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化对日本的影响

合集下载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引言:中日两国地理相邻,波澜壮阔的东亚历史为中日两国文化交流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和背景。

中国作为东亚文明的发源地,其悠久的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包括文化思想、语言文字、音乐舞蹈、风俗习惯、美术建筑等方面。

一、文化思想: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最重要影响莫过于文化思想的传承。

从古代开始,日本就不断汲取中国的思想精华,塑造了自身的价值观和文化特色。

佛教、儒家思想和道教都源于中国,成为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形成了类似中国的宗教体系,同时也影响了日本文人的审美观和处世态度。

儒家思想则塑造了日本的教育体系和社会道德观念,强调家族和社会的稳定与和谐。

道教的思想也对日本的文艺创作和哲学思考有重要影响。

通过吸收中国传统思想,日本形成了富有东方特色的文化体系。

二、语言文字: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另一个重要影响是语言文字的传承和改良。

古代日本在文字上采用了中国的汉字,并根据本土语言的需要逐渐发展出了自己的文字系统——和文。

古代的和文主要是以汉字音读的方式表达日语的发音和含义,而且同时也传入了大量的汉字词汇。

这使得日本与中国在语言和文化上有了更密切的联系,方便了两国的交流和文化融合。

汉字也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深远,不仅是一种文字工具,更是一种美学符号。

汉字的线条和结构形式对日本的书法、绘画和篆刻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汉字的思维方式也对日本的文学、哲学和科学产生了重要影响。

三、音乐舞蹈: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音乐舞蹈艺术的影响与改良也是显著的。

自古以来,中国音乐舞蹈的艺术成就深深吸引着日本人。

从唐朝开始,许多中国音乐舞蹈艺术家来到日本,为日本的宫廷和民间带来了大量的音乐舞蹈作品和演出技巧。

这些中国艺术家的影响使得日本的音乐舞蹈艺术迅速发展起来,创作出了许多具有中国风格的作品。

日本的能剧就源于中国的宋元剧,它将中国的舞蹈、音乐和戏剧元素融合在一起,形成了独特的艺术形式。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首先,中国文化对日本诗词的影响可以追溯到公元七世纪的飞鸟集和万叶集。

这两部集子是日本最早的古典诗集,尤以万叶集成为日本古典文学的开端。

万叶集中的许多诗句显然受到了中国的影响,例如“世之中心、立却一人”、“对山对水对寺对神”等,都是以中国的“道教”“佛教”思想为基础而写成的。

此外,唐朝诗歌的盛行也使得很多中国的诗歌形式和表达手法传到了日本。

如“连句体”、“律诗”等形式以及“咏物”、“田园”等主题和“阳春白雪”、“瑠璃纱”等意象都在日本诗歌中得以传承和发扬光大。

其次,中国的哲学思想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影响。

佛教、道教和儒教等思想在古代尤其是中世纪时期被广泛传播到了日本。

儒家思想的影响尤其深远,被视为日本社会的基石。

其中,“仁”、“义”、“礼”、“智”等儒家思想成了日本经典文学的核心。

《落窪物语》中的“因果応報”、“昼日暮”、“春夜”等,源于儒家“天人合一”、“玄理诠释”等思想。

佛教和道教思想在文艺作品中也得到了体现,例如清少纳言的《枕草子》中即有佛教和道教的词汇和思想。

此外,中国建筑艺术更是对日本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最早的日本宫殿和寺庙建筑均采用中式设计,到了八世纪后逐渐发展为独有的“和风建筑”。

然而,虽然“和风建筑”有了很多自己的特点,但魏晋南北朝时期的中国古典建筑仍是它主要的借鉴对象。

比如,日本的古寺建筑大多采用了中国的“柱础”、“木构架”、“陶瓦”等构造技术,其房屋结构和建筑风格都受到了中国建筑的影响。

此外,日本的“庭院”、“花园”等都是在学习中国造园技术的基础上,吸收了日本本土文化的特点而形成的。

总之,中日两国之间的文化交流早已历史悠久,譬如在诗词、哲学、建筑等方面对日本的影响和改良都是显而易见的。

它不仅体现了中日两国文化之间的交往,也展示了中国传统文化对其他国家文化的影响力和影响深度。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大背景下,中日两国文化的传承与融合也一定会更加深入和广泛。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帮助日本文化得以改良和发展。

在过去的数千年里,中国和日本之间一直存在着相互学习和交流的关系,这种关系不仅是文化上的,还包括政治、经济等方面的交往。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和改良,并举例说明其中的一些具体情况。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书法、绘画、音乐、戏剧等艺术形式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文字记载的古代国家,其书法艺术经历了演变和发展。

自古以来,日本人就学习和模仿中国的书法风格,将其发展为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

日本的书道就是在中国书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传统绘画和音乐也对日本的艺术产生了重大影响。

中国的传统绘画以山水画、花鸟画和人物画闻名于世,并被日本艺术家广泛学习和模仿。

中国的传统音乐也在日本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音乐形式,如日本的雅乐就是在中国传统音乐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传统戏剧也在日本发展成为了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如日本的能剧就是在中国传统戏剧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哲学、思想和道德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中国是世界上最早有完整哲学体系的古代国家,其思想和道德观念对日本的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儒家思想在中国深入人心,并在日本得到广泛传播和接受。

儒家思想强调礼仪、孝道、忠诚和人伦关系,对日本的道德观念和社会关系产生了深远影响。

佛教也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产生重要影响的一部分。

佛教在中国传播后,被引入到日本,成为日本主要的宗教之一。

佛教不仅影响了日本的宗教信仰,还对日本的文化、艺术和思想产生了深远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社会制度和政治运作方式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改良。

中国是一个古老的文明国家,其社会制度和政治运作方式对日本产生了重要影响。

日本的儒教教育体制就是在中国的学制体系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而日本的科举考试制度也是在中国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的。

中国的官僚制度也对日本的政治制度产生了影响,日本的官僚体制也是在中国的基础上改良而来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日两国文化在交流和互动中,不可避免地相互影响和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和改良,可以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思想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自古以来,中国的儒家思想一直是日本学习和借鉴的对象。

中国的儒家经典,如《论语》、《礼记》等,被日本引入,对日本社会和民众的思想观念产生了重要影响。

在日本幕末时期,倒幕派的思想者们就认为,中国的封建思想和儒家伦理道德是妨碍日本现代化的主要原因,从而推动了日本的西化运动。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艺术和文学影响深远。

中国的诗词、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在古代就被传入日本,日本的文人墨客们经常模仿中国的风格和表现方式。

日本的和歌就受到了中国古代诗歌的影响,表现出深沉的情感和含蓄的意境。

中国古代小说也对日本文学有重要的影响,如《红楼梦》和《水浒传》等作品在日本被广泛传播,激发了日本文学创作的灵感。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的社会制度和家庭观念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改良。

中国的儒家思想强调家庭伦理,主张家庭成员间的和谐和孝道,这种观念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本社会和家庭的价值观。

尽管日本的家庭观念和制度有其独特性,但儒家的孝道观念依然对日本的家庭成员有一定的影响,使得日本社会保持了一种较为稳定和和谐的状态。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的礼仪和礼节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和改良。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严谨的礼仪制度,而日本则从中国传入了大量礼仪文化。

日本的茶道就受到了中国茶文化的影响,中国的禅宗思想也在日本发展成为了独有的日本禅宗。

而日本的礼节之道,如鞠躬、握手等,也源自于中国的礼仪文化。

中国传统文化对于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在思想观念、艺术文学、社会制度和礼仪礼节等方面体现得深刻而广泛。

中日两国的文化交流和借鉴,为两国的文化传承和发展提供了宝贵的资源和经验,使得中日两国在文化上能够相互启迪、共同发展。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概述: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可以追溯到数千年前的古代,随着时代的变迁和交流的深入,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文化影响愈发显著。

中国的哲学思想、文化观念、艺术形式等都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促使日本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文化体系。

本文将重点讨论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并就不同领域进行具体分析。

一、哲学思想的传播与影响中国古代的儒家思想、道家思想和佛教思想都对日本的思想观念和僧侣文化产生了重要影响。

自公元6世纪佛教传入日本以来,佛教成为日本的主要宗教之一,影响了日本人的思想观念和生活方式。

儒家思想和道家思想也在日本发展壮大,并与佛教相互融合,形成了独特的日本传统文化。

1.佛教的传播与影响佛教由中国传入日本后,经过本土化的发展逐渐融入了日本文化。

佛教的信仰和教义对日本的宗教观念、价值观和审美观产生了重要影响。

佛教思想中强调超脱尘世的生活态度和对人道精神的追求,深深影响了日本人的生活方式和世界观。

2.儒家思想的传播与影响儒家思想强调身份的界定、礼仪的尊重以及道德的重视等,对于日本的社会制度、教育体系以及家庭伦理等方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中国传入的儒家经典如《孟子》、《大学》等成为了日本儒学的经典著作,并在日本的教育、政治和道德观念中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3.道家思想的传播与影响道家思想强调追求内在的平静与自然,对日本的艺术、园林和生活方式产生了重要影响。

道教的主要观念如“无为而治”、“虚静无为”等理念都在日本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并成为日本文化中追求心灵宁静和自然之美的重要元素。

二、文学艺术的传承与发展中国传统文学、绘画、音乐等艺术形式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与改良,促使日本形成了独特而丰富的艺术体系。

1.文学的传承与发展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传入为日本文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中国的古代诗歌、散文和小说等文学形式在日本得到传承和发展,形成了独特的日本文学风格。

日本的和歌就是在中国诗歌的影响下发展起来的,和歌以其独特的形式和温婉的表达方式成为了日本文学的代表之一。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

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一、历史背景1、中国文化距今有数千年的历史,是其周边和更远处的多个国家和地区的文化的基础。

2、日本的文化,起源于汉字,是与中国形影不离的。

二、文学影响1、汉字在日本的使用主要借鉴中国文字。

日本语文中,大量使用汉字,而且发音接近普通话,具有许多与汉语相斥的书面表达。

2、在章回小说中,日本把中国宋元时期的传奇故事重新诠释,影响到日本的传统文化,如千叶的七夕、勿忘我等。

三、宗教文化1、儒家文化在日本发展过程中占据了重要地位,而且与传统的神道信仰形成了完美的互补,使得儒家思想逐渐扎根日本。

2、佛教,佛家文化源于印度,但中国吸收发展了这种宗教思想,随后日本学习中国传统哲学,大量引入佛教,从而吸收智慧和思想。

四、艺术影响1、唐三彩:中国唐代是日本历史期间出现的非窑烧釉面彩器,它吸收了现今日本��目色彩,并成为日本地域艺术的典范。

2、山水画:中国山水画极大地影响了日本画家,给日本绘画技法带来了新的变化,融入传统的艺术特色,形成了特有的日本山水书法。

五、社会文化1、衣着文化:日本衣着文化大多数坎坷起源于中国,如和服、落著和日本立服等。

2、传统民俗:日本的传统民俗里也有许多源于中国的文化,比如:端午节、清明节、花灯节以及春节等。

六、科技文化1、中国发明了指南表,而日本受到中国文化的影响,在此基础上开发出了木制卫星钟,这一技术后来发展出了比普通表更加精准的和机。

2、中国医学给日本的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特别是中医,它在日本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搭配各式各样的草药,日本形成了独特的传统医药。

结论:从中国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来看,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已经深刻地影响了日本文化,从历史上,到文学、宗教、艺术,乃至科技等几乎所有领域,都存在着中国思想和文化的身影。

日本文化由此变得更加立体丰富,在全世界享有盛誉。

日本人也知道,没有中国的文化熏陶,日本的文化想要触及今天的高度是不可想象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可以说是深远的。

从古代至今,中国一直是日本的重要文化源头和学习对象。

在漫长的历史中,中国的文化、哲学、宗教、语言、艺术等多方面对日本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日本也在吸收中国文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宗教和哲学方面。

佛教、道教和儒家思想是中国古代三大主流思想体系,而这些思想在古代中国广泛传播,也影响了日本文化及宗教信仰。

佛教传入日本后,对于日本的社会、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从日本的佛教建筑、雕塑、绘画、茶道等方面都可以看到中国文化的影子。

儒家思想对于日本的政治、教育、礼仪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影响,日本的儒学教育、国学教育的传承,都与中国的儒家思想有着密切的关系。

道教思想也在日本的宗教体系中留下了深远的影响,如修行道场等。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语言和文学方面也有很大的影响。

古代的日本人通过与中国的交流,吸收了大量的汉字和汉语词汇,这些汉字和汉语词汇丰富了日本的语言表达方式,并成为了日本的文化符号。

中国的文学作品也对日本的文学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诗歌、散文、戏曲等文学形式在古代中国流传,千古传诵的唐诗对日本的文学创作产生了巨大影响,日本的万叶集就是受到唐诗的影响而产生的。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的艺术和科技方面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绘画、雕塑、陶瓷等艺术形式在日本得到了发展和创新。

在绘画方面,中国的山水画、花鸟画等画种对日本的绘画技法和风格起到了重要的影响;在雕塑方面,中国的佛像和石刻雕塑对日本的雕塑艺术形成了重要的影响;在陶瓷方面,中国的瓷器技术和风格对日本的陶瓷制作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中国的科技发明和医药知识也对日本起到了重要推动作用,制造业、农业、药物制备等方面。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与改良中日两国有着千年的交往历史,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深远而广泛。

在古代,中国的儒家思想、佛教教义、诗词艺术等皆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成为了日本文化的基石和元素之一。

日本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加以改良与发展,形成了独具特色的日本传统文化。

本文将探讨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并分析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改良和影响。

中国传统文化对日本文化的影响主要体现在诸多方面,其中之一便是儒家思想的传播。

儒家思想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的政治制度、社会观念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古代,随着儒学的传入,日本逐渐形成了中央集权的国家政治制度,并在政治、伦理、礼仪等方面受到了中国的影响。

日本的律令制度、宫廷文化、士族道德等都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影响,形成了日本独特的宫廷文化。

中国的佛教文化也深深地影响了日本,佛教的传入使得日本有了新的宗教信仰,佛教的教义、寺庙建筑、宗教仪式等成为了日本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的书法、绘画、诗词等艺术形式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促进了日本书画艺术的发展,同时也为日本文人雅士提供了新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观念。

中国的传统礼仪文化也对日本文化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中国古代的礼仪制度影响了整个东亚地区,日本作为中国文化的传承者,也深受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影响。

日本的宫廷礼仪、宗教礼仪、民间礼俗等都受到了中国礼仪文化的影响,并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礼仪文化体系。

日本的茶道、花道、武士道等都是在中国传统礼仪文化的影响下形成与发展起来的。

而这些礼仪文化也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日本人的生活方式、行为规范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在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上,日本发展出了自己独有的文化形式。

在中国佛教的基础上,日本发展出了自己独特的佛教文化,如禅宗、浄土宗等,形成了日本独特的佛教传统文化。

日本还在中国书法、绘画等艺术形式的基础上,融入了本土传统文化,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表现形式,如日本的水墨画、浮世绘、茶道等,成为了日本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中国文化对日本的影响姓名:殷芳利班级:法学院12级法学3班学号:20121857内容摘要:中国与日本隔海相邻,在历史的长河中,也由于古代交通比较不便,相邻国家的联系就更加的亲密。

古代中国在世界上都占有领先的地位,也是世界文明古国之一,有自己先进的文化体,对周边的国家也产生了莫大的辐射力。

日本是一个很理性的国家,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是走吸取精华、去其糟粕的路线,并没有全盘照搬,日本发展成今天的样子也是定然。

关键词:中国日本文化影响一、大化改新的由来及对日本的影响大化改新,日本的社会政治变革运动,发生于646年,此年为大化元年。

这一事件史称乙巳之变,革新派以唐朝律令制度为蓝本,参酌日本旧习,从经济到政治方面进行了改革,规定了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体制,并诏书公布改新的内容,律令严格划分良贱的身份制。

大化革新部分地解放了生产力,完善了日本的统治制度,奠定了日本的国家发展方向,有非常积极的意义。

日本以大化革新为起点进入了律令制国家的形成期大化改新是日本奴隶社会内部矛盾发展的结果。

一方面,是劳动人民同天皇、奴隶主贵族之间的矛盾、另一方面,是皇室和贵族之间的矛盾,皇室和贵族之间的斗争趋势是不断加强皇权,建立以皇室为中心的中央集权制度。

645年,要求革新的中大兄皇子联合贵族中臣足等发动自上而下的政变,拥立教德天皇,定年号为大化。

大和时代结束。

646年,孝德天皇颁布改新诏书。

1.效法隋唐的均田制,实行班田收授法。

废除豪族对土地和部民私有,改土地、部民为国有。

国家计口授田,对六岁以上公民,每六年按人口班给口分田一次。

所班田地不得买卖,死后归还政府。

2.效法唐朝租庸调制,受田农民必须向国家交谷物(租),服劳役或纳布代役(庸),交地方土产(调)。

3.中央设神祀、政二大官和八省一台,地方设国、郡、里。

4.兵制方面,京师置五卫府,地方设军团,公民服兵役。

大化改新使日本社会的阶级关系发生变化。

土地、人民收归国有,成为“公地”“公民”,天皇成为最高的土地所有者。

贵族从国家得到一部分土地,成为政府的官吏,职务不能世袭,他们的势力受到很大的打击,因此旧奴隶主贵族顽固反抗。

经过大约半个世纪的斗争,大化改新才最后完成。

同时由于农民可以有些园地、宅地,可以使用山林、池沼,在经济上获得一定的独立性,他们对生产的兴趣有所提高,这有利于生产的发展。

就这方面来说,大化改新有一定的积极意义。

大化改新以后,日本逐渐过渡到封建社会。

大化改新是以新的剥削制度代替旧的剥削制度,农民仍旧是皇室和贵族的基本剥削对象。

到8世纪中期,农民迅速分化,不堪租税和劳役负担的农民有的逃亡,有的被迫租种贵族的土地。

但是贵族的土地不断增加,也就是庄园在发展。

庄园主为维持其统治地位而畜养的武士,逐渐形成武士集团。

他们对日本的政治是很有左右力量的。

二、唐朝遣唐使对日本的影响从公元七世纪初至九世纪末约两个半世纪里,日本为了学习中国文化,先后向唐朝派出十几次遣唐使团。

其次数之多、规模之大、时间之久、内容之丰富,可谓中日文化交流史上的空前盛举。

遣唐使对推动日本社会的发展和促进中日友好交流做出了巨大贡献,结出了丰硕的果实,成为中日文化交流的第一次高潮。

但应注意,遣唐使并不是朝贡使节,没有称臣的行为。

遣唐使的目的在于向中国学习,吸取唐朝文化,因而很重视使团人员的选拔,特别是大使﹑副使﹑判官﹑录事等官员。

如高向玄理﹑吉备真备曾长期在中国留学;不少成员是文章博士,山上忆良真更是有名的文学之士(后二人受命而未成行)。

有两家父子先后被任命为使臣,也是由于具有教养和经验,利于向唐朝学习。

随行的留学生,如阿倍仲麻吕(晁衡)与诗人李白﹑王维结下深厚友谊,归航受阻,留唐官至秘书监。

橘逸势被唐人目为秀才。

入唐的医师﹑乐师﹑画师﹐和各行业的工匠,也都在自己行业中具有根柢,受到唐人推重,同时也从唐人获益。

遣唐使大量输入中国经史子集各类典籍,中国文化风靡日本封建社会上层,渗透到思想﹑文学﹑艺术﹑风俗习惯等各个方面。

正仓院所藏大量唐代文物,是遣唐使输入的中国物质文化。

遣唐使对唐的赠品,和唐朝的答礼,实际是两国之间互通有无的贸易。

遣唐使的贡献首先是引进唐朝典章律令,推动日本社会制度的革新。

遣唐便在长安如饥似渴地考察学习,博览群书,回国后参与枢要,仿行唐制,如“大宝法令”即以唐代律令为规范制定的。

还仿效唐朝教育制度,开设各类学校教授汉学,培番人才。

818年,嵯峨天皇根据遣唐使原清公的建议,下诏改走礼仪,并命“男女衣服皆依唐制”(《大日本史》卷123)连历法、节令、习俗也尽量仿效中国。

其次是汲取盛唐文化,提高日本文化艺术水平。

遣唐使每次携回大量汉籍佛经,朝野上下竞相赞写唐诗汉文,白居易等唐代著名诗人的诗集在日本广泛流传。

留唐学生僧人还借用汉字偏旁或草体创造出日本的假名文字。

遣唐使还输入唐朝书法、绘画、雕塑、音乐、舞蹈等艺术,经过消化改造,融为日本民族文化。

甚至围棋等技艺和相扑、马球等体育活动也是从唐朝传入的。

遣唐使团中常有日本画师、乐师以至围棋高手赴唐访师学艺、观摩比赛。

三、儒学对日本的影响儒学是通过文字而传入日本的,所以日本一开始就接受儒学了。

据日本的史料记载,儒教传入日本为公元405年,王仁自朝鲜半岛南部北济到达日本,为应神天皇儿子老师。

王仁授之《论语》,这是儒学东传的开始。

尔后,儒家思想通过典籍传至日本,规模有限,但对日本影响颇深。

一方面,使大和的政治思想发达起来,这在历代的诏敕上表现显著。

仁德天皇在诏书中说:“君以民为本。

”这是引用荀子的话。

表明日本君王已懂重民思想,这是受中国儒学的影响。

圣德太子定冠位即以德、仁、礼、信、义、智等道德项目为名称,显然是受儒学伦理思想的影响。

这此提倡道德的结果,使日本自上而下养成一种孝顺谦让的美德。

另外在风俗上,自儒学传入后,日本上古的娶姑姨,异母兄弟姨妹之间通婚及继母之间通婚等风俗渐减,使日本移风易俗。

东汉时,佛教从印度传入中国,尔后又从中国传入日本。

据史载,公元522年,南朝梁人司马达到日本后,在大和国高市郡田原建造草庵置像礼拜。

这是关于佛教传入日本的最早的文献记录。

其后,佛教又继续传入日本。

佛教教导慈悲,可使当时日本激烈倾扎的阀族之间的斗争平息,但主要的是佛教主张只要忏悔罪过,积功积德,到一定程度便可渡脱成佛,取得永生。

这对于今世受苦的广大奴隶和农民来讲,有了来世的憧憬,能给以莫大的希望和安慰。

故在日本大受欢迎,全国上下信佛。

圣德太子和苏我氏当政时,大兴佛教,在各处大建寺院。

苏我氏建飞鸟寺,圣德太子建法隆寺和四天王寺。

在建筑样式、佛像雕塑、绘画、手工艺术品等方面,深受中国南北朝文化的影响。

由此也出现了儒学日本化的现象。

儒学逐渐成为入居主导地位的官方哲学:官学—都设立以儒学为主要教学内容的中央官学和地方学校,私学—私人办学也普遍教授儒学。

尊孔—三个国家都建有崇奉孔子的文庙,定期举行祭孔大典。

日本学生在中央或地方官学中完成学业,经考试合格,可授予官职。

四、日本学习中国文化的特点日本吸纳中国古代文化,并非一味地“拿来”,生吞活剥,而是有其鲜明的特点。

日本对中国隋唐文化以整个国家规模进行全方位的吸收,但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时,具有很强的消化创新能力。

如在律令上,唐制重律为“十恶”,而日本则减少为“八虐”,唐代设六部,日本则设八省。

在语言方面,日本巧妙地运用汉字意义,制造出好像固有名词那样的语条,来宛转表达用意,使汉字成为自己语言的记录符号,并使汉字词语成为自己的语言有机组成部分。

又如在文学方面,逐渐将自己传统的文学加进去,如《源氏物语》就是反映日本人生活的一部杰出作品。

另外在佛教思想上,日本的佛教以镇护国家为宗旨,如禅宗带有极浓厚的忠君爱国思想,又主张神佛同体,形式简化,这些为以后的武士道的产生奠定了思想基础。

又如在儒学中,中国的儒学以孝为五伦之首,强调忠孝难两全,而日本的儒学中却主张以“忠”为五伦之首,力主忠孝两全。

后来“君道”“臣道”代替武士道成为武士的唯一精神支柱,而忠孝仁爱不一定要按宗疏和等级分别对待。

因此在日本出现超家庭的集团,这与中国不同。

中国的儒学思想虽也重视对统治者的效忠,但对家庭的效忠往往超过对统治者的效忠。

同时中国人学儒学尤其是朱子学的目的主要为修心养性,而日本则上升到治国平天下之高度。

此外,日本的儒学和佛教甚至和传统的神道结合起来,即儒佛调和,神儒调和,这是儒学日本化的另一特征。

在服装上,唐服的引进,经改造后,成为日本的“和服”。

日本吸收中国文化时,强调把日本固有精神和中国学问融合起来,即所谓的“和魂汉才”思想。

同时,对中国文化的吸收采取的是以实际主义为标准来进行选择的。

虽然宗良时代的日本几乎“全盘唐化”,但仍应看到,日本并没有把唐朝一切制度都输入进来,而是有效取舍。

如科举制和宦官制,小结:由此可以看出中国文化对日本发展的巨大影响。

从这我们也应该学习日本,虚心向比你强的人学习,并且树立理性的思维,不能全盘照搬,而应该活学活用,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鼓励创新。

不断地学习和研究一定会使你走上夺目的道路。

参考文献:1、唐代时日本缘何频派“遣唐使”.大庆网2、周昌松主编:《日本社会文化概览》,中国书籍出版社,2000年9月第一版。

3、叶渭渠主编:《日本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4、郑彭年:《日本中国文化摄取史》,杭州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二版,5、叶渭渠主编:《日本文明》,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10月第一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