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2
高中化学《化学能与电能》学案5 新人教版必修2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复习重点:初步认识原电池概念、原理、组成及应用。

复习难点:通过对原电池实验的探究,引导学生从电子转移角度理解化学能向电能转化

知识梳理

一、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

1、原电池:(1)概念:________________。 (2)工作原理:负极:__电子(化合价___),发生__反应正极:__电子(化合价__),发生__反应 (3) 原电池的构成条件:关键是能自发进行的氧化还原反应能形成原电池,a. 有______________作电极; b. 电极均插入____________;c. 两电极______________形成闭合回路。(4)原电池正、负极的判断:负极:_______的电极(较___的金属),金属化合价__;正极:电子__的电极(较___的金属、石墨等):元素化合价__。

2、金属活泼性的判断:

(1)金属活动性顺序表;(2)原电池的负极(电子流出的电极,质量减少的电极)的金属更活泼; (3)原电池的正极(电子流入的电极,质量不变或增加的电极,冒气泡的电极)为较不活泼金属

3 原电池的电极反应:

(1) 负极反应:X-ne=X n- (2) 正极反应:溶液中的阳离子得电子的还原反应

二、原电池的设计:

根据电池反应设计原电池:(三部分+导线)

(1)负极为___的金属(即化合价__的物质);

(2)正极为_______的金属或___;

(3) 电解质溶液含有________离子(即化合价____的物质)。

三、金属的电化学腐蚀

(1)不纯的金属(或合金)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腐蚀,关键形成了____,加速了金属腐蚀。

(2) 金属腐蚀的防护:①改变金属内部组成结构,可以增强金属耐腐蚀的能力。如:不锈钢。②在金属表面覆盖一层保护层,以断绝金属与外界物质接触,达到耐腐蚀的效果。(油脂、油漆、搪瓷、塑料、电镀金属、氧化成致密的氧化膜)。③电化学保护法:牺牲活泼金属保护法,外加电流保护法。

四、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锌锰电池)

负极:________________;

正极(石墨):2NH4+ +2e-====2NH3+H2O

H2+2MnO2====Mn2O3+H2O 4NH3+Zn2+==== [Zn(NH3)4]2+

总反应式:________________;

2. 充电电池

(1)铅蓄电池:铅蓄电池充电和放电的总化学方程式

放电时电极反应:

负极:Pb + SO42--2e-=PbSO4

正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氢氧燃料电池:它是一种高效、不污染环境的发电装置。它的电极材料一般为活性电极,具有很强的催化活性,如铂电极,活性炭电极等。

总反应:2H2 + O2=2H2O

电极反应为(电解质溶液为KOH溶液)

负极:________________;

疑难点拨

1、由组成原电池的两极的电极材料判断。一般是活泼的金属是负极,活泼性较弱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是正极。

注意:如Mg、Al与NaOH溶液形成原电池;Fe、Cu与浓硝酸形成原电池。都是相对不活泼金属作负极。

2、根据电流方向或电子流动方向判断。电流是由正极流向负极,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

3、根据原电池里电解质溶液内离子的定向流动方向判断。在原电池的电解质溶液内,阳离子移向的极是正极,阴离子流向的极为负极。

4、根据原电池两极发生的变化来判断。原电池的负极总是失电子发生氧化反应,正极总是得电子发生还原反应。

二、原电池电极反应的书写方法

原电池反应所依托的化学反应原理是氧化还原反应,书写电极反应的方法归纳如下:

1、写出总化学反应方程式(即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2、根据总反应方程式从电子得失(或元素化合价升降)的角度,将总反应分成氧化反应和还原反应;

3、氧化反应在负极发生,还原反应在正极发生,注意介质可能参与反应;

典例剖析

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 相连时,a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 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 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解析:根据原电池原理:作为负极的金属活动性比正极的金属活动性强,电子流动方向是由负极流向正极,电流方向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因此依次作出判断:活泼性a>b;c>d;a>c;d>b。答案为B。

【例2】在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锌片是正极,铜片上有气泡产生 B.电流方向是从锌片流向铜片

C.溶液中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减小 D.电解质溶液的pH保持不变

解析:活泼金属锌为负极,电流方向由正极到负极,与电子流动方向相反,随着H+消耗,pH逐渐增大。答案为C

【例3】美国阿波罗宇宙飞船上使用的氢氧燃料电池是一种新型的化学电源,其构造如图所示:a、b两个电极均由多孔碳制成,通入的气体由孔隙中逸出,并在电极表面放电。

(1)a是__极,b是__极.电极反应式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飞船上宇航员的生活用水由燃料电池提供.已知这种电池发1度电能生成350g水,试计算能量的转化率。(已知:2H2(g)+O2(g)=2H2O(1);=-572kJ/mol)

(3)这种电池的输出电压为1.2V,用它使标有“1.2V 1.5W”的小灯泡发光1h,需要消耗标准状态下的 H2多少升?

解析:(1)a中的H2失去电子被氧化,是负极;b中的O2得到电子被还原,是正极.两电极的反应分别是:

(2)由方程式:2H2(g)+O2(g)=2H2O(1);=-572kJ/mol可知,发生350g 液态水放出的热量为:

kJ.

这过程中产生的电能是1度,即kJ,因此能量转化率为:

(3)1.5W灯泡连续发光1h,消耗的电能:,

产生这些电能需要消耗化学能:.

这过程中消耗标准状态下的氢气的体积:L.

【例4】1991年我国首创以铝-空气-海水电池作为能源的新型海水标志灯,以海水为电解质,靠空气中的氧气使铝不断氧化而产生电流,只要把灯放入海水中数分钟,就会发出耀眼的白光,其总反应方程式为:4Al + 3O2 + 6H2O = 4Al(OH)3,则该电源的负极材料为,正极材料为,负极反应

正极反应。

解析:Al 、O2(空气)之间的氧化还原反应为:4Al + 3O2 = Al2O3.将该反应与原电池原理、铝的导电性等知识进行综合分析可知,铝既是负极产物,又是反应材料,O2是正极反应物,正极材料应该选择还原性比铝弱的导电性强的材料,如石墨等

铝、O2的氧化反应、还原反应分别为:Al – 3e- = Al3+,O2 + 2H2O + 4e- = 4OH-答案:铝石墨负极反应:Al – 3e- = Al3+,O2 + 2H2O + 4e- = 4OH-

【例5】(2005年江苏高考化学题)高铁电池是一种新型可充电电池,与普通高能电池相比,该电池能长时间保持稳定的放电电压。高铁电池的总反应为:3Zn+2K2FeO4+8H2O

3Zn(OH)2 + 2Fe(OH)3 + 4KOH,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放电时负极反应为:Zn-2e —+2OH —=Zn(OH)2

B .充电时阳极反应为:Fe(OH)3 -3e —+ 5OH —=FeO 42-+ 4H 2O

C .放电时每转移3mol 电子,正极有1molK 2FeO 4被氧化

D .放电时正极附近溶液的碱性增强

解析:高铁电池放电(原电池)时的负极反应为3Zn+6OH —-6e —=3Zn(OH)2,正极反应为

2FeO 42-+8H 2O+6e -==2Fe(OH)3+10OH —;充电(电解池)时的阴极反应为3Zn(OH)2+6e -==3Zn+6OH —,阳极反应为2Fe(OH)3+10OH —-6e -==2FeO 42-+8H 2O 。从而不难分析出答案为C 。

1.随着人们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废电池必须进行集中处理的问题被提到议事日程,其首要原因是

A .利用电池外壳的金属材料

B .防止电池中汞、镉和铅等重金属离子对土壤和水源的污染

C .不使电池中渗泄的电解液腐蚀其他物品

D .回收其中石墨电极

2.废电池处理不当不仅造成浪费,还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对人体健康也存在极大的危害。有同学想变废为宝,他的以下想法你认为不正确的是

A .把锌皮取下洗净用于实验室制取氢气

B .碳棒取下洗净用作电极

C .把铜帽取下洗净回收利用

D .电池内部填有氯化铵等化学物质,将废电池中的黑色糊状物作化肥用

3、下列变化中属于原电池的是

A.在空气中金属铝表面迅速氧化形成保护层

B.白铁(镀锌)表面有划损时,也能阻止铁被氧化

C.红热的铁丝与水接触表面形成蓝黑色保护层

D.铁与稀硫酸反应时,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时,可使反应加速

4、实验室中欲制氢气,最好的方法是

A.纯锌与稀硫酸反应

B.纯锌与浓硫酸反应

C.纯锌与稀盐酸反应

D.粗锌(含铅、铜杂质)与稀硫酸反应

5、铁制品上的铆钉应该选用下列哪些材料制成

A.铝铆钉

B.铜铆钉

C.锌铆钉

D.锡铆钉

6、由铜、锌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工作时,电解质溶液的pH 怎样变化

A .不变 B.先变小后变大 C.逐渐变大 D.逐渐变小

7、对铜-锌-稀硫酸构成的原电池中,当导线中有1mol 电子通过时,理论上的两极变化是 ①锌片溶解了32.5g②锌片增重了32.5g③铜片上析出1g H 2④铜片上析出1molH 2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8、 X 、Y 、Z 都是金属,把X 浸入Z 的硝酸盐溶液中,X 的表面有Z 析出,X 与Y 组成的原电池时,Y 为电池的负极,则X 、Y 、Z 三种金属的活动顺序为

A.X > Y > Z

B. X > Z > Y

C. Y > X > Z

D. Y > Z > X

9、将铜棒和铝棒用导线连接后插入浓硝酸溶液中,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铝是负极 B .该装置能形成原电池,其中铜是负极

C .该装置不能形成原电池 D.以上说法均不正确

10、碱性电池具有容量大、放电电流大的特点,因而得到广泛使用,锌-锰碱性电池以氢氧化钾溶液为电解液,电池总反应为:Zn(s)+2MnO 2(s)+H 2O(l)﹦Zn(OH)2(s)+Mn 2O 3(s) 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电池工作时,锌失去电子

B.电池正极的电极反应式为:2MnO2(s)+H2O(l)+2e-﹦Mn2O3(s)+2OH-(aq)

C.电池工作时,电子由正极通过外电路流向负极

D.外电路中每通过0.2mol电子,锌的质量理论上减小6.5g

11、微型锂电池可作植入某些心脏病人体内的心脏起博器所用的电源,这种电池中的电解质是固体电解质LiI,其中的导电离子是I-.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A.正极反应:2Li - 2e- = 2Li+ B.负极反应:I2 + 2e- = 2I-

C.总反应是:2Li + I2 = 2LiI D.金属锂作正极

12、某原电池总反应离子方程式为2Fe3+ + Fe = 3Fe2+能实现该反应的原电池是

A.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Cl3溶液

B.正极为铜,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Fe(NO3)2溶液

C.正极为铁,负极为锌,电解质溶液为Fe2(SO4)3

D.正极为银,负极为铁,电解质溶液为CuSO4

13、锌锰干电池在放电时,电池总反应方程式可以表示为:

Zn + 2MnO2 + 2NH4+ = Zn2+ + Mn2O3 + 2NH3 + H2O

在此电池放电时,正极(碳棒)上发生反应的物质是

A. Zn

B. 碳棒

C. MnO2和NH4+

D. Zn2+和NH4+

14、氢氧燃料电池用于航天飞船,电极反应产生的水,经过冷凝后可用作航天员的饮用水,其电极反应如下:负极:2H2 + 4OH- - 4e- = 4H2O 正极:O2 + 2H2O + 4e- = 4OH—,当得到1.8L饮用水时,电池内转移的电子数约为

A.1.8mol

B.3.6mol

C.100mol

D.200mol

二、填空题

15、将锌片和铜片插入某种电解质溶液,锌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形成原电池装置。

(1)若电解质溶液是稀硫酸,则发生氧化反应的是极(“锌”、“铜”),铜极发生的反应是 ,该电池的总反应方程式是。(2)若电解质溶液是硫酸铜溶液,在导线中电子是由极流向极,铜极上反应的电极反应方程式是 ,该电池总反应方程式是。

16、某同学想测定A、B、C三种金属活动顺序,他把这三种金属放到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的盐酸中,反应速率都较慢,不易分辨出三者差异,现只有盐酸一种化学试剂,应该用什么方法迅速测出三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

17、市场上出售的“热敷袋”其中主要成分是铁屑、碳粉和少量的NaCl、水等.热敷袋在启用前用塑料袋使之与空气隔绝,启用时,打开塑料袋轻轻揉搓,就会放出热量,使用完后,会发现袋内有许多铁锈生成,回答:

(1)热敷袋放出的热量来源于放出的热量.

(1)碳粉的作用是 .

(3)加入NaCl的作用是 .

(4)写出有关的电极反应式和化学方程式 .

18、请设计一个原电池,其总反应为:Zn + 2FeCl3= ZnCl2 + 2FeCl2。

19.有A、B两种金属分别与盐酸反应,产生氢气的速率相近。怎样设计一个实验证明A、B两种金属的活动性?(画出实验装置图)

三、计算题

20.在由铜片、锌片和200 mL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中,若锌片只发生电化学腐蚀,当在铜片上放出3.36 L(标准状况)的H2时,硫酸恰好用完,则:

(1)产生这些气体消耗的锌的质量是多少?

(2) 通过导线的电子的物质的量是多少?

(3)原稀硫酸的物质的量浓度是多少?

参考答案:

1.B

2.D

3.BD

4.D

5.AC

6.C

7.A

8.C

9.B 10.C 11.C 12.A 13.C 14.D

15.(1) 锌 2H++ 2e- = H2↑ Zn + 2H+ = Zn2++ H2↑

(2)锌铜 Cu2++ 2e- = Cu Zn + Cu2+ = Zn2++ Cu

16.将A、B、C三种金属两两连接起来,放入盐酸溶液中,观察哪种金属上产生气泡,则其活动性较差。

17.(1)铁屑被氧化(2)碳粉与铁及NaCl溶液组成原电池,作为原电池的正极。(3)NaCl与水作用形成电解质溶液。(4)负极Fe - 2e- = Fe2+

正极 2H2O + O2+4e- = 4OH-

18.该总反应中,Zn为还原剂,Zn可直接作负极材料,FeCl3是氧化剂易溶于水可作电解质溶液,用不活泼的金属或能导电的非金属(如石墨等)作正极,用导线连接正、负极即可。

19.将A、B金属用导线连接插入盐酸中组成原电池,有气泡冒出的是较不活泼金属,另一极为活泼金属。(图略)

20、(1) 9.75 g;(2) 0.3 mol;(3) 0.75 mol/L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1) 【学习目标】 1.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以及周期、族等概念。 2.了解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学习重点】周期、主族序数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预备知识】 一、原子序数 1.定义: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 2.原子序数与元素的原子结构之间存在着如下关系: 原子序数=== 【基础知识】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称为长周期, 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课堂练习1]请大家根据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容。

[思考与交流] 如果不完全周期排满后,应为几种元素? [归纳与整理]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ⅠA、ⅡA、ⅢA、ⅣA、ⅤA、ⅥA、ⅦA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ⅠB、ⅡB、ⅢB、ⅣB、ⅤB、ⅥB、 ⅦB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ⅣA称为元素 ⅤA称为元素ⅥA称为元素ⅦA称为元素 零族称为元素 [归纳小结]:(一)、元素周期表编排原则: 1、。 2、。 3、。 (二)、周期表的结构,包括周期的结构:。 族的结构:。[课堂练习2]请描述出Na、C、Al、S在周期表中的位置。

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元素周期表》的教学设计 一、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的内容选自于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高中化学必修模块《化学2》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的第一课时。通过义务教育九年级和高一必修《化学1》的学习,学生已经基本具备了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为本节的学习奠定了一定的基础。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它反映了元素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是我们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通过学习元素周期表,为以后学习元素周期律做好了铺垫。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 2.初步理解和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周期和族的概念以及元素的“位-构”关系; 3.巧记周期表中的元素。 【过程与方法】 1.通过亲自编排元素周期表,培养学生的抽象和逻辑思维能力; 2.通过解读元素周期表,阅读教材,培养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的能力; 3.通过推导元素的原子结构和位置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推理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了解门捷列夫的成长史及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艰辛历程,培养学生在逆境中勇于挑战自我、不断追求真理的坚韧不拔的精神和勇于创新、不断探索的科学品质; 2.在“纸牌游戏”中,感受科学家发现元素周期表的情景,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总结的科学态度,同时,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元素的原子结构与其在元素周期表的位置的相互推断。 三、设计思路以故事引入新课题→纸牌游戏→周期表的编排规则和结构→周期表的巧记方法→达到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科学发现能力的目的。

(vip专享)【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 【整套】 精品配套学案 打包下载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全册)精品配 套学案汇总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 第1课时实验安全及意外事故的处理 课前预习

一. 预习目标 结合初中的化学实验常识了解实验室规则及意外事故的处理办法 二. 预习内容 (一)实验室规则 1、进实验室前, 应先预习实验, 明确实验、、 , 严禁不预习进实验室. 2、进实验室后, 应先检查是否齐全. 3、实验过程中, 应严格遵守各项实验操作规程, 严禁随便地进行无关的实验, 不得大声喧 哗. 4、有意外事故, 应及时向老师报告. 5、实验完毕后, 应将仪器 , 整理清洁实验台. (二)了解安全措施 2、一些药品的保存: (1)金属钠、钾放在 (2)白磷放在中;溴用封;碘易升华, 封存 (3)氯酸钾、硝酸铵不要同可燃物混放, 防爆炸; (4)酒精等易燃物应密封且远离火源; (5)浓硝酸、硝酸银见光易分解物放瓶中阴冷处 (6)酸放在玻璃瓶中, 碱放在带的试剂瓶中. 3、安全常识-----“六防” 防爆炸:点燃可燃性气体之前要 . 如:H2,CO,CH4,C2H4,C2H2等 防暴沸:加热液体混合物应加 防失火:可燃物质要远离 防中毒:制取有毒气体应在中进行, 要注意吸收 防倒吸:加热法制取并用排水法收集时, 或吸收溶解度较大的气体时, 要安装装置防污染:制取有毒物质是要有装置 (三)掌握正确的基本操作方法. 1、药品的取用 (1)固体的取用要注意什么? ①取用固体药品一般用 . 块状的用 . 用后及时擦干净药匙或镊子. ②固体粉末时, 先试管, 把盛有药品的药匙或纸槽小心地送入试管的 , 然后使试管直立起来, 让药品全部落到底部. ③块状药品或金属颗粒放入玻璃容器时,先把容器 , 把药品放到容器口, 再把容器 慢慢竖立起来, 使药品缓缓地滑到容器的底部, 以免打破容器. (2)固体药品取用的几个原则: ①三不:不能用手直接取用或接触药品;不要把鼻孔凑到容器口去闻药品(特别是气体)的

最新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案及练习全册精编版

2020年高中化学必修2教学案及练习全册 精编版

必修2 教学案(全册按课时) 带答案 第一章第一节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 学习目标:1、掌握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周期表的关系 基础知识:一、元素周期表 (一)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1、周期: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 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周期 ①周期序数与电子层数的关系: ②周期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周期其期称为长周期,第周期称为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2、族:元素周期表共有个纵行,除了三个纵行称为Ⅷ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个,故元素周期表共有个族。族的序号一般用罗马数字表示。 ①族的分类 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个纵行共分为个族,其中个主族,个副族,一个族,一个族。 a、主族:由元素和元素共同构成的族, 用A表示:ⅠA、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b、副族:完全由元素构成的族,用B表示: ⅠB、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第Ⅷ族:三个纵行 d、零族:第纵行,即稀有气体元素 ②主族序数与最外层电子数的关系: ③族的别称 ⅠA称为元素ⅡA称为元素 ⅦA称为元素零族称为元素 自主探究: (06广东高考)同主族两种原子的核外电子数的差值可能为()A、6 B、12 C、26 D、30 还有哪些可能性?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自我测试: 1.有人认为在元素周期表中,位于ⅠA族的氢元素,也可以放在ⅦA族,下列物质能支持这种观点的是() A.HF B.H3O+C.NaH D.H2O2

【 精品导学案】高中化学 2.3.2化学反应的限度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二

第2课时化学反应的限度 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知道化学反应是有一定限度的。 2.了解化学平衡状态的判定方法。 3.了解控制反应条件对生产、生活及科学研究的意义。 本课时宜从日常生活和实验中的化学现象引出有关的概念和原理,经过对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可逆反应→化学平衡状态的分析推进,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是有限度的。 1.可逆反应 (1)在同一条件下,①正向反应(反应物→生成物)和②逆向反应(生成物→反应物)能同时进行的化学反应称为可逆反应。 (2)可逆反应的特点有“四同”:同一反应;(反应处于)同一条件;(正、逆反应)同时进行;(反应物和生成物)同时存在。 (3)可逆反应用化学方程式表示时,不用“”,而用“③”。 2.化学反应的限度 (1)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 在密闭容器中加入1 mol H2和1 mol I2发生反应: H2(g)+I2(g)2HI(g) 对于以上反应: ①当反应刚开始时,反应物的浓度④最大。 ②当反应刚开始时,正反应速率⑤最大。 ③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生成物浓度逐渐增大。 ④随着反应的进行,v(正)逐渐减小,v(逆)逐渐增大,达到平衡时,v(正)=v(逆)。 ⑤反应进行到⑥v(正)=v(逆)时,宏观上处于“静止”状态。 ⑥此时,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不再改变。 ⑦这个状态称为⑦化学平衡状态。 ⑧此时反应未停止,仍在进行,只是任何一种物质反应掉的速率和生成的速率相等。 (2)化学平衡状态的特点 化学平衡状态是可逆反应达到的一种特殊状态,是在给定条件下所能达到的最大限度,当可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v(正)=v(逆)≠0。 3.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 (1)在生产、生活中,化学反应条件的控制主要是促进有利反应和控制有害反应两个方面: ①促进有利反应,提高原料利用率,加快有利反应的速率; ②控制有害反应,减少甚至消除有害物质的产生,减慢有害反应的速率。 (2)为加快煤燃烧的反应速率,对煤炭颗粒的要求是⑧越小越好,对空气的要求是保持适当过量,并保证煤炭与空气中的氧气⑨充分接触。

化学必修二 乙醇教案 人教版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 3.1 乙醇 武威十八中王勇刚 一、教材分析 1.教材内容分析 乙醇是新课标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第三章《有机化合物》第三节《生活中两种常见的有机物》中的第一课时的内容。根据新课程标准必修中对官能团的学习有所体现但没有强化,学生主要学的是与日常生活相关的一些重要有机物的知识。乙醇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它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建立有机物“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了解有机物的一般知识,使学生掌握学习和研究有机物的一般规律,形成一定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并为《有机化学基础》(选修5)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2.教材地位与作用 乙醇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有机物之一,高中生有一定的生活经验,对乙醇比较熟悉,且在初中已经在九年级上册《燃料及其利用》一章节中已经初步接触到乙醇。以乙醇作为学生学习烃的衍生物的第一种烃类衍生物,知识起点低,学生容易接受,并且是在学习了烃类及其相关知识的基础上学习乙醇,学生可以轻松的从乙醇的组成分析探究乙醇的结构,再由结构认识乙醇的性质。并且乙醇是联系烃和烃的衍生物的性质的关键,学好本节课的内容对学习其他衍生物的性质具有指导性作用,可以让学生在掌握烃的衍生物的学习中,抓住官能团的结构和性质这一中心,确认结构决定性质这一普遍性规律,本节是由学习烃类有机物过渡到烃的衍生物的重要阶段,将《生活中两种最常见有机物》安排在这里《有机化合物》第三节,乙醇的教学不仅在整个单元的知识网络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是本章的重点内容之一。同时也在整个高中有机化合物学习中起到了承上启下的重要作用。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了解乙醇的组成、结构及主要性质。加深认识乙醇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用途。 过程与方法:从乙醇组成-结构-性质出发,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的学习模式;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以及对知识的分 析归纳,概括总结能力与语言表达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实验探究中,学生亲历体验实验的探究的过程,体验探究中的困惑,顿悟、喜悦。激发学生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逐步 形成将所学的知识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在质疑、反思中提 升内在素养,培养学生良好的科学作风和求实进取的优良品质。 三、教学重难点分析

最新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高一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册

高一化学导学案 (必修1)

阅读教材5步曲 读:课前阅读教材,思考本节所讲的核心内容,如果阅读后印象不深,再阅读一遍。然后独立思考,完成学案。 划:阅读教材和学案,划出理解该概论要点与细节,以及不懂的地方,并适当做以标记。 写:带着阅读教材的体会,深入课堂,静心听讲,把教师对概念的理解,快速以简要的文字,标写在书上该概念旁,不可把黑板上所有东西茫茫碌碌照抄照写、以免影响听课的质量。 思:听课后要认真思考,把握核心概念理解的要点,形成自己理解的思路。记:用自己的语言和方式,结合老师的讲解,把所学内容的内涵记在笔记本上,并用不同颜色加以标注,以便课后复习。

导学案NO.1 年级:高一科目:化学主备:审核: 课题:过滤与结晶课型:复习课时 : 1 【考纲解读】 过滤和结晶使用的仪器及其应用 【自学与归纳】 分离和提纯的区别: 分离:是通过适当的方法,把混合物中的几种物质分开,每一组分都要保留下来,如原来是固体,最后还是固体 提纯:指保留混合物中的某一主要组分,把其佘杂质通过一定方法都除去 初中阶段我们学习过的物质的分离方法有:、、。 1、 原理:利用物质的差异,将液体和分离开来。 实验用品:、、、、。 注意事项: 过滤操作实验小结:斗架烧杯玻璃棒,滤纸漏斗角一样。过滤之前要静置,三靠两低不要忘。

2、和结晶 原理:利用的方法,使溶液中不断挥发而析出(晶体)的过程。 实验用品:、、、。 操作注意事项: 1)蒸发皿中的液体不能超过其容积 的。 2)蒸发过程中必须用不断搅拌,防止局部温度过高而使。 3)当出现时,应停止加热用蒸干。 4)不能把热的蒸发皿直接放在实验台上,应垫上。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 结晶(冷却热饱和溶液法)是分离和提纯混合物的一种方法。它适用于物质的混合物,且混合物中一种物质的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而另一种物质溶解度受温度影响变化的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交流与展示】粗盐的提纯 1.粗盐中含有泥沙、氯化钙、氯化镁、硫酸盐等杂质,要通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进行提纯。以上操作都要用到玻璃棒,它们的作用依次是: (1)________溶解。 (2)引流。 (3)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粗盐中可溶性杂质的去除方法 杂质加入的试剂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硫酸盐如Na2SO4 MgCl2 CaCl2 多余的__________、 适量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4 1.试剂:____________; 2.步骤

人教版新课标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导学案有机化学

人教版高二化学必修二 第三章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化合物甲烷 (1) 【学习目标】 1、了解甲烷在自然界的存在和用途,初步认识甲烷分子的空间结构。 2、掌握甲烷电子式、结构式的正确写法。 3、了解甲烷的化学性质,通过实验探究理解并掌握甲烷的取代反应原理。 【学习重点】甲烷的结构特点和取代反应 【预备知识】 1、组成有机物的元素除外,常有、_____,还含有、、、_ 等。其中仅含和两种元素的有机物称为,也可称为,该类物质中组成最简单的是。有机物种类繁多,迄今已发现种。【基础知识】 一、甲烷的结构与性质 1、甲烷的存在:。 2、甲烷的分子式:,电子式:, 结构式:。 甲烷分子的结构特点为:, 对应的CH2Cl2有几种结构? 常用的分子模型有两种。 3、物理性质: 甲烷是色、味、溶于水的气体,密度比空气密度(大或小)。用或收集甲烷。 4、化学性质 在通常情况下,甲烷稳定,与不反应,与也不反应。因为有机反应比较复杂,常伴有副反应发生,所以在书写有机反应方程式时一般 用箭头而不用等号。 (1)甲烷的氧化反应 写出甲烷与氧气反应的化学反应式:。 有机方程式与无机方程式写法的区别:。(2)甲烷的取代反应 (教材实验3-3)将一瓶甲烷与一瓶氯气混合, 倒立在盛有饱和食盐水,高压汞灯照射, 观察到什么现象? 化学反应现象:光照时,氯气的黄绿色

逐渐,瓶壁上有 生成,液面, 试管中有少量。 化学反应方程式为: ①常如何验证HCl的生成呢? ②常温下,除了CH3Cl是气体外,其他三种都是无色液体,为什么我们看到黄色油珠呢? 。其实,在该反应中,生成的有机产物除一氯甲烷外,还有 。 [课堂练习] 请写出一氯甲烷与氯气进一步反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 ③取代反应的定义: [思考与交流] 1.取代反应和置换反应是不是相同的呢?它们之间的差别为: 2.历史上,科学家们在测定了甲烷分子组成为CH4后,对甲烷的分子结构曾提出了两种猜想:正四面体型与平面正方形,科学家如何判断出甲烷分子是哪种空间构型的? [归纳小结]:甲烷取代反应 条件: 特点: 【过关检测】 1、下列关于甲烷结构的说法错误的是 ( ) A.甲烷分子中的化学键都是共价键 B. 甲烷分子为正四面体结构 C.甲烷分子为正四边形结构 D. CH2C12不存在同分异构体 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 ) A. 通常情况下,甲烷跟强酸、强碱都不反应 B. 甲烷的化学性质比较稳定,点燃前不必验纯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教案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套精品教案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本章概况 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是中学化学重要理论组成部分,是中学化学教学的重点,也是难点。新教材把本章内容作为必修2的第一章,足以体现了它的重要性。 本章包括三节内容:第一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三章:化学健。 根据新课标要求及新课改精神,必修内容只要学生具备化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具备必需的学科素养,新教材的安排,正好体现了这一要求。三节内容,都属于结构理论的基础知识,学生只有具备这些知识,对该结构理论才能有初步的了解,也才有可能进一步继续学习选修内容。新教材在这部分内容的编排上,打乱了原有的知识体系,首先介绍周期表,给学生以感性认识,然后简略地介绍了周期表的形成过程,逐步引入主题:现行的周期表。既让学生了解了科学家探索的过程,也有利于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其间穿插碱金属元素,卤族元素等知识,使抽象的内容具体化,便于学生归纳总结,形成规律,为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新教材在初中学习的基础上,直接给出了1-20号元素核外电子排布,删去“电子云”等一些抽象的概念,大大降低了学习难度,然后,以第三周期为例,或以实验,或以给出的图表,让学生动手推出结论,体现了学生的参与意识。 第三节:化学键,以NaCl、HCl为例介绍了离子键,共价键的知识,简明扼要,学生理解难度并不大。教学时,可以多举典型实例,使抽象问题具体化,以帮助学生巩固概念。 教学时要充分利用教材上所提供的图表,引导学生归纳、总结推理、探究,切忌教师照本宣科,给出现成的结论,这样,学生不经过分析、观察,生吞活剥教师所讲授的内容,实践证明,既不利于掌握知识,更不利于培养能力。通过本章学习,力求让学生体会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使学生在结构理论的指导下,更好地为以后学习服务。 本章教学重点: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建;离子键、共价健,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原子结构、元素性质的关系。 本章教学难点:元素周期律的应用、共价键。 课时安排 第1节元素周期表2课时 第2节元素周期表3课时 第3节化学键2课时 本章复习2课时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第一单元从实验学化学复习1学案.docx

单元复习 【知识框架】 【专题1】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涵义: 混合物的分离是指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把混合物中所含有的各种物质一一分开成为纯净 物,并要求恢复物质的原来状态;物质的提纯则是用物理或化学方法除去杂质,得到我们所需要的物质,二者要求不同,这也是两种题型在解题中的区别。 2.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原则 在用化学进行分离与提纯时,所选用的试剂一般只能与杂质反应,提纯过程中不能引入 新的杂质。试剂与杂质反应的生成物要易于与被提纯的物质分离。被提纯的物质要复原,尽量不减少。所选用试剂应尽可能易得到。即符合“多得”、“不增”、“不减”、“易分离”、“易复原”的原则。 【注意】( 1)在实际操作中,加入“适量” 的试剂除去杂质是很难的。要彻底除去杂质,所选择的试剂必须过量。所以由所选择试剂过量而引入的新杂质也必须除去。 (2)对于分离与提纯的全过程,要求做到选择试剂合理,加入顺序正确,操作步骤 简便,除去杂质彻底,并且尽可能地将杂质转化为所需要的物质。 1.混合物的分离与提纯的常用方法。(1)过滤法;2)蒸发法;(3)蒸馏法;(4)萃取和

分液法。 【例题 1】某化工厂排放的污水中含有 2+2+2++ Zn、 Hg、 Fe、 Ag 等四种离子。某学生利用 实验室可以提供的药品和仪器,综合考虑有关因素(如反应速率、经济效益、环境保护等),设计从该污水中回收金属银的方案为: 实验室可以提供的药品:锌粉、铜粉、铁粉、稀盐酸、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可以提供的 仪器:试管、烧杯、导管、铁架台(包括铁夹、铁圈、石棉网等)、酒精灯、 U形管、启普发生器等。试填写下列空白: (1)第①、②步操作中需要的药品为:①;②。 (2)第③步操作的仪器必须连接装置,理由是。 (3)第④步操作必须的玻璃仪器为,实验过程中发生的主要现象 是。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4)第④步操作开始时应该,结束时应该。实验过程中对多余氢气的处理方法是。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混合物的分离除杂质知识,对于汞的易挥发而引起的环境污染,要 充分注意。银是不活泼的金属,可以用活泼的金属从溶液中置换出来,由于汞也不活泼,因 此固体残渣中一定含有汞,虽然汞易挥发,但汞蒸汽有毒。所以在加热回收时必须加一个冷凝 装置。因为加热时银将变成氧化银,所以需要用氢气还原。 【答案】:⑴①铁粉;②稀盐酸或稀硫酸。⑵冷却回收;回收金属汞,防止汞蒸气污染环境。 △ ⑶试管、导管、酒精灯;棕褐色固体变为银白色,试管口有水滴;H2+Ag2O 2Ag+HO。 ⑷先通 H ,待 H 充满试管后,再加热;先停止加热,继续通H ,待试管冷却后停止通H ; 2222 点燃。 【专题 2】.物质的鉴别 1.物质的检验分为物质的鉴别、鉴定和推断三种情况。 物质的鉴别是根据几种物质的不同特征,用一定的物理或化学方法对物质进行分析,将它们区分开来。物质的鉴定是指对未知物进行分析,确定物质的组成。进而确定它是什么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学案汇总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全册)同步学案汇总 核素 1、质量数 忽略的质量,将核内所有质子和中子的相加,所得的数值叫做质量数 质量数(A)= +

2、原子组成的表示方法 练习(1) (2)判断:任何微粒都有:质子( )、电子( )、中子( ) (3)1mol 下列物质的质量分别为:H 2O : D 2O : T 2O : 3、核素和同位素 核素:把具有 的一种原子叫做核素 同位素: 注意:(1)同位素 性质基本相同, 性质不同 (2)不论游离态、化合态,同位素所占原子百分比(物质的量百分含量)不变 同位素在日常生活、工农业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有着重要的用途,如考古时利用 测定一些文物的年代, 用于制造氢弹,利用 育种,治疗癌症和肿瘤, 制原子弹、核反应堆原料。 4、相对原子质量 (1)原子的相对原子质量

(2)原子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3)元素的相对原子质量 (4)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 练习:1、已知铀元素有235U等多种核素,则铀元素的近似相对原子质量为235()2、B有两种同位素,一种核内有5个中子,另一种核内有6个中子,B的相对原子质量是10.8,问在自然界中B的这两种同位素的原子个数比是 碱金属元素 课前 1、写出下列化学方程式 钠与氧气常温: 钠与氧气加热: 钠和水(滴加酚酞):反应: 现象: 2、完成教材P5 碱金属元素表格,并总结碱金属元素结构的相似性和递变性,结合结构与化学性质的关系,思考:碱金属元素化学性质上有哪些相似性和递变性。(写在书上) 课上 1、碱金属元素符号: 名称: 2、碱金属结构和性质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元素金属性强弱的判断依据: 3、碱金属与氧气的反应 4、碱金属与水的反应 5、碱金属物理性质上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2导学案2.2.2发展中的化学电源学案设计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量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第2课时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学习目标 (1)加深对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理解; (2)了解发展中的原电池; (3)能依据原电池原理正确判断电池的正、负极以及书写电极反应方程式。 自主学习 1.请写出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2.能源分类 (1)一次能源: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流水、风力、原煤、石油、天然气、天然铀矿等。 (2)二次能源:的能源称为二次能源,如电能(水电、火电、核电)、蒸汽等。 课内探究 一、原电池原理深化认识 【例题】下列各装置能构成原电池(电解质溶液为硫酸铜溶液)的是() [练习1] 下列组合中,能形成原电池的有() [练习2]

由X、Y两种金属和稀硫酸组成一个原电池,结果发现X表面无气泡而Y的表面有气泡产生。X与Y分别作什么极?哪个金属性更强? [练习3] 用镁、铝作电极构成原电池,分别插入稀硫酸、氢氧化钠溶液中,判断构成原电池的正极、负极。 [练习4] 用铜、铝作电极构成原电池,分别插入稀硫酸、浓硝酸溶液中,判断构成原电池的正极、负极,并写出相关电极反应方程式。 二、发展中的化学电源 1.干电池 常见的化学电池是锌锰电池,写出电极反应方程式: 负极(锌):(反应) 正极(石墨):2N+2e-2NH3↑+H2↑(反应) 2.二次电池 (1)铅蓄电池。 负极(Pb):; 正极(PbO2):; 总反应:。 (2)镍镉碱性蓄电池。 (3)新一代可充电的绿色电池——锂离子电池。 特点:电压高、质量轻、寿命长等。 用途:作电脑、手表、心脏起搏器的电源等。

3.燃料电池(以氢氧燃料电池为例) (1)用酸性电解质时: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2)用NaOH等碱性电解质时: 负极:; 正极:; 总反应:。 三、废旧电池的回收利用 废旧电池中含有、、、等大量毒性很强的重金属,随处丢弃会对、等环境造成严重的污染,并通过人类的食物链对人体健康造成威胁和危害。另一方面,废旧电池中的是宝贵的自然资源,如果能回收再利用这些废旧电池,不仅可以减少对我们生存环境的破坏,而且也是对资源的节约。 随堂检测 1.铜片与锌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硫酸中,锌片() A.发生氧化反应 B.发生还原反应 C.为正极 D.为负极 2.某金属能与稀盐酸作用放出氢气,该金属与锌组成原电池时,锌为负极,该金属为() A.Mg B.Fe C.Al D.Cu 3.将铝片和铜片用导线相连,一组插入浓硝酸,另一组插入氢氧化钠溶液中,分别形成原电池。则在这两个原电池中,正极分别为() A.铝片、铜片 B.铜片、铝片 C.铝片、铝片 D.铜片、铜片 4.如图所示的装置,M为活动性顺序位于氢之前的金属,N为石墨棒,关于此装置的下列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N上有气体放出 B.M为负极,N为正极 C.稀硫酸中S-移向M极 D.导线中有电流通过,电流方向是由M到N 5.把a、b、c、d四块金属浸入稀硫酸中,用导线两两相连组成原电池,若a、b相连时,a 为负极;c、d相连时,电流由d到c;a、c相连时,c极上产生大量气泡;b、d相连时,b上有大量气泡产生,则四种金属的活动性顺序为() A.a>b>c>d B.a>c>d>b C.c>a>b>d D.b>d>c>a 6.在用Zn片、Cu片和稀硫酸组成的原电池装置中,经过一段时间工作后,下列说法中正

高中化学必修二教案大全

乙酸教学设计路桥中学陈彩莲 一、设计思想: 食醋是日常生活必不可少的重要调味品,又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学生对醋是很熟悉的,从学生熟悉的醋引入本课,学生易于接受,同时结合黄酒中的乙酸的产生,有利于前后联系.结合在初中已经学过的有关乙酸的知识(乙酸的分子式、物理性质及酸性),说明乙酸的弱酸性设计实验加以证明.通过乙酸电离方程式的书写,理解乙酸的的酸性是乙酸分子中O—H键的断裂。并通过实验探究酸与醇的酯化反应,利用同位素示踪法来解释酯化反应的实质,酯化反应生成物水中的水是由醇提供氢和羧酸提供羟基的。 二、教材分析: 乙醇和乙酸是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用品,又是典型的烃的衍生物,从这两种衍生物的组成、结构和性质出发,可以让学生知道官能团对有机物性质的重要影响,建立“(组成)结构——性质——用途”的有机物学习模式。教学设计中,在学生初中知识的基础上,突出从烃到烃的衍生物的结构变化,强调官能团与性质的关系,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建立烃基与官能团位置关系等立体结构模型,帮助学生打好进一步学习的方法论基础,同时鼓励学生用学习到的知识解释常见有机物的性质和用途。 三、学情分析: 在初中化学中,只简单地介绍了乙醇和乙酸的用途,没有从组成和结构角度认识其性质、存在和用途。本课题在学生对黄酒中产生乙酸有一定了解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乙酸的分子结构和其酸性与酯化反应,并学会用有机物结构和化学键知识来分析化学反应的原理。 四、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①初步掌握乙酸的分子结构和主要用途。 ②掌握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等化学性质,理解酯化反应的概念。 2 、过程与方法目标 ①通过实验培养学生设计实验及观察、描述、解释实验现象的能力。 ②培养学生对知识的分析归纳、总结的思维能力与表达能力。 ③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辨证认识乙酸的弱酸性,进一步理解“结构决定性质”的含义。②通过设计实验、动手实验,激发学习兴趣,培养求实、创新、合作的优良品质。 ③通过洗水垢的生活实例,让学生进一步理解“化学是一门实用性很强的学科”。 五、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乙酸的酸性和酯化反应 2、教学难点:酯化反应的实质 六、课前准备: 教具及用品:乙酸分子模型、冰醋酸、稀醋酸、乙醇、浓硫酸、石蕊、碳酸钠、饱和碳酸钠溶液、试管、铁架台、酒精灯、导管。 七、教学过程: [引入]非常高兴今天有机会来到这里上课,相信我们能够成功合作。听说三门有句老话,我说上句,不知道大家能否接上下一句:“好---做---酒,坏---做---?”(学生接上:“坏做醋”。)对,在酒中存在着某些微生物可以使部分乙醇氧化,转化为乙酸,酒就有了酸味了。 今天我们就学习和醋有关的知识。 [板书]——乙酸 [引导]大家能否结合生活经历和已有知识,说说对醋的了解与用途 学生展开。(调味品、流行性感冒时期或非典时期用醋消毒杀菌) [讲述]普通食醋中含有3%—5%的乙酸,所以乙酸又叫醋酸。 乙酸在初中的时候就提过,即有机酸。有机酸中都含有一个基团羧基(-COOH),类似与醇中都含有羟基(-OH)。醛中含有醛基(-CHO),像这些基团反映了有机化合物的共同特性的,我们把它叫做官能团。副板书(羧基-COOH –OH –CHO,官能团) [问]乙醇分子是由乙基和羟基组成。乙酸是有机酸,含有羧基。既然它称作乙,那乙酸分子中应该总共有几个碳?(2个),那与羧基相连接的应该是甲基还是乙基?(甲基)展示乙酸的球棍模型,让学生写出乙酸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 [板书]一、分子结构 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文字自己先写上,再让一个学生上台来写) [投影]乙酸的结构:分子式结构式结构简式及官能团-COOH [讲述]注意羧基中的-OH受碳氧双键的影响,其不同于醇中的羟基,所以应该把它与碳氧双键一起看成一个整体. [过渡]结构决定了它的性质,下面让我们来了解一下乙酸的性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新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全集(含答案)

【目标导航】1、树立安全意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习惯,并能识别一些化学品安全标示。 2、懂得发生实验事故时的一些简单处理方法,能正确使用一些基本仪器并进行一些 简单的实验操作。 3、通过粗盐提纯实验,进一步掌握溶解、过滤、蒸发等基本操作,在此基础上练习蒸 馏、萃取等分离方法。并通过实验中杂质离子的检验与除杂质方法的讨论,加深 对提纯操作原理和方法的理解。 【学习重点】混合物的分离与离子的检验。 【学习难点】物质检验试剂的选择,蒸馏、萃取的操作,分离与提纯过程的简单设计。 第一课时:实验基础知识 【问题导学】 1、如何保证实验安全?(课本第4页) 2、课本第4页,常用危险化学品标志,试给下列几类物品举例。 易燃气体 易燃液体 自燃物品 爆炸品 剧毒品 腐蚀品 氧化剂 3、你听过实验中的“六防”吗?试着查查资料,了解一下,把你不熟悉的地方标记一下。 5、你认识下列仪器吗?是否知道他们的作用?

上面仪器中哪些可用作反应容器? 哪些可以直接加热? 哪些可以间接加热? 强调:胶头滴管 【练习】1、化学实验中的安全意识是一种重要的科学素养,下列实验操作或事故处理操作中正确的是() A、酒精灯不慎碰到起火时可用水扑灭 B、将一氧化碳中毒者移至通风处抢救 C、不慎将酸溅到眼中,应立即用水清洗,边洗边眨眼睛 D、配制硫酸溶液时,可先在量筒中加入一定量的水,再在搅拌的条件下加入浓硫酸 E、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先加热再通氢气 F、拿燃着的酒精灯引燃另一只酒精灯 G、在通风橱中制备有毒气体不会对环境造成污染 【练习】2、加热固体试剂时,不能使用的仪器是() A. 试管 B. 烧杯 C. 蒸发皿 D. 坩埚 【问题导学】6、初中你一定学过很多基本实验操作,一起来复习一下。 (1)药品取用: 原则

高中化学必修二《导学案+课时作业》(全套)

第一节原子结构 第1课时原子核核素 [学习目标] 1.认识原子结构,懂得质量数和A Z X的含义。2.掌握构成原子的各微粒间的关系。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一、原子的构成 [自主学习] 1.原子及构成的微粒 原子 2.质量数 3.原子构成的表示

1.离子的质量数是否等于其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提示:是。因为离子是通过得失核外电子形成的,而质量数只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2.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吗? 提示:不一定。氢原子(11H)中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不含有中子。 [点拨提升] 1.原子的相对质量(M)=原子质量 m(126C) 12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离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 (1)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4)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练习与活动] 1.下列关于微粒A Z R n-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所含质子数=A-n B.所含中子数=A-Z C.所含电子数=Z+n D.所带电荷数=n 答案 A 解析A Z R n-的质子数=Z,中子数=A-Z,电子数=Z+n,电荷数=n,A不正确。 2.已知R2+核内共有N个中子,R原子的质量数为A,则m g R2+中所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 A.m(A-N) A mol B. m(A-N-2) A mol

C. m (A -N +2) A mol D. A -N +2 mA mol 答案 B 解析 R 原子与R 2+的质量数都等于A ,其相对原子质量近似等于A ,R 2+的质子数为A -N ,R 2+的核外电子数为A -N -2,1 mol R 2+含电子的物质的量为(A -N -2) mol, m g R 2+的物质的量为m A mol ,所以m g R 2+中含有的电子的物质的量为m (A -N -2)A mol 。 规律方法 (1)原子中不一定含有中子,且中子数不一定等于质子数,如11H 。 (2)任何微粒中,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但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不一定相等。 (3)质子数相同的微粒不一定属于同一元素,如Ne 和H 2O 。 二、核素 [自主学习] 1.元素 (1)概念:具有相同□ 01质子数(核电荷数)的同一类原子的总称。 (2)元素的种类是由原子核内的□ 02质子数决定的。 2.核素 具有一定数目□03质子和一定数目□ 04中子的一种原子。 3.同位素 (1)概念:□ 05质子数相同而□ 06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称为同位素。 (2)氢元素的三种核素

高中化学必修二(新教材) 全书导学案

第1章原子结构 元素周期律 第1节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 第1课时原子结构 核心素养发展重点学业要求 通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深化对原子 结构的认识。 1.认识原子核的结构,明确质量数和A Z X 的含义。 2.掌握构成原子的微粒间的关系。 3.知道元素、核素、同位素的含义。 学生自主学习 原子核 1.原子的构成 原子 ? ? ?原子核 ? ? ? ? ? ? 质子(带1个单位正电荷) 中子(不带电) 决定原子质量 核外电子(带1个单位负电荷),质量很小 2.原子中各微粒间的数量关系 (1)原子序数=□01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02质子数(Z)+□03中子数(N)。 3.原子构成的表示方法 如16 8O表示质量数为□0416,质子数为□058的氧原子。 核素同位素 1.核素 具有相同数目的□01质子和相同数目的□02中子的一类原子。

氢元素有氕、氘、氚三种核素,分别用□0311H、21H、3 1 H表示。 2.同位素 □04质子数相同而□05中子数不同的同一种元素的不同核素互为同位素。例如 1 1 H与□0621H、31H互为同位素。同位素分为□07稳定同位素和□08放射性同位素。 课堂互动探究 一、原子的构成 1.离子的质量数是否等于其质子数和中子数之和? 提示:是。因为离子是通过得失核外电子形成的,而质量数只与核内质子数和中子数有关,与核外电子数无关。 2.任何原子都是由质子、中子和电子构成的吗? 提示:不一定。11H中含有一个质子和一个电子,不含有中子。 1.原子的相对质量(M)=原子质量 m(126C) 12 ≈质量数=质子数+中子数。 2.原子、离子组成中的数量关系 (1)核电荷数=质子数=原子核外电子数。 (2)质量数(A)=质子数(Z)+中子数(N)。 (3)阳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4)阴离子中:质子数=核电荷数=核外电子数-离子电荷数。 知识拓展 核力是使核子组成原子核的作用力,属于强相互作用力的一类。原子核中有中子、质子,质子是带正电的,所以质子之间会互相排斥。是非常强大的核力将它们吸引在一起,使它们在非常小的区域形成原子核。核力是短程力,只有在原子核尺度上才显现出来。 1.已知R2+核外有a个电子,核内有b个中子,表示R原子符号正确的是() A.b a R B.a+b-2 a+2 R

人教版 高中化学必修二全册整套教案

目录(人教版) 2 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 第一节元素周期表 ....................................................................... ..... 2 第二节元素周期律 ....................................................................... ... 20 第三节化学键 ....................................................................... ........... 33 39 第二章化学反应与能 量 ........................................................................ 第一节化学能与热

39 第二节化学能与电能...................................................................... 46 第三节化学反应速率与限度 .......................................................... 55 62 第三章有机化合物 ....................................................................... ......... 第一节最简单的有机物——甲烷.................................................. 62 第二节来自石油和煤的两种基本化工原料.................................. 75 第三节生活中常见的两种有机物 (88) 第四节基本营养物

人教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导学案(全套)

第一章 第一节化学实验基本方法(1) 【学习目标】 1.了解实验安全的重要性,了解一些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2.树立安全意识,能识别化学品安全使用标识,初步形成良好的实验工作习惯。 【学习重点】实验安全常识、常见安全事故的处理方法 【预备知识】 一、你记得这些仪器在使用时的注意事项吗? 1.酒精灯 a.绝对禁止用燃着的酒精灯另一盏酒精灯。 b.绝对禁止向燃着的酒精灯里酒精。 c.用完酒精灯,必须用盖熄,不能用嘴吹灭。 d.万一洒出的酒精着火,不要惊慌,应该立即用铺盖。 e.使用前检查灯内是否有酒精,酒精占 容积。 2.试管 给试管里的药品加热,不要垫石棉网,但要先进行预热,以免试管炸裂,若为液体时,则不超过1/3,试管倾斜,管口不;若为固体,应平铺底部,管口略向,以免水蒸气冷凝倒流炸裂试管。同时,加热时用试管夹夹试管的位置___________。 3.量筒 在量液体时,要根据___________来选择大小恰当的量筒(否则会造成较大的误差),读数时应___________。同时,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不能在量筒内___________。4.托盘天平 要放置___________,使用前要___________,砝码和游码要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物体不能直接放在天平的盘中,称量时注意物体___________。 5.烧杯 给烧杯加热时要___________,不能用火焰直接加热烧杯。用烧杯加热液体时,液体的量以不超过烧杯容积的___________为宜,以防烧杯内沸腾时液体外溢。烧杯加热时,烧杯外壁___________,烧杯加热腐蚀性药品时,可将一表面皿盖在烧杯口上,以免烧杯内液体溅出。 二、你记得这些操作吗? 1.在实验室,我们如何取用药品呢?

化学人教版高中必修2原电池(学案)

第1课时 原电池(导学案) [学习目标定位] 1.熟悉能源的分类和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关系。2.知道原电池是利用氧化还原反应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会说明原电池的原理,会判断原电池的正极、负极,会正确书写电极反应式,熟知原电池的应用。 一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 1.电能 使用电器时都需要电能。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又称电力。 2.火力发电 火电(火力发电)是通过化石燃料(如煤、石油、天然气)燃烧,使化学能转变为热能,加热水使之汽化为蒸汽以推动蒸汽轮机,然后带动发电机发电。 燃煤发电是从煤中的化学能开始的一系列能量转换过程,该过程可表示为 化学能――→燃烧 热能――→蒸汽 机械能――→发电机 电能 其中,燃烧(氧化还原反应)是使化学能转换为电能的关键。 3.化学能与电能的直接转化 化学能可通过氧化还原反应直接转化成电能。 [归纳总结] 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 A .根据一次能源和二次能源的划分,氢气为二次能源 B .电能是现代社会中应用最广泛、使用最方便、污染最小的一种二次能源 C .火力发电是化学能间接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D .水力发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过程

2.下列各项中,属于一次能源的是() ①煤②石油③天然气④煤气⑤电力 A.①②③B.①②④ C.②③⑤D.③④⑤ 二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1.按要求完成下列实验,并填表: 2.原电池 (1)原电池的概念是将化学能转化为电能的装置;原电池的反应本质是氧化还原反应。 (2)原电池的构成条件 理论上,自发的氧化还原反应均可构成原电池。 具体条件是:①具有活动性不同的两个电极(金属与金属或金属与能导电的非金属); ②溶液:两电极均插入电解质溶液中; ③导线:两极用导线相连,形成闭合回路。 (3)原电池的工作原理 ①根据原电池反应原理,分析下图并填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