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完整

合集下载

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采煤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第一章工作面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一、工作面位置及四邻情况1、工作面地面位置:东距观岩村约350m,北距凤岩村约250m,南距白杨岭村约100m。

2、工作面井下位置:3105综采工作面位于31采区南部,北部为3106综采工作面(现已停采),西部为31采区南翼运输巷及回风巷,东部为采空区,南部为井田边界线。

3、工作面底板标高为788m - 820m。

第二节工作面回采对地面的影响范围工作面地面大部分为荒地,没有建筑设施。

由于回采采高为2.2m,按岩石碎胀理论计算,工作面回采后不会对地面造成下沉、塌陷和裂缝现象。

第三节工作面参数及储量3105工作面切眼长:178.4m(大小切眼对接后的长度);其中大切眼长124.4m,小切眼长54m。

工作面可采长度:229m;其中大切眼可采长度为31m;大小切眼对接后可采长度为198m。

斜面积:39179.2m 2;煤平均厚:2.2m;煤体容重:1.4t/m 3;设计回采率:97%。

工作面工业储量分两部分分别为:第一部分:大切眼工业储量=124.4×31×2.2 m×1.4t/m 3 =11877.7t第二部分:大小切眼工业储量=178.4×198×2.2 m×1.4t/m 3 =108795.5t 工作面工业储量共计为120673.2t工作面可采储量:120673.2×97%=117053t第二章地质情况第一节煤层赋存及围岩特征1、3105 工作面开采煤层属下二叠统山西组下部的3#下煤层平均厚度为2.2m,容重1.4T/m3,均为贫煤。

3下煤层含夹矸0~2层,厚0.01~0.30m。

2、围岩及特性煤层,老顶为砂岩,厚度11.8m;直接顶板为泥岩,厚度为4.5m;伪顶为3#下碳质泥岩,厚度为0.3m;底板为细粒砂岩,厚度为4.93m。

(图2-1 3105综采工作面顶底板综合柱状图)第二节地质构造情况3105工作面整体南高北低,最大坡度为13°。

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新)

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新)

综采⼯作⾯回采作业规程(新)⽬录第⼀章概况 (3)第⼀节编制依据 (3)第⼆节⼯作⾯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3)第三节⼯作⾯参数及煤层情况 (4)第四节煤层顶底板 (4)第五节地质构造 (5)第六节⽔⽂地质 (6)第七节⽡斯情况 (6)第⼋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7)第九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7)第⼆章采煤⽅法 (8)第⼀节巷道布置 (8)第⼆节采煤⽅法及采煤⼯艺 (9)第三节⼯作⾯设备配置 (12)第四节机巷跨转载机天桥设计 (12)第三章顶板控制 (13)第⼀节顶板⽀护设计 (13)第⼆节⼯作⾯顶板控制 (14)第三节机巷、风巷及端头顶板⽀护 (16)第四节矿压观测 (18)第四章⽣产系统 (19)第⼀节运输 (19)第⼆节“⼀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20)第三节排⽔ (31)第四节供电 (32)第五节⼯作⾯⽔泵专项供电系统 (45)第六节照明、通信和信号 (49)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49)第⼀节劳动组织 (49)第⼆节循环作业 (50)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1)第六章煤质管理 (51)第⼀节煤质要求 (51)第⼆节提⾼煤质的措施 (52)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52)第⼀节⼀般规定 (52)第⼆节顶板管理措施 (53)第三节爆破安全技术措施 (54)第四节防治⽔安全技术措施 (54)第五节机电管理措施 (55)第六节运输管理措施 (59)第七节“⼀通三防”及安全监控管理措施 (62)第⼋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65)第⼀章概况第⼀节编制依据1.《煤矿安全规程》、《煤矿岗位技术操作规程》等相关规定。

2.批准的《N2462⼯作⾯施⼯设计》。

3.批准的《N2462⼯作⾯回采地质说明书》、《N2462⼯作⾯回采供电设计说明书》和《N2462⼯作⾯回采通风设计说明书》。

4.批准的采掘⽣产接替计划。

5.其它依据。

第⼆节⼯作⾯位置及井上下关系⼯作⾯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表1-1-1⽔平名称⼆⽔平采区名称N24地⾯标⾼500~725m 井下标⾼252~309m地⾯相对位置⼯作⾯对应地表位置为⾼县点灯包,地表存在房屋建筑和河沟。

综采工作面过大切眼回采作业规程

综采工作面过大切眼回采作业规程

会审签字: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1)第二节煤层 (1)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1)第四节地质构造 (2)第五节水文地质 (2)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3)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3)第二章采煤方法 (4)第一节巷道布置 (4)第二节采煤工艺 (5)第三节设备配置 (7)第三章顶板控制 (9)第一节支护设计 (9)第二节工作面顶板控制 (11)第三节1901运输顺槽、回风顺槽顶板控制及端头管理 (15)第四节矿压及顶板离层仪观测 (19)第四章生产系统 (21)第一节运输 (21)第二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21)第三节供、排水 (26)第五章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0)第一节劳动组织 (50)第二节正规循环作业 (50)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51)第六章煤质管理 (53)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 (55)第一节一般规定 (55)第二节采煤安全技术措施 (57)第三节顶板 (62)第四节防治水 (72)第五节爆破 (72)第六节“一通三防”与安全监控 (72)第七节运输 (74)第八节机电 (81)第九节其它 (92)第十节特殊情况下的安全技术措施 (97)第八章通讯、人员定位与照明 (98)第九章灾害应急措施及避灾路线 (101)会审签字:会审签字:第一章 概况第一节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表1.1.1 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二节 煤层表1.2.1 煤层情况表第三节 煤层顶底板表1.3.1 煤层顶底板情况表水平名称 +1000m 采区名称 一采区 地面标高(m ) +1330—+1420井下标高(m)+1121—+1227地面相对位置 位于协太公路东北部、石人村以北,地面为灌木坡地,无建筑物无水体。

回采对地面 设施的影响 工作面在掘进过程中对地表无影响。

井下位置及 与四邻关系 工作面位于主斜井东北部,其上部为1401、1400工作面,西北侧为1403工作面(准备中)。

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旗山矿回采作业规程编号:采煤-2014-01工作面名称:11010综采工作面施工区队:综采队编制人:施工负责人:总工程师:生产矿长:批准时间:年月日执行时间:年月日会审意见会审单位及人员签字生产技术科:年月日安监科:年月日机电科:年月日生产副矿长:年月日机电副矿长:年月日安全副矿长:年月日总工程师:年月日旗山矿11010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会审意见一、存在主要问题1.作业规程摘要里面工作面使用两部SGZ630/400型刮板输送机;应该使用一部。

2.作业规程摘要11010下顺槽回风,上顺槽进风;顺序颠倒了,应该是11010下顺槽进风,上顺槽回风;3.31页在工作面进风流及回风流中安装七台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实际为4台。

二、落实意见1.作业规程摘要里面工作面使用两部SGZ630/400型刮板输送机;已改为使用一部。

2.作业规程摘要11010下顺槽回风,上顺槽进风;顺序颠倒了,已改为11010下顺槽进风,上顺槽回风;3.31页在工作面进风流及回风流中安装七台高低浓度甲烷传感器;实际为4台,已改为4台。

总工程师(签字):禹州神火旗山矿业有限公司作业规程、措施月份审查表摘要11010采煤工作面位于11采区最上部,南邻DH4断层保护煤柱,西邻北翼采空区,东邻11030工作面(设计)。

工作面平均走向长度为760m,倾斜长度125m,工作面煤厚最小为2.2m,最大为4.6m,平均厚度为3.5m,工作面可采储量31吨,预计服务期限为10个月。

工作面煤层倾角为22°~28°,平均为25°,地温为18.6°~21.28°,工作面相对瓦斯涌出量3.38m3/t,绝对瓦斯涌出量0.86m3/min,有煤尘爆炸危险性。

煤层自燃倾向性为Ⅲ类不易自燃。

根据11010工作面实际揭露水文地质特点,预计工作面回采正常涌水量为10m3/h,最大涌水量为30m3/h。

根据工作面煤层赋存情况,工作面选用MG150/375-W型双滚筒采煤机,配套ZF3200/16/24型液压支架及一部SGZ630/400型刮板输送机;下顺槽运输选用SZB730/75转载机配合一部DSJ80/40/2-40伸缩式胶带输送机;液压系统选用两台BRW200/31.5型乳化液泵和一个RX200/16A型乳化液箱供液。

煤矿31303工作面回采措施作业规程

煤矿31303工作面回采措施作业规程

国电建投内蒙古能源有限公司察哈素煤矿3130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编号:施工单位:编写人员:负责人:编制时间:《31303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审批栏会审日期会审地点主持人组织单位编写人员参加会审人员技术部采掘副总生产部机电副总通防部机电矿长安健环部掘开矿长机电部安全矿长物资部计划部生产矿长总工程师矿长会审意见栏1.风量计算取系数应更改,通风断面计算方式不正确;风速验算时验算最小风速按工作面最大控顶距时有效通风断面计算,验算最大风速时按工作面最小控顶距时有效通风断面计算。

2.新鲜风流通风路线和反风通风系统路线不全,应增加内容。

3.消防水用量未考虑防灭火液压泵站,应补全。

4.自然发火措施增加防止碎煤遗留采空区并及时构筑一般防火密闭的内容。

5.甲烷传感器工作技术数据一览表内容要改正。

6.增加综采队防尘职责范围:31303回风顺槽超前支护至31303胶运顺槽移变列车尾部所有防尘工作。

采煤机内、外喷雾水压必须达到要求,支架移设时必须喷雾。

7.工作面回风隅角导风帘维护由综采队负责。

8.供电设计内容比较乱,应重新设计验算。

9.生产系统缺压风系统。

10.各系统图应使用彩色打印,且系统图范围应包括主副井在内。

11.专项措施应单独编制审批。

12.缩面事宜没有说明。

13.阻化剂使用说明不详。

作业规程编制依据1. 《31303工作面回采地质说明书》2. 《31303工作面巷道布置及机械配备图》3. 《煤矿安全规程》(2011年修订版)4.《煤矿作业规程编制指南》5.《煤矿安全规程专家解读》6.《察哈素矿井及选煤厂初步设计》7. 《煤炭工业设计规范》(2006版)8. 《煤矿开采设计手册》(2003版)9. 《察哈素煤矿灾害预防与处理计划》10.《缓倾斜煤层采煤工作面顶板分类》11.《大采高采场围岩控制理论及应用研究》12.《煤矿井下作业人员管理系统通用技术条件》(AQ6210-2007)13.《矿井压风自救装置技术条件》(MT390-1995)14.《采煤工作面工程质量标准化及检查评分办法》15.《察哈素煤矿作业规程安全技术措施编制审批和贯彻执行管理办法》附图目录序号图纸名称图纸编号图幅01 31303工作面井上下对照图CHSJS-313-0301 1:500002 31303工作面地层综合柱状图CHSJS-313-0302 A303 31303顺槽地质素描图CHSJS-313-0303 1:5000/1:50004 31303工作面巷道布置平面图CHSJS-313-0304 1:500005 31303工作面巷道断面图CHSJS-313-0305 A306 31303工作面切眼、回撤通道设计图CHSJS-313-0306 A307 31303工作面控顶距示意图CHSJS-313-0307 A408 31303工作面端头顶三角煤回收正视图CHSJS-313-0308 A309 31303工作面端头斜切进刀示意图CHSJS-313-0309 A310 31303工作面设备布置及超前支护设计图CHSJS-313-0310 A311 31303工作面通风系统图CHSJS-313-0311 A312 31303工作面防尘供水系统图CHSJS-313-0312 A313 31303工作面监控系统图CHSJS-313-0313 A314 31303工作面供电系统图CHSJS-313-0314 A315 31303工作面排水系统图CHSJS-313-0315 A316 31303工作面运输系统图CHSJS-313-0316 A317 31303工作面照明及通讯控制系统图CHSJS-313-0317 A318 31303工作面循环作业图标CHSJS-313-0318 A319 31303工作面避灾路线图CHSJS-313-0319 A3目录第一章概况 (1)第二章采煤方法 (4)第一节采区巷道布置 (4)第二节工作面巷道布置 (4)第三节采煤方法及采煤工艺 (5)第四节设备配置 (8)第五节回采要求 (14)第三章顶板管理 (16)第一节液压支架支护强度验算和液压泵站选型 (16)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19)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22)第四节矿压观测 (25)第四章生产系统 (30)第一节通风系统 (30)第二节压风系统 (32)第三节防尘供水系统 (33)第四节防灭火系统 (36)第五节安全监测监控系统 (39)第六节工作面供电系统 (42)第七节排水系统 (64)第八节运输系统 (66)第九节照明、通讯及控制系统 (66)第五章工作面劳动组织及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8)第一节劳动组织 (68)第二节作业循环 (68)第三节主要技术经济指标 (69)第六章工程质量管理和煤质管理 (70)第一节工作面安全质量标准化 (70)第二节煤质管理 (72)第七章工作面灾害防治 (75)第一节瓦斯事故预防措施 (75)第二节煤尘引燃爆炸的预防措施 (77)第三节外因火灾事故预防措施 (79)第四节内因火灾预防措施 (80)第五节矿井水灾的预防措施 (84)第六节顶板事故预防措施 (85)第七节灾害事故的自救、互救及避灾方法 (87)第八节避灾路线 (91)第八章六大安全生产保障系统 (92)第一节监测监控系统 (92)第二节人员定位系统 (94)第三节紧急避险系统 (95)第四节压风自救系统 (101)第五节供水施救系统 (104)第六节通信联络系统 (106)第七节六大系统的联合运行 (107)第九章安全技术措施 (108)第一节一般规定 (108)第二节顶板煤壁及巷帮管理 (112)第三节油脂管理 (123)第四节防治水 (123)第五节“一通三防”及安全监测 (124)第六节运输管理 (132)第七节机电管理 (136)第八节回采主要设备管理、安全措施 (143)第九节液压支架操作安全措施 (161)第十节单体液压支柱安全管理 (171)第十一节胶带输送机的回缩及操作安全技术措施 (173)第十二节工作面处理大块煤(矸)安全技术措施 (177)第十三节其它 (179)第一章概况一、井上下对照位置31303工作面南西为31301工作面采空区,北东为正在掘进的31305工作面,北西为主斜井井底,南东为井田南边界。

14159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14159综采工作面回采作业规程

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概况14159综采工作面位于洒基采区井筒西翼,上为14157采空区,工作面标高最高为1716m,最低为1622 m,地面标高最高为2087 m,最低标高为1961 m,地面无建筑物,走向长平均775m,倾斜长平均138m,倾斜面积 103372.8 m2。

第二节、煤层赋存情况及煤质15#煤层走向为104-109°,倾向为194-199°,平均厚度为 2.1m,煤层倾角14-20°,距上覆13#煤层间距为19m,距下伏16煤层间距为24-29m。

该煤层为气煤,含1层夹矸,灰分29.2%,挥发分36.8%,硫分0.18%,胶质层最大厚度38mm。

第三节、地质构造该工作面分别在回风巷见一条F3正断层,其落差为1m,正断层,对回采影响不大。

第四节、煤层顶底板岩性:15#煤层直接顶为2.6m厚的灰色、致密、局部松散粉砂岩,直接底为4-6m的深灰色、致密、坚硬的泥之粉砂岩。

第五节、储量该工作面15#层走向平均775m,倾向长平均138m,煤层平均倾角17.5°,斜面积103372.8 m2,煤层平均厚度2.1m,容重1.4t/m3,回采煤量31.8万吨。

第六节、水文地质情况14159综采工作面水文地质条件较简单,采面主要是大气降雨顺断层、裂隙渗入。

第七节、瓦斯及煤尘由于土城矿为突出矿井,15#煤层瓦斯含量中等,煤的自然发火倾向为四级,煤尘具有爆炸性,在回采过程中必须加强通风及防尘的管理工作,确保安全生产。

第二章采煤方法及回采工艺第一节、采煤方法1、该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全部垮落法处理采空区。

2、该工作面过老巷措施另报。

第二节、工艺流程:(一)落煤1、采用MG-200 /500AWD型采煤机落煤。

2、采煤机型号及主要技术参数:型号:MG-200 /500AWD电机电压:600/1140V采煤机功率(2×200+2×40+7.5)KW最大采高:2800mm 卧底量:165mm截深:800mm 滚筒直径:1.4m机面高度:1200mm牵引速度:0~~7.0/min牵引方式:电牵引额定牵引力:550/325KN灭尘方式:内外喷雾整机重量:36.0T3、循环进度:0.8m4、进刀方式:机头、机尾割三角煤斜切进刀,其进刀斜长大于30m。

综采工作面回采流程

综采工作面回采流程

综采工作面回采流程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一、综采工作面回采流程1. 准备工作1.1 工作面准备工作1.1.1 工作面设计及规划1.1.2 工作面设备选型及配套1.1.3 工作面设备安装与调试1.2 通风安全1.2.1 工作面通风设计1.2.2 通风设备安装与调试1.2.3 通风系统运行与监控1.3 劳动组织1.3.1 工作面作业人员配置1.3.2 作业人员培训与考核1.3.3 劳动组织管理2. 回采作业2.1 采煤2.1.1 液压支架操作2.1.2 采煤机割煤2.1.3 输送机运煤2.2 支护2.2.1 液压支架推移2.2.2 支架顶梁支护2.2.3 支架护帮板使用2.3 顶板管理2.3.1 顶板监测2.3.2 顶板控制2.3.3 顶板事故处理3. 工作面推进3.1 切眼形成3.1.1 切眼设计3.1.2 切眼施工3.1.3 切眼贯通3.2 工作面推进3.2.1 工作面切割3.2.2 工作面推移3.2.3 工作面贯通3.3 工作面结束3.3.1 工作面设备拆除3.3.2 工作面通风系统调整3.3.3 工作面清理及验收4. 回采结束后4.1 数据记录与总结4.1.1 回采数据记录4.1.2 回采经验总结4.1.3 回采问题分析4.2 设备维护与保养4.2.1 设备检查与维修4.2.2 设备保养与润滑4.2.3 设备更新与改造4.3 环境保护与治理4.3.1 矸石处理4.3.2 废水处理4.3.3 矿区绿化与恢复注意事项:1. 回采过程中要严格遵守安全规程,确保作业人员安全。

综采工作面回收作业规程样本

综采工作面回收作业规程样本

第一章工作面基本状况该工作面当前已停采, 从距离停采线12m位置处已铺设金属网, 前3m铺设单层网, 后9m铺设双层网, 网连接与搭接严格按照《31025综采工作面末采施工办法》中规定执行。

2.工作面距停采线6.4m处, 铺设8根钢丝绳。

3.支架顶梁头到煤壁距离不不大于2.14米。

4、现切巷净高不低于2.2m, 顶、底板平整稳定。

5、回采工作面基本三直、一平、两畅通, 支架直线度符合规定。

6.绞车硐室与机尾绕道已施工完毕。

7、切巷需安装3部回柱绞车(另备用1部)、钉道120m即具备回撤条件。

巷道特性表第二章回收重要设备一、液压支架重要参数及技术特性表二、回收设备重要参数及技术特性表三、安装、运送及回收(从地面下料)上述设备、材料均按照4月26日《综采工作面设备移送明细表》和4月26日柳调会议纪要和实际需要编制。

第三章回收准备工作一、工作面准备:1.工作面支架要升紧, 保证足够初撑力, 有漏液、窜液支架应在支架下支设单体液压支柱, 同步对漏液、窜液支架及时进行解决, 保证支架初撑力符合规定, 有失效支柱要及时更换, 底软时, 支柱下垫木柱帽。

2、回收前调度室牵头组织有关部门对工作面支护、设备、设施等进行全面验收, 做好回收准备工作, 有关单位做好清点、移送、签字手续。

3、全面检查工作面、两巷及沿途路线绞车、钢丝绳完好状况、巷道高度、轨道线路铺设质量及运送安全距离等, 使其符合综采大型设备回收规定, 保证运送安全畅通。

第四章回收工序、办法及顶板管理一、回收工期及阐明:31025回采工作面回收筹划明细表1.正常回收时, 每天按三班组织。

2.工作面重要设备所有由材巷运出, 其她设备和车辆可依照详细状况由两巷运出。

3、各回收工序应尽量采用平行作业方式, 以提高回收效率。

4.所有设备小件必要分类装袋随车运出。

5.所有小件必要达到规定规定回收率。

单体柱、π型梁、轨道及小配件、材料丢失率不得超过5%。

二、回收工艺流程:1.在材、运两切巷口及绞车硐室口架设双抬棚, 同步维护机头、机尾端头及落山侧, 替代材、运两巷超前维护段支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号:SXXYHG-HC09-1综采工作面作业规程采煤工作面名称:施工单位:编制日期:执行日期:目录编制、审批意见 (2)作业规程学习记录 (5)作业规程复查记录 (6)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 (7)第二节煤层 (7)第三节煤层顶底板 (7)第四节地质构造 (7)第五节水文地质 (8)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 (9)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 (9)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巷道布置 (9)第二节采煤工艺 (10)第三节设备配置 (11)第三章顶板管理第一节支护设计 (14)第二节工作面顶板管理 (18)第三节顺槽及端头顶板管理 (19)第四节矿压观测 (21)第四章生产系统第一节运输系统 (21)第二节通防与监控系统 (22)第三节排水系统 (26)第四节供电系统 (26)第五节通讯照明系统 (28)第五章劳动组织和主要经济技术指标第一节劳动组织 (28)第二节主要经济技术指标 (30)第六章灾害预防及避灾路线 (30)第七章安全技术措施第一节一般规定 (31)第二节顶板管理 (35)第三节防治水 (38)第四节爆破管理 (38)第五节通防及安全监测 (40)第六节运输管理 (45)第七节机电管理 (50)第八节其它 (54)第八章规程安全风险因素评价 (65)编审单位签章审批意见各单位意见:生产经理:总工程师:会审意见本作业规程于年月日在矿部二楼会议室进行了集体会审,参加会审人员有:总工程师、生产经理、采掘副主任、安全副主任、机电副主任、地测副主任、技术科长、通修区长、综采工区、安监处。

通过集体会审,讨论研究,同意本规程所编写的一切容,要求在现场施工中严格执行,并提出如下审批意见:①该面中部煤层赋存夹矸有变厚现象,工作面推进时,及时编写专项措施。

②施工过程中,因地质变化时,应及时补充安全措施。

同意施工。

作业规程学习记录传达负责人:传达人:班次:作业规程复查记录第一章概况第一节工作面位置及井上下关系第三节煤层顶底板一、断层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工作面地质条件简单,从两巷揭露无断层构造。

水文地质条件简单,在施工期间有遇裂隙时,可能有少量淋水出现,但不影响开采。

二、褶曲情况以及对回采的影响:本面从两巷揭露,煤层局部存在轻微褶曲情况,对回采无影响。

三、其他因素对回采的影响(陷落柱、火成岩等):根据工作面掘进两巷时揭露情况分析,4406西工作面围,没有陷落柱和火成岩等侵入。

附图二:4406西工作面运输顺槽、回风顺槽素描图。

水管电缆煤4层中分层采面切眼素描图煤4层中分层280027001350第五节 水文地质一、涌水量 正常涌水量:0.1(m 3/min )最大涌水量:0.2(m 3/min )二、含水层(顶部和底部)分析煤层顶部含水层以基本顶粉砂岩为主,含水层含量微弱,在构造裂隙发育部位,以顶板滴淋水形式进入工作面。

底部含水层以粉砂岩含水层为主,无含水量。

煤层在含水率10%。

三、其它水源的分析:工作面防尘水等。

第六节影响回采的其它因素第七节储量及服务年限一、储量工业储量:386100吨可采储量:355212吨二、工作面服务年限工作面的服务年限=可采储量/设计月产量=355212/22680=15.6个月第二章采煤方法第一节巷道布置一、采区设计、采区巷道布置概况+1160水平三采区是黑沟矿2004年9月由煤矿设计投入生产的。

四采区是黑沟矿2008年7月由新矿集团设计投入生产的,4406西工作面是该水平西翼第六个回采工作面,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布置。

采面北侧下巷运输巷通过12#联络巷直接与运输上山连接;南侧上巷回风巷直接与回风上山连接;通过回风上山单轨吊和区段轨道联络巷与轨道下山连接。

4406西工作面位于西区+1160水平四采区。

东部为矿井未开采区,采区西翼上部4405西工作面未开采,东翼4406东工作面未开采;该面以西煤层变薄0.8米及以北均未开采。

二、工作面回风顺槽4406西工作面上平巷为回风顺槽,沿煤层布置,靠巷道中间敷设单轨吊。

回风顺槽采用锚网带支护,顶板锚杆为φ18×2200mm金属全螺纹等强锚杆,并进行锚索补强,锚索间距2.4m,排距×间距=800×90Omm。

巷道采用矩形断面,净宽3.2m,净高2.95m,净断面积9.44m2。

主要用于该工作面的回风和运料。

靠近工作面在11#联络巷处布置有泵站,并有高压供液管路一趟、回液管一趟。

并在11#联络巷处安设移动变电站一处。

回风顺槽布置有2寸防尘管路一趟,2寸排水管路一趟。

三、工作面运输顺槽4406西工作面下平巷为运输顺槽,沿煤层布置,靠巷道下帮敷设皮带。

运输顺槽采用锚网带支护,顶板锚杆为φ18×2200mm金属全螺纹等强锚杆,并进行锚索补强,锚索间距2.4m,排距×间距=800×90Omm。

巷道采用矩形断面,净宽3.2m,净高2.95m,净断面积9.44m2。

主要用于该工作面的进风和运煤。

运输顺槽布置有2寸防尘管路一趟,2寸排水管路一趟。

四、工作面切眼切眼沿煤层布置,采用锚网梁支护,并进行锚索补强,锚索间距3m,排距2m,打在两排锚梁中间,布置两排锚索;锚杆为φ18×220Omm金属全螺纹等强锚杆,排距×间距=800×90Omm。

巷道采用矩形断面,净宽5.0m,净高2.4m,净断面积12.0m2。

主要用于该工作面的进风、行人和运料及工作面的装备。

附图三:4406西综采工作面平面图(1:2000)第二节采煤工艺一、落煤方法工作面采用综合机械化采煤方式。

二、进刀方式和割煤方式1、割煤方式:本面采用双滚筒采煤机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

2、进刀方式:双滚筒采煤机自开缺口,煤机采用端头斜切进刀方式。

吃刀距离不小于20m,采煤机上(下)行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双向割煤。

采煤机割煤、刮板输送机和螺旋滚筒装煤、刮板运输机运煤、液压支架支护顶板。

(1)溜头进刀及割煤:①煤机下行割煤至溜头时,推移煤机以上溜子。

②下滚筒下降沿底,上滚筒上升沿顶,反向斜切两个机身长的距离,当斜切至足够截深时,停止割煤。

③将煤机至溜头的溜子推靠至煤壁。

煤机下滚筒上升沿顶,上滚筒下降沿底下行切割。

④煤机切割至溜头,下滚筒下降沿底,上滚筒上升沿顶,再次上行。

⑤煤机上行至吃刀茬处,推移煤机以下溜子及溜头至煤壁,完成进刀。

然后下滚筒下降沿底,上滚筒上升沿顶,上行割煤移溜。

(2)溜尾进刀及割煤:①煤机上行割煤至溜尾时,推移煤机以下溜子。

②下滚筒上升沿顶,上滚筒下降沿底,反向斜切两个机身长的距离,当斜切至足够截深时,停止割煤。

③将煤机至溜尾的溜子推靠至煤壁。

煤机上滚筒上升沿顶,下滚筒下降沿底上行切割。

④煤机切割至溜尾,上滚筒下降沿底,下滚筒上升沿顶,再次下行。

⑤煤机下行至吃刀茬处,推移煤机以上溜子及溜尾至煤壁,完成进刀。

然后下滚筒上升沿顶,上滚筒下降沿底,下行割煤移溜。

附图四:4406西工作面采煤机进刀方式示意图吃刀图(端头进刀及割煤)3、工艺过程割煤→移架→推溜4、工艺要求(1)割煤:沿顶底板双向割煤,往返一次进两刀,煤机进刀深度为0.6米,煤机牵引速度为0-6m/min米,在割煤过程中,煤机速度要适宜,且保证顶底板平整,煤壁齐直,不得随意割底或留伞檐,见顶见底,一次采全高。

(2)移架:采用及时移架支护方式,移架滞后采煤机后滚筒3~5架,追机作业,移架步距0.6米。

若顶板破碎,端面距过大应拉移超前架及时支护顶板。

正常移架操作顺序为:1、收回护帮板、侧护板;2、降柱使顶梁略离顶板;3、当支架可移动时,立即停止降柱,使支架移至规定步距(0.6m);4、调架使推移千斤顶与刮板输送机保持垂直,支架不歪斜,中心线符合规定,全工作面支架排成直线;5、升柱同时调整平衡千斤顶,使顶梁与顶板严密接触约3-5秒,以保证达到要求初撑力;6、伸出护帮板顶住煤壁,伸出侧护板使其紧靠下方支架;7、将各操作手把扳到“零”位。

(3)推溜:推溜子时严禁相向操作,滞后移架5~10米,推移溜子与采煤机应保持在12-15米距离,弯曲段长度不小于15米,且要均匀过渡,推移步距0.6米,并保持平、直、稳。

三、采煤方法采用走向长壁后退式采煤法,全部垮落法管理顶板。

本面切眼长为130米,因工作面切眼局部不齐,工作面需先调采,将工作面调正后,再转入正常推采。

四、工作面正规循环生产能力工作面平均每天4个循环,每循环进尺0.6m,割煤高度2.2m,割煤时回收率0.95,循环率0.9,则日产量=130×2.1×0.6×1.35×4×0.95×0.9=756吨月产量=756×30=22680吨第三节设备配置一、设备配置1、液压支架ZY3400/14/32型共94架,主要技术参数见下表型号: MG180/435-W采高: 1.6-2.98m卧底量: 300mm过煤高度: 447mm强力滚筒形式:直径1.6m,截深0.63m,三头叶片,配齐U84高强度镐形截齿滚筒转速: 44.7r/min额定牵引力: 400KN适应工作面倾角:≤35°最大爬坡能力:≦40°牵引形式:销排无链液压牵引额定牵引速度: 0~6m/min截割电机功率: 180KW YBCS-180 1140V泵站电机功率: 75KW YBQYS3-75 1140V总装机功率: 2×180KW+75KW=435KW控制方式:芯线控制和遥控结构形式:多电机横向布置机面高度: 1200mm,摇臂长度: 1800mm供货重量: 31t灭尘方式:外喷雾操作控制系统:液压恒功率无级调速系统液压系统最大工作压力:14MPa3、SGD630/264型刮板运输机主要技术参数运输能力: 400t/h电机功率: 2×132KW电源电压: 1140V/660V中部槽规格:长1500mm,宽630mm,高254mm 圆环链规格:Φ30×108链速: 0.93m/s刮板间距: 1080mm水平弯曲:≦±1°垂直弯曲:≦±3°4、机(一部),主要技术参数型号:SGW-40T 设计长度60m电机功率: 55KW 运输能力:450t/h 附图五:4406西工作面设备布置示意图。

第三章顶板管理第一节支护设计一、工作面基本情况采用全部跨落法管理顶板。

工作面局部有夹矸层,厚度0.2~0.6m,为灰黑色粉沙岩,含炭质,松软、易碎。

直接顶为灰色粉砂岩,厚9.33米,泥质胶结,层理中等发育。

根据3409工作面矿压观测,老顶的初次来压步距预计为20m,周期来压步距预计为15m。

二、同煤层观测面生产条件及矿压观测参数1、生产条件工作面编号:3409工作面;采高:2.1m;煤层倾角:5°;距地表垂高:316.5m;柱梁型号:DZ22-25/100、 DZ25-20/100单体液压支柱配2.4米π型金属钢梁;支护方式:排距:1.1m,柱距:0.6m;最大控顶距;3.6m;最小控顶距:2.4m;π型钢梁成对使用,π型钢梁间距0.15米,对与对间距0.6米,每架π型钢梁主梁一梁三柱,副梁一梁二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