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病人的麻醉
冠心病病人非心脏手术麻醉

氧供需平衡需对症对因及时处理。
心肌缺血的治疗
心肌缺血的预防重于治疗 心肌缺血由血流动力学因素引起,首先提升心肌灌注
压,减慢心率 心肌缺血由冠脉痉挛或动脉桥痉挛所致,首选药物是
钙通道阻滞药 硝酸甘油可有效地治疗心肌缺血,但对心肌缺血无预
β—阻滞药、钙通道阻滞药选择原则
心功能良好,可给较大剂量β—阻滞药和钙通 道阻滞药
术前心功能差、高度依赖交感张力维持心排血 量的病人,β—阻滞药和钙通道阻滞药可促发 严重的心力衰竭
(心脏扩大、合并室壁瘤、LVEF低、不能耐受心率减 慢的病人)
术中麻醉处理原则
加强监测 诱导力求平顺 保证满意的通气 维护心血管功能相对稳定 维持接近正常的血容量 选择适当的麻醉药物与麻醉方法 调控围术期氧供氧需的相关因素
冠心病病人循环管理原则
维持心肌氧供需平衡 避免加重心肌缺血
心肌氧供/耗的影响因素
心肌缺血
心肌氧供减少
冠脉血流减少
心动过速 舒张压过低 前负荷增加 低碳酸血症
血液携氧量减少
贫血 低碳酸血症 2, 3DPG减少
冠状动脉痉挛
心肌氧耗增加
心脏前负荷增加
心动过速 心肌收缩力增强 心室壁张力增加 心脏后负荷增加
缺血性心脏病
Scr>2mg/dL 脑血管疾病
高危手术
6个独立的 危险因素
充血性心力衰竭
术前应用胰岛素 治疗糖尿病
Lee TH, et al. Derivation and prospective validation of a simple index for prediction of cardiac risk of major noncardiac surgery. Circulation 1999;100:1043–9.
冠心病人术前评估和麻醉处理

心梗后外科手术相对禁忌证:心脏储备功能降低
1. 体能储备受损 2. 运动心电图显示ST段压低≥ 2 mm 3. 运动试验达最大运动量时血压降低 4. DTS检查存在可逆性充盈缺损
20世纪90年代初确定MI后外科手术的时机
1. 普通择期外科手术延迟至MI后6个月进行 2. 急诊手术危及生命,必须进行。术中应全面监
2. 评估心脏病变的严重性,判断心脏病情是否稳定(依据 体能状况和近期心血管治疗情况)
3. 确定伴随的疾病。如:糖尿病、周围血管病变、呼吸系 统病变和肾功能不全等
病史、体检和ECG对确定或排除CAD的效能有限
1. 75%缺血意外和20 ~ 30%心梗为“Silent” 2. 所有心梗中30 ~ 90%无前驱症状 3. 有报告广泛心梗病人可有半数为“Silent” 4. 25 ~ 50% CAD病人的12导联心电图可正常 5. 另有20 ~ 50%病人因LBBB、W-P-W或LVH而ECG无法
常规心电图检查(12导联)
多数冠心病病人会出现心电图改变 但至少有15%的病人没有任何心电图表现 常见的心电图表现
心律紊乱:各种早搏、传导异常和房颤等 ST-T改变 左心室肥大
常规心电图检查的价值
价值
作为术前进一步心脏检查的依据 术前心电图改变可以指导术前治疗 作为术中和术后心电图改变的对照和比较,有利于及
运动心电图检查
通过运动激发心肌缺血 阳性者有缺血性心电图改变或出现心肌缺血,为
左心功能减退的症状 运动中血压下降常预示全心缺血,心功能减退 在较低的心脏负荷就出现阳性症状者常预示有心
脏并发症的高度危险
运动心电图的价值
敏感性为 81% 特异性为 67% 阳性可诊断为冠心病,但阴性不能完全排除冠心
冠心病人非心脏手术的麻醉处理

目前尚无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明应激超声心动图能够改 变原有的治疗方案
Î 利弊权衡结果是否利大于弊
不佳。阳性结果者一般都会继续做冠状动脉造影,既增加 花费,还不必要的拖延手术时间
J Am Coll Cardiol 2007;50;159–241.
多巴酚丁胺应激超声心动图的价值
Beta 受体阻滞剂 他汀类药物 Alpha-2 激动剂 钙拮抗剂 抗高血压
围手术期心血管并发症风险因素
高危或中危的外科手术 缺血性心脏病病史 代偿性心衰或既往有心衰病史 脑血管疾病病史 糖尿病 肾功能不全(根据Revised Cardiac Risk Index定义为术前血肌酐 > 2
Î 利弊权衡结果是否利大于弊
不佳。阳性结果者一般都会继续做冠状动脉造影,既增加 花费,还不必要的拖延手术时间
J Am Coll Cardiol 2007;50;159–241.
Bayes’ Theorem(贝叶斯定理)
Positive likelihood ratio > 10, Negative likelihood ratio < 0.2
mg/dL)
Class 1, Benefit >>> Risk; Calss 2A, Benefit >> Risk
Class 2B, Benefit ≥ Risk; Class 3, Risk > Benefit
1. 利用连续和动态心电图记录发现静止缺血、心 律紊乱和心率变化
2. Raby 等人研究
Î 176名血管外科病人进行动态心电图检查,32例出 现静止缺血,其中12例 (12/32) 术后出现心脏并发 症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ppt课件

术前曾用过β-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的CHD患 者,麻醉手术前应继续服药,最好改用短效、速 效制剂
抗高血压药物用至术晨 洋地黄类:主要用来控制心衰或快速型房颤,应
了解用药时间、剂量及治疗反应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PPT抗凝药:CHD患者常用阿司匹林等抑制血小板凝
术中检测血气正常,血糖21.9mmol/L,血钾3.9mmol/L, 给予胰岛素8u/h泵注,0.3%KCL滴注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PPT课件
38
病例介绍-术后处理
手术历时1小时,手术室中输液600mL,尿量 150mL,术毕带管,带所有输注药物持续输注并 监测下送入ICU,途中生命体征平稳。
患者,男,76岁,B058139,以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入 院,经内科抗感染、抗心衰治疗10天肺部症状明显好转时 并发斜疝嵌顿
术前诊断
1,冠心病:缺血性心脏病,心功能Ⅳ级; 2,肺部感染; 3,高血压病(3级,极高危); 4,Ⅱ型糖尿病; 5,左侧腹股沟嵌顿疝”。 拟急诊行“左侧腹股沟嵌顿疝探查修补术”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PPT课件
37
病例介绍-麻醉处理
插管后急行中心静脉穿刺置管,期间发生2次心率突降, 经给予麻黄碱处理后好转,中心通路开放后即给予多巴胺 5ug/kg/min,硝酸甘油0.2ug/kg/min持续泵注,异氟醚 0.2-0.5%吸入维持麻醉,手术过程中HR70-80次/分, BP150-160/80-90mmHg,SPO2100%,ETCO23235mmHg, CVP13cmH2O,
ICU继续以多巴胺、硝酸甘油维持心功能及循环 平稳并呼吸机支持治疗
术后第二天拔除气管导管,当日转回病房,恢复 良好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管理 PPT课件
冠心病患者非心脏手术的麻醉 ppt课件

4METs
10METs
参加剧烈体育活动,如游泳、打单网球、足球、篮球、 滑雪
LOGO
(三)心脏功能的评估
不能进行大于4个代谢当量的活动,表明心脏功能较差。 增加围术期心脏并发症的临床危险因素分级(ACC/AHA,2002年)
高危因素
1. 不稳定型冠状动脉综 合征 2. 急性(<1周)或近期 (<1个月)心肌梗死) 3. 失代偿性心力衰竭 4. 有临床意义的心律失 常 5. 严重瓣膜疾病
LOGO
3. 心肌氧供需失衡
影响心肌氧供需的因素
心肌氧供降低
1. 冠脉血流量降低 心动过速 舒张压过低 前负荷增加 低碳酸血症 冠脉痉挛 2. 血液氧含量降低 贫血 低氧血症 2、3-DPG降低
心肌氧需增加
1. 心动过速 2. 心肌壁张力增加 前负荷增加 后负荷增加 3. 心肌收缩力增加
LOGO
二、CHD术前心脏风险的评价方法
(1)控制心率 冠心病病人心率×收缩压的乘积>12,000时,易发生心 绞痛 控制HR<70bpm,避免插管时心率增快。 可用维库溴铵、卡肌宁,避免使用泮库溴铵、氯胺酮
LOGO
2014 ACC/AHA非心脏手术患者围术 期心血管的评估和管理指南
LOGO
指南对治疗的建议以国际通用方式表示
无创性检查 高危因素
低危因素
根据检查及治疗结果决定: 考虑冠脉造影 取消手术或推迟手术
冠脉搭桥后手术
在加强监护下手术
LOGO
三、术前检查和监测
(一)心电图 标准: 1. ST段升高或降低1.0mm 2. 在无Q波的导联,ST段升高>1.5mm 3. T波低平或倒置
LOGO
(整理)冠心病病人的麻醉

(整理)冠心病病人的麻醉冠心病病人的麻醉1.简介冠心病是一种由于冠状动脉供血不足引起的心肌缺血或心肌梗死的疾病。
对于冠心病病人进行麻醉时,需要考虑病人的心血管状态和手术的性质,以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和药物。
本文将详细讨论冠心病病人的麻醉流程和注意事项。
2.特殊评估2.1 心血管评估对冠心病病人进行心血管评估是非常重要的,包括心电图、心肌酶谱和冠状动脉造影等检测方法。
根据评估结果确定病人的心血管状态,有助于选择合适的麻醉方法。
2.2 术前准备在对冠心病病人进行麻醉前,需要进行详细的术前准备工作。
包括病史采集、体格检查、心功能评估等。
特别要注意麻醉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如心律失常、低血压等。
3.麻醉方法选择3.1 局麻醉局麻醉是指将麻醉药物直接注射到神经组织或松果体附近,以达到局部麻醉的目的。
对于冠心病病人,局麻醉可以减少全身麻醉对心血管系统的影响,是一种较为安全的麻醉方法。
3.2 全麻醉全麻醉是指通过静脉输注麻醉药物和气管插管等方式,使病人完全失去意识和对疼痛的感知。
全麻醉适用于需要进行复杂手术或对局麻醉达不到理想效果的情况。
4.麻醉药物选择4.1 镇静药镇静药通常用于冠心病病人的麻醉过程中,以减少病人的焦虑和恐惧感,提高手术过程的舒适度。
4.2 麻醉诱导药麻醉诱导药用于将病人迅速诱导到麻醉状态,使其失去意识和对疼痛的感知。
常用的麻醉诱导药包括丙泊酚、咪达唑仑等。
4.3 麻醉维持药麻醉维持药用于维持病人的麻醉状态和对疼痛的抑制。
常用的麻醉维持药包括异戊巴比妥钠、芬太尼等。
5.注意事项5.1 血压和心率监测在冠心病病人的麻醉过程中,需要密切监测病人的血压和心率变化。
及时发现和处理血压和心率异常是避免麻醉并发症发生的重要措施。
5.2 体位调整正确的体位对冠心病病人的麻醉过程非常重要。
合理的体位可以减轻心血管负荷,降低心脏工作量。
6.麻醉结束和复苏6.1 麻醉结束按照手术结束的要求,逐步停药,停止麻醉,使病人从麻醉状态中恢复。
最新冠心病病人的麻醉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冠心病病人的麻醉随着社会老龄化,冠心病发病率明显增加。
据统计约2/3的65岁以上老年人可伴发冠心病,1990年据Mangano统计1000病人中冠心病发病率为80.2%。
因此,冠心病人施行非心脏手术在老年心脏病人中占多数。
其他心脏病施行非心脏手术相对较少。
一、麻醉和术前病情估计(一)心功能估计根据纽约心脏病协会(NYHA)四级分类法,心脏病人心功能可分为四级:Ⅰ级为无症状,日常活动不引起疲乏、心悸和呼吸困难等;II级为日常活动轻度受限,且可出现疲劳、心悸、呼吸困难或心绞痛,但休息后感舒适;Ⅲ级为体力活动显著受限,轻度活动即出现症状,但休息后尚感舒适;Ⅳ级为休息时也出现心功能不全症状或心绞痛综合症,任何体力活动将会增加不适感。
若心功能为Ⅰ-II级病人进行一般麻醉与的手术安全性应有保障,Ⅳ级则属高危病人,麻醉和手术的危险性很大,Ⅲ级病人必须经术前准备与积极治疗使心功能获得改善。
由于心功能分级的量化程度不够,许多有关因素无法概括,因此还应采用多因素分析进行全面估价。
(二)心脏危险指数Goldman 等把病人术前各项相关危险因素与手术期间发生心脏合并症及结局相互联系起来,依据各项因素对结局影响程度分别用计分表示,从而提供了术前评估围手术期病人的危险性、心脏并发症和死亡率。
表1为Goldman 等提出的多因素心脏危险指数(Cardiac Risk Index CRI)共计9项,累计53分。
由于此分类法简单方便目前仍有临床参考价值。
其后,Zeldin等作了前瞻性研究,证实多心脏危险指数的实用价值,且阐明了心功能与心脏危险因素记分对围手术期心脏并发症与死亡之间的相关,两者联合评估可有更大的预示价值。
从表2中可看出累计分数>13-35分,相当临床心功能Ⅲ级,术前若进行充分准备,心功能改善成Ⅱ级或早Ⅲ级,麻醉和手术安全性就可提高。
若累计值超过26分,心功能Ⅳ级,麻醉和手术必然存在较大危险,围手术期死亡的病人中半数以上发生于此组。
冠心病病人麻醉处理

第32页,此课件共83页哦
冠心病的临床常规治疗
• 阿司匹林 • b-受体阻滞剂:倍他乐克、康可等
• 硝酸盐制剂:硝酸甘油、异舒吉等 • 钙通道阻滞剂:硫氮唑酮等
• ACEI或ARB:开搏通、科索亚等
超声心动图
• 了解室壁运动情况、心肌收缩和室壁厚度、
有无室壁瘤和收缩时不协调、瓣膜功能、 跨瓣压差程度及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 等。
第27页,此课件共83页哦
(经食道)超声心动图
• 是心肌缺血最早、最敏感的体征。
• 冠 脉 血 流 下 降 25% 就 可 引 起 区 域 性 室 壁 运 动 异 常 (RWMA),而无ECG变化。
术前评估——病人因素
• 危险因素:
– 缺血性心脏病史(不稳定型心绞痛)
– 充血性心脏病史 – 脑血管病史
糖尿病史 – 慢性肾功障碍 – 未控制的高血压 – 左室肥厚
– 高龄
–
第37页,此课件共83页哦
术前评估——病人因素
• 有心梗史者手术后易再发心梗。原则上择期手
术应延至心梗后6个月实施。
• 心梗病人具有下列危险因素中三个或三个以
第19页,此课件共83页哦
透壁性心肌梗死——ECG
• 急性期:ST段抬高。为上斜型、水
平型或弓背形。
• 超急性期:高大正向T波可能在ST段
抬高前出现(图A),或者与ST段抬 高同时出现(图B)。
• 进展期:约持续数小时至数日,出
现病理性Q波,抬高的ST段逐渐降 至基线,T波变为倒置。
第20页,此课件共83页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冠心病病人的麻醉
冠心病(coronary heart disease)是一种常见的心脏疾病,由于冠状
动脉狭窄或堵塞引起血液供应不足,可能导致心肌缺血甚至心肌梗死。
对于冠心病患者进行手术治疗时,麻醉是必不可少的环节。
本文将探
讨冠心病病人的麻醉问题,包括麻醉的类型、安全措施以及术后康复
等方面。
一、麻醉类型
冠心病患者在手术前需要进行适当的麻醉。
常见的麻醉方式包括全
身麻醉、局部麻醉和联合麻醉。
全身麻醉是指将患者完全失去意识和
疼痛感的麻醉方式,常用于较大的手术。
局部麻醉是指在手术部位附
近麻醉,使患者丧失痛觉但保持意识清醒。
联合麻醉则是将全身麻醉
和局部麻醉结合起来,既能保持患者的意识清醒,又能消除痛觉。
在考虑麻醉类型时,麻醉师需要充分了解患者的身体状况和麻醉药
物对心脏的影响。
一般情况下,对于冠心病病人,全身麻醉可能会增
加心脏负担,因此局部麻醉或联合麻醉更常见。
然而,对于一些复杂
手术,全身麻醉可能是必要的选择。
二、麻醉安全措施
1. 全面评估患者的心血管功能。
麻醉师在手术前需要详细评估患者
的心血管系统功能,包括心脏功能、血压和冠状动脉病变程度等。
2. 选择合适的麻醉药物。
在选择麻醉药物时,需要注意药物对心脏的影响。
一些麻醉药物可能会引起心率和血压的波动,因此需要选用对心脏负担较小的药物。
3. 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
手术过程中,需要对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实时监测,如心电图、血压、呼吸等。
一旦出现异常情况,及时采取措施进行调整。
4.提前准备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案。
尽管麻醉过程中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严重意外,但麻醉师需要提前制定好各种紧急情况的处理方案,以防万一。
三、术后康复
冠心病病人的手术治疗不仅需要关注麻醉过程的安全性,还需要关注术后康复。
麻醉结束后,患者需要进入恢复期,麻醉师会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平稳恢复。
在康复期,患者需要遵循医生的康复计划,包括适量的运动、饮食调控以及药物治疗等。
对于冠心病病人来说,手术后的康复过程至关重要。
通过规范的康复措施,可以促进患者的心脏功能恢复,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生活质量。
在康复过程中,患者与医生间的合作至关重要,患者需要积极参与康复计划,并及时向医生报告康复过程中的任何不适。
总结起来,冠心病病人的麻醉是手术治疗中不可或缺的环节。
在麻醉过程中,医生需要综合考虑冠心病患者的病情和身体状况,选择合适的麻醉方式和药物,严格遵循安全措施,并在术后进行全面的康复
管理。
通过科学合理地进行麻醉和康复,可以使冠心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更加安全有效,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