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古诗词三首

合集下载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上册第5课《古诗词三首》  ppt课件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 畔行,夜深千帐灯。
gēng guō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ppt课件
23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 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ppt课件
24
**诗人简介**
纳兰性德(1654—1685),字容
上京赴任途中到瓜洲时的心情 。
ppt课件
5
bó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ppt课件
6
【注释】
1. 泊船:停船靠岸。
2. 瓜洲:在长江北岸,扬州市南,和京口相对。
3. 京口:在长江南岸,现在江苏省镇江市。
4. 钟山:现在南京金山。
2.诗人想干什么?他的家乡在哪儿? 请你在教室的地图上找找诗人家乡的 具体位置。
3.面对明月,你还能想起哪些思乡诗?
返回
ppt课件
11
bó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jian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huán
ppt课件
12
秋思
[唐]张 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ppt课件
4
**创作时间**
此诗的写作背景是,年过半百、对
政治早已心恢意懒的王安石,已经
历了因推行新法而被罢相的坎坷遭
遇,此次的再次被起用为相,他曾
两次辞官而未获准,因而他的赴任
是勉强的、违心的。
这首诗写于1075年初,当时王安石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词三首》

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上册:5.《古诗词三首》

改写《秋思》成一个小故事。
起因:(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想象画面:洛阳城的繁华,秋风落叶的情景, 诗人的心境。 经过:(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想象经过:匆匆写信与“临发又开封”时的动作、 心理活动和独白语言。
单元主题:“思乡情”,选编了三首思乡的诗词和三篇散文,
从不同角度表现了游子浓浓的思乡情。
单元学习目标:阅读课文,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学习用
具体的景物或事物表达思想感情的表达方式。
5.
古 诗 词 三 首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pō (湖泊
血泊)
bó (停泊 泊船 漂泊)
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江西抚州人。 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改革家、文学家、思想 家,唐宋八大家之一。
行人:(捎信的人) 临发:( 即将出发)
开封:(把封好的信拆开 )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好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 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 查看。
诗意; 一年一度的秋风, 又吹到了洛阳城中, 催我写一封家书, 将万重心意与亲人沟通。 捎信人即将出发, 我又拆开了缄上的信封, 赶快再添上几句, 说不尽的心事, 无奈太匆忙。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yì jiàn
京口瓜洲一水间,
zhǐ shù chóng
钟山只隔数 重 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huán
明月何时照我还?
泊船瓜洲
【宋】 王安石
小组合作学习
(1)结合插图、注 释每人说每一句诗 的意思。 (2)合作画一幅简 图,标出京口、瓜 洲、钟山的位置。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马戴)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课件

五年级下册5.《古诗词三首》课件
向往。
词句解析
《牧童》
通过“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等句,运用拟人和对 偶的手法,生动描绘了牧童晚归的情景。
《舟过安仁》
通过“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等句,细腻描绘了儿童 的天真和机智。
《清平乐·村居》
通过“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等句,形象地描绘了乡村的景色和 人物的生活状态。
意象分析
视野。
作者其他作品
推荐同一作者的其他优秀作品 ,以全面了解其创作风格和特 点。
相关评论
提供一些古诗词的评论或赏析 文章,帮助深入理解作品内涵 。
创作练习
鼓励尝试自己创作简单的古诗 词,培养对古诗词的热爱和欣
赏能力。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6
古诗词的应用与价值
艺术价值
语言优美
01
古诗词的语言优美,富有节奏感和音乐性,具有很高的艺术价
值。
意境深远
02
古诗词的意境深远,通过描绘自然景物、人物形象等,能够引
发读者的联想和想象,给人以美的享受。
表现形式多样
03
古诗词的表现形式多样,包括抒情、叙事、写景、议论等,具
有很高的艺术表现力。
诗词风格
杜甫诗风沉郁顿挫, 语言精练,内容深刻 ,多反映社会矛盾和 人民疾苦。
苏轼词风豪放,语言 独特,不拘一格,具 有强烈的个性和创新 精神。
李清照词风婉约,语 言优美,善于运用比 兴手法,表达个人情 感。
REPORT
CATALOG
DATE
ANALYSIS
SUMMAR Y
02
诗词内容解析
诗词大意
拟人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
“露从今夜白, 月是故乡明。”
吉安县官田中心小学 俞碧露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八
大散文代表作家的合称。
唐代:韩愈、柳宗元 宋代:欧阳修、苏洵、苏轼
苏辙、王安石、曾巩
5 古诗词三首
泊船瓜洲
——王安石
(停泊)
泊船瓜洲
【宋】王安石
京口瓜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一水间” “只” “数重山”
离家近
王安石少怀大志,博学多思,随父宦游 各地,目睹了北宋“民劳财匮”,提出 了一个完整的新的思想体系,对后来学 术思想产生较大影响,也为其改革奠定 了基础。
王自22岁考中进士,踏入仕途。 1069-1076年,王安石两度为相。为改变 北宋“积贫积若非”的政治局面,王安 石不顾守旧势力的反对和阻挠,发动和 领导了一场社会变革运动。史称“熙宁 新法”。列宁称王为“中国十一世纪的 改革家”。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此处“绿”字诗
人曾想过用“思到、家切
过、入、满”,为 什么诗人最后选
“绿”?
不能还

诗人为了改革大计,为 了国家大事,虽到家门却不 能还,为大家而舍小家的崇 高境界,他从内心深处发出 的“明月何时照我还”的强 烈思乡情深深的震撼了洲/一水/间, 钟山/只隔/数重/山。 春风/又绿/江南/岸, 明月/何时/照我/还?
诗意:客居洛阳,又见秋风。心中涌
起千愁万绪,觉得有说不完、写不尽的话 需要倾吐,而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 不知如何表达。
复恐匆匆说不尽, 行人临发又开封。
诗意:带信的人将要出发的时候,我
却又打开了封好的信。
洛阳城里见秋风。
秋风本无形,但它可以使树叶黄落, 百花凋零,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六首分类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六首分类

古诗词三首五年级下册六首分类
1、《牧童》唐吕岩
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2、《宿建德江》唐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

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3、《江南逢李龟年》唐杜甫
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

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

4、《浪淘沙》唐刘禹锡
九曲黄河万里沙,浪淘风簸自天涯。

如今直上银河去,同到牵牛织女家。

5、《乌衣巷》唐刘禹锡
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6、《从军行》唐王昌龄
青海长云暗雪山,孤城遥望玉门关。

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精华版

五年级上册古诗词三首ppt课件精华版

交流与讨论
1 你还知道哪些表达思乡之情的古 诗么?跟大家分享分享
2 把此诗改成一个小故事,自己 写一写。
返回
返回
自学指导
下面请同学们自 由读词《长相思》, 比谁读音准确,声音 洪亮,吐字清晰(如 有错误记下来,读完 纠正。3分钟后汇报)。
长相思
[ 清]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榆关那 畔行,夜深千帐灯。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 不成,故园无此声。
长相思
纳兰性德
山一程,水一程,身向
榆关那畔行,夜深千帐灯。
——[唐]张籍


[唐]张籍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重 ①。 开封:把封好的 行人:这里指捎 复恐匆匆说不尽, 信拆开。 信的人。 行人②临发又开封③。
意万重:形容要 表达的意思很多。
洛阳城里见秋风, 欲作家书意万的亲人写一封家书,可是要表达的意思 很多,一时间竟不知从何处说起,也不知如何 表达。
(2)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 故园无此声。
下阕以“风一更,雪一更”气候上的 转变来细致描写将士的心理。夜的静谧更 显出了风雪的声音之聒耳,睡梦被无情地 打断,思乡之情油然而生,睡意全无。听 着帐外的风声雪声,感受着袭来的阵阵寒 意,更加怀念故园的温暖、宁静和祥和。 “故园无此声”虽寥寥几个字,却把将士 的内心世界袒露无余,使思乡之意自然酣 畅地流淌出来。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山一程,水一程,程程都是——长相思。 风一更,雪一更,更更唤醒——长相思。 爱故园,爱祖国,字字化做----长相思。
菩萨蛮 纳兰性德 问君何事轻离别,一年能几团圆月。 杨柳乍如丝,故园春尽时。 春归归不得,两桨松花隔。 旧事逐寒潮,啼鹃恨未消。

5古诗词三首诗意

5古诗词三首诗意

《长相思》诗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行军。

深夜宿营,只见无数帐篷里都亮着灯火。

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家乡来,因为家乡温暖、宁静,是没有风雪之声的。

《秋思》诗意: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泊船瓜洲》诗意: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长相思》诗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行军。

深夜宿营,只见无数帐篷里都亮着灯火。

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家乡来,因为家乡温暖、宁静,是没有风雪之声的。

《秋思》诗意: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泊船瓜洲》诗意: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长相思》诗意:将士们跋山涉水,向山海关那边行军。

深夜宿营,只见无数帐篷里都亮着灯火。

夜里,又是刮风,又是下雪,将士们从睡梦中醒来,再也睡不着了,不禁思念起家乡来,因为家乡温暖、宁静,是没有风雪之声的。

《秋思》诗意:秋风乍起,客居洛阳城的诗人想写封信,给远在家乡的亲人,表达自己思乡怀亲的心情,可是要说的话太多了,竟不知从何说起。

信写好后,又担心匆匆写完的信不能把自己的意思完全表达出来,当送信人要出发的时候又打开已封好的信查看。

《泊船瓜洲》诗意:从京口到瓜洲仅是一江之隔,而京口到南京也只隔着几座山。

.春风又吹绿了长江两岸,明月什么时候才能照着我回到故乡。

5.古诗词三首素材

5.古诗词三首素材

5.古诗词三首舟过安仁【宋】杨万里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编辑本段]注释安仁:县名。

在湖南省东南部,宋时设县。

收篙停棹:篙和棹都是划船的工具怪生:怪不得(‚怪生‛除了有‚怪不得‛的意思,还包含着诗人了解原因后的恍然,也包含着理解了两个童子撑伞行为而由此产生的好笑有趣的心理。

‚怪生‛一词看似平常,作者体味到的趣和童子行为的趣就在其中了。

)使:使用,利用[编辑本段]释文两个儿童坐在一只如扁舟般的小船上,奇怪的是他们在船上却不用篙和棹。

哦,怪不得没下雨他们也张开了伞呢,原来不是为了遮雨,而是想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啊!诗人杨万里是我国古代的诗人。

一天,他乘着船往安仁的方向行驶,那时候,天空被白白的雾笼罩着,远看像堵白墙;近看,大地被披上了一层薄纱。

这种白雾不是一片片的,而是整个的,天地连着,什么都看不清,什么都是白茫茫的,两旁的芦苇是深绿色的,偶尔有一两只翠鸟飞到了芦苇上头,叽叽喳喳的叫着,它在微风中翩翩起舞,姿态优美。

岸上,草叶碧绿,带着一颗颗露珠。

杨万里看见了另一艘船在行驶,船上悠悠自在地坐着两个六七岁的小男孩,那两个小孩穿着鲜艳的衣服,他们没有划船,而是无忧无虑的坐在那里,脸上总是嘻嘻哈哈的,只见他们拿出了一把雨伞,诗人看见了,很奇怪:天上也没下雨为什么要打伞?他看着看着,噢!原来是那两个小孩用伞使风让船前进的,怪不得不下雨还打伞呢!诗人对这两个小孩充满了童真和稚气的行为感到羡慕,因此,他当时作了一首诗:一叶渔船两小童,收篙停棹坐船中。

怪生无雨都张伞,不是遮头是使风。

[编辑本段]简介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儿童才有的奇思妙想,童言无忌.[编辑本段]赏析词句解析此诗写诗人乘舟路过安仁时,所见到的情景。

这首诗浅白如话,充满情趣,展示了无忧无虑的两个小渔童的充满童稚的行为和行为中透出的只有孩童才有的奇思妙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5古诗词三首
学习目标:
知识与水平:理解本课4个生字,会写7个理解的字。

理解“弄”、“怪生”、“相媚好”、“亡赖”等词语在诗句中的意思。

情感态度价值观:体会诗词的意境,丰富学生情感,从诗句中感受童年的快乐。

过程与方法:有感情地背诵课文,默写《牧童》,能用自己的话表达诗词的意思
学习重点体会诗词意境,练习感情朗读。

课时安排2课时
课前准备配乐磁带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学习《牧童》
(一)复习《所见》,范读导入
师:有一首题目为《所见》的古诗大家十分熟悉的,我们一起来背诵一遍。

1.全体同学齐背《所见》(清袁枚所著──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

意欲捕鸣蝉,突然闭口立。


2.交流《所见》一诗中的牧童形象。

3.过渡:听同学们背《所见》这首诗,仿佛看到了一个活泼可爱的牧童骑在牛背上的样子,现在,我也给大家读一首题目就叫《牧童》的诗,看看诗中的描写敢一个什么样的牧童。

4.师配乐范读。

5.生猜大意,交流诗中描写了一个怎样的牧童。

引导学生用一些词来描述,如:悠闲、舒适、自在、自得其乐等。

(二)自主合作,探究诗意
1.生自由读全诗,要求读通,注意“牧、蓑”的字音、字形。

2.借助工具书、注释、与同学合作,初步理解诗歌大意,并在小组内练习诵读全诗。

3.指名诵读,正音。

提示学生按一定的节奏来读。

全诗节奏能够这样划分,“草铺/横野/六七里,笛弄/晚风/三四声。

归来/饱饭/黄昏后,不脱/蓑衣/卧月明”。

4.师生互动交流对诗歌大意的理解。

5.师:请同学们再次诵读全诗,发挥想象,在脑海中把诗歌的语言变成一幅画面,然后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出来。

(茫茫原野,一眼望去,尽是长势茂盛的青草,晚风中,牧童吹奏的笛声悠扬悦耳。

黄昏时分,吃完晚饭,连蓑衣也不脱,就悠闲自在地躺在月光下欣赏月夜的美景。


6.指名生配乐朗读,其他同学可闭起眼睛听读,想象画面。

交流听后所感,师生互动评议。

(三)设身处地,感悟诗情
1.师:想象一下,如果是你,在月光下又会想些什么?做些什么?
2.生互动交流。

师小结:学习这首诗,使我们体会到田园生活的乐趣。

我想,大家一定会记住这个牧童,记住他在风中吹奏的曲子,让我们再次齐读这首诗,去感受田园生活的诗情画意。

3.诵读全诗。

结束本诗学习。

二、学习《舟过安仁》
(一)借助画面,导入新诗
1.观察图上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看一看,诗歌是怎么描写他们的?
2.生自由读诗。

“遮”,注意要读翘舌音。

记住字形。

读通、读顺全诗。

3.通过读注释或借助工具书,基本理解诗歌大意。

(二)检查自学,深入探讨
1.指名读诗,正音,注意“篙、棹”两个生字的读音。

2.再读全诗,并想一想,读懂了什么,还有哪些没有读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