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上腺疾病CT、MRI诊断
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

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概述说明以及解释1.引言1.1 概述肾上腺腺瘤是一种常见的肾上腺肿瘤,多数情况下是良性的。
它通常起源于肾上腺皮质或髓质,由于异常细胞的异常增殖而形成。
肾上腺腺瘤一般生长缓慢,不具有侵袭性,但在一些少见的情况下,可能会发展成为恶性肿瘤。
肾上腺腺瘤的确诊对于患者的治疗和预后都具有重要意义。
因此,制定明确的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是非常必要的。
这些标准通常是通过多种诊断方法的综合应用来实现的,包括临床症状和体征的评估、影像学检查,以及实验室检验等。
本文将对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进行详细介绍和探讨。
通过了解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以及临床表现,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肾上腺腺瘤的发展过程。
同时,我们将重点介绍肾上腺腺瘤的常用诊断方法,包括影像学检查如超声、CT、MRI等,以及实验室检验如血液中的激素水平检测。
最后,我们将总结肾上腺腺瘤确诊标准的重要性,并探讨其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价值。
通过本文的阅读,读者将能够全面了解肾上腺腺瘤的确诊标准,以及这些标准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意义。
同时,读者还可以对肾上腺腺瘤的定义、病因和临床表现有更深入的了解。
希望本文能够为广大医学工作者提供有价值的参考和指导,并有助于提高对肾上腺腺瘤确诊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1.2文章结构文章结构部分的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在这一部分,将介绍文章的整体结构和各个部分的内容。
通过清晰地呈现文章的结构和逻辑,读者可以更好地理解文章的组织和内容。
首先,文章由引言、正文和结论三个主要部分组成。
引言部分包括概述、文章结构和目的三个小节。
在概述部分,可以简要介绍肾上腺腺瘤这一疾病的背景和重要性,为读者建立起对这一主题的基本了解。
文章结构部分会详细列出文章的各个小节和内容,让读者对整体结构有一个清晰的认知。
目的部分会明确阐述撰写该文章的目的和意义,并提前预告一下文章的结论。
正文部分是文章的核心部分,包括肾上腺腺瘤的定义和病因、临床表现和诊断方法以及确诊标准三个小节。
肾上腺病影像学教案教学设计

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其中选择题占40%,简答题占30%,病例分析题占30%。 卷面成绩占总评成绩的70%,平时成绩(包括课堂表现、作业完成情况等)占总 评成绩的30%。最终成绩以卷面成绩和平时成绩加权计算得出。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影像学检查方法
深入探讨了X线平片、CT、MRI等影像学检查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的 应用,包括检查前准备、检查方法、图像解读等。
病例分析和讨论
通过典型病例的分析和讨论,加深了对肾上腺疾病影像学表现的认识 和理解。
课程考核方式及标准
考核方式
采用闭卷考试形式,包括选择题、简答题和病例分析题等多种题型,全面考核学 生对肾上腺疾病影像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反应蛋白升高等异常表现。
06 肾上腺病影像学检查技术 进展
CT检查技术进展
多层螺旋CT
采用多层螺旋扫描方式,提高扫描速度和图像分辨率,减少运动 伪影,更准确地显示肾上腺病变。
CT血管成像
利用CT扫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清晰显示肾上腺血管结构和病变 与血管的关系,为手术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CT能谱成像
密度不均匀
在CT或MRI上,恶性肿瘤可表现为 密度不均匀的肿块,内部可出现坏死 、囊变或出血。
侵犯性生长
恶性肿瘤可侵犯周围组织或器官,引 起淋巴结转移或远处转移。
增强扫描特征
在增强扫描中,恶性肿瘤通常呈现不 均匀强化,强化程度高于或低于正常 肾上腺组织。
肿瘤鉴别诊断与评估
01
良性肿瘤与恶性肿瘤的鉴别
密度均匀
在CT或MRI上,良性肿瘤通常 表现为密度均匀的肿块,无明 显的坏死、囊变或出血。
无侵犯性生长
良性肿瘤通常不会侵犯周围组 织或器官,也不会引起淋巴结 转移或远处转移。
肾上腺增粗诊断标准

肾上腺增粗诊断标准
肾上腺增粗(adrenal hyperplasia)是一种疾病,通常是由于肾上腺皮质功能异常引起的。
肾上腺增粗的诊断标准主要包括临床
症状、实验室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首先,从临床症状方面来看,肾上腺增粗的患者可能出现肾上
腺皮质激素过多引起的症状,比如肥胖、高血压、月经紊乱、多毛等。
这些症状可能会提示医生进行相关的检查以进一步确认诊断。
其次,实验室检查是诊断肾上腺增粗的重要手段之一。
医生可
能会要求患者进行血液和尿液检查,以确定肾上腺皮质激素的水平。
常规检查包括测量皮质醇、肾上腺皮质激素前体、雄激素、醛固酮
等激素水平,以及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测定。
最后,影像学检查也是诊断肾上腺增粗的重要手段之一。
常用
的影像学检查包括B超、CT、MRI等,这些检查可以帮助医生观察
肾上腺的形态和大小,以及是否存在肿块等异常情况。
综上所述,诊断肾上腺增粗的标准主要包括临床症状、实验室
检查和影像学检查三个方面。
通过综合分析这些方面的检查结果,
医生可以做出准确的诊断,并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值得注意的是,诊断肾上腺增粗需要综合考虑多个因素,因此一般需要由专业医生
进行诊断和治疗。
mri肾上腺报告模板

MRI肾上腺报告模板一、引言肾上腺是人体内分泌系统中非常重要的腺体之一,它位于肾脏上方,由外部皮质和内部髓质组成。
MRI(磁共振成像)被广泛应用于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例如肿瘤、异常增生等。
本文档将提供一个MRI肾上腺报告模板,以帮助医务人员进行系统化的报告撰写。
二、MRI肾上腺报告模板1. MRI扫描参数在报告的第一部分,需要详细记录MRI扫描的参数,例如磁场强度、扫描序列类型、层厚、间隔以及扫描方向等。
这些参数对于后续的诊断和比较具有重要意义。
2. 形态学评估接下来,需要对肾上腺的整体形态进行评估。
包括大小、形状、轮廓以及边界的清晰度等。
需要特别注意是否存在肿块或异常结构。
3. 信号特征评估在该部分,需要对肾上腺的信号特征进行评估。
通过不同的序列(例如T1加权、T2加权以及增强扫描等)对比,观察信号强度的变化。
这些变化可以帮助确定肿瘤的类型,例如脂肪瘤、腺瘤或嗜铬细胞瘤等。
4. 强化特点评估对于进行了增强扫描的肾上腺,需要详细评估强化特点。
观察肿瘤在动脉期、门脉期以及延迟期的强化情况。
根据强化的程度和模式,可以帮助区分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
5. 邻近结构的评估肾上腺周围的邻近结构也需要进行评估。
包括肾脏、主动脉、下腔静脉以及邻近淋巴结等。
观察是否存在邻近结构的侵犯或压迫等情况。
6. 结论最后一部分是结论,需要根据MRI的结果对肾上腺的情况进行总结。
根据形态学评估、信号特征、强化特点以及邻近结构的状况,给出一个综合性的诊断意见。
三、总结 MRI肾上腺报告模板提供了一个完整的报告撰写框架,有助于医务人员系统化地进行MRI报告的撰写。
通过这个模板,医务人员可以更准确、全面地评估肾上腺的情况,为患者的诊断和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注:本文档仅为报告模板,具体报告内容应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和补充。
对于具体的疾病诊断和治疗建议,请咨询专业医生的意见。
参考文献: 1. 张三, 李四, 王五. MRI在肾上腺疾病诊断中的应用. 医学影像学杂志, 20xx, xx(x): xx-xx. 2. 王大夫, 赵医生. 肾上腺MRI扫描技术参数的选择和应用.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xx, xx(x): xx-xx.。
MRI薄层扫描诊断肾上腺疾病的价值及优势

肾上腺位于肾周间隙内、体积小以及与周围组织结构复杂,是人体重要的内分泌器官之一,其功能状态与人体正常生理活动密切相关[1]。
目前,超声和CT 扫描为肾上腺疾病的常规诊断方法,但是CT 与超声的图像类型单一,且图像对比度低于MRI 检查[2]。
MRI 扫描可以更直观的观察肾上腺的病变与周围组织的关系,对肾上腺疾病诊断以及制定手术方案具有一定的价值[3]。
该研究为了探讨MRI 薄层扫描对肾上腺疾病的价值及优势,对2010年6月—2011年6月期间的25例肾上腺疾病患者进行MRI 检查并与病理资料进行了对照,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1.1一般资料随机选取在该院接受肾上腺MRI 检查的患者25例,其中男16例,女9例。
年龄范围33~78岁,平均年龄(56.5±8.6)岁。
其中,肾上腺腺瘤11例,肾上腺转移瘤9例,肾上腺皮质增生5例。
所有患者主要临床表现为肥胖,血压升高以及月经失调等。
1.2方法采用西门子1.5ANAVTO MRI 进行检查,肾上腺扫描使用腹部4通道相控阵体线圈,25例患者均仰卧于MRI 机床上,上肢上举,在扫描时患者需屏住呼吸。
先行MR 平扫,常规横断面和冠状面扫描,扫描参数为:冠状面:True FISP 2D:TR=4.1ms,TE=2.0ms,视野(FOV):350cm×350cm,层厚:3mm,间距:1mm,扫描时间20s。
横断位:HASTE 2D(T2WI):TR=1200ms,TE=90ms,FOV:270cm×360cm,层厚:3mm,间距:1mm,扫描时间40s;FLASH 2D(T1WI):TR=180ms,TE=4.5ms,FOV:270cm×360cm,层厚:3mm,间距:1mm,扫描时间25ms;FLASH 2D(T1WI 脂肪抑制序列):TR=180ms,TE=3.0ms,FOV:270cm×360cm,扫描时间20s;HASTE 2D(T2WI 脂肪抑制序列):TR=1200ms,TE=75ms,FOV:270cm×360cm,层厚:3mm,间距:1mm,扫描时间28s。
肾上腺疾病的CT、MRI诊断

CT表现: 1.双侧肾上腺增大,形成不规则肿块,
长轴与肾上腺一致。 2.密度不均,可见低密度坏死和高密度
神经母细胞瘤
3岁以下婴幼儿 起源于未分化的交感神经节细胞,最常见的恶性实体肿瘤
之一。 好发部位:肾上腺、腹膜后脊柱旁、后纵隔、盆腔和颈部 病理:没有包膜,可见出血、坏死、囊变和钙化,可伸入
椎管内形成哑铃状。
临床表现: 腹部无痛性肿块,发生转移时出现肝大、骨痛
等表现。80-90%分泌儿茶酚胺。 CT表现:
临床表现:
1.任何年龄均可发生,20-40岁最多;
2.症状:
阵发性高血压、头疼、心悸、多汗和皮肤苍白, 数分钟后缓解。
3.实验室:24小时尿中儿茶酚胺代谢产物香草基 扁桃酸(VMA)明显升高
CT表现: 1.圆形、椭圆形肿块,3~5cm; 2.密度不均匀,瘤内坏死囊变、出血; 3.中心或边缘可见点状或弧形钙化; 4.增强扫描肿瘤实质部分明显强化。
实质性肿块,分叶或不规则,密度不均匀,不规 则钙化。浸润性生长,可包绕腹膜后大血管。可跨 过腹中线。增强扫描不均一强化。淋巴结、肝脏、 骨骼转移。
左侧肾上腺神经母细胞瘤
肾上腺结核
adrenal tuberculosis
临床表现:病程较长,数年甚至更长;皮肤黏膜 色素沉着,疲乏无力、食欲不振、低血压等,皮 肤和色素沉着最具有特征性。
非功能性其它疾病(囊肿、出血等)
库欣综合征 (Cushing syndrome)
肾上腺分泌过多皮质醇,又称皮质醇增多症 好发于中年女性 临床表现有向心性肥胖,满月脸,水牛背、皮肤紫纹,高
血压,月经失调、多毛等。 实验室检查:血尿皮质醇增高,垂体性和异位性血ACTH
MRI薄层扫描诊断肾上腺疾病的价值及优势

影像与检验
薄层扫描诊 断 肾上腺疾病 的价值及优势
程 春 红
武汉市第六医院放射科 . 湖北武汉
4 2 0 0 1 5
【 摘要】 目的 探讨 MR I 薄层扫描对 肾上腺疾病的诊断价值及优 势。 方 法 随机选取该 院收治的肾上腺疾病患者 2 5例 , 所有 患 者均进行 MR I 薄层扫描 , 观察并分 析 MR I 薄层扫描 的影像 资料 , 然后与病理资料相对照 。 结果 。 肾上腺腺瘤 1 1 例, 肾上
腺 转移瘤 9 例, 肾上腺皮质增生 5 例。 所有疾病均 与病 理资料完全符合 。 结论 通过 M R I 检查能直接观察肾上腺 中的病变情 况, 对临床诊 断具有重要意义 。同时 为肾上腺疾病影像诊断提供重要依据 。建议大范围临床推广 。 【 关键词】 肾上腺 ; MRI 薄层扫描 ; 肾上腺疾病 【 中图分类号】R 4 4 5 【 文献标识码】A
殊, 与邻 近组织结构复杂 , 因此 可能会受 到周 围组织 的影 响而出
现肾上腺肿瘤 的假象 , 必须结合临床症状才可对疾 病进行诊断 . 以减少误诊 的发生率 。肾上腺疾病还会造成 肾上 腺功能紊乱 . 严重影 响到人体 正常 的生 理功能。影像 学的诊断是 肾上腺 疾病 的常用诊断方法之一 ,但 由于影像 学是基于观察对象形 态与轮 廓 的变化给 予诊 断的 ,而 肾上腺由于其位置与构成较 其他 组织
特殊 , 常规 影像学诊断往往无法给予明确的诊 断结果 。MR I 是 由 于通过磁共振 现象进行成像 ,能够通过调整 回波 时间和重复时 间显示 同一个组织的 T . 加权 、 T 2 加权等成像结 果 。 增强 了观察对 象与周 同组 织的对比度 与可读性 ,更容易观察病 变的肾上腺与
肾上腺增粗的诊断标准

肾上腺增粗的诊断标准一、症状评估在诊断肾上腺增粗时,首先应评估患者的症状。
患者可能出现的症状包括:腰部或腹部疼痛、体重下降、疲劳、高血压、多毛症、皮肤色素沉着异常等。
这些症状可能与肾上腺增粗有关,但也可能由其他疾病引起。
因此,症状评估只是诊断的一部分,需要结合其他检查手段以确诊。
二、生化检查生化检查对于肾上腺增粗的诊断也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常见的生化检查包括:血浆皮质醇、24小时尿游离皮质醇、血浆醛固酮、血钾等。
这些生化指标的异常可能提示肾上腺增粗或其他相关疾病。
然而,生化检查的特异性不高,需要结合其他检查结果进行综合判断。
三、影像学检查影像学检查是诊断肾上腺增粗的重要手段。
常见的影像学检查包括:超声检查、CT扫描、MRI等。
这些检查可以观察肾上腺的形态、大小、位置以及与周围组织的毗邻关系,对于诊断肾上腺增粗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影像学检查中,观察肾上腺的形态和大小是诊断肾上腺增粗的关键。
如果肾上腺形态增粗、边缘不规整或大小异常,则可能提示肾上腺增粗。
四、病理学诊断病理学诊断是确诊肾上腺增粗的金标准。
通过手术或穿刺活检获取的肾上腺组织样本,经过病理学检查可以确诊肾上腺增粗的性质和病因。
病理学诊断可以区分良性增生和恶性病变,对于指导治疗和预后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五、鉴别诊断在诊断肾上腺增粗时,应注意与其他疾病进行鉴别诊断。
常见的需要鉴别的疾病包括:肾上腺皮质腺瘤、嗜铬细胞瘤、肾上腺囊肿等。
这些疾病也可能引起类似肾上腺增粗的症状和生化指标异常,需要通过相关检查进行鉴别。
六、评估并发症在诊断肾上腺增粗时,还应评估可能的并发症。
肾上腺增粗可能引起的并发症包括:高血压、糖尿病、肥胖等。
这些并发症可能加重病情,影响治疗和预后。
因此,在诊断过程中应对患者进行全面的身体检查,评估是否存在相关并发症,以便及时治疗和管理。
七、治疗与随访确诊肾上腺增粗后,应根据病因和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治疗方案可能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放疗等。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肾上腺疾病CT、MRI诊断检查方法】(一)CT检查检查前一小时,口服1.5 %泛影葡胺500ml以充盈胃肠道。
一般病人,肾上腺CT扫描需要作平扫及增强扫描,可静脉内注入60%泛影葡胺或非离子型对比剂100ml, 一般在注射后30秒开始CT增强扫描。
扫描:层厚5mm间隔5mm较小的肾上腺肿物可作 1.5 - 3mn薄层扫描。
扫描自剑突开始。
窗宽300- 500, 窗位40,对比增强扫描可根据病情需要。
(二)MRI检查在大多数的关于肾上腺的MRI成像中,常采用自旋回波序列的T1WI与T2WI,层厚3- 10mm现在常用快速自旋回波的T2WI代替常规自旋回波扫描以降低采样时间,减少运动伪影,以获得较好的图像质量。
具有相对T2WI的快速梯度回波(TR/RE: 60/30ms,翻转角:15o角)可以代替自旋回波的T2WI序列。
此项技术的优点是缩短采样时间,允许屏住呼吸扫描,提高图像质量。
在这些脉冲序列中,正常的肾上腺与肝脏相比呈等或低信号。
如果采用脂肪抑制技术,在T1WI肾上腺与肝脏相比为等信号,在T2WI上为高信号。
脂肪抑制技术的优点是降低噪声,器官轮廓变得清晰锐利,降低呼吸运动所致的伪影,消除化学位移伪影,扩大灰阶,强化组织对比的微小差别。
缺点是每次采样的层面减少,在全部图像中有可能脂肪抑制不均匀。
肾上腺腺瘤和结节样增生均含有大量脂肪,而转移和嗜铬细胞瘤不含或含极少量的脂肪。
因此建议使用同相位(phase in )和反相位(phase out )的梯度回波化学位移成像来鉴别腺瘤(含脂肪)与非腺瘤性病变(无脂肪)。
在1.5Tesla的MRI成像系统中(64MHZ,脂肪与水自旋的频率差别为224Hz。
因此,在激发脉冲后每个2.24ms,就会出现一个脂肪与水的相位周期。
在这个间隔中,脂肪与水的自旋不断地处于相位一致或相位相反的状态下,相位相反图像的信号强度取决于组织内脂肪与水含量的比例。
与不含脂肪的组织相比,含脂肪的组织在相位相反图像上表现为低信号。
Tsushima等人建议用FLASH(快速小角度激发)进行呼吸抑制扫描,TR为100ms在相位相反成像中,TE为11ms,在相位一致成像中,TE为13ms,翻转角度为20o。
Mitchell等人采用相位相反成像的梯度回波的扫描参数为翻转角:90o, TR: 59 - 142ms/TE: 2.3 —2.5ms。
团注法注射对比剂后采用屏气的动态多层快速梯度回波MRI成像具有较高的图像质量,并且可以观察注射对比剂后的功能过程。
它可以可靠地显示和定性肾上腺肿物,对腺瘤、转移、嗜铬细胞瘤的鉴别具有统计学的重要意义,虽然在这些病理改变中亦有相互重叠的表现。
动态MRI成像可用梯度回波序列,参数为TR: 30ms, TE: 15ms,翻转角度70o。
冠状面成像可以同时显示肾上腺、肝脏、肾。
静脉注射钆复合物0.1mmol/kg体重,15分钟后应重复成像。
【MRI成像组织鉴别】最常用的明确肾上腺占位性质的MRI扫描技术是动态造影增强扫描、化学位移成像。
(一)动态造影增强MRI成像常根据非腺瘤病变的特点,即灌注增多及毛细血管渗透性紊乱,Krestin等人认为腺瘤可以和转移性病变、原发性恶性肿瘤、嗜铬细胞瘤、淋巴瘤鉴别开。
腺瘤仅显示轻度的强化(信号增加不到二倍),10分钟内恢复到最初的信号强度。
非腺瘤样病变信号强度增高超过二倍以上,持续于高信号水平超过15分钟。
观察52例肾上腺占位病人,与注射造影剂前的MRI图像结合,动态造影增强的MRI图像的敏感性可达100%,特异性可达91%。
近来的对比研究对此结果提岀置疑。
Reinig等人的研究显示动态造影增强在疾病的鉴别中极其不敏感。
Korobkin等人的另一组研究也显示在腺瘤样和非腺瘤样肾上腺占位的信号增强的强度无明显差异。
虽然快速梯度回波的动态造影增强对肾上腺占位的鉴别无太大帮助,但高质量的呼吸抑制量成像有助于显示后腹膜解剖。
(二)化学位移成像近年来,人们在依据脂肪含量不同上行MRI成像以确诊肾上腺占位这方面的研究进行了很多尝试。
化学位移成像作为鉴另惨数的基础是:大多数肾上腺腺瘤与肾上腺转移相比,前者含有大量的细胞浆脂质,后者含的很少或不含。
在磁场中脂质的质子与水的质子的进动频率不同。
因此脂质和水的质子的相位一致和相位相反的循环是有周期性间隔的。
在 1.5T场强时,周期为2.3msec ;在0.5T场强时,周期为6.3msec。
化学位移MRI成像是基于肾上腺腺瘤的脂肪含量相对高,这也是肾上腺腺瘤与其它肾上腺病变区别的一个特点。
现在已经使用数种化学位移成像技术,在鉴别腺瘤样与非腺瘤样肾上腺病变时,诊断的精确度不同。
Tsushima等人报道在使用信号强度指数时,化学位移成像在 1.5T场强中效果最好。
他们假设腺瘤的信号强度指数大于5%,转移瘤和嗜铬细胞瘤的信号强度指数小于5%。
使用这一标准鉴别腺瘤与非腺瘤样病变的准确率达100 %。
如此令人满意的结果反映了所用技术的简单性。
有两项近期的研究比较了肾上腺病变的鉴别参数特点,包括组织对比增强、化学位移。
结果证实化学位移成像在鉴别腺瘤与非腺瘤样病变中的优越性。
【解剖】肾上腺位于腹膜后,双肾内上方,第一腰椎体两侧。
右肾上腺比左肾上腺高。
肾上腺重约5克,头尾长径约4-5cm在形态学上,肾上腺分为一个位于前内侧的体部和两个位于后部与后外侧的肢。
肾上腺的外型变化较大,最常见的外型是倒置的“ V'型或“Y'型。
肾上腺两肢的边缘为凹型或直型,厚度不超过10mm右肾上腺:其位于右肾上极的上方,下腔静脉的正后方,肝右叶后段的内侧,膈肌脚的外侧。
右肾上腺静脉短,直接引流入下腔静脉。
内侧,右膈脚与右肾上腺内肢平行。
如患者消瘦,后腹膜脂肪少,有时右肾上腺与附近的肝、膈脚难以分开。
多数右肾上腺在右肾上极1-2cm以上,其远侧,在肾血管之上。
右肾上腺在脊椎体侧方1cm,椎体前缘0.5 —1cm右肾上腺横断面为线条状、短倒V形、K形、一字横形、长倒V 形与X 形。
与膈脚平行,高分辨CT可示肾上腺体部为倒V形,右侧外肢比内肢为短。
左肾上腺:其位置稍低于左肾上极,位于其上极的前内侧,膈肌脚的外侧,腹主动脉的后外侧,脾静脉和胰尾的后内侧。
左肾上腺形态各异,多数横断面CT检查为倒V形或Y形,也可为线形、三角形、半月或V形。
体部分成内、外肢,可能外肢较长。
肾上腺边缘光滑。
【肾上腺疾病】一、皮质醇症皮质醇症即皮质醇增多症,又称柯兴氏综合征,是最常见的肾上腺皮质疾病,由于肾上腺皮质长期分泌过量皮质醇引起。
病因有:肾上腺皮质自主分泌皮质醇的肿瘤;垂体或其它脏器分泌过量ACTH使双肾上腺皮质增生,从而分泌过量皮质醇。
(一)Cushing氏病:大多有分泌ACTH垂体微腺瘤。
(二)异位ACTH综合征:垂体以外肿瘤分泌大量ACTH使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分泌过量皮质醇,最常见是小细胞肺癌,约占50%;约10%为胸腺瘤,包括类癌或癌;10%为胰岛细胞瘤;5%为支气管类癌;还有甲状腺髓样癌、嗜铬细胞瘤、神经节瘤、副神经节瘤、神经母细胞瘤、胃肠恶性肿瘤、卵巢或睾丸恶性瘤。
(三)肾上腺皮质肿瘤:肿瘤以外肾上腺呈萎缩状态。
肾上腺腺瘤只分泌皮质醇,肾上腺雄性激素分泌常低于正常。
腺癌在分泌大量皮质醇同时还分泌相当大量的雄性激素。
【病理】1 •柯兴氏病:大部分病人(76%表现双侧肾上腺皮质弥漫增生,比正常肾上腺大。
镜下,内侧为增宽的致密细胞,外带为透明细胞,最外层球状带一般正常。
约79%柯兴氏病患者表现双侧肾上腺皮质结节性增生。
小至肉眼未能觉察,这种结节含透明细胞呈条状或索状分布。
2.异位ACTH综合征:表现和柯兴氏病相同,双肾上腺皮质弥漫或结节样增生。
3•肾上腺皮质肿瘤:良性腺瘤直径2 —4cm,形状圆形或椭圆形,夕卜有完整包膜,切面很少有坏死或出血,因此质地均匀。
腺瘤黄色部分细胞和正常肾上腺束状带相似,棕色部分和网状带致密细胞相似。
腺瘤周围肾上腺萎缩,这是和结节性增生及正常功能肾上腺结节的重要区别。
肾上腺皮质癌较大,一般超过100克,形状不规则,分叶,外面没有完整的包膜,切面常有出血或坏死,囊性变也不少见。
腺癌细胞多象致密细胞,细胞排列为大的巢状、片状。
细胞及胞核大小不一,多形性明显。
肿瘤在较早时,可向周围淋巴结、纵隔淋巴结、骨、肺及肝等转移。
肿瘤周围及对侧肾上腺处于萎缩状态。
【影像学检查】CT表现皮质醇患者后腹膜脂肪多,易显示肾上腺。
1 •肾上腺腺瘤:大小约1 - 4cm直径,圆形、椭圆形或葫芦状,边缘光滑,包膜完整,密度均匀,与肾上腺几乎等密度,CT 值30-50Hu,有轻度对比增强,约15-20Hi。
2 •肾上腺皮质癌:形态不规则,分叶状,大小约在7cm以上,对比增强明显,密度不均匀。
肿瘤可侵及膈肌角,有局部淋巴结转移或肝转移,呈不规则多发低密度结节。
病程进展快。
3 •肾上腺皮质增生:双侧肾上腺弥漫增生70%,呈长、粗、弯曲、结节或三角形,边缘平直而略凹陷约33.3 %,局部圆形隆起结节,与肾上腺不能分开;约16.7 %CT表现无异常。
CT值测量:与肾上腺等密度83.3 %,略高12.5 %,略低4.2 %。
肾上腺测量简图:肾上腺右左体部内肢外肢体部内肢外肢10.5mm 4.5mm 4mm 12.5mm 5mm 5mm手术前CT定位正确率83.3 %MRI诊断Cushing综合征患者成像的目的是鉴别肾上腺增生和肾上腺肿瘤。
绝大多数的Cushing综合征的患者(85%)都有或多或少的肉眼可见的双侧肾上腺增生,而只有10%为良性肾上腺腺瘤,5 %为肾上腺皮质癌。
由于在CT与MRI上,增生的肾上腺腺体外形多正常或仅有轻度体积增大,其三角形外形保持不变;而Cushing 腺瘤都大,直径可达2-5cm因此这两种病变的鉴别较容易。
由于CT具有较高的空间分辨率,既使不增大的腺体也能显示,因此CT是Cushing综合征常用的影像检查方法。
而唯一的鉴别难点是有单个大结节的结节性增生与真性肾上腺腺瘤之间的鉴别。
然而结节性增生患者的血浆ACTH水平一般升高,腺瘤患者的ACTH水平多受抑制或降低。
三分之一产生皮质激素的肾上腺肿瘤是恶性的,绝大多数的高功能性肾上腺癌都表现为Cushing综合征。
因为Cushing综合征患者的肾上腺肿物如果大于6cm, —般都是恶性的,而不必行其它影像学检查。
MRI只作为CT的辅助诊断方法,它可以显示病变的确切部位、范围和肿块的关系,具有明显的对比增强,对比剂排空较慢。
二、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CON氏综合征)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是体内醛固酮分泌增加引起肾素分泌被抑制的综合征,在高血压病中占0.05 - 2%。
【影像学检查】CT诊断(一)肾上腺皮质腺瘤发生在肾上腺皮质球状带产生和分泌醛固酮的良性肿瘤,称醛固酮瘤,单侧单个肿瘤占95%,双侧或多发占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