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海绵城市评价指标复习进程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摘要:一、背景介绍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三、示范城市的选择与评价标准四、绩效评价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五、未来展望与建议正文:一、背景介绍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面临着诸多环境问题,如内涝、水污染等。
为解决这些问题,我国于2015 年开始启动海绵城市建设。
作为一项新型城市建设模式,海绵城市建设旨在实现城市排水防涝、雨水资源利用、生态景观改善等多重目标。
为了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应运而生。
二、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具体内容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分为三个层次,分别是:总体绩效指标、分类绩效指标和评分绩效指标。
其中,总体绩效指标包括8 个一级指标,分别为:雨水收集与利用、防洪排涝、水环境治理、生态景观、节能减排、机制创新、群众满意度、管理绩效。
分类绩效指标则针对不同城市规模、气候区、经济水平等特点,设置不同的评价指标。
评分绩效指标则是根据各城市实际情况,对各分类绩效指标进行细化评分。
三、示范城市的选择与评价标准示范城市的选择主要依据申报城市的积极性、海绵城市建设工作基础、实施方案可行性等因素。
评价标准则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为基础,对各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成果进行量化评分,并根据评分结果进行排名。
四、绩效评价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意义绩效评价不仅能够对海绵城市建设成果进行有效评估,还能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通过绩效评价,可以及时发现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问题,指导各城市调整建设方向,提高建设效果。
此外,绩效评价还能激发城市间的竞争,推动海绵城市建设经验的共享与传播。
五、未来展望与建议随着海绵城市建设工作的不断推进,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也将不断完善。
未来,建议在绩效评价中进一步强调海绵城市建设的系统性、整体性,引导各城市从全局角度出发,进行综合规划与设计。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检测报告须由有资质的检测单位出具。
定量(鼓励性)
五、制度建设及执行情况
12
规划建设管控制度
建立海绵城市建设的规划(土地出让、两证一书)、建设(施工图审查、竣工验收等)方面的管理制度和机制。
查看出台的城市控详规、相关法规、政策文件等。
查看降雨记录、监测记录等,必要时通过模型辅助判断。
定量(约束性)
11
饮用水安全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达到国家标准要求:以地表水为水源的,一级保护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Ⅱ类标准和饮用水源补充、特定项目的要求,二级保护区水质达到《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Ⅲ类标准和饮用水源补充、特定项目的要求。以地下水为水源的,水质达到《地下水质量标准》Ⅲ类标准的要求。自来水厂出厂水、管网水和龙头水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的要求。
定量(约束性)
2
生态岸线恢复
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城市河湖水系岸线、加装盖板的天然河渠等进行生态修复,达到蓝线控制要求,恢复其生态功能。
查看相关设计图纸、规划,现场检查等。
定量(约束性)
3
地下水位
年均地下水潜水位保持稳定,或下降趋势得到明显遏制,平均降幅低于历史同期。
年均降雨量超过1000mm的地区不评价此项指标。
查看管网排放口,辅助以必要的流量监测手段,并委托具有计量认证资质的检测机构开展水质检测。
定量(约束性)
三、水资源
7
污水再生利用率
人均水资源量低于500立方米和城区内水体水环境质量低于IV类标准的城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20%。再生水包括污水经处理后,通过管道及输配设施、水车等输送用于市政杂用、工业农业、园林绿地灌溉等用水,以及经过人工湿地、生态处理等方式,主要指标达到或优于地表IV类要求的污水厂尾水。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城市建设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城市的可持续发展和环境保护问题越来越重视。
而海绵城市建设作为一种新型城市发展理念,受到了广泛关注。
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作为评价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标准,对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和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概述1.1 简介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是为了全面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效果和成效而建立的一套评价体系。
它涵盖了环境保护、水资源利用、城市生态建设、抗洪排涝等多个方面的指标,旨在全面反映海绵城市建设的优劣和发展状况。
1.2 指标体系内容(1)环境保护指标:包括大气环境质量、水质状况、垃圾处理等环境保护相关指标。
(2)水资源利用指标:包括雨水收集利用率、水资源节约利用率、水生态系统保护等水资源利用相关指标。
(3)城市生态建设指标:包括绿地覆盖率、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景观建设等城市生态建设相关指标。
(4)抗洪排涝指标:包括城市排水系统完善程度、防洪措施落实情况等抗洪排涝相关指标。
二、全面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2.1 优势与特点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具有全面性和权威性的特点,可以客观地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城市提升市民生活质量和环境品质提供了重要依据。
2.2 评价体系的意义(1)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通过评价体系可以及时发现城市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和不足,引导城市向着更加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2)推动海绵城市建设:评价体系可以激励示范城市在海绵城市建设上不断创新和突破,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取得更大的成效。
三、我的观点和理解我认为第二批海绵城市建设示范城市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对于推动海绵城市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这一评价体系,可以客观地评估海绵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为城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指导和支持。
我认为评价体系需要不断完善和更新,以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和社会的变化。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绩效评价与考核指标海绵城市是以海绵特性为基础,以水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为目标,通过合理规划和科学建设,减少城市在极端天气条件下的水涝和水源污染,增加城市的适应能力和抗灾能力,促进城市可持续发展。
为了评价和考核海绵城市建设的绩效,需要制定相应的指标。
一、水资源利用效率指标1.雨水利用率:评估城市在降雨过程中收集和利用的雨水的比例,表示城市对雨水资源的开发程度。
2.水量调控能力:评估城市的降雨径流调控能力,包括蓄滞洪能力和排洪能力,衡量城市防洪能力的强弱。
3.水源净化效率:评估城市在城市内部和城市入海口对污水进行净化处理的程度。
4.水体生态保护指数:评估城市水体的生态状况,包括水质状况和水生态系统的恢复情况。
二、建设成果指标1.海绵公园面积比例:评估城市绿地中的海绵公园(含生态湿地、雨水花园等)所占的比例。
2.防洪用地比例:评估城市用于防洪的用地面积所占的比例,衡量城市对防洪的重视程度。
3.雨水渗透面积比例:评估城市地表的可渗透面积所占的比例,衡量城市地表渗透能力的增强程度。
4.基础设施适应性:评估城市基础设施的适应性和韧性,包括排水系统、供水系统等,能否应对极端天气条件的挑战。
三、社会经济效益指标1.经济增长率: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经济的影响,包括增加就业机会、吸引投资等方面。
2.生态环境改善程度: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生态环境的改善效果,包括减少水源污染、提高空气质量等方面。
3.居民获得感:评估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获得感,包括生活品质提升、居住环境改善等方面。
4.城市公共服务水平:评估海绵城市建设对城市公共服务水平的提升,包括教育、医疗、文化等方面。
四、政府管理指标1.政策法规健全程度:评估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政策法规制定和落实情况。
2.投资使用效益:评估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使用效益,包括预算的合理调配和使用效果评估等方面。
3.建设监督与评估:评估政府对海绵城市建设过程中的监督和评估情况,包括对工程质量和进度的监督和评估。
DB11∕T1673-2024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规范

公众参与
积极引导公众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提高公 众意识和责任感。
数据来源
1
现场监测、历史数据、遥感影像
数据类型
2
水文、气象、土壤、植被
数据处理
3
数据清洗、质量控制、统计分析
建设效果评价
1 指标分析
基于监测与评估指标体系,对 收集的数据进行分析,并与目 标值进行对比。
2 效果评价
综合考虑指标分析结果,评价 海绵城市建设效果,包括生态 、经济、社会效益。
3 总结报告
海绵城市理念
海绵城市建设理念应运而生,旨在解决城 市雨洪问题,改善城市生态环境。
规范指导作用
本规范旨在规范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 评估工作,确保建设效果。
适用范围
适用对象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新建、改建、扩建工程中,涉及海绵城市建设 的项目,以及既有城市进行海绵城市改造提升的项目。
适用范围
本规范适用于城市规划、设计、建设、运营管理等相关单位,以 及参与海绵城市建设的各方主体。
数据分析与评价
对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并采用科学 方法评估海绵城市建设效果,为城市管 理提供决策支持。
报告编制与发布
定期编制海绵城市建设效果评估报告, 包含数据分析结果、评价结论和建议, 并公开发布。
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是海绵城市建设效果监测与评估规范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析典型 案例,可以深入了解海绵城市建设的效益、不足和改进方向。
社会经济效益指标
指标名称 土地利用效率提升率 城市防洪能力提升率 城市热岛效应缓解率 城市水环境改善率
城市绿化覆盖率提升率
城市空气质量改善率
指标描述
建设海绵城市后土地利用效 率与建设前相比的提高程度
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

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为了促进海绵城市的建设和发展,需要对海绵城市的绩效进行评价与考核。
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与考核的目的是为了全面了解海绵城市的建设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加以改善,以推动海绵城市的可持续发展。
本文将提出一套海绵城市绩效评价与考核的办法。
一、评价指标体系1.环境安全性评价:包括水质、空气质量、土壤质量等对环境质量的评价,通过监测、抽样和检测等方式来获得数据。
2.天灾预警响应能力评价:包括对海绵城市在面对突发天气事件时的应急响应能力的评价,如雨水倒灌、城市内涝等情况。
3.水资源利用评价:包括对水资源流量、水质、水利设施等的评价,以及对水资源利用效益的评估。
4.生态环境评价:包括对海绵城市生态系统的评价,如植被覆盖率、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5.社会参与度评价:包括对海绵城市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参与程度的评价,如居民的意识、行为等。
二、考核办法1.数据收集与处理:在海绵城市各个部门建立统一的数据收集系统,定期对各项指标进行数据收集和处理。
2.抽样调查与现场考察:通过抽样调查与现场考察的方式,了解海绵城市的实际情况,发现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合理化建议。
3.专家评估与评分:请相关的专家组成评估团队,对海绵城市的各项指标进行评估和打分。
4.绩效分级与奖惩机制:根据海绵城市的绩效评分,将绩效分为优秀、良好、一般和不合格等级,并根据不同等级采取相应的奖惩措施。
5.广泛宣传与社会监督:通过广泛宣传,增加海绵城市建设的知名度和社会认知度,并接受社会的监督。
三、改进措施1.完善数据收集与处理系统,建立统一的数据平台,提高数据的准确性和及时性。
2.加强对海绵城市建设的宣传力度,提高居民参与度,增强居民的环保意识与行动。
3.建立健全的奖惩机制,激励相关部门和单位积极参与海绵城市建设,推动海绵城市的发展。
4.加强专业人员队伍的建设,提高评估团队的专业水平,确保评估结果的准确性。
5.定期修订和完善绩效评价与考核办法,与时俱进,确保评价办法的科学性和可操作性。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估算指标

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估算指标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气候变化的日益严峻,城市面临着严重的水环境问题,特别是城市内涝和水污染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上海市积极推进海绵城市建设,通过水的“渗、蓄、净、用”,实现城市水资源的和谐利用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针对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有以下几个估算指标。
一、海绵城市建设覆盖面积海绵城市建设覆盖面积是衡量海绵城市建设进展的重要指标之一。
根据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到2035年,上海市计划将海绵城市建设覆盖面积扩大到70%以上,这将有助于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增加城市绿地和湿地,减少城市内涝和水污染的发生。
二、绿地覆盖率和湿地面积绿地覆盖率和湿地面积是衡量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这些绿地和湿地可以起到水文调节、雨水滞留和植被净化等作用,有助于改善城市的水环境,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根据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到2035年,上海市计划将绿地覆盖率提高到45%以上,湿地面积达到5500公顷以上。
三、雨水利用率雨水利用率是衡量海绵城市建设水资源利用效果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收集、储存和利用雨水,可以减轻城市的用水压力,实现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根据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到2035年,上海市计划将雨水利用率提高到70%以上,实现雨水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四、雨水渗透率雨水渗透率是衡量海绵城市建设雨水渗透能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增加透水铺装、改造雨水管网等措施,可以增加雨水的渗透能力,减少洪涝灾害的发生。
根据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到2035年,上海市计划将雨水渗透率提高到60%以上,实现城市雨水的有效渗透和收集。
五、水环境质量改善水环境质量改善是衡量海绵城市建设成效的重要指标之一。
通过采取雨洪调蓄、景观水体建设、植被修复等措施,可以减少雨水径流和污水对水环境的污染,改善水质和生态环境。
根据上海市海绵城市建设规划,到2035年,上海市计划在主城区和副中心区实现水环境的达标,提高城市水质水量的综合指标。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一、水资源利用指标
1.雨水收集利用率:评估城市雨水收集系统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包括雨水收集系统的总量、收集率和利用率等。
2.水资源回用率:评估城市水资源回用系统的建设情况和运营效果,包括回用系统的总量、回用率和回用水的应用领域等。
二、降水管理指标
1.道路和广场透水率:评估城市道路和广场的透水性能,包括透水载荷、透水面积和透水深度等。
2.单位面积降水处理能力:评估城市降水处理设施的能力和效果,包括单位面积处理的降水量和降水处理的时间等。
三、城市风险管理指标
1.内涝防治效果:评估城市内涝防治设施的建设情况和运行效果,包括内涝点的数量、内涝点的深度和内涝点的面积等。
2.土地沉降控制效果:评估城市土地沉降的控制情况和效果,包括沉降点的数量、沉降速度和沉降范围等。
四、生态环境改善指标
1.绿地覆盖率:评估城市绿地的覆盖面积和比例,包括公园绿地、居住区绿地和商业区绿地等。
2.生物多样性保护效果:评估城市生态系统的保护情况和效果,包括保护区的数量、物种多样性指数和生物栖息地的面积等。
五、社会经济效益指标
1.建设投资效益:评估城市海绵城市建设的投资回报情况,包括总投资额、产出值和投资收益率等。
2.社会满意度:评估城市居民对海绵城市建设的满意程度,包括满意度调查结果和居民参与建设的意愿等。
以上只是一个关于海绵城市建设试点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简要示例,实际的指标体系需要根据具体城市的情况和建设目标进行设计和调整。
同时,为了确保评估的科学性和客观性,建议在指标的选择和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相关领域的专家和学者的意见,在实践中不断完善和调整评价指标体系,以提高其准确性和有效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尊敬的网民:
您好,您好,您咨询海绵城市评价指标细项的有关材料已收悉,现答复如下:
1、为系统推进海绵城市建设,落实重点建设任务,按照科学性、典型性及体现地方特色的原则,在充分考虑海口发展水平的基础上,依据《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中海绵城市建设要求,参考相关规划成果,确定了海口市海绵城市建设的五项分项目标及22项指标,五项分项目标具体表述为:水生态全面恢复、水环境显著改善、水资源适度利用、水安全充分保障、制度建设完备,具体指标如下表。
表3-1海口市海绵城市建设指标体系目标
目标序号指标2020年2030年备注
水生态 1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70% ≥7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
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
号)要求70%的降雨就地消纳和利用。
2 海绵城市达标面积比
例≥20% ≥80% 《国务院办公厅关于推进海绵城市建
设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75号)
要求2020年,城市建成区20%以上的面
积达标;到2030年,城市建成区80%以
上的面积达标。
3 内河水系生态岸线比
例≥40% ≥50%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
求:在不影响防洪安全的前提下,对
城市河湖水系岸线、加装盖板的天然
河渠等进行生态修复,达到蓝线控制
要求,恢复其生态功能。
4 绿地率41% 45% 参考《海口市城市绿地系统规划》
5 地下水位地下水水位下降趋
势得到明显遏制,平
均降幅低于历史同
期《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求
6 城市热岛效应热岛强度得到缓解。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
标》。
水环境7 水环境质量优于IV类
标准达到Ⅲ
类标准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
标》。
8 雨水径流污染控制
(年径流污染总量控
制率)≥50% ≥60%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
标》。
9 合流管网年溢流次数≤12次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水资源10 污水再生利用率≥20% ≥30%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要
求污水再生利用率不低于20%,《国家
生态园林城市标准》、《中国人居环境
奖评价》要求再生水利用率≥
目标序号指标2020年2030年备注
水资源11 雨水资源利用
率≥0.5% ≥1.5% 《国家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重视雨
水收集利用,有逐步推广雨水利用工程与
项目的政策、计划并实施。
12 供水管网漏损
率≤10% ≤8% 《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国家
节水型城市考核标准》要求供水管网漏损
率不高于12%,《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
2017年,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2%
以内;到2020年,控制在10%以内。
水安全13 集中式饮用水
源地水质达标
率
100% 100%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14 龙头水质达标
率
≥99% 100% 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15 排水设计标准管线设计重现期3-5年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参考《海
口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
16 内涝防治标准内涝防治设计重现期50
年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室外排水设计规范》2014版。
参考《海口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
制度建
设
17 规划建设管控制度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18 蓝线、绿线划定与保护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19 技术规范与标准建设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20 投融资机制建设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21 绩效考核与奖励机制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22 产业化出台参照《海绵城市绩效考核与评价指标》。
2、由于海绵城市规划尚未得到政府批准,目前不宜向您提
供规划文本。
感谢您对海口规划提的宝贵意见和建议。
此复。
海口市规划局
2017年9月20
日
2020年中考英语作文总复习题
1.Writer a passage of at least 60 words on the topic " _______Makes My life Better ".(以"
______使我的生活更美好" 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 个词的短文,标点符号表不占格.)
要求:
补全作文标题
短文中不得出现考生的姓名,校名及其他相关信息,否则不予评分.
【分析】高分句型一:
When I started middle school,I was weak in English 此句是一般过去时的复合句.是由when引导的时间状语从句,意思是"当…的时候",be weak in是一个固定短语,意思是:在某方面很差.因此此句可翻译为" 当我上中学的时候,我的英语很薄弱."
高分句型二
I often wrote English stories.and shared them with my teachers and classmates.此句是一般
过去时的陈述句.运用短语share…with…"和…分享",此句可翻译为"我经常写英语故事,并和老师与同学们一起分享它们."
【解答】Learning English well Makes My life Better.
Although the life of junior three is tense,尽管三年的生活很紧张.but learning English well makes my life better.(要点一,点明要点).Now my English has greatly improved.When
I started middle school,I was weak in English (高分句型一).My English teacher
encouraged me and gave me some advice.my classmates helped me.Then I began to work hard on it and was fond of it.I often took part in some activities about English and enjoyed myself.I not only listened more carefully in class but also read a lot of books about English in my spare time,Besides,I often watch English movies on TV or computer.I can learn about the culture and the local condition all over the world.I often wrote English stories.and shared them with my teachers and classmates.(高分句型二)(要点二,如何学习英语的及学好英语使我的生活更美好.).
Now I'm more interested in English and I get higher grades.I'm pleased with English and thankful to my English teacher and my classmates.I really feel that learning English well
makes my life better.(要点三,学好英语的感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