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1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细菌耐药年度分析报告

细菌耐药年度分析报告引言细菌耐药性是近年来全球性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耐药细菌的出现对医疗系统和患者健康产生了严重威胁。
本年度分析报告旨在对全球细菌耐药性的情况进行分析,并提供相关数据和趋势,以帮助制定有效的控制措施和治疗策略。
数据来源本报告使用世界卫生组织(WHO)和各国公共卫生部门公布的相关数据进行分析。
数据涵盖了全球范围内不同地区和不同类型的细菌耐药性情况。
主要发现1. 抗生素使用量增加全球抗生素使用量持续增加,这导致了细菌耐药性的普遍扩散。
过度使用抗生素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是耐药性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
2. 耐药细菌的种类和分布耐药细菌主要包括分枝杆菌属(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肠杆菌属(Escherichia coli)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等。
这些耐药细菌广泛分布于全球各地,已经成为严重的公共卫生问题。
3. 不同地区的耐药性差异不同地区的耐药性差异较大。
一些发展中国家和地区,由于医疗设施和资源的限制,耐药性问题更加突出。
而一些发达国家,由于抗生素使用合理和医疗制度完善,耐药性问题相对较低。
4. 多重耐药性多重耐药性是指细菌对多种抗生素同时产生耐药性。
目前,多重耐药细菌已经在全球范围内普遍存在,对治疗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5. 耐药性对公共卫生和经济的影响细菌耐药性不仅对公共卫生产生了严重的影响,而且对经济造成了巨大的负担。
治疗耐药细菌感染的费用高昂,并导致患者的疗效下降和长期护理的需要增加。
对策和建议为了应对细菌耐药性问题,采取以下对策和建议:1. 加强监测和报告:建立国际合作机制,加强对细菌耐药性的监测和报告,及时获取数据并对其进行分析和评估。
2. 合理使用抗生素:加强对医务人员和患者的抗生素使用管理和教育,避免过度使用和不合理使用抗生素。
3. 发展新型抗生素和治疗方案:鼓励和支持科研机构和制药公司研发新型抗生素,并加强对新抗生素的监管和使用。
中国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2017年)

中国抗菌药物管理和细菌耐药现状报告(2017版)1目录第一部分现状 (1)(一)中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现状 (1)(二)中国细菌耐药现状 (8)(三)部分传染病耐药防治工作现状 (26)第二部分策略 (27)(一)2016年相关政策与行动 (27)(二)重点投入抗菌药物及抗耐药菌药物的研发 (28)(三)抗菌药物管理及细菌耐药防治规划 (29)(四)G20公报 (30)(五)全球健康促进大会 (31)第三部分实践 (33)(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和“细菌耐药监测网”的建设 (33)(二)成立国家卫生计生委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评价专家委员会 (35)8(三)技术支撑体系搭建与培训 (36)(四)国际化交流合作 (38)第四部分成效 (39)(一)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39)(二)细菌耐药情况改善 (49)第五部分问题 (52)第六部分国家行动计划相关进展 (55)(一)科研方面 (55)(二)产业化方面 (57)(三)中医药方面 (58)(四)农业方面 (60)(五)环境保护方面 (63)(六)宣传方面 (65)第七部分附录 (67)(一)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 (67)(二)遏制细菌耐药国家行动计划(2016~2020年) (83)9(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公告第2428号 (92)10第一部分现状感染性疾病是人类最常见的疾病之一,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抗菌药物是治疗感染性疾病的主要手段,已成为临床应用最广泛的药物之一。
随着抗菌药物在临床中的广泛使用,细菌耐药问题也越来越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
下面分别介绍中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现状和中国细菌耐药现状。
(一)中国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现状截止至2016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监测网共有注册入网单位2671所,较2015年增加131所,分属32个分网。
监测网中心成员单位(以下简称中心成员单位)2016年增加到351所,但考虑到便于统计分析比较等原因,如果没有特殊说明,统计分析中心成员单位仍以2015年的192所计,均为三甲医院,其中综合医院181所,专科医院11所。
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报告

一季度抗菌药物临床应用分析报告一、背景介绍近年来,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日益受到关注。
随着细菌对抗生素的耐药性问题不断加剧,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成为推动抗菌药物有效应用的关键环节。
本报告旨在对一季度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进行分析,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提供参考。
二、数据分析1.抗菌药物使用情况根据统计数据,一季度内,全国医疗机构使用的抗菌药物总量为XXX 克,较去年同期有所下降。
其中,青霉素类、头孢菌素类、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等传统抗菌药物仍然是主要使用药物。
2.不合理使用情况虽然抗菌药物的使用总量下降,但不合理使用仍然存在。
仍有部分医生在治疗病情不清的患者时过度使用抗菌药物,导致了药物的滥用和耐药菌株的产生。
3.耐药性分析调查结果显示,XXX季度内检测到的耐药菌株的百分比较去年同期略有上升。
耐药菌株主要集中在医院感染等特定领域,其中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肺炎克雷伯菌和肠杆菌等是耐药程度较高的菌株。
三、问题分析1.不合理使用的原因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原因复杂多样,有三方面主要原因:(1)医生处方不规范,过度使用抗菌药物;(2)患者要求使用抗菌药物,医生往往会满足患者的要求;(3)缺乏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知识和宣传教育。
2.耐药性产生的原因耐药菌株的产生与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密切相关。
过度使用抗菌药物使得细菌逐渐产生耐药性,进而影响临床治疗效果。
此外,不合理的药物配伍使用也会导致菌株的产生。
三、解决方案1.提高医生的药物合理使用水平通过加强医生的临床抗菌药物应用知识培训,提高医生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水平。
同时,建立科学规范的处方评价制度,对医生的处方进行监督和评估。
2.加强患者的药物合理使用宣传教育加强对患者的宣传教育,推广抗菌药物正确使用的知识,引导患者不滥用抗菌药物。
3.强化医疗机构的抗菌药物管理建立医疗机构抗菌药物合理使用管理制度,加强对抗菌药物的监控和控制。
四、结论抗菌药物的合理使用是遏制细菌耐药性发展的关键环节,通过加强对医生和患者的宣传教育,加强医院的抗菌药物管理,可以有效降低抗菌药物的滥用和耐药性的产生。
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报告

抗菌药物耐药性分析报告齐齐哈尔建华医院临床药学组2017年04月--2017年06月一、目的:了解金黄色葡萄球菌对11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本季度红霉素、克林霉素、青霉素、阿奇霉素、诺氟沙星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70%,上述五种抗菌药物药物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待细菌耐药结果而定。
(2)本季度庆大霉素针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50%,应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用。
(3)本季度左氧氟沙星、莫西沙星、头孢西丁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40%,应慎重经验用药。
(4)本季度抗菌药物四环素、苯唑西林对金黄色葡萄球菌耐药超过30%。
对本院医务人员提出预警信息。
二、目的:了解表皮葡萄球菌对12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结果:(1)本季度红霉素、诺氟沙星、青霉素、头孢西丁、阿奇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70%,上述五种抗菌药物针对表皮葡萄球菌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待细菌耐药结果而定。
(2)本季度左氧氟沙星、复方新诺明、苯唑西林针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50%,应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用。
(3)本季度克林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率超过40%,应慎重经验用药。
(4)本季度抗菌药物庆大霉素、莫西沙星、四环素对表皮葡萄球菌耐药超过30%。
对本院医务人员提出预警信息。
供依据。
结果:(1)抗菌药物复方新诺明、氨苄西林、环丙沙星、头孢唑林、头孢呋辛、头孢曲松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70%;针对大肠埃希菌以上抗菌药物暂时停止使用,何时恢复待细菌耐药结果而定。
(2)抗菌药物左氧氟沙星、庆大霉素、氯霉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50%的抗菌药物药物,应参照药敏试验结果选用。
(3)本季度无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40%的抗菌药物。
(4)头孢吡肟、头孢他啶对大肠埃希菌耐药率超过30%抗菌药物,对本院医务人员提出预警。
四、目的:了解阴沟肠杆菌对10种常见抗菌药物的耐药性,为临床治疗提供依据。
2017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

2017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国家卫生计生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 全 国 细 菌 耐 药 监 测 网 2017 年 12 月 26 日2017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报告2017 年全国细菌耐药监测网成员单位共有 1 412 所医院,其中上报数据医 院共 1 401 所。
上报数据的成员单位中二级医院 379 所,三级医院 1 022 所;经 过数据审核, 纳入数据分析的医院共有 1 307 所, 其中二级医院 336 所, 占 25.7 %, 三级医院 971 所,占 74.3%。
本报告来自 2016 年 10 月至 2017 年 9 月的监测数据,以保留同一患者相同 细菌第一株的原则剔除重复菌株后,纳入分析的细菌总数为 2 894 517 株,其中 革兰阳性菌占 29.7%(859 388/2 894 517) ,革兰阴性菌占 70.3%(2 035 129/2 894 517) 。
革兰阳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金黄色葡萄球菌 273 872 株(占革兰阳 性菌 31.9%) 、 表皮葡萄球菌 96 922 株 (占革兰阳性菌 11.3%) 、 肺炎链球菌 84 374 株(占革兰阳性菌 9.8%) 、粪肠球菌 81 403 株(占革兰阳性菌 9.5%)和屎肠球 菌 79 444 株(占革兰阳性菌 9.2%) 。
革兰阴性菌分离率排名前五位的是:大肠埃希菌 597 909 株(占革兰阴性菌 29.4%) 、 肺炎克雷伯菌 411 487 株 (占革兰阴性菌 20.2%) 、 铜绿假单胞菌 253 083 株(占革兰阴性菌 12.4%) 、鲍曼不动杆菌 207 046 株(占革兰阴性菌 10.2%)和 阴沟肠杆菌 83 335 株(占革兰阴性菌 4.1%) 。
菌株主要来源于痰标本(1 201 531 株,占 41.5%) 、尿标本(540 051 株,占 18.7%)和血标本(274 599 株,占 9.5%) 。
细菌耐药问题及应对策略

低年资住院医师用二代头孢菌素,主治医师可用三代头孢 或联合其他抗生素,副主任医师以上可用第四代头孢菌素 或泰能,美罗培南。
应对策略-预防
原则上使用窄谱抗生素:
细菌、抗生素、有机体的关系
病原微生物
抗菌药物 机体 药代动力学 药效学 药物剂量
非特异免疫 机体 特异性免疫
巨噬细胞活化 治疗效果 细胞和体液免疫
降阶梯治疗-严重细菌感染新策略
第一阶段使用广谱抗生素,防止病情迅速恶化、器官功能 障碍,挽救患者生命,避免细菌耐药性,缩短住院天数; 第二阶段注意降级换用相对窄谱抗生素,减少耐药菌的发
感染致病原的流行现状
医院获得性感染:G-致病菌为主, G+致病菌以金黄色葡萄 球菌常见。 NPRS连续7年检测结果: ICU病房:最常见的G-致病菌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大肠杆 菌,肺炎克雷柏杆菌,不动杆菌属,肠杆菌属,嗜麦芽窄 食单胞菌,变形杆菌,枸橼酸杆菌属,黄杆菌属和洋葱博 克霍尔法菌。 呼吸道感染:依次为铜绿假单胞菌,肺炎克雷柏杆菌,大 肠杆菌,嗜麦芽窄食单胞菌; 泌尿系感染:依次为大肠杆菌,肺炎克雷柏杆菌,铜绿假 单胞菌,阴沟肠杆菌及鲍曼不动杆菌。
抗生素限制应用或轮换应用干预策略
抗生素尤其是头孢菌素类应用是耐药细菌感染危险因素。 抗生素的限制使用(Restriction)或轮换使用(Rotation)
是指限制某一种或某一类抗生素的应用,改用其他抗生素
一段时间以后,再恢复这种抗生素的应用。
Raymond DP将一年的经验性抗生素用药进行季度性轮换结
以避免过重的经济负担以及减少耐药性的发生,优化成本 效益比。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篇一:XX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龙源期刊网 .cnXX年我院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作者:王强来源:《中国实用医药》XX年第23期【摘要】目的结合本院主要致病菌的耐药情况,探讨相关延缓细菌耐药情况发生的措施。
方法对XX年度细菌室提供的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进行汇总分析,参考相关法规并结合医院实际提出对策。
结果本院主要致病菌耐药情况相对较好,但仍应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减少耐药菌株的产生。
结论应利用好本院的细菌耐药情况分析,加强宣传,并结合行政手段加强抗菌药物应用的管理。
【关键词】致病菌;耐药情况;延缓措施随着广谱抗菌药物在医院的广泛应用,细菌耐药情况也日趋严重,作者通过对本院XX年度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的分析,按照《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办法》等相关法规的要求,结合本院实际,提出相应措施延缓细菌耐药情况的发生。
1 资料与方法1. 1 一般资料本院XX年1月1日~XX年12月31日在临床送检标本中,检出病原菌2024株,其中革兰阳性球菌528株,革兰阴性杆菌1427株,真菌69株,常见致病菌及其耐酶株检出情况见表1,常见致病菌耐药情况见表2。
2 耐药情况分析2. 1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从XX年本院临床标本细菌培养结果看,革兰阴性杆菌仍是主要致病菌。
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作为最常见的肠杆菌科细菌,共检出568株,占革兰阴性杆菌检出总量的40%。
对头孢菌素、氟喹诺酮类耐药是我国临床分离大肠埃希菌、肺炎克雷伯菌的主要特征,细菌对喹诺酮类的耐药率仍接近70%[1]。
从本院细菌耐药情况看,肺炎克雷伯菌好于大肠埃希菌,二者均对头孢曲松和头孢噻肟高度耐药,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和单环β-内酰胺类氨曲南耐药率虽未超过50%,但仍应引起重视,慎重经验用药。
大肠埃希菌对喹诺酮类的环丙沙星和左氧氟沙星耐药率均超过50%,应当参照药敏结果才能考虑使用。
碳青霉烯类中的亚胺培南西司他丁和美罗培南一直对二者保持较高的敏感性,其次为头孢哌酮舒巴坦,这些药物可以作为治疗肠杆菌科细菌引起的重症感染的首选药物。
2017年1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

太和县人民医院 2013年三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一.标本送检及细菌检出情况本季度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5.24%。
微生物室共收到标本2068份,分离出病原菌496株,阳性率23.98%。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2株、占83.06%,革兰氏阳性菌54株,占10.89%,白假丝酵母菌5株,占1.01%。
科室分布前六位的是:重症医学科422例,儿科422例,肝胆外科112例,神经外科103例,呼吸内科80例,普外科62例,内分泌科59例。
送检标本类型较多的依次是:痰581份、大便114份、尿液111份、渗出液111份、脓液75份、血液57份,阳性率最高的为血液,其它依次为:脓液、渗出液、痰液、尿液、大便。
标本中检出的常见菌如下: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
共筛选出多重耐药菌20株,占总菌数的4.03%,其构成为:大肠埃希菌1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5%,鲍曼不动杆菌3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5%,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0%,铜绿假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阴沟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产气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嗜麦芽寡食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二.常见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情况与分析1.革兰氏阳性菌本次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较少,不具代表性,无法具体分析。
2.革兰氏阴性菌本次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耐药率高,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复合磺胺、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0-75%之间,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择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为中敏,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
本次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头孢西丁、左氧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均敏感,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用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太和县人民医院 2013年三季度细菌耐药情况分析与对策报告一.标本送检及细菌检出情况
本季度细菌培养送检率为35.24%。
微生物室共收到标本2068份,分离出病原菌496株,阳性率23.98%。
其中革兰氏阴性菌412株、占83.06%,革兰氏阳性菌54株,占10.89%,白假丝酵母菌5株,占1.01%。
科室分布前六位的是:重症医学科422例,儿科422例,肝胆外科112例,神经外科103例,呼吸内科80例,普外科62例,内分泌科59例。
送检标本类型较多的依次是:痰581份、大便114份、尿液111份、渗出液111份、脓液75份、血液57份,阳性率最高的为血液,其它依次为:脓液、渗出液、痰液、尿液、大便。
标本中检出的常见菌如下:以肺炎克雷伯菌最多,其次是大肠埃希菌、产气肠杆菌、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奇异变形杆菌。
共筛选出多重耐药菌20株,占总菌数的4.03%,其构成为:大肠埃希菌1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5%,鲍曼不动杆菌3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5%,肺炎克雷伯菌2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10%,铜绿假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阴沟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产气肠杆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嗜麦芽寡食单胞菌1株,占多重耐药菌菌株总数的5%。
二.常见临床分离细菌耐药情况与分析
1.革兰氏阳性菌
本次分离的革兰氏阳性菌较少,不具代表性,无法具体分析。
2.革兰氏阴性菌
本次分离出的大肠埃希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耐药率高,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临床应用;对庆大霉素、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吡肟、复合磺胺、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在50-75%之间,参照药敏实验结果选择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为中敏,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孢西丁、阿米卡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亚胺培南敏感性高。
本次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对头孢唑林、头孢曲松、氨苄西林、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头孢吡肟、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曲南、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环丙沙星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头孢西丁、左氧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均敏感,是肺炎克雷伯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产气肠杆菌对哌拉西林、头孢西丁、头孢呋辛、庆大霉素、复合磺胺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在30-40%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对阿米卡星、头孢他啶、环丙沙星、头孢吡肟、头孢曲松、亚胺培南、氨曲南均敏感,是产气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阴沟肠杆菌对哌拉西林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避免耐药范围的扩大;对头孢西丁、氨苄西林、哌拉西林/他唑巴坦耐药率大于50%,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氨苄西林/舒巴坦、头孢他啶、庆大霉素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孢吡肟、复合磺胺耐药率在30-40%之间,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
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头孢呋辛、左氧沙星、氨曲南均敏感,是阴沟肠杆菌的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出的铜绿假单胞菌对头孢西丁、复合磺胺、哌拉西林/他唑巴坦的耐药率大于75%,按照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该类抗菌药物的在铜绿假单胞菌感染中的临床应用,根据追踪细菌耐药监测结果,再决定是否恢复其的临床应用;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他啶、庆大霉素、亚胺培南、头孢吡肟耐药率在50-75%之间,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环丙沙星、阿米卡星、左氧沙星、氨曲南耐药率低,可选作治疗用药。
本次分离的奇异变形杆菌对头孢唑林的耐药率高,根据细菌耐药预警机制,应暂停使用,避免耐药范围的扩大;对哌拉西林耐药率大于50%,提示医务人员参照药敏实验结果用药;对头孢呋辛、头孢吡肟、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在40-50%之间,提示医务人员慎重经验用药;对头孢他啶、复合磺胺、庆大霉素、氨苄西林耐药率在30-40%之间,应及时将抗菌药物预警信息通报医务人员。
对哌拉西林/他唑巴坦、头孢西丁、环丙沙星、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左氧沙星、氨曲南均敏感,是奇异变形杆菌的治疗用药。
革兰氏阴性菌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的敏感性较差,阿米卡星、左氧沙星对我院目标致病菌的敏感性较高,可根据耐药率高低,谨慎选择使用抗菌药物,避免其临床耐药范围在医院扩散。
作为特殊管理的抗菌药物亚胺培南对铜绿假单胞菌耐药率达66%,应严格控制特殊管理的抗菌药物的使用。
注:---代表不检测或无数据
三.应对措施
1.严格控制其耐药率较高的哌拉西林、头孢呋辛、氨苄西林等抗菌药物的临床使用,临床用药应严可靠参照药敏结果及病原学检查结果。
2.抗菌药物可轮换使用,降低单一方案的耐药性,恢复初始抗菌药物治疗价值,以减少抗菌药物的选择性压力。
3.临床应加强对亚胺培南的耐药趋势监测,避免其在院内扩散而发生院内感染。
四.讨论
随着我院新的抗菌药物应用管理办法的出台,加强了对细菌耐药监测管理,2013年第三季度各科室送检标本较上季度规范,数量明显提高,送检及时,分类清晰,但是阳性率还是较低,阳性率低的原因可能是采集标本不正确或病人带菌率低。
尿液、大便阳性率最低,可加强检验人员的专业训练。
由于标本数量有限,以上建议仅供参考,临床医师在诊疗工作中宜结合实际情况,同时参照相关的规范、指南合理使用抗菌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