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训与惩罚
福柯《规训与惩罚》主要内容

福柯《规训与惩罚》主要内容
《规训与惩罚》是法国哲学家福柯所著的一本书,主要探讨了现代西方惩罚制度的演变和发展,以及这种制度如何通过规训、监狱等手段来对个体进行权力支配和社会控制。
以下是该书的主要内容及观点:
1. 惩罚制度的历史演变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详细地梳理和分析了欧洲惩罚制度的演变历程。
他认为,在中世纪时期,惩罚通常是暴力和残酷的,而到了近代,随着现代化的进程,惩罚逐渐从“体罚”转向“精神虐待”,即通过身体和心理上的规训来实现惩罚的目的。
2. 规训的重要性
福柯指出,现代惩罚制度的核心是规训,即通过各种手段对个体进行强制灌输和改造,使其符合社会要求的标准和价值观。
福柯认为,规训是现代国家权力的核心技术之一,它使得权力可以在不断的监视和调控中得以扩张和巩固。
3. 监狱的功能和局限
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详细探讨了监狱作为一种惩罚手段的功能和局限。
他认为,监狱是现代国家权力下最重要的惩罚机构,它不仅可以通过关押和防范来实现对犯罪分子的惩罚,还可以通过规训和改造来修复犯罪者的行为和心理。
4. 权力与知识的交织
福柯认为,现代惩罚制度的运行依赖于权力和知识的交织。
权力通过制定规则和标准来行使对个体的控制和支配,而知识则通过对个体身体和心理状态的精细观察和掌握来提供科学化的、有效的规训手段。
权力和知识的交织使得惩罚制度具有高度的技术性和效率性,也增加了其深入社会生活的能力。
总之,《规训与惩罚》以其深刻的思考和剖析,揭示了现代惩罚制度的本质和演变,引发人们对权力、控制和自由等诸多问题的思考。
该书的观点和理论影响了后世的社会学、政治学和法律思想,成为一本不可忽视的重要著作。
规训与惩罚

规训与惩罚米歇尔.福柯
一、脉络
(一)监狱所代表的是一个权力的场所(工厂、学校、军队、教养院)
两个基本原则:最小代价---最大力;规训和惩罚无处不在、无人可逃
1、规训(discipline:规范性训练)
(1)分解—效率
A、纪律:封闭空间、建筑物划分、等级划分、步骤划分
B、时间:时间表控制、榨取和夺取时间
-----教师的时间和纪律控制:不断细化的纪律要求和严格、标准的时间安排
(2)手段
监视:建筑物监视(有台阶的讲台、靠走廊的窗户、课桌的摆放等);人的监视(层层等级监视)
检查:以一种可接受的方式完成权力展现;被检查者受检查者控制
(3)全景敞式主义(边沁)
全景敞式建筑,360度控制
被监视者由被监视恐惧到形成一种自我监控;同时监视者也接受监视,即绑定关系(监视者与全景敞式建筑的绑定)
-----教师的监视行为:利用班委进行监视;利用学校建筑监视;利用科技监视(录音录像等);监视遵循从普遍经常监视到个别不定期监视到学生自我监控的养成。
监视是教师班级管理的重要手段。
2、惩罚(punish)
(1)断头台上的权利(肉体)
君主特权的战士
公众的仪式/节日
(2)隐匿的惩罚
惩罚的普遍性(社会的敌人)
普遍性惩罚(教化非犯罪者)
(3)惩罚权力经济学
惩罚中没有绝对的人道,只有永恒的利益和权力
惩罚的目的不针对罪行,而是教化和改造
计算惩罚的预防性分量
(4)惩罚方式
监禁/监狱;强制劳动;肉体和意识的剥夺;外在隔离;隐秘监视。
《规训与惩罚》

二、规训机制、手段及其知识型
一旦审判成为了焦点,司法也就成为各种权力参与 的场域,各种知识和真理也就参与 到审判过程中来。 在这种情形下,法官并非审判的唯一主角,整个刑事 诉讼的审判与执行充斥着一系列的辅助权威,他们围 绕着审判衍生了大量的小型法律体系和变相的法官。 按照福柯的理解,这些权威包括精神病和心理分析专 家,执行判决的官员,教育工作者,监狱服务人员。 所有的这些人都分享着合法惩罚的权力。。可以说, 围绕着辨认和改造罪犯,形成了一个严密的权力网络, 各种知识权力的参与,标志着审判日益民主化,从而 使刑事司法通过非常司法体系的嵌入而获得了合法性, 并使一整套的知识、技术和话语逐渐形成与参与到惩 罚实践之中。从知识的形成机制背后发现权力机制, 这就是福柯在《规训与惩罚》中贯彻的谱系学的方法。
一对于公开酷刑和处决的存在,既有一种司 法政治的内部结构的作用,也可能和一种与内部结 构无关的东西相联系。福柯引用鲁舍和基西海默的 观点指出,作为一种对于肉体的漠视的酷刑与处决 是一种生产制度的后果。在这种生产制度中,劳动 力乃至肉体没有在工业经济中所赋予的那种效用与 商业价值。简而言之,就是劳动力还没有进入商业。 另外,对于肉体的轻视也与当时社会对于死亡的普 遍态度有关。在当时的历史境域中,疾病猖獗,瘟 疫横行,死亡司空见惯,对于死亡的容忍也逐渐成 为一种心理习惯。
一、肉刑的隐匿和规训的兴起
二、规训机制、手段及其知识 型
一、肉刑的隐匿和规训的兴起
《规训与惩罚》是以一部血腥的惨不忍睹的酷刑场景 揭开序幕的。福柯不厌其烦甚至有些津津乐道地描述 了1757年3月2日达米安公开受刑的场面 。他详尽描述 了刑具如何在肉体上体现权力的具体细节,“用烧红 的铁钳撕开他的胸膛 和四肢上的肉,用硫磺烧焦他持 着弑君凶器的右手,再将熔化的铅汁,沸滚的松香、 蜡和硫磺浇入撕裂的伤口。然后四马分尸,最后焚尸 扬灰”。在细致描述刺客达米安被公开处决的过程之 后,福柯又不动声色地向读者们展示了18世纪八十年 代后期巴黎少年犯监管所的一份规章,这份规章非常 细致精确地规定了少年犯们在每一个具体的时间点应 当从事的义务的时间表(起床、劳动、进餐、学习、工 作、祷告等等),这份时间表精确到分钟,少年犯们在 监管所中的每一天就象一个精心设计、毫无瑕疵的惩 罚流水线,在这个流水线中再也看不到血腥、刑具和 热闹的观众。
《规训与惩罚》(福柯)ppt课件

四 刑罚改革与三种惩罚方式的并存
1.惩罚的符号技术 人们不应该从罪行的角度,而应从防止其重演的角度来计算一种
刑罚。惩罚不再是一种展示的仪式,而是一种表示障碍的符号。 通过这种惩罚符号的技术而赋予惩罚权力一种经济而有效的手段
2.政治功能:恢复君王的权力。惩罚权是君主对其敌人宣战权利 的一个层面,公开的酷刑是重建受到伤害的君权的仪式。
3.政治风险:劫法场、喧闹公堂
四 刑罚改革与三种惩罚方式的并存
18世纪后半期,对公开酷刑的抗议愈益增多——刑罚改革——改 革者们的批评与其说是针对当权者的残忍,不如说是针对一种糟 糕的权力体制(88页)
受的感觉的技术转变为一种暂时剥夺权利的机制,人的身体被控 制在一个强制、剥夺、义务和限制的体系中——一套知识、技术 和“科学”话语已经形成,并且与惩罚的权力纠缠在一起。
导论
“本书旨在论述关于现代灵魂(主体)与一种新的审判 权力之间相互关系的历史,论述现行的科学—法律综 合体的系谱。在这种综合体中,惩罚权力获得了自身 的基础、证明和规则,扩大了自己的效应,并且用这 种综合体掩饰自己超常的独特性。”(24页)
总结
按照福柯的观点,规训代替酷刑是古典时期转向现代时期的一个 重要标志。这个过程不是启蒙思想家们宣扬的人性的张扬,而是 一种新的知识型的产生,一种新的控制和塑造人的权力机制的产 生。福柯认为,公开酷刑转向规训体现的是一种知识/权力的形成, 是为了更好更有效实施惩罚的一种知识建构,是一种新的知识型 的产生。规训就是这种知识/权力实施的一种基本策略。这种策略 的目的在于通过提高惩罚的效率和扩充其网络来减少其经济和政 治代价,并相应地建构一种关于惩罚权力的新结构与新制度,从 而导致监狱制度的诞生。
《规训与惩罚》课件

2
主动改变
由于惯性所带来的压力,必须主动付诸实践,并在其中找到适合自己的办法。
3
坚持维护
将规则和掌握好的方法坚持下去,让自己对满足社会要求的能力提高。
心理训练和认知改变以调整个人态度和行为为目标,可以通过理性思考和专业技巧的相结合来实现。
社会支持与再教育
帮助他人社会支持不仅可以使得方感到温暖和关心, 更能帮助他对自身行为和问题进行更为科学严 谨地思考和处理。
行为改变 夯实了社会制度 维护了公平正义 传播了正向影响
结果评估 提高了个人素质 提升了社会安全感 提高了社会稳定性
规训与惩罚不仅能够规范行为,也产生一系列的积极影响和效果,对个人和家庭、社会、国家都有着重要的意 义和价值。
总结
维护公平正义
促进个人和社会发展
培养个人素质
规训与惩罚的实践有助于维护社 会公平正义。
2 保障公平正义
规训与惩罚能够通过标准 和程序来实现,确保所有 人都受到公平待遇,不会 因个人的特殊背景而受到 歧视或惩罚。
3 提高个人素质
规训与惩罚也是教育和提 高个人素质的一种方式, 它能激励个人修正自身问 题,从而提高个人素质和 能力。
奖惩制度与行为管理
奖励
通过激励人们良好行为,加强个体对于行为的自我 感知,并向社会传播正能量。
惩罚
一些不当行为会受到惩罚,例如罚款、刑罚等,提 升了个人的责任心和社会意识。
行为管理是一套科学的规范人们行为的建立和完善的体系。它包括了一系列工具和技巧,如行为预测、行为调 节等,使得规范人们行为变得更加高效和科学。
心理训练与认知改变
1
意识到问题
需要认识和理解自己的问题所在,找出导致问题的原因和影响。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篇1《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读《规训与惩罚》这本书,让我对规训与惩罚有了更深入的认识。
法国社会学家福柯在书中提出了一系列关于规训与惩罚的观点,揭示了现代社会权力运作的机制和方式。
福柯指出,规训是一种权力技术,它通过一系列手段来规范人们的行为,以达到社会的稳定和秩序。
这种权力技术不仅包括传统的刑罚手段,还包括各种现代的规训手段,如监视、检查、控制等。
在现代社会中,规训手段已经取代了刑罚,成为主要的权力工具。
福柯还分析了惩罚的方式和目的。
他认为,惩罚不再是为了威慑或报复,而是为了维护社会秩序和稳定。
在现代社会中,惩罚已经变得温和和规范化,目的是让罪犯感到羞耻和悔恨,而不是让他们受到身体上的伤害。
这种惩罚方式被称为“文明的惩罚”,它强调了人类文明的进步和道德的进步。
福柯的理论对我有很大的启示。
在当今社会,我们也需要思考权力的运作方式和目的。
我们需要认识到,权力不仅是用来惩罚和约束的,更是用来规范和引导人的行为的。
我们需要学会使用权力来促进社会的发展和进步,而不是让它成为一种压迫和剥削的工具。
此外,福柯的理论也提醒我们,我们需要更加关注个体的权利和尊严。
在现代社会中,我们应该更加注重人权和自由,而不是仅仅关注权力和控制。
我们应该尊重每个人的尊严和权利,让每个人都能自由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行为。
总之,《规训与惩罚》这本书让我深刻地认识到了现代社会权力运作的方式和目的。
我相信,在福柯的理论的指导下,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应对现代社会的挑战,创造一个更加公正和平等的社会。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篇2《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规训与惩罚》是法国社会学家福柯所著的一本重要著作。
这本书深入探讨了现代社会中规训机制如何运作,以及它们如何影响和塑造人们的行为和思想。
福柯的观点独特且深入,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全新的视角去看待社会。
福柯提出了两个核心概念:规训和惩罚。
规训指的是一种权力形式,它通过一系列规则、纪律和惩罚机制来控制和约束社会成员的行为。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

《规训与惩罚》读书笔记《规训与惩罚》是法国思想家米歇尔·福柯的重要著作。
这本书以独特的视角和深刻的分析,探讨了权力、惩罚以及社会控制的演变。
福柯在书中开篇就通过对公开处决这一历史现象的描绘,揭示了旧有惩罚制度的残酷和血腥。
在那个时代,刑罚往往是一种公开的表演,其目的不仅在于惩罚罪犯,更是为了向社会展示君主的权力。
然而,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残酷的惩罚方式逐渐被更为隐蔽和温和的规训手段所取代。
规训权力的出现是一个渐进的过程。
它不再依赖于直接的暴力和恐怖,而是通过一系列细致入微的手段来对个体进行控制和塑造。
比如,学校、工厂、监狱等机构的建立,都成为了实施规训的场所。
在学校里,学生们被要求遵守严格的作息时间、课程安排和行为规范;在工厂中,工人的工作流程被精确地划分和监控;而监狱则通过严格的监禁制度、劳动改造和心理矫正来实现对犯人的改造。
这种规训权力的运作方式是极其隐蔽的。
它不像传统的权力那样直接可见,而是通过日常的规章制度、监督机制和评估体系来发挥作用。
例如,在学校里的考试制度,表面上看是为了检验学生的学习成果,但实际上也是一种对学生的分类和筛选机制,从而实现对他们未来发展方向的规训。
福柯还指出,规训权力不仅仅是对身体的控制,更是对灵魂和思想的塑造。
通过不断的监督、训练和教育,个体逐渐接受了社会所设定的规范和价值观念,从而自觉地遵守规则,甚至将这种规训内化为自我约束的力量。
在探讨监狱这一规训机构时,福柯认为监狱并没有真正实现减少犯罪的目标,反而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制造罪犯的场所。
监狱中的犯人在长期的监禁和规训中,可能会形成一种特殊的犯罪文化和心理,使得他们在出狱后更容易再次犯罪。
这一观点让我们反思传统的刑罚制度是否真正起到了应有的作用。
此外,福柯的理论也让我们思考现代社会中权力的无处不在。
从我们日常生活中的各种规章制度,到职场中的绩效考核,再到社交媒体上的言论规范,都可以看到规训权力的影子。
这种权力的存在虽然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社会的秩序,但也可能限制了个体的自由和创造力。
规训与惩罚 详细整理

一、现象与观点(第一章)达米安公开处决、少年犯监狱作息时间——1760-1840惩罚体制转变(一)作为一种公共景观的酷刑消失了这种转变中有两个进程:作为公共景观的惩罚消失;惩罚的仪式因素逐渐式微。
惩罚逐渐不再是一种公开表演,其中的戏剧因素减弱。
惩罚愈益成为刑事程序中最隐蔽的部分,这样的后果:惩罚进入抽象意识领域、惩罚的效力源于其必然性、受惩罚的确定性应该能阻止犯罪。
司法与执行判决保持距离司法不再因其与暴力相连而承担社会责任;判决的从纯粹赎罪转为使人改邪归正。
公开处决的消失标志着对肉体控制的放松:惩罚从制造无法忍受的痛苦的技术转变为一种暂时剥夺权利的经济机制。
侩子手被技术大军所取代。
肉体和痛苦不是法律惩罚行动的最终目标,这是一个司法保持克制的乌托邦。
现代处决仪式证实了这一双重进程:示众场面的消失和痛苦的消除。
死刑对任何人一样、在瞬间完成、惩罚只针对个人。
是对一个拥有各种权利的司法对象行使法律,而不是对一个有疼痛感觉的肉体行使法律。
酷刑消失不是一下子发生的,有滞延、各种反复,酷刑减少但并未终结。
(二)惩罚对象变化肉体——灵魂、思想、意志、欲求。
受审判和受惩罚的是潜藏在案件背后的幽灵。
凶杀与冲动和欲望一起受到惩罚。
精神病学、犯罪人类学、犯罪学的重复话语通过把犯罪纳入科学知识的对象领域,给合法惩罚机制提供了一种正当控制的权力:不仅控制犯罪,而且控制他们的行为,控制现在、将来、可能的状况。
对罪犯的评估、诊断、预测、矫正开始在刑事审判中占据一席之地,把罪行认定变成一种科学-司法复合体。
判决不再仅仅是一项针对罪行的判决,还包含着技术性预测。
由此,造成了司法决策权威的大量衍生。
一整套知识、技术和科学话语已经形成,并且与惩罚权力的实践愈益纠缠在一起。
观点:惩罚体制的抓变不是集体情感的变化,不是一种人道化趋势。
惩罚的个人化方式其实是新的权力策略的一个后果。
本书研究的四个基本规则:1.把惩罚视为一种复杂的社会功能,可能产生一系列积极效应。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规训与惩罚——监狱的诞生》读书报告
米歇尔•福柯是20世纪极富挑战性和反叛性的法国思想家。
他在青年时期就读于巴黎高等师范学校,福柯的大多数研究都致力于考察具体的历史,由此挖掘出众多富有冲击力的思想主题,从而激烈的对现代理性话语进行自己反传统的批判;同时,福柯的行文风格具有鲜明的文学色彩,讲究修辞,饱含激情。
米歇尔.福柯的代表作《规训与惩罚》在近代的社会、政治及教育领域都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
《规训与惩罚》的核心问题是讨论现代社会的权力运作机制,福柯在书中以监狱的诞生过程为依托,详尽而深刻地论述了作为权力表现形式的刑罚是如何从一种“表象的、戏剧性的、能指的、公开的、集体的方式”转变为一种“弥散的、细致的、微观的、无微不至的方式。
”按照福柯的理论,惩罚方式的这种从公开到隐蔽,从直接毁灭肉体到间接控制灵魂的转变,事实上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一个必然要求,是权力微观化的直接表现,更重要的是代表了一种新的知识型的产生。
在福柯的理论体系中,权力和知识是一体的,权力制造知识,“不相应地建构一种知识领域就不可能产生权力关系,不同时预设和建构一种权力关系就不会有任何知识”。
因此,惩罚方式的转变从一个侧面反映了社会权力从一种强硬、直观的震慑模式向一种以渗透、间接的掌控模式过渡,同时社会对人的控制也出现了一种新的手段就是“规训”。
全书分四个部分:酷刑、惩罚、规训、监狱,共十章。
全书的论证脉络很清晰,作者在第一章就交代了书的意旨,其后各章是细致、连续的论述,最后一章对监狱的诞生作了总结。
在本书的第一部分酷刑中福柯开篇写的犯人的公开残忍的惩罚,给人以深刻且难以磨灭的印象,接着就是监狱生活的描述,使人们对监狱生活得到一个深入细致的了解,通过对这两部分的描写,引发人的联想,使人们渐渐意识到一种改变,作为一种公共景观的酷刑消失了。
惩罚从一种制造无法忍受的感觉的技术转变为一种暂时剥夺权力的经济机制。
而它的转变仅仅用了八十年左右的时间。
本书的第二部分主要介绍了惩罚,随着时间的推移,有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反对公开的残酷惩罚,那种君主的报复具有专横,暴虐,用惩罚来取乐的特点,它颠覆了权利;这种报复应该停止;主张改革的法学家把惩罚视为使人重新获得权利主体资格的程序。
这种主张是基于一种认为惩罚权力应属于整个社会,应具有预防和改造功能的功利主义观念。
由这个共同的准则演变出两种迥然不同的组织惩罚权力的机制。
一种是以障碍-符号为武库的表象技术学,即充斥着“惩罚符号”的“惩罚之城”;另一种则是以监狱为技术依托,具有强制性、肉体性、隔离、隐蔽的监狱制度。
后者最终被广泛采纳。
第三部分规训,18世纪,在军队、学校、医院等领域诞生了一种支配人体的技术,这种技术通过对人的控制与使用,将一种被称作“驯顺-功利”的关系赋予于肉体之上。
在这样的环境下,诞生了与政治解剖学密切相关的纪律,而这些纪律要遵循分配艺术、对活动控制、创生、编排力量的原则。
规训权力在实践中取得了成功。
这些都得益于:层级监视,规范化裁决以及它们在该权力特有的程序-检查-中的组合。
在规训制度里,“个人化”呈下降趋势。
科学-规范制度用度量取代了身份,用可计量的人的个性取代了值得纪念的人的个性。
边沁的全景敞式建筑构成了规训权力的建筑学形象。
其核心原则是:权力应该是可见的但又是无法确知的。
全景敞式建筑的“可见一不可见”的机制成为一种秩序的保证。
于是,以规训社会的形成为契机,巧妙而强制的全景敞式机制遍布整个社会,个人被置于了“观察”之下。
第四部分监狱,它被称作是“彻底而严厉的制度”。
它具有压迫和惩罚的内在机制,实行一种专制纪律。
在它那里,惩罚权力不再敢公开显示自己,而是默默的组建一个客体的现实领域,在这个领域中惩罚将作为治疗而公开运作,判决将纳入知识的话语中。
从现状及其效果来看,监狱是一种双重经济失误:直接的失误是它的内在代价太高,间接的失误是它没有消除过失犯罪,相反是在制造它。
监狱表面上虽然“失败了”,但实际上并没有偏离它的目标:确立一种公开的非法状态。
过失犯罪这个被控制的非法状态是统治集团非法活动的工具。
“监狱领域”的外围不断扩展,愈益远离严格意义的刑罚,以至扩散到整个社会机体从而形成了“监狱群岛”。
这种“监狱机制”往往都行使着一种致力于规范化的权力,它的目的都是为了制造出受规训的个人。
而这种监狱体制获取的成功的以及他的形成,实际上也标志着社会“监狱结构”的形成。
这种技术是其他各种规训技术的一种集大成者,将各种规训技术联系在了一起的,并以它们为基础成为监狱的技术,因而这种技术又与其他各种机构形成了一种“监狱连续统一体”。
例如社会中的学校、孤儿院、改造所、教养所、与慈善团体、工厂、救济院、女教养修道院相联系;工人住宅区与医院、监狱相联系。
监狱成为中心,并围绕着监狱形成一个“监狱网络”,将每一个人都置入于各种机制的包围之中,并通过对个人监视和认识,确保对肉体的实际控制。
让肉体处于无所不在的“纪律”的控制中,并创造和改进出各种相关的知识来强化规训,在规训当中对人进行位置的分割、行为的规训、将人变成社会权力关系网中的一点,然后使之符合资本主义的经济逻辑,在通过与资本主义契合中,提高资本主义的转速,适应资本主义的“生产”
全书主要介绍的是规训社会。
尽管那种公开残忍的惩罚时代已经离我们远去,但我们所面临的却是一种更为细微和繁琐的权力的惩罚。
福柯的贡献在于,让我们清楚的认识到无论在什么时代伴随着统治而来的就有冒犯,而与之对应的就有惩罚,这一切都是包含着相当政治意义的。
权力惩罚的技术随着时代的发展并不是有所减轻,而是相反,权力在与其生产出的知识之间产生了一种特殊的关系,将肉体置于其控制的网络当中,受到了更为广泛,更为细致入微的控制。
对于一个理想化的社会,福柯并没有给我们指明,人何以获得自由?何以自我救赎?这谜底或许永远也不能解开,但或许可以,因为福柯已经为我们指出人的处境,接下来,人们所需要做的就是如何从这被分割的、充满监视的网中得到解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