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叙文阅读——梳理概括学案

记叙文阅读——梳理概括学案
记叙文阅读——梳理概括学案

【预习学案】根雕眼镜

①我从邮局取回一个邮包。那是我的一个搞雕塑的学生寄来的,里面放着一副由树根雕成的眼镜,非常精美。我心中一动——这么多年了,他还记着那件事?

②那是20年前,我在一个小城市的中学任教。他来自农村,在学校住读。高一时他的成绩在班上遥遥领先,可到了高二下学期,他的成绩却下降不少。这让我觉得很奇怪,因为这个孩子虽然来自农村,却自尊自强,学习非常努力,从不肯落在别人后面。我试着找他谈了几次话,想问出原因,可他总是低着头,红着脸,嗫嚅着不肯说什么。

③后来我问了一位和他很要好的同学,才知道他最近一段时间总是看不清黑板上的字。他曾去医院检查了一下视力,居然两眼都近视到400度了。

④我思虑了几天。他家中比较贫困,显然他是不忍心向父母开口要钱配眼镜。我拿钱给他配一副眼镜并不难,但让这个自尊心很强的孩子接受却不是件容易的事。他对别人的同情怜悯一向特别敏感,稍有不慎,便会使他的心灵受到伤害。

⑤一周后的一个星期天,我约他到我寝室来,说要给他补习一下古文。我认真地为他讲了一会儿,便起身假装到书架上找资料,顺便碰掉了那副早已准备好的眼镜,然后漫不jīng经心地说:“哎,我这东西太多了,乱七八糟的,好多以前的东西还堆在这儿呢。”看到他正抬头望着我,我便说:“哦,你看,这是我前几年配的眼镜,一直没戴,结果现在都不合适了。你戴上试试,让老师看看好不好看!”说着,我把眼镜递给了他,又回过身继续在书架上找东西。

⑥再回头,他已经戴上眼镜,正在翻看我的教学辅导书。

⑦“不错啊,很像个大学者哦!感觉怎么样?”

⑧“我觉得……挺清楚的。”

⑨“那太好了,你正好戴着它吧,连眼镜盒也拿去吧,省得放在这儿占地方。”我心中一阵暗喜。

⑩“老师,我……”

?“怎么?嫌我的眼镜不好啊?”我假装有些生气地说,“都没怎么戴过,还挺新的呢。”

?“没,没有。”他红了一下脸,不再作声了。

?后来,他的成绩又如同以前一样优秀了。他顺利地考上了一所名牌大学,如今已是著名的雕塑家……

?时隔多年,我教过的学生一批又一批,这件事情我几乎已经忘记了,直到收到这个邮包。在邮包里有他的一封信,信中写道——“20年前,您送我的那副眼镜让我能够看清黑板,而夹在您教学辅导书里的记有我近视度数的纸条,则让我看清了您的良苦用心。您让我体会到了人间真情,更安抚了我稚嫩自卑的心灵。这副根雕眼镜是我酝酿多年的作品,现在敬献给您。它不是一副眼镜,而是我感恩的心……”

要求:仔细阅读文章,概述本文叙述了一个什么故事?

【当堂训练】伤口

①放学回家,见桌上放着几个苹果,想必是母亲为我准备的。我也确实又渴又累了,但又实在懒得亲自动手,因而用求援的目光望着母亲。母亲笑了笑:“大丫头了,该自己削了”。仅是柔柔的一句话,我就认定这次非自己动手不可了。唉,的确,随着自己一天天长大,母爱里便似乎少了几分“关爱”。

②真是惭愧,不听使唤的刀一下子在我手上划了道口子。我叫了起来,母亲也慌了,急急地奔过来看伤口,看到伤口不大,这才嘘了口气,又小心翼翼地为我包好了伤口。“疼吧?”母亲拧着眉,关切之情溢于言表。“当然疼了”。我仍忿忿地,心里埋怨着“早知如此,何必当初”。

③次日是星期天,碰巧液化气用完了,爸爸又出差了。无奈之下,母亲只好自己拿着空瓶去换气了,好一段时间后,只听母亲在楼下喊我名字。哼,一定是让我帮忙抬煤气罐,那么沉,我才不干呢,况且,我手上还有伤呀。我跑到阳台上,摇了摇包扎好的手。母亲立刻理解了,淡淡地说:“算了,别下来了,我自己行。”我松了口气,回屋去了。母亲终于把煤气罐扛上来了,我听到了几声粗重的呻吟声。

④晚上,爸回来了。我走过房门,不经意间听到父母的对话,爸嗓门挺大:“怎把腰闪成这样?那么沉的煤气罐也不叫孩子帮忙?五层楼呀,你倒挺得住!”天哪,爸的火气好像不小哦。“她手弄破了,再说也不能叫孩子拿那么沉的东西!”母亲的声音仍是淡淡的。我站在门口,眼泪止不住掉下来。

⑤一阵风过,阴冷的空气使我打了个寒颤,唯有那包好的伤口是温暖如故。苦思一番,才懂得母亲的爱是有增无减。细想千遍,才知道自己的伤口主要不在手上,而是在心上——“小公主”似的娇惯养成了我的慵懒与自私。我只懂得尽情地享受母亲过多的关爱,却对母亲吝啬地藏起我完全有能力付出的必不可少的一臂之力。我深深地自责:我为何如此缺乏爱心与孝心。对母亲尚且如此,将来我对他人对社会岂不更是冷漠与缺乏责任心?

⑥深夜,我噙着泪花,在母亲闪伤的腰间轻轻地一遍遍擦着红花油,也为自己抚平心灵上的伤口

④某夜四更,三爷被一阵嘈杂声惊醒,披衣而起,室内已有数人持刀而立。只见领头大汉一抱拳:“窦二冒犯。”——窦氏响马(即强盗),霸山为王,河间府一带无人不晓。三爷轻蔑地一笑:“鸡鸣狗盗之徒耳!”他不紧不慢地穿好衣衫,说:“可惜我一介寒儒,身无长物,有劳壮士枉顾了。”大汉道:“俺要你的宝壶。”

⑤三爷料想此次是在劫难逃了,也不作争辩,心里早存了宁为玉碎不为瓦全的念头,他只想在闭眼之前再试试那把神奇的壶。三爷从室内把壶取出,放在桌上。众人一看,不过是一把普通的紫砂壶,纷纷摇头。三爷一笑:“我之所宝,在阁下未必是宝。”大汉把刀往桌上一放:“你敢唬俺?”三爷道:“壮士稍坐,待老朽奉茶。”三爷取出两个紫砂茶碗,平心静气斟满其一。众皆静立,无一趋前。三爷将另一杯递与大汉:“壮汉自便。”大汉不以为然,隐有物晃动,待看清了,分明是两条乌龙游弋,而自己碗中仅茶水而已。大汉不解。三爷将大汉的茶倒掉,复又斟上,“壮士请看。”这时那杯底竟也有乌龙游弋。大汉拱手道:“先生,请指教。”三爷淡淡地说:“一念着处,神明自知。怀仁则龙显,不义则龙潜。龙壶非宝,紫泥而已,可宝者仁义也。”大汉汗流浃背,一躬到底,道声“得罪”,率众呼啸而去。

⑥数日后,有人给三爷送上黄金十两,说大汉已率众归顺朝廷,不日将远征黑龙江,欲求三爷墨宝(尊称别人写的字)以壮行色。三爷辞却润格(即稿费)而欣然命笔,勉励大汉为国驱驰,并嘱来人:“转告壮士,凯旋之日,(A老朽当为他斟茶/B老朽当劳他斟茶)。”

⑦三年,王师奏凯,然不见大汉身影。三爷俯身面北,用龙壶为大汉敬清茶者三,起身时已是老泪纵横。

⑧大汉姓窦,名二东,江湖人称“窦尔敦”。

【链接】绿林好汉窦尔敦出身武林世家,自幼习武甚精,艺冠群芳,成为武林高手。康熙二十四年十月,窦尔敦与俄罗斯战于雅克萨,他身先士卒,手刃数贼殉国,俄师败绩。

思考:小说情节跌宕起伏,请结合表格内容,加以梳理。

现代文阅读之理解赏析语句 导学案

记叙文阅读之赏析语句 课程标准表述:在通读课文内容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内容。 一、标学 1.通过例句分析学会抓关键词、结合语境分析语句的含义。 2.通过教师讲解点拨明确从内容、结构、修辞等不同角度赏析语句作用。 课前预习: 1.理解句子的含义:主要包括对句子深层意思的领会,对句子修辞方法的理解,对作者用意的解说等。 理解句子的深层含义,要联系文章的中心内容;要抓住修辞方法,思考其运用的效果或目的;要善于抓住造句的特点,思考其效果及目的;要联系文章的社会背景、人物的身份和思想,思考作者在句子中想要告诉读者哪些信息。这类题目所考查的句子多数是指中心句、统领句、转承句、结论句和一些意蕴比较丰富的句子。理解句子类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来回答:从写法看特点,从结构看作用,从内容看感情。 2.要点积累 ①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在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小说,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在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在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②8大修辞,它们分别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反问、设问、反复、对偶;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 ③五大表达方式:记叙、议论、说明、描写、抒情; ④表现手法主要有:联想、想象、象征、借景抒情、托物言志、对比、衬托、渲染等等。 ⑤常见的句式特点有:双重否定句、排比句、反问句、设问句、倒装句、长短句结合、句子对仗等。 3.问题的主要形式有: ①上文中画线句子在文中的含义是什么;揣摩下列各句,说说你对句子的理解;揣摩文中画线句子,回答问题。 ②理解句子表现的作者的思想感情。 ③谈谈自己的体会。 ④指出句子在文中的表达作用。 ⑤文中画线句子在文章中起什么作用?请从第x段摘抄与第y段中画线部分照应的文字。 ⑥指出句子运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 4.语句赏析题的答案需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也就是运用回答问题三步法回答即可:

记叙文阅读专题复习

记叙文阅读 第一讲理解文章题目 *考点解读: (一)考点概要 1、理解文章题目的含义。 2、探究文章题目的作用。 (二)常考题型 主观表述题,常见提问方式有: 1、请你说说文章的标题有什么含义? 2、文章以“××××”为题有什么作用? 3、文章为什么用这个题目? 4、文章的这个题目好不好?好在哪里? 5、请你为文章拟写一个标题。 *名师指津 (一)知识清单 1、标题的含义:文章的标题一般有表层含义和深层含义的区别。表层含义,指标题的字面含义和在文章中的含义。深层含义,指标题的、比喻义和象征义等。如《爸爸的花儿落了》一文的标题“爸爸的花儿落了”的表层含义是指爸爸最喜欢的花儿(夹竹桃)凋了,深层含义是指爸爸去世了。 2、标题的作用 (1)点明文章的线索或暗示文章的写作思路。(2)概括文章的主要容,突出文章的主旨。(3)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富有哲理,引发思考。 (4)确定文章的描写对象、感情基调。(5)交代故事发生的环境,关联主要情节。 (二)典例精析(2012·)点燃一个冬天游睿 *模拟考场零下三十度的温暖包利民 (三)应考指南 1、分析题目含义的解题方法 分析题目的含义,必须联系文章的中心来回答。一般都要答出题目的表层含义及深层含义,有时会用到一语双关的思路。答题模式为:表面上是指……,实际上是指……(或象征了……)。 2、分析题目作用的方法 分析题目作用,要把握文章中心,联系主要容,考虑题目的来源、拟题的依据,题目的涵、深层意义,考虑题目所用的修辞手法,分析题目的比喻意义、引申意义、象征意义等,还要考虑题目的句式结构。综合各种信息,分析具体情况,再做出全面的表述。 答题模式为:以×××为题,交代了文章的写作线索(提示了文章的文眼;概括了文章的主要容;揭示了文章的中心;设置悬念,激发读者的阅读兴趣……) 3、拟写标题的方法 要给文章拟写一个合适的标题,可以从标题的作用入手。可以以贯穿全文的线索为题;可以以文章的写作对象(关键的人或物)为题;也可以以文章的主旨、主要情节为题等等。在拟题时一定要注意标题的特点,要紧扣文本,言简意赅。 第二讲把握容 *考点解读 (一)考点概要 1、概括文章容、主旨及中心思想。 2、找出文章的线索。 3、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划分结构层次。 4、弄清文章的记叙要素,弄清文章的记叙顺序。

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记叙文阅读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常用知识点实际: 1.表达方式:描写、记叙、抒情、议论、说明。 2.人物描写方法:外貌描写、动作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神态描写、(细节描写)。3.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比、反复、反问、设问、对偶…… 4.表现手法:对比、衬托、烘啊托、铺垫、伏笔、照应、 借景抒情(融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托物寓意)、借物喻人、 渲染、象征、联想、想象、用典、欲扬先抑、以小见大…… 5.抒情方式:直接抒情(直抒胸臆)、间接抒情 6.写景的顺序:如由远到近、由高到低…… 7.多角度描写:视觉、听觉、嗅觉、触觉、味觉 8.描写景物的结合技巧:动静结合、虚实结合、正侧结合、点面结合。 9.记叙顺序的技巧 顺叙:按照事件的发生、发展的时间先后顺序来进行叙述的方法。好处是文章条理清晰,文气自然贯通。 插叙:它是在人物事件原定的叙述线索适当的地方,插入某些情况的介绍,交代某些关系,或对某些矛盾作侧面说明。 作用:给中心事件作必要的铺垫,使情节更加完整,内容更加丰富。 倒叙:它是把人物事件引人注目的高潮或结局或其他精彩片段提到文章的开头,产生独特的艺术效果。然后再一步一步揭示这个高潮或结局所形成的原因和经过。 作用:设置悬念,激发读者阅读兴趣,取得先声夺人的表达效果。 10.叙述人称: 第一人称:亲切自然,能自由的表达情感。 第二人称:能增强抒情性和亲切感。 第三人称:笔法灵活,不受时空的限制。 常见考点及答题技巧 一、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格式: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或影响)如何 【要点】1.题目扩展法。有的文章题目能高度概括文章的内容,对它稍加扩展充实,就得到文章的主要内容。 2.要素归纳法。一般包括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六要 素。找出文章的六要素,并合理组织它们,这就是主要内容。 3.段意合并法。把每段的段意连起来,就是文章的主要内容。 4.摘录句段法。有的文章的总起、过渡句、重点段落概括了全文的大意。阅读 时直接引用或稍加整理。 二、标题的含义和作用 含义: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解答题目的含义。由表里纵向深入,从表层含义说到深层含义。 作用:①是行文的线索 ②点名了文章的写作对象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记叙文阅读知识与技巧 1.文章体裁此文是一篇:诗歌、小说、散文(抒情散文、叙事散文)、剧本、说明文、议论文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找主题句找首段或尾段的议论抒情句。 4.文章内容(中心)? 方法:看题目、人物(事物)、事件,进行综合、概括。 格式:此文记叙了(描写了、说明了)……,表现了(赞美了、揭示了)……。 5.材料组织特点? 紧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件,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6.划分层次(1)按时间划分(找表示时间的短语) (2)按地点划分(找表示地点的短语)(3)按事情发展过程(找各个事件)(4)总分总(掐头去尾) 7.记叙线索及作用线索:(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4)时间(5)地点(6)作者的情感 作用:是贯穿全文的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8.为文章拟标题。 找文章的线索或中心(1)核心人物(2)核心事物(3)核心事件(6)作者情感 9.填写读书卡片。按各项要求上原文寻找,再填写。注意原文的标题、作者、出版社等项(有时在括号内)。 10.记叙顺序及作用? (1)顺叙(按事情发展先后顺序) 作用:叙事有头有尾,条理清晰,读起来脉络清楚、印象深刻。 (2)倒叙(先写结果,再交待前面发生的事。) 作用:造成悬念、吸引读者,避免叙述的平板单调,增强文章的生动性。 (3)插叙(叙事时中断线索,插入相关的另一件事。) 作用:对情节起补充、衬托作用,丰富形象,突出中心。 11.语言特色? 结合语境和修辞方法从下列语句中选择: 形象生动、清新优美、简洁凝练、准确严密、精辟深刻、通俗易懂、音韵和谐、节奏感强。 注:必须结合具体语句分析。 12.写作手法及作用? (1)拟人手法 作用: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2)比喻手法 作用: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3)夸张手法 作用:突出人或事物的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象征手法 作用:把特定的意义寄托在所描写的事物上,表达了……的情感,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 (5)对比手法 作用:通过比较,突出事物的特点,更好地表现文章的主题。 (6)衬托(侧面烘托)手法 作用:以次要的人或事物衬托主要的人或事物,突出主要的人或事物的特点、性格、思想、感情等。 (7)讽刺手法 作用:运用比喻、夸张等手段和方法对人或事物进行揭露、批判和嘲笑,加强深刻性和批判性,使语言辛辣幽默。 (8)欲扬先抑 作用:先贬抑再大力颂扬所描写的对象,上下文形成对比,突出所写的对象,收到出人意料的感人效果。 (9)前后照应(首尾呼应) 作用:使情节完整、结构严谨、中心突出。 (10)设悬念 作用: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激起读者的阅读兴趣,使文章情节曲折 13.修辞方法及作用 (1)比喻:形象生动、简洁凝练地描写事物、讲解道理。 (2)拟人:赋予事物以人的性格、思想、感情和动作,使物人格化,从而达到形象生动的效果。 (3)夸张:突出特征,揭示本质,给读者以鲜明而强烈的印象。 (4)排比:条理清晰,节奏鲜明,增强语势,长于抒情。 (5)对偶:形式整齐,音韵和谐,互相映衬,互为补充。 (6)反复:强调某种意思,强烈抒情,富有感染力。 (7)设问:自问自答,引人注意,启发思考。 (8)反问:态度鲜明,加强语气,强烈抒情。注:必须结合相关语句分析。 14.具体词语的含义与作用? 方法:联系词语本义,解释在文中的含义(引申义,比喻义,双关义),找出其指代的具体内容(使不明了的明了化;将比喻、象征还原)。 格式:“××”一词原指……,这里指……,起到了……的作用。 15.句子含义? 抓住关键词,分析它的特点及含义,联系上下文再解释。(方法同上) 16.句子在结构上的作用? (1)承接上文(2)开启下文、总领下文(引出下文)(3)承上启下(过渡)(4)为后文作铺垫、打伏笔(5)照应前文(开头) 17.表达方式? 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18.记叙文中议论的作用? 引发读者思考,点明人物或事件的意义,突出中心,升华主题,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 19.记叙文中抒情的作用? 抒发作者真挚深沉的情感,引发读者的感情共鸣,使文章具有强大的感染力。 20.描写的种类及作用? (1)肖像描写(2)外貌描写(3)神态描写(4)动作描写(5)语言(对话)描写(7)心理描写(8)景物描写 (9)场景描写(10)环境描写(11)细节描写 景物描写的作用:(1)交代背景(2)推动情节发展(3)渲染气氛(4)突出人物性格(5)衬托人物心情 21.散文特点形散而神不散。 22.散文种类? (1)叙事散文(2)抒情散文 23.小说种类? 长篇小说、中篇小说、短篇小说、小小说 24.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25.环境的种类及作用? (1)自然环境 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及人物活动的空间,渲染气氛,衬托人物的心情。 (2)社会环境 交代事件发生的社会背景、时代特征,衬托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揭示文章主题。 26.情节由哪几部分构成? (序幕)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尾声) 27.续写小说结尾。 按照小说故事情节发展的规律续写,要简洁含蓄,富有哲理,引人深思。 二、考点:线索 1、种类:一人、一事、一物或感情(注意感情的变化过程) 2、方法:文段中经常出现的字、词、句或文段中能表现中心的关键词语。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记叙的线索图文稿

记叙文阅读知识点记叙 的线索 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

说明文阅读知识点 一、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1.线索的分类①以时间的推移为线索.《如变色龙》 ②以空间的转换为线索.《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③以情感的变化为线索.《荔枝蜜》 ④以某一物品为线索. 《小桔灯》 ⑤以某一事件为线索。 2.答题技巧:回答此题的关键是看文章的标题,文章的标题往往是全文的线索;其次是关注中反复出现的关键词语,这个词语往往是文章的线索,特别是在首位段中。 点例分析《羚羊木雕》 《羚羊木雕》内容简介:我把羚羊木雕送给了最好的朋友万方,父母发觉了逼我去要回来,我被逼无奈,只得硬着头皮开口,让万方把羚羊木雕还我。我对朋友这样的反悔,伤心极了。 《羚羊木雕》 “那只羚羊哪儿去啦”妈妈突然问我。 妈妈说的羚羊是一件用黑色硬木雕成的工艺品。那是爸爸从非洲带回来给我的。它一直放在我桌子角上。这会儿,我的心怦怦地跳了起来,因为昨天我把它送给了我的好朋友万芳。 “爸爸不是说给我了吗”我小声地说。 “我知道给你了,可是现在它在哪儿”妈妈的目光紧紧地盯着我。我发现事情不像我想的那么简单。

“我把它收起来了。” “放在哪儿了拿来我看看。”妈妈好像看出我在撒谎。因为我站在那儿一动不动,低着头不敢看她。 “要说实话……是不是拿出去卖啦”妈妈变得十分严厉。 “没有卖……我送人了。”我觉得自己的声音有些发抖。 “送给谁了告诉我。”妈妈把手搭在我的肩膀上。 “送给万芳了,她是我最好的朋友。” “你现在就去把它要回来!”妈妈坚定地说,“那么贵重的东西怎么能随便送人呢要不我和你一起去!” “不!”我哭着喊了起来。 爸爸走了进来,听妈妈讲完事情的经过,他静静地点燃一支烟,慢慢地对我说:“小朋友之间不是不可以送东西,但是,要看什么样的东西。这样贵重的东西不像一块点心一盒糖,怎么能自作主张呢”爸爸的声音一直很平静,不过带着一种不可抗拒的力量。 “您已经给我了。” “是的,这是爸爸给你的,可并没有允许你拿去送人啊!” 我没有理由了。我想到他们马上会逼我去向万芳要回羚羊,心里难过极了。他们不知道,万芳是个多么仗义的好朋友。 上幼儿园的时候我们就在一起。她学习很好,人一点也不自私。我们俩形影不离,语文老师管我俩叫“合二而一”。 上星期一次体育课,我们全班都穿上刚买的新运动衣。跳完山羊,我们围着小树逮着玩。一不小心,我的裤子被树杈划了一道长长的口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

人教部编版初中语文记叙文阅读常考知识点和答题模板 标题 题型:辨析题目的含义及作用 1、含义:先分析基本义,再揭示比喻义、引申义、象征义。 2、作用:贯穿全文线索;概括主要内容;揭示文章主旨(情感或哲理);制造悬念,吸引读者(激起读者的注意、思考、兴趣等) 内容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格式:某人或某物+干什么(怎么样) 方法指津:抓住记叙的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题型二:分析故事的情节 叙事散文:起因、经过、结果 小说: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方法指津:如有示例,一定要严格按照示例的字数、结构等要求,归纳出与此形式相类似的情节 题型三:分析文章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①开篇:开篇点题;开门见山;开宗明义;交代故事发生的背景(时间、地点、季节、天气);交代故事发生的原

因;吸引读者;激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②中间:表现了……人物的……形象特点(或性格特点、心理活动、思想感情、精神品质);与上文……相呼应,与上文……形成鲜明对比;为下文……作铺垫(埋伏笔);推动……情节的发展; ③结尾: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中心;升华主旨;耐人寻味,留下想象的空间;引起读者的注意与思考;出人意料,但又在情理之中,给读者以深刻印象;激起读者强烈的感情共鸣。 主旨 题型一:概括文章的主旨 1、答题模式:内容+主旨(情或理) 本文记叙了(描写了、叙述了、介绍了)…………(人或物)…………的故事(事件、事迹、经过),表现了(表达了、反映了、歌颂了、揭露了、批判了、讽刺了)…………的感情(现象、感悟)。 2、方法指津:抓关键句,抓关键词 如:标题、开头段,结尾段、过渡句(段)、抒情句、议论句、反复出现句、标题相关句、照应句 题型二:分析段落在内容上的作用 答题示例:点明主旨,揭示主题,升华主旨,深化中心。 结构

导学案记叙文情感凝聚物

记叙文写作——寻找情感凝聚物 【中等作文】 我的母亲 在我的记忆中,娘永远是一个温柔勤劳的人。 听奶奶说,父亲娶娘那阵子,家里穷得只有两间父亲自己盖的土墙草屋。娘体弱多病,却从未停止过操劳。虽然她做事没有生产队里的强壮女人快,但由于聪明善算,家里屋外总是井井有条,每到夏播秋种,我家的事总是最先完成。 后来,娘怀了我,医生说娘有高血压病,生育很危险。为了生下我,娘天天坚持吃很苦的药,以至于最后连肉都不知是什么味。 八个月后,我就早早地来到这个很不宽裕的家庭。娘就更辛苦了,每到晚上,把我安顿好以后,还要切一大盆猪草。“嚓嚓”的切猪草表,就像摇篮曲那样缠绵。我知道,那是娘的心跳动的节奏。白天,地里总有做不完的事等着她;而我就像长在娘身上一样,连她到地里拾棉花,也趴在娘背上。为了我舒服些,娘总是尽量弓着腰,那时我,真飞知奇马的大将军一样成风。可是娘一天下来,却腰疼得睡不着。第二天,我仍然做我的“将军”。 娘总是对我百依百顺,可是那一次,她却狠心地打了我。我八岁那年的夏天,邻家门前的桃树上挂满了令我垂涎欲滴的桃子。在树下咂着嘴团团转的我,不甘心“望桃充饥”,看看四下没人,从鸡窝上拿起赶鸡棒像老鼠偷油那样贼头贼脑溜到树下,然后壮起胆子,大声的乱叫——火力侦察,结果——没反应。哈!舞起赶鸡棒在树上一阵“稀里哗啦”,那一个个令我兴奋的桃子飘了下来,塞了满满两裤袋。正自洋洋得意地啃着“战利品”,庆幸自己的胜利,却没头没脑撞了个人。“娘!”“哪儿来的桃吃?”“捡——捡的。”我支吾着,终于想了个法子,“哎呀——我要拉稀!”撒腿就跑。“站住。”我有点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只见娘露出从没有过的“凶相”,一把拽住我的手臂,把我拖到树下,拿起那赶鸡棒,“人赃俱在”,可我仗着娘疼我,还想狡辩:“这是我喂鸡忘了丢的。”“你……”娘气得分身发抖,扬起了我最爱抚摸的手,终于“啪”,重重的一巴掌实实地落在屁股上。一下子,我好伤心,好委屈,娘那样疼我,为什么还要打我。我报复似的,“哇”一下哭出来。后来,娘拿了一元钱赔了邻家的桃子,不知从哪儿弄来两个枣核,种在门前的空地上。 第二年春天,北风还在肆虐时,娘就惆怅地去了。每年,我都要在娘的坟头烧香、化纸,祭奠我那苦命的亲娘。 【思路导引】 这一篇习作能写出诚实的话、自己的话。从叙事的简洁,到情感的抒发;从铺垫技巧的运用,到语言的锤炼都可圈可点。但是写这类文章不能止笔与悲情的抒发,要让人们看过之后,有“思想的启发、美的感受、情操的陶冶”(秦牧语)。这篇文章如果在结尾安上一个要勤学不忘母恩的决心式的尾巴,那就失败了;必须捕捉情思的聚焦点,钻探某一点中所蕴含的丰富寓意和深刻内涵,这样才能显示出深沉的情思力量。 如何捕捉情思的聚焦点呢?这聚焦点有如影视片中具有情感爆发力的“物件式道具”,可以借物抒情,托志于物,构建情境相容的艺术氛围。 纪昀在《清艳堂诗序》中写:“凡物色之感于外,与喜怒哀乐之动于中者,两相薄而发为歌咏。”这句话揭示了一种现象,文学创作往往是由于内在情感与外在物象相契合而产生。列夫·托尔斯泰创作中篇小说《哈吉·穆拉特》的例子能生动地阐明这个创作原理:当列夫·托尔斯泰看见了一株断掉的牛蒡——尽管曾被车压过,但仍然向上挺着,他酝酿的哈吉·穆拉特的形象一下子鲜活起来。因此,我们在写作中最好能有意识地去寻找一种物象,使之或承载情感,或衬托人物,或贯穿全文,或揭示主旨我们姑且称之为“情感凝聚物”。有了情感凝聚物的文章,结构更紧凑,形象更生动,意蕴更丰厚。

记叙文十大考点

记叙文十大考点 如何快速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 教你高招 考点一:叙事线索 考查类型:“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对策: 1、了解叙事线索的几种类型: ①人物线索:人物的见闻感受或者事迹 ②物品线索:某一有特殊意义的物品。 ③感情线索:作者或作品中主要人物的思想感情变化。 ④事件线索:中心事件 ⑤时间线索 2、寻找线索的几种方法: ①文章的标题 1)以具体事物或事物的特征为线索。如《羚羊木雕》以具体事物为线索贯穿全文 2)以人物或人物的特征为线索。如《背影》以父亲的背影为线索 3)以中心事件为线索。如《变色龙》以警官奥楚蔑洛夫处理狗咬人事件为线索展开故事情节 4)以思想感情为线索。如《荔枝蜜》、以“我”对蜜蜂的感情变化为线索组织材料,不大喜欢——想去看看——赞赏蜜蜂——梦见自己变成一只小蜜蜂 5)以时间推移或空间变换为线索。如《藤野先生》以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为叙事线索组织材料,在东京的见闻和感受——到仙台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离别后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6)以“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如《孔乙己》以小伙计“我”的所见所闻为线索塑造孔乙己这个人物形象。

考点二:表达方式的考查 类型1、直接考查某个具体句子或文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 对策:了解表达方式类型:记叙、议论、说明、抒情、描写 类型2、体会文中的细节描写,用一段话描写人物此刻的心理活动 对策:联系前后文,揣摩人物心理活动,紧扣语境展开描写 类型3、本段(本句)运用了哪些描写?简要说明这些描写的作用? 对策一:描写的几种形式 (1)从不同感觉来描写(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 (2)以动衬静,动静结合 (3)正面与侧面,直接与间接 (4)人物描写的多种方法 (5)环境描写 对策二:重点了解几种描写的作用及答题格式。 ①肖像(外貌)描写[包括神态描写](描写人物容貌、衣着、神情、姿态等):交代了人物的××身份、××地位、××处境、经历以及××心理状态、××思想性格等情况。 ②语言(对话)描写和行动(动作)描写:形象生动地表现出人物的××心理(心情),并反映了人物的××性格特征或××精神品质。有时还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③心理描写:形象生动地反映出人物的××思想,揭示了人物的××性格或者××品质。 ④环境描写: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自然环境(描写自然景观如天气、季节、山川、湖海等自然景物):渲染××环境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预示人物的××命运、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案教学设计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记叙文阅读中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教案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理清文章思路,提高学生快速 梳理概括故事情节的能力。 2、结合典型题例,总结概括这种题型的解题思路。 3、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重点】 1、阅读记叙文,结合文本分析并总结答题思路。 2、学生能运用此类方法解答记叙文中的同类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准确分清范围和准确概括故事情节。 【教学方法】讨论法启发法 【教具准备】多媒体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一模考试前,我们对记叙文阅读中的“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进行了专题训练,今天我们来对这个专题进行复习巩固。希望通过这节课的学习,大家能够根据答 题要求,快速准确解答同类题目。 二、温故而知新: 1、学生阅读14年到18年记叙文,完成文后问题。

2、教师带领学生分析解题思路并归纳总结。 [解题思路]:(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3、同类题目训练:阅读《车位》,完成文后问题。 4、学生集体交流,再次强化解题思路。 (请个别学生读自己的答案,然后请其他同学分别评判 这些答案,找出答案中存在的问题,进一步强调形成答案的 要点) 三、课堂小结: 同学们,我们今天再次对记叙文阅读中的“概括故事情节”一题进行了重点 训练,希望同学们在温习旧知识的同时,开动脑筋,多 多思考,将我们共同总结 的答题思路和答题技巧灵活的运用到同类型的题目中去,争取在中考中取得优异 的成绩! 四、布置作业:阅读《冷墙》完成文后问题。 【板书设计】如何快速梳理和概括故事情节 1、审题:明确题意、确定范围、理清层次。 2、答题:精确表达。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2020中考语文记叙文阅读知识点梳理 一、记叙文概念 记叙文是以叙述、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记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二、记叙文的六要素: 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三、叙述的顺序: 顺叙、倒叙、插叙 四、记叙线索: (1)以时间为线索(2)以事件为线索(3)以某物为线索。 (4)以某人为线索。(5)以见闻为线索.(6)以地点的转换为线索。 (7)以感情为线索。 有的文章不止有一条线索,线索有主线、副线之分;有明线、暗线之分。 五、叙述的人称: 第一人称和第三人称,有时也用第二人称 六、记叙文的详略 叙述中的详略问题是一个取材、组材如何扣紧中心,体现主题的问题。 凡是对主题思想起重要作用,内涵深刻、情节生动的具体材料,就展开详写;而对主题思想起次要作用的材料,可只作概括叙述。 阅读记叙文,应注意材料的详略处理是如何为主题服务的。次要材料虽不能详写,但也不能不写,因为涉及到文章点面结合的问题。点(详写),体现文章的深度,突出主题思想;面(略写),体现文章的广度,使文章全面、丰满,完全不写次要材料,会使文章的面受到影响。 七、记叙文的表达方式 有五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 描写人物可以进行正面描写,也可以进行侧面描写。正面描写包括直接描写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神态等描写内容。间接描写就是通过描写其它人物的言行、心理或者环境来表现主人公。 环境描写包括自然环境描写和社会环境描写。

环境描写的作用:①表现时代风貌、展现风土人情②衬托人物心理、表现人物性格③深化主题④交代背景、渲染气氛⑤感染读者⑥推动故事情节的发展⑥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描写景物的方法:动静结合或以动写静、概括与具体相结合、由近及远或由远及近。 八、记叙文中的过渡和照应 (1)过渡 作用:承上启下 ①连接不同事件或不同场景。②记叙、议论、抒情间的转换。 ③转换不同的叙述方式。 (2)照应。 分析文章的照应,要做到四看: ①看起段与题目的照应。②看开头与结尾照应。 ③看前设悬念,后有照应,层层推进,多处照应。 ④看相同或相近的语句、段复叠式照应。 九、理解关键词语的深刻含义 把握文章中关键词语,对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分析人物性格具有重要作用。对于关键词语,应注意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 (1)结合具体语言环境,借助上下文去推测、判断语语的含义。 (2)试用同义或近义词语替换作比较,理解词语的含义。理解得对不对,还可通过朗读体味,通过工具书来查证。 (3)注意句中隐含的意思(即言外之意)。 1.理解词语的含义 ①投石探波。 ②分析综合 ③词语的指代内容要联系上下文甚至全篇来理解。 2.理解句子的含义 (1)文章开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点明中心、设置悬念、总领全文、引出下文(话题)、为下文作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等; (2)文章结尾段(句)的作用可能有:画龙点睛、点明中心、深化主题、总结全文、首尾呼应、前后照应、结构完整等; (3)文章中间段(句)的作用可能有:过渡(承上、启下、承上启下)作用。

专题一--小说整体阅读训练学案一

小说阅读 专题一小说整体阅读训练 ——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一、认识小说文体特征 小说是文学的一大类别,是一种与诗歌、散文、戏剧并列的叙事性文学体裁,它以塑造为中心,综合运用语言艺术的各种表现手法,通过和具体的,广泛地、形象生动地反映社会生活。 1.小说三要素 无论什么样的小说,都必须具备的三个要素,就是人物、情节和环境。小说都是重在写人物的,“文学即人学”,小说创作的中心任务就是要。而塑造人物形象一般离不开完整的和一定的,所以人物、情节和环境是小说的三要素;,,也就成了传统小说的基本艺术特征。 (1)小说中的人物 小说中的人物,我们称为;这个人物是作者根据现实生活创作出来的,他不同于真人真事,“杂取种种,合成一个”,通过这样典型的人物形象反映生活,更集中,更有普遍的代表性。 (2)小说的故事情节 小说主要是通过故事情节来展现、的。故事来源于生活,但它通过整理、提炼和安排,就比现实生活中发生的真事更集中、更完整、更具有代表性。 (3)小说的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和人物的塑造与有极其重要的关系。在环境描写中,是重点,它揭示了种种复杂的社会关系,如人物的身份、地位、成长的历史背景等等。自然环境包括人物活动的地点、时间、季节、气候以及景物等等。自然环境描写对表达、具有重要作用。 2.小说的分类 (1)按篇幅分:小说(深刻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小说(展示人生长河中的一个片段)、小说(截取一个生活片段,以小见大)和小说(也叫微型小说,

聚集生活的一个小“镜头”,见微知著)。 (2)按题材分:小说、现代小说、科幻小说、推理小说、神魔小说、言情小说、侦探小说、武侠小说等。 (3)按体制分:章回体小说、日记体小说、书信体小说、自传体小说。 (4)按表现手法分:小说、小说、小说。 (5)按语言形式分:文言小说、白话小说。 高考选小说文本,主要以长篇节选和小小说(微型小说)为主。 二、快速阅读,整体把握点拨 (一)读懂,才能做题 文学作品阅读需要两大能力,一是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二是解题能力。解题其实并无神秘之处,关键在于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理解能力不够,任何解题方法都不能真正起作用。而要提高对文本的认知理解能力,不能单靠多做练习题。编者认为,认真阅读、仔细揣摩几篇小说,要用细读的方法,真正把它逐句读懂、读透了,做题自然也就不在话下了。 (二)考场阅读要求:快速阅读,整体把握 考场阅读是一种快速的精阅读,与平时的浏览或慢品有区别。它要求能用10分钟左右的时间把一篇千字文读两遍。它是考生必须练就的本领,只有平时有意识地训练快速阅读,方能在考场上方寸不乱,成竹在胸。 快速阅读要善于抓、、及,同时圈点勾画出自己认为重要的和。 快速阅读的目的是在做题前把握文章。一篇文章是一个有机的整体。读一篇文章如果没有着眼于全篇的目光,没有整体把握的意识,其结果只能是事倍功半。只有整体把握了全文,将文章的骨骼、精髓看得透彻、明白,才能把命题人的命题指向、意图看得清楚、明晰,才能快速而准确地答题。 所谓整体阅读,就是能初步把握,初步认识,初步概括。1.初步把握小说情节 小说本质上也是一种记叙文,可以按照记叙文阅读先明确记叙的对象、事件及其前因后果,把握事件“——”的完整过程;也可以按小说情节的基本结构——、、、——来把握。无论哪种方式,都必须、。2.初步认识人物形象

记叙文阅读教学设计

富丽中学周锋 课型:专题复习课 教学目标:1、明确记叙文的要点;2、掌握记叙文的阅读方法;3、提高记叙文阅读能力。课时安排:三课时 教学重难点: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第一课时 一、明确记叙文阅读在中考中的要求: 1、把握记叙要素、线索、顺序、人称、详略。 2、理清文章的思路、结构和层次。 3、理解题旨及文章的主旨,概述主要内容。 4、揣摩理解关键词、句在特定语境中的含义及作用。 5、分析文章表达方式、表现手法及写作技巧。 6、阅读中的体验及启示。 7、结合内容进行个性化表述,学会思考和质疑。 二、针对中考考点,对写人叙事的一般记叙文的阅读,主要掌握以下几点: ?记叙的要素、顺序和线索的判断与梳理; ?记叙文重点语句和关键词语的分析和体味; ?记叙文段落层次的划分,思想内容的把握; 三、结合课内部分文章温习记叙文的知识。 1、记叙文:以记叙、描写为主要表达方式,以写人叙事、写景状物为主要内容的一种文体。 2、记叙文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起因、经过、结果; 3、材料组织特点:紧围绕中心;选取典型事例;剪裁得体;详略得当; 4、线索及作用: 核心人物、核心事物、核心事件、时间、地点、作者情感 作用:贯穿全文脉络,把文中的人物和事件有机地连在一起,使文章条理清楚、层次清晰。 5、记叙的顺序及作用:顺叙、倒叙、插叙。 6、写作手法及作用:对比、烘托、欲扬先抑、巧设悬念、情景交融······ 7、修辞方法及作用: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问、引用、对比······ 8、表达方式:记叙、说明、议论、描写、抒情(重点复习描写与抒情在文章中的作用)。描写: 按对象分:人物(外貌、语言、动作、心理)环境(自然、社会)场面、细节; 按角度分:正面、侧面 按风格分:白描、细描 抒情:直接、间接 9、记叙文中的过渡及照应。 10、开放性阅读试题的解答: (1)表达时最好有标志性语言;(我认为……比如……)言简意赅地表明自己的观点。(2)运用举例论证或道理论证来支撑自己的观点。 (3)表达内容要紧跟时代步伐,贴近生活实际。 (4)要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5)语言要通顺,表达要流畅。

记叙文阅读知识要点归纳

记叙文知识点: 记叙顺序:顺叙、倒叙、插叙 顺叙作用:正常叙事,条理清楚,脉路清晰 倒叙作用:概括倒叙部分的内容、总起全文、引出下文……的叙述、引出对……的回忆、设置悬念,激发读者兴趣,给人以鲜明印象,为……埋下伏笔,突出重点,加强表现力,增强文章的生动性,不落俗套,避免单调 插叙作用:概括插叙内容,对主要情节起补充和衬托作用,表达什么情感,引出下文,为后文……做铺垫,推动故事情节发展,与上下文……形成对比,丰富文章内容、与顺叙的结尾部分照应,结构完整、为揭示中心做铺垫、表达人物具有什么性格 线索:人、物、一句话、一个问题、一种现象、一种情感、时间、空间 线索作用:贯穿全文、组织文章内容、表达情感(情绪变化)、寄托情感、推动故事情节发展 记叙文结构:总分总、总分、分总 第一人称(我)作用:真实、亲切、感人,便于直接抒情 第二人称(你)作用:便于与读者直接交流、引起感情上的共鸣、直接抒发情感 第三人称(他)作用:写作不受时空限制,开阔自由、以旁观者的身份出现,真实客观 表达方式:记叙、描写、抒情、说明、议论 小说三要素:人物、环境、情节 人物描写(动作、神态、肖像、语言、心理)直接描写、间接描写、细节描写 环境描写(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历史背景、社会风气、风土人情、思潮)作用:交代……环境、表现……困难,表现人物……心情,衬托人物……性格,渲染……气氛,推动情节发展,为……做伏笔、铺垫 情节:开端、发展、高潮、结局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起因、经过、结果 主要内容概括:谁---起因---经过----结果 表现手法(艺术手法):欲扬先抑、象征手法、对比手法、衬托手法、借物抒情、托物言志、虚实结合、动静结合、联想想象、由点到面、夸张手法、拟人手法、讽刺手法等 语言特点:准确、鲜明、生动、形象、优美、朴实清新、含蓄幽默、鲜活隽永、文雅、通俗、口语化、方言化、富有情感、富有哲理、富有诗意(韵律美、图画美、色彩感等) 开头段作用:概括内容(交代了……内容)、总起全文、交代……线索、奠定……感情基调、

记叙文人称的作用(学案)

叙述的人称 叙述的人称,实质上是作者叙述时的观察点、立足点问题,也就是叙述一个人、一件事时,是以作者自己的角度来写,还是以他人的角度来写的问题。 ?记叙文的人称有三种:第一人称(我,我们),以当事人的口吻和身份叙述。如《我的叔叔于勒》《孔乙己》等。采用第一称来写,便于抒发感情,读起来写起来真实、亲切、自然。 ?有的文章中运用了第二人称代词(你,你们) ?以第三人称的角度来叙述文章中的人物、事件、场景等,如《皇帝的新装》。其优点在于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能从更多的方面自由地叙述。 ?一般来讲,记叙文中叙述的人称必须一致。无论用第一人称“我”叙述,还是用第三人称“他”叙述,都要通篇一致,一般不宜随意转换,但有时作者可根据写作的需要来转换人称。了解每一种人称的作用,才能明确答题的方向。记叙文中使用的人称不同,其表达作用也不同,阅读中应仔细体会。 记叙文阅读人称问题常见题型 ?1.作者主要用第X人称,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 ?2.这篇散文,作者从“你”的角度来抒发情感,有什么作用? ?3.本文主要采用了哪种叙述人称?其作用是什么? ?4.文章对XX的称呼大多用第三人称,而在xx中却有两处用了第二人称,这样写有何作用? ?5.文章在人称的使用上有什么特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解析:人称的变化往往意味着表达方式的转变,意味着作者情感的变化,所以分析人称的时候,就不能忘记这两个方面的分析角度。我们熟悉了这个知识点,还得充分理解文章的情感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准确识别相应的人称以及它所承载的思想情感。需要特别提醒的是,理解人称千万不能够脱离文章,一定要结合具体的内容,准确扣住作者的议论抒情文段进行分析。 ?第一人称:以“我”或“我们”的身份,把人物的经历、事件经过告诉读者,这便是第一人称的叙述。 ?用第一人称以当事人的身份叙述见闻、感受,写来亲切、自然,增强了文章的真实性和感染力。 不论作者是否真的是作品中的人物,所叙之事给人的感觉都好像是作者亲身经历或是亲眼看到、亲耳听到的,给读者以直观的印象,让人有身临其境之感,既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又便于抒发感情和发表议论。 如《走一步,再走一步》一文,作者通过叙述者“我”来传递信息,给读者一种真实、亲切之感。 《溜索》 我战战兢兢跨上角框,领队吼一声:“往下看不得,命在天上!”猛一送,只觉耳边生风,僵着脖颈盯住天,倒像俯身看海。自觉慢了一下,急忙伸手在索上向身后拔去。 这索由十几股竹皮扭绞而成,磨得赛刀。手划出血来,黏黏的反而抓得紧。手一松开,撕得钻心一疼,不及多想,赶紧倒上去抓住。猛地耳边有人笑:“莫抓住不撒手,看脚底板!”方才觉出已到索头。慎慎地下来,腿子抖得站不住,脚倒像生下来第一遭知道世界上还有土地,亲亲热热跺几下。 猛听得空中一声忽哨,尖得直入脑髓。回身却见领队早已飞到索头,抽身跃下,走到汉子们跟前。 牛们终于又上了驮,铃铛朗朗的响着,似是急急地要离开这里。上得马上,才觉出一身

刘艳芳记叙文阅读导学案

记叙文阅读(专题训练一) 主备人:审批人:授课人:使用时间: 【复习目标】 1、复习记叙文阅读的相关知识。 2、整体感知文章内容,准确概括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文章的中心,运用方法解析。【学法指导】自主、合作、探究。 自主预习,感知文章内容;合作探究,梳理情节、把握情感。 【知识链接】下面这些知识点都是我们以前学过的,你能把它们写出来吗?试试看! 1、记叙文六要素: 2、记叙的线索 3、记叙顺序: 4、描写人物的方法: 5、景物描写的作用: 6常用的表达方式: 【复习导航】 整体感知; 1、分析主要形象的特点。(人) 2、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事) 3、理解文章表达的主旨和作者的思想感情。(情) 【课堂探究】记叙文阅读例文分析 永远的鹤 ①太阳渐渐地西斜了,夕阳的余晖洒遍了偌大的一片湿地保护区。水如胭脂,而一小块一小块并不相连的洲 土上,萋萋芳草也被染上了一层醉人的嫣红。那些丹顶鹤,或在水边觅食,或在洲土上尽兴地起舞,或振翅高飞,发出一串串清脆的长唳。 ②年轻的谭立,一个人在瞭望竹楼上,整整守望了一天。师傅杜三早饭后,驾着船领给养去了。他要把船划 出湿地,三十里水路啊,再泊船上岸,至V镇上把给养和报纸挑回船上,然后又划回到这里。回来的时候,天就落黑了。 ③临走的时候,杜三对谭立说:“你给我睁大眼睛,好好地看住这些鹤,得防着那些盗鹤贼。” ④谭立说:“师傅,我都做了三年护鹤工了,你放心吧,保管一根鹤毛也掉不了。” ⑤谭立就这样守了一天,拿着望远镜看了一天,盗鹤贼连个影子也没有,却让他越看越感到孤单、寂寞。公鹤、母鹤成双成对,互相嬉戏,互相唱和,情意绵绵。而他呢,至今还没有女朋友,整个湿地保护区,除了师傅杜三和他,连个人影儿也没有。 ⑥忽然,谭立听见有凄厉的鹤唳声传来,拖得很长,带着颤音。谭立大吃一惊,拿起望远镜仔细地搜索起来。他看到在三百米开外的一片浅浅的水面上,一只母鹤的细腿似乎被什么咬住了,正在拼命地抖翅挣扎;旁边的一只公鹤,焦急地胡乱扑打翅膀。是怎么回事呢? ⑦谭立操起一把木桨,顺着竹楼的梯子飞快地奔到地面,再窜到水边,解开船缆,“咚”地跳上船, 然后着力地划起桨来。小船绕过一块一块的小洲,迂回着朝母鹤的方向划去。虽是暮春时分,风凉嗖嗖 的,不一会儿,谭立的后背就渗出了一层热汗。 ⑧小船划到离母鹤大约十米远的地方,水浅得载不动船了。谭立停下船,把鞋、袜、长裤脱下来,跳到水 里,水不深,但很清澄,看得见水底密密匝匝纠结在一起的绒绳般的丝草,像柔软的绿绒毡毯。他突然明白了,肯定是丝草缠住了母鹤的细腿。他一步步朝母鹤靠近。公鹤见有人来,“呼”地飞了起来,母鹤则拼命挣扎,惊惶地鸣叫……谭立知道,此刻母鹤越挣扎,丝草会缠得越紧。 ⑨“怕什么,真不懂事,我是来救你们的!”

2017年高考语文复习记叙文写作训练四记叙文“感情真挚”写作训练导学案附答案解析

学案四记叙文“感情真挚”写作训练 学习目标:①了解记叙文感情真挚的要求;②通过讨论、归纳、训练,进行记叙文感情真挚的训练,让学生掌握几种写作技巧。 重点难点:重点掌握几种写作技巧。 课前预习学案内容 一上节回顾 上节课主要讲解了记叙文结构的几种类型,请写下来。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略 二高考阅卷对感情真挚的要求 感情真挚是近年来高考作文中评分标准中一个重要标准。这个标准是针对近年来中学作文中的“情感虚伪甚至矫情”而制定的。“感情真挚”,即感情真诚恳切。“真”即真实,真诚;“挚”即诚恳,诚挚。凡是行文真诚、恳切、感人的即可视为“感情真挚”。这是基础等级中对思想内容的基本要求。在评分细则中,一等卷要求“感情真挚”,二等卷要求“感情真实”,“感情基本真实”和“感情虚假”的文章就只能打入三等卷和四等卷了。 三准备几段感情真挚的作文片段,以备课堂讨论。 课堂学案新知学习 一感情真挚技法之一——化虚为实显真情 1.病文展示 爸爸非常爱我们。他给了我们无微不至的关怀,给了我们百般呵护,他深深地爱着我们,在他心中,只有我们最重要。可以说,爸爸把全部的爱都给了我们。爸爸呀,我最亲爱的爸爸,你深爱着我们,我们也永远深爱着你。 讨论交流:这段文字是否做到了感情真挚?为什么? 病因分析:这是一段写父爱的文字,语言通顺,中心明确,但是,父亲怎样爱我们?父亲对我们的爱体现在哪些方面?这些方面都没有具体地描写出来,可以说,这段文字内容空洞,空喊口号,父亲的爱没有具体表现出来,因此,没有抒写出真情实感,并不能真正打动读者。那么,如何表达出真情实感呢?那就要“化虚为实”,即把无形的父爱化为有形的生活小事,在叙事中做到情物交融、情事交融、情人交融。这样,让人通过对文字的阅读感受到要表达的情。当然,表达的情也可以化为物或人,做到情物交融、情人交融。 2.升格训练 爸爸,今天看到窗前临风摇曳的竹,我便想起了你对我的爱。不能忘记,几回回,您用宽实的肩膀把我高高地托起,在遍地的花草间奔跑;不能忘记,为了养育我们,您在暑天里四处奔走,收酒瓶,收破烂,归来时您是满身的灰尘,满身的汗水,深深的皱纹里藏着辛劳和艰难;不能忘记,在我深夜生病时,你不顾一天的劳累,不顾外边风狂雨骤,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