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 第四章

合集下载

环境法 第四章

环境法 第四章

我国已发布的环境质量标准有:
1、大气环境质量标准(GB3095-1996代替GB3095– 82) 2、地面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代替 GB3838-88和GB3838-83) 3、海水水质标准(GB3097-1997代替GB 3097-82) 4、渔业水质标准(GB11607-89) 5、农田灌溉水质标准(GB5084-85) 6、城市区域环境噪声标准(GB 3096-82) 7、工业企业厂界噪声标准(GB12348-90)
第四章 环境标准
了解 环境标准的分类和分级 掌握 常用的环境标准
第一节 概述 环境标准概念


立法机构或政府环保部门对环境保护领域中需要统一 和规范的事项所制订的含有技术要求及相关管理规定 的文件 环境标准是按照严格的科学方法和程序制订的。 环境标准的制订还要参考国家和地区在一定时期的自 然环境特征、科学技术水平和社会经济发展状况。 1)过于严格,不符合实际,将会限制社会和经济的 发展; 2)过于宽松,又不能达到保护环境的基本要求,造 成人体危害和生态破坏。
环境标准的分类

目前世界上对环境标准没有统一的分类方 法,可以按适用范围划分,按环境要素划 分。

按标准的适用范围可分为国家标准、地方 标准和行业标准。
按环境要素划分,有大气控制标准、水质 控制标准、噪声控制标准、固体废物控制 标准土壤控制标准等。

第二节 环境标准体系

我国根据实行三级五类标准体系。 三级是国标准、地方标准和环境保护行业 标准。


(1)显然,本案中无辜村民的受害是因为水泥厂的 管理不当和甲的偷盗藏匿行为造成。水泥厂管理 疏忽和告示不详细是根本原因;甲将其作为贵重 物品偷窃,此行为违法,但也不能使水泥厂免责。 因此应由水泥厂和甲对受害村民负共同承担赔偿 责任。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评价预测

环境规划与管理第四章 环境规划的技术方法——评价预测

11
例题
已知某县 1995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 300 万元,COD 排放总量是 250吨, 万元, 吨 2000 年工农业生产的总产值是 400 万元, 万元, COD 排放总量是 275 吨;若到 2010年工 年工 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 农业生产的总产值实现翻一番,用弹性系数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 法求那时 COD 的年排放总量是多少吨?
2010 − 2000
14
(5)由弹性系数 和β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 )由弹性系数ξ和 求出预测基准年与预测目 标年之间的α值 标年之间的 值
α=ξβ=0.023
(6)求出预测目标年 COD 的年排放总量 )
M = 275 × (1 + 0.023)
2010− 2000
= 345(t )
15
三、大气污染预测方法
水质模型法
完全混合的河流水质预测模型 一维河流水质模型 BOD-DO耦合模型 Streeter-Phelps模型 耦合模型: 模型、 BOD-DO耦合模型:Streeter-Phelps模型、 Thomas修正型 Dobbins-Camp修正型 修正型、 修正型、 Thomas修正型、Dobbins-Camp修正型、 Connor修正型 O’Connor修正型 Connor 湖泊水质预测模型 湖泊富营养化水质预测模型
(1)箱式模型 (2)高斯扩散模式
一般高斯扩散模式 高架连续点源地面浓度的高斯扩散模式 高架连续点源地面轴线浓度的高斯扩散模式 高架连续点源地面轴线最大浓度高斯扩散模式
(3)多源扩散模式 (4)线源扩散模式 (5)面源扩散模式 (6)总悬浮微粒扩散模式 (7)灰色预测模型
21
四、水污染预测方法
1、水污染源预测 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 (1)工业废水排放量预测:

环境科学4章

环境科学4章
• 热成层(增温层会电离层),厚度约860km。温度随高度
增加急剧上升,到约1000km高度时,白天温度可以达到 1000-1750k。该层的大气分子在射线作用下大都发生电离, 成为原子、离子和自由电子。
• 逸散层 平均厚度约800km。是大气圈的最外层,有些运动
速度快的质点可以摆脱地心引力而逸入宇宙空间。
对流层平均厚度12km,水汽和尘埃含量高,温度随高度增
加而降低;
平流层平均厚度50km,又叫同温层。其下部有一明显的稳
定层,温度稳定,稳定层以上温度随高度增加而上升。
• 中间层平均厚度80km,温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到中间层
时温度达最低值,是大气中最冷的层次。在距离平流层顶部 约60km,大气分子开始电离。
在平流层内,氯和溴通过催化作用引起臭氧的消耗。
Cl + O3 → ClO + O2 ClO + O → Cl + O2 一个氯原子自由基可以破坏104~105个臭氧分子。臭 氧原子自由基是氯原子自由基破坏作用的30-60倍。
三、臭氧层破坏的后果
真空紫光UV 10-200nm;短波紫外UV-C 200290nm;中波紫外UV-B 290-320nm;长波紫外 UV-A 320-400nm; 可见光400-760nm
所以一般将pH5.6做为判断水是否被酸碱污染或者降水 是否酸化的一个背景值。
工业排放的SO2和大气中的NOx是产酸的主要化合物。如果酸 性不能被雨水中的碱性离子所平衡,就呈现酸性,降到地 面就是酸雨。
如果一个大型的发么每天将排除900吨SO2 ,可以大约形成1500吨 硫酸!
第一节 气候变化
一、气候变化(最典型的全球尺度环境问题) 1. 气候的概念:长期的天气状况,主要指温度和降水 2. 气候变化的标志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四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

《环境与资源保护法》第四章 环境污染防治法

机动车尾气污染领域,省级政府可以制定严于国家排放标 准的机动车船大气污染物地方排放标准,要报国务院批准。 目前,北京和上海已经制定实施了地方机动车尾气排放标 准。
我国《大气污染防治法》规定“达标排放、超标违法”的 制度,即向大气排放污染物的,其污染物排放浓度不得超 过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并缴纳相应排污费。超标 排放的,应当限期治理并处1-10万罚款。
Ⅰ类—源头水、国家自然保护区;
Ⅱ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一级保护区、珍稀水 生生物栖息地、鱼虾类产卵场、仔稚幼鱼的索饵场等;
Ⅲ类—集中式生活饮用水地表水源地二级保护区、鱼虾类 越冬场、洄游通道、水产养殖区等渔业水域及游泳区;
Ⅳ类—一般工业用水区及人体非直接接触的娱乐用水区;
Ⅴ类—农业用水区及一般景观要求水域。
排污交易:排污指标交易、排污权交易、可交易的许可, 交易的是污染物排放许可。
第二节 物质污染防治法
一、大气污染防治法:※
1979年,我国《环境保护法(试行)》首次以法律形式对 大气污染防治作出了原则性规定。 【单选】
(一)一般规定:四个制度、一个管理体制
1、大气污染防治的监督管理体制:统一监督管理(各级环 保部门)与分部门监督管理(对机动车船污染由各级公安/ 交通/铁道/渔业部门监管)相结合的管理体制。
3、水污染防治规划制度:
防治水污染应当按流域或者按区域统一规划。
国家确定的重要江河、湖泊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国 务院环保部门会同国务院经济综合宏观调控、水行政等部 门和有关省级政府编制,报国务院批准。
跨省的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由有关省级政府环保部门会 同同级水行政等部门和有关市县政府编制,经省级政府审 核,报国务院批准。

环境心理学 第四章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环境心理学 第四章 环境——行为关系的理论


梅拉比安认为,环境信息从三方面影响环境负荷:强度、新奇性和复杂
性。强度即感觉刺激的绝对值,如播放音乐的分贝值越高,环境负荷也越高,
唤醒效果也越强。新奇性指对所接收到的环境信息熟悉的程度,任何陌生的
事物都比熟悉的事物需要分配更多的注意和付出更多的“认知努力”,这种
注意和认知努力导致更高的唤醒。复杂性也会引起与新奇性一样的效果,环
塞利曾以白鼠为被试者,以低温为应激物进行实验室研究,发现 白鼠能在一定的时间内忍受寒冷,但持续几个月后,这些动物因体能 耗尽而死亡。他以图4—8描述一般适应症侯群的三个阶段。
• (二)心理反应
并非所有应激性刺激都会引起警戒反应和抗拒反应。主体开始产生 应激反应,必定是把某一刺激经认知评价为对自身构成威胁。也就是说, 同样的刺激在某一情境中不会引起应激;而在另一情境中则可能引起应 激——这些刺激本身未变,但个人是否把它评价为威胁却因人因时而异。 个人的认知评价取决于两方面:其一,个人心理因素,如智力、动机、 知识或经验;其二,对特定刺激情境的认知,如对刺激的控制感、预见 性、即刻性(即离刺激发生还有多少时间)。个人有关的知识越丰富,控 制能力(制止或逃避)越强,把该刺激评价为威胁的可能性就越小,该情 境引起应激的程度越低。一旦把某刺激评价为威胁,就会顺序发生塞利 所说的警戒反应、抗拒反应。
第二节 环境应激
• 定义:令人不愉快的环境刺激所引起的紧张反应称为应激,引起应 激反应的环境刺激称应激物。应激包含主观反应和客观刺激两个方 面:首先要看客观刺激的性质与强度是否有可能对主体构成威胁或 干扰;另外还要看主体的认知评价和承受力。因此也可以说,应激 是主体应付环境挑战时出现的不平衡:当主体感到顶临挑战而应对 能力不足时,就会产生应激反应。

环境工程原理第四章 热量传递

环境工程原理第四章 热量传递
⑵ 对流传热(简称热对流) 定义:在流体中,由于流体质点发生相对位移(流动混合) 把热量从一处传到另一处的过程,叫做对流传热。
特点:伴随着流体质点的运动,只能发生在流体中。 对流传热的运动方式: ①自然对流:由于流体内部各点温度不同,温度高的地方
流体密度小而上浮,温度低的地方流体密度大而下
沉,这样引起流体质点的相对运动称为自然对流。 ②强制对流:由于外界机械作用,强迫流体质点发生相对运 动称为强制对流(强制对流时,流体质点的运动较
(1)、傅立叶定律:单位时间内的传热量与温度梯度及垂 直于热流方向的导热截面积成正比。
dT 或 dT 数学表达式 dQ dA dQ dA dy dy
负号表示热流方向总是与温度梯度方向相反,即热流方向是沿 着温度降低的方向。 dT 稳态导热时 : Q A dy 4.2.2、导热系数 ( ) Q dT 单位: A W m1 K 1 dy 物理意义:系温度梯度为1 K m ,导热面积为1 m2时,单位 时间内传递的热量。导热系数是物质导热能力的标志,物质 的λ 值越大,说明该物质的导热能力越强。 一般地:金属的导热系数最大,非金属固体次之,液体的较 小,而气体的最小。
以x表示沿壁厚方向上的距离,
在x处等温面上的温度为 q 2641 T T1 x 950 x 950 1625 x m 1.625 即温度分布为直线关系。
(2)导热系数取为变量
q dT dT (1.0 0.001T ) dx dx
b 0
分离变量并积分

T2

b
0
T2 Q dx dT T1 A T
T1 T2 Q A b

T Q b R A
----单层平壁的稳态热传导方程式

chapter4环境pptPowerPointPr

chapter4环境pptPowerPointPr

chapter4环境pptPowerPointPr
一次污染物(原发性污染物) 是直接从各类污染源排出的物质
二次污染物(继发性污染物) 是指不稳定的一次污染物与大气原有成分发生反应,或者污
染物之间发生反应而生成一系列新的污染物质
chapter4环境pptPowerPointPr
污染物
含硫化合物 碳的氧化物 含氮化合物 碳氢化合物 卤代化合物 氧化剂 颗粒物 放射物质
呼吸道疾病等
chapter4环境pptPowerPointPr
矽肺案实例
1993年,温州市泰顺县隧道工程公司、泰顺县地方建筑工程公司等转包 了沈阳至本溪一级公路吴家岭隧道工程。同年7月,雇佣大批泰顺县农村民 工进场施工。施工地的地质中二氧化硅含量高达97.6%,施工现场尘土飞 扬,噪声刺耳,而包工头却没有给乡亲们提供必要的劳动保护措施。两年后 工程结束时,400名民工中共有196名被确诊患上矽肺病,至2001年5月陆续 死亡10人。近二百名“矽肺病”患者向当地法院起诉,状告泰顺县隧道工程 公司等单位和个人致人伤残,索赔金额2.0886亿元。
形成大气污染的主要因素 • 污染源
工业污染、机动车尾气、生活污染
• 大气状态
如风和大气湍流、温度情况以及云雾等
• 受体性质
如环境敏感度、受体与污染源距离等
chapter4环境pptPowerPointPr
大气层的组成和结构 大气污染物的种类及其演变 主要的大气污染类型 主要的全球性大气污染问题 中国的大气环境现状
1930年12月发生于比利时的马斯河谷 污染类型:
大气污染 污染源/物:
谷地中工厂密布,烟尘、SO2排放量大 扩散途径/致害原因:
河谷地形,逆温天气而且有雾,不利于 SO2、SO3和金属氧化物颗粒进入肺部深处

环境科学导论第4章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环境科学导论第4章生态学在环境保护中的作用
(1)利用植物对大气污染进行监测和评价(如 菠菜监测二氧化硫等); (2)利用水生生物监测和评价水体污染。
3、为环境标准的制定提供依据 4、人工生态系统及其在污染防治研究中 的应用(如曝气池中指示生物)
生物监测的定义
利用生物的组分、个体、种群或群落对环境污染 或环境变化所产生的反应,从生物学的角度,为环境 质量的监测和评价提供依据,称为生物监测 。
一个直径近两米的排 污管,正在向渭河排 放咸阳的城市污水
三、解决近代城市中的环境问题 1、编制生态规划(环境规划) ——是指在编制国家或地区的发展规划时,不
是单纯考虑经济因素,还有考虑地球物理因素、 生态因素和社会因素。(各类规划必须进行环 境影响评价)
2、进行城市生态系统的研究 ——利用生态学原则和系统论的方法来研究,
土地处理系统有五种类型
慢速渗滤系统 快速渗滤系统
地表漫流系统
湿地处理系统 地下渗滤处理系统

慢速渗滤系统 适用于渗水性良好的土壤、砂质土壤及蒸发量 小、气候润湿的地区。废水经喷灌或面灌后垂直向 下缓慢渗滤,土地净化田上种作物,这些作物可吸 收污水中的水分和营养成分,负荷一般较低,渗滤 速度慢,故污水净化效率高,出水水质优良。
二、充分利用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 ——如大气污染物的高烟囱排放、水体自净、土地处
理系统(污水灌溉)等。
土地处理系统——城市污水资源化 利用土地以及其中的微生物和植物根系对污染 物的净化能力来处理已经过预处理的污水或废水, 同时利用其中的水分和肥力促进农作物、牧草或树 木生长的工程设施。
组成: 由废水的预处理设施、贮水湖、灌溉系统、地下排水 系统等部分组成。

地下渗滤处理系统 地下渗滤处理系统是将污水投配到距地面约 0.5m深,有良好渗透性的地层中,藉毛管浸润和土 壤渗透作用,使污水向四周扩散,通过过滤、沉淀、 吸附和生物降解作用等过程使污水得到净化. 地下渗滤系统适用于无法接人城市排水管网的 小水量污水处理,如分散的居民点住宅、度假村、 疗养院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养殖场环境卫生与控制》第四章测试题
一、填空:
1. 是影响畜禽生产的最主要的因素?
2.热阻值的大小与有关。

3. 是组织畜舍通风换气的最基本依据。

一般采用四种方法:
⑴。

⑵。

⑶。

⑷。

4.畜舍的自然通风分为和两种形式。

5.机械通风有三种形式:、、。

6.负压通风有:、、等形式。

7.正压通风有:和等形式。

8.联合是通风有:和等形式。

9.一般衡量自然采光应用的指标有:、
、。

10.采光系数公式:A=K*Fd/c中字母意义为:
A:。

K:。

Fd:。

c:。

11.保证禽舍内适宜采光,入射角一般不小于透光角不小于。

12.太阳高度角公式:H=90°-φ+δ中字母意义为:
H:。

φ:。

δ:。

13.畜舍内粪便清除方式有:、、。

14.清粪设备有:、、、。

15.铺垫草方式:和。

16.饲养密度与畜舍小气候,它不仅直接影响
,并对、和有直接影响。

17畜舍内饲养密度的确定取决于、、
及。

18.饲养密度也是决定畜舍的依据。

二、名词:
1、外围护结构
2、保温
3、热阻
4、隔热
5、换气次数
6、日然采光
7、正压通风
8、负压通风
9、联合通风:
10、采光系数11、入射角12、透光角13、饲养密度14、机械通风
三、简答:
1、畜舍内的保温防寒与采暖措施有哪些?
2、畜舍内防暑与降温措施有哪些?
3、通风换气的目的及原则?
4、如何确定通风换气量?
5、畜舍自然通风原理如何?
6、什么是垫草?作用如何?铺垫方法又如何?
7、垫草种类如何?
8、畜舍防寒防暑的目的是什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