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场空间的边界研究
浅析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品质特征

XN 0 G U 1N N C N
浅析城市文化广场的空间品质特征
李 帅 李 春 郁
( 长春 工业 大 学 艺 术 设 计 学院 , 吉林 长春
10们对 户外活动的空间需 求不断增加 ,越 来越 多的人 开始关 注广场 的空间品质 。文章从 文化广场 的特 点 出发,分析 了城 市文化广 场的空间品质特征 ,为设计 出满足 多数人 需求的城 市文化广场环境 空间提供 参考,从而改善居民生活环境 ,提 高城 市品位 ,更好地为构建和谐社会服务。
关 键 词 :文 化 广 场 娱 乐休 闲 空 间
间 内相对 活跃 的因 素 ,对广 场 空间 来 讲 ,家 具 的主 要 作用 空 间 品质 特 征 城 市 文化 广场 是 由基 面 、边 围 、家具 等 物质 要 素 围合 体 现 在空 问 的方 向 性上 ,它 可 以是 以树木 、水 体 、休 闲座 所 形成的 空间 ,为市 民提供 了 良好 的户外活 动场所 ,满足 了 椅 、环境 小 品 、设施 等 ,以此 来点 缀 广 场 、平 衡视 觉 ,营 人 们休闲 、交往 、娱乐的要求 ,具有 一定的 主题思 想 ,而且 造 适合 多数人 利 用的 交往空 间 ,形成 广场文 化意 象 。 是代表一个城 市的文化传统 和风貌特 色的城 市户外 公共活 动 三 、 文 化 广 场 的 空 间 尺度 般文 化 广场 的 比例设 计 是根 据 广场 的性 质 、规 模和 空间。 广 场在空间构成上应具 备下列四个条件 : 其文 化特 点 来决 定 的 。广场 给 人 的印 象 应 为开 敞性 的 ,否 1城 市的边 界线清 楚 ,能 成 为 “ . 图形 ” ,此边 界线 最好 则难 以吸 引 人们 停 留 ,所 以一 般文 化 广场 满 足 这样 的 条件 是 建 筑 的外 墙 ,而不 是 单纯 遮 挡视 线 的围 墙 ;2具 有 良好 比较 合适 :大小 在 1公 顷左 右 ,广 场 宽 度介 于 边 围 1倍建 . 的封 闭空 间 的 “ 角” 阴 ,容 易形 成 广场 “ 形 ” . 装面 筑 高 度与 2倍 建筑 高度 之 间 。据 研究 认 为 ,人 眼以 大约 6 图 ;3铺 0 直到 广场边 界 ,空间领 域 明确 ,容 易构 成 “ 图形 ” . 围 度 角 的 圆锥 为视 野范 围 。一 般 来说 ,在 大约 1 0米 处 ,远 ;4周 0 的建筑具 有某种 统一 和协 凋 ,广 场的 宽和 高有 良好 的比例 。 处 的模 糊 人 影就 变 成 了具体 的个 人 ,这 一范 围 ,被 称 为社 0 1 0米 的 距离 ,人 们 则 可 以 分 辨 出 广 场 空 问 品质 不仅 要 关 注 实体 ,更重 要 的是 要 关 注 空 间 。 会 性 视 觉领 域 ;在 7 ~ 0 0米 处 的距 离 , 老子 在 《 道德经》 中有 “ 埏埴 以为器 ,当其 无 ,有器 之用 。 性 别 ,根 据姿 态 与服 饰 认 出熟悉 的人 ;在 3 凿户牖 以为 室 ,当其无 ,有 室之 用 。故有 之 以 为利 ,无之 则可 以看 清 细节 ,可 识 别面 部特 征 、发 型 和 年 纪 ;当 距离 O 5米 时 ,人 们 能识 别对方 的表 情与 心绪 。这与 以为 用 ”的论述 。参 照 老子 的 辩证 观 ,空 间 与 实体 的相 互 缩 小到 2 一2 作 用正 是建 筑 空间造 型 的本 质 所在 。广 场 除实 体 围 合 的空 芦 原义信 的 “ 部模数理 论 ”相 吻合 。 外 间外 ,人 在广场 上的 活动形 成 了广场 空间 品质 的丰富 内 涵 。 尺 度是 一个 相 对 的概念 ,广 场 的平 面 尺度 和 其界 面 的 我 们要 尊重 周 围环 境 的文化 ,注重 广场 的文化 内涵 ,将不 高 度 具有 一 定的 联 系 ,但最 为根 本 的 是应 以人对 环 境 的舒 同文 化环 境的独特 差 异和特殊 需 要加 以深 刻的理解 与 领悟 , 适 度 为 依 据 。 “ 实 际建 筑 总 平 面 规 划 中 ,D/ : ,,, 在 H l234 从而 形成 广场 良好意 象 。 为 最 广泛 应 用的 数值 ,D H> / 4时 ,相 互 间 的影 响 已经很 薄 弱了。 ”芦 原 义信 还 提 出 :2 s米 是外 部 空 间亲 切 尺 度 的最 二 、城 市 文 化 广场 的特 点 大距 离 。从人 的视觉 能 力来看 ,距离 为 2 — 2 0 5米 时 ,大多 1 市文化 广场 与周围整体 环境 协调统 一 . 城 数人 能 看 清别 人 的表 情 与心 绪 ,在 这个 距 离 上 ,见 面才 真 城 市文 化 广场 与 周围 环境 、街道 在 形 式上 和 组 成 上有 许 多必然 的联 系 ,它们 的协 调与统 一是构成 广场上环境 质量 正令 人 感 兴趣 ,有 一 定 的社 会意 义 ;而 观 看他 人 活 动 的最 0 1 0米 。广 场 的形 成 与 围 合 它 的建 筑 物 有 直 的重要 因素。城市文化 广场的结构 一般 都为开敞 式的 ,组织 大 距 离 为 7 — 0 接 关 系 ,因而 其尺 度 受到 建 筑物 尺 度 的直 接 影 响 。人 的行 广场环境 的重要 因素就 是其周 围的建筑 ,即边 围。要结 合文 边 化广场主题性 ,运用合理 适当 的处 理方 法 ,将周 围建筑很 好 为表 明人在 空 间 中倾 向 于寻 找可 依 靠 的边 界 ,即 “ 界效 。环 境 通过物 质形 式向人 提 供传达 环境 意义 的 线索 ,因 地融入广场环 境 中。广场 空间 的类 型和层次 可看 作是广 场环 应 ” 境系统 的空间结构 ,丰 富空间 的层 次和类型 是对 系统结 构的 此 ,在 空 问边 沿 的设 汁 中 ,应 丰 富 其类 型 ,提 高 人 们选 择 的可 能性 ,从 而满足 多样 性 的需求 。 完善 ,这将有助于解决 广场 使用 多样性 的需求。 四 、结 语 2城 市文 化广场 具有 共享 空间的 作用 . 城 市 文 化 广 场 的 设 计 是 城 市 设 计 的 重 要 课 题 ,它 反 映 了 城市 文 化广 场 不仅 是 空 『 的载 体 ,而且 具 有 “ 享 ” 日 J 共 的特 征 。 中世 纪 文艺 复 兴时 期 的圣 马可 广场 是 威 尼斯 的 市 城 市整体 没计 的重要 。广场 是城市 的客厅 ,是城 市特色形 中心 ,也 是 文 艺 复 兴 时 期 广 场 的 代 表 作 ,有 人 把 它 称 为 成及空间构成 的重要因素 。文化 广场丰富 的文 化内涵 ,不 同 “ 洲最 美丽 的客厅 ” 欧 。人们之 所 以把 广场 称作 露天 的客厅 , 文 化 环 境 的独 特 差 异 和 特 殊 需 要 体 现 了广 场 的 空 间 品 质 特 是因 为广 场具 有 交往 功能 ,广场 的形 成是 共 享 空 间发 展过 征。城市文化广场 ,具有娱乐休 闲功能 ,为市 民提 供了 良好 程 中一个 主要 的 高峰 时期 ,在 这个 共 享空 问 里 ,人 们 扩 大 的交往 空间和环境 ,能够促进社会 和谐发展 。 交往 ,形 成群体 意识 ,克服 自身的不足 。 参 考文 献 : 3城 市文化 广场 的标志 意象 . 1 城 M]南京 广场 特色 是 一个 国 家 、民族 在 特 定 的城 市 、特 定 的环 f]夏祖 华 ,黄 伟康 . 市空 间设计 l . :东南 大学 出版社 , 1 99 9 . 境 中的体现 。所 渭 广场 特 色 ,就 是 要表 现 其 所具 有 的 时代 2 M】南京 性 、民族 性和地 方 性 。文化 广 场上 的标 志 性 建筑 也 能 带来 []王 建国 城 市设 计【 . : 东南大 学出版社 [】 ( 麦 ) 杨 ・ 尔 著 . 人 可 译 . 3 丹 盖 何 交往 与 空 间 I . 京 :中 国 建 筑 工 M】 北 文 化休 闲 气息 ,广 场特 色 除 了反 映在 当地 人 民 的社 会生 活 业 出版 社 ,2 0 . 02 和 精 神 生活 之 中 ,还 体 现 在 当地 人 民 的 习俗 和 情 趣 之 中 。 f] ( ) 凯 文 ・ 奇 . 益 萍 ,何 晓 军译 城 市 意 象 [ ] 4 美 林 方 M 华夏 出版社 , 广场 不仅 要 具 有特 色 ,它还 是 一 个 时 代特 征 的重 要 载 体 。 2001, 广场 设计 必须 要有 时 代精神 和 风格 ,为 了更 好地 表 现 出广 【] 柯 ,夏 健 ,杨 新 海 城 市 广 场 设 计 【 . 京 : 东 南 大 学 出版 社 , 5王 M] 南 99 场 的 时代特 征 ,就 必须 运 用最新 设 计思 想 和 理 论 ,追求 新 1 9. [ ( 6 日) 芦 原 义 信 著 ,尹 培 桐 译 . 部 空 间设 计 [ . 京 : 中 国建 筑 】 外 M] 北 的创 意 ,利用新 技 术 、新工 艺 、新 材料 、新 的艺 术 手法 . 95 反 映 时代 水平 ,使 广场 设计 更 具 时代特 征 。家具 是 广场 空 工 业 出 版 社 。1 8 .
户外公共空间内部的边界设计——以法国南部城市为例

1 活动决定空 间类型
人 们 根据 活动 的需 求塑 造 空 间.形式 是 功能 的
延伸 , 边界 设计 是延 伸 的末 端 . 能主 义城 市 的分 界 功
完全 公共 的过 渡 区.它们 常 常能起 到 承转 连接 的 作
用 ,使居 民和 活动在 私密 与公 共 空间 回旋 时在生 理
普遍过 于 生硬 , 论规 划还 是设计 尺 度 , 无 都妄 图把人
一
一
心理 边 界I 刘 磊 ,0 0 . 4 J ( 21) 物理 边 界分 为 刚 性 和柔 性 . 前者 常用 于有 明显差 异 的两 种环境 ,是 由刚性 的实
界设计 .
体构 成 的边界 .后者 概念 第一 次 出现 于扬 ・ 尔 的《 盖
交往 与空 间》 “ 性边 界是一 种 既非完 全私密 , 非 :柔 又
经典的边界设计定义来源于 《 城市意象》J 【 凯 机关 系 , l ( 而微 观尺 度缺 乏实 例研 究. 究 努力 在 这 本研 文 ・ 奇 ,99 , “ 林 15 )是 除道 路 以外 的线 性 成分 .一般 些 方 面进行探 索 ,并将 研 究对象锁 定在公 共 空 间内 是, 然而 不全 是两个 面 积 的边界 . 可 以作 为某 种 侧 部 的不 同区域 ,而非 以往公 共 与私密 空 间之 间 的边 它 0 0年 1 月 1 1 2日至 2 4日, 京 大学景 观设计 北 向的参 照 标 准 . 的定 义 偏 重城 市 尺 度 , 重 两个 界.2 1 ” 他 着 所 城市 区域 的边 界 . 究微 观城 市边 界 的学 者把 边界 学系 的 国际 城市 景 观课 程 在 法 国南 部城 市 开 展 , 研 L o)尼姆 (  ̄ e)阿维 尼 翁f N' s、 m 视为 线性 的场地设 计 手法【 夏祖 华 , 2 J ( 黄伟康 ,0 2. 20 ) 研究 的城 市包 括里 昂(yn 、 v o)帕拉 瓦莱 弗 洛(a vslsFos g Pl a—e— l ) a t 和蒙 彼 利 林奇 之后 , 界 设计 主要 被置 于 “ 共 空 间 ” 边 公 这 A inn、 埃( nple) 法 国城 市 的户外 空 间安 全 、 捷 、 Moteir l . 便 舒 特 定 的空 间范 围进行 研究 .公共 性作 为 人类 共性 保 继 之一 , 是必 不可 少 的需 求 , 们 总是通过 社会 生活 增 适 , 留 了 中世 纪 特 征 的 古 城 , 承 了户 外 公 共 生 人 街道 、 场 、 园 等户 外公 共 空 间被 充 分 广 公 加交 往 和心 理 交换 ( 王鹏 ,0 1 .公 共 空 间 ” 为 活 的传统 , 20 ) “ 作 市 个 相对性 的概 念 ,在本文 中特 别限定 于城 市 内的 地使 用 . 民对公 共 空 间 的需 求 使 公 共 空 间 内部 相 应地 划 分 成不 同功 能 区 间 . 文 以法 国南 部 城 市 为 本 户外公 共空 间 , 以广场 、 街道 、 园为 主. 公 研究 公 共 空 间 内部不 同功能 区域之 间 的微 观 边 有学者 已经将 公共 空 间的边 界设计 分为 物理 和 例 ,
住区临街边界空间的友好性研究——北京市展览路片区住区为例

中图分类号 TU984.12 文献标识码 B 文章编号 1003-739X (2024)04-0050-06 收稿日期 2023-11-14摘 要 高密度城市的宜居性在规划设计领域成为现实困境,尤其是活力水平、可步行性和日常服务接入等方面。
该文分析住区临街边界的属性及价值,提出住区临街友好边界的实现策略。
结合调研展览路片区住区临街边界的现状分析,用类型学的方式对住区临街边界衔接方式及边界空间形态进行归纳分类,初步筛选出具有潜力的友好边界。
该方法使封闭式城市街道向友好街区转变,为边界公共空间开发利用和更新改造实践提供新模式与新思路。
关键词 边界空间 住区临街边界空间 友好性Abstract The livability of high-density cities has become a real dilemma in the field of planning and design, especially in terms of vitality levels, walkability and access to daily services. We analyze the property and value of street frontage boundary in residential areas, and put forward the realization strategy of friendly boundary in residential areas.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the frontage boundary of residential areas in the Exhibition Road area, we summarize and classify the connection mode and spatial form of the frontage boundary of residential areas by means of typology, and initially screen out the friendly boundary with potential. This method transforms the closed urban streets into friendly blocks, and provides a new model and a new idea for the development, utilization and renovation of boundary public space. Keywords Boundary space, Street boundary space, Friendliness住区临街边界空间的友好性研究——北京市展览路片区住区为例The Friendliness of Street Boundary Space in Residential Area: Taking Beijing Exhibition Road Residential Area as an Example吴海宁 | Wu Haining 欧阳文 | Ouyang Wen我国城市发展走向已由“增量拓展”转向为“存量更新”,在此背景下,高密度城市的街道空间中较大面积的活动空间已被大部分挖掘,但街道整体上公共空间出现了连接性不足、空间闭塞、功能单一等问题且不能满足街道居民生活活动交流的需求。
浅议城市广场的空间围合性

第34卷第33期2008年11月山西建筑SHANX!ARCHITECTUREVd.34No.33Nov.2008·49·文章编号:1009—6825(2008)334)0494)3浅议城市广场的空间围合性张宗果摘要:在研究广场的建筑学及社会学含义的基础上,论述了广场围合的必要性,以成都天府广场为例,从广场边围的高度及形态、基面等角度分析了围合性对广场品质的影响,从而证明了空间围合在城市广场空间品质塑造中的重要性。
关键词:城市广场,空间,围合性,广场品质中图分类号:TU984.18文献标识码:A0引言自宋代打破坊里制开始,公共空间开始进入中国城市建设;近代随着西方列强的入侵,他们带来了西方的广场建设模式;改革开放以后。
随着人民物质和精神生活需求的不断提高,广场建设风吹遍中国,甚至出现了盲目追求大广场的不良势头。
一个好的广场需要有空间品质作为物质支撑,也需要有人的活动作为行为支撑,二者缺一不可,相互关联,有了好的空间品质,才会有更多的事件发生,才是一个具有实用意义的广场。
可见,空间品质的好坏是一个广场设计成功与否的判定依据之一。
而笔者认为,一个具有良好围合性的广场才能够受到人们的喜爱,才会有众多的事件发生来支撑广场的活力。
以下将详细阐述其缘由。
1广场围合的必要性1.1广场的建筑学含义阿明德(AmindeHans-Joachim)对广场解释如下:“城市广场是由边界限定了内外的明确的三维空间,其基面和边围都被赋予了建筑学的定义……城市广场是公共的城市空间的组成部分……”这样的解释赋予了城市广场在建筑学中空间形态上的定义,体现了广场的物质性。
1.2广场的社会学含义.H【,㈣,删■…,删■州,洲■…l…l…-…l…-…o…1—1…o…●…计能够在节省费用的前提下保证酒店的使用品质。
题是设备缺乏维修和保养,这造成中国酒店的有效寿命极短。
设机房相对集中,设备三维空间安装,尽量压缩机房面积,是设备维护保养方面的落后,必然给酒店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带来计经济型酒店的一条重要的经济效益原则。
建筑外部公共空间柔性边界研究初探

建筑外部公共空间柔性边界研究初探【摘要】作为城市设计和建筑设计有效处理手法,柔性边界使城市和建筑有机结合在一起,很好地解决了设计中建筑与城市过渡的问题,得到了广泛的运用。
本文从城市公共空间的角度出发,探析建筑公共空间的柔性边界处理,得到一些初探性的结论,从而指导我们的建筑设计。
【关键词】公共空间 ; 柔性边界一、柔性边界的概念边界是两种不同事物之间的空间界定,根据界定的方式,可以把边界分为“刚性边界”与“柔性边界”。
“刚性边界”表现为内向型的自我保护,对外排斥,充满强烈的冲突与对抗;“柔性边界”表现为外向型的包容与贯通,内外的双向交流,给人友善平易的感受。
柔性边界作为建筑边界的组成部分,是建筑和城市空间之间的一种过渡区,它既非完全私密,又非完全公共。
柔性建筑边界是对建筑边界的限定,不能以单纯一层表面的概念加以定义,它是一种具有厚度,并且可以容纳公共活动的空间。
柔性边界满足城市空间和界面的有机更新,符合人们的生理和心理的使用需要,是衔接城市与建筑的重要区域。
作为城市土地和空间使用规划的深化和延伸,城市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不仅是建筑内部功能的外化,还体现了城市外部空间形态的要求。
在形态构成上,城市共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既可以由单体塑造,也可以由建筑群体组合形成。
城市公共化的建筑外部空间实际上是建筑空间与城市公共空间的互化与组合。
二者具有多种组合方式,主要可归结为两种途径:即部分建筑空间的“城市化”或部分城市空间的“建筑化”。
“柔性边界就是把视野对准“地区之间的残余及其边缘的荒芜地带”,研讨并使这些失落的空间转变为具有关联、相互作用的积极空间。
二、柔性边界的作用促进建筑与城市空间相互融合。
从城市的角度讲,柔性边界是建筑空间与城市空间的融合,是由城市空间进入建筑空间的过渡,使两种不同功能性质、空间尺度的空间有机结合,使城市公共空间得到多层次的发展。
从建筑的角度讲,柔性边界作为建筑实体向城市空间的中的延伸,能够避免建筑与外部环境之间的冲突和矛盾,促进城市与建筑、内部与外部、人工与自然之间的相互渗透、转换和融合,有利于实现公共空间的展示性、导向性和引入性。
杭州钱江新城市民广场的空间解读

杭州钱江新城市民广场的空间解读摘要:本文以杭州钱江新城市民广场为研究对象,从新城市民广场的定位出发,对广场空间形态、城市公共生活、文化内涵等三个方面进行了空间解读,并提出了目前存在的不足,旨在为新城市民广场的建设提供借鉴。
关键词:钱江新城市民广场空间解读Abstract: This paper takes civic square of Qianjiang new city in Hangzhou as a research object, starts from the positioning of civic square in new city, unscrambles space through three aspects: space form, public life of the city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of the square, brings forth the existing shortcomings at present, the aim is providing reference for the development of civic square in new city.Key words: Qianjiang New CityCivic SquareSpace市民广场是最重要的“城市客厅”,承担着展示城市形象、满足市民大型集会、彰显城市文化以及满足各类休闲性活动等功能,是最具活力的开放空间。
如果说“一座广场的形态首先是由城市公共生活和‘城市的建筑’的基本结构所决定的”,那么作为市民广场:一是承载集体性的、仪式性的城市公共生活;二是进入广场应非常便捷,与城市主干道连通;三是在空间形态上四周由重要的建筑围合,统领市民广场的建筑物通常为政府(议会)建筑;四是突出多元化的城市文化;五是具有复合性的功能。
传统市民广场是一座城市的缩影,是城市发展演变过程的体现,同时承载着市民日常生活和各类事件的舞台,如莫斯科的红场、威尼斯的圣马可广场以及北京的天安门广场等,有不同时期深厚的文化积淀,也有反映不同历史时期的建筑,建筑与广场隐含者多重的语义,也被市民所认可和接受,与市民生活融合。
环境行为研究

空间与学习生活——南京工程学院边界位置的环境行为研究建筑学072班陈晓冬学号:214070212摘要:学校建筑影响心理至钜,可以改变学生的气质,态度,价值,判断,兴趣,动机等。
许多科学家和教育家都同意,儿童和他们的环境及其中的活动相接触,增强了他们的运动神经能力,丰富了他们的感觉并建立他们的认知和情感的世界。
关键词:位置活动空间行为情形场所学海湾综合楼广场在这个校园生活了三年,总有很多事情,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学校里一草一木我都记忆犹新,深有感触,这里就来说说校园的各个角落。
一,学海湾学海湾是学校中心位置的一个重要景观广场,学海湾广场位于学校中轴线上,北边是座北向南的南楼,南边是天印湖的广阔湖水,东边通向设计楼文理楼,西面通向图书馆,经管楼,学海湾边的道路还通向西门,经过学校的行政中心——行政楼,可谓是交通要道。
此外,它还位于环教学楼道路的南端,是一个极好的地理位置。
我要研究的关于学海湾的是占位置的问题。
在学海湾广场的最南端是两根景观柱,在柱子边上是一排位子,水泥砌成的供人休闲坐的。
在这排位子的南面靠近水面有一级级的阶梯,阶梯直接通到水下,通常水位是位于第二级阶梯上,第二级阶梯以上还有好几层。
因此来此休息的同学都喜欢坐在阶级上,面朝一湾湖水,心情就会非常的,因为此处景色极其优美,每天特别是晚上,都能吸引很多同学过来,所以在此研究人们选择拉置的方式是一个绝佳的选择。
三年中我在学海湾的活动最为平凡,我常常去学海湾玩轮滑,后来有一次我也偶然走下去坐在下面的阶梯上,感觉好极了。
因为坐在那儿望出去视平线非常低,虽然湖面不大,但给人一望无际的感觉,望出去一片汪洋,令人心旷神怡,烦恼瞬间就没了,这也是为什么那么多人都喜欢坐到这边的原因,因而有了我此次的研究。
先是对时段问题的研究,通常早晨坐在这边的同学都是来早读的,有的看书有的读英语,中午阳光强烈,通常就没有人,晚上到天暗下来之后,人又多出来了,要么是整个宿舍一起出来聊聊天的,要么是一对对小情侣在此谈情说爱的,还有的就是单独一个人在这儿沉思或者等人。
现代城市广场空间品质初探

现代城市广场空间品质初探周彦华【摘要】通过大连星海广场典型实例对广场的空间品质即"活动与空间的统一"进行了分析调查,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可行的建议,对当前城市广场品质的提高起到一定的指导作用.【期刊名称】《山西建筑》【年(卷),期】2011(037)004【总页数】2页(P10-11)【关键词】城市广场;空间品质;城市空间【作者】周彦华【作者单位】铁道部经济规划研究院,北京,100038【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TU984.18城市广场在城市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被称为城市的“客厅”。
随着我国城市经济和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城市广场建设作为当前城市更新的一种重要手段,对提高城市活力、改善城市空间环境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大规模的建设也存在着许多问题,如空间规模尺度偏大、广场空间单一均质、服务设施不完善等影响城市建设的健康发展,因此如何合理提高品质是广场建设中的重要课题。
1 现代城市广场空间品质构成英国人安文在 1902年出版的《城市设计基础》中将城市广场看作是古希腊古罗马的历史延续;相对于“街道空间”,克里尔认为广场是一种“场所空间”;阿明德认为:“城市广场是由边界限定了的三维空间”。
这些解释都道出了城市广场的共同属性:空间以及人在空间里的活动。
1.1 城市广场空间形态按照城市广场空间的区域划分模式,广场空间包括广场的界面与底面以及广场空间中的设置物三部分[5]。
广场的底面一般就是地面,空间界面是围合广场空间的要素,又是广场的边界。
从物质要素来看可分为硬质边界—建筑物和软质边界—非建筑物,前者对广场起强限定作用,而后者起弱限定作用。
广场中的设置物由两大功能主体构成:主体标志物和非主体标志物。
主体标志物包括建筑物、纪念碑、雕塑等。
非主体标志物包括广场中的各种辅助设施及环境小品。
1.2 城市广场的空间品质广场的空间品质是决定广场优劣的重要因素。
广场包含了社会(非物质)和物理(物质)的两大范畴,二者的有机结合构成城市广场的品质;具体而言,即是人的活动以及空间的物质构成[2]。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1 运用地面材质划分广场空间
由于人的视觉规律,单从其构成材料的质地、平整 度、色调、尺度、形状等在其环境中呈现的轮廓线 作为空间的界定,就可以在广场上限定出不同性质 的空间。
地面所限定的空间被一个连续不断的空间穿过,所 以其对广场的限定作用是最弱的。
阿根廷科尔多瓦的圣马丁广场
用白色的大理石在灰色的地面上勾勒出的大教堂和州长官 邸的正立面,为广场创造了一个有趣而与众不同的空间。
在广场设计时,其中心往往被垂直的线要素占据。尤其在广场 具有某种主题时,垂直的线要素不仅是广场的中心,而且较好 地完成了点明主题的任务。 两个垂直线要素可以限定一个面,在其中间形成一张透明的空 间的墙,随着限定垂直线要素数量的增加而得到加强。 一排柱子,可以在保证空间连续性的同时将大空间加以划分。
•
1.4 运用顶面界定划分广场空间
•
• •
常言道:“大树底下好乘凉”。
在广场上架设顶面如货亭、遮阳伞、掩饰空间的舞 台等均可产生开敞、无任何障碍的流动的空间。 常用于广场某个空间的界定加强,使空间的范围划 定更明确。
法国铁人广场
广场在环形步行道上方采用了一个环状的玻璃顶棚作为核心设 计元素,成功消除了市中心三角形的空间及其在周边不同形式 的建筑带来的影响,朔造了更加灵活的空间。
下沉面的四周形成空间的墙,其私密性比抬高地面 限定的空间私密性强很多。 下沉的广场是内向的,给广场中的人一种保护性和 宁静感,围合限定性强。
• •
上海博物馆的下沉广场
• • 孕育于人民广场的大空间中,下沉深度达3 m以上, 并且与地下商业街相通。 置身其间,看不到地面熙熙攘攘的人群、车流和近 处建筑群体,小坐休憩别有情趣,体现了空间、视 觉和使用功能的效果转换。
广场空间的边界研究
The design of the square space's side interface
广场空间是城市公共空间中的一种开放空间形式。在广场空间中,空间的 界面处理是形成广场空间的重要因素。
•
广场空间的边界可以是建筑物的部分立面,可以是树木,也可以 是柱廊、栏杆等小品以及由于地形高差或材质不同形成的凸起或 凹陷等。 通过对齐和错位关系,产生围合或开敞的空间,实现自由与制约 的平衡、简洁和多样的统一。 针对广场空间水平界面和垂直界面的处理方式进行研究。
根据面的形状不同可分为 1 单面围合 2 双面围合 3 三面围合 4 四面围合
2.2.1 用单面划分广场空间
在广场中独立的单面通常是一片墙或广告牌 小景观等。 垂直面对空间的划分与其大小、感觉的强弱 与建筑的高度和宽度成一定比例有关。一般 来说,单面越是整体统一,距离越近,这个 空间的感觉越强,越明显;反之,则空间的 感觉越弱,越模糊. 澳门著名的“大三八”牌坊,形成了展览馆 室外广场环境空间的“分隔线”。
2.2.3 用三面围合限定广场空间
广场空间的“u”形面组合,可以很明确地 限定一个空间,并且产生一个内向的焦点, 而另一个面则有外向性。
如著名的卢浮宫广场,
2.2.4用四面围合限定广场空间
四面围合的广场形式是对广场空间限定作用 最强的一种方式,容易使人感受到广场的大 小、宽窄和形状等。 在广场中心设置雕翅能吸引人们视线,为广 场增添活力和动感。广场的围合可以由周围 建筑或连廊、廊道空间限定。 四面围合的广场空间,因其不同的围合条件 而产生不同的围合效果:围合的界面愈近、 愈高、愈密实其封闭感愈强;围合的界面愈 远、愈低、愈稀疏其封闭感则愈弱. 如巴黎的旺多姆广场。
2.2.2 用两面划分广场空间
双面可分为“L”型面、两平行面的划分方 式,不同形式对空间有不同的界定效果。 “L”形组合的广场空间的两个边缘受到建 筑的明确界定,而另外两个边缘则是模糊的。 这种既明确又含糊的特征使得“L”形组合 在广场空间的创造中具有极大的灵活性。 两个互相平行的垂直面,也可以限定广场的 一个空间范围,置身其中,仍可很容易感受 到广场的范围及宽窄。 广场中这个范围敞开的两端是由面的垂直边 沿建筑或连廊来限定,这个空间是虚无的, 是外向性的,并有强烈的方向感. 如意大利的吉贝利纳城市广场。
•
•
1.0 广场空间水平界面的处理方式
广场空间的水平界面是指能允许人通行的地面或架立起的顶面,它是广 场空间中人们的视觉和触觉接触最密切的一种界面。 根据其界定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以下几种水平界面处理方式: 1.1 运用地面材质划分广场空间 1.2 抬高地面划分广场空间 1.3 下沉地面划分广场空间 1.4 运用顶面界定划分广场空间
2.0 广场空间垂直界面的处理方式
•
广场的垂直界面是指两侧的建筑立面或柱子,可以利用它的高低、前后的错落来 增加空间的深度感。 根据垂直界定要素的不同,可以把其界定方式分为线要素和面要素两种界定方式。
•
2.1运用线要素划分广场空间 2.2运用面要素划分广场空间
2.1 运用线要素划分广场空间
• 垂直的线要素如一根柱子,可以在广场平面上确定一个点,而 在空间中则会令人注目。单个的线要素可以聚焦人们的视觉, 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其“向心力”是非常明显和强烈的。
•
小结:
•
广场界面划分的空间不仅是消遣、休息之地,也是广泛获取信息、进行社会交往 接触的场所,人们可以得到自由和谐、亲切自然的城市空间环境,以实现精神和 心理的满足。 人们的眼光不应局限在界面处理后的局部空间上,更关键的是将划分的界面纳入 广场的空间架构中,从更大的空间中体会各元素界面,使得空间与空间之间得到 更好的联系与渗透。
随着升起的高度不同,人们对广场空间的连续 性感知也不同。
•
美国先锋法庭广场
利用贝壳形坡道和台阶将广场抬高部分与主广场联系在 一起,抬高部分成为广场中最受欢迎的静态活动区域, 人们在这里可以等待和注视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场中发生的一切。
1.3 下沉地面划分广场空间
• 广场的部分下沉可以巧妙运用垂直的高差分隔空间, 以取得空间和视觉效果的变化,这个空间是通过下 沉的垂直面限定的。
• •
斯洛文尼亚的塔尔蒂尼广场
位于皮兰市,曾经是个被废弃的船坞,后来被改造成可 以看到风景的秀丽广场,其原本的不规则形状以矗立着 朱塞佩·塔尔蒂尼雕像的白色巨大椭圆形为中心,而其 椭圆的边缘则被小的列柱限定出一个统一的广场空间.
2.2 运用面要素划分广场空间
用垂直面要素界定广场的方式有很多变化,由于人的心理感应,即 使是单个的面状建筑也可以在自身的张力范围内界定出一个虽然无 形但却明确有感的“空间”。
德国的路易森广场
• • • 红色调的地面处理和白色大理石条纹把整个广场空 间分割成几个大区域。 条纹以圆柱中心为端点,发散出轴线和对称线,形 成一幅孔雀图案。 电车轨道和公共汽车道沿着这些精致的几何线条和 图案延伸。
1.2 抬高地面划分广场空间
• 抬高的地面将在广场空间中创造一个空间领域, 并产生突现、隆起,可令人兴奋,并诱导人们 的视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