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ASCO放疗与综合治疗进展(4)——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合集下载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小细胞肺癌免疫治疗研究进展

2 SCLC 免疫治疗临床研究
2. 1 一线治疗 既往研究显示,疗诱导肿瘤特异性抗原的释
放可促进 T 淋巴细胞的激活,为化疗与免疫治疗的 联合提供了坚实的基础[6] 。 目前,已经有 4 个Ⅲ期 临床研 究 试 验 探 讨 了 免 疫 联 合 化 疗 在 一 线 ESSCLC 治疗中的有效性。
CTLA-4 表达于 T 细胞表面,是 T 淋巴细胞抗 肿瘤免疫中的重要介质。 它能够与 B7 分子、CD80、 CD86 等配体结合抑制 T 细胞的激活,诱导和维持 T 细胞免疫耐受。 而 CTLA-4 单抗通过与 CTLA-4 特 异性结合,阻断 CTLA-4 所致的 T 细胞凋亡和免疫 抑制作用,能增加记忆 T 细胞的累积和存活,并促 进调节 T 细胞的耗竭,从而使免疫应答功能恢复, 提高机体的抗肿瘤免疫应答的反应性[5] 。 目前上 市的 CTLA-4 抑制剂包括百时美 施贵宝公司的伊 匹单抗( Ipilimumab) 于 2017 美国食品药品监督管 理局( Food and Drug Administration, FDA) 批准用 于 12 岁及以上年龄患者,治疗不可切除或转移性黑 色 素 瘤。 阿 斯 利 康 研 发 的 曲 美 木 单 抗 ( Tremelimumab) 于 2015 年由 FDA 授予孤儿药资格,用于 恶性间皮细胞瘤治疗。
IMpower-133 研 究 ( NCT02763579)[9] 是 首 个 免 疫治疗在一线 ES-SCLC 治疗中获得阳性结果的研 究。 这项研究纳入 403 例初治且 PS 评分 0 ~ 1 分 ESSCLC 患者,且允许接受治疗后无症状脑转移患者纳 入。 其中 201 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 Atezolizumab,202 例患者接受化疗联合安慰剂治疗。 研究结果显示, 联合 Atezolizumab 治疗组的 PFS 较单纯化疗组延长 0. 9 个月 ( 5. 2 vs 4. 3 个 月, HR = 0. 77, P = 0. 02) 。 OS 也延长了 2 个月( 12. 3 vs 10. 3 个月,HR = 0. 7, P = 0. 007) 。 然而,联合 Atezolizumab 组也带来了更 多的免疫相关不良反应,其中最常见的是皮疹和甲 状腺功能减退,两组因不良反应导致停药的比例分 别为 11. 1%和 3. 1%。 2019 年 ESMO 大会更新两组 18 个月 OS 率分别为 34% 和 21%。 OS 分析显示, 35 例无症状的脑转移患者接受 Atezolizumab 联合 治疗 OS 未 能 改 善 ( HR = 0. 96, 95% CI: 0. 46 ~ 2. 01) 。 基于 IMpower-133 研究结果,NCCN 指南将 EC 联合 Atezolizumab 治疗作为Ⅰ类推荐。 2020 年

2020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要点

2020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要点

2020NCCN非小细胞肺癌指南要点2020年6月,美国国家综合癌症网络(NCCN)发布了非小细胞肺癌(NSCLC)指南2020年第6版。

那么,新版指南中NSCLC精准治疗的药物选择有哪些?NSCLC治疗的进展情况如何?接下来,让我们盘点部分亮点研究,一探究竟。

以下是NCCN指南《2020.V6版》更新的要点(相较于V5版):靶向治疗(一)指南建议检测的靶点1:EGFR、ALK、ROS1、BRAF、NTRK、MET、RET1、EGFR基因突变:首选方案:奥希替尼(1类);其他方案:厄洛替尼(1类)或阿法替尼(1类)或吉非替尼(1类)或达克替尼(1类)或厄洛替尼+雷莫芦单抗;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厄洛替尼+贝伐珠单抗(2B类)。

2、ALK基因突变:首选方案:阿来替尼(1类);其他方案:布加替尼(1类)或色瑞替尼(1类);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克唑替尼(1类)。

3、ROS1基因重排:首选方案:克唑替尼或恩曲替尼;其他方案:色瑞替尼;4、BRAF V600E 突变:首选方案:达拉菲尼+曲美替尼;其他方案:维莫非尼或达拉菲尼;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初始的全身治疗方案。

5、NTRK 基因融合阳性:首选方案:拉罗替尼或恩曲替尼;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初始的全身治疗方案。

6、MET外显子14跳跃突变:首选方案:卡马替尼;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克唑替尼或初始的全身治疗方案。

7. RET重排:首选方案:Selpercatinib;一定条件下可用方案:卡博替尼或凡德他尼(2B类)。

(二)2020年ASCO靶向新进展:在今年的ASCO会议上,多项EGFR敏感突变相关研究数据公布。

其中,III期NEJ02研究旨在评估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用于EGFR敏感NSCLC患者的疗效,结果显示2,贝伐珠单抗联合厄洛替尼可明显改善PFS。

在真实世界研究中发现3,VEGF抑制剂联合厄洛替尼对比单药厄洛替尼,PFS和DOR明显改善。

目前,奥希替尼已获批用于敏感EGFR突变(19外显子缺失和L858R突变,占EGFR突变的80%)晚期NSCLC患者的一线治疗,或用于既往EGFR-TKI治疗进展后的T790M突变阳性患者。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

中国中枢神经系统胶质瘤诊断和治疗指南
22
髓母细胞瘤——主要推荐
方式和方法:
– 建议术后24~72 h做脑增强MRI;术后2~3周做脊髓增强MRI;脑积液细胞学检
查应在术后2周以后

全脑全脊髓照射CS+后颅凹加量照射PF;照射分割剂量1 8 Gy/

• 一般风险组:CS 36 Gy;PF加量至54~56 Gy;或CS 23 4 Gy; PF 加量
MRI增强
无强化
通常无强化或轻微强化
囊实性节细胞胶质瘤表现为囊性病灶内见实性壁结节;囊性成分呈 T1WI低信号 T2WI高信号;水抑制T2WI多为低信号;实性节细胞胶质 瘤表现为T1WI稍低信号 T2WI稍高信号
实性部分呈T1WI等信号 T2WI稍高信号;囊变呈T1WI低信号 T2WI高 信号;钙化呈T2WI低信号;梯度回波序列T2WI呈明显低信号
替莫唑胺TMZ75 mg/m2同步放化疗;并随后行6个周期的
TMZ蛋氨酸 18F乙基酪氨酸的PET有助于鉴别假性进
展和肿瘤进展;动态观察MRI的变化;是目前最好的建议
处理:TMZ联合放疗后出现早期无体征和临床症状的影像学进展性病变;原则上
应继续替莫唑胺辅助化疗 如出现明显临床症状;或增强病灶短期快速增大;则应对
至54~56 Gy;联合化疗
• 高风险组:CS 36 Gy;PF 加量至54~56 Gy;联合化疗

应用三维适形或调强放射治疗技术照射
靶区的确定:
– 全脑照射野+全脊髓照射野; – 后颅窝区肿瘤应整个后颅窝加量照射;或推荐一般风险患者仅瘤床加量照射
联合化疗
放/化疗联合:高风险患者:联合放化疗;一般风险患者:减量放疗应联合化疗
>65岁 术前神经功能状况较差者KPS<70 脑内深部或脑干部位的恶性 脑胶质瘤和脑胶质瘤病

原发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进展

原发和继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进展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5
发率高达 80%,多数为照射野内复发,放疗中位生存期 13 - 16 个月,5 年生存率仅 3% - 4%。综合治疗 中,由于放疗可造成血脑屏障功能的恢复、血管内皮细胞增殖以及诱导肿瘤细胞耐药,影响化疗的疗效, 另外放疗后给予大剂量 MTX 增加脑白质病变的发生,因此放疗宜在化疗完成后进行。全脊髓放疗影响造 血功能,而对预后帮助不大,因为系统性化疗及鞘内注射可预防脑脊髓膜种植;但如果 MR 检测到一个 或多个脊髓病灶,必须进行全脊髓放疗。全脑放疗的主要问题是神经毒性风险增加,尤其 60 岁以上的患 者。一项研究显示使用含全脑放疗的方案治疗 PCSCL,60 岁以上患者 100%出现远期神经毒性,而 60 岁 以下患者发生率仅为 30%。神经毒性发生的中位时间为诊断后 29 个月,因此化疗取得 CR 的患者可给予 较低的剂量放疗(全脑 30 Gy+缩野 10Gy),根据文献报道放疗剂量增至 50Gy 以上并不增加疗效,反而加 重神经毒性。老年患者可考虑推迟放疗,将放疗作为复发时的挽救治疗方法,目前年轻 PCNSL 患者仍以 化放疗联合作为一线方案。 3. 化疗:治疗 PCNSL 化疗药物与方案的选择与全身性 NHL 不同。全身性中高度恶性 NHL 的标准
6
中国临床肿瘤学教育专辑 (2007)
老年患者可因全脑放疗出现严重神经毒性,因此有报告采用单纯化疗治疗老年 PCNSL 患者。II 期临 床研究和回顾性研究表明改方法可取得良好疗效, 远期神经毒性明显降低。 单纯化疗的有效率 60% -90%, 疗效持续,但多数患者最终出现复发。Glasmacher 的 II 期研究报告 65 例 PCNSL,中位年龄 59 岁(27 -75 岁),患者接受 6 疗程的联合化疗:MTX (5g/m2,第 1,2,4,5 疗程)、Ara-C (3g/m2/d,d1-2,第 3,6 疗程)、DXM(第 3-6 疗程)和 VCR、IFO 与 CTX 交替。同时每疗程通过 Ommaya 或 Rickham 泵经侧脑室 给予 MTX、Ara-C 和强的松龙。CR 60%,PR 10%,但治疗相关死亡 9%(均死于粒缺感染),Ommaya 泵 的相关感染率高达 19%,仅 1 例患者出现永久的认知障碍。Batchelor 报道的 II 期多中心研究入组 25 例 患者,采用单药 HD-MTX(8g/m2,双周重复)化疗,将全脑放疗延迟至疾病进展或复发时进行。该方案的 有效率为 74% ,CR52% ,中位 PFS12.8 个月,无明显神经毒性 。60 岁以上患者的 II 期研究显示以 HD-MTX(1g/m2)为基础的联合化疗有效率为 48%,CR 42%,中位 OS 为 13.4 个月,远期神经毒性 12%。 该方案疗效优于单纯放疗,神经毒性低于化放综合治疗。各研究中单纯化疗的生存期达到 32 -54 个月。 4. 鞘内给药:PCNSL 确诊时,脑脊髓膜种植转移的发生率为 0 -50%。CSF 细胞学阳性率为 26%。 脑脊髓膜病变可通过全脊髓放疗、大剂量全身化疗或鞘内给药预防和治疗。大剂量 MTX 和大剂量 Ara-C 静脉给药可在 CSF 中达到治疗浓度,但个体差异大并且维持时间短,通过鞘内给药方式 CSF 的药物浓度 比较稳定和持久, 特别是脂质体 Ara-C。 通过 Ommaya 泵从侧脑室给药 MTX 的有效治疗浓度能维持较长, 有利于提高疗效,但相关感染值得重视。接受鞘内给药的患者生存期较未接受鞘内给药的患者长(38 个月 比 24 个月,p=0.03)。多因素分析也显示鞘内给药为有利的独立预后因素。 5. 综合治疗:全身化疗、鞘内化疗加全脑放疗的综合治疗可显著提高 PCNSL 的疗效,延长生存期, 是目前最常采用的综合治疗模式。有效率达 80% -95%,中位 OS 达 30 -40 个月,约 1/4 患者获得治愈, 甚至有报告其远期生存率与全身 DLBCL 相似。化疗采用含 HD-MTX 方案 2 -6 疗程,全脑放疗剂量 30 -40Gy,不超过 50Gy。但 60 岁以上患者的放疗相关神经毒性明显,相关死亡率高,生活质量差,很大程 度上抵消了综合治疗的优势。 6. 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自体造血干细胞支持下的大剂量化疗在临床研究用于 PCNSL 的一线或挽 救治疗方案取得满意的疗效。Colombat 的 II 临床试验先给予 2 疗程 MVBP,CR 和 PR 患者采用 BEAM 方 案大剂量化疗加自体干细胞移植。 16 例常规化疗有效的患者接受移植后的 3 年 OS 为 90%, 9 例(2 例拒绝, 3 例由于治疗毒性,4 例进展)未能够采用移植强化治疗的患者 3 年 OS 为 0。 Johnston 以类似方案治疗初治 或复发取得 CR 和 PR 的 PCNSL 患者,2 年的总生存率和无事件生存率为 89%和 61%。Soussain 以大剂量 化疗加 ASCT 治疗 22 例难治和复发性 PCNSL,3 年的 DFS 和 OS 为 53%和 63.7%,然而毒性较大,7 例 出现严重的神经毒性,7 例 60 岁以上患者中 5 例死于治疗相关毒性。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在 II 期临床研 究中的疗效优于历史对照,值得进一步研究,但相关毒性使其在老年患者中的应用造成限制。 7. 挽救治疗:单纯化疗的 PCNSL 患者复发时对放疗敏感,全脑放疗作为挽救方案有效率达 74%,

CSCO 2020:中国版GIST诊治指南(2020)关键问题概述

CSCO 2020:中国版GIST诊治指南(2020)关键问题概述

CSCO 2020:中国版GIST诊治指南(2020)关键问题概述作为罕见的消化道肿瘤之一,胃肠道间质瘤(gastrointestinal stromal tumors, GISTs)的发病率约为十万分之一。

但在消化道的软组织肉瘤中,其发病率位列第一。

其可以发生在胃肠道的任何部位,其中以胃和小肠多发,结直肠次之。

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于2008年、2011年、2013年和2017年分别制定了中国GIST诊断和治疗的专家共识,这些共识的颁布和推广极大地规范和提高了我国GIST临床诊治水平。

2020年9月21日,在第二十三届全国临床肿瘤学大会暨2020年CSCO学术年会胃肠间质瘤专场上,来自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的叶颖江教授,代表CSCO胃肠间质瘤专家委员会,对最新发布的《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要点更新做出了详细的解读。

图1: 中国胃肠间质瘤共识到指南发布历程共识与指南的区别叶颖江教授首先介绍了共识与指南的区别,并解释了为何在发布《专家共识》后还需总结发布《临床指南》。

临床指南是基于系统评价的证据和平衡了不同干预措施的利弊,在此基础上形成的能够为患者提供最佳保健服务的推荐意见集合。

主要编写小组包括指南指导委员会、指南制定小组、外部评审小组。

指南对疾病的证据质量进行分级,并形成推荐等级,进而全文报告,突出指南推荐意见和总结,参与人员利益声明。

专家共识是强调专家经验在指南制定过程中发挥的作用,其专家经验主要来源于多学科专家代表组成的团队,针对具体临床问题的诊疗方案进行共识的结果。

成员构成无要求,证据利用也无要求,无证据等级及评价,可能有偏倚。

图2: 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证据类别与推荐等级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特点,叶颖江教授着重强调了CSCO胃肠间质瘤诊疗指南的特点。

新指南利用表格和注释相结合的方式,使得整本指南简明扼要、一目了然;同时,还对最新的靶向药物进行了推荐,纳入瑞普替尼和阿泊替尼治疗的最新临床证据;需要注意的是,新指南在专门的章节对小GIST进行了描述,首次发布了小GIST专家共识。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

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近日,《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断及治疗专家共识(2024 年版)》(下文简称共识)发布于《白血病·淋巴瘤》。

本共识的制定主要参考已发表的临床研究证据,结合国内外相关指南或共识以及专家建议,旨在进一步完善PCNSL的诊断、治疗和评估规范化。

临床表现PCNSL 病程大多在半年内,主要症状和体征因神经系统受累区域而异,但系统性淋巴瘤的常见 B 组症状(发热、盗汗和体质量减轻)在PCNSL 中罕见。

脑部受累症状(占30%~50%):主要表现为头痛、神经功能缺损症状(肌力下降、感觉变化、意识水平下降、共济失调)、神经精神和行为变化(抑郁、人格改变、淡漠、思维迟钝、冲动行为、幻觉)、颅内压升高、癫痫发作等。

软脑膜受累症状(占10%~25%):主要表现为头晕、头痛、恶心、呕吐、颈背部僵硬等。

眼受累症状(占10%~20%):主要表现为视物模糊、视力下降、飞蚊症等。

脊髓受累症状(<1%):通常表现为亚急性脊髓病、脊柱疼痛、下运动神经元综合征等。

诊断:PCNSL的诊断需要综合患者的临床、影像学及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1、若患者出现上述症状,提示患者可能出现CNS病变。

共识推荐:优选头颅磁共振增强扫描明确是否有颅内病变。

2、影像学检查仅能提示PCNSL可能,疾病的确诊需要依靠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

共识推荐:优选立体定向导航脑组织穿刺活组织检查,部分病人需要脑脊液(CSF)检查、和/或玻璃体活组织检查明确诊断。

3、对于整合病理诊断为淋巴瘤的患者,将继续对其进行病理诊断确认是否为DLBCL。

而对于整合病理诊断为非淋巴瘤的患者,则根据其此前糖皮质激素的使用情况决定再次进入PCNSL诊治流程或进入其他神经系统疾病诊治流程。

共识推荐:颅内病变活检前尽量避免使用糖皮质激素。

4、病理诊断确诊为DLBCL或其他CNS淋巴瘤的患者均将继续接受评估,以确认患者CNS以外的病变情况。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肿瘤放射治疗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45)_真题-无答案94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肿瘤放射治疗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45)_真题-无答案94

高级卫生专业资格(正高副高)肿瘤放射治疗学专业资格(正高副高)模拟题2021年(45)(总分100,考试时间120分钟)A1/A2题型1. 下列哪组抗体的检测在临床上用于判定乳腺癌预后和指导治疗A. AR/PSAB. ER/PRC. CK/EMAD. p53/PCNAE. SMA/vimentin2. 上皮内瘤变指的是A. 一种早期癌B. 特指发生于子宫颈上皮内的异型增生C. 上皮从非典型增生到原位癌的连续过程D. 可长期保持原来的结构,甚至消退E. 不发生浸润和转移3. 早期诊断前列腺癌的影像学首选方法是A. ECTB. 腔内超声C. CTD. MRIE. PET-CT4. 肾癌的影像学表现中错误的是A. 绝大部分肿瘤呈圆形、椭圆形或不规则的结节或肿块,可有分叶B. 肾癌绝大多数是高血供肿瘤C. 肿瘤可有钙化,钙化形态为不规则点状、小曲线、条状、斑片状或不规则大块状D. 增强后显示肿瘤为均匀强化,坏死区增多及明显E. 约有5%~7%的肿瘤呈囊状或囊实性,称为囊性肾癌5. 下列关于病毒载体描述正确的是( )A. 复制性腺病毒易于规模生产,转染效率高,因此广泛用于基因治疗B. 腺相关病毒免疫原性较弱,生产容易,已经用于临床基因治疗C. 逆转录病毒基因转移效率高,转染细胞后产生高滴度病毒D. 慢病毒由于可安全整合到基因组,生产容易,是极具应用前景的病毒载体E. 上述描述都是错误的6. 淋巴瘤胸部影像学表现中错误的是A. 通常NHL淋巴结呈跳跃式分布,并易累及后纵隔、心包横膈组、内乳链等特殊部位B. HD淋巴结多呈连续性分布,多见于前、中纵隔C. 肺黏膜相关淋巴瘤大多有支气管通气征,进展缓慢,较少伴有肺门或纵隔淋巴结肿大,可有胸腔积液D. 胸膜病变主要表现为胸腔积液,胸膜多呈弥漫性片状增厚E. 乳腺受累多见于HD,呈多结节状,边界清楚7. 关于放射性受体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利用放射性核素标记的配体能与靶组织高亲和力特异性受体相结合的原理B. 显示受体的空间分布、密度、数量及亲和力的大小C. 集配体–受体高特异性结合和示踪技术高敏感性于一体的无创性体内功能成像方法D. 配体主要包括蛋白质和肽E. 以上都对8. 对放射敏感性的理解,正确的是A. 放射敏感性是指某一肿瘤能否被彻底治愈B. 放射敏感性越高的肿瘤,治疗效果越好C. 放射敏感性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细胞的固有敏感性、乏氧细胞的比例以及放射损伤的修复D. 放射敏感性低的肿瘤放射治疗无效E. 以上说法都不对9. 在放射治疗过程中,氧效应的机制主要为A. 增加自由基产生B. 固定DNA损伤C. 减少肿瘤的加速再增殖D. 促进DNA损伤的修复E. 以上都不对10. 氧增强比(OER)是指A. 给氧后肿瘤放射疗效增加的比例B. 无氧条件下肿瘤的放射效应的改变C. 在有氧和无氧条件下达到同样的生物效应所需要的照射剂量比D. X线和γ线照射剂量之比E. 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敏感性之比11. 治疗增益比(TGF)在下列情况下,放射治疗最有价值的是A. TGF=1B. TGF=2C. TGF=0.5D. TGF=0.1E. TGF=312. 治疗时,等中心精度的误差应控制在( )A. 小于2mmB. 小于3mmC. 小于4mmD. 小于5mmE. 小于6mm13. 关于临床试验的说法正确的是A. Ⅰ期临床试验的受试者都是健康志愿者B. Ⅱ期临床试验是将药物用于患者志愿者,包括老人和儿童C. Ⅲ期临床试验一般为具有足够样本量的随机化盲法对照试验D. Ⅳ期临床试验的患者同样需要经过严格选择和控制E. 完成Ⅰ~Ⅳ期临床试验后才可提交报告,申请药品注册或上市许可14. 早期的放射性脊髓炎( )比较常见A. Lhermitte氏征B. Brown–Sequard征C. Honer氏综合征D. Eaton–Lambert综合征E. POEMS综合征15. 我国第一个上市的基因治疗药物的效应基因是( )A. P53B. PUMAC. PTEND. hsp90E. cdk416. 现代肿瘤化疗治疗水平是A. 有些肿瘤单用化疗也能治愈B. 只要患者接受更多疗程的化疗,总能够治愈C. 只要患者能接受高剂量化疗就一定能治愈D. 化疗只具有姑息目的,不能够治愈肿瘤E. 化疗只有和手术、放疗联合才能治愈肿瘤17. 下列细胞中,不是基因治疗中常用的受体细胞是( )A. 骨髓干细胞B. 成纤维细胞C. T淋巴细胞D. 肌细胞E. 间充质干细胞18. 2005年ASCO通过临床试验结果选出肿瘤靶向治疗重大进展的病种有A. 乳腺癌B. 肺癌C. 大肠癌D. 以上都是E. 以上不完全是19. 哪个不是放射低度敏感的肿瘤()A. 胃腺癌B. 胰腺癌C. 前列腺癌D. 鼻咽癌E. 肺腺癌20. 不符合肿瘤免疫的描述是A. 先天性免疫缺陷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B. 老年人免疫系统功能下降恶性肿瘤的发病率高C. Kaposi肉瘤的发生与免疫系统功能缺陷有关D. 免疫抑制治疗可诱发恶性肿瘤E. Wilms瘤的发生与免疫系统不健全有关21. 制订肿瘤治疗方案和估计预后的重要参考指标是A. 肿瘤的分级和分期B. 肿瘤的组织来源C. 肿瘤的发生部位D. 肿瘤的大小E. 肿瘤的异型性22. 下列属于癌前疾病的是A. 纤维囊性乳腺病B. 慢性浅表性胃炎C. 皮肤瘢痕D. 肺结核球E. 乳腺纤维腺病23. 用于主动特异性免疫治疗肿瘤的是( )A. 独特型抗体瘤苗B. 短小棒状杆菌C. IL–2、INFD. 放射免疫疗法E. 输入肿瘤特异性T淋巴细胞24. 若某肿瘤可检测到CD20,则该肿瘤可能是A. B细胞肿瘤B. T细胞肿瘤C. 胃癌D. 肝细胞癌E. 卵巢癌25. 胃肠间质瘤的靶向治疗中起关键作用的分子是( )A. c–KitB. GSK–3C. VEGFD. mTORE. GER26. 吉非替尼治疗有效的患者,出现症状改善的中位时间是A. 8~10天B. 10~14天C. 2~3周D. 1月E. 40天27. Ⅰ期临床试验的目的是A. 研究药物在人体的代谢和治疗机制B. 寻找药物合适剂量,药物安全性考核C. 研究药物疗效和安全性D. 进行比较研究,了解治疗效果E. 上市后大样本观察,寻找新适应证28. 伊马替尼单药治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液学完全缓解率是A. 10%B. 53%C. 98%D. 54%E. 88%29. 通常所说的放射增敏比(SER)的正确描述是A. 单纯照射达到特定生物效应所需照射剂量与照射合并增敏剂达到同样生物学效应所需剂量的比值B. 照射合并增敏剂达到特定生物效应所需照射剂量与单纯照射达到同样生物学效应所需剂量的比值C. 单纯照射达到特定生物效应所需照射剂量与照射合并增敏剂达到同样生物学效应所需剂量的差值D. 单纯照射达到特定生物效应所需照射剂量与照射合并增敏剂达到同样生物学效应所需剂量差值再与单纯照射达到特定生物效应所需照射剂量的比值E. 以上都不对30. 以下描述错误的选项是( )A. 近距离照射剂量学最基本的特点之一是放射源周围剂量分布的高梯度变化B. 平方反比定律:放射源周围的剂量分布是按照与放射源之间距离的平方而上升C. 放射源校准的基本方法是在空气中用电离室方法对放射源进行校准D. 巴黎系统的特点是用低强度放射源连续照射E. 几何优化针对不同的插值情况的优化可分为距离优化和体积优化两类31. 为提高基因治疗安全性,可将目的基因整合到受体细胞特定的位点上,可采用的基因转移方法是( )A. 显微注射法B. 逆转录病毒介导法C. 同源重组法D. 染色体置换E. 慢病毒介导法32. 源皮距是指( )A. 放射源到模体表面照射野中心的距离B. 放射源到机架旋转轴或机器等中心的距离C. 放射源沿照射野中心轴到肿瘤内所考虑点的距离D. 放射源到加速器床表面的距离E. 以上选项都不正确33. 目前,基因治疗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极为广泛,对此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 )A. 将抑癌基因导入到癌细胞内,可抑制癌细胞繁殖,促进其凋亡B. 通过反义或RNA干扰技术,可抑制癌基因表达,进而抑制肿瘤生长和转移C. 将免疫基因导入肿瘤细胞,可增加肿瘤细胞抗原性,进而激活人体免疫系统杀死癌细胞D. 采用RNA干扰技术靶向肿瘤相关microRNA,可影响microRNA的调节作用,达到治疗目的E. 腺病毒载体介导的基因治疗由于不依赖受体介导而感染肿瘤细胞,目前广泛用于癌症的基因治疗研究34. 不属于严重不良事件的是A. 致命的或威胁生命的事件B. 导致门诊患者住院的事件C. 导致住院时间延长的事件D. 超量用药E. 患者自行退出临床试验35. 分子靶向治疗临床试验观察指标更注重A. 疗效B. 毒性反应C. 生存质量D. 总生存时间E. 最大耐受剂量36. 目前基因治疗的主要缺点是( )A. 临床效果不佳B. 缺少合适的载体系统C. 常出现严重并发症D. 能应用的疾病太少E. 价格太贵37. 下列各项中不是目前基因治疗采用的方法是( )A. 基因缺失B. 基因置换C. 基因矫正D. 导入凋亡基因E. 基因增补38. 卵巢绝育的TD5/5()A. 1~2GyB. 2~3GyC. 3~4GyD. 4~5GyE. 5~6Gy39. 下列关于恶病质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 癌症晚期患者的表现B. 是良性肿瘤恶变时的主要表现C. 机体严重消瘦D. 全身衰竭的状态E. 肿瘤恶性增殖所致的严重消耗状态40. 淋巴瘤头颈部影像学表现中错误的是A. 扁桃体受累时常表现为单侧或双侧扁桃体肿大B. 鼻咽、口咽或下咽受累时常表现为咽壁的弥漫性增厚C. 鼻腔受累时易累及鼻翼软组织D. 鼻窦受累时沿窦壁软组织增厚,骨破坏较常见E. 中枢神经系统受累时可累及脑实质,多分布于胼胝体周围,呈较均匀强化41. 早期鼻咽癌的影像学征象中正确的是A. 鼻咽壁增厚B. 三叉神经侵犯C. 鼻窦炎D. 咽旁间隙变窄E. 颅底骨质破坏42. 利用细胞诱导分化治疗恶性肿瘤较成功的是A. 畸胎瘤B.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C. 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 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 神经母细胞瘤43. 用全反式维A酸治疗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是通过( )而发挥作用A. Bcr–AblB. PML–RARC. GM–CSFD. ZAP–70E. Vim44. 以下不属于周围型肺癌的影像学特点的是A. 往往表现为肺结节或肿块B. 肿瘤内部常有小空泡C. 边缘多有脐样切迹或深分叶、毛刺和胸膜牵拉D. 部分边界边缘较规则,中心易坏死形成空洞,多呈偏心性,内壁凹凸不平E. 常出现叶段或全肺阻塞性肺不张或肺炎45. 关于X(γ)射线全身照射,描述错误的是( )A. 大野照射技术B. 因受照部位不同,造成体中线剂量不均匀C. 电离室不适合于全身照射的剂量监测D. 多数情况下,不必要进行剂量监测E. 是治疗急性白血病和某些恶性淋巴瘤的手段之一46. 假设某种肿瘤细胞的SF2为0.5,不考虑修复因素,经过3次2Gy照射治疗后,存活细胞比例为A. 1/2B. 1/4C. 1/8D. 1/16E. 1/3247. 临床上选择超分割放射治疗,其主要目的是A. 限制肿瘤再群体化B. 限制肿瘤亚致死性损伤再修复C. 促进细胞再氧合D. 进一步分开早反应组织和晚反应组织的效应差别E. 以上都不对48. 有关放射增敏剂与剂量效应曲线的描述,正确的是A. 放射增敏剂使肿瘤组织的量效曲线左移B. 放射增敏剂使正常组织的量效曲线右移C. 放射增敏剂使肿瘤组织的量效曲线上移D. 放射增敏剂使正常组织的量效曲线下移E. 以上说法都不对49. 头颈部鳞癌再增殖的时间在治疗后开始,以后就出现加速再增殖A. 1周左右B. 2周左右C. 4周左右D. 8周左右E. 不会出现50. 细胞受一个治疗剂量照射后,有关其结局的描述,正确的是A. 发生增殖性死亡B. 继续进行无限分裂C. 发生间期死亡D. 以上都有可能E. 以上都不可能51. 当一个早反应组织中出现了晚反应组织性质的肿瘤,在进行根治性放疗时,你认为不合理的是A. 常规治疗提高分次照射剂量B. 常规治疗降低分次剂量C. 可在疗程中考虑超分割放射治疗D. 必要时分段放疗E. 可适当延长总治疗时间52. 在恶性肿瘤患者中,在病程的不同时期需要作放射治疗的大约占A. 30%B. 50%C. 70%D. 90%E. 100%53. 以下关于低分割放射治疗(放疗)论述正确的是( )A. 主要用于对放疗敏感的肿瘤B. 主要用于对放疗抵抗的肿瘤C. 与肿瘤的放射敏感性无明显关系D. 在淋巴瘤的放疗中运用较多E. 在头颈部鳞癌的放疗中运用较多54. 肿瘤核酸疫苗治疗是基因治疗的一种重要形式,下列分子不宜用作设计基因疫苗的是( )A. EGFRB. VEGFC. Ep–CAMD. ERE. CEA55. 关于反义与基因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基因显像基于碱基互补原理B. 人工合成并用放射性核素标记与目标靶基因互补的小片段反义寡核苷酸C. 通过体内核酸杂交,达到封闭或显示靶基因或基因过度表达的组织的目的D. 反义与基因显像使肿瘤显像进入了基因水平E. 以上都对56. 由于贝伐单抗有影响伤口愈合的潜在危险,手术后进行贝伐单抗治疗至少间隔A. 10天B. 2周C. 3周D. 4周E. 6周57. 晶体发生白内障的TD5/5()A. 1GyB. 2GyC. 3GyD. 4GyE. 5Gy58. 下列关于恶性肿瘤分期的描述错误的是A. T代表原发肿瘤B. N代表区域淋巴结受累情况C. M代表远处转移D. T1N1M1表示肿瘤处于早期E. T4N3M1表示肿瘤处于晚期59. 关于肿瘤免疫诊断的叙述,下列各项中错误的是( )A. 检测血清AFP抗原,协助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B. 检测抗EBV的抗体有助于鼻咽癌诊断C. 用放射免疫显像诊断肿瘤所在部位D. 检测CEA有助于诊断直结肠癌E. 检测CA19–9有助于B淋巴细胞瘤诊断60. 对临床工作而言,子宫恶性肿瘤的影像学诊断和分期应首选的检查方法是A. 盆腔彩超B. 经腔内超声C. CTD. MRIE. X线61. 下列有关分子核医学的描述中,正确的是( )A. 分子识别是分子核医学的重要理论基础B. 分子识别包括:抗原–抗体、配体–受体、酶–底物、反义探针–癌基因等C. 靶向放射性药物经分子识别与靶器官或靶组织特异性结合,用于显像则可同时获得病变的解剖学影像和功能性影像,用于治疗则可获得高度特异性靶向治疗D. 分子核医学已进入以“分子显像”和“靶向治疗”为特色的诊断与治疗并重的新领域E. 以上都对62. 淋巴瘤腹部影像学表现中正确的是A. 胃肠道受侵常常出现肠梗阻B. 淋巴瘤累及肾被膜时表现为肾周封套样弥漫性软组织增厚C. 脾受侵时CT、MRI可检出小于5mm的病变D. 肝受侵一般发生在脾淋巴瘤之前,分为巨块型和结节型E. 脾受侵的超声表现为结节样改变,单发结节或肿物,回声均匀,以中低回声为主63. 关于淋巴瘤检查方法选择中,错误的是A. B超适用于颈部淋巴结和甲状腺受侵的检查B. MRI是中枢神经系统、椎管内受侵的首选检查方法C. CT是腹、盆部淋巴瘤分期的首选检查方法D. PET或PET-CT是目前较公认的适于淋巴瘤治疗前分期和治疗后监测疗效的方法E. 在疑有淋巴瘤肌骨系统受累时首选CT检查64. 早期放射反应的发生时间取决于A. 干细胞的放射敏感性B. 干细胞的数目C. 功能细胞的数目D. 功能细胞的寿命E. 以上都不对65. 脊髓压迫最常用且有效的抗肿瘤治疗方法是( )A. 化疗B. 手术C. 放疗D. 介入治疗E. 中药66. 在细胞周期中的肿瘤细胞,对放射线最敏感的细胞期是A. G0/G1B. SC. G2/MD. S期和G2/M期敏感性相同E. 以上各期细胞敏感性相同67. 超分割放射治疗不良反应,正确的是A. 早反应减轻B. 早反应和晚反应增加C. 晚反应减轻D. 无影响E. 以上都不对68. 治疗恶性肿瘤或慢性肾病的贫血药物是A. G-CSFB. GM-CSFC. EPOD. TPOE. IL-1169. 通过目的基因的随机整合,使其表达产物补偿缺陷基因的功能或加强原有功能的基因治疗方法是( )A. 基因灭活B. 基因置换C. 基因矫正D. 基因修饰E. 基因增补70. 放射线的间接作用是放射线与下列物质作用引起的是A. 水分子B. DNAC. RNAD. 蛋白质E. 脂肪71. 曲妥珠单抗单药治疗Her-2过表达乳腺癌的有效率是A. 10%B. 20%C. 30%D. 40%E. 50%72. 生物反应调节剂包括A. 天然或基因重组细胞因子B. 抗肿瘤的各种体细胞和辅助性的造血干细胞C. 抗体D. 基因治疗E. 以上都是73. 多药耐药即肿瘤细胞对一种抗癌药产生抗药性后,不仅对同类抗癌药抗药,而且A. 对所有类型抗癌药亦产生交叉耐药B. 对许多非同类型抗癌药亦产生交叉抗药C. 对化疗增敏剂亦产生交叉抗药D. 对生物反应调节剂亦产生交叉抗药E. 对靶向治疗亦产生交叉抗药74. 放射线对生物体作用时,细胞关键的靶为A. DNAB. RNAC. 线粒体D. 细胞质E. 细胞膜75. 以下不属于细胞因子类生物反应调节剂的是A. 白细胞介素B. 干扰素C. 肿瘤坏死因子D. 集落刺激因子E. 重组人P53病毒76. 1/3直肠体积接受放射治疗产生严重直肠炎/坏死/瘘管的TD5/5()A. 60GyB. 65GyC. 70GyD. 75GyE. 80Gy77. 关于肿瘤免疫逃逸的描述错误的是A. 肿瘤患者的免疫系统受到抑制B. 恶性肿瘤细胞的抗原性增强C. 接受免疫抑制治疗的患者恶性肿瘤的发病率增高D. 极少数恶性肿瘤自行消退与宿主免疫功能增强有关E. 肿瘤细胞可破坏机体的免疫系统78. 以下有关甲状腺显像及临床意义中正确的是A. 热结节癌的发生率高B. 热结节放射性低于正常甲状腺组织C. 温结节放射性等于正常甲状腺组织,癌的发生率大约为75%D. 冷结节呈放射性缺损或放射性明显低于邻近甲状腺组织,癌的发生率大约为20%~35%E. 正常甲状腺内放射性分布不均匀79. 宫颈癌的影像学表现中,描述错误的是A. 宫颈外形增大,边缘清晰或不清晰,可有软组织外侵B. 肿瘤MRI表现平扫T1加权呈高信号,T2加权像肿瘤呈低信号C. B超为等回声、低回声或不均匀回声D. 增强扫描MRI呈中等强化、信号不均匀E. 髂内外区或双腹股沟区可见肿大淋巴结,单个或融合成团,淋巴结内可有坏死低密度区,边缘可有强化80. 乳腺癌治疗药物曲妥珠单抗(赫赛汀)是通过干扰信号转导通路治疗肿瘤的,曲妥珠单抗作用于A.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胞内端B.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胞外端C.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胞内端D.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胞外端E. 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的胞内和胞外端81. 18F–FDG PET/CT肿瘤显像( )A. 适用于恶性肿瘤与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B. 提供较准确的临床分期,为制订治疗方案提供可靠依据C. 寻找肿瘤转移与复发灶,鉴别治疗后肿瘤瘢痕、坏死与复发、残余灶D. 指导优化肿瘤靶区的放疗计划E. 以上都对82. 晚反应组织不包括A. 神经系统B. 肾C. 骨D. 软骨E. 骨髓83. 某治疗中心认为常规治疗2Gy×1次/天,每周5次×6周方案已经达到正常组织(α/β=8Gy)的耐受量,要设计一个可以相比的疗程,3Gy/次,3次/周,则需照射的次数约A. 15次B. 18次C. 22次D. 28次E. 30次84. 放射敏感性高的肿瘤是A. 骨肉瘤B. 胶质母细胞瘤C. 神经母细胞瘤D. 肾癌E. 黑色素瘤85. 在腺病毒介导的基因治疗中,下列因素中是限制其应用的主要原因的是( )A. 成本过高B. 腺病毒免疫原性强,反复引用易产生抗体排斥C. 多数患者体内存在抗腺病毒抗体D. 腺病毒常诱发致死性免疫损伤E. 体内复制不易控制,容易造成广泛感染86. 有关超分割放射治疗的描述,错误的是A. 延长总治疗时间B. 降低分次剂量C. 增加分次次数D. 总剂量相同E. 晚反应减轻87. 利用外源基因表达代谢酶,催化药物前体转化为细胞毒性产物,导致宿主细胞死亡的基因治疗方法是( )A. 基因活化B. 基因灭活C. 自杀基因导入治疗D. 基因协同致死E. 基因增补88. 正常组织最小耐受剂量是指A. TD5/5B. TD50/5C. 正常组织不发生并发症的剂量D. 正常组织发生5%并发症概率的剂量E. 以上都不对89. 有关早反应的说法,错误的是A. 发生于放射开始后3个月之内B. 多发生于早反应组织C. 由等级制约细胞系统产生D. 发生时间取决于干细胞多少E. 可作为慢性损伤保持下去90. 在我国首次进行基因治疗的遗传性疾病是( )A. ADA缺乏症B. 甲型血友病C. 乙型血友病D. 苯丙酮尿症E. 癌症91. 急性放射性肺炎多发生于放疗后( )A. 0.5个月~1个月B. 1个月~2个月C. 2个月~6个月D. 6个月~12个月E. 1年~2年92. 基因治疗可用于多种疾病的治疗,但下列疾病中( )除外A. 恶性肿瘤B. 遗传性疾病C. 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艾滋病,AIDS)D. 牛海绵状脑病(疯牛病,BSE)E. 自身免疫性疾病93. 放射治疗中应用最广的射线是A. 浅层X线B. 深部X线C. 高压X线D. 高能X线E. γ线94. 恶性肿瘤的临床治愈率为45%,其中外科占22%,化学治疗占5%,放射治疗所占比例是多少()A. 8%B. 10%C. 14%D. 18%E. 20%95. 关于非典型增生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一般不发展为癌B. 一定发展为癌C. 非典型增生一般不可逆转D. 可视为恶性指征E. 属于癌前病变96. wnt信号通路在( )方面不发挥重要作用A. 胚胎发育B. 形态发生C. 干细胞D. 肿瘤发生E. 肿瘤的靶向治疗97. 子宫内膜癌的影像学表现中,描述正确的是A. 超声显示子宫内膜呈不规则高回声,回声均匀B. CT显示宫腔内有软组织密度肿物,其密度高于强化的正常子宫肌层C. MRI平扫T1加权像肿瘤呈高信号,T2加权像肿瘤呈低信号D. MRI增强扫描后由于肿瘤血供高于正常子宫肌,呈高信号E. 宫外侵犯时子宫边缘模糊,有条索或结节软组织影98. 在恶性肿瘤患者的周围血液中查见恶性肿瘤细胞,其意义是( )A. 已是肿瘤的晚期B. 已发生血行转移C. 有可能发生转移,但不一定D. 即将发生转移E. 并发白血病99. 适用于乳腺肿瘤普查且比较经济有效的影像学方法是A. CTB. 超声C. 乳腺X线摄影D. MRIE. 乳腺导管造影100. 关于早、晚反应组织,错误的是A. 早反应组织对分次剂量变化不敏感B. 晚反应组织对总治疗时间变化不敏感C. 用等效总剂量和分次剂量作图,早反应组织比晚反应组织陡D. 缩短总治疗时间,可以加重早反应组织损伤E. 早反应组织α/β比值高,晚反应组织α/β比值低101. 常规放射治疗中,垂体的耐受剂量为A. 23GyB. 30GyC. 40GyD. 45GyE. 50Gy102. 某肿瘤患者(肿瘤α/β值为10Gy),原计划治疗方案70Gy/35次/7周,由于6次发生给量错误为4Gy/次,如果接下来治疗继续用2Gy/次治疗,完成与原计划相当的疗程需要再照射次数约A. 10次B. 12次C. 15次D. 20次E. 25次103. 以下肿瘤目前通过内科治疗可以根治的是(治愈率>30%)A. 肾癌B. 乳腺癌C. 肺癌D. 滋养细胞肿瘤E. 大肠癌104. 近距离放射治疗常为A. 单独使用B. 术后补充C. 术前放疗D. 外照射的补充E. 术中放疗105. 为了达到最大的治疗增益,晚反应组织的亚致死损伤修复必须彻底,在每天多次分割照射时,两次照射的间隔时间至少需A. 2hB. 4hC. 6hD. 8hE. 10h106. 从放射生物学角度考虑,适合于加大分次剂量照射的肿瘤为A. 肺癌B. 肾癌C. 淋巴瘤D. 前列腺癌E. 脑胶质瘤107. 新辅助化疗是指A. 在手术后用新药进行辅助化疗B. 在手术后用新的化疗进行辅助化疗C. 在手术前进行化疗D. 在手术后进行介入化疗E. 在手术后加用靶向治疗进行化疗108. 对于肿瘤化疗新药临床试验,以下说法中正确的是A. Ⅰ期临床试验最好采用单一药物治疗B. Ⅱ期临床试验一般不采取单一药物治疗C. Ⅲ期临床试验最好采用单一药物治疗D. Ⅳ期临床试验应使各方面条件尽量一致E. 一种新药的各期临床试验中,给药剂量基本相同109. 1882年Halsted首创了乳腺癌根治术,建立了肿瘤外科治疗的基本原则A. 无瘤原则B. 整块切除原则C. 无菌原则D. 最大限度保护正常组织原则E. 综合治疗的原则110. 放射线质的概念理解下列错误的是( )A. 贯穿物质的能力B. 射线的强度C. 射线的硬度D. 能量E. 半价层111. 利妥昔单抗联合化疗治疗B细胞淋巴瘤的有效率是A. 40%B. 60%C. 80%D. 90%E. 90%以上112. 恶性肿瘤中约有多大比例的患者在治疗过程中需要采用放射治疗()A. 85%~90%B. 75%~80%C. 65%~70%D. 55%~60%。

《2020肝癌ASCO指南》:肝癌治疗一线、二线诊疗方案

《2020肝癌ASCO指南》:肝癌治疗一线、二线诊疗方案

《2020肝癌ASCO指南》:肝癌治疗一线、二线诊疗方案近日,JCO发布由美国临床肿瘤学会制定的晚期肝细胞癌(HCC)系统治疗指南。

该指南对已发表的关于晚期HCC系统治疗的III期随机对照试验(2007-2020年)进行系统性回顾,并为该患者群体提供推荐的治疗方案。

该指南共纳入9个III期随机对照试验,讨论多种治疗方案,主推阿替利珠单抗联用贝伐珠单抗(T+A)作为大多数HCC的一线治疗方案。

肝癌系统治疗现状1、一线治疗方案PK(1)索拉非尼对比安慰剂,OS显著获益!在欧美地区开展的SHARP试验中,索拉非尼一线治疗晚期肝癌的中位OS为14.8个月;而在亚太地区开展的ORIENTAL试验的结果表明,索拉非尼组的中位OS为6.5个月。

(2)仑伐替尼对比索拉非尼,达到非劣效结果REFLECT研究的临床数据显示,中位OS(总生存期)乐伐替尼组有延长趋势(13.6m vs 12.3m),虽然没有统计学差异,但是REFLECT的亚组分析发现,乐伐替尼组的中国+台湾+香港的中位OS比索拉组延长了整整4.8个月,差异显著!此外,乐伐替尼对于乙肝相关性肝癌疗效更佳。

(3)“T+A”对比索拉非尼,首次获得优效结果IMbrave150研究显示,“T+A”方案OS明显优于索拉非尼。

索拉非尼组中位OS为13.2个月,“T+A”组暂未达到;“T+A”方案mPFS为6.8个月,ORR高达27.3%,DCR为73.6%;相较于索拉非尼均有明显改善。

(4)纳武利尤单抗对比索拉非尼,未达到预期结果ChcekMate-459研究结果显示,OS差异不具有显著性,在纳武利尤单抗组中,ORR为16%,4%为CR,12%为PR;而在索拉非尼组中,6%为PR,1%为CR。

2、二线治疗方案PK(1)瑞戈非尼对比安慰剂,临床疗效指标均有获益RESOURSE研究结果显示,与安慰剂相比,瑞戈非尼的OS明显更好(10.6 vs 7.6个月)。

一线索拉非尼序贯瑞戈非尼治疗总生存较长(26.0个月vs 19.2个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ASCO放疗与综合治疗进展(4)——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导读
2020 ASCO放疗与综合治疗进展(4)——中枢神经系统肿瘤
目前脑肿瘤研究主要集中在高级别的胶质母细胞瘤(GBM),放疗联合TMZ的治疗仍为标准,在此基础上探索联合免疫、分子靶向药物、TTFiels等方式力图提高生存率。

然后GBM复发率高,既往针对复发肿瘤的治疗效果差,探索新的分子靶向药物、细胞免疫治疗、以及免疫药物相结合等综合治疗方式。

在低级别胶质瘤中,针对特异性高的分子标志物将患者进行分层,从而加强对高危患者的治疗。

另外,还有研究探讨不同基因表型、分子表达等与预后关系,希望通过寻找特异的标志物预测预后,为研究靶向药物提供思路,或帮助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

在少见脑肿瘤如非典型脑膜瘤、非生殖性生殖细胞瘤中,放疗能有效降低复发;同时有研究探讨为减少放疗副反应,探索降低剂量、大分割等方式。

(易俊林)
动动手指,关注放疗青咖汇
(责任编辑:翟医蕊马泽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