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教案

合集下载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案人教版必修四

高中政治《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教学案人教版必修四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必修学习要求】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选修学习要求】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2、理解世界观的含义,懂得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3、理解方法论的含义,懂得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考点讲解】1、了解哲学与生活的关系。

(1)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真正的哲学可以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2、理解世界观的含义,懂得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

(2)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

世界观人人都有,但一般人自发形成的世界观还不等于哲学。

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

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我们既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

3、理解方法论的含义,懂得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1)人们关于世界是什么、怎么样的根本观点是世界观,用这种观点作指导去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就是方法论。

(2)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世界观和方法论是同一问题的两个方面。

一般说来,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着世界观,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哲学是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4、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1)哲学是人类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的各种知识进行概括、总结和反思的一门学问。

(2)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3)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知识点梳理】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2.哲学源于:3.哲学是一门学问。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高中政治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 美好生活的向导学案 新人教版必修4.doc

C.哲学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 D改变自然界,需要发展人的智力2.“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

”这说明A.辩证法是本来就客观存在的 B.哲学思想与人们的生活密切相关C.思考的力量是巨大的 D.哲学就是辩证法3.著名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哲学可以被认为是全部科学研究之母,这就是说 A.哲学研究的对象是自然界 B.哲学是对自然科学理论的概括和总结巴哲学是自然科学的基础 D.哲学对自然科学研究具有指导作用4.有人认为,神秘而深奥的哲学智慧产生于哲学家聪明的大脑,这种观点A.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的产生必须以聪明的大脑为基础B.是正确的,肯定了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C.是错误的,没有认识到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的关系D.是错误的,否认了哲学的智慧产生与人类的实践活动爱因斯坦曾经说过:“哲学要与不同科学接触,就会变成一个空架子;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混乱的东西。

”据此回答5-65.哲学是A.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对自然科学的概括和总结C.一种朴素的世界观 D.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6.“科学要是没有哲学,就是原始混乱的东西。

”这说明A.各门具体科学的产生以哲学为基础B.哲学与各门具体科学没有区别的C.具体科学与哲学是相互影响,相互决定的D.哲学对各门具体科学的研究有指导作用就必须学习哲学7.恩格斯指出:“推动哲学家们前进的,绝不像某些人想象的那样,只是纯粹的思想力量。

恰恰相反,真正推动他们前进的,主要是自然科学和工业的强大而日益迅猛的进步。

”这段话说明A.哲学是自然科学的进步的基础 B.先进的思想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源泉C.实践是哲学发展的动力 D.哲学决定着各门具体学科的发展8.为解决好人口、资源、环境的矛盾,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离不开人们对上述问题的理性思考。

这主要说明A.哲学不是凭空产生的 B.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需要智慧、需要哲学C.源于生活的哲学都是科学的 D.对世界的思考是正确改造世界的根本保证9.恩格斯说:“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

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教案

高中政治必修4复习教案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1、哲学智慧的产生与起源: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2、哲学的本义:爱智慧或追求智慧3、哲学的任务: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4、什么是哲学: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世界观、方法论的含义和关系: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

方法论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原则和根本方法。

关系: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体现世界观(2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不存在脱离世界观的方法论,也不存在脱离方法论的世界观。

(3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4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

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1、什么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包括哪些内容?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①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

②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

2、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①哲学的基本问题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②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一切哲学都不能回避,必须回答的问题。

※3、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唯物主义:物质是本原,先有物质后有意识,物质决定意识。

唯心主义:意识是本原,物质依赖于意识,意识决定物质。

※4、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及其合理性、局限性:唯物主义的三种基本形态即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理解:①古代朴素唯物主义:合理性——否认世界是神创造的认为世界是物质的,坚持了唯物主义的根本方向,本质上是正确的。

局限性——这些观点知识一种可贵的猜测,没有科学依据;它把物质归结为具体的物质形态,着就把复杂问题简单化了。

高中政治: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教案(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二课时)一、综合解说【地位作用】本单元在全书中起着引领和导入作用,是全书的起始课。

什么是哲学?哲学的基本问题是什么?哲学在社会发展中有什么作用?这些问题的探究与学习,有助于我们在掌握本单元基本理论的同时,为全书的学习打下基础。

从身边的哲学入手,通过对哲学概念和哲学基本问题的体会,有助于我们划清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界限,以科学的世界观指导我们现在的学习和今后的工作。

因此,本单元的学习,对我们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主要内容】根据最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本单元分为三课: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课“百舸争流的思想”;第三课“时代精神的精华"。

第一课包括两个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我们的生活入手,说明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

第二目讲了两个问题:一是哲学的本义爱智慧;二是哲学的任务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讲哲学概念的基本含义。

第二目主要讲哲学与具体科学的相互关系。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等。

引导同学们进入生活与哲学的学习。

第二课包括两个框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第一框共两个目题:第一目从哲学研究的问题入手,指出了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进而分析了对此问题的不同回答是划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可知论与不可知论的标准。

第二目分析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从两个方面进行探究。

第二框,首先探究唯物主义,指出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及唯物主义在其历史发展中形成的三种基本形态;其次分析唯心主义,指出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并说明了唯心主义的两种基本形态;最后指出虽然哲学史上存在着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辩证法和形而上学“两个对子”,但从基本派别来看则只有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两个阵营。

通过本课学习,使同学们了解哲学的基本问题,掌握什么是唯物主义、唯心主义。

高中政治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教育教学目标:一、知识目标1、哲学的概念、哲学和世界观、具体科学的关系。

2、联系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

3、运用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二、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和发展的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

三、德育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教学重点难点:1、什么是哲学?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4、世界观与哲学的关系5、学好哲学与掌握好其他学科知识的关系教学课时安排:2课时【导入新课】从今天起,我们来共同学习一门可以使人聪明的学问—哲学。

“哲学”这个词是个西方术语,在近代被翻译为汉语,其含义是“爱智慧”或“启发智慧”等。

在汉语中,“哲”具有“聪明”和“贤明”的意义。

从词义上概括地讲,哲学就是给人以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在座的各位聪明否?一个人聪明不聪明不是天生的,而是后天形成的。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的故事:我早料到雷声过后一定是倾盆大雨)。

当然,严格地说,并非所有的哲学都会使人聪明(人是无毛两足动物)。

实践证明,在眼花缭乱的哲学学说中,只有马克思主义哲学才是唯一科学的哲学,因此,我们要学的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

不少同学认为,哲学是比较玄妙的、深奥的学问,一定很难学。

从教材的封面《生活与哲学》来看,我们不难发现,哲学与我们的生活密切相关,哲学作为对智慧的爱和追求并不是遥不可及的,它来自于人们的生产、生活实践,也从来没有离开人们的实践活动。

高中政治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高中政治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精品教案 新人教版必修4

第一课美好生活的向导教案一、【探究目标】:1、知识目标◇识记:(1)哲学的含义 (2)世界观和方法论的含义 (3) 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理解:(1)哲学智慧生成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活动 (2)哲学起源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3) 哲学是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4)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看待宇宙和人生◇运用:(1)联系我们的生活和实践,说明哲学并不神秘,它就在我们周围的生活和实践中 (2)运用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原理,说明哲学可以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2、能力目标:(1)提高学生的思维层次,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 (2)通过学习,使学生初步具有用理性和智慧的眼光认识自然、社会和人生变化和发展能力 (3)从世界观和方法论统一的角度,让学生认识到世界观决定着人的思想方法和行动方法,增强学生主动运用科学的世界观指导自己的生活和实践的意识和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通过学习,使学生喜欢哲学,热爱哲学,切实体会到生活需要智慧,生活需要哲学 (2)使学生认同哲学对于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认同哲学是一门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它可以指导人们更好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人们要想生活得有意义和有价值,就不能没有哲学。

二、【重点、难点】:1、哲学与爱智之学2、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产生于人们对世界的追问和思考3、世界观和方法论是统一的三、【合作初探】:第一学时本课学习内容自主探究(一)第一框题生活处处有哲学(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课堂探究1(P4):(1)用颜回之“仁”、子贡之“辩”、子路之“勇”换孔子之“一道”,孔子为什么不愿意呢?(2)你认为孔子的“道”是怎样形成?◇探究提示:(1) 孔子的弟子颜回、子贡、子路虽然在某一方面优于孔子,但在哲学思维、哲学智慧方面却不及孔子。

(2)孔子的“道”不是从孔子头脑中凭空产生的,而是在孔子的社会实践活动中逐渐形成的。

任何哲学思维和哲学智慧,最终都形成于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活动。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美好生活的向导教案

新人教版高中政治必修4美好生活的向导教案

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一、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 掌握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从而理解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理解哲学的本义和任务2、过程与方法• 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哲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搜集哲理故事,体会其中的哲学道理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感悟和思想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 哲学的本义三、教学难点• 哲学的任务四、教学过程(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2)哲学的智慧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结论: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究活动1】课本第2页●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立场和角度不同,所以看法不同。

——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人的看法也应该全面,看到“二重性”,即全面地看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探究活动2】课本第3页●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此题为开放性试题。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1、哲学的本义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哲学的任务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探究活动3】课本第4页(上)●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探究活动4】课本第4页(下)●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知识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四、教后感——一般人都有过。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学课件

高中思想政治必修4第一单元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第1课美好生活的向导第二框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教学课件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2.全面理解哲学的内涵 (1)从本义看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 明的学问。 (2)从与世界观的关系看 哲学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人 人都有世界观,一般人的世界观只是自发的、零散的、不自觉的, 不能形成哲学。)
界是哲学和世界观共同的研究对象 ③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
论又体现世界观 ④世界观总是自觉地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解析] 整个世界是哲学和世界观共同的研究对象,一般来 说,世界观决定方法论,方法论又体现世界观,故②③符合题意; ①错误,世界观亦称宇宙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的总的看法和根 本观点,人生观是世界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排除;④错误,世界 观总是自觉或不自觉地影响我们每个人的生活,排除。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素养培育:(视野拓展)
在哲学社会科学领域对人工智能的自觉运用
哲学社会科学不仅在推动人工智能的发展方面应发挥重要
的作用,而且在自身领域也需要自觉适应和高度重视人工智能的
应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应积极配合自然科学工作者,加快人
工智能在自身各领域的研发与装备,使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的繁荣
——泰勒
栏目 导引
思想政治 必修4
第一单元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
|问题探究| (1)材料说明哲学在具体科学研究中发挥着什么作用? (2)上述名言说明哲学与具体学科有什么关系? 提示:(1)哲学为具体科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哲学的发展。离开具体科学知识,哲 学就会干涸和枯萎。哲学是对具体科学的概括和总结,为具体科 学研究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好生活的向导
第一课时生活处处有哲学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掌握哲学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和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从而理解哲学与生活密切相关;
• 理解哲学的本义和任务
2、过程与方法
• 联系身边的生活分析哲学与生活的密切联系
• 通过网络或其他方式搜集哲理故事,体会其中的哲学道理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对哲学的产生、哲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对哲学的感悟和思想认同感。

二、教学重点
• 哲学的本义
三、教学难点
• 哲学的任务
四、教学过程
(一)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1)认识世界、办好事情,都需要智慧。

生活需要智慧,需要哲学。

(2)哲学的智慧不是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结论:哲学并不神秘,哲学就在我们身边。

【探究活动1】课本第2页
●在排名问题上,人们的看法往往各不相同,这是为什么?
●为什么我们应看到排名的“二重性”?
●联系生活中类似的事例,谈谈生活与哲学的关系。

——每个人的实际情况不同,立场和角度不同,所以看法不同。

——事物都有两面性,所以人的看法也应该全面,看到“二重性”,即全面地看问题是唯物辩证法的观点。

——全面的思维方法本身就是一种哲学智慧,看待别人、分析自己等都应坚持一分为二的观点。

这说明生活与哲学密切相关。

【探究活动2】课本第3页
●你在童年时代是否也思考过类似的问题?
●杞人忧天的故事能够给我们什么启示?
——此题为开放性试题。

(二)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
1、哲学的本义
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

哲学是一门给人智慧、使人聪明的学问。

2、哲学的任务
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探究活动3】课本第4页(上)
●这两个学生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式有何不同?为什么会有这种不同?
●想一想,思维方法在人们生活中起着什么作用?
【探究活动4】课本第4页(下)
●为什么不知道宇宙的性质、没有对自然和社会的正确认识,就不能享受快乐?
●伊壁鸠鲁为什么把学习哲学知识和灵魂的健康、人生的幸福联系在一起?
四、教后感
——一般人都有过。

“思考”、“追问”、“反思”是哲学思维的特点,它对哲学思考和智慧的形成起关键作用。

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哲学,同时感受到思考使人聪明有智慧。

——杞人忧天的故事固然不可取,但它反映出一种追问和思考,它使我们的思想迸发出哲学的火花。

其积极的启示是任何事物都不是永恒不变的,都有一个产生、发展和灭亡的过程。

这是唯物辩证法的一个基本观点。

——这是一般的 / 创造性两种不同的思维方法,它们与人的世界观、哲学素养有着密切关系。

——思维方法对于人们认识事物有重要作用,激发学生学习哲学的愿望和积极性。

——懂得具体科学知识,并在此基础上形成哲学观念,可以使人变得更加智慧,可以充分地享受快乐。

即哲学具有指导我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功能。

——因为哲学可以使人们找到光明,在人生道路上点起希望明灯,从而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第二课时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 识记哲学和世界观的含义
• 理解哲学与世界观、世界观与方法论、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 列举人们具体的世界观的表现,分析哲学与世界观的关系
• 用具体事例分析哲学与具体知识之间的关系
3、情感态度价值观
• 通过对哲学、世界观概念的分析,激发我们提高哲学修养、自觉树立科学世界观的主动性• 通过对哲学与具体科学关系的分析,增强我们以哲学为指导,学好科学文化知识的自觉性。

二、教学重点
• 哲学的含义
• 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三、教学难点
• 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
四、教学过程
(一)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
1、什么是世界观?
2、什么是哲学?
比较:世界观 / 哲学
3、什么是方法论?
比较:世界观 / 方法论
4、哲学是世界观与方法论的统一
【探究活动1】课本第5页
●人人都有自己的世界观,但并非人人都是哲学家,这是为什么呢?
【探究活动2】课本第6页(上)
●上述具有不同思想观点的人,在做人做事上有什么不同?你赞同哪些人的做法?
●人的思想观念与其为人处世的方式方法之间有什么关系?
(二)哲学是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1、具体知识的内容
区别:
联系:
【探究活动3】课本第6页(下)
●从对具体“美德”的概括中抽象出美德的共性,体现出哲学思维的什么特点?
【探究活动4】课本第7页
●恩格斯的上述论断说明了什么哲学道理?
●如何理解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
【探究活动5】课本第8页
●牛顿的世界观对他的科学研究有什么影响?如果牛顿不相信上帝,还会得出“第一推动力”的结论吗?
●牛顿研究工作的得与失能给我们什么启示?
四、教后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