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摆栽技术示范总结
重庆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轻简育插秧技术示范

试验场TRIAL2020.11农 机 科 技 推 广AGRICULTURE MACHINERYTECHNOLOGY EXTENSION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育插秧技术由中国农业大学宋建农教授团队研发。
该技术结合了毯状苗育插秧技术和钵苗移栽技术的优势,增加了个体秧苗有效营养供给、减少了机插秧植伤、栽插无反青期、延长了水稻生长有效期、提升了稻米品质和产量,同时可利用现有毯状苗插秧机进行机插秧作业,减少了种植成本,具有良好的推广前景。
2018年,重庆市首次引进该技术并结合当地实际情况进行了本土化改进,同时在垫江县开展了试验,经实收测产大钵体毯状苗亩产621.4kg,相同条件下常规毯状苗测产结果为520.1kg/亩,亩增产101.3kg,增产率达到19.5%。
2019年,重庆市继续在巴南、永川、垫江、梁平、涪陵等区县进一步开展对比试验,实收测产大钵体毯状苗平均亩产610.5kg,常规毯状苗平均亩产542.2kg,平均亩增产58.3kg,增产率12.6%。
2020年,重庆市配套300万元主要农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项目在全市大面积推广该技术,万州、巴南、永川、潼南等15个项目示范区县推广水稻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轻简育插秧超过1.3万亩。
经近几年来的试验示范,我们总结形成了适宜于重庆市水稻生产的大钵体毯状苗机械化轻简育插秧技术,其技术要点如下。
一 、秧盘准备1.秧盘规格 采用专用塑穴软盘,规格为:长580±5.0mm,宽280±5.0mm,高24mm,其中钵体深度16mm,钵体穴数14×30=420穴。
2.秧盘用量 每亩本田计划的插秧穴数除以每个秧盘钵体穴数,即为所需秧盘的理论用量。
一般购盘时应在上述理论值的基础上增加10%的秧盘数,以便备用。
每亩本田秧盘用量计算公式如下:每亩本田所需购盘数=×(1+10%)每亩本田栽插秧苗穴数每盘钵孔数(420)例:按每亩本田1.1万穴计算,所需购买秧盘数29盘。
水稻钵苗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

水稻钵苗机插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一、技术概述该技术主要阐述了水稻钵苗机械化育苗栽插栽培的品种选择、适龄壮秧培育、精确栽插密度与肥水运筹、病虫草害绿色防控、稻草还田等关键性技术。
针对传统水稻毯苗机插技术存在的播种量大、每穴苗数及取秧不均、秧苗素质差、秧龄弹性小、秧苗伤根严重、漏插率高、插后返青慢、人工补栽劳动强度大、作业效率低,机插水稻增产潜力难以发挥等问题,通过改革插秧机型,结合毯苗机插和抛秧技术的优势,利用营养土消毒处理机和全自动水稻育秧播种流水线精量播种、专用钵苗培育、暗化处理移盘秧池旱育保温管理,实现了精确培育大龄带土钵体壮秧,增大了秧龄弹性,提升了秧苗素质。
秧苗根系带土多,机插时按钵精确定量取秧,栽插均匀,伤秧、伤根率和漏插率低,栽后秧苗返青快,缓苗时间短,发根和分蘖早,能充分利用低位节分蘖,形成高产群体,提高有效分蘖成穗率,促进高产高效。
二、技术要点1. 选择优良品种。
选择品质优良、丰产稳产性及抗性好、生育期适中的穗粒兼顾型优质稻或超级稻品种,每亩备足种子0.9~1.0千克。
2. 育秧材料准备。
准备好苗床、土壤粉碎机、种子催芽机、蒸汽发生器及控制设备、育秧温室大棚、钵苗育秧硬盘、育苗精量一体化播种机、运秧小车、地膜、肥料、壮秧剂、营养土等育秧设备及物资材料。
3. 苗床培肥与营养土配制。
选择地块平整、土质肥沃、运秧,方便、灌排水条件好的旱地或稻田,按杂交稻秧田与大田比为1:80留足秧田。
育秧前20~25天,每亩秧田施用猪粪水100千克、40%氮磷钾复合肥50千克、过磷酸钙100千克培肥苗床,均匀施后及时翻耕,达到全层均匀施肥。
营养土的好坏直接关系到秧苗素质,可用酒渣喂牛,牛粪养蚯蚓,蚯蚓粪便泥土去杂过筛后作营养土,每亩移栽大田准备60千克左右。
也可按细泥土:有机肥为6:4的比例,每亩移栽大田准备过筛肥沃疏松的菜园土35~40千克,加入堆沤腐熟25~30天的有机肥(稻谷谷壳或农家粪肥)25千克左右混合均匀制作营养土。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总结

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总结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核心技术是水稻钵体育苗技术与机械插秧的完美结合,也是农艺和农机科学有机的相结合,更是水稻育秧技术、机插技术、田间管理技术的不断发展与完善,从根本上实现水稻机插省工、节本、高产的目标,进一步提高了水稻生产机械化程度。
为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为广大农民提供看得见、摸得着的学习样板,2014年在尚志市河东乡南兴水稻科技示范基地进行水稻全程机械化生产配套栽培技术示范,实施面积1000亩,种植品种为中龙香粳1号,采用448孔塑料秧盘育小、中苗,收到了较好的示范效果,现将该项技术示范效果总结如下:一、示范方法:钵体育苗区用人工手推式播种机进行播种,每盘播量为70克芽种,每孔平均4粒左右;对照为常规机插盘育苗,每盘150克芽种,本田采用大区对比不设重复,钵体育苗区应用五菱柳机厂生产的2z-430增产型插(摆)两用机进行摆秧,对照区用常规插秧机进行插秧。
其它管理按常规管理同一标准进行。
二、示范结果调查1、秧苗素质调查(见表1)通过秧苗素质调查,钵体育苗区株高比对照区矮0.3cm,叶龄钵体育苗区比对照区多0.3叶,钵体育苗区和对照区均没有发病;钵体育苗区根长5.7厘米,比对照区长1.2厘米,钵体育苗区根数比对照区多3.8条,钵体育苗区秧苗茎基宽为0.18cm,对照区粗0.02cm;百株地上干重钵体育苗区为2.5g,比对照区重0.7g;钵体育苗区充实度为0.22,比对照高0.07。
从各项调查指标来看,钵体育苗区长势、根部性状、茎基粗、地上百株干重及充实度看秧苗素质要明显好于对照区。
2、育苗进程调查(见表2)项目区播种时间为4月20日,出苗期为4月23日,齐苗期为4月25日,始通风期为4月27日,大炼苗期为5月15日,插秧秧龄为32天。
3、插秧质量调查(见表3)插秧质量调查结果显示,钵体育苗区取秧数为4.5株,比对照区多0.5株,漏插率为0.3%,比对照区低0.5%,伤秧率为0.5%,比对照区低0.5%,勾秧率为0,比对照区低1%,漂秧率为0,比对照区低2%,翻倒率为0%,比对照区低3%,比较均匀。
亚美柯钵育摆栽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总结

试 验 研 究2021年第7期新农民亚美柯钵育摆栽技术应用示范项目总结李殿伟(黑龙江省北大荒农业股份有限公司八五九分公司,黑龙江 佳木斯 156326)摘要:通过对比分析钵育摆栽与宽窄行侧深施肥、常规侧深施肥、常规三大肥基施处理的水稻长势、各项生理指标以及后期产量性状,来进一步探索该技术的推广应用空间。
调查结果表明:钵育摆栽技术明显提高了秧苗素质,插秧后返青快,扎根早,利于根系生长发育和分蘖,各项生育进程均提前1~3d。
钵育摆栽的产量较宽窄行侧深施肥理论增产18kg/667m2,实收增产13.3kg/667m2,实收增产比为2.4%,较常规侧深施肥理论增产45.7kg/667m2,实收增产29.2kg/667m2,实收增产比为5.3%,较常规三大肥理论增产66.7kg/667m2,实收增产51kg/667m2,实收增产比为9.2%,整体表现较好。
关键词:钵育摆栽;宽窄行侧深施肥;常规侧深施肥;生理指标钵育摆栽技术具有用种量小、秧苗素质好、插后不缓苗、分蘖快、有效分蘖多、增产、提升米质等诸多有点,据调查,钵育摆栽可比常规节省种子40%左右,摆栽前秧苗已达大苗标准4.1~4.5叶,插秧时带蘖下地,根多根壮,摆栽后秧苗无植伤,插后不缓苗,较常规插秧返青早5~6d,由于钵育秧苗素质好,更利于分蘖早生快发,提高低节位分蘖率,单株分蘖数在3.5左右,较常规生产增加1.6个左右,有利于提高产量,且能提高水稻的出米率2%左右。
1 材料与方法1.1 试验地点项目落实在第一管理区6#地,示范户李树全,示范面积20hm2,土壤特性:pH6.3~6.6、有 机 质32.5~34.2g/kg 、碱 解 氮115~201mg/kg 、有效磷24.5~45.2mg/kg 、速效钾123~175mg/kg,草甸白浆土,地势平坦。
1.2 试验设计设置钵育摆栽处理、宽窄行侧深施肥、常规侧深施肥及常规三大肥各1个池子,种植品种为绥粳18。
钵育摆栽技术试验示范

常生长发育 , 比常规栽培方式增加 5 7天 的生育期 。 可 ~
1 种 子 的准 备 .
播 种机播 种效率 高 , 播量 精准 , 穴基本保 证 3 5粒 , 每 ~
播种 、 土一次性完 成。 覆
4 钵 育摆栽 苗管理 .
( ) 芒 用 脱 芒机 进 行脱 芒 处理 , 到播 种要 1脱 达 求。
钵 育摆栽育苗天数 为 4 ~ O天左 右 。每盘浇水量 O5
间长势苗齐 、 苗匀 、 苗壮 、 势好 。 长
E间 气 温 ( ) l ℃ 3 5
3 0 2 5 2 0 敞 开
夜 间气温 ( ) ℃ l O
7 7 7 敞 开
2 钵育摆栽的测产情 况 .
江滨农 场对 该场钵育摆栽 地块 进行 了全 面调查和 测产 , 最高产量每公 顷 1t一般产量在 1. ~ 2 之 间, 2, 5 1t 1t 种植户对摆栽很满 意。 34 . 种栽培模式 的产量和 效益对 比
8 1k 、 ~ 0g 尿素 2 g磷 酸二铵 5 g硫酸钾 2 g 0、 O、 5。 置 床要达 到松 、 、 、 、 软 细 碎 平状 态 , 在播种 前一 并 天灌足水 。
3 钵 育播种机播种 .
、
钵育摆栽育秧技术要点
一
是种子发芽率要 高 , 二是土壤水分要适 宜 , 三是 5 8 m 网孔 筛过 筛 。每 平方 米置 床施 用腐 熟有 机肥 ~m
水稻钵苗育秧移栽机械化技术

水稻钵苗育秧移栽机械化技术哎呀,这可是个不小的话题啊,水稻钵苗育秧移栽机械化技术。
咱们老百姓种地可是费劲巴拉的事儿,要是能有个啥机器帮忙,那该多好啊!现在科技发达了,这方面的技术也进步了不少,让咱们种地省力又省时。
今天我就来跟大伙儿聊聊这个话题,说说水稻钵苗育秧移栽机械化技术的奥妙所在。
咱们得了解啥是水稻钵苗育秧移栽机械化技术。
简单来说,就是用机器代替人工,把水稻种子种在钵子里,然后再把这些钵子移栽到田地里。
这样一来,不但节省了人工,还能提高产量呢!这可是个一举两得的好事啊!说到这个技术,咱们还得先说说水稻的生长过程。
水稻从种子发芽开始,要经历很多个阶段,比如幼苗期、生长期、抽穗期、开花期、灌浆期等等。
每个阶段都有它的特点和需求,要是能用机器来帮助解决这些问题,那岂不是更好?其实,这个技术早就有了,只不过以前是用人工来完成的。
现在,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机械设备被应用到了农业生产中。
比如,有专门的育秧机可以把水稻种子种在钵子里;还有专门的移栽机可以把这些钵子移栽到田地里。
这些机器的出现,让咱们种地变得越来越轻松了。
那么,这些机器是怎么工作的呢?其实,它们的工作原理都很简单。
比如,育秧机就是把水稻种子放进一个装着水的钵子里,然后通过加热、加湿等手段来促进种子发芽。
等到种子发芽后,就可以把它们移植到田地里了。
而移栽机则是通过机器人手臂来完成这个过程的。
它们可以精确地把钵子里的水稻种子放到指定的位置上,而且还能保证每一颗种子都能发芽成功。
这些机器还有很多其他的功能。
比如,有些育秧机还可以根据不同的品种来调整温度和湿度;有些移栽机还可以自动施肥、浇水等等。
这些功能的出现,让咱们种地变得更加科学、更加高效了。
不过,虽然这些机器很厉害,但是它们也不能完全替代人工。
因为有些问题还是需要人来解决的。
比如,有些地方的土地质量不太好,需要人工来改善;有些地方的气候条件不太适合种植水稻,也需要人工来调整。
所以说,这些机器只是辅助工具,真正起到关键作用的还是咱们这些勤劳的农民。
水稻钵育摆栽技术要点

水稻钵育摆栽技术要点一、选用良种选用偏大穗型、分蘖力强、抗病、耐盐碱和耐寒性能好的中晚熟优良品种。
如吉粳809、吉大6、吉大718等。
二、摆盘播种1、摆盘:先将置床浇透底水,待水下沉后,将装好营养土(或育苗基质)的钵盘摆在置床上,然后用木板进行镇压,使秧盘与置床充分接触,盘与置床之间不能有空隙,摆完秧盘后周边用土打好挡水楞。
2、播种: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5℃时,我地在4月10日左右,此时棚内温度稳定在12℃左右时开始播种,每眼播95%以上芽率的芽种3—4粒,播种时先播80%,而后用20%找空穴或下种量少的穴进行补播。
3、播量:434孔盘:插秧规格9x4寸,需700盘,用芽种80—90斤。
434孔盘:插秧规格9x5寸,需600盘,用芽种70—80斤。
434孔盘:插秧规格9x6寸,需500盘,用芽种60—70斤。
648孔盘:插秧规格9x4寸,需500盘,用芽种90—100斤。
648孔盘:插秧规格9x5寸,需420盘,用芽种80—90斤。
648孔盘:插秧规格9x6寸,需350盘,用芽种70—80斤。
三、整地摆插1、整地:整地前要清理和维修好灌排水渠,保障畅通。
秋翻地耕深15—20㎝,旱整平耙细,五月初放水泡田,旱整地和水整地相结合,旋耙田只进行水整地,旱整地要旱耙,旱平,整平堑沟,结合泡田打好池埂。
水整地要在插秧前5—7天进行,沙壤土地块在插秧头一天下午或当天上午耙地,整平耙细,做到池内寸水不露泥,肥水不排出。
2、摆栽(1)时期:做到三看,看天、看水、看苗,当日平均气温稳定通过12℃时,我地一般在5月10日左右,开始插秧为宜,不插6月秧。
(2)规格:根据地力和苗情而定,一般为9x4寸,9x5寸,9x6寸,高肥力地块宜稀20—25穴/㎡,低肥力地块宜密25—30穴/㎡;大苗、带蘖率高、宜稀,小苗宜密;分蘖期提水难,易受旱情影响的地块、分蘖期水层过深又难以排出的地块、宜密,保证有效穗450-500个/㎡。
水稻钵体育苗与机械摆栽配套栽培示范技术

水稻钵体育苗与机械摆栽配套栽培示范技术作者:魏婷婷来源:《农业与技术》2018年第14期摘要:水稻钵体育苗和常规育苗相比,优势明显,与机械摆栽插秧技术配合,形成一套适合黑龙江地区第二、第三积温带的水稻栽培技术模式,可提高水稻的产量、品质及机械化水平。
关键词:水稻;钵体;育苗;摆栽;调查中图分类号:S511 文献标识码:A DOI:10.11974/nyyjs.201807331251 品种选择水稻品种可选择垦稻12、龙庆稻3号等,生育期127~133d,活动积温2250~2400℃,千粒重约27g左右。
育秧钵盘为434孔钵体毯式塑料育秧盘。
2 示范方法水稻本田采用大区不设重复对比法。
3 播种方式钵体软盘的缺点是不适合现有播种机械,播种时需要将普通机插硬盘套在塑料钵体软盘外面,采用2层盘育苗,每个钵体盘一般播芽种100g左右,每孔5粒左右;对照为常规机插硬盘育苗,每盘大约播芽种140g。
4 机械摆栽对照区利用常规插秧机进行插秧。
在钵体苗示范区,应用久富农机F4手扶式插秧机将钵体苗进行摆栽。
插秧规格16.5cm×29.7cm,二者插秧后其它管理方式一致。
5 生产管理情况钵体苗和常规苗均采用大棚育苗技术。
农事操作时间如下:在4月5日浸种,4月13日催芽,4月15日播种,移栽期为5月20日,秧龄为30d。
在耙地前施用底肥,每667m2施含量为16-14-18的水稻专用肥20kg;插秧后,每667m2施2.5kg返青肥;返青后施用分蘖肥,每667m2施8.6kg尿素、2.6kg硫酸钾;穗肥为5kg尿素加6.6kg 50%硫酸肥。
整个生育期采取浅、湿、干节水灌溉技术,插秧时田内保持花达水状态,返青后进入分蘖期,进行3~5cm水层管理,约在6月30日左右,视田间秧苗长势进行烤田,7月初喷施稻壮化控剂,7月中上旬灌水,水层4~5cm,约7月下旬灌护胎水15~20cm,水稻10叶期后,采取干湿交替的湿润灌溉法进行水分管理,促进根系下扎,9月初黄熟期停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摆栽技术示范总结
一、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摆插技术应用背景
尚志市水稻栽培具有悠久的历史,目前种植面积达63万亩之多,栽培品种以中早熟品种为主,在育苗方式上以普通塑料机插软盘育苗为主,但由于播量大,中小苗比例大,秧苗素质较差,收获穗数明显不足,致使水稻产量低、品质差、效益低,常年水稻平均亩产不足500公斤。
为从根本上解决上述问题,全面提升水稻生产水平,加快水稻综合高产栽培技术的推广,提高水稻单产、增加总产、改善品质、提高效益、促进农民增收,20________年对水稻钵体育苗机械摆插综合高产栽培技术进行示范。
现将该项技术示范情况总结如下:
二、示范基本情况
(一)实施地点、面积
项目实施地点在尚志市河东乡南兴村,总面积
20________0亩,实施主体为长道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二)实施情况
种植品种为五优稻4号,采用智能化浸种催芽技术,3月28日进行浸种,4月4日催芽,4月6日播种,播量为每盘
110克芽种。
移栽期为5月13日,秧龄为25天,摆插规格为9×6,亩施水稻专用肥30公斤作底肥在耙地前施入,插秧后亩施返青肥2.5公斤,返青后亩施尿素7公斤作分蘖肥,穗肥为尿素3公斤加50%硫酸钾肥5公斤。
全生育期灌溉采取浅、湿、干节水灌溉技术,插秧时田内为花达水,返青后进入分蘖期水层为3—5厘米,6月23日进行烤田,7月初灌水,水层4-5厘米,7月20日灌15—20厘米护胎水,抽穗后采用干湿交替的湿
润灌溉法进行灌溉,促进根系下扎,黄熟期停水。
化学除草选用安全性高的除草剂进行化学除草,亩用 12%恶草酮20________-250毫升进行封闭除草。
稻瘟病防治稻以预防为主,在7月中旬人工喷药,结合防治二化螟进行预防, 8月初采用飞机航喷,先后两次喷药预防,药剂以45%咪酰胺药剂为主,没有发生病虫草害。
成熟期为9月15日,收割期为10月10日。
(三)实施效果
1.经济效益:该示范区水稻产量为646.45公斤,比普通机插535.24公斤亩增产111.21公斤,新增总产2
2.24万公斤,折合人民币为66.72万元,经济效益十分显着。
2.社会效益:通过项目实施,探索出一整套水稻优质高产综合栽培技术模式,带动全市水稻生产应用此项技术,
20________年各乡镇以示范园区为核心进行示范推广,有望辐射、带动、提升全市63万亩水田的生产水平,对提高全市粮食综合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有着重要意义。
三、钵体育苗机械摆栽技术优势
(一)钵体育苗可培育壮苗
1.采用的钵体为434孔钵体育秧盘,钵体个体所占空间大,分布均匀,利于个体发育。
2、钵体育苗播量小,利用培育壮苗。
采用钵体秧盘育苗,每盘播量不到100克,个体营养空间增大,营养充足,秧苗发育好,根长、根多、叶龄大、带蘖率高、百株干重高、充实度均高;同时节省育苗土,在保证秧苗素质的前提下,每盘比普通硬塑盘减少30%用土量。
(二)本田—插秧质量好
体现在“全、匀、齐、浅、直、健”
全:全地全苗,调查漏插率低不到1%(0.89%),插秧后不用补苗,省补苗用工、节省成本!
匀:取秧准确、均匀。
田间秧苗分布均匀,群体分布合理,利于养分吸收通风、透光好。
齐:插秧深度一致,便于田间管理。
浅:插秧深度不足0.7厘米,不漂苗。
一是利于早分蘖、低节位多分蘖,保证有效分蘖数量多,为创高产奠定了基础;
二是利于根系生长,根系发达,抗倒伏能力强。
直:插得直、秧苗和地面垂直,利于生长接受阳光和光合作用。
健:植伤率低,可早发根。
根系在钵碗中盘结,插秧机按钵取秧,根系带土插秧,不破坏钵体结构。
植伤只在近地表处即钵体的上部近地表的三分之一处,插后第二天即出新根。
(三)生长发育和生产适应性优势
1、秧苗素质高、不伤根、受秧龄限制小、弹性大。
钵育秧苗的单位面积播种量少,其个体生长空间是常规毯状育苗的3—4倍,因而秧壮。
2、水稻茎蘖早发且稳升缓落、成穗率高。
钵育机插苗移栽后分蘖发生早,低节位分蘖多,分蘖动态相对平缓,呈早发与稳升缓落的特点,高峰苗不高。
3、群体中后期叶面积大、衰减慢、光合势大,叶面积指数大。
钵苗抽穗后叶面积指数明显高于毯状苗,成熟期明显高于对照。
4、水稻抽穗后根系活力强。
抽穗后仍能保持较旺的根系活力,保证地下部能够与结实器官更好地协调,进而提高增产潜力。
5、钵体育苗机插水稻株型较好。
钵苗群体株高较毯状苗高,上层叶展开充分。
6、钵体育苗机插水稻抗倒伏性强。
钵苗各节间抗折力强,弯曲力矩大,抗倒伏能力强于毯状苗。
7、增产效果显着。
钵体育苗插后具有植伤低、不缓苗、插秧后返青快、分蘖发生早、节位低和有效分蘖多等优点,增产效果明显,亩平均增产高达100公斤、增产幅度到达20%左右,亩增收300元。
四、钵体育苗机械摆插技术要点
核心技术:大棚育苗,培育壮秧,发挥个体优势,达到足穗和壮秆大穗,实现高产。
1、秧田与本田比例,中苗1:75-85,每公顷本田需育秧田75-85m2。
2、播种,用水稻自动化钵盘育苗播种机进行播底土、浇水、播种、覆土一次完成作业,把完成作业的钵盘均匀整齐的摆放在置床上。
3、苗期管理,温度管按稻苗各叶龄温度指标进行通风炼苗。
水分管理采用微喷设备,保持土壤湿度。
4、机械摆栽,保证移栽质量。
花达水位浅移栽,漏播穴数≤3%,伤秧和勾秧数≤1%,漂秧株数≤4%。
移栽深度不超过1厘米,移栽后查田补苗。
(作者单位: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