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药物制剂分析

合集下载

第十二章药物与性

第十二章药物与性

第二节成瘾药物及毒品与性功 能
一、阿片制剂
(一)海洛因:性欲降低、延迟射精以 及性高潮和勃起障碍。
(二)美散痛:海洛因替代品,造成性 欲降低,勃起失败,延迟射精和延迟性 高潮。
二、镇静药
(一)安眠酮
(一)安眠酮
服药后肢体出现异常感受,带来一种 欣快感,使自信心增强,打破抑制增进 性欲。催欲反应妇女比男性更为显著。 男性喜欢大麻,女性喜欢安眠酮。高剂 量可导致阳萎。娱乐性使用剂量,300600mg。成瘾性使用量1.5-3.0g/d。
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阻断内源性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 多巴胺和5-羟色胺的氧化脱氨基作用。 不仅发生在中枢神经系统,也发生在外 周组织。
1)苯乙肼:引起男子和妇女性欲下降、 阳萎、射精迟缓、不射精及无性高潮。
2)反苯环丙胺:作用类似安非他名。可 引起性欲低下、阳萎以及自发勃起增强。
2、单胺氧化酶抑制剂
多毛和女性男性化。
(六)抗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痫药
病人发生性欲低下和性功能障碍,与抗 癫痫药,如苯妥英纳、酰胺咪嗪、苯巴 比妥和脱氧巴比妥引起的内分泌改变有 关。
游离睾酮水平低下,LH,FSH,PRL水平 升高。
(七)、食欲抑制药
1、氯苯咪吲哚:它增强拟交感神经药的 作用。通过防止重吸收作用于去甲肾上 腺素和多巴胺途径。获得催欲药的美名。
(二)安非他明和相关的化合 物
安非他明、甲基安非他明及相关化合物 是中枢神经系统兴奋剂,作用类似可卡 因。低剂量安非他明增强男女带有欣快 感的性欲有关。男性有助于勃起,射精 延迟;妇女性高潮能力增强,增强自信 心和放纵感。较高剂量与男性勃起和射 精机能障碍有关,也与女性性欲高潮机 能障碍有关。也有成瘾者离开安非他明 就没有性欲。

河北科技大学物理药剂学12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河北科技大学物理药剂学12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各种降解途径(如 水解、氧化等)
易氧化物
固体药物稳定性
各种产品
(一)温度的影响
Van’t Hoff规则:一般来说,温度升高,反 应速度加快。温度每升高 10C ,反应速度约 增加2~4倍。 • 不同反应增加的倍数可能不同,上述规则只是 一个粗略的估计。 Arrhenius 方程:定量地描述了温度与反应 速度之间的关系,是药物稳定性预测的主要理 论依据。
• pH调节要同时考虑稳定性、溶解度和疗效三个方面。 • 如大部分生物碱在偏酸性溶液中比较稳定,故注射剂常 调节在偏酸范围。但制成滴眼剂,就应调节在偏中性范 围,以减少刺激性,提高疗效。
尽量采用与药物本身具有相同离子的酸或碱进行调节
(二)广义酸碱催化的影响
• 按照Bronsted-Lowry酸碱理论,给出质子 的物质叫广义的酸,接受质子的物质叫广义的 碱。 • 有些药物也可被广义的酸碱催化水解。这种催 化作用叫广义的酸碱催化(一般酸碱催化)。 • 许多药物处方中,往往需要加入缓冲剂。 • 缓冲剂对某些药物的水解有催化作用 (如醋酸盐、磷酸盐、枸橼酸盐、硼酸盐)
普鲁卡因盐酸盐
第四节
影响药物制剂降解的因素及 稳定化方法
一、处方因素
• 制备任何一种制剂,由于处方的组成对制剂稳 定性影响很大,因此,首先要进行处方设计。 • pH、广义的酸碱催化、溶剂、离子强度、表 面活性剂、某些辅料等因素
(一)pH的影响
专属酸碱催化(或特殊酸碱催化) : H+ 或 OH-
• 氧化过程一般都比较复杂,有时一个药物,氧化、 光化分解、水解等过程同时存在。
1.酚类药物
• 这类药物分子中具有酚羟基,如肾上腺素、左 旋多巴、吗啡、去水吗啡、水杨酸钠等。
肾上腺素

药剂学第十二章 缓释、控释制剂

药剂学第十二章 缓释、控释制剂

第十二章缓释、控释制剂第一节概述一、基本概念1.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延长药效目的的制剂。

一般应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按要求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缓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主要是一级速度过程。

2.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设定的时间内自动以设定速度释放药物的制剂。

一般在规定的介质中,按要求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

控释制剂中药物的释放主要是零级速度过程。

3.缓释、控释制剂的特点(1)减少服药次数,使用方便,提高患者服药的顺应性(2)使血药浓度平稳,避免或减少峰谷现象,降低毒副作用。

(3)减少用药总剂量,可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大药效。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处方设计(一)影响口服缓释、控释制剂设计的因素1.药物的理化因素(1)剂量大小:口服单剂量在0.5~1.0g对缓释制剂仍适用,治疗指数窄的药物设计成缓释制剂应注意剂量与毒副作用。

(2)pKa、解离度和水溶性:非解离型、脂溶性大的药物易通过脂质生物膜,应注意消化道pH对药物释放的影响。

溶解度<0.01mg/ml,本身具有缓释作用。

设计缓释制剂时药物溶解度<0.1mg/ml不适宜。

(3)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药物的油、水分配系数大的,在机体内滞留时间长。

油、水分配系数小时,不易透过脂质膜,故油、水分配系数应适中。

(4)稳定性:不稳定药物制成固体制剂较好2.生物因素(1)生物半衰期:24h<t1/2<1h不宜制成缓释制剂,t1/2>24h的药物本身就具有缓释作用。

(2)吸收:吸收的半衰期应控制3~4h的药物,否则不利于吸收。

(3)代谢:吸收前有代谢的药物,不适宜制成缓释制剂,如要制成缓释制剂,需加入代谢的抑制剂。

(二)缓释、控释制剂的设计1.药物选择(1)t1/2=2~8h适宜;12h<t1/2<1h,不适宜制成该类制剂。

(2)剂量很大、药效很激烈、溶解吸收很差、剂量需精密调节的药物不宜制成缓释、控释制剂。

2.设计要求(1)生物利用度:缓控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应为普通制剂的80~120%(2)峰谷浓度比:稳定时,峰、谷浓度应小于或等于普通制剂。

药物分析第十二章制剂分析(ppt)

药物分析第十二章制剂分析(ppt)

➢加入弱氧化剂处理法 –加入H2O2或HNO3等弱氧化剂,使这
些抗氧剂氧化成硫酸盐,以消除干扰。
NaHSO3 + H2O2 → NaHSO4 Na2SO3 + H2O2 → Na2SO4 NaHSO3 + HNO3 → Na2SO4 Na2SO3 + HNO3 → Na2SO4
–提取分离
254nm 盐酸氯丙嗪
• 糖衣片、肠溶衣片应在包衣前检查片芯 的重量差异,符合要求后再包衣。
–崩解时限——指固体制剂在规定介质中崩 解溶散至小于2.0mm碎粒(或熔化、软化) 所需时间的限度。
• 取6片检查,不同片剂有不同的时间要 求。
• 含量均匀度(content uniformity)试验
–定义——含量均匀度系指小剂量或单剂量 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相液体制剂 的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包括糖淀类粉、糊精、蔗糖、乳糖等,水解后
均能生成葡萄糖,具还原性,可被氧化剂 氧化成葡萄糖酸。
例: 硫酸亚铁片
对氧化还原法有干扰,使含量偏高。应 避免使用氧化性强的滴定剂,选择其他 方法测定或采用适当措施排除干扰。
硬脂酸镁
络合滴定 干扰
非水滴定
在碱性条件下,Mg2+也可与 滴定剂络合,需选用合适的指 示剂或用掩蔽剂来消除干扰。
• 如果A+1.80·S>15.0,且 A+S ≤ 15.0,则另取20片(个)复试,根据初 复试结果,计算30片(个)的均值,标 准差和A值。
• 如果A+1.45·S≤15.0, 则符合规定;
• 如果A+ 1.45· S >15.0,则不符合规 定。
–片剂的溶出度(dissolution )试验
辅料的性质 方法的选择(选专属性强的) 主药的规格量 辅料的量

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方法

药物制剂稳定性实验方法

相同电荷, k,
lgK lgK0 ZAZB = √μ
,k ,相反电荷, ,
ZAZB = + ZAZB = 0
(四)辅 料
钙盐、镁盐对乙酰水杨酸的影响
○ 硬脂酸钙(镁)+ 乙酰水杨酸 ○ → 乙酰水杨酸钙(镁) ○ → pH ○ →乙酰水杨酸分解
聚乙二醇加速乙酰水杨酸分解
二、外界因 素(环境)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CLICK HERE TO ADD TITLE 添 加 副 标 题
CONTENTS
第十二章 药物 制剂的稳定性
1 WORKREVIEW 第一节 概述
2
UNDERWORK
第二节 影响药物制剂
稳定性的因素 和稳定化方法
3
WORKHARVEST
第三节 药物制剂稳 定性实验方法
一、意义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是考察药物制剂在制备和 贮存期间可能发生的
第一节 概述

dC dt

= K数
微 分 式
积分式
dC dt
0
= KC 1
C=-Kt+C0
lgC=
Kt 2.303
lgC0
2
dC dt
=KC 2
1
c
=
Kt
1
c0
级 t0.9
t0.5
是否与
数 (有效期)(半衰期) C0有关
0 0.1 C0 K
0.1054
1
K
C0 2K
0.693 K
有关 无关
一. 二. 三.
( 强
适 甲 性硫 性还
用 苯):酸 :原
条 件
BHT
酚、叔钠 ( 丁、
基半 对胱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第十二章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19


有人在研究杆菌肽的热分解实验中,存在平衡。 维生素A胶丸和维生素E片剂存在平衡现象

采用45℃ 、55℃ 、70℃ 、85℃四个温度进行 实验,测定各个温度下产物和反应物的平衡浓度, 然后求出平衡常数K。按Van’t Hoff方程:
H ln K RT
H:反应热;:常数。以lgK对1/T作图,得一


避免金属离子的影响,应选用纯度较高的原辅料, 不使用金属器具,加入螯合剂。
7
(五)湿度和水分的影响
湿度与水分对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影响较大 无论是水解反应,还是氧化反应,微量 的水均能加速一些药物(氨苄青霉素钠、对 氨基水杨酸钠、乙酰水杨酸、青霉素G钠盐) 的分解。

药物是否容易吸湿,取决其临界相对湿度 (CRH%)的大小。 临界相对湿度(critical relative humidity):
14
2.
药物分子相对固定,不均匀性;一些易氧化的 药物,氧化作用往往限于固体表面,以致表里变化 不一。

固体剂型的特点: ①系统不均匀性;②多相系统,包括气相、液相 和固相,当进行实验时,这些相的组成和状态能 够发生变化。特别是水分的存在,对实验造成很 大的困难,因水分对稳定性影响很大,由于这些 特点,研究固体药物剂型稳定性,是一件十分复 杂的工作。
13

例如青霉素钾盐,可制成溶解度小的普鲁卡因青
霉素G,稳定性显着提高。青霉素还可与N, N-双
苄乙二胺生成苄星青霉素G(长效西林),其溶解
度进一步减小,稳定性增强,可以口服。
第五节 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 及降解动力学
一、固体药物制剂稳定性的特点
(一)固体药物与固体剂型稳定性的一般特点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经典恒温法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的稳定性 经典恒温法

加速实验之经典恒温法简介:根据化学动力学原理,将样品放入各种不同温度的恒温器中,定时取样测定其浓度(或含量),求出各温度下不同时间药物的浓度。

所得数据经过处理,即可推算出样品在室温下分解一定程度所需时间。

一般规定,于25℃分解10%的时间为药物有效期(或贮存期)。

根据Arrhenius 定律A RTK lg 303.2lg +-= 其中K 是反应速度常数;A 是频率因子;E 为活化能;R 为气体常数;T 是绝对温度。

以lgK 对1/T 作图得一直线,直线斜率=-E/(2.303R),由此可计算出活化能E 。

将直线外推至室温,就可以得出室温时的速度常数K 25℃,由K 25℃可求出分解10%所需的时间t 0.9(在药物降解反应中常将药物在室温下降解10%所需的时间(t 0.9)作为有效期)。

表1中K 值未知,得由实验计算出,如下:一级反应式:0lg 303.2lg C Kt C +-= 式中,C 0为t=0时反应物浓度,C 为t 时反应物的浓度。

以lgC 对t 作线性回归,得一直线,由直线斜率=-K/2.303,由此可计算出K 值,见表2。

度高,则间隔时间短,反之亦然。

)的取样测定。

此法较准确,但分析测定工作量大。

例子:银黄注射液稳定性预测黄芩苷测定数据处理方法:在每一实验温度内,将lgC对t作线性回归,结果如表3。

再将实验温度有摄氏温度改换为热力学温度T,调整如表5:lgIK=-64031/T+16.02将室温25℃(T=298K)代入直线方程,得室温反应速度常数K25℃=3.4075×10-6/h,代入公式t0.9=0.1045/K25℃=30660h=3.5年,即黄芩苷于25℃的有效期为3.5年。

第十二章固体制剂-2介绍

第十二章固体制剂-2介绍

(3)缓释胶囊: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 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
(4)控释胶囊:在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 地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
(5)肠溶胶囊:将硬胶囊或软胶囊用适宜 的肠溶材料制备而得,或用经肠溶材料 包衣后的颗粒或小丸充填于胶囊而制成 的胶囊剂。
二、胶囊剂的制备
(一)硬胶囊的制备
硬胶囊剂的制备一般分空胶囊的制备和填 充物料的制备、填充、封口等工艺过程。
②灰黄霉素系口服抗真菌药对头癣等疗效明显但不良 反应较多制成滴丸可以提高其生物利用度降低剂量 从而减弱其不良反应、提高疗效。
二、膜剂
(一)概述
膜剂(FILMS)系指药物溶解或均匀分散于成 膜材料中加工成的薄膜制剂。
膜剂可供口服 、口含、舌下给药,也可用于 眼结膜囊内或阴道内;外用可作皮肤或粘膜 创伤、烧伤或炎症表面的覆盖。
(二)软胶囊的制备
1.影响软胶囊成型的因素
(1) 囊壁组成的影响:囊壁具有可塑性与 弹性是软胶囊的特点,它由明胶、增 塑剂、水三者所构成,其重量比通常 是,干明胶-干增塑剂-水=1: (0.4~0.6) :1。 明胶剂与增塑剂的比例 对软胶囊剂的制备及质量有着十分重 要的影响。 常用增塑剂与甘油、山梨 醇或二者的混合物。
一般工艺流程:
药 物
+
基 质
混 悬 或
滴冷 洗 干 制却 丸 燥
选质分 丸检装


常用的冷却液有:液体石蜡、植物油、二甲基硅
油和水等。
(三)制备方法
2. 制备要点 在制备过程中保证滴丸圆整成形、丸重差
异合格的关键是:
选择适宜基质,确定合格的滴管内外 口径,滴制过程中保持恒温,滴制液液 压恒定,及时冷却等。
(二)常用基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计算:按标示量计算的百分含量表示,而不采用原料药的百分含量的表示 方法。
1)采用滴定分析时,含量测定结果用下式进行计算: (1)片剂: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W 测×W/n//W 样×S 标×100% 式中,W 测为采用某种滴定方法测得的量(g);Wn/n 为平均片(胶囊)重(g/ 片),W 样为称取样品量(g);n 为所称取片(胶囊)的个数;S 标为标示量(g/ 片) (2)注射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相当于标示量的百分含量= W 测/V×S× 100% 式中 V 准确量取样品的体积(ml);W 测为采用某种滴定方法测得 V(ml)样 品中被测组分的量(mg);S 为标示量(mg/ml)。 2)采用分光光度法时,含量测定结果按下式计算:(1)片剂含量测定结果 计算: 相当标示量的百分含量=A×D×V×(Wn/n)/E1%1cm×100×W 样×S 标×100% 式中,A 为测得的吸收度;E1%1cm 为吸收系数;D 为稀释系数;W 样为称取样品 量(g);V 为将样品 W 样溶解成准确的体积(ml);S 标为标示量(g/片); (2)注射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计算:相当标示量的百分含量=A×D×10//E1%1cm ×S 标×100% 式中各符号均同上式中所示(mg/ml)。
-4-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续页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分析
1.含量均匀度(content uniformity)系指小剂量片剂、膜剂、胶囊剂或注 射用无菌粉末等制剂每片(个)含量偏离标示量的程度。凡检查此项不再检查装 量差异。
1)含量均匀度检查所用方法为含量测定方法时检查结果判定 除另有规定 外,取供试品 10 片(个),按照各药品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每片(个) 以标示量为 100 的相对含量 X,求其均值 X 和标准差 S 以及标示量预均值之差的 绝对值 A(A=100-X);如 A+1.80S≤15.0,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若 A+S>15.0,则不符合规定;若 A+1.80S>15.0,且 A+S<15.0,则应另取 20 片(个) 进行复试,根据初试结果计算 30 片(个)的均值 X、标准差 S 和标示量与均值 之差的绝对值 A;如 A+1.45S≤15.0,则供试品的含量均匀度符合规定;若 A+1.45S>15.0,则不符合规定。
-8-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续页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分析
蔽。但选用甲醛应注意还原性,若采用的滴定液为较强的氧化剂,就不用甲醛作 掩蔽剂。
2)加酸分解法:因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及焦亚硫酸钠均可被强酸分解, 产生二氧化硫气体,经加热可全部逸出。例如:磺胺嘧啶注射液的含量测定采用 亚硝酸钠滴定法,其中添加了亚硫酸氢钠抗氧剂,消耗亚硝酸钠滴定溶液,若滴 定前加入一定量的盐酸(这也是亚硝酸钠滴定法所要求的条件),使亚硫酸氢钠 分解,排除干扰。
若该药品项下规定含量均匀度的限度为+_20%或其他百分数,应将上述各式 判断式中的 15.0 改为 20.0 或其他相应值,但各判断式中的系数不变。
2)含量均匀度检查所有的方法与含量测定方法不同时,且未能从响应值(如 吸收度)求出每片(个)含量时检查结果的判定,可取供试品 10 片(个)照该 药品含量均匀度项下规定的方法,分别测定,得仪器测定法的响应值 Y(可为吸 收度、峰面积等),求其均值 Y 。另由含量测定法测得以标示量为 100 的含量 XA,由 XA 除以响应值的均值 Y,得比例系数 K(K=XA/Y)。将上述诸响应值 Y 与 K 相乘,求得每片标示量为 100 的相对百分含量 X(X=KY),同上法求得 X 和 S 以 及 A,计算,判定结果,即得。
-3-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续页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分析
(1)检查装置:升降崩解仪 (2)检查方法:片剂、糖衣片、薄膜衣片或浸膏片、肠溶衣片、泡腾片各 有规定和方法。 凡规定检查溶出度、释放度或融变时限的制剂,不再进行崩解时限检查。 2.注射剂的一般检查 1)装量检查 灌封注射液式应按表适当增加装量,保证注射液用量不少于标 示量。除另有规定外,供多次用量的注射液,每一容器的装量不得超过 10 次注 射量,增加的装量应能保证每次注射用量。 (1)检查方法 2.0ml 或以下者,取供试品 5 支;2~10.0ml,3 支;10.0 以 上者,2 支。干燥注射剂(预经标化),不得少于其标示量。 2)无菌粉末的装量差异检查 方法:5 支,除去标签、铝盖、容器外壁用乙醇洗净、干燥,开启时注意避 免玻璃等异物落入,分别迅速称定,倾出内容物,容器可用水、乙醇洗净,在适 宜条件下干燥,再分别称定。求出每 1 瓶(支)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比较,应符 合表的规定。 3)澄清度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按照卫生部标准规定进行检查,应符合规定。 4)无菌检查:附录ⅪH 项下的无菌检查法进行检查,应符合规定。 5)pH 值检查 除另有规定外,按照中国药典附录ⅪH 项下测定法进行检查, 应符合注射剂的规定。 (二)片剂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的检查
2.片剂溶出度的测定
-5-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续页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分析
溶出度系指药物从片剂或胶囊剂等固体制剂在规定溶剂中溶出的速度和程 度。检查此项不检查崩解时限。
评价药物制剂质量的一个内在指标,是一种模拟口服固体制剂在胃肠道中崩 解和溶出的体外试验法。
溶解度小于 0.1%~1%的药物,在体内一般均受溶解速度的影响。因而片剂的 溶出度主要用于难溶性药物的测定。溶出度不一定与体内的生物利用度试验结果 都有相关性,但控制处方和生产过程中的各种因素的变化是一种有效的方法,同 时与药物在体内药效的真实情况有一定的相关性。
5)利用主药和抗氧剂紫外吸收光谱的差异法 盐酸氯丙嗪的紫外吸收光谱显 示两个最大吸收峰,即在 254nm 和 306nm 波长处,而维生素 C 的紫外吸收光谱只 显示一个在 243nm 波长处的最大吸收峰,故药典测定盐酸氯丙嗪注射液时采用紫 外分光光度法,在 306nm 波长处测定吸收度后,以吸收系数(E1%1cm)为 115 计算 其含量。此时维生素 C 因在 306nm 波长处无吸收,不干扰测定。
-7-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续页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分析
a.Mg2+干扰配位滴定; b.硬脂酸根离子干扰非水滴定。 1)配位滴定的干扰和排除:碱性溶液中干扰,结果偏高用合适的指示剂或 加掩蔽剂排除; 2)非水滴定的干扰和排除:量小对结果影响不大,可直接测定;主药量小, 硬脂酸镁含量大时,使滴定结果偏高,采用提出分离法;碱化后提取分离法;加 入无水草酸的醋酐溶液法及水蒸汽蒸出后滴定法。 3. 滑石粉等:水中不易溶解,使溶液混浊,所以当采用可见紫外分光光度 法、比旋法及比浊度法测定片剂的主药含量时会发生干扰,一般采用滤除法和提 取分离法。 4.其他:苯甲酸盐、羧甲基纤维素钠及聚乙烯吡咯烷酮等均要消耗高氯酸滴 定溶液,使滴定结果偏高,亦注意排除。 (二)注射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和排除 1.抗氧剂:常用的抗氧剂有:亚硫酸钠、亚硫酸氢钠、焦亚硫酸钠、硫代硫 酸钠及维生素 C 等,有干扰时,采用下列排除方法。 1)加入掩蔽剂 常用丙酮和甲醛 (1)加丙酮法:亚硫酸钠或亚硫酸氢钠作为抗氧剂时,采碘量法、铈量法 或亚硝酸钠滴定法测定注射液中的主药时,产生干扰,使结果偏高。如药典碘量 法测定维生素 C 的含量,加入丙酮作为掩蔽剂反应。 (2)加甲醛法:焦亚硫酸钠作抗氧剂时,采用直接氧化还原滴定法时要排 除干扰。安乃近注射液加入焦硫酸钠,用碘量法测定含量时,加入甲醛溶液以掩
第三节 片剂和注射剂中药物的含量测定 一、药物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排除
(一)片剂中常见附加剂的干扰及其排除 1.糖类 如含有淀粉、糊精、蔗糖、乳糖等,他们经水解后均生成葡萄糖。为醛糖, 在适宜的条件下,可被氧化成葡萄酸糖。因此,在选用氧化还原法测定某一药物 时,要考虑到它的影响。 2.硬脂酸镁的干扰作用
3)加入弱氧化剂氧化法:加入一种弱的氧化剂将亚硫酸盐和亚硫酸氢盐氧 化,而不能氧化被测的药物。常用弱氧化剂为过氧化氢和硝酸。
4)提取分离法:利用溶解性的不同分离。盐酸阿扑吗啡注射液中加入焦亚 硫酸钠作抗氧剂,根据生物碱的溶解特性,乙醚(不含过氧化物)提取碱化后游 离的阿扑吗啡,然后再用间接酸碱滴定法测定。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续页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分析
第十二章 药物制剂分析
基本要求 掌握片剂、注射剂、胶囊剂、颗粒剂和软膏剂的一般检查项目和特殊检查项
目;制剂含量测定结果的表示方法和计算方法。 熟悉常用附加剂对含量测定的干扰和排除方法。 了解复方制剂的分析。 第一节 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1.方法:制剂分析是利用物理、化学、物理化学、甚至微生物测定方法,对
-6-
新疆医科大学教案续页
第十二章 药物制Βιβλιοθήκη 分析(1)药物本身的粒子大小:愈小速度愈快,晶型,无定型比结晶型药物溶 解度大。
(2)制剂中的赋性剂会影响溶出度。 (3)压片压力的影响: (4)贮存期的影响 (三)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和油溶剂的检查 1.注射液中不溶性微粒的检查 在澄清度检查符合规定后,用以检查静脉滴注用注射液(装量为 100ml 以上 者)中不溶性微粒。除另有规定外,每 1ml 中含有 10μm 以上的微粒不得超过 20 粒,含 25μm 的微粒不得超过 2 粒。 2.油溶剂的检查 少数以植物油为溶剂的注射液,有时需要检查植物油的酸值、碘值、皂化值 及羟值等。一般酸值不大于 0.56;碘值应为 79~128;皂化值应为 185~200。
不同剂型的药物制剂进行分析,以检验被检测的制剂是否符合质量标准规定的要 求。
2.区别:制剂除含主药外,还含有赋形剂、稀释剂和附加剂(包括稳定剂、 抗氧剂、防腐剂和着色剂等),这些附加成分的存在,常常会影响主药的测定, 致使制剂分析复杂化。
3.检查:通常是符合药物规定要求的各种原料,按照一定的生产工艺制备而 成的。因此,在制剂分析中对所有原料所做过的检查项目,不必重复。制剂中如 需进行杂质检查,主要来源于制剂中原料药物的化学变化和制剂的制备过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