无批准文号,或者在产品包装和说明书中宣传有改善性功能、预防肝硬化等所谓的保健功能,有的甚至宣传是治疗高血压、脂肪肝、糖尿病等疾病的良药。这些标识违反了法规规定,也严重误导了消费者。 4、一定要通过正规渠道保健食品 购买者一定要到正规的商场超市或保健食品专卖店购买,切勿贪图价廉,到大降价或街头摊贩处购买,以免买到假冒或掺假产品,危害身体健康。购买要索要正规发票;不要参加任何以产品销售为目的健康知识讲座、专家报告等;不要通过会议销售、电话销售、免费试用等活动购买保健食品,以免上当受骗,甚至危害健康。同时,提醒广大消费者保健食品主要功能是调节人体机能,它不是药品,不能治疗疾病,任何宣传保健食品有治疗作用的行为均是违法行为,都是对消费者的一种欺骗。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