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药物制剂分析
教学课件第三章灭菌制剂与无菌制剂固体制剂

4.注射剂一般质量要求
无菌:不含有任何活的微生物和芽孢 无热源:特别是供静脉及脊椎注射的制剂 澄明度:符合药典澄明度检查的要求 安全性:必须经过必要的动物实验以确保安全 渗透压:与血浆的渗透压相等或相等最好等张 PH:一般控制在4-9的范围内 稳定性:在有效期内稳定 降压物质:必须符合规定
四、注射剂的制备
原辐料的准备:符合药用要求 注射容器的处理:选用中性玻璃、含钡玻璃、含锆玻
璃容器进行切割、圆口、洗涤、干燥和灭菌 注射剂的配制与过滤:根据原料质量进行浓配或稀配,
必要时加入活性炭。首先经过粗滤然后进行精滤 注射剂的灌封:根据药物性质通入惰性气体 注射剂的灭菌与检漏:1~5毫升100度30分钟;10~20
C.折叠式空气过滤器:高效过滤器,除1㎛以下粒 子
4.洁净室的设计
A.一般生产区无洁净度要求 B.控制区的洁净度为10万级 C.洁净区的洁净度为1万级 D.无菌区的洁净度为100级
5.洁净区的基本布局要求
A.人流物流分开 B.门向洁净度高的方向开起 C.各洁净室之间的正压差在10Pa左右 D.光照大于300Lx E.人、物出口装有气阀
封
检 漏
擦 瓶
检
包 装
箱
库
安
半
瓿
成
质
品
检
质
印成 包品 质质 检检
二、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及其制备
1、注射用水的质量要求
pH(5-7 )、氨(<0.00002% )、氯化 物、硫酸盐与钙盐、硝酸盐与亚硝酸盐、二 氧 化碳、易氧化物、不挥发物及重金属应符 合规定
药剂学第三章片剂

1)水和乙醇 2)淀粉浆:价廉易得,粘合性良好,适用于对湿热稳定的药物,常用量为8~15%。 3)HPMC:崩解迅速,溶出速率高,常用浓度为2~5% 4)PVP:常用K30 可用于水溶性及水不溶或对水敏感的药物制粒,还可作干粘合剂,常用于泡腾片及咀嚼片的制粒。但易吸湿 5)胶浆:10~20%明胶溶液,10~25%阿拉伯胶溶液 6)其它:MC,HPC,CMC-Na,PEG,糖粉或糖浆,MCC
口服片
7)、控释片 控释片是指药物与辅料制成控释的片剂。 也为吞服片,具有血药浓度平衡、副作用小、服药次数少等特点 8)、分散片 分散片是指在水中能迅速崩解均匀分散的片剂。 在21℃±1℃的水中3分钟即可崩解分散并通过180μm孔径的筛网。 吸收快、生物利用度高。
口腔片
指不经胃肠道吸收的片剂。 1)、含片 含片是指含于口腔中,药物缓慢溶解产生持久局部作用的片剂。 含片的片重、直径和硬度均可大于普通片。
硬脂酸镁 滑石粉 氢化植物油 微粉硅胶 PEG SDS
润滑剂:减少颗粒与颗粒、药品与模孔、模壁间的摩擦力
三、 片剂的制备
压片过程的三大要素: 流动性、压缩成型性和润滑性 1)流动性:流动、充填、 片重差异 2)压缩成型: 裂片 松片 3)润滑性: 粘冲 推片 片面光洁
三、 片剂的制备
5、 压片
b 加润滑剂与崩解剂 润滑剂常在整粒后用细筛筛入干颗粒中混匀。崩解剂应先干燥过筛,在加入干颗粒中(外加法总混合。
5、压片
压片 根据片重,选择冲模的大小。根据包不包衣,选择平冲模还是深凹冲模。 片重计算 有两种方法: a 根据颗粒中主药含量,可按下式计算片重: 此公式适用于投料时未考虑制粒过程中主药的损耗量。
口腔片
中药制剂分析 第三章杂质的检查

§1 中药制剂杂质检查
二、杂质的限量检查
1、杂质限量:药物中所含杂质的最大允许量,通常用%或ppm表示。 2、杂质限量检查及计算方法 1)限量检查:规定一定限度,要求所检测的样品中某组分的含量不 超过此限度。 2)检查方法
对照品比较法:取一定量与被测杂质相同的纯物质或其它对照品
配制成标准溶液,与一定量供试药物的溶液,在相同处理条件下, 比较反应结果,从而确定杂质限量是否超过规定。
(玛瑙) 蒸发皿.
§2 一般杂质检查
一、重金属检查法
(三)第三法:硫化钠法 1、原理 在碱性介质中,以Na2S为显色剂, 使Pb2+与S2-作用生成 PbS 的混悬液, 与一定量标准铅溶液经同法处理所呈颜色比 较, 不得更深. 2、适用范围 适用于难溶于稀酸(或在稀酸中即生成沉淀)但
能溶解于碱性溶液的药物中重金属的检查.
除去 PbS
硫代乙酰胺 作样品管
§2 一般杂质检查
3.讨论
⑤ 干扰物的排除方法
a.供试品中微量高价Fe3+存在 干扰:弱酸性溶液中Fe3+氧化H2S析出S,产生混浊影响检查.
排除:加入抗坏血酸或盐酸羟胺使Fe3+还原为Fe2+.
2 操作方法 样品管
水、醋酸盐 buff(pH3.5 ) 2ml 样品
水 25ml 硫代乙酰胺 TS 2ml 2 比色 放置
对照管
标准液
(一定量)
同上
观察,采用本法. 3、方法 使重金属生
成的硫化物富集于微
孔滤膜上(铅斑)提高 检查的灵敏度.
§2 一般杂质检查
执业药师《药学专业知识一》第三章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

天星医考之《药学专业知识一》 第三章 固体制剂和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药剂学内容)第一节固体制剂考试要求:1.固体制剂的分类和基本要求 分类、特点与一般质量要求2.散剂与颗粒剂 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典型处方分析3.片剂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片剂常用辅料与作用 片剂常见问题及原因 片剂包衣目的、种类常用包衣材料分类与作用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典型处方分析(一)固体制剂4.胶囊剂 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 典型处方分析重点:各类剂型的代表性的特点和质量检查项目 片剂的辅料片剂的包衣材料固体制剂:指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以固体形式给药的药物制剂,可供口服或外用。
一、概述(一)固体制剂的分类按剂型分类:固体制剂分为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等。
按药物释放速度的快慢分类:速释固体制剂(例如速崩片、速溶片、固体分散片等)、缓控释固体制剂(例如渗透泵片、缓释片、缓释胶囊等)和普通固体制剂。
(二)固体制剂的特点物理、化学稳定性好,生产工艺较成熟,生产成本较低。
制备过程的前处理需经历相同的单元操作。
药物在体内需先溶解后再被吸收进入血液循环。
剂量较易控制。
贮存、运输、服用以及携带方便。
(三)固体制剂的一般质量要求放在各个剂型下讲解。
二、散剂和颗粒剂散剂系指原料药物或与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一)散剂的分类l、按使用方法分类内服散剂:如川芎茶调散。
溶于水、分散在水中、用水送服。
外用散剂:如九一散。
撤布、调敷、吹入等方式供皮肤、口腔、咽喉、腔道等应用。
2、按药物组成分类单味药散剂和复方散剂3、按剂量分剂量散剂:单次剂量分装。
含有毒性药的内服散剂应单剂量包装。
不分剂量散剂:多剂量包装。
(二)散剂的特点夺粒径小、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一一更易吸潮、刺激性和化学活性相应增加。
◇外用时其覆盖面大,且兼具保护、收敛等作用;◇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
◇包装、贮存、运输及携带较方便。
西药药一第三章药物固体制剂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

第三章药物固体制剂、液体制剂与临床应用固体制剂1.固体制剂的分类和基本要求2.散剂与颗粒剂3.片剂4.胶囊剂固体制剂概述要点1.分类2.特点3.一般质量要求(见各剂型项下)分类按剂型按快慢固体制剂特点稳定性好,工艺成熟,成本较低前处理单元操作相同药物先溶解再吸收入血散剂和颗粒剂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2.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3.典型处方分析散剂药物+辅料→粉碎、混匀→干燥粉末分类按使用:口服、局部按组成:单、复按剂量:分剂量(按包服用)、不分剂量(外用)散剂的特点外用覆盖面大,兼保护、收敛制备简单,剂量易控,适于小儿、老人五方便对光、湿、热敏感A:对散剂特点的错误表述是A.易分散、奏效快,尤其适用于对湿热敏感药物B.便于小儿服用C.制备简单、剂量易控制D.外用覆盖面大E.贮存、运输、携带方便『正确答案』AA:关于散剂特点的说法,错误的是A.粒径小、比表面积大B.易分散、起效快C.尤其适宜湿敏感药物D.包装、贮存、运输、携带较方便E.便于婴幼儿、老人服用『正确答案』C散剂的质量要求口服细粉,局部最细粉毒、贵、剂量小:配研法多剂量:附分剂量用具含毒口服:单剂量包装补充:粉末分等——制备不同制剂一十五八六到百九号最细二百目筛号工业筛目数(孔/英寸)一号筛10(2000μm)二号筛24三号筛50四号筛65五号筛80(180μm)六号筛100七号筛120八号筛150九号筛200(75μm)粉末分等——6等最粗粉全部通过一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三号筛不超过20%的粉末粗粉全部通过二号筛,但混有能通过四号筛不超过40%的粉末中粉全部通过四号筛,但混有能通过五号筛不超过60%的粉末细粉全部通过五号筛,并含能通过六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最细粉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极细粉全部通过八号筛,并含能通过九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记忆技巧:细粉全过五六八,含有粉末不少于补充:混合——保证均匀性搅拌、研磨、过筛等量递增法(配研法):毒、贵、剂量小散剂的质量检查项目粒度:外用、烧伤、严重创伤——最细粉最细粉全部通过六号筛,并含能通过七号筛不少于95%的粉末干燥失重:%水分:%(中药)无菌:局部(烧伤、严重创伤或临床必需)散剂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外用:最细粉(溃疡、外伤)撒敷、调敷(茶、黄酒、香油)内服:细粉(老幼)·不急,适量,少饮水·温水送服,半小时内忌食,量大分次·服用不便加蜂蜜调和或装胶囊·温胃止痛直接吞服内服+外用、分剂量颗粒剂药物+辅料→混合→干燥颗粒分类颗粒剂的特点分散性、附着性、团聚性、吸湿性↓服用方便,着色、矫味提高顺应性可包衣,防潮、缓释、肠溶避免复方散剂各组分粒度/密度差异大而离析(剂量不准)颗粒剂的质量要求剧毒、量小→混合均匀挥发、遇光/热不稳定→控制条件挥发油→喷入干颗粒密闭或包合包衣→检查残留溶剂密封颗粒剂的质检粒度:不能通过一号筛+能通过五号筛≯15%干燥失重:%水分:%(中药)溶化性:5min,可有浑浊,不得有异物,混悬×溶出度/释放度,溶化性×颗粒剂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适于老年、儿童、吞咽困难者普通颗粒剂冲服时应使药物完全溶解;肠溶、缓释、控释服用时应保证释药结构的完整性可溶、泡腾:温水送服,忌放口中用水送服混悬:不溶部分一并服用中药:忌铁器、铝器可溶稀释剂:糊精、蔗糖(兼矫味)崩解剂?A:以下对颗粒剂表述正确的是A.吸湿性和附着性较小B.可溶、混悬、泡腾颗粒需进行溶化性检查C.颗粒剂的含水量不得超过%D.泡腾型颗粒可温水冲服或直接吞服E.可溶型颗粒可温水冲服或直接吞服『正确答案』AA.可溶性颗粒B.混悬颗粒C.泡腾颗粒D.肠溶颗粒E.控释颗粒1.以碳酸氢钠和有机酸为主要辅料制备的颗粒剂是2.能够恒速释放药物的颗粒剂是『正确答案』C、E片剂33页→6页片剂:药物+辅料→混合→压制→圆形、异形片1.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2.片剂常用辅料与作用3.片剂常见问题及原因4.片剂包衣目的、种类5.常用包衣材料分类与作用6.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7.典型处方分析片剂的特点剂量准确稳定性好→散剂、颗粒剂机械自动化程度高、成本低、产量大、售价低幼儿、昏迷者×工序多,技术难度高含挥发性成分,含量会下降片剂分类中药片剂的分类:全浸膏片、半浸膏片、全粉末片咀嚼片:甘露醇、山梨醇、蔗糖分散片:难溶性药物加水迅速崩解分散后口服、含于口中吮服或吞服可溶片:临用前溶解于水,口服、外用、含漱口崩片:口腔中可快速崩解或溶解,小剂量原料药物A:有关片剂的正确表述是A.咀嚼片是指含有碳酸氢钠和枸橼酸作为崩解剂的片剂B.可溶片是遇水迅速崩解并均匀分散的片剂C.薄膜衣片是以丙烯酸树脂或蔗糖为主要包衣材料的片剂D.口含片是专用于舌下的片剂E.缓释片是指能够延长药物作用时间的片剂『正确答案』E泡腾片、分散片、糖衣片、舌下片下列说法对应的片剂是A.素片B.糖衣片C.薄膜衣片D.咀嚼片E.舌下片1.可避免药物首过效应2.药物不经过胃肠道,而经口腔黏膜吸收进入血液3.以高分子为成膜材料进行包衣,目的是防潮、增加药物稳定性或使药物在胃肠道的特定部位释放『正确答案』E、E、CA.肠溶片B.分散片E.缓释片1.能够避免药物受胃肠液及酶的破坏而迅速起效的片剂是2.规定在20℃左右的水中3分钟内崩解的片剂是『正确答案』D、B片剂的质量检查项目外观均匀度硬度:>50N脆碎度:抗磨损、抗振动,减重<1%重量差异/含量均匀度(小剂量、药效剧烈)崩解时限溶出度/释放度片重差异片剂的平均重量(g)片重差异限度(%)<±≥±不管三七二十一崩解时限分散、可溶:3,舌下、泡腾:5普通:15,薄膜衣:30,肠溶:60可溶内外用,崩解快舌下分手吃泡面,35分就搞定素颜一刻钟,穿衣半小时入肠一小时,溶散成碎粒片剂的常用辅料(赋形剂)稀释剂(填充剂)——助成型润湿剂、黏合剂——结合崩解剂——碎裂润滑剂——润滑其他:着色、矫味分类性质、特点、应用缩写稀释剂——填充成型淀粉:可压性差糊精:黏性高配合使用蔗糖:易引湿乳糖:优良、贵预胶化淀粉(可压性淀粉)微晶纤维素(MCC):干黏合剂甘露醇:贵,咀嚼无机盐:磷酸氢钙、硫酸钙、碳酸钙润湿剂与黏合剂——结合润湿剂→黏性物料水、乙醇黏合剂→无黏性或不足黏合剂崩解剂应用干淀粉不溶性/微溶性药物羧甲基淀粉钠(CMS-Na)高效崩解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交联聚维酮(PVPP)泡腾崩解剂碳酸氢钠/碳酸钠+酒石酸/枸橼酸/富马酸/柠檬酸崩解剂——吸水膨胀→破裂成小颗粒→药物溶出崩解:消除黏合力及高度压缩产生的结合力缓释片、控释片、口含片、舌下片、咀嚼片QIAN长舌妇嚼含片无崩解润滑剂——压片前加入助流剂:降低颗粒/粉粒间摩擦力抗黏剂:防止物料黏冲润滑剂:降低颗粒/药片与冲、模的摩擦片剂常见辅料缩写甲基纤维素(MC)乙基纤维素(EC)羟丙基纤维素(HPC)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PC)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羧甲基淀粉钠(CMS-Na)羧甲基纤维素钠(CMC-Na)微晶纤维素(MCC)聚乙烯吡咯烷酮(PVP)交联羧甲基纤维素钠(CCMC-Na)交联聚乙烯吡咯烷酮(PVPP)※——MeOH EtOH COOH OH四大辅料填充吃饱靠淀粉,糖精乳盐也得补润湿用水浆黏合,聚胶纤维少不了崩解破坏干淀粉,火眼金睛用排除润滑得擦镁粉油,聚乙二醇多面手A.黏合剂B.崩解剂C.增塑剂D.润滑剂E.稀释剂1.主药剂量小于50mg,压片困难者需加入2.各类片剂压片前需加入『正确答案』E、D1.可作为片剂填充剂的2.可作为片剂崩解剂的是3.可作为片剂润滑剂的是『正确答案』E、B、AA.羧甲基淀粉钠(CMS-Na)B.硬脂酸镁(MS)C.乳糖D.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E.水1.黏合剂2.崩解剂3.润湿剂4.填充剂5.润滑剂『正确答案』D、A、E、C、B片剂制备过程中的常见问题及原因问题:裂片、松片、崩解迟缓、溶出超限、含量不均匀裂片(顶裂、腰裂)原因细粉多,压片后空气膨胀塑性差,结合力弱松片原因黏性差压力不足崩解迟缓(崩解超限)原因压力过大,水分难渗入结合力过大崩解剂性能差溶出超限原因不崩解颗粒过硬药物溶解度差压力过大,水分难渗入结合力过大崩解性能差含量不均匀原因——小剂量片重差异超限药物混合度差可溶性成分迁移A:片剂硬度不够,稍加触动即散碎的现象称为A.裂片B.松片C.黏冲D.崩解迟缓E.片重差异超限『正确答案』B配伍:A.色斑B.含量不均匀C.松片D.裂片E.崩解超限1.干燥过程中,可溶性成分在颗粒之间迁移时,片剂出现2.所有造成片重差异过大的因素,均可造成片剂『正确答案』B、B片剂的包衣在片芯或素片(硬度、厚度、弧度)表面包裹衣膜目的掩盖不良气味→顺应性↑防潮避光→稳定性↑隔离药物→避免配伍变化改善外观→流动性↑、美观度↑缓、控释包衣的种类糖包衣(传统)薄膜包衣(现代):胃溶、肠溶、水不溶压制包衣糖包衣工艺与材料★隔离层→防水,玉米朊/邻苯二甲酸醋酸纤维素(CAP-肠溶)乙醇溶液,明胶浆粉衣层→消除棱角,糖浆(浓)+滑石粉糖衣层→光滑细腻,糖浆(稀)有色糖衣层:有色糖浆打光薄膜包衣材料高分子材料:胃溶(普通)、肠溶、水不溶(缓释)增塑剂:丙二醇、甘油、聚乙二醇释放速度调节剂(致孔剂):水溶着色剂遮光剂:二氧化钛溶剂:乙醇、丙酮胃溶型包衣材料(普通)改善吸潮、防止粉尘污染羟丙基甲基纤维素(HPMC)羟丙基纤维素(HPC)聚乙烯吡咯烷酮(聚维酮、PVP)丙烯酸树脂Ⅳ号(Eudragit E)聚乙烯缩乙醛二乙氨乙酸(AEA)肠溶型包衣材料虫胶醋酸纤维素酞酸酯(CAP)丙烯酸树脂I、Ⅱ、Ⅲ羟丙基甲基纤维素酞酸酯(HPMCP)水不溶型包衣材料乙基纤维素(EC)醋酸纤维素A:在片剂的薄膜包衣液中加入甘油作为A.增塑剂B.致孔剂C.助悬剂D.乳化剂E.成膜剂『正确答案』A甘油、丙二醇、聚乙二醇蔗糖、氯化钠、PEG、表面活性剂以下有关片剂辅料应用对应的是、微粉硅胶B.色素、糖浆C.明胶、玉米朊D.滑石粉、糖浆E.川蜡、虫蜡1.隔离层2.粉衣层3.打光『正确答案』C、D、E崩解剂、润滑剂有色糖衣层片剂的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注意不合理用药!!口服分开使用:裂痕片、分散片√;包衣片、缓控释片×粉碎外用×服药时间:驱虫空腹,其他餐前服药溶液:白开水,茶、酒精×服药姿势:坐、站口腔用舌下:速效、避免肝脏首过,忌掰开、吞服口含:舌底,长期服用×<5岁,圈式中空阴道片及阴道泡腾片清洗干净临睡前给药后1-2小时不排尿避免性生活避开经期硝酸甘油片——舌下片【处方】10%硝酸甘油乙醇溶液乳糖蔗糖 18%淀粉浆适量硬脂酸镁制成1000片主药?填充剂?黏合剂?润滑剂?片重差异?含量均匀度!C型题1.硝酸甘油属于抗心律失常、抗心绞痛、抗高血压……2.硝酸甘油的结构3.硝酸甘油片的质量检查项目不包括硬度、脆碎度、溶化性、含量均匀度、崩解时限……4.硝酸甘油片属于含片、舌下片、口崩片、薄膜衣片……A.轻质液体石蜡B.淀粉浆(15%-17%)C.滑石粉D.干淀粉E.酒石酸在复方乙酰水杨酸片中1.可作为稳定剂的是2.可作为黏合剂的是3.可作为崩解剂的是『正确答案』E、B、D胶囊剂要点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临床应用与注意事项典型处方分析胶囊剂的分类将药物(药物+辅料)充填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药物检测技术 第3章 药物的性状检测和鉴别技术

判断药物的真伪,是药物检验工作 的首项任务。 性状
外观、物理常数 化学鉴别法
光谱鉴别法
内容
鉴别
色谱鉴别 生物学
课堂活动——标准规定
甲硝唑原料 药
对乙酰氨基 酚片
(2010版药典)
复方板蓝根 颗粒
本品为棕色的颗粒;味甜、微苦。
(部颁标准十二册)
第一节 药物的性状检测技术
一、外观感官性状检测
剂型
外观
JP、BP 定性反应
一、一般鉴别试验(general identification test)
(一)概念、特点及试验项目
以药物的化学结构及其物理化学性质为依据, 通过化学反应来鉴别药物真伪的。 无机药物:根据其组成的阴离子和阳离子的特 殊反应,并以药典附录III项下的一般鉴别试验 为依据。 有机药物:采用典型的官能团反应。
薄层色谱法
比移值(Rf)——定性参数 l 原点到斑点中心距离 Rf= = 原点到溶剂前沿距离 l0 (Rf的最佳范围 0.3-0.5,可用范 围0.2-0.8)
第三章药物制剂稳定性

第三章 药物制剂稳定性目的:一、控制药物制剂的质量以保障病人用药安全和疗效的可靠性。
二、保证药物制剂质量的恒定。
要求:掌握药物制剂稳定性的意义、影响药物制剂稳定性因素及解决方法。
熟悉药物制剂稳定性的实验方法内容:介绍引起药物制剂降解的化学和微生物的因素以及用化学动力学原理进行加速制剂稳定性的研究和稳定性测定方法的研究。
第一节 概 述一、反应速度反应速度是指单位时间、单位体积中反应物下降的量,或产物生成量(即反应物成产物浓度的变化)。
假设反应物的初浓度为a(克分子/升),经历t 时间后,反应了x(克分子/升),其反应速度可用反应物浓度或生成物浓度表示: 或根据质量作用定律,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之间有下列关系,0adtx)-a d KC x -a K -==)(( (1)其中,k 是反应速度常数,C 是t 时间反应物的浓度,n 是反应级数。
从上式可以看出,以反应物表示反应速度时,反应速度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减少而减小。
如果以降解产物表示反应速度,则有下式成立:dtdx KC =+ (2) 二、零级反应和假零级反应零级反应的反应速度与参加反应物的浓度无关,而与其它一些因素有关,例如光化 反应,其反应速度与光强度,表面状态及通过的电量等因素有关。
其反应速度方程为:-dc/dt=k 或 Dx/dt=k其积分式为:C-C 0=-kt (3) 或 x=kt (4) 式(3)和(4)中C 是反应物在t 时间的浓度,C 。
为开始时(t =o)反应物的浓度;k 是反应速度常数;x 是t 时间已反应了的药物量,或生成了的降解产物量。
零级反应的特征之一是以C —t 作图,呈线性关系,dt x a d )(--dtdx +零级反应的半衰期为: T 1/2=C 0/2K三、一级反应和假一级反应一级反应其反应速度仅与一个反应物浓度有关。
(v =KC)。
这种类型的反应,反应速度与反应物浓度的一次方成正比。
其数学表达式为:40℃ 50℃ 60℃ 70℃ 80℃-dCa/dt =kCaLgCa =-Kt/2.303+lgC 0-(lnC 2-C 1)=k(t 1-t 2) 或 21122112lg ln K 303.2t -t 1CC t t C C -==CC t K 0lg 303.2=一级反应的半衰期为:50100303.2303.2lg lg 021K C C Kt ==Kt 693.02/1=一般情况下,制剂规定降解l0%的时间为有效期。
中药制剂检测技术第三章中药制剂的常规检查技术

异物识别与排除方法
异物识别:异物是指不属于药物本身或 制剂所需原料的、在制剂过程中混入的 物质,如金属屑、玻璃碎片、纤维等。
对于液体或半固体制剂,可通过过滤、 离心等方法去除异物。
在制剂过程中设置筛网、磁铁等装置, 去除金属屑、玻璃碎片等异物。
异物排除方法
加强原料和辅料的检查,防止异物混入 。
杂质限量规定及执行标准
保障用药安全
中药制剂作为药品,其质量直接关系到患者的用药安全。通过常规检查, 可以及时发现并处理潜在的安全隐患,保障患者的用药安全。
03
促进中药制剂的标准化和国际化
中药制剂常规检查是中药制剂标准化和国际化的重要环节之一。通过不
断完善和提高中药制剂常规检查水平,可以推动中药制剂的标准化和国
际化进程,提子等,用于评 估药物释放行为的一致性和稳定性。
影响因素分析及控制措施
影响因素
包括制剂处方、制备工艺、粒度分布、溶出介质等,这些因素会影响药物的溶出和释放 行为。
控制措施
优化制剂处方和制备工艺,控制粒度分布,选择适当的溶出介质和条件,以确保药物在 规定条件下具有良好的溶出和释放性能。同时,加强质量管理和控制,确保制剂质量的
处理措施
针对异常结果,应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如 重新取样检查、调查原因并改进生产工艺等 ,以确保中药制剂的质量符合规定要求。同 时,对于不符合规定的制剂,应按规定进行 报废或返工处理,防止不合格产品流入市场
。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6 溶出度与释放度检查
溶出度测定方法及原理
测定方法
包括转篮法、桨法、小杯法以及 循环法等,根据药物特性和制剂 类型选择适当的方法。
原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节 药物制剂分析的特点
原料药:主药 + 杂质 制 剂:主药(复方、单方)+ 杂质 + 辅料
剂型
1.药物制剂的鉴别特点
可采用原料药的鉴别方法
但当辅料对主药的鉴别试验有干扰时,不能直接
采用
先消除辅料的干扰
改用具有分离能力的方法
如:阿司匹林片 不用IR鉴别
2.药物制剂的检查特点
测定: 取20片,测定每片重量与平均重量之间的差异,按 规定判断。 糖衣片、肠溶衣:
包衣前检查片芯的重量差异,合格后才能包衣, 包衣后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薄膜衣片:
包薄膜衣后检查重量差异并符合规定.
2.崩解时限 disintegration
定义:
口服固体制剂于规定条件下全部崩解溶散或成 碎粒,并全部通过筛网除(不溶性包衣材料或破碎 的胶囊壳外)所需的时间限度。
主成分含量低:灵敏度 硫酸阿托品 原料:非水滴定法 片剂:酸性染料比色法
➢含量表示方法不同
片剂:
注射剂:
➢含量合格范围不同
原料% 阿司匹林≥99.5 VitB1 ≥99.0 VitC ≥99.0
片剂 标示量的% 95.0-105.0 90.0-110.0 93.0-107.0
第二节 片剂分析
一.剂型检查
美国药典方法:
往复筒法 USP Apparatus 3
流通池法 USP Apparatus 4
桨碟法 USP Apparatus 5
圆筒法 USP Apparatus 6
往复架法 USP Apparatus 7
加热器
机械托架
控制盒
振动幅度:±1毫米
• 振动频率:30次/分钟 • 溶剂体积:250毫升以内 • 采样时间点个数:
* 药物的理化性质 溶解度 水合状态: 通常,无水药物比水合药物有更大的溶解度 晶型: 晶型不同,则溶解度可能不同
* 制剂处方和工艺
测定方法:
蓝法,浆法,小杯法
取6片(个)分别置溶出度仪的6个吊篮(或烧杯) 中,37±0.5℃恒温下,在规定的溶液里按规定的转 速操作,在规定时间内测定药物的溶出量.
K:溶出速率常数, S:固体药物表面积, Csat:药物饱和溶液浓度,Csol:任一时间药物溶液浓度
* 溶出介质的量至少为药物全部溶解时介质用量的 3倍以上,以接近药物溶出的最佳条件(即漏槽条 件),使Csat》Csol,则:
dW/dt = KS Csat
影响固体制剂药物溶出的因素:
* 固体药物表面积
1.含量均匀度 content uniformity 定义:
小剂量或单剂量的固体制剂、半固体制剂和非均 相液体制剂的每片(个)含量符合标示量的程度。
规定:
• 凡检查此项的制剂不再检查重量差异
• 标示量≤ 25mg或主要含量≤ 25%(g/g)的片剂 应 检查。
• 对于药物的有效浓度与毒副反应浓度比较接近的品种, 应检查。
视设备状况及制剂要求而定
3.释放度
定义:
在规定溶剂中,药物从缓释制剂、控释制剂、肠 溶制剂等口服制剂以及透皮制剂中释放的速率和 程度。
•水
注意事项:
溶出仪应平稳 严禁无水升温;水循环后,才能加热 防止搅拌桨击破溶出杯:转杆在升降过程中需拧紧 转篮应干燥 调中心度、桨叶或网篮高度 选择合适的取样针垫、取样针 取样和补液的速度要快 试验结束后按STOP键,待画面消失后,切断电源
先清洗转蓝或转轴,再取出杯子进行清洗。
• 急救药品、毒剧药品,应检查。
方法与计算(以标示量=100为参照值):
取10片(个),用规定的含量测定方法分别测 定每片(个)药品以标示量为100的相对含量 X
然后计算 A + 1.80 S =?
A = 1 0 0 X
S = 标准差
判断标准:
(1) A + 1.80 S≤15.0 符合规定
(2) A + S>15.0
目的:.控制片剂的质量,保证药物疗效
测定: 崩解仪
6片 → 同时测定 不合格时另取6片复试
规定:
37℃ 素片 ≤15′ 薄膜衣片 ≤30′ 糖衣片 ≤60′ 肠溶衣片=120′完整(9→1000 盐酸液) ≤60′崩解(pH6.8 磷酸盐缓冲液)
15-25℃ 泡腾片 ≤5′
含量均匀度和溶出度检查
国际上通常采用的四种溶出介质
• pH 1.2 的溶液:
氯化钠2.0g,加水适量溶解,加盐酸7ml,再加水稀释至 1000ml
• pH 4 醋酸盐缓冲液:
0.05mol/L乙酸-0.05mol/L乙酸钠(16.4 : 3.6,v/v)
• pH 6.8 磷酸盐缓冲液:
磷酸二氢钾3.4g和无水磷酸氢二钠3.55g,加水适量溶解 并定容至1000ml,再稀释1倍
➢杂质检查
• 杂质检查项目:
检查在制剂的制备和贮藏过程中可能产生的杂质
葡萄糖注射液: 5-羟甲基糠醛(原料不检),重金属
• 杂质限量的要求:
阿司匹林
“水杨酸”≤0.1%
阿司匹林片 “水杨酸”≤0.3%
➢剂型方面的常规检查
保证药物制剂的均一性、安全性、有效性
3.药物制剂的含量测定特点
➢ 测定方法可能不同 辅料、共存成分有干扰:专属性 预处理
不符合规定
(3) A + 1.80 S>15.0, 且 A+ S≤15.0
另取20片复试, 按30片计:
A + 1.45 S≤15.0 符合规定
(若改变限度,则改15.0)
2.溶出度 dissolution
定义:
在规定条件下,药物从片剂等固体制剂中溶出的 速率和程度。
规定:
主要用于难溶性药物的固体制剂。 凡检查溶出度的制剂,不再检查崩解时限。
溶出过程
崩解
解聚
K1
K2
K3
溶解 Ka
扩散
A.崩 解 剂 型 d isin teg ra b le d osa g e form
K1 K2
K3
溶解
Ka 扩散
B.非 崩 解 剂 型
n on -d isin teg ra b le d osa g e form
药物溶出理论:
* 溶出速率的数学表达式: dW/dt = KS (Csat―Csol) (Noyes-Whiteney方程)
口服普通片的常规检查 1.重量差异
uniformity of mass, weight (mass)variation
定义:按规定方法称量,每片重量与平均片重之间 的差异。
目的:通过控制各片重量的一致性→控制片剂中药 物含量的均匀程度→保证用药剂量的准确。
规定:标示量>25mg或主要含量>25% (g/g)的片剂 检查重量差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