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促织》知识概要
《促织》知识概要

《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异”是说记载的全是奇闻异事。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认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对我国文言小说的特殊贡献,是“用传奇法以志怪”。鲁迅先生是这样解释“用传奇法以志怪”的:
“《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进然,用法传奇,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语句品味鉴赏】
“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这是全文总结段中的一个关键语句,其含意深刻,讽谏之意明显。成名一家的灾难是封建统治造成的。宫廷崇尚促织游戏,由于最高统治者荒淫腐化,下层各级官吏加紧敲诈勒索,遂使成名一家苦不堪言。作为下层知识分子尚且如此,何况更下层的劳苦大众呢!这就揭示了造成人民灾难和痛苦的根源。“一跬步”微不足道,事虽小,但事关老百姓的性命,不可轻忽啊!此句确实是诤诤之言。
在内容上,本段为全文提供了当时社会的概貌、故事发生的背景,以极精炼的笔触对封建官僚机构的面貌作了勾勒,“宫中尚促织之戏”,这是祸根。
也表现出了官府的贪鄙:
趁机搜到刮百姓,以求升官发财,连不务正业的“游侠儿”也乘机做乱,牟求利益。通过这些,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黑暗现实的较为完整的画面,为成名悲剧的展开做了铺垫。在结构上,它属于小的起因部分,起必要的交代作用,因此看似廖廖的数语,作用不凡。
依据上述内容,结构提纲可编成:
交代故事起因①——故事的开端②——故事的发展③④——故事的高潮⑤⑥⑦——故事的结局⑧——作者的评语⑨。
【课文内容剖析】
小说以明代宫廷尚斗促织,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以蟋蟀为线索,描写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朝政昏暗、吏治腐败以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罪恶,借讲述前朝故事,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
促织的文言知识点归纳

促织的文言知识点归纳文言文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书面语言,是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促织是指将文言文的知识点进行系统整理和分类,以提高学习者的使用文言文的能力。
以下是促织的文言知识点的具体归纳:一、文言文的基本语法知识点:1.名词和代词的变化规则,包括单复数、格和人称的变化;2.动词的变化规则,包括时态、语态和性数的变化;3.形容词和副词的用法和变化规则;4.介词、连词和助词的用法和变化规则;5.句子的基本结构和语序,包括主谓宾结构和定语后置等特点;6.否定句的表达方法和特点;7.并列句和复合句的表达方法和特点。
二、文言文的阅读技巧和理解方法:1.学会分析句子结构和语法关系,包括主谓宾关系、定状宾结构、动宾关系等;2.学会使用上下文推测生词的意思;3.学会使用字典和注释,理解文言文中的生僻字词和文化典故;5.学会区分文言文中的虚词和实词,理解文章的修辞手法;6.学会捕捉文章的主题思想和结构,理解整篇文章的脉络。
三、文言文的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1.学会使用文言文的典型句式和固定搭配,提高写作的准确性和规范性;2.学会使用文言文的辞章和修辞手法,提高写作的艺术性和感染力;3.学会使用文言文的引用和典故,提高写作的熏陶力和深度;4.学会使用文言文的紧缩和省略,提高写作的简练性和概括力;5.学会使用文言文的间接表达和含蓄意义,提高写作的思辨力和张力;6.学会使用文言文的巧妙转换和变化形式,提高写作的变化性和灵活性。
四、文言文的文化常识和背景知识:1.熟悉古代文化和历史背景,理解文言文的文化内涵;2.了解古代文人和流派,理解文言文的宗派特点;3.熟悉古代经典和名著,理解文言文的典籍引用;4.了解古代社会制度和道德观念,理解文言文的社会背景;5.熟悉古代文学理论和批评方法,理解文言文的审美特点;6.了解现代文言文的应用和发展,理解文言文的传承意义。
总之,促织的文言知识点归纳包括基本语法知识、阅读技巧和理解方法、写作技巧和表达方法、文化常识和背景知识等方面,通过学习和掌握这些知识点,可以提高学习者对文言文的理解和应用能力,进而更好地欣赏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
聊斋志异促织主要内容

聊斋志异促织主要内容
《促织》是清代文学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小说。
那么这部小说主要讲了什么呢?
小说首先讲述了故事发生的背景。
在明朝宣德年间,皇帝喜欢斗蟋蟀,每年都会向民间征收蟋蟀。
为了满足宫廷的需求,地方官员经常向百姓摊派任务,导致百姓民不聊生。
小说以“促织”为题,就是因为在古代,蟋蟀的别名叫促织。
故事的主人公名叫成名,是一个为人忠厚、善良、有点迂腐的读书人。
他的家庭并不富裕,生活也很简单,但却被摊派了寻找蟋蟀的任务。
在经历了多次失败后,他意外捉到了一只奇特的蟋蟀,但因为好奇的儿子不小心弄死了这只蟋蟀,导致成名受到了沉重的打击。
为了让儿子免于刑罚,成名妻子向巫婆求教。
在神明的指引下,成名终于又找到了一只出色的蟋蟀,但却被狡猾的县令夺走了。
县令将这只蟋蟀献给了皇帝,却发现这只蟋蟀非常弱小,皇帝非常生气。
在故事的高潮部分,成名再次捉到了一只强大的蟋蟀,但他的儿子却误以为这只蟋蟀是自己的。
为了证明儿子的清白,成名将儿子锁在家中,却导致儿子跳井自杀。
得知儿子死亡的消息,成名悲痛欲绝。
故事最后,皇帝非常喜欢这只强大的蟋蟀,对献上它的成名大加赏赐。
然而,成名却对皇帝的赏赐毫不在意,他唯一的愿望就是能找回自己的儿子。
最终,他看到了一只类似蟋蟀的小动物跳进了儿子的坟墓中,他才明白原来这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
整个故事通过一只小小的蟋蟀,反映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百姓的
苦难。
小说中的人物形象生动,情节曲折紧凑,情感细腻动人,充满了深刻的社会意义和人性关怀。
《促织》文言知识点总结

《促织》文言知识点总结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促织的历史渊源。
促织起源于唐代,是中国织物工艺中的一种新技术。
这项技艺首先在中国广东省的嘉应和肇庆地区得到广泛应用和开发,后来被广泛传播到越南、泰国、印度尼西亚、马来西亚、新加坡、巴基斯坦、孟加拉国等地。
促织在唐代因其独特的技艺和华丽的效果,受到了贵族和富裕人家的青睐。
后来,促织的技艺逐渐发展完善,成为中国国内外商贸交往中的一个重要品种。
到了宋代,促织已经成为宫廷艺术的代表,成为了中国传统艺术的瑰宝。
其次,我们来了解一下促织的工艺特点。
促织最大的特点就是使用金丝、银丝等贵重材料与普通的纱线相结合,使得织造而成的布料看起来更加华丽、贵气和金碧辉煌。
促织的工艺需要经过多道复杂的制作工序,包括勾花、穿珠、缝补、填充、镶边等等。
其中,勾花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
勾花要求织工将制作好的花样片用劈罗输在织物上,然后再在上面用精细的丝线勾出图案的轮廓线,形成平衡和和谐的花纹。
此外,促织的色泽也非常丰富,可以通过灰、紅、黑等颜色来搭配出复杂的图案和效果,给人以美丽和大气的视觉享受。
再次,我们来了解一下促织的艺术造型。
促织作品不仅色彩丰富,图案瑰丽,而且具有很强的观赏性和艺术感染力。
促织的造型设计在图案的选择和布局上非常注重色彩的层次感和视觉的舒适度,力求在保持图案层次分明和和谐的基础上,给人以视觉上的冲击和享受。
比如纹常可以根据人物、山水、花草等造型进行创作,使得织物更具有生气和灵动。
而在材料上,金丝、银丝等也可以被巧妙地运用起来,作为图案的装饰和点缀,增强促织作品的贵气和独特魅力。
最后,我们来了解一下促织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随着现代纺织工业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促织作为一种手工艺,其发展受到了一定的冲击,老一辈的手工艺人也越来越少,这也导致了促织的传承和发展面临一定的困难。
然而,由于促织的独特魅力和艺术价值,它并未在现代社会中失去市场,反而得到了更多人的青睐和关注。
一些爱好手工艺的年轻人,也开始学习和从事促织这一行业,他们利用现代科技,设计出更加新颖和具有时代感的促织作品,为促织这一传统工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生机。
促织的知识点总结

促织的知识点总结一、织物的种类织物的种类繁多,主要包括棉织物、麻织物、丝织物、毛织物、化纤织物等。
不同种类的织物具有不同的特点和用途,可以根据实际需求选择合适的织物。
1.棉织物:棉织物是以棉花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织物,具有柔软、透气、吸湿、耐磨等特点,适合制作夏季服装、床上用品等。
2.麻织物:麻织物是以亚麻、黄麻等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织物,具有强韧、透气、吸湿、耐磨等特点,适合制作夏季服装、家居用品等。
3.丝织物:丝织物是以桑蚕丝为原料制成的织物,具有光泽、柔软、透气、舒适等特点,适合制作高档服装、内衣等。
4.毛织物:毛织物是以羊毛、兔毛、羊绒等纤维为原料制成的织物,具有保暖、柔软、弹性等特点,适合制作冬季服装、外套等。
5.化纤织物:化纤织物是以化学合成纤维(如涤纶、尼龙、氨纶等)为原料制成的织物,具有耐磨、易护理、易加工等特点,广泛用于服装、家居用品、工业用品等领域。
二、织物的材料织物的材料主要包括天然纤维和化学合成纤维两大类。
天然纤维主要包括棉、麻、丝、毛等,化学合成纤维主要包括涤纶、尼龙、氨纶等。
1.天然纤维:天然纤维是指由天然植物或动物提取而成的纤维,具有天然、环保、柔软等特点。
棉、麻、丝、毛等都是常见的天然纤维材料,适合制作各种织物和纺织品。
2.化学合成纤维:化学合成纤维是指通过化学方法从石油、天然气等原料提取合成的纤维,具有耐磨、易护理、易加工等特点。
涤纶、尼龙、氨纶等都是常见的化学合成纤维材料,广泛应用于纺织工业和服装制造领域。
三、织物的工艺织物的工艺主要包括织造工艺和后整理工艺两大类。
织造工艺主要包括针织、梭织、纺织等,后整理工艺主要包括染色、定型、整理等。
1.织造工艺:织物的织造工艺主要包括针织、梭织、纺织等。
针织是指利用针织机将纱线编织成织物,具有柔软、弹性等特点,适合制作T恤、运动服等;梭织是指利用织机将纱线纬纵交叉编织成织物,具有坚固、耐磨等特点,适合制作牛仔裤、床上用品等;纺织是指利用纱线经过纺纱、纺织、印染等工艺制成织物,可以制作各种织物和纺织品。
《促织》知识点整理

《促织》知识点整理一、作者及作品背景1、作者: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
2、作品背景:《促织》出自《聊斋志异》,这部作品创作于清朝,蒲松龄通过谈狐说鬼的方式,对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人民的苦难进行了深刻的揭露和批判。
二、故事梗概1、朝廷征收促织,成名被摊派任务,因交不出合格的促织而备受折磨。
2、成名儿子不小心弄死了父亲捉来的促织,投井自杀,灵魂化为一只善斗的促织。
3、成名将儿子化身的促织献给朝廷,获得重赏,成名因此富贵。
三、主题思想1、揭示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无道和对百姓的残酷剥削。
2、批判了封建官僚的谄媚逢迎和贪污腐败。
3、反映了劳动人民在封建统治下的悲惨命运和痛苦生活。
四、人物形象1、成名老实怯懦:被官府摊派捉促织的任务后,诚惶诚恐,一筹莫展。
善良迂讷:面对困境,不敢反抗,只会默默忍受。
最终受益:因儿子化身的促织而富贵。
2、成名之子天真活泼:不小心弄死了促织。
勇敢担当:因害怕父亲责罚而投井自杀。
五、艺术特色1、情节跌宕起伏故事一波三折,充满悬念,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
从成名被摊派任务到儿子自杀,再到促织献朝廷,情节发展出人意料。
2、细节描写生动对促织的描写细腻逼真,如“巨身修尾,青项金翅”。
对人物心理和神态的描写也十分精彩,展现了人物的性格特点。
3、浪漫主义色彩儿子灵魂化为促织,帮助父亲摆脱困境,具有浪漫主义的想象。
六、语言特色1、简洁明快语言简练,不拖泥带水,能够准确地表达意思。
2、生动形象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使文章更加生动有趣。
3、口语化语言贴近生活,通俗易懂,具有浓郁的生活气息。
七、文化内涵1、反映了古代的赋税制度朝廷征收促织,体现了封建统治者对百姓的横征暴敛。
2、展现了古代的民俗文化人们对促织的喜爱和斗促织的习俗。
八、与现实的联系1、警示现代社会要关注民生,避免过度的行政摊派给百姓带来沉重负担。
2、批判贪污腐败和官僚主义,倡导廉政和公正的社会风气。
以上是对《促织》这篇文章的知识点整理,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完整版促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

完整版促织文言文知识点整理《促织》,源自《春秋》的一部战国时代的纪事文学,也是《春秋》编年体史书中的重要地位,被誉为“史学里的宝贵财富”,是中国战国时代社会风气观察,哲学思想,政治斗争,国家发展变化的一部重要文献。
《促织》收录了诸多关于政治斗争,以及关于仁义学说、礼义学说思想理论等方面的文章。
它以“促织”这一形象思维为主线,由上到下描绘了整个“成乱”时期政治斗爭的局面,并对社会结构的对错有所研究,特别是在处理人物的态度上更是深入细致。
文章中引用的历史性人物也十分多样,如苏秦、左丞、钟鸣以及同文及等人,形象典型而丰富,大多正确反映了当时社会风气。
《促织》把孔子的道德说扩展到全局,倡导两种治国理念:有司考察制度和公正促织制度。
“司考察”是对当时的社会实际的实时考察和调查,是避免局部变动而使整个社会保持稳定的一种理念;“促织”则是指用思想感化引导社会的方法,是以和谐的智慧引导社会向着正确的方向。
《促织》认为,治国实践的根本是“司考察”和“促织”相结合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效,这一理念属于政治哲学,被誉为“立世革道”。
《促织》在思想观点方面受到正史体和诸子百家的影响,本着治理安定国家和抚平民殃的爱民心态,注意到暴君对人民伤害和制度不公,讲求治亲仁义道德,树立团结社会,团结人心的重要性。
思想上悬案,如促织主要说明“己之私欲,而不自能克制,此外毋有耳”的居中思想,体现了“以力及轻弱”的军事精神。
《促织》中也反映了政治斗争的局面,把政治看作一门学问,重视治国的基本观念,即服从上级,遵守公法,保持国家的团结,反对分裂与内部斗争;把历史理论运用到政治中,如“昔者秦滕子宰相,臣谨述尔庙而往”,这形象地体现了以遵守法令,履行职责,下着有功劳中央政府,反对内部斗争的思想。
《促织》反映的文化传统,对中国近代的社会风气观察影响甚深,已成为中华民族的传统精神。
《促织》文言知识总结

《促织》总结(一)重点字词①尚:崇尚,爱好②斗而才:名词作动词,显示才能③责:责令、摊派④假:借⑤辄:总是⑥薄产累尽:牵累,妨碍⑦居为奇货:存储,积⑧遂为猾胥报:被⑨科敛丁口:向百姓征税摊派费用。
⑩昂其直:抬高11会:恰逢12冀:希望13发:打开14靡计不施:没有15具:准备16诣:到.....去17能以神卜:凭借18无毫发爽:差错19冥搜:用尽心思搜索,冥:深20再:两次21纳:上交,交纳22掭以尖草:撩拨23翕辟:合,开24焉:于是25趁之:赶26不啻也:止27向隅:含有哭泣的意思28然睹促织:然而,看到29成益愕:更加30觇视:窥视31执:拿着32循:沿着33徐行:慢慢走34俱:都35穷:用尽36审谛之:仔细地看它37蹑迹披求:披,拨开38造庐:到39及:等到40而:通“尔”,你,你的41被:覆盖42问者爇香于鼎:在鼎中点燃香,介词结构后置43默然:沉默的样子44聊赖:寄托45顾:看46覆之以掌:用手掌覆盖住,介词结构后置47矜:夸耀48顾念:但是49翼日:第二天50掇:拾起来51诸:兼词,之于。
52右:古代以右为尊,以左为卑。
53赉:赏赐。
54独是:唯独这个。
55贴妇卖儿:抵押56以促织富:因为(二)词类活用1、名词作状语岁:名词作状语,每年得佳者笼养之:名词作状语,在笼子里养早出暮归:名词用作状语,在早上,在晚上2、名词作动词斗而才:名词作动词,显示才能杖至百:名词用作动词,杖责笼归:名词作动词,装进笼子上于盆而养之:名词作动词,放在......上裘马:名词作动词,穿上名贵的皮衣,坐上豪华的马车。
力叮不释:名词作动词,用力。
3、意动用法奇:认为....奇异,意动用法。
成然之:意动,认为......正确成劣之:意动,认为....不好4、使动用法倾数家之产:使动,使....耗尽(三)通假字昂其直:通“直”,价格而:通“尔”,你,你的裁:同“才”(四)古今异义操童子业:童生日与子弟角:年轻人神气痴木:精神和气色(五)固定结构1、被动句:为猾胥报充里正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促织重点难点突破《促织》是按事物发展的自然顺序记叙的,情节曲折多变,故事完整。
整个小说是按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四部分记叙的。
在阅读时注意故事的高潮部分——成名得虫、失虫和再得异虫(成子化虫)。
从失虫到失爱子是情节的深入发展,增强了故事的悲剧色彩。
成子投井自杀的悲剧,其原因不过是一只小小的蟋蟀,这充分反映了官府贪暴给百姓带来的苦难之深。
文末有“异史氏曰”一段文字,这是作者对故事所作的评论,也是笔记小说常用的一种形式。
通过评语直接表达自己的观点。
【重点难点讲解】成名是封建社会的下层知识分子,作者塑造这一形象的社会意义是本课的重点之一,通过这一形象,我们要认识封建统治者从皇帝到官吏迫害人民的反动本质。
小说的线索“促织”以及紧扣这条线索,按其“得失”造成的文章的波澜是文章的另一重点,也是难点。
浪漫主义的表现手法以及心理、场面描写的艺术技巧是本文的又一重点。
核心知识选自《聊斋志异》。
促织,蟋蟀。
作者蒲松龄。
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别号柳泉居士,山东淄川(今属淄博市)人,他出生于“累代书香”之家,早岁即有文名,但屡试不第,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中年时期,曾随友人在宝庄作幕宾数年,后居乡以授徒自给。
他刻苦好学,知识广博,工于诗文,善制俚曲。
在清初,像蒲松龄这样出身的士人,进身之途惟在科举,科场的失败使他悲痛万分。
在艰难时世中,他逐渐认识到像他这样出身的人难有出头之日,他把满腔思绪寄托在《聊斋志异》的创作中,历二十年左右的时间,才写成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十六卷,四百余篇。
这部小说集托笔于虚幻世界,借助想像谈狐论鬼以讽喻社会,熔铸着蒲松龄一生的心血。
《促织》是蒲松龄最优秀的笔记小说之一。
它以明代皇室盛行斗促织的游戏,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的灾难为背景,描写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者的荒淫腐朽,横征暴敛的罪恶,文章借讲述前朝故事,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
学习时要注意理解掌握下列文言实词:庠裨抢审靡集掭悚翕啻怍售陵疏造俾龅掾讷迂觇黠发爽跬敛业赉掇。
文言虚词:以顾然。
通假字:直—值裁—才【课文背景知识】蒲松龄(公元1640—1715),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
淄川(今山东省淄博市)人。
出身于书香门第,至其父蒲弃儒经商,后家境衰落,生活清寒。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这部文言短篇小说集,蒲松龄从20岁开始搜集各类传说故事,并加以润饰创作,经过20多年苦心勤作,至40岁前后初步写成。
这部小说集包括近五百则故事,它们分别暴露了当时社会政治的腐败,官吏豪绅的作恶,科举制度的弊端和封建礼教对青年男女的摧残。
《聊斋志异》是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相结合的杰作。
里面的故事基本上发生在冥界仙境,故事人物大多是花妖狐魅。
蒲松龄以其超凡的想像力和深刻的洞察力构筑起一个亦真亦幻,亦人亦鬼的幽冥世界。
从社会批判角度观察,这个幽冥世界乃是人间社会的真实投影,它揭示人世的辛酸悲凉和人物的偃蹇惨痛。
从美学理想角度观察,这个幽冥世界是人世理想的梦幻体现,它揭示出对人世善恶的最后清算和对人生憧憬的重新开始。
因此聊斋故事无论从情节曲折跌宕,环境幻化奇妙,还是从人物遭遇辛酸和场景朦胧迷离等角度欣赏品味,都会引发人们强烈的政治义愤、道德感怀和艺术遐想。
蒲松龄不愧为一代高手,“写鬼写妖高人一等,刺贪刺虐入木三分”,这是对蒲松龄高度的艺术概括和评价。
【字词综合运用】1.词语解释:不中(zhòng)于款:中,符合;款,款式,规格。
靡(mǐ):无,没有。
薄产累(lèi)尽:一点点家产渐渐地赔光。
累,亏累,亏欠,这里是“赔”的意思。
诣(yì):到,去。
展玩:察看观赏。
不当(dàng)意:不合心意。
当,中,合。
掇(duō):拾取。
赉(lài):赏赐。
2.字义辨析:【知识延伸检索】《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
聊斋,是蒲松龄书房的名字,“志异”是说记载的全是奇闻异事。
鲁迅先生的《中国小说史略》认为蒲松龄的《聊斋志异》对我国文言小说的特殊贡献,是“用传奇法以志怪”。
鲁迅先生是这样解释“用传奇法以志怪”的:“《聊斋志异》虽亦如当时同类书,不外记神仙狐鬼精魅故事,然描写委曲,叙次进然,用法传奇,而以志怪,变幻之状,如在目前。
”“《聊斋志异》独于详尽之外,示以平常,使花妖狐魅,多具人情,和易可亲,忘为异类,而又偶见鹘突,知复非人。
”【课文阅读指导】本文是一篇文言短篇小说,阅读这篇小说,应首先弄清小说的情节结构,把握人物的性格,进而理解小说的主题。
其次,这篇小说的情节、人物属虚构,但它又真实地反映了清初的社会现实。
阅读中要理解浪漫主义和现实主义相结合的表现手法,学习运用通过心理、动作等描写刻画人物形象的方法。
【课文结构分析】按照开端、发展、高潮、结局的顺序编写故事结构提纲。
全文共九段,各段内容可概括为:①祸源宫中戏促织,县令媚上害民间。
②童子成名报充役,家产赔尽遭杖刑。
③成妻备钱问巫卜,神灵示成猎虫所。
④按图索虫佛阁后,猎得俊虫喜笼归。
⑤成子好奇窃发盆,虫死人悲祸临头。
⑥儿用魂灵化蟋蟀,以供为父塞官责。
⑦试斗不意显奇才,鸡败更令成惊喜。
⑧遍斗名虫龙颜悦,成名家富儿复苏。
⑨春秋笔法史传体,微言大义予褒贬。
依据上述内容,结构提纲可编成:交代故事起因①——故事的开端②——故事的发展③④——故事的高潮⑤⑥⑦——故事的结局⑧——作者的评语⑨。
【课文内容剖析】小说以明代宫廷尚斗促织,并征之于民间,给百姓带来深重苦难为背景,以蟋蟀为线索,描写了成名一家的不幸遭遇,有力地控诉了封建统治阶级的荒淫腐朽、朝政昏暗、吏治腐败以及贪官污吏横征暴敛的罪恶,借讲述前朝故事,曲折地表现了对清代黑暗现实的强烈愤慨。
【课文写作特色】1.借古讽今的曲笔叙述。
文章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以讲述前朝故事的形式寄托对现实的不满。
作者所揭露的是清初时期的黑暗现实,但作者对此采用了曲笔,开头点明故事发生在明代“宣德间”,借古讽今。
2.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
小说围绕一只小虫,紧扣人物生活的背景、人物的性格、人物的命运,写出了成名一系列心理变化。
一只小虫和人物命运休戚相关,是对吃人的封建制度的有力控诉。
通过心理刻画,使人物形象真实丰满,小说主题鲜明突出。
3.跌宕曲折的故事情节。
报充里正,严遭杖刑(一落) 按图索虫,终获佳品(一起)毙虫失子,陷入绝境(二落) 魂化促织,出现转机(二起)比之他虫,惭怍不已(三落) 虫显异能,惊喜万分(三起)进献令宰,令宰怒呵(四落) 呈献皇上,裘马扬扬(四起)4.伏笔和暗示的巧妙运用文章多处用伏笔和暗示,使故事于情于理让人觉得真实可信,在结构上彼此呼应。
第一段中,“此物故非西产”,句中的“故”字既是伏笔,又是暗示。
“故”通“固”,“本来”的意思。
促织本来不是陕西一带出产的,而上至宫廷,下至县令却每年在民间强征,这不是逼着“公鸡下蛋”,强人所难吗?封建统治者的腐朽昏庸,贪官污吏的横征暴敛,蛮横无理由此可见一斑。
同时也为成名一家悲剧的必然性埋下了伏笔。
在不产促织的地方去寻找促织,可想而知是十分困难的。
正因为在陕西一带稀有,才使得成名之子因好奇而使小虫误毙于掌下,误毙之后,另找一只不就得了吗?因“故非西产”,另找一只很难啊,这样才有成子魂化促织,以供父塞官责。
由此可见,“故非西产”一句在文中的暗示实在是妙不可言。
另一处值得品味的暗示是对成名第二次猎得的那只劣小蟋蟀的形象的描写。
那只小蟋蟀形若土狗,梅花翅,方首,长胫,其形体瘦弱不堪。
因它是成子的魂灵所化,透过这只小虫的形象,似乎隐约看到,站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因长期生活在艰难困境中而瘦削不堪的儿童形象。
这一形象是人吃人的封建社会里千千万万儿童的缩影。
它暗示出,在封建社会里,无论妇孺老幼都难逃被剥削被压迫的厄运。
【语句品味鉴赏】“天子一跬步,皆关民命,不可忽也。
”这是全文总结段中的一个关键语句,其含意深刻,讽谏之意明显。
成名一家的灾难是封建统治造成的。
宫廷崇尚促织游戏,由于最高统治者荒淫腐化,下层各级官吏加紧敲诈勒索,遂使成名一家苦不堪言。
作为下层知识分子尚且如此,何况更下层的劳苦大众呢!这就揭示了造成人民灾难和痛苦的根源。
“一跬步”微不足道,事虽小,但事关老百姓的性命,不可轻忽啊!此句确实是诤诤之言。
典型例题读下列文段,回答1~4题。
宣德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岁征民间。
此物故非西产;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令以责之里正。
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昂其直,居为奇货。
里胥猾黠,假此科敛丁口,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
★例1解释加点的词语()掌握文言实词和文言虚词。
A.宫中尚促织之戏 B.有华阴令欲媚上官C.里胥猾黠 D.假此科敛丁口 E.辄倾数家之产导析:A.盛行流行 B.巴结讨好 C.狡猾奸诈 D.征收摊派 E.往往。
★例2给下列词类活用分类()①市中游侠儿得佳者笼养之②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之③进城梯而下之④二月草己芽⑤项伯杀人臣活之⑥殚其地之出竭其庐之入⑦与少乐乐,与众乐乐,孰乐?掌握词类活用。
导析:①②/③④/⑤/⑥/⑦★例3选出与“岁征民间”句式相同的一项()A.试使斗而才 B.缙绅而能不易其志者C.张衡字平子,南阳西鄂人也 D.事又不济,反为所笑掌握文言句式。
导析:A.省略句 B.倒装(定语后置) C.判断句 D.被动句。
★例4本段在内容和结构上对全文来说有什么作用?从内容和结构上分析。
导析:在内容上,本段为全文提供了当时社会的概貌、故事发生的背景,以极精炼的笔触对封建官僚机构的面貌作了勾勒,“宫中尚促织之戏”,这是祸根。
也表现出了官府的贪鄙:趁机搜到刮百姓,以求升官发财,连不务正业的“游侠儿”也乘机做乱,牟求利益。
通过这些,就为我们描绘了一幅黑暗现实的较为完整的画面,为成名悲剧的展开做了铺垫。
在结构上,它属于小的起因部分,起必要的交代作用,因此看似廖廖的数语,作用不凡。
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完成5~8题。
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
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不终岁,薄产累尽。
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
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
”成然之。
早出暮归,提竹筒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
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
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
辗转反侧,惟思自尽。
★例5下列科举名称排列顺序正确的一项是()A.秀才童子举人进士贡士 B.童子举人贡士进士秀才C.童子秀才举人贡士进士 D.秀才童子进士贡士举人古代有关科举类的文化常识。
导析: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
童子即童生,科举时代还未考取秀才的读书人,不论年纪大小,都称为“童生”。
科举考试共分四级:院试,县、府一级的考试,及格者称生员,俗称秀才;乡试,省级考试,及格者为举人;会试,由礼部主持,及格者称贡士;殿试,由皇帝主持,分三甲出榜,统称进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