煤矿编制采区设计和采掘工作面布置及安全煤柱留设的规定
采掘管理制度

采掘管理制度采掘管理制度为了规范井下采掘作业行为,确保实现安全生产,经研究决定,特制定采掘安全管理制度,具体内容如下:一、通用部分1、严禁采掘工作面超定员生产,采掘工作面作业人员必须符合规定。
2、严格执行领导带班制度,坚持矿、工区8小时连续现场跟班,确保现场安全生产。
3、采掘工作面发现不安全隐患,必须按照《矿井灾害预防处理计划》进行处理。
二、采煤部分1、采区开采前必须编制采区设计。
2、采煤过程中严禁任意扩大和缩小设计规定的煤柱,采空区内不得遗留未经设计规定的煤柱。
3、严禁破坏工业场地、矿界和井巷等的安全煤柱。
4、采煤工作面回采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情况发生变化时,必须及时修改作业规程或补充安全措施。
5、采煤工作面必须保持至少2个畅通的安全出口,一个通到回风巷道,另一个通到进风巷道。
6、采煤工作面所有安全出口与巷道连接处20m范围内必须加强支护,此范围内的巷道高度不得低于1.8m,安全出口必须设专人维护,发生断梁折柱,巷道底鼓变形时,必须及时处理。
7、采煤工作面的伞檐不得超过作业规程的规定,工作面的浮煤必须清理干净。
8、采煤工作面必须经常存在一定数量的备用支护材料,必须备有坑木,其数量、规格、存放地点和管理方法必须在作业规程中明确规定。
9、采煤工作面必须按作业规程的规定及时支护,严禁空顶作业,所有支架初撑力必须符合规定要求。
在采煤工作面遇顶底板松软破碎、过断层、过老空、过煤柱或冒顶区开采时,必须制定安全措施。
10、严格执行敲帮问顶制度,开工前,班组长必须对工作面安全情况进行全面检查,确认无危险后方准人员进入工作面。
11、采煤工作面必须及时移架,空顶距离不得超过作业规程规定。
12、采煤工作面初采前,必须进行探水工作,以确保工作面安全生产。
13、采煤工作面初采、初次放顶及收尾时,必须制定安全技术措施。
三、掘进部分1、巷道掘进前必须编制作业规程,内容及审批符合规定要求。
井巷施工过断层等地质构造、与巷道贯通及遇其他影响施工安全的特殊情况时,必须编制施工安全技术措施;维修巷道时必须编制巷修措施;掘进巷道在揭露老空前,必须制定探查老空的安全技术措施。
251采区安全煤柱及各种煤柱的留设和计算方法

251采区安全煤柱及各种煤柱的留设和计算方法:1、防水煤(岩)柱种类;本采区田地质构造较中等,无岩浆活动,井田内无河流。
根据本矿的煤层赋存特征,采区防水煤(岩)柱的种类确定如下:⑴井田边界煤柱;⑵井筒及大巷煤柱:⑶采空区隔离煤柱;⑷地面工业广场及村庄煤柱;⑸断层煤柱⑹陷落柱煤柱⑺风氧化带煤柱2、防水煤(岩)柱留设与计算结果根据采区防水煤(岩)柱的种类,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留设煤柱。
⑴田边界煤柱:依据《采区初步设计》本矿留设20m。
⑵副井广场:副斜井、回风斜井均沿煤层反倾向掘进,地面工业广场煤柱保护等级确定为II级,围护带宽度确定为20m,按照表土层岩层移动角45°,基岩移动角73°进行计算。
最大垂深为(1350-880)=470,其中表土层按20m,基岩按450m,计算结果为158m,加上围护带的宽度20m。
所以副井广场留设的煤柱宽度最大为158+20=178米。
③大巷煤柱:本矿1030m水平运输大巷、辅助运输大巷均沿2#煤层附件布置,距离5#煤层45m,岩石为中硬,小于8-10倍煤层厚度(8-10M=60.48-70.56m),所以需留设煤柱,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76、83条规定采用下式进行计算:S=2S1+2a f 0.6M)H(2.5 1+=S式中:a—受护井筒或巷道宽度的一半,(m),2.4S—保护煤柱,(m)S1—保护煤柱的水平宽度(m)H—煤层距离巷道的最大垂深,(m),最大65m。
M—煤厚,(m),平均7.56mf—煤的强度系数,10Rc1.0=fRc—煤的单向抗压强度,Mpa,本矿煤性软,取10Mpa则10Rc1.0=f=1.00S1=21.4S=2S1+2a2=21.4×2+2.4×2=47.6m即1030运输大巷下侧需留煤柱47.6m,设计留设煤柱50m。
《煤矿安全规程(2016)》开采部分解读

14
1、一般规定
规程解读
本条文是对各类不同运输设备,双向行驶时运输设备之间最突出部分安全 间距的规定。
1)单轨吊车运输是近年多采用的一些种运输方式,为防止设备和材料在运
输过程中相互碰撞和干扰,本规程规定单轨吊车对开时其安全间隙不得小于 0.8m。 2)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单轨巷道设置绕行道或错车硐室,既满足了提升与 运量的需要,又以绕车线或会车硐室减少了大断面巷道工程量。绕行道及错 车硐室的位置视运距、运量、运速及运输车辆而定,有的矿也采用每隔一固 定的距离间隔设置的方式。 3)与其他运输方式相比,无轨胶轮车会车安全距离为0.5m,其间距增大的 主要原因是考虑到司机控制大吨位车辆行驶的安全因素。
13
1、一般规定
第九十二条
在双向运输巷中,两车最突出部分之间的距离必须符合下列要求: (一)采用轨道运输的巷道:对开时不得小于0.2m,采区装载点不得小于0.7m,
矿车摘挂钩地点不得小于1m。
(二)采用单轨吊车运输的巷道:对开时不得小于0.8m。 (三)采用无轨胶轮车运输的巷道:
1.双车道行驶,会车时不得小于0.5m。
前苏联研究表明,从采深600m开始,采深每增加100m,巷道底板相对移近 量平均增加10%~11%。
据新汶矿业集团孙村煤矿实测,开采深度为600m时,工作面前方支承压力
影响范围为100m左右,当采深增大到800m时,该影响范围增大到120m。
1、一般规定
底鼓量大是深井巷道矿压显现的又一显著特征。前苏联对深部矿井统计分析 结果如下表。
8
1、一般规定
第八十九条
采区设计有关规定

关于规范采区设计工作的通知集团公司所属各矿:为了统一规范集团公司各生产矿井采区设计的编制内容,克服存在的问题,提高采区设计的质量,进一步优化采区设计,使采区设计在技术上更先进、经济上更合理现根据《煤矿生产技术管理基础工作若干规定》第二章第10条4款“采区设计由矿总工程师负责组织编制,报集团公司审批”的规定,并结合集团公司各矿采区设计编制的实际情况,特制定《郑煤集团公司采区设计编制内容的有关技术规定》。
并重申,采区设计方案设计必须在施工前一年提出,采区设计必须在施工前六个月报集团公司审批。
望各矿遵照执行。
特此通知附件:郑煤集团公司采区设计编制内容的有关技术规定二〇〇八年四月十三日郑煤集团公司采区设计编制内容的有关技术规定矿井采区设计一般应先进行采区开采方案设计,经比较确定后,才能进行正规采区设计。
方案比较应重点从技术上和经济上进行比较。
采区设计编制要严格遵照国家有关煤炭开采的政策、技术规定和规范的要求,要具备可靠的设计资料依据,要求提供采区设计说明书一份和有关设计图纸十二张。
具体要求如下:第一部分采区说明书编制内容采区设计说明书要求具备四个附件、两个附图、七个附表,说明书内容共分七个章节分别予以叙述。
采区说明书附件:附件一、参加设计人员名单及有关领导签字。
附件二、采区地质说明书批复文件复印件。
附件三、采区设计图纸目录(见第二部分)附件四、采区设计说明书目录(具体内容见后)附表(附说明书后):表一、采区设计工程量统计表(含工程费用)表二、采区通风阻力计算表(含容易期、困难期)表三、采区机械设备配备统计表(含材料及价格)表四、采区用电负荷统计表表五、采区井巷工程施工进度表表六、采区投资综合统计表(前一、三表已详列的,可不附投资概算)表七、采区主要技术经济指标表。
附图(附说明书中):一)通风系统示意图(含容易、困难期)二)排水系统示意图。
采区设计说明书目录及编制内容前言:采区设计的依据、指导思想、方案的确定、主要特点、主要经济指标和开采价值分析,存在主要问题。
四部委印发煤矿充填开采工作指导意见

实际全矿性永久煤柱损失包括哪几种?答:设计规定不回收的工业广场煤柱储量;设计规定不回收的主、付、风井井筒保护煤柱储量;设计规定不回收的全矿井或为一个采区以上服务的大巷保护煤柱储量;井田边界保护煤柱;安全隔离煤柱储量;含水层或积水老窑防水煤柱储量;设计规定的永久性“三下”煤柱储量。
四部委印发煤矿充填开采工作指导意见中国证券网讯(记者郭晓萍)能源局网站4日消息,为推进煤炭生产方式变革,解决“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等)压煤和边角残煤等资源开采问题,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矿区环境,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建设和谐社会,国家能源局、财政部、国土资源部和环境保护部研究制定了《煤矿充填开采工作指导意见》。
意见提出的主要目标为,安全保障程度不断提高。
通过充填开采、以矸换煤,为“三下”压煤和边角残煤等资源回收创造安全生产条件。
资源节约效果逐步显现。
实施充填开采的“三下”煤炭资源,中厚煤层采区回采率达到85%以上,薄煤层采区回采率达到90%以上;对留设煤柱和边角残煤实施以矸换煤开采的,回采率达到70%以上。
矿区生态环境明显改善。
地面基本实现无矸石山堆存,地表变形和次生地质灾害得到有效控制,地下水系和地面生态环境破坏程度大幅度降低。
全文如下煤矿充填开采工作指导意见为推进煤炭生产方式变革,解决“三下”(建筑物下、铁路下、水体下等,下同)压煤和边角残煤等资源开采问题,提高煤炭资源开发利用水平,改善矿区环境,促进煤炭工业健康发展,建设和谐社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煤炭法》、《中华人民共和国矿产资源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研究制定本意见。
一、现实背景和重要意义(一)煤矿开采技术亟待创新。
我国人均煤炭资源拥有量较少,“三下”压煤量较大,矿井正常生产接续受到影响;常规垮落法煤炭开采方式引发地表沉陷和地下水及含水层破坏,造成地表建筑物损毁;大量矸石直接外排堆存,占压土地、污染环境。
这些问题亟待通过开采技术创新予以解决。
251采区安全煤柱和各种煤柱的留设和计算方法

251采区安全煤柱及各种煤柱的留设和计算方法:1、防水煤(岩)柱种类;本采区田地质构造较中等,无岩浆活动,井田内无河流。
根据本矿的煤层赋存特征,采区防水煤(岩)柱的种类确定如下:⑴井田边界煤柱;⑵井筒及大巷煤柱:⑶采空区隔离煤柱;⑷地面工业广场及村庄煤柱;⑸断层煤柱⑹陷落柱煤柱⑺风氧化带煤柱2、防水煤(岩)柱留设与计算结果根据采区防水煤(岩)柱的种类,按《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的有关规定留设煤柱。
⑴田边界煤柱:依据《采区初步设计》本矿留设20m。
⑵副井广场:副斜井、回风斜井均沿煤层反倾向掘进,地面工业广场煤柱保护等级确定为II级,围护带宽度确定为20m,按照表土层岩层移动角45°,基岩移动角73°进行计算。
最大垂深为(1350-880)=470,其中表土层按20m,基岩按450m,计算结果为158m,加上围护带的宽度20m。
所以副井广场留设的煤柱宽度最大为158+20=178米。
③大巷煤柱:本矿1030m 水平运输大巷、辅助运输大巷均沿2#煤层附件布置,距离5#煤层45m ,岩石为中硬,小于8-10倍煤层厚度(8-10M=60.48-70.56m),所以需留设煤柱,根据《建筑物、水体、铁路及主要井巷煤柱留设与压煤开采规程》76、83条规定采用下式进行计算:S=2S 1+2a f 0.6M)H(2.51+=S式中:a —受护井筒或巷道宽度的一半,(m ),2.4S —保护煤柱,(m )S 1—保护煤柱的水平宽度(m )H —煤层距离巷道的最大垂深,(m ),最大65m 。
M —煤厚,(m ),平均7.56mf —煤的强度系数,10Rc 1.0=fRc —煤的单向抗压强度,Mpa,本矿煤性软,取10Mpa 则10Rc 1.0=f =1.00S 1=21.4S=2S 1+2a2=21.4×2+2.4×2=47.6m即1030运输大巷下侧需留煤柱47.6m ,设计留设煤柱50m 。
煤矿编制采区设计和采掘工作面布置及安全煤柱留设的规定

编制采区设计和采掘工作面布置及安全煤柱留设的规定1.设计是采掘工程施工的依据和目标。
没有设计的施工是盲目的施工,轻者造成无效进尺、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严重时可导致发生各类事故。
近些年来部分乡镇、个体煤矿开采前不按规定进行设计或设计不科学,不按规定程序审批,胡采乱掘造成事故者屡屡发生。
因此,《规程》规定,采区开采前必须编制采区设计。
(1)采区设计方案必须符合《规程》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以及有关技术文件规定。
编制采区设计方案必须具备的文件:经矿总工程师审批的采区地质报告书;矿井设计文件;矿井的长远规划;采区接替图表;矿压观测资料。
(2)编制采区设计方案,应进行多方案论证和对比,以求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3)采区设计方案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编制,对编制完毕后的设计进行签字,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2.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布置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和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增加了开采强度,通风阻力增大,不利于通风管理,还可能造成应力叠加,给顶板控制带来一定困难。
在采煤工作面范围内再布置另一采煤工作面同时作业,可造成循环风,不利于瓦斯事故的防治,另外也不利于顶板管理。
3.矿井内的各种煤柱的设计是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经过计算后划定的,有充分的科学根据,是预防矿井灾害提高矿井应变能力的需要。
同时也是保持矿井稳产、高产、提高回采率,保证生产接替提高矿井服务年限的需要。
⑴任意扩大设计规定的煤柱,打乱了设计布置,降低了矿井回采率、采区回采率、回采工作面回采率。
“三量”达不到国家规定,采掘接替紧张,回采工作面搬家倒面的次数增加。
另外,任意扩大设计规定的煤柱增加了煤炭自然发火条件,在采区内任意留煤柱,还会形成所谓的“孤岛”,孤岛煤柱能把上方的应力集中向下传递,使下部的煤层巷道,硐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果任意留设的煤柱下方有近距离煤层,其下方的煤层将处在高应力区内开采,尤其在有冲击危险的煤层中采掘,影响更大。
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制度

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制度一、总则为规范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提高采矿效率,保障矿山生产安全和环境保护,制定本制度。
二、适用范围本制度适用于煤矿、金属矿山等矿山生产单位的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
三、工作面设计原则1.安全第一原则:采掘工作面设计必须以安全生产为第一原则,保障矿工生命财产安全。
2.高效节能原则:采掘工作面设计要充分考虑资源利用、节能减排等因素,注重提高采矿效率。
3.科学合理原则:采掘工作面设计要符合地质条件、采矿技术水平和生产工艺要求,注重科学性和合理性。
4.环保原则:采掘工作面设计要合理布置矿石、尾矿堆放场所,减少对环境的影响。
四、工作面设计程序1.信息收集:采矿工程师应收集所在矿区的地质、水文、地下水、气象等相关信息。
2.工作面规划:根据采矿工程师收集到的信息,进行工作面规划,确定采矿方式和方案。
3.设计审批:工作面设计方案需经过矿山管理部门和相关专业人员审批后才能施工。
4.施工监督:矿山管理部门对采掘工作面的施工进行全程监督和检查。
五、工作面设计内容1.矿体分析:对所在矿区的矿体进行分析,确定矿石储量和品位。
2.采矿方法:根据矿体特征和工程技术要求,确定采矿方式和方法。
3.工作面布局:设计工作面的布局和大小,确定工作面的开采顺序和方向。
4.支护设计:设计工作面的支护方式和方案,保证工作面的安全稳定。
5.通风设计:设计工作面的通风系统,保障工作面内空气流通和矿工安全。
6.安全设施:确定工作面的安全疏散通道、紧急避险设施等。
七、工作面设计管理1.制定管理制度:矿山管理部门应建立并实施采掘工作面设计管理制度,明确工作面设计的职责和要求。
2.培训管理人员:矿山管理部门应对采矿工程师和相关管理人员进行专业培训,提高他们的工作水平和技能。
3.监督检查:矿山管理部门应定期对采掘工作面设计的执行情况进行监督检查,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责任追究:对违反采掘工作面设计规定,造成事故或其他不良后果的责任人员应当追究责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编制采区设计和采掘工作面布置及安全煤柱留设的规定
1.设计是采掘工程施工的依据和目标。
没有设计的施工是盲目的施工,轻者造成无效进尺、资源的浪费和经济损失,严重时可导致发生各类事故。
近些年来部分乡镇、个体煤矿开采前不按规定进行设计或设计不科学,不按规定程序审批,胡采乱掘造成事故者屡屡发生。
因此,《规程》规定,采区开采前必须编制采区设计。
(1)采区设计方案必须符合《规程》和《煤炭工业技术政策》以及有关技术文件规定。
编制采区设计方案必须具备的文件:经矿总工程师审批的采区地质报告书;矿井设计文件;矿井的长远规划;采区接替图表;矿压观测资料。
(2)编制采区设计方案,应进行多方案论证和对比,以求达到安全可靠、技术可行、经济合理。
(3)采区设计方案由矿总工程师组织编制,对编制完毕后的设计进行签字,报集团公司总工程师审批。
2.一个采区内同一煤层布置3个(含3个)以上回采工作面和5个(含5个)以上掘进工作面同时作业,增加了开采强度,通风阻力增大,不利于通风管理,还可能造成应力叠加,给顶板控制带来一定困难。
在采煤工作面范围内再布置另一采煤工作面同时作业,可造成循环风,不利于瓦斯事故的防治,另外也不利于顶板管理。
3.矿井内的各种煤柱的设计是根据矿井的具体情况,经过计算后划定的,有充分的科学根据,是预防矿井灾害提高矿井应变能力的
需要。
同时也是保持矿井稳产、高产、提高回采率,保证生产接替提高矿井服务年限的需要。
⑴任意扩大设计规定的煤柱,打乱了设计布置,降低了矿井回采率、采区回采率、回采工作面回采率。
“三量”达不到国家规定,采掘接替紧张,回采工作面搬家倒面的次数增加。
另外,任意扩大设计规定的煤柱增加了煤炭自然发火条件,在采区内任意留煤柱,还会形成所谓的“孤岛”,孤岛煤柱能把上方的应力集中向下传递,使下部的煤层巷道,硐室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
如果任意留设的煤柱下方有近距离煤层,其下方的煤层将处在高应力区内开采,尤其在有冲击危险的煤层中采掘,影响更大。
⑵任意缩小设计规定的煤柱规格,使煤柱起不到保护作用,危害更大。
煤柱类型较多,有井田隔离煤柱、段间煤柱、区间煤柱、防火煤柱、防火煤柱以及“三下采煤”和保护工业广场煤柱。
这些煤柱的留设是预防矿井各种灾害,保护地表建筑物和工业广场,防止地表移动和下沉。
缩小或不留煤柱势必导致灾害的发生,如破坏地表建筑物和工业广场,使地表移动、下沉加剧。
所以,《规程》规定,严禁任意缩小设计规定的煤柱,破坏各类安全煤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