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秋新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2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2 第五课: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标准内容.了解物质有三种常见的状态:固态、液态和气态。
2.温度的改变可使状态发生变化。
3.知道水的冰点与沸点。
教学目标.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有些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2.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冰点和沸点。
3.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步骤和方法。
设计意图“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是“热”单元的第五课。
本课将着重通过学生的活动突出学生动手能力方面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知道有些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通过实验探究,认识水的三态变化,了解冰点和沸点;初步学会使用酒精灯给水加热的步骤和方法。
本课通过观察、实验,让学生了解在生产生活中热对状态的影响。
通过一系列有趣并符合少年儿童研究的实验,丰富他们学习科学的情感,从而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从学生生活常见的蜡烛入手,通过设计各种探究活动让学生知道物质都有三种状态,都会随温度变化而改变。
在探究活动中教师必须指导学生认真观察物质的状态变化。
教师可以以制作各种性状的蜡烛、糖玻璃等活动形式,让学生亲自动手经历物体状态在温度的作用下的改变过程。
学生的探究活动与生活实际运用有机地联系在一起。
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可让学生在兴趣中参与到一个又一个的活动,以学生的兴趣驱动活动的继续,使探究活动开展得有声有色,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开发创新的思维和科学的探究能力。
教学流程观察——对比——实验——交流——归纳。
重点难点知道并了解物质的状态会随温度的变化而改变。
教学准备酒精灯、小块蜡、细铁丝、金属盒、蜡烛、夹子、锡条、松香、烧杯、冰块、温度计、铁架台、砂糖等。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导入出示任务驱动页图片。
在暑假里,学校组织了一次外出活动,波波带上了最爱吃的巧克力糖,打算请小伙伴们吃。
当他兴高采烈地把巧克力糖拿出来请大家吃的时候,却发现巧克力全都融化了。
问题是什么让巧克力融化了?目的通过创设的活动情景,引出探究主题——“热对物质状态的影响”。
粤教版新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二、新课:
活动一:认识叶子的特点
1、绘画叶子
观察叶子,画出叶子的组成
分析叶子的组成:叶片、叶柄、叶脉
2、观察叶脉
图片:不同类型的叶脉
分析这些叶脉有哪些不同?你能画出来吗?
分类小结:网状脉、平行脉、分叉状脉
思考:叶脉的作用
活动二:叶子的作用
绿叶的作用
导入植物没有叶片会怎么样呢?长期没有阳光照射,植物会怎么样?
思考植物能牢牢地“站稳”在地面上,确实是根的功劳吗?
能设计研究植物是如何扎根土壤的方案吗?
交流各小组交流并完善实验方案。
实验分组实验,填写实验表格。
交流各组汇报实验现象。
归纳根有固定植物的作用。
五、活动四:毛茸茸的根尖
导入出示根尖的放大图,介绍哪个部分是根尖,根毛长在什么地方。
1.4植物的根教案
课题
植物的根
总课时数
1
第1课时
学习
目标
1、了解根的形态。
2、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
3、通过对植物根部的观察,学习观察的要点。
教
材
分
析
重点
难点
设计
方法
重点:了解根的形态,知道直根系和须根系,了解根的作用
难点:通过根的形态探究根的生长环境
设计:提问——观察——交流——分析小结
方法:观察法、交流法
讨论叶片互相不遮蔽的意义。
课堂总结
布
置
作
业
观察植物的叶子
板
书
设
计
叶
叶片、叶柄、叶脉
光合作用
教
学后记
本课通过对叶子接受光的诀窍的探究,让学生认识光对植物生长的重要作用;通过讨论,认识绿色植物对自然界的意义。教材通过虚拟的叶片内部“加工厂”的工作图片,让学生形象地了解和推测出植物叶片利用阳光、二氧化碳、水分制造氧气、营养物质的过程。
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备课本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班级______教师______日期______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教师_______日期_______一、指导思想:我们以培养小学生科学素养为宗旨,积极倡导让学生亲身经历以探究为主的学习活动,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究欲,发展他们对科学本质的理解,使他们学会探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为他们终身的学习和生活打好基础。
二、学情分析:四年级各班,总的来讲整体学生思维活跃,上课发言积极,只有个别学生的发散性思维不够,动手能力欠佳,在课中会加强辅导。
从总体分析: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
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
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也较好。
但是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也是需要慢慢改进的地方。
三、教材分析:四年级《科学》上册由“热”、“变化的天气”、“振动与声音”三个单元组成。
在三年级上、下册的基础上,本册教材将继续引领学生经历一系列有意义、有价值的科学探究活动,使他们获得更多的学习体验,加深对科学的理解,增进科学探究的能力。
四、教学目标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尝试应用于科学探究活动,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想象、尊重证据、敢于创新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科技的新发展。
( 一 )科学探究1.知道科学探究涉及的主要活动,理解科学探究的基本特征。
2.能通过对身边自然事物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3.能运用已有知识作出自己对问题的假想答案。
粤教版新版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提问:认真观察图片,茎由那些部分组成?
学生观察图片
交流分析:茎由节、叶、芽、花、果实组成
2、茎的形态
图片展示
直立茎攀缘茎
缠绕茎匍匐茎
活动二、茎的作用
导入出示课前老师做的“变色花”。
猜想花的红颜色是从哪里来的呢?
观察切开茎部,观察横截面。思考并记录。
引导学生在进行实验时可能重点会放在花是否变色的现象上。教学时应及时引导学生关注引起这个现象的原因,引导他们发现茎能运输水分这一功能。
花的名称
各部分的数量
对各部分的形状和颜色的简单描述
萼片
花瓣
雄蕊
雌蕊
三、拓展:
活动二:寻找花里的“育婴房”
导入出示几种不同的花的实物。
问题这些花的雄蕊在哪里?雌蕊呢?(让学生指出来)
交流在解剖花的时候,你们有没有发现雄蕊和雌蕊有什么特别之处呢?
媒体出示有关雄蕊、雌蕊的图片。
实验教师剥开雄蕊的花药,剖开雌蕊的子房,了解这些结构的作用。
媒体播放“开花的过程”视频。
归纳雌蕊里的子房就是植物的育婴房。植物的种子就是在这里发育成长的。
布
置
作
业
上网找一找:世界上一些有趣的花,下节课和同学们分享你找到的知识
板
书
设
计
植物的花
花萼
花瓣完全花
雄蕊不完全花
雌蕊
教
学后记
复习了我们前段时间学习的内容,原来我们已经深入认识了植物的根、茎、叶,那么接下来我们是不是该看看花了呢?打开课件,一张张艳丽的花朵图片引入眼帘。“孩子们,你们说说他们的名字吧!”,孩子们害羞的答道:“呵呵,反正都是花。”对于花名确实有点难,我们就不再纠结了。美丽的花颜色、形状各种各样,那么他们的结构相同吗?我们怎样研究植物的花呢?且看“辣手摧花”。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教案

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全套教案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1课种番茄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2课开花和结果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3课种子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4课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教案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5课一起来养蚕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6课母鸡生蛋了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7课胎生动物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09课制作岩石标本盒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0课岩石与矿物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1课岩石碎裂了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2课保护矿产资源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2课探究技能分类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3课声音的产生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4课声音的强弱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5课声音的高低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7课声音的传播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9课我的小灯笼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0课电路的研究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1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案教学设计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教学设计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第一课种番茄一、教学目标1、知道用花盆进行简单种植的基本方法。
2、知道番茄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方法。
3、能坚持进行对植物种植活动的观察和记录,养成观察的好习惯。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1

四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粤教版)1第一单元热第一“冷与热”的奥秘教材分析:《冷与热》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冷与热”与学生生活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可通过身体感受,动手实践活动引领学生们亲历探索科学,建立科学概念,获取科学知识,激发科学兴趣和好奇心,本“冷水与热水”是这单元的第一时,主要从体验中孕伏新知,活动中发现新知,运用中深化新知。
设计思路:、科学学习应以自学探究为基础,提倡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运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在教学中充分发挥主动性和创造性。
2、激发学生动机,采用创设情境提供诱因的方法。
3、使知识与能力同时发展,既重视学生学习过程,又要重视学习结果。
4、活跃堂气氛,创设氛围使学生积极投入想想做做的活动中。
教学目标:、通过本的学习,使学生认真观察、收集、整理,研究有关冷与热的事实材料,懂得冷与热的原理。
2、通过亲身实践用手触摸的方式把烫、热、温、凉、冷分开,并说出各有什么特征。
3、通过合作实践,并尝试把学到的科学知识运用到生活中去。
前准备:每组准备4个矿泉水剪成的杯子和两个小塑料袋,一瓶热水,一瓶冷水等。
教学过程:一、谈话、体验:今天的天气大家感觉是冷还是热?请两位同学上台用手摸一摸预先准备好的两瓶水,一瓶冷一瓶热,并说出触摸的感觉。
[采用谈话,实践引入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二、实践探究(一)探究冷水与热水的基本差异师:提出:你能不能帮我用冷水和热水采用什么方式能倒出4杯冷热不同的水?生:分组进行活动汇报活动可能得到结果:生1:我组倒出了热水、冷水、温水三种生2:我组倒出了烫水、温水、凉水教师:你们很聪明,能倒出这么多种类的水,从中总结出:水的分类:烫水、热水、温水、凉水、冷水。
[通过活动,学生掌握了水的分类了]实践:让学生用手触摸各种水,说出有什么感觉。
生1:我感觉烫水会烫伤皮肤。
生2:我感觉热水泡手很舒服。
生3:我发现温水可洗脸洗手很舒服。
2020-2021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2020-2021粤教粤科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全册全套教案
第01课种番茄教案
第02课开花和结果教案
第03课种子的传播教案
第04课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教案
第05课一起来养蚕教案
第06课母鸡生蛋了教案
第07课胎生动物教案
第0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教案
第09课制作岩石标本盒教案
第10课岩石与矿物教案
第11课岩石碎裂了教案
第12课保护矿产资源教案
第12课探究技能分类教案
第13课声音的产生教案
第14课声音的强弱教案
第15课声音的高低教案
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教案
第17课声音的传播教案
第18课生活中的噪声教案
第19课我的小灯笼教案
第20课电路的研究教案
第21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教案
第22课灯泡不亮了教案
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教案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1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2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3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4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5课时
蚕的一生卵→幼虫→蛹→成虫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6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第7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8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9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0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1课时
粤教粤科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12课时。
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新粤教版科学四年级上册《声音的产生》这一章节主要让学生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以及声音的传播和特性。
通过学习,学生能够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能够通过介质传播,并具有音调、响度和音色等特性。
教材通过实验、探究和讨论等方式,引导学生掌握声音的相关知识。
二. 学情分析四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实验能力,对于周围的声音现象有一定的感知。
但是,他们对于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可能还没有深入的理解。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通过生动的实验和实例,引导学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声音的产生原理,知道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2.过程与方法:通过实验和观察,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科学探究的兴趣,使学生能够运用科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四. 教学重难点1.声音的产生原理。
2.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
五. 教学方法采用实验法、观察法、讨论法等教学方法,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声音的产生和传播。
六. 教学准备1.实验器材:扬声器、锣鼓、尺子等。
2.教学工具:PPT、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播放一段音乐,让学生感受声音的美妙,进而引出本节课的主题——声音的产生。
2.呈现(10分钟)利用PPT展示声音的产生原理,让学生初步了解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
同时,呈现声音的传播方式和特性,让学生对声音有更深入的认识。
3.操练(10分钟)分组进行实验,让学生亲自操作,观察和记录实验现象。
实验内容包括:(1)扬声器发声实验,观察扬声器振动时的现象。
(2)锣鼓发声实验,观察锣鼓振动时的现象。
(3)尺子发声实验,观察尺子振动时的现象。
4.巩固(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讨论,总结实验现象,进一步巩固声音的产生原理和传播特性。
5.拓展(5分钟)让学生举例说明生活中常见的声音现象,如:电话通讯、广播、音响等,进一步拓展学生对声音的理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粤教版四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学设计目录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 (2)第1课种番茄 (2)第2课开花和结果 (8)第3课种子的传播 (13)第4课专题探究:可以不用种子繁殖吗 (19)第5课一起来养蚕 (22)第6课母鸡生蛋了 (31)第7课胎生动物 (37)第2单元岩石 (42)第8课《各种各样的岩石 (42)第9课制作岩石标本盒 (47)第10课岩石与矿物 (52)第11课岩石碎裂了 (57)第12课保护矿产资源 (63)探究技能分类 (68)第3单元声音 (76)第13课声音的产生 (76)第14课声音的强弱 (79)第15课声音的高低 (83)第16课设计与制作:我们的小乐器 (88)第17课声音的传播 (91)第18课生活中噪声 (96)第4单元简单电路 (101)第19课我的小灯笼 (101)第20课电路的研究 (105)第21课控制灯泡的亮与灭 (110)第22课灯泡不亮了 (114)第23课导体与绝缘体 (119)第一单元生命的延续第1课种番茄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命的延续”的第1课。
本课让学生通过播种番茄种子,种植和管理番茄等一系列活动,观察番茄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的生长过程,直观感受植物的生长变化,了解植物的生命周期。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在花盆里播种”,本活动先让学生学习用点播法播种番茄,然后交流播种后的管理方法,初步了解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为后面观察番茄完整的生命周期做好准备。
活动2“发芽了,长大了”,本活动让学生持续观察番茄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过程,知道植物的茎和叶等器官在生长过程中都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二年级下册“一起种蔬菜”单元中已初步知道在花盆中进行简单种植的基本方法,以及种子发芽后的种植管理方法,基本了解植物种子萌发以及幼苗生长的过程。
但学生对植物的生长变化持续而有效地进行观察和记录却是第一次。
四年级学生具有较好的耐心,能较长时间地坚持关注同一件事情,但需要老师时常提醒。
学生在种番茄的过程中,研究绿色开花植物生长变化的规律,在观察、记录、整理分析数据、相互交流等学习生活中,体会观察和研究的方法。
三、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的生命是从种子开始的。
2.观察并描述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过程,能说出植物的茎和叶等器官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3.能通过测量的方式了解植物茎的长度与周长的变化,养成持续观察和记录植物生长变化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观察并描述种子萌发、幼苗生长的过程;能说出植物的茎和叶等器官在生长过程中发生的变化。
教学难点:能认真、细致地测量植物茎的长度与周长。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番茄种子图片、番茄幼苗图片、测量番茄植株的高度图片、测量番茄茎周长图片。
学具准备:花盆、小铲、土壤、喷壶、番茄种子(用清水浸泡2~3小时可加快种子萌发的速度)、直尺、棉线、透明的玻璃杯(或者塑料杯)、纸巾(或者棉花)、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的情境图片。
彬彬和波波在学校的生物园里开展种植活动。
彬彬手里拿着番茄种子和种植工具,计划在花盆里种植番茄。
问题:彬彬种的番茄种子也可以像豌豆那样发芽并生长成植物吗?番茄的种植方法与种豌豆的一样吗?(二)活动探究 1.活动1:在花盆里播种回顾:二年级下学期种植豌豆的过程。
讲解:许多植物的生命都是由种子开始的,因此,我们可以通过播种的方式种植番茄、豌豆等植物。
问题:我们曾经是怎样种植豌豆的呢?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种植豌豆的经验进行回答。
讨论:用花盆种植番茄时要注意什么?汇报:分享小组用花盆种植番茄时的注意事项,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①播种前用清水浸泡种子2~3小时,能加快种子萌发的速度。
②根据花盆的大小,选择2~4粒饱满的番茄种子来种植。
③用小棒在土壤中戳出约0.5厘米深的小穴,每个穴之间要有适当的间隔,避免幼苗出土后挤在一起没有足够的空间生长。
④将番茄种子放入小穴后,覆盖一层薄薄的土壤。
⑤适量浇水以保持土壤湿润。
活动:在盛有土壤的花盆里播下番茄种子。
指导:巡视并指导各小组在盛有土壤的花盆里播下番茄种子。
讨论:播种后如何管理呢?汇报:小组分享播种后的种植管理方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①早晨或傍晚时间浇水,保持土壤湿润,应避免出现积水现象。
②播种后,要经常检查出苗情况,种子出苗后要把花盆放置在阳光照射的地方。
如果是室内种植,由于趋光性作用,幼苗会向光线强的一方倾斜,为此每隔数日要转动花盆,以保证幼苗直立生长。
③幼苗长出1~2片真叶后,可开始施肥,促使幼苗生长健壮,但施肥不宜过勤,以免烧坏幼苗,建议每周施肥一次。
猜测:播下去的番茄种子在土壤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问题:怎样才能看到种子的变化过程呢?活动:制作一个便于观察种子发芽的装置(微视频)。
①准备一个透明的玻璃杯或者塑料杯,在杯子里面填满纸巾或者棉花。
②将浸泡好的种子放入玻璃杯内壁和纸巾之间。
③沿着杯壁倒水,让纸巾湿润。
当纸巾干燥时要及时淋水,但要避免杯底有过多积水,保证种子既能吸收到水分,也能与空气接触。
④每天观察种子的变化,用简单的图画和文字进行记录。
任务:观察番茄种子的萌发过程,并用图示方法进行记录。
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
2.活动2:发芽了,长大了交流:通过我们的精心培育,种子终于发芽了。
种子发芽的过程是怎样的呢?汇报:分享小组的观察记录,教师对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种子萌发先长根,再长茎和叶,植物的根向下生长。
问题:番茄种子萌发后会变成什么?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小结:在适宜的环境条件下,土壤中的种子会开始萌发,逐渐长出幼苗。
问题:番茄幼苗生长过程中会发生什么变化?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交流:番茄生长过程中,叶子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结:番茄生长过程中,叶子数量增多。
新长出的叶子与最初长出的两片叶子形状与大小都不相同。
交流:番茄生长过程中,茎发生了什么变化?表达: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进行有依据的猜测。
讨论:怎样测量幼苗茎的高度?小结:测量植株的高度时,以土壤和幼苗茎的交界处作为起点,植株的顶芽为终点。
讨论:怎样测量幼苗茎的周长?小结:由于番茄幼苗的茎比较细,用软尺难以测量其周长,所以可以借助棉线绕幼苗茎的底部一周,在棉线上做好标记再用直尺测量棉线的长度,该长度就是茎的周长了。
讨论:分析彬彬记录的数据,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什么变化?小结:番茄在生长过程中,叶子的数量增多,茎越长越高,也越长越粗。
任务:持续观察番茄幼苗的生长变化。
数一数叶片的数量是否增加,测量幼苗茎的高度及周长,并记录在《科学学生活动手册》第1页。
活动:分析自己的观察记录,说说番茄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发生了哪些变化。
小结:番茄幼苗在生长过程中,叶子的数量增多,茎越长越高,也越长越粗。
七、板书设计第1课种番茄植物的生命从种子开始种子萌发:先长根,后长茎和叶茎长高、变粗幼苗生长叶数量增多第2课开花和结果一、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科技版《科学》四年级上册第1单元“生命的延续”的第2课。
本课通过学生观察番茄从开花到花凋谢,结出果实到果实成熟的过程,发现花与果实之间的关系,知道植物通常会经历由种子萌发成幼苗,再到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科学阅读:谁帮花儿来传粉》通过介绍自然界中花的传粉媒介有风以及昆虫、鸟等动物,让学生了解动物在植物传粉中的作用。
本课由两个活动组成。
活动1“开花了”,让学生持续观察番茄的开花过程,描述花的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颜色和形态上的变化,了解植物开花大致经历的过程。
活动2“结果了”,让学生通过观察和记录番茄果实在生长过程中的变化过程,了解植物在生长过程中果实的变化,发现花与果实之间的关系。
二、学情分析当植物长到一定程度时会开花结果,这在学生心中是自然而然的事情。
而番茄的花朵很小,也很少人在家里种植,大多数学生并没有真正见过番茄的开花过程,甚至不能判断出刚长出来的花蕾。
学生在三年级已经学习过花的基本组成,因此,在观察的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用科学术语准确地描述开花过程。
番茄果实的变化过程是比较直观的,但学生不知道果实是由花的一部分发育而成的。
在引导学生细致观察植物的开花过程时,学生可能会发现花凋谢后会有果实,教师要及时提醒学生观察、记录。
三、教学目标1.知道植物的生长通常会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2.能持续观察并记录植物开花、结果以及果实成熟的过程。
3.养成持续观察和记录植物变化的习惯。
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知道植物的生长通常经历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开花、结出果实和种子的过程。
教学难点:能持续观察并记录植物开花过程、结果到果实成熟的过程。
五、教学准备教具准备:番茄开花结果图片、木棉开花结果图片、朱槿开花图片、豌豆开花图片、紫茉莉开花图片、番石榴结果图片等。
学具准备:番茄花、镊子、放大镜、白纸、学生活动手册。
六、教学过程(一)任务驱动媒体:展示本课情境图片。
琪琪和波波在生物园观察花盆里番茄的生长变化。
琪琪发现在叶子中间长出了一个“小芽”,与刚长出来的叶芽的形态不同。
问题:这是番茄的花蕾吗?交流: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判断这是番茄的花蕾吗?(二)活动探究 1.活动1:开花了问题:绿色开花植物的幼苗生长到一定阶段就会开花。
花由哪些结构组成呢?小结:一朵完全花由花萼、花冠、雄蕊、雌蕊四部分组成。
活动:选择番茄或其他开花植物,观察花从开花到凋谢的过程,记录萼片、花瓣、雄蕊、雌蕊的颜色和形态上的变化。
交流:番茄的开花过程是怎样的?汇报:各小组分享观察和记录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番茄先形成小小的绿色花芽,绿色的萼片包裹着黄色的花瓣,黄色花瓣完全张开露出黄色的雄蕊和雌蕊,花瓣颜色变成褐色并枯萎。
活动:观察木棉、豌豆等其他植物的开花过程,总结植物开花过程的共同特点。
交流:植物开花过程有什么共同特点?汇报:各小组分享观察结果,教师根据学生的汇报进行指导和整理。
小结:植物开花过程有一些共同特点,先形成花芽,接着发育成花蕾,然后萼片和花瓣张开,最后花朵枯萎凋谢。
活动:借助放大镜,用镊子轻轻掰开番茄花或其他植物的雄蕊,露出雌蕊部分。
用白纸触碰雄蕊以及雌蕊的顶端,记录你的发现。
分享:雄蕊的花药上有花粉,雌蕊的柱头有黏液。
讨论:番茄开花后怎样才能结出果实?小结:当雄蕊花药中的花粉成熟后传到雌蕊的柱头上,植物就完成了传粉过程。
只有经过传粉后,雌蕊的子房才会发育成果实。
思考:谁可以帮助花儿把花粉传到雌蕊的柱头上呢?阅读:“科学阅读:谁帮花儿来传粉”。
2.活动2:结果了问题:观察刚形成的番茄果实,推测果实将会发生怎样的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