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高三语文二模题型整理
2024年4月上海市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及答案解析

2024年4月上海市静安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2024.4一积累应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鼓瑟希,铿尔,舍瑟而作,对曰:“。
”(《论语》)(2),何时可掇?(﹝东汉﹞曹操《》)(3)王羲之与友人在兰亭饮酒赋诗,开始很兴奋,随后沉浸到对生与死等问题的思考中;他在《兰亭集序》中评判老庄生死观的一句是“,”。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昔周公之相也,况处三公之尊,以养天下之士哉?(﹝西汉﹞桓宽《盐铁论》)①皆诸侯卿相之人也,②是以俊义满朝,贤智充门③谦卑而不吝,以劳天下之士④孔子无爵位,以布衣从才士七十有余人A.①②④③B.①③②④C.③①④②D.③②④①(2)前人批注有助于我们赏析作品,脂砚斋评语被认为是理解《红楼梦》的重要依据。
脂砚斋认为贾政这一人物“有深意存焉”,下面对此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3分)宝玉有来自上天的灵窍禀赋,贾政却来自人间现实环境。
众人都在做梦时,只有贾政是醒着的。
小说家给予贾政重任,让他兴建家园、重整家园,在各种紧要关头,起动警惕、总结、前瞻等作用。
贾政恨宝玉不务正,专在“浓词艳赋上作工夫”。
贾政打宝玉,是边怒打边流泪。
贾政一路提醒宝玉什么是现实生活,随时鞭策宝玉,催促宝玉醒来,必须接受历练而成长成熟,否则不能做好自己承继贾府的准备。
贾政是成人的标征。
在痛恨儿子是无用之人的同时,作父亲的却也一眼看得见他奇异天生。
我们终于明白了批评家脂砚斋所言——贾政之为人物,“有深意存焉”。
是贾政,扶养宝钗母子;是贾政,携贾母和黛玉等灵柩归葬南乡;是他,送别宝玉。
可以说,掉落人间的补天之石是宝玉,支撑现实人间的则是贾政。
A.对比宝玉的灵窍天赋,并讽刺礼教使读书人思维僵固B.凸显贾政的守旧思维,隐喻家族未来必然会走向衰败C.体现人在历练后,学会承担才是成熟面对生活的态度D.指出在现实人生中,可以选择浪漫地或理性地过生活二阅读70分(一)阅读下面的文段,完成第3-7题。
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卷(解析版)

2024届上海市奉贤区高三二模语文(考试时长150分钟,总分150分)一、积累与运用(10分)1. 按题目要求填空。
(1)寄蜉蝣于天地,________。
(苏轼《赤壁赋》)(2)_________,谣诼谓余以善淫。
(________《离骚》)(3)曹操《短歌行》用《诗经·郑风》中的“________,_______”来表达自己对贤才的思慕之情。
【答案】①. 渺沧海之一粟②. 众女嫉余之蛾眉兮③. 屈原④. 青青子衿⑤. 悠悠我心【解析】【详解】本题考查学生掌握文学常识、默写常见的名篇名句的能力。
易错字词:渺、沧、粟、嫉、蛾、衿。
2. 按题目要求填空。
(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古人以“奇怪”为美的赏石观念是一种关于石头审美欣赏的形式主义观念,它代表了古人赏石的最浅层部分——只是外在地欣赏石头,只关注石头外在的形、色和声音等特征。
这是一种对石头的肤浅欣赏,尚未涉及石头所具有的内在特性。
与此同时,通过赋予石头某种其自身并不具有的人文价值,使石头具有某种深刻内涵。
这种行为虽然丰富了石头的人文意蕴,却并不符合石头自身的客观特性。
于是,我们从中国古代赏石传统中发现了一对悖论—— 。
①在此情形下,赏石活动蜕变为一种赏石者借石头以言说自我的行为,赏石者是在以自然之酒杯浇自我之块垒。
②要么有深度地欣赏石头——“以石比德”“借石抒情”“点石成境”,可是又落入一种主观地欣赏石头本身并无之物的荒诞之境。
③要么以“奇怪”为美,只是形式主义地欣赏石头的长相,但这属于肤浅地欣赏自然。
④作为自然审美的赏石——欣赏石头自身之美便徒有虚名。
A. ③④②①B. ②③①④C. ③②①④D. ②④③①(2)以上语段摘自某报纸,下列版面和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A. 文化版《浅谈中国传统赏石文化》B. 社会版《用赏石文化助推乡村旅游》C. 国学版《赏石是如何“道法自然”的》D教育版《赏石之美,直指人心》.【答案】(1)C (2)A【解析】【小问1详解】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衔接排序的能力。
2024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附答案解析

2024年4月上海市宝山区高三语文二模考试卷2024.04一积累运用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苏轼《赤壁赋》)(2)斩木为兵,揭竿为旗,天下云集响应,。
(《过秦论》)(3)屈原《离骚》中表达诗人内心美好、死而无悔的两句是“,”。
2.按要求作答。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排序,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2分)①即便在喧嚣的物质世界、数字时代②如今我们生活的世界物质丰富、娱乐活动异彩纷呈③悄无声息地伴随着我们的衣食住行、日常行事④四季轮替、花开花落依然与我们的生活时时相关⑤但作为物种的个体,我们依旧生活在天地之下、四时之中A.④⑤③①②B.②①④⑤③C.②⑤①④③D.④⑤③②①(2)旅居京师的阿宝托同乡友人带家书给自己哥哥,阿宝写给友人一纸短笺。
请在以下画线句中任选一处表达不得体的词语并修改。
(3分)【甲】闻足下定于某日归宁,特奉一函,【乙】敬烦面交尊兄,匆匆不尽,【丙】弟某敛衽。
”二阅读70分(一)王立群教授写了一本《唐十家诗传》,以下是某图书馆网站上关于该书的部分信息,包括图书目录、序言(部分)和读者评论三个板块。
请阅读这些内容,完成第3-7题。
(16分)图书目录江湖有酒庙堂梦,尽付清风明月中——李白诗传半在朝廷半在山,云自无心水自闲——王维诗传一壶漂泊铸诗史,忧君忧国忧万民——杜甫诗传诗与远方吾最爱,风雪鞍马梨花开——岑参诗传永不退缩韩退之,虽千万人吾往矣——韩愈诗传长恨琵琶秦中吟,功名富贵皆浮云——白居易诗传花开花落两由之,半生归来仍少年——刘禹锡诗传投荒去国六千里,江山永柳一孤舟——柳宗元诗传孙子兵法阿房赋,春风十里不如你——杜牧诗传万里云罗一雁飞,世事无情最深情——李商隐诗传序言(部分)知识碎片化时代,我们如何读诗(代序)王立群①我们当下的时代,知识的碎片化是一个必然存在,所以我们对此不必过多纠结,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发现高质量的碎片、剔除无用的碎片,尤为重要的是如何处理这些碎片。
2024上海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题汇编《积累运用》

2024高三二模积累运用汇编【24二模徐汇区】一 积累运用 10分1.按要求填空。
(5分)(1)背绳墨以追曲兮,________________。
(屈原《离骚》)(2)________________,破灭之道也。
(_________《六国论》)(3)李白《蜀道难》中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描写人行蜀道时的艰难和惊恐。
2.按要求选择。
(5分)(1)将下列编号的语句依次填入语段空白处,语意连贯的一项是()。
(3分)40年前,费孝通先生通过对苏州吴江区的调查研究,在《小城镇,大问题》一文中提出了要重视小城镇建设,发展乡镇工业,解决农民本地就业的命题。
近十年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①费孝通的“各美其美,美美与共”箴言已然在他的家乡书写出生动实践②一幅产业兴、乡村美、农民富的美好图景逐步照进现实③齐心村为村民提供保洁服务、绿化养护等就业岗位,搭建富民增收平台④随着吴江区特色田园乡村建设的全面铺开⑤开弦弓村探索出一条具有研学文化特色的江村农文旅融合发展新路径A. ②④③⑤①B. ④②⑤③①C. ①④②⑤③D. ④①③⑤②(2)以上语段摘自某报纸,下列版面名称和文章标题与其最匹配的一项是()。
(2分)A.民生版《绘就美美江村发展蓝图》B.文化版《讲好现代乡村振兴故事》C.时评版《打造乡村振兴吴江样板》D.理论版《统筹规划苏州乡村建设》1.(5分)(1)竞周容以为度(2)赂秦而力亏苏洵(3)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评分说明:一空1分,错字少字不给分2.(5分)⑴(3分)B ⑵(2分) C【24二模金山区】1.按要求填空。
(5分)(1)知足者富,_____________。
(《老子》四章)(2)为天下笑者,何也?_____________。
(贾谊《_______》)(3)李白《蜀道难》中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两句,运用夸张的手法,写出了秦蜀之间崇山峻岭、不可逾越的地形特点。
上海市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含解析

上海市第二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语文试卷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玩文学”,意味着无功利,只是喜欢,与以文学谋生是▲ 的;后者当然主流,但也更易受到资本或其他力量的掣肘。
“玩文学”以高尚精神对抗物质主义,起着▲ 的作用,就像一个骑士。
从“玩文学”身上也更易▲ 文学的本质。
A.并行不悖激浊扬清洞察B.并行不悖革故鼎新瞥见C.并驾齐驱革故鼎新洞察D.并驾齐驱激浊扬清瞥见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
自媒体让每个人都可以成为信息的传播者,但一些传播者却,在灾难现场拍照并上传网络,甚至断章取义以,盲目追求所谓的“眼球效应”。
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具有社会协调和价值引导,灾难发生后,除了传播信息,还需要通过信息对灾后的社会进行“缝合”。
完成拍照分享的过程,一定意义上就具有了媒体的功能,就需要考虑社会效果。
( );忽略传播内容的社会价值,就可能导致价值观扭曲。
如果不加以引导,自拍和分享可能沦为低俗的炫耀、无所顾忌的,甚至借助他人痛苦积攒自我虚荣的表演,更有甚者会演化为生命消逝的导火索。
自拍要尊重自己的生命,也要尊重他人和整个社会。
社交媒体在为每一个普通人提供传播平台的同时,营造具有同理心和道德责任感的传播氛围也应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A.枉墨矫绳骇人听闻夸夸其谈义无反顾B.遁天妄行骇人听闻夸夸其谈义无反顾C.遁天妄行耸人听闻哗众取宠责无旁贷D.枉墨矫绳耸人听闻哗众取宠责无旁贷2.文中划横线的部分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A.传统意义上的媒体具有社会协调和价值引导,灾难发生后,媒体除了传播信息,还需要通过信息对灾后的社会进行“缝合”。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现代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现代文阅读题】汇集练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卷(一)(16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谣言一定是洪水猛兽吗?①汉代曾通过“举谣言”的方式来考核官员。
民间歌谣说:“桑无附枝,麦穗两歧。
张君为政,乐不可支。
”朝廷由此推断时任太守张堪得民心,就派人去调查证实,后将其评定为好官,可见“谣言”本为中性词。
似乎是到了近现代,人们才谈谣色变,必欲除之而后快,而互联网和手机等新媒体的出现更让人们为谣言的泛滥而忧心忡忡。
那么,谣言到底是不是洪水猛兽?互联网等新媒体到底会不会成为谣言的温床呢?②这首先需要弄清何为谣言。
就语境而言,谣言的最大特征在于其未经证实却广为流传;就内容而言,谣言折射出来的是人们对现实世界的假想;而就功能而言,谣言可以让个体消除疑虑、让集体解决问题。
所以,有学者提出:谣言是在模糊或危险语境下产生的未经证实却正在流传的说法,它能够帮助人们弄清事实并控制风险。
③如“可乐瓶中喝到异物”的谣言折射的是人们对工业化的恐惧,各类艾滋(艾滋西瓜、艾滋牙签、艾滋烧烤等等)谣言折射的是民众对卫生、治安、食安问题的担忧。
在正确信息非常匮乏时,民众通过造谣传谣来释放焦虑,并进行自我教育。
比如,艾滋谣言总是和血有关,民众从中获悉血液是艾滋病毒传播的一个渠道(也是普通人最有可能接触的渠道),因此会更加重视输血安全。
④谣言从传播到再传播之间有“评价”和“变异”阶段。
“评价”是指我们的大脑会依据已有的线索对信息的真实性做评判,然后传播那些我们认为可信(来自可靠的消息源、看上去像是真的、满足了我们对现实的假想、反复听到且少有批驳)的谣言。
“变异”则是为了让谣言更符合我们过去的经验和现在的态度,而对谣言进行改造以便于再次传播。
谣言在传播过程中可能会发生三种变异:(1)削平,指省略大量细节,使谣言变得更简洁、更容易被理解和叙述;(2)添加,指增加新的细节,使谣言变得更加丰满;(3)磨尖,指突出、夸大部分细节,使之更符合人们的需要和想象。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附答案解析

2024年上海市各区高三语文二模试卷【文言文阅读题】汇集练2024届上海市闵行区高三二模语文卷(四)(19分)阅读下文,完成下面小题。
屯留路公传[明]申时行①路公者,名琼,潞之屯留人。
公生魁梧,智略辐凑。
居众中,议论捷出,如矢激刃解,纷纠立断。
闻其言即至倔强无不洒然屈服者,里中固严重之。
②成化末,大盗王弘起燕赵,势张甚。
至屯留,益杀吏民,民振恐。
公叹曰:“嗟夫!贼乃蜂起乌合,操耰耝矜斗千里而莫之谁何,彼谓秦无人哉!”即诣令请授甲,愿破贼,谢百姓。
令壮而许之。
乃募邑中敢死士得数百人,讽以大义,人人争踊跃。
公为设方略,率兵尾贼至余吾。
贼方食,公从后急击,大破之。
令上其功,厚赐金帛,谢不受。
乃署为阴阳训术,稍益属任之。
县有疑事辄就公亭质,间使董城垣、学校诸工。
公所受事立决,所督治,费省而办,令益器其能,数加旌赉焉。
③正德中,巨璫何庆恃瑾骄恣①,大为奸利。
当过屯留,公受令指,逆诸境。
从容进曰:“侧闻公义甚高,屯留令拥箒襒席日夜具以劳,下执事惟公之所命之。
虽然,屯留小邑也,未尝见天子贵人,悉索敝赋不足充藁食,愿左右无惊邑中。
”庆欣然为之敛戢。
④公急人之困甚于己。
前县令张鹏坐事斥,贫不能自还。
公为倡邑人共治槖中装,直数百金。
令德公入骨髓,戒子孙“无忘路某,路某活我!”里有儒生贫不能婚公捐数十金助之为娶妇。
⑤路之先不显,公之孙王道举进士,历仕有声绩,今为光禄卿。
以新天子恩泽,诏赠公官如其孙,而路氏始大。
然士大夫称路氏世德,皆本于公。
【注释】①巨璫:有权势的宦官;瑾:指明代权擅天下的宦官刘瑾。
15.解释下列加点词在句中的意思。
(1)间使董城垣、学校诸工()(2)令德公入骨髓()16.结合文意,为下列句中加点词选择释义正确的一项。
(1)愿破贼,谢百姓()A.告诫B.告别C.告慰D.避开(2)公受令指,逆诸境()A.拒绝B.预测C.考察D.迎接17.第④段画线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把这三处标识出来。
里有儒生贫不能婚公捐数十金助之为娶妇18.把第②段画线句译成现代汉语。
2023届上海市部分区高三二模语文试卷分类汇编:古诗阅读专题

古诗阅读专题2023届上海市宝山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三)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第12-14题。
(8分)咏水仙花五韵(宋)陈与义仙人缃色裘,缟衣以裼之。
青帨纷委地,独立东风时。
吹香洞庭暖,弄影清昼迟。
寂寂篱落阴,亭亭与予期。
谁知园中客,能赋《会真诗》。
【注】①缃色:浅黄色。
②裼(xī):敞开。
③帨:女子的佩巾。
④园中客:作者的自称,时诗人客居岳州郡守的后园。
⑤《会真诗》:《会真记》中有张生赠给崔莺莺《会真诗》的故事。
12.下列拟编纂的诗歌选集中,适宜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 )。
(1 分)A.《唐宋格律诗选》B.《唐宋近体诗选》C.《唐宋古体诗选》D.《唐宋长短句选》13.下列对于水仙花形象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黄裘、红衣、青巾,色彩描写表现水仙华丽浓艳。
B.“独立”一词赞颂水仙自强自立、坚贞不屈品格。
C.“暖”“迟”写出水仙香气与倩影给人的独特感觉。
D.全诗以仙人作比喻,刻画水仙飘飘欲仙的美好形象。
14.这首诗另一版本画线部分的诗句为:“万里北渚云,亭亭竟何思。
”请评价两个版本的优劣。
(4分)2023届上海市虹口区高三二模语文试题(三)读下面这首诗,完成第12-14题。
(8分)秋山寄卫尉张卿及王征君①李白何以折相赠?白花青桂枝。
月华若夜雪,见此令人思。
虽然剡溪兴,不异山阴时。
明发怀二子,空吟招隐诗②。
[注]①卫尉张卿,即张垍,宰相张说之子,时任卫尉卿。
王征君,名字不详。
②招隐诗,以招揽天下才士为主题的诗歌。
12.下列诗歌选集中,可能收录本诗的一项是()。
(1分)A.《古诗源》B.《乐府诗集》C.《唐宋近体诗集》D.《万首唐人绝句》13.下列选项中,不适合...用来评价本诗的一项是()。
(2分)A. 感兴之作,盖以经史事理,播之吟咏B. 作诗者借彼之意,写我之情,自然倍觉深厚C. 因意成语,语不使意,偶对则对,偶散则散D. 情景名为二,而实不可离,神于诗者,妙合无垠14.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本诗。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题型整理现代文一词语含义题1.翻译是“移花接木”的事情,翻译家在读者心中的地位,自然难以与作家相提并论。
移花接木使用是否恰当?(杨浦二模)①解释“移花接木”的本意②概括在文中的意思③判断是否能与本段所表述的观点相一致分析比较题1.为什么“幸福的家庭加加相似,不幸的家庭各个不同”更好。
(杨浦二模)①指出原句的错误结合前文发现其语义重复、过于准确的问题②指出所给句子的好可以从结构、修辞、句式等角度思考③加一些概括性的句子,比如“加深了读者的印象”概括全文题1.作者在文末对中国文坛提出预警概括支撑这一预警的理由(杨浦二模)①换言之则是当下存在哪些问题会对中国文坛产生影响②分条概述可以标序号③定位在段首段首一般为主题句语言特点题1分析本文语言准确、严密的特点(徐汇二模)①找特征词限定词、修饰词、约数、确数②根据文本进行分析抓住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段落作用题1.段落在论证中的作用(周测)①概括段落大意②承上启下找和前后文的关系(对前一段后一段概括)③段落使用的论证方法(举例)证明某一观点(本段分论点)2.最后两段的作用(周测)①概括最后两段的内容——公众在本质上符合科学原理解释,理解黑洞&公众理解黑洞价值②末尾段落照应首段③卒章显志使说理更加严谨④结合作者写作意图行文思路题①由某一事件、现象引出论题、引出论点、引出对象②找每段分论点③找论证手法④写作意图论证是否充分思考角度:分论点是否明确/论据与分论点是否匹配/对论据是否有论述①先指出论证方法(举例、对比、假设、类比)阐明了什么道理②阐述论证思路从起点到终点现代文二重复出现题1.“哎嗨——我的大老爷呀”在小说中出现三次分析作用(杨浦二模)①定位到三次出现的具体位置看前后文②分别概述三次出现的情形③重点分析人物内心的情感、当时情况④同中有异突出三次的变化、区别并从中寻找共性的东西“哭诗调”⑤加一些概括性的句子,比如“结构上将情节有机串联浑然一体”2.“放线呀放线呀快放线呀,多好的风呀”反复出现表达效果是?(徐汇二模)①写了什么内容——越飞越高的飘逸姿态②人的心情——情绪高涨对放风筝的喜爱的对自然的亲近和渴望(结合主旨)3.“嘣嘣,嘣嘣,嘣嘣嘣”三次出现的表达效果(黄浦二模)①概述三次为什么出现这个声音②三次描摹声音的状态由实到虚、由虚而实这一声音给予美好回忆、生命力量③是否是线索?贯穿全文一唱三叹表达效果题1.常小河在京城举起梅花奖奖杯,他的父亲常河在老街訇然倒下。
“訇然”一词有艺术感染力试分析(杨浦二模)①先解释词语本身意思、效果訇然是拟声词表达倒下时声音像、身体沉重②对比获奖的喜和父亲去世的风筝悲/儿子成为戏飘飘曲翘楚自对己却只是卖唱的小人物③重点分析为什么会沉重?培养、牺牲、精神、虔诚、热爱2.大而圆的月亮突然就沉甸甸悬在了天空“突然”别具匠心(徐汇二模)①这句话描写了什么词语体现了什么——皓月升空时间的推移和变化②为什么会产生这样的感觉?——我一心追逐风筝心无旁骛③我的情感我的心境——呼应对快乐的顿悟找到风筝后的明朗平和的心态3.“如蕾丝般细致的织品再风中飘拂闻得到阳光撒暖的青草香。
鸟语颤动,看得到风的足印”表达效果?(宝山二模)①运用了什么手法——通感、化静为动、比喻②对象的特点——细腻、精巧、精致、栩栩如生③主要人物的特点——吹玻璃技艺精湛4.“雕刻”的表达效果?①指出修辞手法——拟人②生动形象地体现——饱经世事沧桑有丰富的人生阅历③虽有皱纹但有独特的美感——作者情感倾向对阿太的敬爱和爱恋5.赏析表达效果①指出修辞手法——比喻和拟人分开答效果把时间比作利刃赋予利刃人的情状——时光飞逝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手法+文本+效果②化无形为有形时间无形而石头有形③京都的古老京都人对城市风貌的坚守——文章主旨6.赏析本句(周测)①指出是细节描写②我不忘佩戴校徽——郑重其事(表层)③人物情感对老师的敬重和心中的自豪之情(深层)段落作用题1.段落在文章中的作用?(周测)①内容概括——介绍了家庭、专业②伏笔、铺垫找到和后文的关联——生活精致、专业扎实、启蒙因与学习、出书、出国人物形象题1.如何塑造里诺这位艺术家的形象(宝山二模)①正面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人物特点②侧面描写(他人评价他的作品)人物特点③再加一些概括性正侧描写相结合任务形象更饱满2.如何塑造梁老师的形象(周测)举例+分析①正面描写(动作、语言、神态、心理)外貌、外号由来②侧面描写(住所家具少货到像样地方住住就心满意足——豁达乐观)③指出某一处运用了什么描写塑造了什么样的人物形象谋篇布局题1.频繁分段的方式叙述情节的意图(杨浦二模)①首先给段落划分层次并概括每层具体阐述内容(家庭变故、应承唱戏、归来流泪、唱送亡父)②结构上起强调作用如独立成段、频繁分段使情节更紧凑③叙述方式上的变化往往是由于生活发生转折词语、变故人物心理的变化这里体现了命运的急速沉沦、生活的剧烈动荡常河内心的无奈、羞耻、煎熬的复杂心理④加一些概括性的句子比如“强调强化每一次变化使得情节更加扣人心弦”2.划线句可否删去?①首先表明是否可以删②概括划线句的内容举了代表性例子用木器代替陶瓷机制现代科技表达效果?③承上启下承接上文“金属水泥在城市生活中入侵”引出下文“进度人的生活保留自然的神秘性”④表明了什么?——京都人对木材的偏爱(文章主旨相关)如果删去会……鉴赏意象题1.“窗”这一意象颇有意味①窗的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表层:物质形态的玻璃窗深层:和外部世界的屏障、人性的荧幕和自我反射的镜子(从文章中找)②由具体具体形象的窗到抽象人们相处的默契与美好当下生活中的隔膜敞开心扉召唤鸟雀(突出变化)③对生活的反思与追寻含蓄隽永意味悠长(文章主旨)写作手法题文章线索题1.文章以风筝为线索写到了戴钻戒的青年我的同时如何构思?①线索的作用②二者与线索之间的联系③形成对比两种行为方式的对比两种生活方式的对比分析④结合作者的写作意图作者的褒贬赏析标题题①是否是线索——贯穿全文推动情节发展②找出在文中哪几处出现过标题(对人物形象的刻画、对主要情节的发展的作用)③表层深层含义、双关、象征意义…④结合文章主旨、文章写作意图⑤点明文章的主要内容有新意、吸引读者、引起阅读兴趣⑥体现人物情感的变化评析思想意义题①概括全文叙述了……表达了可以结合作者写作意图和情感倾向②本文对当下的启示意义③当下某种现象……人们……本文启示一种正确的做法、价值观应该怎么做……诗歌鉴赏表现手法题1.“采药知何处,柴门掩白云”突破画面的视觉限制传递无尽诗意(杨浦二模)①指出手法想象、用典②引发读者想象营造了什么样的场景可以概括诗句内容③作者情感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与热爱语言风格题分析语言特色①首先指出语言特色②举例+分析③结合作者情感和写作意图有人评析语言风格“质朴趣浓”赏析①解释他人观点什么叫质朴趣浓——语言朴素没有梵词丽藻而且妙趣横生②哪些口语化的词——喜山村不到门③某些手法拟人、比喻+表达效果突出了田园生活的趣味④作者情感对田园生活的热爱与向往远离尘嚣的闲适恬淡之情韵脚分类诗眼题1.全文围绕“怀”字展开(徐汇二模)①首先解释怀的意思——怀念寄托心志②分别进行分析首联二人做小官不得志——提供内容颔联想想一同赏月即将怀具象化颈联比喻论证赞许怀才不遇深化内涵尾联遥想故乡美景呼唤朋友引发共情③再加一些概括性的话围绕怀字展开,逐渐深入紧密相关赏析人物形象1.结合“笑问”赏析女主人公形象(周测)①笑问——神态描写女主人公形象——新婚妻子“画眉、鸳鸯”等可以看出②人物特点可爱动人贤惠情意绵绵温柔美丽、娇憨活泼、纯洁可爱的新婚少妇形象③结合具体词语打扮、刺绣、弄笔、画眉……分析形象④关注人物描写——动作、语言、神态、肖像赏析某句题1.最后三局写景手法独特意蕴丰富(周测)①意象堆叠描绘/营造了……的场景②注意色彩“黄、青、白”偏冷色萧索意境③结合作者人生经历、作者心情、作者情感④寓情于景、情景交融、以景结情文言文表达效果题1.①从整散结合、长短结合考虑整句为主有节奏感和音乐美②概括记叙内容春风楼的盛景——楼宇建筑、高朋满座、秉烛欢宴③作者情感——作者对春风楼的喜爱之情对春风楼盛景的感慨之意选材组题1.文章在选材组材方面的特点(杨浦二模)①举例具有典型性②举例具有广泛性多角度对人物进行刻画③正面描写侧面烘托论辩艺术题1.张臣反驳的话针锋相对①对方的话——张臣的话表达了对作战的看法②其实等同于翻译、概括张臣的话需要分条陈述2.欧阳修两次劝谏的差异(周测)①可以从劝谏方法、人物身份、言辞、劝谏目的等方面考虑②首先概括两次劝谏的内容并指出劝谏的方法③分析方法、态度、对象、目的的差异④动之以情(情感激越)&晓之以理(逻辑严密)3.分析有理有力?有理:准确指出问题的主客观原因、分析逻辑的严谨有力:对比的使用反叛必然发生的两大核心原因段落作用题1. 本段作用(杨浦二模)①首先概括本段内容应该有多个层次结合手法(直接抒情比喻论证反问)②段落位置第一段中间段末尾段③末尾一般要卒章显志深化文章主旨作者的写作意图本文将个人形象开拓为群体形象使之具有社会意义2.“大和二年……明年……居二年……又三年”句子作用(徐汇二模)①内容?按时间顺序写了自己官职的变迁②某些词语“旋再”一些副词表示频率时间短③关注前后文照应前文“官职三品免罹饥寒”引出下文论述④作者情感皇恩浩荡的感激之情3.34段都有太祖称赞谢述的文字作用?①在哪些方面称赞——才能、品德、地位②深受信任、深切怀念更突出其才能与为人③侧面描写对正面描写形成补充形象更完整、饱满4.本段作用?①描绘了什么样的场景抓几个重点的词“嬴、荡、深、固、负”浩大之感②首段特殊位置引出下文写春风楼为下文张本③首尾呼应“回视春风楼而我辈已神仙中人”文章特点题1.历史著作和文学作品的特点兼具历史著作——以史为镜、惩恶劝善讲求实录文学作品:生动描写、鲜明人物形象、丰富的故事情节举例即可简洁语言概括了人物形象人物描写——人物形象正面描写与侧面烘托相结合有文学色彩谋篇布局题1.作者如何揭示写作意图?①划分层次叙述了什么内容②由叙述转向议论将…相类比③作者情感对……的肯定、否定对…的期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