轮状病毒的传染源
轮状病毒感染的消毒隔离及预防措施

轮状病毒感染的消毒隔
离及预防措施
The manuscript was revised on the evening of 2021
轮状病毒感染的消毒隔离及预防措施
轮状病毒是引起世界范围内儿童严重急性腹泻的病毒,也是发展中国家小儿死亡的主要原因。
轮状病毒为呼肠弧病毒属,主要生长在小肠上皮细胞内,主要通过粪一口途径传播,也有报道可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自然感染。
潜伏期1~3天,病程持续约3~9天。
轮状病毒可在无生命物体表面长期稳定存活.这增加了医院的感染危险性。
因此切断传播途径,保障患儿安全,预防医院内交叉感染,做好消毒隔离十分重要,具体的方法如下:
(1)医护人员手的消毒:做到三前二后指征进行洗手并手消。
(2)空气的消毒:病室内需进行空气消毒,每日二次,定时开窗通风。
(3)地面的消毒:用250ppm消毒液每天擦拭2次,如有粪便等污迹及时消毒。
(4)患儿物品消毒:患儿使用的药杯、奶瓶、便盆、面盆、玩具等物品需进行消毒(每日250~500ppm84消毒液浸泡消毒)
(5)湿扫所用物品应用250ppm84消毒液浸泡后,用清水洗净晾干待用。
(6)病室内的水龙头应每6小时用消毒液消毒擦拭一次,浓度250ppm。
(7)患儿的污物大小便,密闭放在指定篓内集中焚烧处理。
(8)陪人注意个人卫生,不留长指甲,勤洗手。
(8)患儿出院后做好终末消毒处理。
医院感染管理科。
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猪轮状病毒病是一种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传染病,其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该病毒主要感染猪只,尤其是幼猪,但也可感染其他动物和人类。
疫情流行病学猪轮状病毒病主要流行在养猪场和猪场中,容易引起聚集性感染。
传播主要通过口粪途径,包括病毒排泄物直接或间接污染饮水源、饲料等途径传播。
人与猪接触也可引起传播。
猪轮状病毒在环境中较为稳定,可在低温环境中存活1个月以上。
在流行季节,猪轮状病毒病的发病率会明显增加。
临床症状猪轮状病毒感染后,幼猪的临床症状较为明显。
病程一般为2-4天。
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腹泻、呕吐、食欲不振、畏寒发热等。
腹泻可为稀便或水样便,甚至呈米泔水样。
受感染的幼猪可出现体重下降、生长发育迟缓等问题。
在重症病例中,猪的死亡率可达到30%以上。
防控措施1. 疫苗接种:开发和使用猪轮状病毒病的疫苗可以有效降低疫情风险。
目前市场上已经有猪轮状病毒病的疫苗可供使用。
2. 规范化饲养管理:保持圈舍清洁卫生,定期对猪场进行消毒,避免交叉感染。
加强猪的饲养管理,提高猪只的免疫力,降低猪轮状病毒病的感染风险。
3. 强化监测和防控:建立猪轮状病毒病的监测系统,定期对猪只进行检测,及时发现感染病例并进行隔离处理。
加强与邻近猪场的合作,共同进行防控措施的推行。
4. 个人防护:疫情流行期间,防护人员必须增加个人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手套等,避免与猪直接接触,并做好个人卫生习惯的养成。
猪轮状病毒病的防控措施包括疫苗接种、规范化饲养管理、强化监测和防控以及个人防护等。
通过这些措施的综合应用,可以有效控制猪轮状病毒病的传播,保护猪只健康,并减少对人类的传染风险。
轮状病毒从哪里传染的?家长该注意了!

轮状病毒从哪里传染的?家长该注意了!轮状病毒是全世界范围内存在的病毒,据世界卫生组织通报,这是导致幼童出现病毒性腹泻死亡的元凶,患者感染年龄越小,病情可能会越严重。
那到底轮状病毒从哪里传染的?我们从源头把关,就不怕孩子出现问题啦!轮状病毒从哪里传染的?轮状病毒具有高度传染性,一是经口粪途径接触传染,或是食用到不干净的水质或食品,所含有的病毒就从口中进入人体了。
二是接触受污染的物品受到感染,病毒本身的持久性很强,它会持续逗留在日常环境及物品上,只需要小量病毒便可引发幼童疾病,没有任何先兆。
幼儿基本都没有强大的免疫系统,甚至病毒还容易通过人人接触传播,幼儿园等儿童密集的场所就容易出现大规模的爆发可能性,建议有低龄小宝宝的家庭和相关托儿所的看护人员都应该做好一切与宝宝密切接触的物品消杀工作,切断宝宝感染病毒的途径。
轮状病毒用什么疫苗?Rotarix口服轮状病毒疫苗总共有2剂,各位家长携带幼儿到相关的医疗机构进行登记,只要完成两次的免疫接种后,即可刺激机体产生对轮状病毒的免疫力。
大家可咨询相关的医疗机构是否有提供这款世卫认可的国际性标准疫苗,如果没有,到香港接种也不会很困难。
香港中环专科体检中心已开放内地预约通道,登录官网或联系客服即可预约。
为孩子准备疫苗是预防病毒的好招数,不仅能让宝宝免受病毒的袭击,亦减低婴幼儿的因腹泻重症脱水而需要入院的比例。
轮状病毒从哪里传染的?轮状病毒是通过口粪、受污染的物品和食品等途径传播的。
为了保护孩子免受病毒的侵袭,家长们应该采取措施。
首先,进行Rotarix口服轮状病毒疫苗的接种,这是保护宝宝的第一步。
其次,要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和安全措施,以防止病毒传播。
这样才能确保宝宝不会受到病毒的伤害。
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

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及防控措施猪轮状病毒病是由猪轮状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病,主要影响猪群。
本文将介绍猪轮状病毒病的流行病学特点、临床症状以及相应的防控措施。
一、流行病学特点:1.致病病毒:猪轮状病毒主要有5个血清型,分别为A、B、C、D和G型。
其中A型和C型病毒引起的病例最为常见。
2.传播途径:猪轮状病毒主要通过粪口传播,包括粪便、唾液、呕吐物等。
感染食物、水源和直接接触都可能导致病毒的传播。
3.易感动物:除猪外,人类、家禽和其他动物也可以感染猪轮状病毒。
二、临床症状:1.病程:猪轮状病毒感染的病程一般为1-4天。
2.消化系统症状:感染后,猪会出现食欲不振、食物消化不良、腹泻等消化系统症状。
3.腹泻:猪轮状病毒感染最为典型的症状就是腹泻,病猪的粪便呈黄色或白色稀水状,一般会持续数天至数周不等。
4.呕吐:部分病猪在发病初期会出现呕吐症状,但不是所有病例都会出现呕吐。
5.脱水:由于腹泻持续,病猪容易脱水,严重的病例会出现体温升高、心率加快等脱水症状。
三、防控措施:1.提高卫生条件:保持猪舍环境清洁,定期消毒,防止病菌传播。
2.隔离患病猪:一旦发现猪群中有病例,要及时隔离患病猪,并对其进行病毒的检测和诊断,防止病毒的传播扩散。
3.加强饲养管理:合理饲喂,注意饲料的卫生质量,避免使用未煮熟或受污染的饲料。
4.加强免疫力:采取疫苗接种措施,提高猪群的免疫力,降低感染和发病率。
猪轮状病毒病是一种重要的传染病,易通过粪口传播,主要临床症状为消化系统症状和腹泻,严重病例会导致脱水。
为了有效防控该病,应加强卫生条件、隔离患病猪、加强饲养管理和提高免疫力等措施。
轮状病毒_精品文档

轮状病毒概述:轮状病毒是一类引起人类胃肠炎的病毒,主要通过飞沫和粪口途径传播。
轮状病毒感染是非常常见的,并且在全球范围内广泛存在。
它是婴幼儿胃肠道感染的主要原因之一,但也会感染成年人。
轮状病毒感染的症状包括腹泻、呕吐、发热和腹部疼痛。
通常情况下,自我康复是常见的,但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个体,例如婴儿和老年人,轮状病毒感染可能会导致严重并发症,甚至死亡。
病因:轮状病毒主要由两个不同属的病毒引起,即轮状病毒A组和轮状病毒B组。
这些病毒通过粪-口传播途径在人类中广泛传播。
感染通常通过进食或接触被轮状病毒污染的食物、水源或物体表面的微小粪便颗粒而发生。
此外,轮状病毒可以通过呼吸道飞沫传播。
一旦感染,病毒会侵入肠道细胞并破坏细胞内的结构和功能,导致胃肠道炎症反应和症状的发生。
症状:轮状病毒感染的症状通常在感染后1-3天内开始出现。
最常见的症状是腹泻和呕吐,可能伴有发热和腹部疼痛。
腹泻可能是水样或黏液状,并持续1-3天。
呕吐是由于胃肠道感染引起的胃肠道炎症反应的结果。
发热通常是轻度的,但针对婴儿和幼儿来说可能会较高。
腹部疼痛通常表现为隐痛或绞痛感,同时可能出现食欲不振和身体乏力的症状。
感染后的4-7天内症状通常会缓解,但对于一些个体来说,恢复可能需要更长的时间。
并发症:对于大多数健康人来说,轮状病毒感染通常是自限性的,没有严重并发症。
然而,对于免疫力较弱的个体,感染可能导致严重并发症。
婴幼儿是最容易受到困扰的群体之一。
他们可能出现严重的脱水,需要住院治疗。
免疫功能低下的成人和老年人也容易出现类似的情况。
此外,长时间的腹泻和呕吐可能导致电解质紊乱和营养不良,从而进一步恶化病情。
预防和治疗:要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传播,有几个简单而重要的措施可以采取。
首先,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比如经常洗手,特别是在进食前以及如厕后。
其次,避免接触已经感染轮状病毒的人,特别是有腹泻和呕吐症状的人。
此外,定期消毒和清洁环境表面,特别是公共场所和儿童护理设施,对于预防感染的传播也非常重要。
一起轮状病毒中毒案例分析

一起轮状病毒中毒案例分析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每年在秋冬季节,都有不少孩子深受其害。
今天,我们就来详细分析一起轮状病毒中毒的案例,了解其发病经过、症状表现、诊断过程以及治疗和预防措施。
这起案例发生在一个幼儿园中。
起初,是一个小班的孩子出现了呕吐和腹泻的症状。
孩子的家长以为只是普通的消化不良,给孩子吃了一些助消化的药物,便将孩子送回了幼儿园。
然而,在接下来的两天里,这个班级里陆续有多个孩子出现了相似的症状,这引起了幼儿园老师的警觉。
这些孩子的症状主要表现为频繁的呕吐和水样腹泻,部分孩子还伴有发热和腹痛。
由于呕吐和腹泻的次数较多,孩子们很快出现了脱水的症状,精神萎靡,食欲不振。
幼儿园立即将情况报告给了当地的卫生部门,并将患病的孩子送往了附近的医院进行诊治。
医生在对孩子们进行了详细的问诊和体格检查后,初步怀疑是病毒感染引起的肠道疾病。
为了明确诊断,医生采集了孩子们的粪便样本进行实验室检测。
经过检测,结果显示孩子们感染的是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具有很强的传染性,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在幼儿园这样的集体环境中,孩子们密切接触,共用玩具、餐具等物品,如果卫生条件不佳,很容易造成病毒的传播。
在治疗方面,由于轮状病毒目前尚无特效药物,主要是采取对症治疗。
对于脱水症状较轻的孩子,医生会给予口服补液盐,以补充丢失的水分和电解质。
对于脱水症状较重的孩子,则需要通过静脉输液来纠正脱水和电解质紊乱。
同时,医生还会根据孩子的具体情况,给予止吐、止泻等药物治疗。
在护理方面,家长和老师需要密切观察孩子的病情变化,包括体温、精神状态、呕吐和腹泻的次数等。
要让孩子多休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注意孩子的饮食卫生,给孩子提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避免食用油腻、辛辣和刺激性的食物。
经过一段时间的治疗和护理,大部分孩子的病情逐渐好转,陆续康复出院。
然而,这起轮状病毒中毒事件也给幼儿园和家长们敲响了警钟。
从这起案例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一些预防轮状病毒感染的重要措施。
轮状病毒存在哪些地方?室内室外都可能感染!

轮状病毒存在哪些地方?室内室外都可能感染!
轮状病毒是一类常见的致病感染源,是全球低龄儿童重症腹泻致死的最主要病原,它无处不在,能无声无息地让婴幼儿感染,那到底轮状病毒存在哪些地方?现在就来盘点这传染性强的病毒隐秘的藏身所,家中有小朋友的家长需要注意了。
一、轮状病毒存在哪些地方?
轮状病毒的藏匿地点有很多,一些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却容易忽略的地方都可能有。
它的持续生存能力很强,能持续逗留在日常物品上,如未消毒的碗筷餐具和奶瓶等,受污染的水源和食物,这些藏有小量病毒的污染物便可通过粪口传播,婴幼儿误入口后引发疾病,没有任何先兆。
此外,幼儿园等幼儿聚集的场所易爆发大规模的感染事件,幼儿的监护人和家长等都需要做好公共和家居环境的消杀情况,严防病从口入。
病毒无孔不入,即使保持良好卫生,也不能非常有效地预防感染,疫苗接种是最直接有效的预防方法。
香港中环专科现开放轮状病毒疫苗Rotarix网上预约通道,只需在官网或v(tchchk)即可方便各位家长预先实现远程预约,赴港即可快速完成接种。
Rotarix 疫苗是最新一代预防多种轮状病毒变异株的疫苗,亦是当下最高效的专项疫苗,只需口服两剂即可让宝宝收获保护抗体。
二、轮状病毒有什么治疗方式?
现在暂时没有轮状病毒对症的药物可以进行治疗,婴幼儿只能选择到医院尽早进行舒缓型治疗,越拖越久可能会致死。
病毒入侵人体后,最典型的症状就是病毒性的腹泻,长期无法治愈就会导致身体脱水越发严重,而送往医院治疗后,只能做静脉注射等方式来减缓脱水的严重程度。
轮状病毒存在哪些地方?室内外都有可能隐藏这可怕的病原体,建议各位家长带刚出生的小朋友接种疫苗为佳。
轮状病毒

轮状病毒轮状病毒呈球形,直径70~75nm,核心为双股RNA,由11个基因片段组成,外有双层衣壳,呈车轮辐条状,故称为轮状病毒。
只有具有双层衣壳结构的完整病毒颗粒才有感染性。
轮状病毒引起急性胃肠炎,主要传播途径为粪-口传播医轮状病毒总共有七种,分别以英文字母编号为A、B、C、D、E、F与G等。
人类主要是受到轮状病毒A种、B种与C种的感染,而其中最常见的是轮状病毒A种的感染。
轮状病毒,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
它是婴儿与幼儿腹泻的单一主因,几乎世界上每个大约五岁的小孩都曾感染过轮状病毒至少一次。
然而,每一次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会逐渐增强,后续感染的影响就会减轻,因而成人就很少受到其影响。
轮状病毒总共有七个种,以英文字母编号为A、B、C、D、E、F与G。
其中,A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而人类轮状病毒感染超过90%的案例也都是该种造成的。
球形,70nm,核酸,分阶段的双链RNA,结构稳定,耐热,耐酸碱表面有血凝素,抑制V与ecll的接触,可用胰酶破坏血凝素,培养较困难轮状病毒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之一,其主要感染小肠上皮细胞,从而造成细胞损伤,引起腹泻。
轮状病毒每年在夏秋冬季流行,感染途径为粪-口途径,临床表现为急性胃肠炎,呈渗透性腹泻病,病程一般为7天,发热持续3天,呕吐2~3天,腹泻5天,严重出现脱水症状。
轮状病毒(Rotavirus,简称RV)是一种双链核糖核酸病毒,属于呼肠孤病毒科。
它是婴儿与幼儿腹泻的单一主因,几乎世界上每个大约五岁的小孩都曾感染过轮状病毒至少一次。
然而,每一次感染后人体免疫力会逐渐增强,后续感染的影响就会减轻,因而成人就很少受到其影响。
轮状病毒总共有七个种,以英文字母编号为A、B、C、D、E、F与G。
其中,A种是最为常见的一种,而人类轮状病毒感染超过90%的案例也都是该种造成的。
轮状病毒是借由粪口途径传染的。
它会感染与小肠连结的肠黏膜细胞(enterocyte)并且产生肠毒素(enterotoxin),肠毒素会引起肠胃炎,导致严重的腹泻,有时候甚至会因为脱水而导致死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 常 见 的 医 院 感 染
新生儿医院感染 新生儿肺炎 轮状病毒性肠炎 败血症 新生儿脓疱疮
脐炎
中耳炎
4. 常 见 的 医 院 感 染
输血后感染 黑龙江省北安建设农场19名艾滋病感染 者起诉黑龙江省北安建设农场职工医院,感染者及家属 将向被告要求总额3000余万元的赔偿。 黑龙江建设农场职工医院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献血 法》,非法采集、供应不符合国家规定标准的血液。 处理:已退院长有期徒刑2年,处以相应的罚金 现任院长有期徒刑5年,处以相应的罚金 门诊部主任兼检验室负责人有期徒刑10年, 处以相应的罚金
1. 关 于 医 疗 纠 纷
医疗纠纷的分类 医疗活动中存在违反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常规引起的医疗 纠纷 医疗活动中不存在违反规章制度或技术操作常规引起的医 疗纠纷 其他情况引起的医疗纠纷
言语不当引起纠纷 医德医风问题引起纠纷 患者或其亲属正当权益受到侵犯引起纠纷 其它事件转嫁成医疗纠纷
3.医院感染与医疗纠纷 几点认识
①按照卫生部关于医院感染管理规范要求,应对传
染病患者采取隔离措施,如未隔离或隔离措施不 严,使患者在医院内接触到传染病患者发生医院 感染,则认为责任在医院。 ②医院应定期对其工作人员进行体检,发现是否有 传染病,如果医院未查出医务人员患传染病或未 将患有传染病医务人员调离工作岗位而造成传染 病的传播,医院也应承担相应责任。
4.医院感染与医疗纠纷案例
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违反《医院感染管理办法》 等规定,导致住院患者发生医院感染,如果造成患 者人身损害并达到医疗事故分级标准的程度,同样 属于医疗事故。 案例:如1997 年深圳市妇儿医院因医务人员误将 未标明浓度的1 %强化戊二醛消毒剂,当作20 %的 浓度进行稀释用于浸泡手术器械,造成166 人在手 术中感染了分支杆菌中的龟分支杆菌亚种,给患者 造成巨大的身体和精神伤害。 结果:该事件被认定为“医疗事故”。
5. 关于无过错输血感染
有关证据的保全: 血液发出后,受血者和供血者的血样保存于26℃冰箱, 至少7天,以便对输血不良反应追查原因; 输血完毕,医护人员对有输血反应的应逐项填写患者输 血反应回报单,并返还输血科(血库)保存。输血科 (血库)每月统计上报医务处(科)。 输血完毕后,医护人员将输血记录单(交叉配血报告单) 贴在病历中,并将血袋送回输血科(血库)至少保存一 天。
3.
医 院 感 染 诊 断 标 准
呼吸道感染 胃肠道感染 泌尿系感染 皮肤及软组织感染 血液感染
手术部位感染
感染性腹泻 抗菌药物相关性腹泻 病毒性肝炎
4. 常 见 的 医 院 感 染
肺部感染 肺部感染常发生在一些慢性严重影响病人防御 机制的疾病,对危重病人、免疫抑制状态病人及免疫力衰 弱等病人的威胁性大,病死率可达30%-50%。 尿路感染 我国统计,尿路感染的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 占20.8%~31.7%, 66%~86%尿路感染的发生与导尿管的使 用有关。 伤口感染 伤口感染包括外科手术及外伤性事件中的伤口 感染,据统计伤口感染发生率在医院感染中约占25%。 病毒性肝炎 通过输注血液制品,密切性接触而传染。 皮肤及其它部位感染 病人在住院期间发生皮肤或皮下组 织化脓、各种皮炎、褥疮感染、菌血症、静脉导管及针头 穿刺部位感染、子宫内膜感染、腹内感染等。
医院感染的成因
1. 医院感染的定义
世界卫生组织 我国卫生部
凡住院病人、陪护人员或医 院工作人员因医疗、护理工作 而被感染所引起的任何临床显 示症状的微生物性疾病,不管 受害对象在医院期间是否出现 症状,均视为医院感染。
病人在入院时不存在,也不处于 潜伏期而在医院内发生的感染. 同时也包括在医院内感染而在出 院后才发病的病人。医院工作人 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医院 感染。
有一A小孩,在患病住院期间与另一B小孩 同住一病房 B小孩床头上挂有标着“肠道隔离”的标志 但医院未告知B小孩有志贺氏菌感染 A小孩与B小孩常在一起共同进餐 使A小孩也发生了志贺氏菌感染 并将感染传给其已怀孕的母亲 致使母亲由于药物作用而流产 —— 法院受理此纠纷
5.关于无过错输血感染
临床用血必须有合法的血液来源; 血液入库、核对、贮存符合规范; 就诊者须具备输血的适应症 ; 临床医师和输血科技术人员正确应用成熟的临床输血技术和 血液保护技术进行输血; 医务人员履行了输血的申请与告知义务; 受血者血样采集与送检与交叉配血应符合法定要求 ; 发血、输血过程符合规范。
4、医院感染与医疗纠纷案例
案例:医疗仪器及设备相关感染引起的医疗纠纷 感染常发生于使用灭菌不关
侵入性医疗器械的操作受污染或未消毒、灭菌
发生医院感染,引起医患纠纷。
4、医院感染与医疗纠纷案例
案例:与传染病人接触引起的医疗/法律纠纷
5. 医 院 感 染 的 危 害
★造成资源浪费:
——据统计,我国目前医院感染发生率约为10%,即
每年有500万例医院感染发生,经济损失估计达100 亿—150亿人民币。 ——国内据中山医大附属一院、湖南医大附属湘雅 医院及福建省人民医院的病例对照研究结果表明,平 均每例医院感染病人增加医疗费用2400-3200元。 —— 美国每年因医院感染多耗资近20亿美元 。
5. 关于无过错输血感染
近年来,我国在审理因输血感染而引起的医疗官司中,
多采用举证倒臵的原则。患者只要能够证明曾输过血, 并在输血后一段时间内发生病毒感染,即可推定其感染 的病毒与输血有关。 输血并不是病毒感染的唯一途径。 艾滋病的传播途径:1.性传播 ;2. 血液传播 ; 3. 母婴传播 乙肝和丙肝的传播途径:1.性传播 ;2. 血液传播 ; 3.母婴传播;4.日常生活接触
2.医疗纠纷的产生和处理程序
病人及 家属
诊疗过程
提出异议
科室及当 事人解释
病人及家属对 解释不满意 医疗纠纷 医院协调
上诉
法院 判决 医疗事故技术 鉴定委员会鉴定
达成一致
3.医院感染与医疗纠纷
医院感染可由多种因素造成,涉及到医院的预防 及控制,医务人员、陪护和探视者等,在住院患 者中很难完全避免,不可能绝对杜绝。 在我国各类医院的医院感染发生率大约在5%-10% 之间,不能仅凭患者发生了医院感染医院就得承 担责任。
3.医院感染与医疗纠纷
③临床上大约45%的医院感染与医疗器械的侵入性操 作有关,由于侵入性医疗器械的操作受污染或未 消毒、灭菌而发生医院感染,也会引起医患纠纷。 ④抗菌药物的滥用或使用时针对性不强或对其适应 症,禁忌症应用不当而引起严重不良反应,给患 者造成痛苦也会引起医疗纠纷,甚至酿成医疗事 故。 ⑤输血后感染如医院无法举证排除自己的责任,则 医院应承担相应的责任。
《医疗事故处理条例》规定:无过错输血或感染造成不良后果 的不属医疗事故。 医院输血过程中无过错 随州艾滋病人索赔案被驳回 事件经过 1997年4月25日,患者青青遭遇车祸,在某卫生院接受救治, 由于脾脏破裂,需要大量输血。因该医院没有血库,医护人 员对青青的血液进行抽检后,从杨某、王某、黄某3人身上 各抽取400毫升血液共1200毫升注入青青体内。同年5月6日, 青青痊愈出院。 2004年12月31日,青青经省艾滋病性病防控中心检测为HIV1抗体阳性,已感染艾滋病病毒。青青遂于今年2月24日向随 州市中级人民法院起诉,以输血被感染艾滋病病毒为由,要 求该卫生院赔偿护理费、误工费、辅助治疗费及精神损害费 等共计68.8万元。
2. 医
院
感
染
分
类
外源性感染又称交叉感染,病原体来自患者体 外,即来自其他住院患者、医务人员、陪护家 属和医院环境等。 内源性感染又称自身感染,病原 体来自患者自身的正常菌群或外 来的已定植菌。在医院中当人体 易感宿主 免疫功能下降、体内微生态环境 感染源 失衡或发生细菌移位时即可发生 入口 感染。 感染的 传播 来源 途径 出口
——泌尿系统感染延长1-4天,外科手术感染延长7-8天, 医源性肺炎延长7-30天
5. 医 院 感 染 的 危 害
★引发医患纠纷:术后感染、输血感染等引起的医疗
纠纷屡见报端
6. 医 院 感 染 形 成 原 因
(1)医院管理人员观念淡漠 医院领导和管理人员对医院感染管理的迫切性、重要性认 识不足,态度不端正,认为进行医院感染管理投入多而没 有经济效益,因此忽视这项工作,造成有的医院感染管理 无人负责,规章制度不落实的问题。 (2)管理制度不健全,感染知识缺乏 医院的医务人员缺乏医院感染知识,消毒隔离、无菌观念 淡漠,加上有的医院的感染预防措施和制度缺乏或不健全, 造成了医院感染的隐患。
5.关于无过错输血感染
处理结果
法院认为,患者青青在该卫生院输血及已感染艾滋病病毒 均是事实,但该卫生院举证为青青供血的3人至今均未携 带艾滋病病毒,医院在为青青输血过程中并无过错,原告 以在被告处输血被感染艾滋病病毒要求赔偿的事实和理由 不能成立。
5.关于无过错输血感染
无过错输血感染:指的是就诊人因在医疗活动中接受输血 而感染疾病,而医方在输血中不存在过错。 无过错输血构成要件:
二、 医院感染与医疗纠纷
本部分内容 医疗纠纷的相关知识 医院感染与医疗纠纷
无过错输血
1. 关 于 医 疗 纠 纷
医疗纠纷是指医患双方对疾病诊疗后果及其原因的认定存 在分歧,患者及其亲属对诊疗工作不满,要求追究当事方 责任或赔偿损失的医疗事件。 医疗纠纷的构成要件
纠纷主体是医患双方 纠纷的发生是患方认为患者的生命权、健康权受到了侵害 医疗纠纷必须发生在医疗活动中 医患双方对产生的损害、损害产生的原因以及处理方式出 现了分歧
医院感染
预防与控制
雷 新 云 2011-12-06
学
习
一、概述
内
容
二、医院感染与医疗纠纷
三、医院感染与暴发流行
四、医院感染引发医疗纠纷的原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