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智学校社会实践课——《去公园玩》教案
逛公园的游戏课程设计

逛公园的游戏课程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学生能理解逛公园游戏中所涉及到的数学概念,如方向、距离、图形等。
2. 学生能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逛公园游戏中遇到的问题。
3. 学生掌握公园地图的基本阅读方法,了解公园的地理布局。
技能目标:1. 学生通过参与逛公园游戏,提高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2. 学生在游戏中学会合作、沟通、协调,培养团队精神。
3. 学生能运用所学知识设计并改进逛公园的游戏规则。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学生对数学产生兴趣,认识到数学在生活中的实际应用。
2. 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合作与竞争,培养积极向上的心态。
3. 学生通过逛公园游戏,增强环保意识,学会关爱自然。
课程性质:本课程为数学学科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综合性课程,以逛公园游戏为载体,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数学知识。
学生特点:三年级学生具有较强的求知欲和好奇心,善于观察,喜欢动手操作,但注意力集中时间较短。
教学要求:教师需结合学生的年龄特点和认知水平,设计富有趣味性、挑战性的逛公园游戏,引导学生主动参与,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游戏中获得知识、技能和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
通过课程目标的分解,为后续的教学设计和评估提供明确的方向。
二、教学内容1. 公园地图的阅读与理解:介绍地图的基本知识,如方向、比例尺、图例等,结合公园地图实例,让学生学会阅读并理解地图信息。
2. 数学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 方向与距离:通过逛公园游戏,让学生在实际场景中理解东、南、西、北四个方向,并学会测量距离。
- 图形识别:识别公园中常见的图形,如圆形、方形、三角形等,并运用图形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 逛公园游戏规则设计: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设计并改进游戏规则,如制定起点、终点、路径等。
4. 合作与沟通能力的培养:在逛公园游戏中,学生需要与团队成员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合作、沟通和协调能力。
《逛公园》活动教案

《逛公园》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认识公园,了解公园的设施和环境。
2. 培养幼儿观察能力,提高他们对自然和生活的认知。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增强他们的社交能力。
4. 培养幼儿热爱生活,享受大自然的情感。
二、活动准备:1. 教师提前了解附近的公园环境,规划活动路线。
2. 准备公园导览图,方便幼儿认识公园各个区域。
3. 准备照相机,记录活动过程。
4. 准备环保袋,用于收集幼儿在公园捡到的物品。
5. 确保每个幼儿都携带身份标识,方便安全监管。
三、活动流程:1. 集合整队,教师讲解活动注意事项。
2. 步行前往公园,沿途观察街道景象。
3. 到达公园,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公园各个区域,如游乐区、湖区、绿化区等。
4. 分配任务,让幼儿分组进行公园探索,如寻找不同种类的树木、花草,观察公园设施等。
5. 收集探索成果,进行分享交流。
6. 组织幼儿在公园内进行团队游戏,如捉迷藏、接力跑等。
7. 游戏结束后,集合整理物品,清理垃圾,培养幼儿的环保意识。
8. 步行返回学校,途中回顾活动过程,引导幼儿发表感想。
四、活动策略:1. 教师以生动形象的语言,引导幼儿观察公园景物,提高他们的观察能力。
2. 设置趣味性任务,激发幼儿参与探索的积极性。
3. 通过团队游戏,培养幼儿的协作精神和社交能力。
4. 教师及时给予肯定和鼓励,增强幼儿的自信心。
五、活动评价:1. 观察幼儿在活动中的参与程度,了解他们的兴趣和需求。
2. 关注幼儿在团队游戏中的表现,评估他们的协作和沟通能力。
3. 搜集幼儿的探索成果,分析他们的观察和认知能力。
4. 综合评价幼儿在活动中的表现,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六、活动延伸:1. 邀请家长参与活动,共同参观公园,增进亲子关系。
2. 组织幼儿进行公园绘画活动,让他们用画笔记录下美丽的公园景色。
3. 开展公园主题的摄影比赛,鼓励幼儿分享自己的摄影作品。
4. 邀请公园工作人员进行讲座,让幼儿更深入了解公园的建设和管理。
《逛公园》活动教案

《逛公园》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体验公园的自然风光,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2. 帮助幼儿了解公园中的各种设施和规则,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3. 通过活动,培养幼儿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环境的责任感。
二、活动准备1. 教师和幼儿一起准备参观公园所需物品,如帽子、水壶、纸巾等。
2. 提前了解公园的地理位置、交通路线、开放时间等信息。
3. 准备公园地图、参观记录表等材料。
三、活动过程1. 教师带领幼儿乘坐交通工具前往公园,途中介绍公园的基本信息。
2. 到达公园后,教师带领幼儿参观公园,介绍公园中的各种设施和景色。
3. 幼儿自由活动,观察公园中的动植物,感受大自然的美好。
4. 教师组织幼儿在公园内的休息区集合,分享彼此的观察心得。
5. 教师带领幼儿按照原路线返回,结束活动。
四、活动延伸1. 教师和幼儿一起讨论公园中的环保问题,如垃圾分类、节约用水等。
2. 教师指导幼儿绘制公园景色,培养他们的艺术表达能力。
3. 家长参与活动,与幼儿一起参观公园,增进亲子关系。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安全,提醒他们注意交通和安全事项。
2. 关注幼儿的情绪变化,及时调整活动内容和节奏。
3. 教育幼儿尊重公园规则,保护环境,不乱扔垃圾。
4. 活动结束后,对幼儿进行简要的总结和评价,鼓励他们分享自己的收获。
六、活动材料准备1. 公园地图:提前获取公园的地图,以便在活动中向幼儿介绍公园的布局和各个区域。
2. 参观记录表:准备一份表格,让幼儿在参观过程中可以记录下自己看到的景物和设施。
3. 环保垃圾袋:提供一些环保垃圾袋,让幼儿学会垃圾分类和垃圾投放。
4. 画笔和颜料:准备一些画笔和颜料,以便幼儿在观察公园景色后进行绘画创作。
七、活动过程详细安排1. 出发前的准备:提前一天,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和准备参观公园所需的物品,如帽子、水壶、纸巾等,并检查是否带齐。
2. 乘坐交通工具:教师带领幼儿乘坐交通工具前往公园,途中可以简单介绍公园的基本信息,如公园的历史、规模等。
《逛公园》活动教案

《逛公园》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公园的环境和设施,培养幼儿对公园的兴趣。
2. 提高幼儿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培养幼儿的审美观念。
3. 培养幼儿的团队协作精神和规则意识。
二、活动准备:1. 公园环境图片素材2. 画纸、画笔、彩色铅笔等绘画工具3. 观察记录表4. 遮阳帽、水壶等防晒用品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通过展示公园环境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公园的景色和设施,激发幼儿对公园的兴趣。
2. 讲解:教师向幼儿介绍公园的基本情况,包括公园的名字、位置、面积、主要设施等。
3. 观察:教师带领幼儿走出教室,来到公园,让幼儿亲身感受公园的美景。
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观察公园的植物、动物、设施等,并教会幼儿如何进行观察。
4. 绘画:教师分发画纸、画笔和彩色铅笔,引导幼儿根据自己的观察,选择喜欢的景物进行绘画。
5. 总结:教师组织幼儿回到教室,让幼儿分享自己的绘画作品,并引导幼儿用语言描述公园的美景。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鼓励幼儿将绘画作品带回家,与家长一起分享,让家长了解幼儿在公园的所见所闻。
2. 环境布置:教师将幼儿的绘画作品装饰在教室环境中,让幼儿的作品成为教室的一道风景。
3. 主题探讨:教师组织幼儿进行公园主题的讨论,让幼儿思考公园对人们生活的意义,培养幼儿的爱绿护绿意识。
五、注意事项:1. 确保幼儿在公园活动时的安全,避免发生意外事故。
2. 关注幼儿的防晒和保暖工作,根据天气情况为幼儿准备适当的衣物和遮阳帽。
3. 在活动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幼儿的兴趣和意愿,引导幼儿主动参与活动。
4. 活动结束后,教师要及时对幼儿进行评价和反馈,鼓励幼儿在活动中取得的进步。
六、活动准备:教具准备:公园地图、望远镜、笔记本、彩色笔环境准备:请确保活动地点安全、宽敞,有足够的自然景观和设施供幼儿观察和体验。
七、活动过程:1. 活动导入:通过展示公园的图片和地图,引发幼儿对公园的好奇心,激发他们的探索欲望。
参观公园社会实践活动(3篇)

第1篇一、活动背景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生态环境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为了提高学生们的环保意识,培养他们的社会实践能力,我们学校组织了一次参观公园的社会实践活动。
本次活动旨在让学生们亲身感受大自然的魅力,了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增强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活动目的1. 让学生了解公园的生态环境,认识各种植物和动物;2. 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提高他们对生态环境保护的认识;3. 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提高团队协作精神;4. 丰富学生的课余生活,陶冶情操。
三、活动时间及地点活动时间:2022年10月15日活动地点:XX公园四、活动内容1. 集合出发:早上7:30,全体师生在学校门口集合,乘坐大巴前往XX公园;2. 公园游览:抵达公园后,分组进行游览,每组由一名教师担任组长,负责组织本组成员游览;3. 植物认知:游览过程中,教师向学生们介绍公园内的植物种类、生长环境及生态价值;4. 动物观察:观察公园内的动物,了解它们的习性及生存环境;5. 生态环境保护讲座:在公园内设有一个生态环境保护讲座,由专业讲师为学生们讲解生态环境保护的重要性及我国在生态环境保护方面的政策措施;6. 团队协作游戏:组织学生们进行团队协作游戏,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7. 总结分享:游览结束后,各小组进行总结分享,交流心得体会;8. 集合返回:下午4点,全体师生乘坐大巴返回学校。
五、活动总结1. 活动效果显著:通过本次活动,学生们对公园的生态环境有了更深入的了解,环保意识得到了提高;2. 学生参与度高:在活动中,学生们积极参与,认真观察,互相交流,展现了良好的团队协作精神;3. 教师引导有力:教师们在活动中发挥了积极的引导作用,为学生提供了丰富的知识,帮助他们拓展了视野;4. 家校共育:活动结束后,家长们对本次活动给予了高度评价,表示愿意与学校共同关注学生的成长。
六、活动反思1. 活动准备充分:在活动前,学校对活动进行了周密的策划,确保了活动的顺利进行;2. 活动内容丰富:活动内容涵盖了游览、认知、讲座、游戏等多个方面,满足了学生的多样化需求;3. 教师团队协作:在活动中,教师们互相支持,共同完成了各项任务;4. 学生安全意识:在活动中,学生们始终保持着安全意识,遵守纪律,听从指挥。
培智学校社会实践课——《去公园玩》教案.doc

启智学校2015 学年(一)社区实践学科教案授课教师授课班级实训班授课时间2017.4.28课题去公园玩使用教材自编课时安排二个课时学情分析本班有五名智障学生,其中两名对于日常生活问题不大,对于社区实践一类基本可以完成任务,另两名学生需教师辅助加以完成,最后一名学生需全程辅助,但积极性都较好。
目标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公园里的花不能摘教学重点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使用教具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教学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去公园玩》一文很简短, 1. (出示插图)问1:图中有几个人?男孩还是女孩?学生观察并回答内容贴近学生图中有两个女孩,大的是姐姐,小的是妹妹。
生活。
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问2:他们在哪里玩?事的时间,人我和姐姐在公园玩。
物,事件。
第二自然段描述问3:妹妹要干什么呢?了公园里的花公园里的花很美丽,五颜六色的,我要去摘一朵,姐姐五颜六色。
第连忙阻止我,告诉我,公园里的花不能摘,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
三自然段告诉一个道理:公二、初读课文园里的花不能问1: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摘。
是一篇很好的精读课一共有三个自然段。
每个自然段的段首空了两格。
文。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学生学习课文并回答问题问1:数一数有几句话?注意找句号、问号、感叹号。
一句话。
问2:我和姐姐是什么时间到公园去玩的?星期六上午。
跟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跟读第二自然段。
问1:数一数有几句话?注意找句号、问号、感叹号。
二句话。
公园里的花真多啊!感叹号:用于感叹句的末尾,读的时候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问2:在公园“我”看到了什么?公园里的花有哪些颜色的?“我”看到了花,有红的,有白的,有蓝的,还有金黄的。
五颜六色——很多很多种颜色。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跟读第三自然段。
问1::什么标点符号?冒号,用于“说”后边,提起下文。
问2:“”什么标点符号?引号,引号内的话是姐姐说的。
《逛公园》活动教案

《逛公园》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公园的生态环境和设施,培养幼儿对自然和公共空间的兴趣。
2.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想象力,培养幼儿的审美情感。
3. 加强幼儿的社交能力,学会在公共场合与他人礼貌交往。
4. 培养幼儿的安全意识,教育幼儿在公园中注意安全。
二、活动准备:1. 教师提前了解附近的公园环境,选择合适的公园作为活动地点。
2. 准备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滑板车等,以便幼儿在公园中游玩。
3. 准备一些简单的问题和任务,引导幼儿观察和探索公园。
4. 确保活动当天天气适宜,避免高温、雨雪等恶劣天气。
三、活动过程:1. 教师带领幼儿乘坐交通工具前往公园,途中向幼儿介绍公园的位置和特点。
2. 到达公园后,教师带领幼儿漫步公园,引导幼儿观察公园的自然环境和设施。
3.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幼儿思考公园中的动植物、设施和人们在做什么。
4. 教师组织幼儿进行简单的探索活动,如寻找公园里的花鸟、观察游乐设施等。
5. 教师带领幼儿在公园里进行游戏,如捉迷藏、老鹰捉小鸡等,培养幼儿的团队合作精神。
6. 活动结束前,教师组织幼儿集合,清点人数,确保幼儿安全。
四、活动延伸:1. 教师与幼儿一起讨论公园中的趣事,引导幼儿表达自己的感受。
2. 教师鼓励幼儿回家后,与家人分享在公园的所见所闻,培养幼儿的社交能力。
3. 教师邀请家长参与公园活动,增进亲子关系,共同关注环境保护。
五、活动注意事项:1. 确保活动安全,提醒幼儿注意公园中的危险因素,如水域、陡峭的山坡等。
2. 教育幼儿在公园中遵守公共秩序,不吵闹、不乱扔垃圾。
3. 关注幼儿的体力消耗,适时休息,避免过度疲劳。
4. 教师要关注每个幼儿的情绪变化,确保每个幼儿都能积极参与活动。
六、教学资源:1. 公园地图:用于引导幼儿了解公园的布局和设施分布。
2. 观察记录表:用于记录幼儿在公园观察到的动植物和其他事物。
3. 画笔、画纸:用于幼儿在公园中进行写生。
4. 故事书籍:关于公园的儿童故事书籍,用于活动后的分享和讨论。
《逛公园》活动教案

《逛公园》活动教案一、活动目标1. 让幼儿了解公园的生态环境和各种设施,培养幼儿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
2. 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二、活动准备1. 教具:公园图片、公园设施图片、观察记录表等。
2. 材料:环保袋、垃圾夹等。
3. 场地:公园。
三、活动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公园图片,引导幼儿观察公园的景色和设施,激发幼儿的兴趣。
2. 分组:幼儿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出一个组长。
3. 规则讲解:教师讲解活动规则,包括观察任务、环保要求等。
4. 观察活动:幼儿分组在公园内进行观察,记录公园的景色、设施和游客行为等。
5. 环保实践:幼儿分组进行垃圾清理,培养环保意识。
6. 交流分享: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分享观察到的内容和心得体会。
7. 总结:教师对本次活动进行总结,强调环保意识和公德心的重要性。
四、活动延伸1. 家园共育:教师与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活动内容,鼓励家长带领幼儿参与公园活动。
2. 社区参与:教师与社区联系,争取更多支持,定期组织公园活动。
五、教学评价1. 观察幼儿在公园活动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观察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2. 收集幼儿的观察记录表,评价幼儿对公园生态环境和设施的了解程度。
3. 关注幼儿在环保实践中的表现,评价幼儿的环保意识。
六、活动注意事项1. 安全第一:确保幼儿在活动过程中的人身安全,避免发生意外。
2. 遵守公德:教育幼儿在公园内遵守公共秩序,尊重他人。
3. 保护环境:教育幼儿爱护公园环境,不乱扔垃圾。
七、活动资源1. 公园:提供活动场地和自然环境。
2. 教师:指导活动过程,评价幼儿表现。
3. 家长:配合活动,参与家园共育。
4. 社区:提供支持,促进社区参与。
八、活动周期1. 每周一次:固定时间,确保幼儿参与。
2. 持续一个月:让幼儿深入了解公园,培养良好习惯。
九、活动反馈1. 教师评价:活动结束后,教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总结活动成果。
2. 家长反馈:教师与家长沟通,了解幼儿在家庭中的表现,收集家长建议。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师带学生去公园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实际体验
学生观察并回答
学生学习课文并回答问题
学生去公园玩
板书设计
作业
效果分析
学生参与程度
目标完成程度
整体状况
一般
一般
一般
课后反思
一共有三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的段首空了两格。
二、学习第一自然段。
问1:数一数有几句话?注意找句号、问号、感叹号。
一句话。
问2:我和姐姐是什么时间到公园去玩的?
星期六上午。
跟读第一自然段。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跟读第二自然段。
问1:数一数有几句话?注意找句号、问号、感叹号。
二句话。
公园里的花真多啊!
感叹号:用于感叹句的末尾,读的时候要读出感叹的语气。
启智学校2015学年(一)社区实践学科教案
授课教师
授课班级
实训班
授课时间
2017.4.28
课题
使用教材
自编
课时安排
二个课时
学情分析
本班有五名智障学生,其中两名对于日常生活问题不大,对于社区实践一类基本可以完成任务,另两名学生需教师辅助加以完成,最后一名学生需全程辅助,但积极性都较好。
目标
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公园里的花不能摘
教学重点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勤俭节约,关心集体的良好品质。
使用教具
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意图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去公园玩》一文很简短,内容贴近学生生活。第一自然段交代了故事的时间,人物,事件。第二自然段描述了公园里的花五颜六色。第三自然段告诉一个道理:公园里的花不能摘。是一篇很好的精读课文。
“我”想摘一朵花。
问4:但是姐姐是怎么说的?
“不能摘,不能摘!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齐读,分组读)
感叹号,用于语气强烈的祈使句末尾。
比如:不能动!不能吃!不能拿!读的时候要读出强烈的语气。
问5:我们平时应该怎样保护花草树木?
(1)不攀折树木,不摘花,不踩草。
(2)不用棍子敲打树叶。
问6:谁可以表演下“我”和姐姐?
问2:在公园“我”看到了什么?公园里的花有哪些颜色的?
“我”看到了花,有红的,有白的,有蓝的,还有金黄的。
五颜六色——很多很多种颜色。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跟读第三自然段。
问1::什么标点符号?
冒号,用于“说”后边,提起下文。
问2:“”什么标点符号?
引号,引号内的话是姐姐说的。
问3:“我”看到美丽的花,手痒痒的,想怎么做?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出示插图)问1:图中有几个人?男孩还是女孩?
图中有两个女孩,大的是姐姐,小的是妹妹。
问2:他们在哪里玩?
我和姐姐在公园玩。
问3:妹妹要干什么呢?
公园里的花很美丽,五颜六色的,我要去摘一朵,姐姐连忙阻止我,告诉我,公园里的花不能摘,公园里的花是给大家看的。
二、初读课文
问1:一共有多少个自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