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经典名言摘抄

王阳明经典名言摘抄

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2、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3、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

5、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阳明

6、攻吾之短者是吾师。——王守仁

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

8、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王阳明《王阳明》

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1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1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王阳明

13、“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14、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习录》

1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王守仁

1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

17、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18、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19、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王守仁《传习录》

20、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王阳明

2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22、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王阳明

2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阳明《传习录》

2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守仁

25、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双峰》

26、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守仁《读易》

27、“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守仁《传习录》

28、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王守仁

29、志不立,如无舵这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30、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31、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王阳明《传习录》

3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33、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王阳明

34、君子诲人不倦,而师道必严——王守仁

35、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

36、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阳明

37、为学大病在好名。——王守仁

38、“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

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王阳明《传习录》

39、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阳明

40、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王守仁

41、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王守仁

42、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阳明

43、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44、主一就是专注一个天理——王阳明《传习录》

45、一念开明,反身而诚——王阳明《传习录》

4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守仁

47、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48、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王阳明

49、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王阳明《传习录》

50、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王守仁

51、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王阳明

52、“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王守仁《传习录》

53、勿忘勿助必有事焉——王阳明

54、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泛海》

55、心无外物,物以心生——王阳明

56、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王阳明

57、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阳明《大学问》

5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阳明《传习录》

59、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60、心即道道即天知心则知道知天——王阳明

王阳明的名言50句_名人名言

王阳明的名言50句 1、心是宇宙的本体,万物的主宰,安身立命的根据,衡量是非的标准。天地间诸事诸物,举凡纲常伦理,言行举止,成败荣辱,皆不出于我心。——王阳明 2、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3、“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王阳明 4、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王阳明 5、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王阳明 6、心无外物,物以心生——王阳明 7、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阳明 8、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阳明 9、无声无臭独知时,此是乾坤万有基。抛却自家无尽藏,沿门持钵效贫儿。——王阳明 10、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11、的确,生命的价值在于它能够拒绝庸俗,能够灿烂奔放,但也可以在随波逐流中丧失任何意义,成为行尸走肉。——王阳明 12、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王阳明 13、是非,不用从学者的讲学中去区分,只需从自己的内心去辨1 / 5

别。——王阳明 14、良知者,孟子所谓‘是非之心,人皆有之’者也。是非之心,不待虑而知,不待学而能,是故谓之良知。——王阳明 15、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王阳明 16、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王阳明 17、险夷原不滞胸中,何异浮云过太空?夜静海涛三万里,月明飞锡下天风。——王阳明 18、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阳明 19、“心犹镜也。圣人心如明镜。常人心如昏镜。近世格物之说,如以镜照物,照上用功。不知镜尚昏在,何能照?先生之格物,如磨镜而使之明。磨上用功。明了后亦未尝废照”。——王阳明 20、首先,心即理告诉我们要相信自己,倾听内心,树立起强大的主体意识。其次,炼心的目的也不是成为圣贤一了百了。阳明心学是一种信仰哲学,而信仰只有被实践时才有意义。王阳明融三家之长,却归宗于儒家,提出振聋发聩的知行合一,就是要强调内圣外王,将心性之学转化为卓越的事功。——王阳明 21、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阳明 22、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王阳明 2 / 5

最新的王阳明名言名句_经典语录

精心整理 最新的王阳明名言名句_经典语录 1、圣人之道,吾性自足。----《传习录》 2、不能致良知的两种表现:懒得致,不能致 3、大抵童子之情,乐嬉游而惮拘检,如草木之始萌芽,舒畅之则条达,摧挠之则衰痿 4、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存心养性事天,是学知利行事。『夭寿不贰, 5 6 7 8 9 10、汝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 11、有而未尝有,是真有;无而未尝无,是真无;见而未尝见,是真见!----《王阳明全集》 12、凡“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动心忍性以增益其所不能”者,皆所以致其良知也。

——《传习录》 王阳明引用孟子的话,强调凡事使他的筋骨受到劳累,使他的身体忍饥挨饿,使他备受穷困之苦,做事总是不能顺利这样来震动他的心志,坚韧他的性情,增长他以往所不具备的才能的各种事情,都是为了致良知。 13、“有心俱是幻,无心俱是实。” 又说 14 15 16 17、这独知的地方便是诚意萌芽的地方。在这个关键的地方不论是善念还是恶念,那是没有真假可言的,一荣俱荣,一损俱损。此正是王霸、义利、诚伪、善恶的界限,在此处立心正了,就是正本清源,就是诚心正意。 18、中丞不解了公事,到处看山复寻寺。 尚为妻奴守俸钱,至今未得休官去。

三月开元两度来,寺僧倦客门未开。 山灵似嫌俗士驾,溪风拦路吹人回。 君不见富贵中人如中酒,折腰解酲须五斗。 未妨适意山水间,浮名于我亦何有。 19、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20 21 22 23 24、“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是三代史” 25、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6、心无外物,物以心生

王阳明经典名言摘抄

王阳明经典名言摘抄 1、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2、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3、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4、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 5、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王阳明 6、攻吾之短者是吾师。——王守仁 7、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 8、圣人处此更有何通?圣人会怎么做?圣人会怎么做?王先生在贵州面临生死,衣食无着的情况下,如此问自己。——王阳明《王阳明》 9、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10、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王阳明 11、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王阳明 12、凡学之不勤,必其志未笃也。——王阳明

13、“良知之外,更无知,致知之外,更无学。”——王阳明《王阳明全集》 14、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习录》 15、良知只是个是非之心。——王守仁 16、知是行之始,行是知之成。——王守仁 17、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18、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19、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王守仁《传习录》 20、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王阳明 21、静处体悟,事上磨炼。——王阳明 22、良知良能,愚夫愚妇与圣人同。但惟圣人能致其良知,而愚夫愚妇不能致,此圣愚之所由分。——王阳明 23、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阳明《传习录》 24、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守仁 25、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王阳明《双峰》 26、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守仁《读易》

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合集

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合集 1、善学而笃志,切问而近思。——王阳明 2、吾亦人之久矣,久自昭昭,故曰“百代观文”。——王阳明 3、真言求此,心之所欲,惟其此也。——王阳明 4、此乃真言之上等,分明而似色,明德而滋彰。——王阳明 5、道之性;道与真言,荣而苦也。——王阳明 6、行千里者,志必苦也;志若轻,行无望也。——王阳明 7、贤者明所守,虽无告之言,百谷皆荣实。——王阳明 8、贤者之终不失真言,其始守善心,其中得以荣实。——王阳明 9、行国之变,百代观文;习事之不移,真言之贞静也。——王阳明 10、变乱邻国之政,视焉而笑;而然求其多言谨止,乃学真言也。——王阳明 11、立志而力勤,则怀文之渊;等舆而望日,则怀真言之本。——王阳明 12、行善而立论,深志而高情,谨言以志行,真言既从而功用遂矣。——王阳明 13、真言既从而功用遂矣,势竭幽藏之人抑矣,集众流派之士矣!——王阳明 14、游弋虚境,无以得真言;嗜欲而行,无以顿清心。——王阳明 15、学道淫荡,不足以安家;学真言,是乃明于终始。——王阳明 16、慎始而至,立志而润之;真言而弘其仪,淳以和之;——王阳明 17、学贤而守真言,则朴正恃其质;学事而合真言,则胸怀厚而行之。——王阳明 18、方今谓贤者,先得真言,以及其仪,安其业而顺其生。——王阳明 19、真言之所以安业休之,学其道也;真言之所以顺其生,懃其愿也。——王阳明 20、视言先多难,反映先多争;学习真言而成真知,则聚慧而成其言。——王阳明 21、习语者行真言,慎知者洞真空,淳以养其情,以德及其仪,和以约其谋。——王阳明 22、永言慎其行,立志而勤;以学玩物,真言登之;以顾事务,实言禳之。——王阳明

王阳明名言摘抄 王阳明经典名句集锦

王阳明名言摘抄王阳明经典名句集锦 王阳明名言摘抄王阳明经典名句集锦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人心之得其正者即道心;道心之失其正者即人心。” “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51、问君何事日憧憧?烦恼场中错用功。莫道圣门无口诀,良知二字是参同。——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52、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易是包牺氏之史,书是尧舜以下史,礼乐是三代史,其事同,其道同,安有所谓异?——王阳明《传习录》 53、“尽心知性知天,是生知安行事。”——王守仁《传习录》

54、俯仰天地间,触目俱浩浩。箪瓢有余乐,此意良匪矫。幽哉阳明麓,可以忘吾老。——王守仁《读易》 55、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王阳明 56、“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王守仁《传习录》 57、汝以不得第为耻,吾以不得第动心而为耻。——王阳明 58、山中莫道无供给,明月清风不用钱。——王阳明 59、天理即人欲——王阳明 60、所以为圣者,在纯乎天理,而不在才力也。故虽凡人,而肯为学,使此心纯乎天理,则亦可为圣人。——王阳明 61、个个人心有仲尼,自将闻见苦遮迷。而今指与真头面,只是良知更莫疑。——王阳明《咏良知四首示诸生》 62、勿忘勿助必有事焉——王阳明 63、今人却就将知行分作两件事去做,以为必先知了,然后

能行。我如今且去讲习讨论做的工夫,待知得真了,方去做行的工夫。故遂终身不行,亦遂终身不知。此不是小病痛,其来已非一日矣。某今说个知行合一,正是对病的药,又不是某凿空杜撰。知行本体原是如此。今若知得宗旨时,即说两个亦不妨,亦只是一个。若不会宗旨,便说一个,亦济得甚事?只是说闲话。——王阳明《传习录》 64、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磨,方可立得住,方能静亦定,动亦定。”——王阳明《传习录》 65、至于“夭寿不贰”其心,乃是教学者一心为善,不可以穷通夭寿有个命在,我亦不必以此动心。——王阳明《传习录》王阳明《传习录》经典16句 众所周知,王阳明是我国伟大的哲学家、思想家、政治家、军事家和教育家。他一生文治武功俱称于世,被誉为“真三不朽”者,其思想贡献尤其卓著,是明代影响最大的哲学思想,影响超越明代而及于后世,风靡一时而传播中外。

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关于王阳明励志的名言警句

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关于王阳明励志的名言警句 年代:明朝王阳明作品:《传习录》王阳明简介:王守仁(1472年10月31日—1529年1月9日),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今属宁波余姚)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晚年官至南京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因平定宸濠之乱军功而被封为新建伯,隆庆年间追赠新建侯。王守仁(心学集大成者)和孔子(儒学创始人)、孟子(儒学集大成者)、朱熹(理学集大成者)并称为孔、孟、朱、王。其学术思想传至中国、日本、朝鲜半岛以及东南亚,立德、立言于一身,成就冠绝有明一代。谥文成,故后人又称王文成公。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传习录》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王守仁《传习录》 3、君自保重,我心送君三十里。——王守仁 4、此心光明,亦复何言——王阳明 5、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王阳明 6、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王守仁 7、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王阳明 8、谦虚其心,宏大其量。——王阳明《传习录》 9、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王阳明《传习录》 10、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王守仁 1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王阳明" 12、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王阳明 13、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王守仁 14、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王守仁 15、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王阳明 16、攻吾之短者是吾师。——王守仁 17、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王阳明 18、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王守仁 19、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王阳明 20、为学大病在好名。——王守仁 21、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王阳明《传习录》

王阳明名言名句精读十句经典语录大全

王阳明名言名句精读十句经典语录大全 其实,无论是在思想的影响还是在事功的建立上,曾国藩都稍逊其偶像王阳明一筹。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在这片废土之上,一眼望去,黑夜漫无边际。从失望到绝望乃至无望的世人不禁想问:尚有光明之可能乎? 不能等别人为你铺好路,而是要自己去走、去犯错,最后创造一条属于自己的路。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静不宁静。 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之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责善朋友之道,然须忠告而善道之,悉其忠爱,致其婉曲,

使彼闻之而可从,绎之而可改,有所感而无所怒,乃为善耳 “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攻吾之短者是吾师。——王守仁 王阳明游南镇,一友指岩中花树问曰:“天下无心外之物, 如此花树在深山中自开自落,于我心亦何相关?”先生曰:“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一一王阳明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王守仁 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一一王阳明 知行合一。 人的资质不同,施教不可踵等。

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心之良知是谓圣人,圣人之学,惟是致良知。 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知善知恶是良知。 目无体,以万物之色为体; 耳无体,以万物之声为体; 葬无体, 以万物之臭为体; 口无体,以万物之味为体。心无体,以天地万物感应之是非为体。 【译文】眼睛没有本体,以万物的颜色为本体。耳朵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声音为本体。鼻子没有本体,以万物的气息为本体口没有本体,以万物的味道为本体. 心没有本体,以天地万物感应的是与非为本体。 本心之明,皎如白日,无有有过而不自知者,但患不能改耳。一念改过,当时即得本心。人孰无过?改之为贵。 【译文】初始之心的明亮,皎洁的就像白天的太阳,没有犯了错误而自己不知道的,但是令人担心的是不能改正错误。一念之间改正了错误,当时就获得了初始之心。一个人谁能不犯错误改正错误是可贵的。 古人之学,切实为己. 不徒事于讲说。 【译文】古人留下的学问,是切切实实对自己有好处的,不只是用于

王阳明经典名言名句

王阳明经典名言名句 1、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则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2、种树者必培其根,种德者必养其心。 3、此心光明,亦复何言。 4、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 5、无善无恶心之体,有善有恶意之动。知善知恶是良知,为善去恶是格物。 6、知行合一:知之真切笃实处即是行,行之明觉精察处即是知。 7、谦虚其心,宏大其量。 8、故不贵于无过,而贵于能改过。 9、千圣皆过影,良知乃吾师。 10、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11、持志如心痛,一心在痛上,岂有功夫说闲话,管闲事。 12、志不立,天下无可成之事。 13、此心不动,随机而动。 14、攻吾之短者是吾师。 15、故立志而圣,则圣矣;立志而贤,则贤矣。 16、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17、已立志为君子,自当从事于学,凡学之不勤,必其志之尚未笃也。 18、从吾游者,不以聪慧警捷为高,而以勤确谦抑为上。

19、未有知而不行者。知而不行,只是未知。 20、为学大病在好名。 21、身之主宰便是心,心之所发便是意,意之本体便是知,意之所在便是物。 22、人人自有定盘针,万化根源总在心。却笑从前颠倒见,枝枝叶叶外边寻。 23、心即理也,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心外无事。 24、殃莫大于叨天之功,罪莫大于掩人之善,恶莫深于袭下之能,辱莫重于忘己之耻,四者备而祸全。 25、如意在于事亲,即事亲便是一物;意在于事君,即事君便是一物;意在于仁人爱物,即仁人爱物便是一物。 26、圣人与天地民物同体,儒、佛、老、庄皆我之用,是之谓大道。二氏自私其身,是之谓小道。 27、谦者众善之基,傲者众恶之魁。 28、处朋友,务相下则得,相上则损。 29、夫过者,自大贤所不免,然不害其卒为大贤者,为其能改也。 30、故立志者,为学之心也;为学者,立志之事也。 31、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 32、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 33、静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动时念念去人欲,存天理。不管宁

王阳明唯心主义名言

王阳明唯心主义名言 王阳明是明代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政治人物,他提出了许多富有洞见的唯心主义观点,对中国哲学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以下是几则精选的王阳明唯心主义名言。 1.「心之虚实,存乎事者。」 王阳明认为,人的心是能够洞悉真实与虚妄的存在。人们的心境和行为是对外界事物的反应,由人的感受和认知塑造。只有通过不断的实践和体验,才能深入理解事物的本质。因此,我们应该积极面对各种挑战和困难,不断提升自己的认识水平,逐渐认识到心的真实本质。 2.「明心见性」 王阳明强调对人性的正确认识。他认为,每个人天生都具有善良的本性。只有充分发掘并明晰自己内在的道德感和良知,才能真正发挥人性的优秀品质。明心见性,让人们从内心深处追求真理和善良,努力成为更好的人。 3.「知行合一」 王阳明强调思想和实践的紧密联系。只有将所学的知识与实际行动结合起来,才能取得真正的成果。知道了道理,但不去实践,只会停留在空洞的理论层面。只有通过实践,将知识转化为行动,才能真正取得进步和成长。 4.「一念清净」

王阳明主张内心的清净和平静。他认为,人们可以通过培养内心的宁静与平和,摒弃杂念,使心境更加纯净和坦荡。在喧嚣和纷扰的世界中,唯有让心境保持平和,才能真正感悟到万物的本质。 5.「知行合一,当下自觉」 王阳明关注人们内心的状态和行为的一致性。他认为,人们应该在当下时刻保持自觉,始终以明晰的认知指引自己的行动。只有在行动中体验到自己的强烈意愿和信念,才能真正地将所学的道理融入到生活中。 6.「穷则变,变则通」 王阳明鼓励人们勇于变通,灵活应对变化。在实践中,人们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困难和问题,只有通过不断的变通和调整,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有效方式。穷于心志,就会失去变通的能力;变通则能打开通往成功的道路。 以上便是几则王阳明唯心主义的名言,这些思想观点体现了王阳明对人性和人生的深刻思考。王阳明的哲学思想给予了人们洞察心灵和追求真理的启发,对于现代社会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我们应该从这些名言中汲取智慧,不忘初心,追求内心的真实和纯净,以实际行动去践行和体验人生的真谛。

王阳明的名言名句

王阳明的名言名句 何为第一等事?当读书做圣人耳。 世上第一等事情是什么呢? 应当是读书做圣贤之人啊。 点评:11岁时,王阳明跟随父亲来到京城。第二年,王华给小阳明找了位私塾老师。 王阳明问老师:何为第一等事? 老师回答:第一等事无非是科举及第。 王阳明觉得不妥,认为第一等事应当是“读书做圣人”。 恻隐也,羞恶也,辞让也,是非也,是亲也,义也,序也,别也,信也,一也;皆所谓心也,性也,命也。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谦让之心、是非之心,就是亲、义、序、别和信,它们都是一样的;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心、性和命。 点评:王阳明认为,“道”是永恒不变的真理,在天称为“命”,赋予人时称为”性“,主宰人时称为”心“, 山近月远觉月小,便道此山大于月。 山距离眼前近,所以有人就说山大月小。 点评: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微躯一系念,去道日远而。 心念一旦夹杂私欲, 离道就会越来越远。 点评:这里的”道“,指的是”致良知“。 世之学者,得吾说而求诸其心焉,其亦庶乎知所以为尊经也矣。 世上的读书人,如果能明白我的学说而求理于心,也就差不多知道如何正确地尊重六经了。 点评:王阳明独特的”尊经“主张。 吾于是盖有以信人性之善,天下无不可化之人也。 我们有理由相信人性本善。 天下没有不能被教化的人。 点评:人之初,性本善。任何人都可以被教化。 知者行之始。行者知之成。 知是行的开始, 行是知的成果。 点评:知行合一。 知痛,必已自痛了,方知痛。 知道痛,一定是自己感到痛了,才知道痛。 点评:知和行的本然面目。 一念开明,反身而诚。 一念开明,以真诚之心反求诸己。 点评:遵从天性行事,才是最自然而然的状态。 人生大病,只是一傲字。 人的一生最大的毛病,就是”傲“。 点评:谦是众善之基,傲是众恶之首。 夫万事万物之理,不外于吾心。 万事万物的道理,不在自己的心外。 点评:心有多大,世界就有多大。

王阳明名言名句摘抄

王阳明名言名句摘抄 寄语:王守仁,汉族,幼名云,字伯安,别号阳明。浙江绍兴府余姚县人,因曾筑室于会稽山阳明洞,自号阳明子,学者称之为阳明先生,亦称王阳明。明代著名的思想家、文学家、哲学家和军事家,陆王心学之集大成者,精通儒家、道家、佛家。今天橙子分享给读者的是王阳明名言名句摘抄,欢迎阅读。 1. 恶念者,习气也;善念者,本性也。 2. 凌崖望双峰,苍茫竟何在?载拜西北风,为我扫浮霭。一一王阳明 3. 有志于圣人之学者,外孔、孟之训而他求,是舍日月之明,而希光于萤爝之微也,不亦谬乎? 4. 人世间所有的战斗,剥除了各种外衣之后,都是心战。 5. 授书不在徒多•但贵精熟。一一王阳明 6. 天下之事,其得之不难,则其失之必易;其积之不久,则其发之必不宏。一 —王阳明 7. 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自由和不伤害他人之自由的折中。通过这样一个漫长却必经的过程,善恶标准、政治文明才可能得以重建,公民社会方非镜花水月。 8. 在神州这片土地上,有人的地方就会有斗争,扬才露己向来招人忌恨。 9. 谦受益,满招损,器虚则受,实之不受,物之恒也。 10. “虚灵不昧,众理具而万事出,心外无理,心外无事。”----- 王阳明 11. 破山中贼易,破心中贼难。 12. 以事言谓之史,以道言谓之经;事即道,道即事;春秋亦经,五经亦史一一王阳明 13. 周敦颐说,太极就是2. 0版的无极,好比一款2D建模的电脑游戏要向3D 转型了,开发系列中的一代过渡产品,有些体验功能前瞻一下,吸引你的眼球。 紧接着开天辟地(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产生阴阳万物)。 14. 先曰:“是徒为静养,而不用克己工夫也。如此,临事便要倾倒。人需在事上

王阳明诗词名句

王阳明诗句 王阳明,被当年明月称为“千古第一等人〞,他官至兵部尚书、都察院左都御史,精通儒释道三家,开创出了堪称儒学新局面的心学,被认为是可直追孔孟的大圣人,他还领兵平乱剿匪,用极少的代价闪电般地彻底击败了数倍于己的敌人。作为史上极少见的立德、立功、立言三不朽,王阳明为后世留下了很多经典语录: 1、“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故事背景: 1483年,王阳明在的私塾读书。有一天,他一本正经的问教师:“何谓第一等事?〞这话的意思其实就是问,人生的终极价值到底是什么? 他的教师吃了一惊,从来没有学生问过他这样的问题,他看了看王阳明,笑笑,又思考了一会,才做出他自认最完美的回答:“当然是读书做大官啊。〞王阳明显然对这个答案不满意,他看着教师说:“我认为不是这样。〞 教师不自然地“哦〞了一声:“怎么?你还有不同的看法?〞 王阳明夸地点头,说:“我以为第一等事应是读书做圣贤。〞 2、“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你来看此花时,那么此花颜色一时明白起来。〞 故事背景: 有一年春天,王阳明和他的朋友到山间游玩。朋友指着岩石间一朵花对王阳明说,你经常说,心外无理,心外无物。天下一切物都在你心中,受你心的控制,你看这朵花,在山间自开自落,你的心能控制它吗?难道你的心让它开,它才开的;你的心让它落,它才落的? 王阳明的回答很有味道:“你未看此花时,此花与汝心同归于寂;便知此花不在你的心外。〞 3、“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

故事背景: 他在一座寺庙中看到一个枯坐的和尚。据知情人透露,这个和尚已不视不言静坐三年。 王阳明笑了笑,就绕着和尚走了几圈,像是道士捉鬼前的作法。最后他在和尚面前站定,看准了和尚,冷不防的大喝一声:“这和尚终日口巴巴说甚么!终日眼睁睁看甚么!〞这句话就是传说中禅宗和尚的禅机。所谓禅机,就是用含有机要秘诀的言辞、动作或事物来暗示教义,让接收方触机领悟。 不知是王阳明的禅机触动了和尚,还是王阳明的大嗓门惊动了和尚,总之,和尚惊慌的睁开眼,“啊呀〞一声。 王阳明盯紧他,问:“家里还有何人?〞 和尚回答:“还有老母。〞 “想念她吗?〞 和尚不语。一片寂静,静的能听到和尚头上的汗水流淌的声音。最后,和尚打破了这一死寂,用一种愧疚的语气回答:“怎能不想念啊。〞 4、“我以落第动心为耻〞 故事背景: 故事背景:1496年,他在会试中再度名落山。有人在发榜现场未见到自己的名字而嚎啕大哭,王阳明却无动于衷。大家以为他是伤心过度,无法动用悲伤的表情了,于是都来安慰他。 他的脸上略过一丝沧桑的笑。他说:“你们都以落第为耻,我却以落第动心为耻。〞 5、“光不仅在烛上〞 故事背景: 一个叫徐樾的弟子在岸边如信徒朝圣一样虔敬的希望和王阳明见面,王阳明答应了。徐樾还处于王阳明心学的初级阶段——静坐,他确信在静坐中理解了王阳明心学,得到了真谛。王阳明就让他举例子说明,徐樾就兴奋的举起例子来,他举一个,王阳明否认一个,举了十几个,已无例可举,相当沮丧。王阳明指点

励志_王阳明最经典的名言名句

王阳明最经典的名言名句 王阳明最经典名言名句摘抄 1、欲修身,先养心 心即理也,天下又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乎? 心即理。天下难道还有心外之事、心外之理吗? 人生启迪:浮世之中,总有许多人为追求物质享受、社会地位和显赫名声等身外之物,而心力交瘁、疲惫不堪。他们怨天尤人、欲逃离其中而不可得,皆因忽略了自己的内心,不明白万事以修心为先的道理。 2、不忙不乱,不焦不躁 天地气机,元无一息之停。然有个主宰,故不先不后,不急不缓,虽千变万化而主宰常定,人得此而生。若无主宰,便只是这气奔放,如何不忙? 天地间的大气,本来没有瞬息中断过。但有了一个主宰,就能不先不后,不急不缓,即使千变万化,主宰是一成不变的,人有了这个主宰才产生。如果主宰安定,如同天地运行一样永无停息,即使日理万机,也经常从容自在,也就是所谓的“天君泰然,百体从令”;若无主宰,便只有气在四处奔流,怎么会不忙呢? 人生启迪:忙碌是现代社会中大多数人的一种生活状态。不幸的是,与身体的操劳相伴随而来的,还有内心的忙乱急躁、焦虑不堪。所谓“身之主宰便是心”,倘若在忙碌的生活中不能给内心留一份悠闲,而使其深受烦恼与担忧所累,便更难在为人处世之时做到游刃有余、潇洒自在。 3、心狭为祸之根,心旷为福之门 如今于凡忿懥等件,只是个物来顺应,不要着一分心思,便心体廓然大公,得其本体之正了。

如今,对于愤怒等情绪,只要顺其自然,不过分在意,心体自会廓然大公,而实现本体的中正了。 人生启迪:心胸狭隘的人,只会将自己局限在狭小的空间里,郁郁寡欢;而心胸宽广的人,他的世界会比别人更加开阔。 4、回归简单 “道之大端易于明白”,此语诚然。顾后之学者忽其易于明白者而弗由,而求其难于明白者以为学,此其所以“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也。 “道的大的方面容易理解”,这种看法是正确的。只是后世的学者疏忽了那容易理解的道而不去遵循,却把难以明白的作为学问,这正是“道在迩而求诸远,事在易而求诸难”。 人生启迪:圣人做学问追求一种“大道至简”的境界,值得我们学习。人活一生也应如此。为什么人们会不厌其烦、孜孜不倦地去追求那些看似风光,实际上令人身心疲惫的“负担”呢?皆因内心少了一份简单,少了一种简单的人生态度。与其困在财富、地位与成就的壁垒中迷惘,不如尝试以一颗简单的心,追求一种简单的生活。 5、做人要“诚” 诚字有以工夫说者。诚是心之本体,求复其本位,便是思诚的工夫。 “诚”有从工夫上说的。诚为心之本体,要恢复心的本体,就是思诚的工夫。 人生启迪:在王阳明看来,人的本心就是真、真诚、真挚、真君子。世上只有两样事,一件为真,一件为假。求真必然务实,求假自然务虚,虚实之间,体现的不仅是对人的态度,更是对自己的认识。糊弄别人容易,糊弄自己很难。 6、无私心就是道 心即理也。无私心即是当理,未当理便是私心。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