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章 机械能 第2讲(学生版)

第五章 机械能  第2讲(学生版)
第五章 机械能  第2讲(学生版)

第2讲 动能定理及应用

一、动能

1.定义:物体由于运动而具有的能.

2.公式:E k =1

2

m v 2.

3.单位:焦耳,1 J =1 N·m =1 kg·m 2/s 2.

4.标矢性:动能是标量,动能与速度方向无关.

5.动能的变化:物体末动能与初动能之差,即ΔE k =12m v 22-1

2m v 12.

二、动能定理

1.内容:在一个过程中合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等于物体在这个过程中动能的变化.

2.表达式:W =ΔE k =E k2-E k1=12m v 22-1

2m v 12.

3.物理意义:合力的功是物体动能变化的量度.

4.适用条件:

(1)动能定理既适用于直线运动,也适用于曲线运动. (2)动能定理既适用于恒力做功,也适用于变力做功.

(3)力可以是各种性质的力,既可以同时作用,也可以分阶段作用.

如图1所示,物块沿粗糙斜面下滑至水平面;小球由内壁粗糙的圆弧轨道底端运动至顶端(轨道半径为R ).

图1

对物块有W G +W f1+W f2=12m v 2-1

2m v 02

对小球有-2mgR +W f =12m v 2-1

2

m v 02

自测1 (多选)关于动能定理的表达式W =E k2-E k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公式中的W 为不包含重力的其他力做的总功

B.公式中的W 为包含重力在内的所有力做的功,也可通过以下两种方式计算:先求每个力的

功再求功的代数和或先求合外力再求合外力的功

C.公式中的E k2-E k1为动能的增量,当W>0时动能增加,当W<0时,动能减少

D.动能定理适用于直线运动,但不适用于曲线运动,适用于恒力做功,但不适用于变力做功

自测2关于运动物体所受的合外力、合外力做的功及动能变化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合外力为零,则合外力做功一定为零

B.合外力做功为零,则合外力一定为零

C.合外力做功越多,则动能一定越大

D.动能不变,则物体所受合外力一定为零

命题点一对动能定理的理解

1.动能定理表明了“三个关系”

(1)数量关系:合外力做的功与物体动能的变化具有等量代换关系,但并不是说动能变化就是合外力做的功.

(2)因果关系:合外力做功是引起物体动能变化的原因.

(3)量纲关系:单位相同,国际单位都是焦耳.

2.标量性

动能是标量,功也是标量,所以动能定理是一个标量式,不存在方向的选取问题.当然动能定理也就不存在分量的表达式.

例1(多选)如图2所示,一块长木板B放在光滑的水平面上,在B上放一物体A,现以恒定的外力拉B,由于A、B间摩擦力的作用,A将在B上滑动,以地面为参考系,A、B都向前移动一段距离.在此过程中()

图2

A.外力F做的功等于A和B动能的增量

B.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A的动能的增量

C.A对B的摩擦力所做的功等于B对A的摩擦力所做的功

D.外力F对B做的功等于B的动能的增量与B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之和

变式1 (多选)质量为m 的物体在水平力F 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在光滑地面上运动,前进一段距离之后速度大小为v ,再前进一段距离使物体的速度增大为2v ,则( ) A.第二过程的速度增量等于第一过程的速度增量 B.第二过程的动能增量是第一过程动能增量的3倍 C.第二过程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外力做的功 D.第二过程合外力做的功等于第一过程合外力做功的2倍

命题点二 动能定理的基本应用

1.应用流程

2.注意事项

(1)动能定理中的位移和速度必须是相对于同一个参考系的,一般以地面或相对地面静止的物体为参考系.

(2)应用动能定理的关键在于准确分析研究对象的受力情况及运动情况,可以画出运动过程的草图,借助草图理解物理过程之间的关系.

(3)当物体的运动包含多个不同过程时,可分段应用动能定理求解;也可以全过程应用动能定理.

(4)列动能定理方程时,必须明确各力做功的正、负,确实难以判断的先假定为正功,最后根据结果加以检验.

例2 (多选)(2016·全国卷Ⅲ·20)如图3所示,一固定容器的内壁是半径为R 的半球面;在半球面水平直径的一端有一质量为m 的质点P .它在容器内壁由静止下滑到最低点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做的功为W .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 .设质点P 在最低点时,向心加速度的大小为a ,容器对它的支持力大小为N ,则( )

图3

A.a =2(mgR -W )mR

B.a =2mgR -W mR

C.N =3mgR -2W R

D.N =2(mgR -W )R

例3 (2017·上海单科·19)如图4所示,与水平面夹角θ=37°的斜面和半径R =0.4 m 的光滑圆轨道相切于B 点,且固定于竖直平面内.滑块从斜面上的A 点由静止释放,经B 点后沿圆轨道运动,通过最高点C 时轨道对滑块的弹力为零.已知滑块与斜面间动摩擦因数μ=0.25.(g 取10 m/s 2,sin 37°=0.6,cos 37°=0.8)求:

图4

(1)滑块在C 点的速度大小v C ; (2)滑块在B 点的速度大小v B ; (3)A 、B 两点间的高度差h .

变式2 (2016·天津理综·10)我国将于2022年举办冬奥会,跳台滑雪是其中最具观赏性的项目之一.如图5所示,质量m =60 kg 的运动员从长直助滑道AB 的A 处由静止开始以加速度a =3.6 m/s 2匀加速滑下,到达助滑道末端B 时速度v B =24 m/s ,A 与B 的竖直高度差H =48 m ,为了改变运动员的运动方向,在助滑道与起跳台之间用一段弯曲滑道衔接,其中最低点C 处附近是一段以O 为圆心的圆弧.助滑道末端B 与滑道最低点C 的高度差h =5 m ,运动员在B 、C 间运动时阻力做功W =-1 530 J ,取g =10 m/s 2.

图5

(1)求运动员在AB 段下滑时受到阻力F f 的大小;

(2)若运动员能够承受的最大压力为其所受重力的6倍,则C 点所在圆弧的半径R 至少应为多大.

命题点三 动能定理与图象问题的结合

1.解决物理图象问题的基本步骤

(1)观察题目给出的图象,弄清纵坐标、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及图线所表示的物理意义.

(2)根据物理规律推导出纵坐标与横坐标所对应的物理量间的函数关系式.

(3)将推导出的物理规律与数学上与之相对应的标准函数关系式相对比,找出图线的斜率、截距、图线的交点、图线下的面积所对应的物理意义,分析解答问题,或者利用函数图线上的特定值代入函数关系式求物理量. 2.图象所围“面积”的意义

(1)v -t 图象:由公式x =v t 可知,v -t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的位移. (2)a -t 图象:由公式Δv =at 可知,a -t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物体速度的变化量. (3)F -x 图象:由公式W =Fx 可知,F -x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4)P -t 图象:由公式W =Pt 可知,P -t 图线与坐标轴围成的面积表示力所做的功.

例4 如图6甲所示,在倾角为30°的足够长的光滑斜面AB 的A 处连接一粗糙水平面OA ,OA 长为4 m.有一质量为m 的滑块,从O 处由静止开始受一水平向右的力F 作用.F 只在水平面上按图乙所示的规律变化.滑块与OA 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g 取10 m/s 2,试求:

图6

(1)滑块运动到A 处的速度大小;

(2)不计滑块在A 处的速率变化,滑块冲上斜面AB 的长度是多少?

变式3 (多选)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它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重力加速度为g .用水平力拉物体,运动一段时间后撤去此力,最终物体停止运动.物体运动的v -t 图象如图7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图7

A.水平拉力大小为F =m v 0t 0

B.物体在3t 0时间内位移大小为3

2v 0t 0

C.在0~3t 0时间内水平拉力做的功为1

2

m v 02

D.在0~3t 0时间内物体克服摩擦力做功的平均功率为1

2μmg v 0

变式4(2018·湖北黄石调研)用传感器研究质量为2 kg的物体由静止开始做直线运动的规律时,在计算机上得到0~6 s内物体的加速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8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图8

A.0~6 s内物体先向正方向运动,后向负方向运动

B.0~6 s内物体在4 s时的速度最大

C.物体在2~4 s时的速度不变

D.0~4 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等于0~6 s内合力对物体做的功

命题点四动能定理在多过程问题中的应用

例5(2017·河北唐山模拟)如图9所示,装置由AB、BC、CD三段轨道组成,轨道交接处均由很小的圆弧平滑连接,其中轨道AB、CD段是光滑的,水平轨道BC的长度x=5 m,轨道CD足够长且倾角θ=37°,A、D两点离轨道BC的高度分别为h1=4.30 m、h2=1.35 m.现让质量为m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自A点由静止释放.已知小滑块与轨道BC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sin 37°=0.6,cos 37°=0.8.求:

图9

(1)小滑块第一次到达D点时的速度大小;

(2)小滑块第一次与第二次通过C点的时间间隔;

(3)小滑块最终停止的位置距B点的距离.

答案(1)3 m/s(2)2 s(3)1.4 m

变式5(2015·福建理综·21)如图10所示,质量为M的小车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小车AB段是半径为R的四分之一圆弧光滑轨道,BC段是长为L的水平粗糙轨道,两段轨道相切于B点.一质量为m的滑块在小车上从A点由静止开始沿轨道滑下,重力加速度为g.

图10

(1)若固定小车,求滑块运动过程中对小车的最大压力;

(2)若不固定小车,滑块仍从A 点由静止下滑,然后滑入BC 轨道,最后从C 点滑出小车.已知滑块质量m =M

2,在任一时刻滑块相对地面速度的水平分量是小车速度大小的2倍,滑块与

轨道BC 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求:

①滑块运动过程中,小车的最大速度大小v m ; ②滑块从B 到C 运动过程中,小车的位移大小s .

1.(多选)(2017·山师大附中模拟)质量不等,但有相同动能的两个物体,在动摩擦因数相同的水平地面上滑行,直至停止,则( ) A.质量大的物体滑行的距离大 B.质量小的物体滑行的距离大 C.它们滑行的距离一样大

D.它们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一样多

解析 根据动能定理-μmg ·s =0-E k0,所以质量小的物体滑行的距离大,并且它们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在数值上都等于初动能的大小,B 、D 选项正确.

2.一个质量为25 kg 的小孩从高度为

3.0 m 的滑梯顶端由静止开始滑下,滑到底端时的速度为2.0 m/s.g 取10 m/s 2,关于力对小孩做的功,以下结果正确的是( ) A.合外力做功50 J B.阻力做功500 J C.重力做功500 J D.支持力做功50 J

3.(2016·全国卷Ⅲ·16)一质点做速度逐渐增大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在时间间隔t 内位移为s ,动能变为原来的9倍.该质点的加速度为( ) A.s t 2 B.3s 2t 2 C.4s t 2 D.8s t 2

4.在离地面高为h 处竖直上抛一质量为m 的物块,抛出时的速度为v 0,当它落到地面时的速度为v ,用g 表示重力加速度,则在此过程中物块克服空气阻力所做的功等于( ) A.mgh -12m v 2-1

2m v 02

B.-12m v 2-1

2m v 02-mgh

C.mgh +12m v 02-12m v 2

D.mgh +12m v 2-1

2m v 02

5.静止在粗糙水平面上的物块在水平向右的拉力作用下做直线运动,t =4 s 时停下,其v -t 图象如图1所示,已知物块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处处相同,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图1

A.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物块克服摩擦力做的功

B.整个过程中拉力做的功等于零

C.t =2 s 时刻拉力的瞬时功率在整个过程中最大

D.t =1 s 到t =3 s 这段时间内拉力不做功

6.(多选)质量为1 kg 的物体静止在水平粗糙的地面上,在一水平外力F 的作用下运动,如图2甲所示,外力F 对物体所做的功、物体克服摩擦力F f 做的功W 与物体位移x 的关系如图乙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 2.下列分析正确的是( )

图2

A.物体与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2

B.物体运动的位移为13 m

C.物体在前3 m 运动过程中的加速度为3 m/s 2

D.x =9 m 时,物体的速度为3 2 m/s

7.(多选)质量为2 kg的物体,放在动摩擦因数μ=0.1的水平面上,在水平拉力的作用下由静止开始运动,水平拉力做的功W和物体发生的位移x之间的关系如图3所示,重力加速度g 取10 m/s2,则此物体()

图3

A.在位移x=9 m时的速度是3 3 m/s

B.在位移x=9 m时的速度是3 m/s

C.在OA段运动的加速度是2.5 m/s2

D.在OA段运动的加速度是1.5 m/s2

8.(多选)(2018·河南安阳质检)一质量为2 kg的物体,在水平恒定拉力的作用下以一定的初速度在粗糙的水平面上做匀速运动,当运动一段时间后,拉力逐渐减小,且当拉力减小到零时,物体刚好停止运动,图4中给出了拉力随位移变化的关系图象.已知重力加速度g取10 m/s2,由此可知()

图4

A.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0.35

B.减速过程中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约为12 J

C.匀速运动时的速度约为6 m/s

D.减速运动的时间约为1.7 s

9.(多选)如图5所示,竖直平面内有一个半径为R的半圆形轨道OQP,其中Q是半圆形轨道的中点,半圆形轨道与水平轨道OE在O点相切,质量为m的小球沿水平轨道运动,通过O 点后进入半圆形轨道,恰好能够通过最高点P,然后落到水平轨道上,不计一切摩擦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g为重力加速度)()

图5

A.小球落地时的动能为5

2mgR

B.小球落地点离O 点的距离为2R

C.小球运动到半圆形轨道最高点P 时,向心力恰好为零

D.小球到达Q 点的速度大小为3gR

10.(多选)太阳能汽车是靠太阳能来驱动的汽车.当太阳光照射到汽车上方的光电板时,光电板中产生的电流经电动机带动汽车前进.设汽车在平直的公路上由静止开始匀加速行驶,经过时间t ,速度为v 时达到额定功率,并保持不变.之后汽车又继续前进了距离s ,达到最大速度v max .设汽车质量为m ,运动过程中所受阻力恒为F f ,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的额定功率为F f v max

B.汽车匀加速运动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为F f v t

C.汽车从静止开始到速度达到最大值的过程中,克服摩擦力所做的功为12m v max 2-12m v 2

D.汽车从静止开始到速度达到最大值的过程中,合力所做的功为1

2m v max 2

11.(2017·全国卷Ⅱ·24)为提高冰球运动员的加速能力,教练员在冰面上与起跑线相距s 0和s 1(s 1

图6

(1)冰球与冰面之间的动摩擦因数; (2)满足训练要求的运动员的最小加速度.

12.如图7所示,装置ABCDE固定在水平地面上,AB段为倾角θ=53°的斜面,BC段为半径R=2 m的圆弧轨道,两者相切于B点,A点离地面的高度为H=4 m.一质量为m=1 kg的小球从A点由静止释放后沿着斜面AB下滑,当进入圆弧轨道BC时,由于BC段是用特殊材料制成的,导致小球在BC段运动的速率保持不变.最后,小球从最低点C水平抛出,落地速率为v=7 m/s.已知小球与斜面AB之间的动摩擦因数μ=0.5,重力加速度g=10 m/s2,sin 53°=0.8,cos 53°=0.6,不计空气阻力,求:

图7

(1)小球从B点运动到C点克服阻力所做的功;

(2)B点到水平地面的高度;

(3)小球运动到C点时的速度大小.

人教版 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

人教版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综合卷检测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重为G的物体在拉力F的作用下,以速度v匀速运动距离为s,已知物体在水平桌面上运动时受到的摩擦阻力为物重的n分之一,不计绳重、轮与轴间的摩擦,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使用该滑轮组一定省力B.拉力的功率为Fv C.额外功为1 n (2nF﹣G)s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2 G F 2.如图,保持F的方向竖直向上不变,将杆由A位置匀速转动到B位置,在这个过程中F 将() A.先变大后变小B.始终变大C.始终变小D.始终不变 3.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

A.A端下沉B.B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D.无法确定 4.某同学用滑轮组提升物体,绳子自由端竖直移动的距离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a 所示,物体上升的高度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如图中图线b所示。已知物体的质量为450g,所用动滑轮的质量为50g,绳子自由端的拉力F为3.2N.g取10N/kg。在0~2s的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上升的速度为0.1m/s B.机械提升动滑轮做的功0.2J C.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90% D.拉力F的功率为0.64W 5.如图,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为10N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4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 A.5N 0.8m/s B.20N 0.8m/s C.5N 0.2m/s D.20N 0.2m/s 6.如图是搬运工人用滑轮组将仓库中的货物沿水平轨道拉出的示意图。已知货物的质量为600kg,所受轨道的摩擦力为其重力的0.1倍,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若人以0.6m/s 的速度匀速前行,经100s将货物拉出仓库。人拉货物的过程中,分析正确的是() A.货物移动距离为20m B.工人的拉力为400N

2017年新人教版十一章《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第^一章 功与机械能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8分) 1. 小王用推车将重100N 得垃圾运到垃圾箱得过程中,刚好在水平大理石地面 与水泥地面上各匀速运动了 20m,比较在两段路面上做功得情况,下列说法正确得 就是() A. 推力与摩擦力就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没做功 B. 推力与摩擦力就是一对相互作用力,所以没做功 C. 在水泥地面上得摩擦力大,所以做功多 D. 两段路面做得功一样多 2、在汶川地震得抗震救灾中,党与政府把救人放在重中之重得位置。在倒 塌房屋得废墟中搜救被困人员,重型吊机起到了重要得作用。假如起重机得钢丝 绳吊着6X 105N 得重物匀速上升,图1所示得图像中,能正确反映钢丝绳得拉力所 做得功与时间关系得就是() 3、星期天一大早,爸爸驾车载着李红一家去石家庄玩。 李红从车窗向外瞧,恰好瞧到交通标志牌上得标志,如图2所示。若汽车以72km/h 得速度在匀速行驶 ,此时发动机得功率为 60kW,则下面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 ) A. 汽车行驶时,受到得阻力为833N B. 此时汽车得牵引力为3000N C. 汽车到达石家庄,全程克服阻力所做得功就是1、2X 105J D. 汽车在行驶过程,只受到一对平衡力得作用 4、 骑自行车时,在上坡前往往要加紧蹬几下脚踏板,这就是为了() A. 增大惯性 B.增大上坡得推力 C.增大动能 D. 增大势能 5、 关于能量得大小,下列说法中错误得就是 在到达某处路段时 O t/s O t/s O t/s B C 图1 D

A、运动速度越大得物体,动能也越大 B、质量大得物体,动能不一定大

C、质量大得物体,其重力势能不一定大 D质量越大得物体,被举得越高,其重力势能就越大 6 三峡水库修建大坝,为了提高水位,增加水得() A.内能 B.重力势能 C.弹性势能 D.动能 7、物体在平衡力得作用下,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具有得机械能一定不变 B、具有得动能一定不变 C、具有得重力势能一定不变 D、无法判断 8、小孩从滑梯上匀速下滑得过程中,下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重力势能减少,动能增加 B、重力势能增加,动能减少 C、重力势能增加,动能不变 D、重力势能减少,动能不变 9、2008年8月13日,中国选手刘春红在一场比赛中5破世界纪录,以总成绩286kg,稳获69kg女子举重金牌,成功卫冕。图2所示就是她得比赛情景。下面就是对她挺举过程得详细描述:①她蹲下身子,用力向上提杠铃,但杠 铃未离开地面;②杠铃离开地面,被她举至肩头;③杠铃在她肩头 停留一段时间;④将杠铃从肩头举过头顶;⑤举着杠铃在头顶停留 一段时间。下面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 整个过程刘春红都对杠铃做了功 图2 B. 整个过程刘春红都没有对杠铃做功 C. 刘春红只在①③⑤阶段对杠铃做了功 D. 刘春红只在②④阶段对杠铃做了功 10、如图3所示,就是郭晶晶、吴敏霞进行双人三米板跳水比赛得情景,从起跳至落到水面得过程中,她们得动能与重力势能变化得情况就是 () A、动能一直减小,重力势能一直增大 B、动能一直增大,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C、动能先增大后减小,重力势能先减小后增大 图3 D动能先减小后增大,重力势能先增大后减小 11、下列有关功率得说法中,正确得就是() A物体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B 物体做功时间越长,功率越大 C物体做越快,功率越大 D 物体做功时间越短,功率越大 12、2005年10月13日,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用“长征四号乙”运载火箭,成

新概念二.第42讲.学生版

Not very musical Part 1 Basic words and expressions 1. musical adj. 精通音乐的音乐般的 ,美妙的,悦耳的 musical instrument The mother found that her son had a musical talent. 母亲发现儿子有音乐天赋。 He has a musical speaking voice. 他的嗓音非常悦耳。 2. market n.市场,集市 The market is rather busy in the morning. They put a new product on the market. 他们向市场推出一种新产品。 课堂内容

3. stop v. 停止;中止 stop to do停下其他活动去做 stop doing停止该动作 On the way to the station, I stopped to buy a paper. 在去车站的路上,我停下来买了张报纸。 I've stopped buying newspapers. 我已不再买报纸了。 4. snake charmer 玩蛇者 5. pipe n.(吹奏的)管乐器 6. tune n.曲调 He played a tune on the piano. 他在钢琴上演奏了一首曲子。 The piano is out of tune. 这钢琴走调了。 7.glimpse n.一瞥 have/ get a glimpse of, catch a glimpse of, take a glimpse at: I got a glimpse of her. 我只看过她一眼。 He took a glimpse at the ‘No Parking’ signs outside Jasper's gate and parked his car there. 他瞥了一眼贾斯珀家大门外边的那些“禁止停车”的牌子,然后把车停在了那里。 This afternoon I caught a glimpse of Debbie and Dan walking together in the park. 今天下午我瞥见黛比和丹一起在公园里散步。 8.snake n.蛇 I have a fear of snakes. 我害怕蛇。 The snake is still alive.那条蛇还活着。 9. movement n.动作 movements of the legs腿部动作

机械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doc

机械功和机械能单元检测题 班级: 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座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 一、选择题(21 分) 1.如图,小虎用水平向右的力推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箱子,但没有推动,则此时() A.小虎的推力小于箱子受到的阻力 B.小虎的推力大于箱子受到的阻 力C.小虎对箱子做了功 D.小虎对箱子没有做功 2.一位中学生沿教学大楼的楼梯匀速登高 了 3 m,该学生登楼做的功最接近于() A.1500 J B.150 J C.15 J D.1.5 J 3.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落的过程中(A.动能一定增大 B .机械能一定不变 ) C.重力势能一定减小D.机械能一定 增加 4. 下列关于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提着箱子站在地面不动,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B.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楼,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重力对汽车有做功 D.过山车向下运动过程中,车上乘客所受重力对乘客没有做功 5.起重机匀速提升重为 2× 104牛顿的工件,提升了 100 米,又沿水平方向移动了 5 米,起重机在这个过程中钢丝绳的拉力所做的功是:() A.3 × 105焦耳 B.10 5 焦耳 C.2× 106焦耳 D.0焦耳 6.把篮球抛向空中,忽略空气阻力,图 3 哪一图象能正确反映球离手后至落回地面前机械能( E )与篮球离地——高度(h )的关系() 7 一辆在水平路面上匀速行驶的洒水车正在洒水作业,关于该洒水车,下列说法正确的 是() A、机械能不变,重力势能不变B、机械能变小,重力势能、动能变小 C、机械能不变,动能变小D、机械能变小,动能不变 二、填空题:( 23 分) 8.起重机在匀速向上提升货物的过程中,物体的动能 _______,势能 _______,物体的机械能 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拉弯的弓把箭射出去,这时弓的_______转化为箭的 _______. 9.在水平桌面上滚动的小球受到桌子的支持力和重力的作用,支持力在小球滚动时 ______功,这时重力对小球 ________功。(填“做”或“不做”) 10.汽车发动机的功率 80 千瓦,汽车以 36 千米/小时的速度匀速行驶,牵引力大小 是 _____牛顿,如果车辆行驶的速度保持不变,这时路面对汽车的阻力为_______牛顿。 11小龙背着质量为 25 kg 的实验器材从实验楼的一楼上到三楼,又沿着走廊水平走了5 m 到达实验室.每层楼高 3 m,小龙对实验器材做功________J.若在搬运实验器材的整个过程中小龙总共做功 4 500 J,则小龙自身质量为 ________kg.(g=10 N/kg) 12.如图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 800 N 的物体在 10 s 内匀速上升 1 m.已知拉绳子的力 F 为 500 N,,则在这一过程中拉力做了有用功_______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______拉力的功率为 _______w, 13、功率相等的两汽车,在相等时间内匀速通过的距离之比为 3:2 ,两汽车所 受牵扯引力之比 ____________,做功之比为 ____________。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题及答案

功和机械能综合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 1.如图15-1所示的四种情景中,人对物体做功的是() 图15-1 2.用100N的水平力F1在光滑的水平面上拉1000N的重物,用100N的水平拉力F2沿粗糙水平面拉500N的重物,分别前进了10m.则() A.F1做功多B.F2做功多C.F1、F2做功一样多D.不能判断 3.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快 B.机械效率越高的机械做功越多 C.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多 D.功率越大的机械做功越快 4.使用简单机械的好处是( ) A.减少额外功B.增大功率 C.省力又省功D.省力或方便工作 5.体育课上掷铅球,某同学用550N的推力将38N的铅球推出了7.5m远,这位同学在推铅球时对铅球做的功为( ) A.285J B.4125J C.4 410J D.无法判断 6.某同学用一滑轮组分别将两个质量不等的重物匀速提升相同的高度(不计摩擦),则在两次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 A.机械效率相等 B.做的额外功相等 C.做的总功相等 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不等 7.一个人用同样大小的水平方向的力拉木箱,分别在光滑和粗糙的两种水平地面上前进相同的距离,关于拉力所做的功,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在粗糙的地面上做功较多 B.在光滑的地面上做功较多 C.两次做功一样多 D.条件不足,无法比较两次做功的多少功的计算 8.起重机将500N的货物匀速吊起12m,然后将货物水平移动2m,在整个过程中起重机拉力做的功为() A.7×103J B.6×103J C.1000J D.1.2×104J 9.如图15-2所示,一个质量为50kg的人,在10s内连续向上跳12个台阶,已知每个台阶的高度为0.2m,则这个人在这段时间内的功率是()(g取10N/kg)

功和机械能单元 易错题测试基础卷试题

功和机械能单元易错题测试基础卷试题 一、选择题 1.如图所示,轻质杠杆可绕O(O 是杠杆的中点)转动,现在B端挂一重为G的物体,在A端竖直向下施加一个作用力F,使其在如图所示的位置平衡,则 A.F 一定大于G B.F 一定等于G C.F 一定小于G D.以上说法都不正确 2.材料相同的甲、乙两个物体分别挂在杠杆A、B两端,O为支点(OA<OB),如图所示,杠杆处于平衡状态.如果将甲、乙物体(不溶于水)浸没于水中,杠杆将会 A.A端下沉B.B端下沉C.仍保持平衡D.无法确定 3.端午节是我国的传统节日,很多地方举行了赛龙舟活动,极大丰富了人们的文化生活,关于赛龙舟活动,以下分析不正确的是() A.运动员划水的船桨是费力杠杆 B.龙舟漂浮在水面上,说明龙舟受到的浮力大于重力 C.运动员向后划水,龙舟向前运动,说明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D.划船时,水既是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4.如图所示,杠杆始终处于水平平衡状态,改变弹簧测力计拉力F的方向,使其从 ①→②→③,此过程中() A.①位置力臂最长B.③位置力臂最长 C.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大后变小D.弹簧测力计示数先变小后变大

5.如图所示,一块厚度很薄、质量分布均匀的长方体水泥板放在水平地面上,若分别用一竖直向上的动力F1、F2作用在水泥板一端的中间,欲使其一端抬离地面,则() A.F1>F2,因为甲中的动力臂长 B.F1F2,因为乙中的阻力臂短 D.F1=F2,因为动力臂都是阻力臂的2倍 6.如图所示,用弹簧测力计竖直向上拉杠杆,当杠杆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示数为10N;若将弹簧测力计改为斜向上拉,使弹簧测力计的轴线与杠杆垂直,当杠杆静止时,弹簧测力计的示数 A.大于10N B.小于10N C.等于10N D.无法判断 7.一个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力() A.必须作用于动力的作用点上 B.必须作用在支点上 C.必须作用在阻力的作用点上 D.可以作用在杠杆任一点上,但必须使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8.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做功时间长的机械,功率一定小 C.所有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D.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9.如图,小明分别用甲、乙两个滑轮把同一袋沙子从地面提到二楼,用甲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1,机械效率为η1;用乙滑轮所做的总功为W2,机械效率为η2.若不计绳重与摩擦,则() A.W1=W2η1=η2 B.W1<W2η1<η2 C.W1>W2η1>η2 D.W1<W2η1>η2 10.如图所示,可绕O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D点挂一个重为G的物体M,用一把弹簧测力计依次在A,B,C三点沿圆O相切的方向用力拉,都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读出三次

第2讲 五颜六色B(学生版)

【课前测【课前测【课前测

【例题【例题【例题

A.18 B.20 C.22 D. 24 A.16 B.17 C.18 D.19 【例题4】 用小正方体拼成了一个如下图的模型,然后把它粘在地上喷上红色油漆,这堆正方体中共有几个小正方形没有被喷上颜色. A.27 B.28 C.29 D.30 【例题5】 薇儿用小正方体拼成了一个如下图的图形,然后把它粘在地上喷上绿色油漆,这堆正方体中共有几个小正方形没有被喷上颜色. 【例题6】 下图是一个正方体木块,在它的表面涂上蓝色,然后沿正方体上面直线垂直切开.切成了()个三棱柱.这些三棱柱一共有()个面没有被涂色.

A.8;14 B.8;16 C.10;16 D.10; 20A.2 B.3 C.4 D.5 【例题7】 用10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工”字形(如下图),然后又将表面都涂成黄色,最后又把小正方体分开,数一数: (1)3面涂成黄色的小正方体有()个. A.2 B.3 C.4 D.5 【例题8】 用10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工”字形(如下图),然后又将表面都涂成黄色,最后又把小正方体分开,数一数: (2)4面涂成黄色的小正方体有()个. 【例题9】 用10个小正方体摆成一个“工”字形(如下图),然后又将表面都涂成黄色,最后又把小正方体分开,数一数: (3)5面涂成黄色的小正方体有()个.

A.2 B.3 C.4 D. 5 挑战题 A.3 B.4 C.5 D.6 【例题10】 一个大正方体的表面上都涂上绿色,然后切成27个小正方体(切线如下图所示).在这些切成的小正方体中,问: (1)1面涂成绿色的有()个. A.6 B.8 C.10 D.12 【例题11】 一个大正方体的表面上都涂上绿色,然后切成27个小正方体(切线如下图所示).在这些切成的小正方体中,问: (2)2面涂成绿色的有()个. 【例题12】 一个大正方体的表面上都涂上绿色,然后切成27个小正方体(切线如下图所示).在这些切成的小正方体中,问:

功和机械能测试卷及答案(1)

功和机械能测试卷及答案(1) 一、选择题 1.古代战争中,军队用投石车投出巨石攻击城墙,在巨石被投出到击中城墙的过程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巨石在上升过程中动能不断增大 B.巨石在最高点时动能为零 C.巨石在下降过程中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 D.巨石在下降过程中重力势能不断减小 【答案】D 【解析】 A、巨石运动过程中,上升阶段,速度减小,动能减小;故A错误; B、巨石在最高点时仍保持一定的速度运动,动能不为零;故B错误;CD、巨石下落过程速度增大,动能增大,高度减小,重力势能减小,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故C错误,D正确.故选D. 2.有甲、乙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在同一高度以大小相等的速度,将甲球竖直向下抛出、将乙球竖直向上抛出,如图所示。若不计空气阻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抛出时刻,甲球比乙球的动能小 B.抛出时刻,甲球比乙球的重力势能小 C.乙球上升过程中,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 D.甲球下落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 【答案】D 【解析】 【详解】 A.抛出时刻,甲乙两球的速度大小相等,又因为甲乙是两个完全相同的小球,因此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所以抛出时刻甲球和乙球的动能相等;故A错误; B.由题意可知,甲乙两球的质量相等,甲乙两个小球在同一高度抛出,所以抛出时刻甲球和乙球的重力势能相等;故B错误; C.乙球上升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小,高度越来越高,是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故C错误;

D.甲球下落过程中,速度越来越大,高度越来越低,是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由于不计空气阻力,所以甲球下落过程中,它的机械能保持不变;故D正确。 3.如图所示为乒乓球在水平地面上连续弹跳时产生的轨迹的一部分,该图表明() A.在图中乒乓球的弹跳方向为自右向左 B.乒乓球弹跳时机械能守恒 C.乒乓球运动过程中重力势能一直减小 D.乒乓球某次弹起过程中,弹起瞬间的动能大于此过程最高点时的重力势能 【答案】D 【解析】 【详解】 乒乓球在地面上连续弹跳中是动能和势能的相互转化.由于球与地面碰撞时有能量损失,运动中有空气阻力,所以小球在运动中机械能逐渐变小.小球向上运动时,动能转化为重力势能;下降时重力势能转化为动能,因为机械能在逐渐减小,所以球跳起的高度逐渐减小,AB选项不符合题意.乒乓球在向上运动时,重力势能增大,下降时重力势能减小,C 选项不符合题意,D选项符合题意. 4.在校园足球比赛中,队员把足球踢出后,足球在水平地面上向前减速运动,如图所示.以下关于足球在水平地面上运动的这一过程中说法正确的是 A.足球所受的重力做了功B.脚一直对足球做功 C.足球受到非平衡力作用D.地面的支持力对足球做了功 【答案】C 【解析】 【详解】 A、重力时竖直向下的,球在地面上移动的距离是水平方向,即力与距离垂直,重力不做功,故A错误; B、球离开运动员的脚以后,以后不再受运动员的作用力,故脚对球不再做功,故B错误; C、由于足球的运动速度越来越慢,运动速度发生了变化,故受到的是非平衡力,故C正确;

(完整版)新概念二.第38讲.学生版

新概念二Lesson38 课堂内容 Everything except the weather My old friend, Harrison, had lived in the Mediterranean for many years before he returned to England. He had often dreamed of retiring in England and had planned to settle down in the country. He had no sooner returned than he bought a fine house and went to live there. Almost immediately he began to complain about the weather, for even though it was still summer, it rained continually and it was often bitterly cold. After so many years of sunshine, Harrison got a shock. He acted as if he had never lived in England before. In the end, it was more than he could bear. He had hardly had time to settle down when he sold the house and left the country. The dream he had had for so many years ended there. Harrison had thought of everything except the weather. Part 1 Basic words and expressions 1. except prep.除了 They all went to sleep except me. 除我之外,他们都去睡觉了。 We go there every day except Sunday. 除了星期天,我们每天都去那儿。 They all went to sleep except the young Frenchman. 除了那位年轻的法国人以外,他们全都去睡觉了。

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物体在水平地面上做直线运动,当物体运动的路程和时间图像如图甲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当物体运动的速度和时间图像如图乙时,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2。两次推力的功率分别为P1、P2。则下列关系正确的是 A.F1=F2 P1>P2B.F1=F2 P1F2 P1>P2D.F1P2 【答案】B 【解析】 【详解】 由图象甲可知,物体作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甲=s t 甲 甲 = 4m 2s =2m/s;由v-t图象乙可 知,物体的速度保持不变,即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速度大小为v乙=4m/s;因为两次都是匀速直线运动,推力和摩擦力是平衡力,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知,推力都等于摩擦力,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摩擦力不变,受到的水平推力为F1=F2。 已知v甲<v乙,由P=W Fs t t =Fv可得,两次推力的功率P1<P2。 2.两次水平拉动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两次物体运动的路程(s)一时间(t)图象如图,根据图象,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两次物体运动的速度:v1<v2 B.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F1>F2 C.0﹣8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P1<P2 D.0﹣8s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W1=2W2 【答案】D 【解析】 【详解】

A.由图象知道,在相同时间内,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大于第二次通过的路程,即v1>v2,故A错误; B.由图象知道,两次物体都做匀速直线运动,即物体受到的拉力和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又因为是同一物体,在同一水平面上运动,故对水平面的压力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均相同,所以,两次拉动物体时,物体受到的摩擦力相等;即两次物体所受的拉力相等,大小是F1 =F2 =f,故B错误; CD.由图象知道,0~8s物体第一次通过的路程为0.8m,第二次通过的路程为0.4m,又知两次拉力相等,由W=Fs知道,两次拉力对物体所做的功满足: W1 =2W2; 由 W P t 知道,0~8s两次拉力对物体做功的功率是: P1>P2, 故C错误,D正确。 3.跳远运动的几个阶段(不计空气阻力)如图所示,关于运动员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在助跑阶段动能不变 B.在起跳时动能最大 C.在最高点时势能最小 D.落地时势能最大 【答案】B 【解析】A. 助跑阶段,运动员的质量不变,速度逐渐增大,因此动能增大;运动员的高度不变,因此重力势能不变。机械能等于动能和势能的和,动能增大,重力势能不变,因此机械能增大,故A错误。B. 起跳时,运动员的速度达到最大值,动能达到最大值,故B正确。C. 最高点时,高度达到最大值,因此重力势能也达到最大值,故C错误。D. 落地时势能最小,故D错误。 点睛:动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速度有关,质量越大,速度越大,物体的动能也就越大;重力势能与物体的质量和高度有关,质量越大,高度越大,物体的重力势能越大。 4.如图所示,定滑轮重4N,动滑轮重0.5N,在拉力F的作用下,1s内将重为4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10cm.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2013-2014中考数学专题复习学生版第二讲 实数的运算

第二讲实数的运算 【重点考点例析】 考点一:实数的大小比较。 A.6个B.5个C.4个D.3个 点评:本题主要考查了无理数的估算和数轴,根据数轴的特点,我们把数和点对应起来,也就是把“数”和“形”结合起来,二者互相补充,相辅相成,把很多复杂的问题转化为简单的问题,在学习中要注意培养数形结合的数学思想. 对应训练 1.(2013?内江)下列四个实数中,绝对值最小的数是() A.-5 B.C.1 D.4 考点二:估算无理数的大小 A.1与2之间B.2与3之间C.3与4之间D.4与5之间 点评:此题主要考查了根式的计算和估算无理数的大小,解题需掌握二次根式的基本运算技能,灵活应用.“夹逼法”是估算的一般方法,也是常用方法. 对应训练 考点三:有关绝对值的运算 例3 (2013?咸宁)在数轴上,点A(表示整数a)在原点的左侧,点B(表示整数b)在原点的右侧.若|a-b|=2013,且AO=2BO,则a+b的值为-671 . 点评:本题考查了数轴、绝对值以及两点间的距离.根据已知条件得到a<0<b是解题的关键. 对应训练 . 考点四:实数的混合运算。

点评:本题考查实数的综合运算能力,是各地中考题中常见的计算题型.解决此类题目的关键是熟记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熟练掌握负零指数幂、负指数幂、特殊角的三角函数值、绝对值等考点的运算. 对应训练 考点五:实数中的规律探索。 例5 (2013?永州)我们知道,一元二次方程x2=-1没有实数根,即不存在一个实数的平方等于-1.若我们规定一个新数“i”,使其满足i2=-1(即方程x2=-1有一个根为i).并且进一步规定:一切实数可以与新数进行四则运算,且原有运算律和运算法则仍然成立,于是有i1=i,i2=-1,i3=i2?i=(-1)?i=-i,i4=(i2)2=(-1)2=1,从而对于任意正整数n,我们可以得到i4n+1=i4n?i=(i4)n?i=i,同理可得i4n+2=-1,i4n+3=-i,i4n=1.那么i+i2+i3+i4+…+i2012+i2013的值为()A.0 B.1 C.-1 D.i 点评:本题考查了实数的运算,解答本题的关键是计算出前面几个数的值,发现规律,求出一个循环内的和再计算,有一定难度. 对应训练 【聚焦山东中考】 A.- B.- C.-2 D.-1 A. 5B.- 5 C. 6 D.- 6 3.(2013?日照)计算-22+3的结果是() A.7 B.5 C.-1 D.-5 4.(2013?聊城)(-2)3的相反数是() A.-6 B.8 C.- 1 6 D. 1 6 5.(2013?菏泽)如果a的倒数是-1,那么a2013等于() A.1 B.-1 C.2013 D.-2013 【备考真题过关】 一、选择题 1.(2013?广州)比0大的数是() A.-1 B.-1 2 C.0 D.1

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模拟测评学能测试试卷

功和机械能单元综合模拟测评学能测试试卷 一、选择题 1.如图,斜面长s为1.2m、高h为0.3m,现将重为16N的物体沿斜面向上从底端匀速拉到顶端,若拉力F为5N,拉力的功率为3W,则() A.拉力做的总功为4.8J B.斜面的机械效率为90% C.斜面上物体受到的摩擦力为5N D.物体由斜面底端运动到顶端用时2s 2.用图3甲、乙两种方式匀速提升重为100N的物体,已知滑轮重20N、绳重和摩擦力不计.则 A.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B.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C.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D.手的拉力:F甲>F乙;机械效率:η甲>η乙 3.如图所示,形状规则、密度均匀的木板AB放在水平桌面上,OA=2OB.当B端挂30 N 的重物G时,木板A端刚刚开始翘起,木板重为 A.10 N B.15 N C.30 N D.60 N 4.如图,拉力F将重 120N 的物体沿水平方向移动 1m,用时 1s。运动时,物体与地面之间的摩擦力为 30N,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8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拉力F=10N B.克服动滑轮重力做额外功 7.5J

C.动滑轮重 7.5N D.拉力的功率是 37.5W 5.如图所示,F1=4N,F2=3N,此时物体A相对于地面静止,物体B以0.1m/s的速度在物体A表面向左做匀速直线运动(不计弹簧测力计、滑轮和绳子的自重及滑轮和绳子之间的摩擦).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F2的功率为0.6W B.弹簧测力计读数为9N C.物体A和地面之间有摩擦力 D.如果增大F2,物体A可能向左运动 6.一个原来处于平衡状态的杠杆,如果再作用一个力后,杠杆仍处于平衡状态,则此力() A.必须作用于动力的作用点上 B.必须作用在支点上 C.必须作用在阻力的作用点上 D.可以作用在杠杆任一点上,但必须使力的作用线通过支点 7.关于功率和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高的机械,功率一定大 B.做功时间长的机械,功率一定小 C.所有机械的机械效率都小于1 D.功率大的机械,做功一定多 8.如图所示杠杆,力F方向始终竖直向上,当此杠杆在动力F作用下,将一个由细绳系的物体由图中位置逆时针匀速转动到水平位置时,则 A.F大小始终不变B.F先变大后变小 C.F先变小后变大D.无法判断F大小的变化 9.用图甲所示的滑轮组装置将放置在水平地面上,重为100N的物体提升一定高度.当用图乙所示随时间变化的竖直向上的拉力F拉绳时,物体的速度v和物体上升的高度h随时间变化的关系分别如图丙和丁所示.(不计绳重和绳与轮之间的摩擦)下列计算结果不正确的是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中考物理功和机械能测试题(含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平直公路上的甲、乙两辆汽车,在相同牵引力作用下匀速行驶,如果在相同时间内通过的路程比为3 :2,则甲与乙( ) A .牵引力做功之比为2 :3 B .牵引力做功之比为3 :2 C .牵引力的功率之比为1 :1 D .汽车所受的阻力之比为3 :2 【答案】B 【解析】 【详解】 解答:做功之比112232W Fs W Fs == 功率之比11122232 W P W t W P W t === 牵引力相等,匀速行驶,所以阻力相等,则阻力之比为1:1. 故选B . 2.关于功率概念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功率大的机械做的功多 B .功率大的机械做功时用的时间少 C .单位时间内完成的功越多,则功率越大 D .省力多的机械功率大 【答案】C 【解析】 【详解】 A .W =Pt ,做功多少与功率和时间有关,故A 错误; B .t =W P ,做功的时间与做功和功率有关,故B 错误; C .物体单位时间内做的功为功率,单位时间内做功越多,功率越大,故C 正确; D .功率的大小与省力无关,故D 错误; 3.如图所示,定滑轮重4N ,动滑轮重0.5N ,在拉力F 的作用下,1s 内将重为4N 的物体A 沿竖直方向匀速提高了10cm .如果不计绳重和摩擦.则以下计算结果正确的是

A .绳子自由端移动速度为0.3m/s B .拉力F 的大小为4N C .拉力F 的功率为0.45W D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75% 【答案】C 【解析】 【详解】 由图知道,承担物重的绳子的有效股数是:n =2, A .绳端移动的距离是: s =2h =2×0.1m=0.2m , 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是: 0.2m 0.2m/s 1s s v t === , 故A 错误; B .不计绳重和摩擦,则拉力()()11=4N 0.5N 2.25N 2 F G G n = +?+=动, 故B 错误; C .拉力做的总功:W 总 =Fs =2.25N×0.2m=0.45J ,拉力F 的功率: 0.45J 0.45W 1s W P t = ==总 , 故C 正确; D .拉力做的有用功W 有 =Gh =4N×0.1m=0.4J ,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 0.4J 100%100%0.45J W W η=?=?有总≈88.9%, 故D 错误。 4.如图,小聪用力将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拉走了;小明用力推箱子,但没有推动.下面关于做功的分析,正确的是 A .小明、小聪都没有对箱子做功 B .小明对箱子做了功,小聪对箱子没有做功

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物理功和机械能单元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如图,一个小球在地面上弹跳,下列分析错误是 A.小球从A处到B处重力势能增大 B.小球从B处到C处动能增大 C.小球在B处比D处重力势能大 D.小球在A、C、E三处机械能总量相等 【答案】D 【解析】 【详解】 A. 小球从A处到B处,质量不变高度增大,所以重力势能增大,故A选项正确; B. 小球从B处到C处,质量不变,在重力作用下速度逐渐增大,所以动能增大,故B选项正确; C. 小球在D处比B处,质量不变高度降低,所以重力势能变小,故C选项正确; D. 看图可知小球在弹跳过程中,每次触地反弹至最高点的高度逐渐减小,说明其机械能在运动过程中减小,所以A、C、E三处机械能总量并不相等,故D选项错误符合题意. 2.如图,小聪用力将水平地面上的箱子拉走了;小明用力推箱子,但没有推动.下面关于做功的分析,正确的是 A.小明、小聪都没有对箱子做功 B.小明对箱子做了功,小聪对箱子没有做功 C.小聪对箱子做了功,小明对箱子没有做功 D.小聪在拉箱子的过程中,箱子的重力做了功,小明在推箱子时,箱子的重力没有做功【答案】C 【解析】 【详解】 根据做功的两个要素分析解答: (1)小明用力推箱子,但箱子没有运动,只有力的作用,没有在力的方向上通过距离,所以他对箱子没有做功; (2)小聪用力将箱子拉走了,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了距离,因此她对箱子做了功,故AB错误,C正确;

(3)重力的方向是竖直向下的,箱子无论沿水平方向是否运动,箱子的重力都没有做功,故D 错误. 故选C . 【点睛】 重点是做功的判断,要根据做功的两个要素进行判断,一要有力作用在物体上,二是物体在力的方向上通过一段距离,当力与物体运动方向垂直时,此力不做功. 3.扫地机器人是智能家用电器,正逐渐进人我们的家庭,如图是一款质量为1.5kg 集自动充电、清扫、吸尘的机器人,某次寻找充电电源过程中,在水平地面上2min 匀速行驶20m ,若机器人行驶过程的平均阻力为3N ,则关于机器人这次行驶过程中克服阻力做功和功率分别是 A .300J ,2.5W B .60J ,0.5W C .60J ,30W D .360J ,3W 【答案】B 【解析】 【详解】 机器人这次行驶过程中克服阻力做的功:32060W fs N m J ==?=,故AD 错误;克服阻力做功的功率:600.5260W J P W t s = ==?,故B 正确、C 错误。 故选:B 。 【点睛】 本题考查了做功公式和功率公式的应用,是一道较为简单的计算题。 4.下列关于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人向上提箱子提不动,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B .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楼,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C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重力对汽车有做功 D .过山车向下运动过程中,车上乘客所受重力对乘客没有做功 【答案】A 【解析】 【详解】 A 、人向上提箱子提不动,箱子受到向上的拉力,但箱子在力的方向上没有移动距离,所以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故A 正确; B 、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楼,拉力方向向上,箱子也向上移动了距离,所以手的拉力对箱子做了功;故B 错误; C 、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在所受重力的方向上没有通过距离,所以重力对汽车没有做功,故C 错误;

说明文第二讲(引用、段落) 学生版

授课学案 学生姓名陈翰授课教师周艾班主任黄丽上课时间_10_月_18日__16:30___时—_18:00__时主任审批 授课标题说明文阅读第二讲 学习目标1.在掌握说明文基础知识之后,加强对重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2.进一步总结固定的答题模式和答题技巧,并能够灵活运用,举一反三 重点难点1.掌握对说明对象及其特征的把握 2.理清说明顺序的答题模式,能准确辨别三种顺序之间的差别 一、知识回顾与练习 1.说明文的常见说明顺序 3.说明文方法及其作用 4.说明文语言的特点 二、作业批改与评讲 笔记记录: 三、知识讲解与练习 1、段落作用 2、引用作用 [实战演练] 植物的抗旱本领 ①有人在亚里桑那的沙漠里做过一项有趣的实验:把一棵37公斤重的仙人球放在室内,一直不浇水。经过六年,它依然活着,而且还有26公斤重。植物的这种抗旱本领,真是令

人称奇!植物经过漫长的进化和繁衍,不仅有着适应干旱环境的非凡能力,而且具有种种神奇的抗旱本领。 ②减少水分蒸腾是植物抗旱的有效方式。为了节省水分,有的叶子退化成针状或棘刺,有的生有茸毛,有的体表披上一层角质或蜡质,有的叶子还会蜷曲、闭合。这样,就会减少水分蒸腾。生长在我国北方草原小野莴苣,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叶片不是以平面向着太阳,而是像刀刃似的向上,叶子与地面垂直。由于这类植物的叶片的背面,腹面几乎受到等量的光照,所以两面都能进行光合作用。更为有趣的是,树姿奇特的光棍树终年不长叶子,只有光溜溜的树杈。这是因为该树的故乡在炎热的非洲干旱地区,那里常年无雨,异常缺水,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它们叶子逐渐变小,甚至消失,而树枝变成绿色,以代替叶子进行光合作用。 ③。有些植物的叶子不但退化成针状或棘刺状,以减少蒸腾,而且营养器官变得肥厚多汁,以便自身贮藏水分。猴面包树生长在非洲东部的热带草原里,成龄大树一般高约 25米,而直径却达5米,有的甚至超过10米。远远望去,犹如巨大的酒瓶。在干旱的时候,树上不长叶子;到了雨季,才开始长叶、开花、结果。同时大量吸收水分,贮藏在肥胖的树干里,以备旱季之用。生长在墨西哥沙漠的仙人掌像一座座巨大的烛台,通常有10—15米高,粗得一个人都难以合围,体内水分竟达95%以上。在它巨大的身躯里,能贮藏一吨以上的水。当旅行者缺水时,打开它的躯干,就可以饮到清澈的淡水。因此,它享有“沙漠里的甘泉”之美名。 ④强大多样的根系是植物抗旱的保证。干旱的草原降水量极少,水分蒸发极快,雨水往往只能湿润土壤的表面,下层的土壤却很干燥。这些地方生长的根茅、隐子草和沙蒿,都长着入土不深、分枝极多、平铺在土表层的根系。沙拐枣的垂直根系较浅,水平根系则长达十几米,只要地面有一点点水分,它就能充分吸收。在干旱的沙漠地区,有的植物地面部分大大缩小,地下部分却大大增加,主根扎得很深。一株不到半米高的白刺,主根长13米多,侧根长6米以上,根幅14米,相当于冠幅的30多倍! ⑤忍耐干旱的植物的抗旱生理物征。有了这样的生理特征,才使得有些植物在严酷的干旱面前,表现出异常顽强的生命力。 15选文第一段写“一项有趣的实验”,其用意是什么?(2分) 答: 打雷时你敢打手机吗? ①有多少人打雷时使用手机,被雷电击中?有多少人打雷时没有使用手机,却被雷电击中?有多少人打雷时使用手机,却没有被雷电击中?有多少人打雷时没有使用手机,也没被雷电击中? ②手机内有各种电子元件,包括可以接受无线电波的天线,它们都是金属导体,雷电叔叔会放过它们吗?我们现在所使用的手机又称无线电话,与雷电一样,都有“电”字,人们不由得担心它们两个会有关联。面对雷公的咆哮,媒体常常会给出雷雨天防范雷电的“指南”“贴士”“备忘”,其中常见的一条就是:下雨打雷的时候一定不要用手机接听电话,最好关闭手机。但手机真的会引来雷电吗? ③其实,手机里的这些电子元件都非常微小,手机内的电路依靠电池来驱动,接收的是微弱的无线电波,电路中产生比较小的工作电流。手机使用的无线电波的强度只有雷电电场强度的几十万分之一,不会引起雷电的注意。此外,手中握着几厘米长的手机也不会让使用者的高度增高,不会像避雷针吸引雷那样增加被雷击的风险。 ④有人认为手机会主动“勾引”雷电,理由是手机使用的电磁波会让空气发生电离,增

九年级物理机械功与机械能单元测试题

沪粤版《第十二章机械功与机械能》新课标单元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2小题,共36分)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用手从地面提起水桶,手的拉力对水桶做功 B.提起水桶在水平路面上保持水桶的高度不变,向前移动了一段路程,手的拉力对水桶做了功 C.出手后的铅球在空中向前运动,推力在对它做功 D.很费力的推一重物,重物不动,推力在这个过程中对重物做了功 2.下列关于力做功的说法,正确的是() A.人提着箱子站在地面不动,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B.人把箱子从二楼提到三楼,手的拉力对箱子没有做功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行驶,汽车所受重力对汽车有做功 D.过山车向下运动过程中,车上乘客所受重力对乘客没有做功 3.关于力、距离、功与功率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力越大,功率越大 B.距离越长,功率越大 C.做功越多,功率越大 D.做功越快,功率越大 4.林雨将掉在地上的物理课本捡回桌面,所做的功最接近于()A.0.02J B.O.2J C.2J D.20J 5.起重机匀速提升重为2×104牛顿的工件,提升了100米,又沿水平方向移动了5米,起重机在这个过程中钢丝绳的拉力所做的功是:() A.3×105焦耳 B.105焦耳 C.2×106焦耳 D.0焦耳

6.某人骑着一辆普通自行车,在平直公路上以某一速度匀速行驶。若人和 车所受的阻力为20N,则通常情况下,骑车人消耗的功率最接近() A.5W B.10W C.60W D.1000W 7.一台机器的功率是150瓦,它表示的含义是:() A.这台机器所做的功只能是150焦耳 B.这台机器每分钟内做功150焦耳 C.这台机器每秒钟所做的功是150焦耳 D.这台机器在每秒钟内所做的功是150瓦特 8.如图12-1所示,用滑轮组提升重物时,重800N的物 体在10s内匀速上升了lm。已知拉绳子的力F为500N,则提升重物的过程中() A.绳子自由端被拉下3 m B.做的有用功是800 J C.拉力F的功率是80 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是60% 9.关于机械效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机械效率越高,所做的有用功越多 B.总功少的机械,效率越高 C.额外功少的机械,机械效率高 D.总功一定时,有用功多的机械的效率高 10.(北京市2006) 跳伞运动员在空中匀速下 图 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