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操作标准化)要求(1)
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操作标准化)要求课件

质量控制与医疗质量提升
完善质量控制体系
建立完善的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体系,确保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 可靠性,提高医疗质量。
医疗质量评估与改进
定期对医疗质量进行评估和改进,及时发现和解决存在的问题,提 高医疗质量和服务水平。
患者安全与满意度
加强患者安全和满意度管理,提高患者对心电图检查的信任度和满意 度,促进医疗服务质量的持续改进。
重要性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心电图检 查已经成为临床诊断的重要手段之一 。因此,保证心电图检查的质量对于 患者的诊断和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质量控制的目标与原则
目标
提高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可靠 性,降低误差率,提高诊断的准 确率。
原则
标准化操作、定期培训、严格质 控、持续改进。
质量控制的流程与标准
设备清洁
定期清洁心电图机表面, 保持干净整洁,以防止灰 尘或污垢影响检查结果。
患者准备
患者告知
向患者解释心电图检查的 目的、过程和注意事项, 消除其紧张情绪。
患者准备
要求患者在进行检查前进 行适当的休息,避免剧烈 运动或情绪波动。
患者身体状况
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如 是否患有心脏病、电解质 紊乱等,以便对检查结果 进行准确解读。
环境控制
对环境条件进行控制,确保其在适宜的范围内。
环境监测
定期对环境条件进行监测,及时发现和解决不良环境条件。
患者因素
患者状态
患者状态对心电图检查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有重要影响。
患者准备
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准备,如静息、放松等,确保检查结果的准 确性和可靠性。
患者沟通
与患者进行充分的沟通和解释,确保其理解和配合检查要求。
考核标准
常规心电图检查规范要求~~转载于《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手册》

常规心电图检查规范要求~~转载于《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手册》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手册常规心电图检查规范要求上海市心血管内科质控中心上海市心电质控成立于2008年,隶属于上海市心血管内科质控中心,于2010年制订了“上海市心电图质量控制”及“常规心电图诊断书写规范”手册,这是全国首次制定心电行业质控条例的省市,为促进全国心电学科的规范和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上海市心电质控手册在2016年进行了补充修订,现将手册部分内容分享给大家,以供参考学习之用。
第一部分内容:常规心电图检查规范要求一设备要求和维护1. 常规心电检查设备须采用6 导或12 导同步记录方式,取消单导心电图机用于日常心电图规范诊断,但可用于急诊心电图检查。
二级及以上医院建立常规心电检查网络化制度,促进心电图诊断质量的提高。
2. 定期保养,使用过程中若发现仪器故障或配件缺失,应暂停使用并及时更换或检修。
二岗位要求1. 从事心电图检查的医技人员必须具有资质。
2. 心电图室轮转及实习人员必须在专业医技人员的指导下完成心电图操作。
3. 专业心电图人员应掌握并熟练使用心电图设备的常用技术参数和设置,熟悉心电图机的基本维护和保养。
三检查前要求1. 心电检查的申请单需有患者姓名、性别、年龄,临床诊断或描述以及检查要求。
2. 认真核对,确保基本信息正确,注意临床的特殊要求。
四心电图描记要求1. 保证记录质量,尽可能清除影响心电图记录的因素(如有影响心电图诊断的特殊情况,需在检查报告予以注明)。
2. 正确安放导联,保证心电图有效记录时间≥10 秒,特殊情况应增加记录时间。
3. 一些特殊情况操作要求。
(1) P 波不清晰应调整增益或走速予以记录。
(2)II、III 和AVF 导联上P 波倒置或负正双相,且P-R 间期120ms时,须加做增快窦性频率后的心电图(如坐位或仰卧起坐等方法)。
以区别游走节律还是其他的异位节律。
(3) III 和AVF 导联有异常Q 波时,须加做深吸屏气后心电图,以排除横位心脏所致的异常Q 波。
3、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操作标准化)要求

波形识别
心电图波形应该易于识别,包括P波 、QRS波、T波等。
节律和传导
心电图应该反映心脏节律和传导情 况,包括窦性心律失常、房颤等。
建立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的评估指标和体系的步骤和方法
制定评估指标
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
根据心电图检查的特点和实际需要,制定心 电图检查质量控制的评估指标。
根据制定的评估指标,建立标准化操作流程 ,包括心电图检查前、中、后的操作规范。
操作标准化程度不够
由于心电图检查的操作过程较为繁琐,不同医生或技师 的操作差异可能导致检查结果的差异。
检查结果的解读误差
由于心电图信号的复杂性,不同医生对信号的解读可能 存在误差,影响诊断结果。
针对不同类型心电图检查的质量控制中的问题和挑战
常规心电图检查
常规心电图检查过程中需要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确保心电图信号 的质量和稳定性。
02
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的标准化操作要求
标准化操作流程对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的重要性
1 2
提高检测准确性和稳定性
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可以减少因人为因素引起的 误差,提高心电图检查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提升诊断质量
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可以减少误诊和漏诊的可能 性,提高心电图检查的诊断质量。
3
便于培训和推广
标准化的操作流程可以使新的医生和护士更容 易掌握心电图检查技术,有利于该技术在临床 的推广和应用。
社区和家庭心电图检查
社区和家庭心电图检查需要使用便携式心电图设备,对信号 的质量和稳定性要求较高。
解决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中的问题和挑战的方法和策略
建立和完善心电图检查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
国家和行业应制定心电图检查的操作规程和质量控制标准,并对医生和技师进行培训和认证。
心电图室操作技术质量质控指标

10
G
无导联缺如
10
H
常规心电图描记时间≥15秒,动态心电图记录≥20小时
10
检查后(10)
I
告知患者领取报告单时间
10
无明显问题(L):优、良为操作技术质量合格,差为操作技术质量不合格;图像质Fra bibliotek<50即不合格。
注: 100=优;100>良>80;80≥差。
心电图室操作技术质量控制指标
项目
代码
内容
标准分
病人编码及责任人
备注
病人准备(30)
A
核对病人信息及检查项目
10
B
告诉病人或家属检查注意事项
10
C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检查禁忌症,确定病人安全
10
检查操作及图像质量评估(60)
D
确认病人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10
E
导联安放位置准确、符合要求
20
F
心电图检查质量控制(操作标准化)要求(2)

完整版ppt
8
六、督促检查措施及保障措施
1、科内质控员(由科主任或主治医师负责)每1-2天要对前一天 各种检查报告存档中的异常诊断部分病案进行一次检查或复查, 发现诊断错误由当事人改正,并在晨会上提请大家注意,同时做 好记录,每月底作一次总结。
电图及防止意外事故发生。
完整版pt
4
三、皮肤处理和电极安置
1、如果放置电极部位的皮肤污垢或毛发过多,应预先 清洁皮肤或剃毛。
2、应用50-75%的酒精或生理盐水涂搽放置电极处的皮 肤。
3、严格按照国际统一标准,准确安放常规心电图、运 动心电图的12导联心电图电极或动态心电图电极。女性 乳房下垂者,应托起乳房,将V3、V4、V5电极放置在乳 房下缘胸壁上,动态心电图及运动心电图电极中心处必 需放置在骨面标志上,以减少肌电干扰发生。
2、严格按照心电图机的操作规程进行操作,常规心电图必须包括
标准12导联,每个导联记录不少于3个完整的P-QRS-T波群,心律 失
常时适当延长(15秒)记录P波清晰的导联或使用节律导联(II或
V1导联)检查1分钟的心电图。可疑心肌梗死, 必需加做V3R-V5R 及
V7-V9共18个导联心电图。描记V7-V9导联心电图时,侧卧位放好
对初次接受心电图、动态心电图及平板运动试验检
查者,必须事先告诉病人具体检查方法,做好解释工
作,消除紧张心理。对动态心电图检查应认真讲明配带
动态心电图后的注意事项(要求按生活日记),如何记
录生活日记及何时使用事件键。平板运动试验前要告诉
病人检查目的、步骤及可能会出现的反应,告诉病人如
何运动,以取得病人合作,保证获得基线稳定的运动心
心电图室操作技术质量质控指标

项目
代码
内容
标准分
病人编码及责任人
备注
病人准备(30)
A
核对病人信息及检查项目
10
B
告诉病人或家属检查注意事项
10
C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检查禁忌症,确定病人安全
10
检查操作及图像质量评估(60)
D
确认病人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10
E
导联安放位置准确、符合要求
20
F
是否存在呼吸、肌肉震颤、电流干扰等导致基线不稳
10
G
无导联缺如
10
H
常规心电图描记时间≥15秒,动态心电图记录≥20小时
10
检查后(10)
I
告知患者领取报告单时间
10
无明显问题(L):优、良为操作技术质量合格,差为操作技术质量不合格;图像质量<50即不合格。
注: 100=优;100>良>80;80≥差。
常规心电图操作及测量标准化

ST段偏移测量点目前尚无统一标准。ST段呈水 平型下移时,测量ST段水平部与QRS起始部的垂直距 离。ST段呈非水平型下移时,ST段偏移在J点后60ms 或80ms处测量。建议在报告ST段测量结果时,应说 明ST段测量点及ST段移位类型(水平型、下斜型、 上斜型)。测量应在QRS起始部与ST描迹线同一缘 (上缘或下缘)之间进行。 T波振幅测量 除应以QRS起始部作为参考水平外, 其测量方法与P波相同。
1.P、TP(或Ta)、QRS、ST-T和U分别表示心电图中的波和 波群。 2.P波和PR段:代表左右心房除极的电位变化。形态可以为 单向(正向和负向)、双向。双向P波是指波的描迹线在参 考水平线两侧各有一个转折点,起始转折在水平线以上称正 负(+ -)双向,起始转折在参考水平线以下称负正(- +) 双向。如果正向P波终末部在参考水平线以下,但无转折, 仍应称正向P波;同样,如果负向P波终末部在参考水平线以 上,但无转折,仍应称负向P波。PR段是继P波之后,心脏沿 心房肌(结间束)、经房室交界区下传至心室,产生PR段。 由于激动经过这段传导组织时所产生的电位影响影响极为微 弱,在体表心电图上表现为一段平直的线。
图2:J点偏离参考水平QRS波终末成份的定义 a、b显示QRS终末部描迹线虽越过参考水平线,但未发生转折;c、d显示QRS终末部描迹线虽再 次转折,但未越过参考水平线;因此均未形成部的QRS成份。QRS各成份的分界由QRS起始部参 考水平延长线与描迹线的交点决定。
如果在参考水平线同侧一个波的描迹线可见2个或2个以 上转折点则称为切迹。波的上行、下降支或顶部突然明显的 斜率变化造成描迹线局部增粗称为粗钝。QRS波中最大的波 小于0.5mV,并显示3个以上的成份或多个切迹和粗钝可称为 “错综小波”。 特指某导联QRS波各成份时,可在波名后加上导联下标 如RV5、SV1等。可用小写的q、r和s符号表示振幅相对较小 的QRS波各成份。 使用12导联同步心电图仪记录时,各导联QRS波并非同 时出现和同时终止。进行同步测量时,某些特定导联QRS波 前或后可见等电位段,分别用字符I和K表示,见图4。
心电图室操作技术质量质控指标

10
G
无导联缺如
10
H
常规心电图描记时间≥15秒,动态心电图记录≥20小时
10
检查后(10)
I
告知患者领取报告单时间
10
无明显问题(L):优、良为操作技术质量合格,差为操作技术质量不合格;图像质量<50即不合格。
注: 100=优;100>良>80;80≥差。
心电图室操作技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质量控制指标
项目
代码
内容
标准分
病人编码及责任人
备注
病人准备(30)
A
核对病人信息及检查项目
10
B
告诉病人或家属检查注意事项
10
C
详细询问患者有无检查禁忌症,确定病人安全
10
检查操作及图像质量评估(60)
D
确认病人信息
(姓名、性别、年龄,住院号),
10
E
导联安放位置准确、符合要求
20
F