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语文中考试题和答案
2024年辽宁省中考语文试题(含答案)

2024年辽宁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一、积累与运用(17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2分)A.聪颖.(yǐnɡ)峭壁.(bì)羡慕.(mù)目不窥.园(kuī)B.亢.奋(kànɡ)黄晕.(yūn)恬.静(tián)振.耳欲聋(zhèn)C.真挚.(zhī)微薄.(báo)晶萤.(yínɡ)巧妙绝伦.(lún)D.飞窜.(cuàn)慰.勉(wèi)尊.循(zūn)丰功伟绩.(jì)2.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是()(2分)从石库门到天安门,从井冈山到西柏坡,从嘉兴到延安……灿若繁星的红色资源着我们党波澜壮阔的革命史、的奋斗史、可歌可泣的英雄史,记录着党的优良传统,着薪火相传的红色基因,始终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团结奋进、奋发图强的强大精神动力和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A.见识艰苦卓绝记载鼓励B.见识艰苦朴素承载鼓励C.见证艰苦卓绝承载激励D.见证艰苦朴素记载激励3.下列各项中分析正确的一项是()(2分)①中国之所以被称为诗国,不是因为我们人人都写诗,而是我们有一个崇尚读书....、崇尚诗教的民族传统。
②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着文化种子,滋养着我们的诗意人生。
③我们不一定人人都是诗人,但是我们可以从诗词中体味到温馨浪漫....和灵趣哲思。
④通过读诗,让我们回顾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让我们感受到更加美好的精神..境界。
A.“崇尚读诗”“温馨浪漫”和“精神境界”三个短语的结构类型完全相同。
B.句②中“诗歌在我们的身边撒播文化种子”的主干是“诗歌撒播种子”。
C.句③用“但是”连接前后两个分句,分句之间是并列关系,无主次之分。
D.句④是病句,修改方法是将句子中的词语“通过”换成“只要”一词。
4.文学、文化常识与名著阅读(5分)某中学开展“悦读书海·畅享经典”主题读书活动,安排如下:(1)书海拾贝,研精致思下列各项中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A.闻一多,诗人、学者、民主战士。
2024年湖北省中考真题试卷语文及答案

2024年湖北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试题(本试卷满分120分,考试用时150分钟)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贵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积累与运用(20分)开展活动可以让语文学习更有意思。
小雨和小要设计了一些语文小活动,请你来参加。
1.(2分)右图是小雨展示的“楚”字的早期写法(由“林”和“足”构成)。
诸你据此猜想楚国先民的生活画面,用一句话说说:2.(2分)下面是小雯整理的关于“楚”字的资料卡片,请你在(1)(2)处分别补充一个含“楚”字的词语。
“楚”的本义“楚”的引申义含“楚”字的词语“楚”是一种丛生落叶清晰明了清楚灌木。
(比一般灌木长有痛苦、心酸的感觉(1)得高,远看一目了然,清晰整齐;制成荆条韧性好。
)“楚楚”连用表示鲜明整洁、娇柔秀美(2)3.(2分)小雨和小雯为学校作了一副对联。
小雨写的是“情系中华竞芳华”小雯写的是“根植荆楚育翘楚”。
请你确定上下联,参照横批把这副对联工整地抄写到相应位置(见右图)。
4.(8分)小雨在“分门别类辑名句”活动中编写了下面这段话,请你依据学过的古诗文将这段话补充完整。
诸葛亮隐居隆中,“苟全性命于乱世, ①”;杜牧赤壁怀古,“东风不与周郎便, ②”。
周敦颐借莲言志:“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③ 。
”岑参以花喻雪:“忽如一夜春风来, ④。
”刘禹锡吟诗酬和:“沉舟侧畔千机过, ⑤。
”苏东坡望月抒怀:“人有悲欢离合, ⑥,此事古难全。
”过三峡听渔者歌曰:“巴东三峡巫峡长, ⑦ 。
”登黄鹤楼随诗人吟诵:“ ⑧,芳草萋萋鹦鹉洲。
2024年山东省中考语文真题卷及答案

2024年山东省初中学业水平考试语文本试卷共8页。
满分120分。
考试用时120分钟。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号填写在答题卡和试卷规定的位置上。
2.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答案写在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必须用0.5毫米黑色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的位置,不能写在试卷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能使用涂改液、胶带纸、修正带。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一、积累与运用(26分)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学校开展了“何谓中国”主题系列活动。
你和同学小鲁、小元在一个小组,参加下面的活动。
【活动一 “文化中国”优秀作品征集】小鲁准备了一篇作品参加活动。
文传中华泱泱华夏追溯千年万古河山我们激情满怀孕育出(绚炫)烂的中华文化新时代新征程行走于神州大地中华文化文化的印记丰富厚重的内(含涵)融入身边的点点滴滴博大深邃的智慧吃到舌尖上的满足自强不息的精神___________兼收并蓄的胸怀刻入基因中的抑扬天下大同的愿景流进血脉里的婉转都是我们立于世界的穿越历史风雨自信之基依旧光彩容颜力量之源1. 文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括号中的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 绚 shuò 含 xùB. 炫 sù 含 chǔC. 炫 shuò 涵 chǔD. 绚 sù 涵 xù2. 请你联系上下文横线处补写一句话。
【活动二 “艺术中国”展览】3. 你们小组负责展馆布置。
小元在下面四块展板上分别写了主题词,其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唱念做打,技艺精湛;生旦净丑,精彩纷呈脸谱奇妙,唱腔婉转,人物表演惟妙惟肖,故事情节跌宕起伏,尽显世间百态。
语文初中中考真题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词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瞬息万变(瞬息万变)B. 遥相呼应(遥相呼应)C. 轰轰烈烈(轰轰烈烈)D. 突飞猛进(突飞猛进)答案:B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我觉得这部电影非常好看,看了之后深受启发。
B. 这本书对提高我的阅读能力有很大帮助。
C. 他虽然工作很忙,但是每天都坚持锻炼身体。
D. 学校为了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开设了多种课外活动。
答案:C3.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 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是班级的佼佼者。
B. 这件事引起了我极大的兴趣,我决定深入了解。
C. 她做事总是有条不紊,让人放心。
D. 这场突如其来的暴雨让整个城市陷入了瘫痪。
答案:D4. 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用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 这本书内容丰富,引人入胜。
B. 他正在努力学习,希望将来能成为一名科学家。
C. 我们要发扬艰苦奋斗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
D. 这场足球比赛,双方都踢得非常激烈。
答案:B5. 下列各句中,句式变换错误的一项是()A. 原句:春天来了,万物复苏。
改句:万物复苏,春天来了。
B. 原句:我要努力学习,争取考上重点高中。
改句:努力学习,争取考上重点高中,我要。
C. 原句:他工作认真,成绩优秀。
改句:工作认真,成绩优秀,他。
D. 原句:我们一定会战胜困难,取得胜利。
改句:战胜困难,取得胜利,我们一定会。
答案:B二、阅读理解(每题5分,共25分)阅读下面文章,回答问题。
我国古代寓言故事《守株待兔》中,宋人因偶然得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便放下农活,每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次得到兔子。
结果,他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荒废了农事。
(1)请简要概括《守株待兔》的故事内容。
(2分)答案:故事讲述了一个宋人因偶然得到一只撞树而死的兔子,便放下农活,每天守在树桩旁,希望能再次得到兔子,结果什么也没有得到,反而荒废了农事。
(完整版)初中语文中考试题和答案

中考语文试题(总分120分,时间150分钟)第I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2分,共10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2分)A.慷慨.(ɡǎi) 沧.桑(cānɡ)酝酿.(niànɡ)一劳永逸.(yí)B.折.服(zhé) 魅.力(mèi)绰.号(chuò)任劳任怨.(yuàn)C.澎湃.(bài)侮.辱(wǔ)应和.(hé)水涨.船高(zhǎnɡ)D.沉淀.(dìnɡ)肃穆.(mù)堕.落(duò)彬.彬有礼(shān)2.下列各组词语中,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2分)A.嘹亮烘托融洽引人入胜B.纳闷脸夹吹嘘兴至勃勃C.安适酷爱清辙汉马功劳D.气势震摄憔瘁花枝招展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2分)A.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B.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就看你是否懂得寻找。
C.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钦佩。
D.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2分)A.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文学形式。
B.《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令”是一种敬辞.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这样的称呼。
D.“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5.有人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水浒传》,请你根据上联“降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
(2分)A.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 B.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C.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 D.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二、阅读理解(Ⅰ)(20分)(一)诗词鉴赏。
初中九年级中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精选4篇)

初中九年级中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精选4篇〕初中九年级中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精选4篇〕初中九年级中考语文测试题及答案1一、积累与运用(共22分)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汉字并改正句中的错别字。
(3分)人类的智慧与大自然的智慧相比实在是相形见绌。
无论是令人厌恶的苍蝇蚊子,还是美丽可人的鲜花绿草;无论是高深莫测的星空,还是不值一提的灰尘,都是大自然精妙绝纶的艺术品,展示出大自然深suì、高超的智慧。
(严春友《敬畏自然》)①绌②suì ③ 改为2.依次填入以下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最恰当的一项为哪一项( )(2分)①要认真清查国有企业现有的资产,防止有人借改革之机国有资财。
②为了使这个展览办得更加充实,博物馆领导派出多人到老区 ____文物。
③好风景固然可以打动人心,但假设得几个情投意合的人,相与其间,那才真有味儿;这时风景觉得更好。
A. 侵吞搜集彷徨B. 鲸吞搜集彷徨C. 鲸吞搜集徜徉D. 侵吞搜集徜徉3.古诗文名句默写。
(6分)①入那么无法家拂士,,国恒亡。
(孟子《生于忧患,死于安乐》)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自将磨洗认前朝。
( 杜牧《赤壁》)③最是一年春好处,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韩愈《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④ ,不亦君子乎?(论语·学而)⑤李白在《行路难》里充分发挥浪漫的大胆想象并借用典故来抒发自己希望重新被朝廷起用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⑥在《观刈麦》中,白居易面对辛勤耕种却食不果腹的农人深深自责,发出了这样的自问自省: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用上恰当的关联词语,将下面三个短句组合成一个复句。
(要求:句序合理,标点正确,可以删去和调换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 (3分)①人们要学会区分真伪,进步警觉性。
2024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A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4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题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学校开展“革命精神代代传”主题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
任务一:探访英雄城市一踏上重庆的土地,你定会感到无比震撼:巍峨yì______立的大山如刚毅果敢的男子,蜿蜒流淌的江水似妩媚多情的女子,他们互相níng______望,彼此衬托,相得益彰。
就是这样的一座山城,孕育了情感燥热,性格刚勇的重庆人。
他们逢山开路,遇水架桥,将重庆建成了一座令人目眩神迷的魔幻之都。
他们血脉里的勇毅来自哪里?既来自地域文化的熏陶,又来自革命精神的浇灌。
①日本飞机的狂轰滥炸吓不倒重庆人,他们挖掘了无数的防空洞来抵御;②国民党的独裁统治压不垮重庆人,红岩先烈用生命和鲜血做出了响亮的回答。
瞻仰曾家岩50号,我们似乎看到了周恩来忙碌的身影;参观渣滓洞、白公馆,③我们似乎听到了革命先辈的殷殷嘱托……高山巍巍,江流有声。
④将在这里继续演绎英雄的故事,传承革命精神!1.根据拼音写汉字,给加点字注音。
yì()立蜿.蜒()妩.媚()níng()望2.文段中画横线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相得益彰B.孕育C.燥热D.目眩神迷3.文段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的一项是()A.①B.②C.③D.④4.请从以下三个诗句中任选一句,进行引用或化用,写一段话来讴歌先烈。
示例仅供参考,句式不限。
示例:革命前路山重水复,你们以坚定的信念,穿越重重迷雾,终于迎来柳暗花明。
(化用“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备选诗句:①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
(郑燮《竹石》)②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文天祥《过零丁洋》③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初中语文中考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0分)1. 下列词语中,字形、字音、字义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 谈笑风生悲鸣比翼双飞B. 轰轰烈烈鸡鸣狗盗雪中送炭C. 恍若隔世漠不关心一丝不苟D. 眉开眼笑鸡飞蛋打沧海一粟2. 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 这本书对我影响很大,它使我养成了良好的阅读习惯。
B. 我们要发扬“钉钉子”的精神,一锤接着一锤敲,直到把钉子钉实钉牢。
C. 在这次活动中,我结识了许多新朋友,他们热情、友好,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D. 这个学校的教学质量逐年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得到了很好的锻炼。
3. 下列句子中,运用修辞手法最恰当的一项是()A. 桂花开了,像金色的雨点纷纷扬扬地飘落下来。
B. 月亮升起来了,把那银光洒在湖面上,湖面就像一面明镜。
C. 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来游去。
D. 那座山连绵起伏,仿佛一条巨龙蜿蜒盘旋。
4. 下列词语中,与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意思相近的一项是()①他为了这个目标努力奋斗,从不松懈。
()A. 疲于奔命B. 贫贱不能移C. 饥不择食D. 饥渴难耐5. 下列句子中,书写规范、正确、美观的一项是()A. 我终于明白了,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持之以恒地努力。
B. 这本书对我来说,是一笔宝贵的财富。
C. 他的成绩一直在班级里名列前茅。
D. 父母的关爱让我茁壮成长。
二、填空题(每空1分,共10分)6.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注音和释义都正确的一项是()①其翼若垂天之云。
()A. hè,向上仰起B. hè,向下弯曲C. hé,向上仰起D. hé,向下弯曲7.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①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A. 名词作动词B. 动词作名词C. 形容词作动词D. 形容词作名词8.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①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A. 名词作动词B. 动词作名词C. 形容词作动词D. 形容词作名词9. 下列句子中,划线词语的用法正确的一项是()①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语文试题(总分 120 分,时间 150 分钟)第I 卷:选择题(共30分)一、基础知识及运用(每小题 2 分,共 10 分)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2 分) A . 慷慨.(g 血 沧.桑( (c ang) 酝酿 ( ni agn) 劳永逸(y 》 B . 折.服((zh e) 魅.力 (m e i 绰号 chu o) 任劳任怨.( yu an C . 澎湃. (b a)侮.辱( (w u) 应和 ( h e) 水涨船高(zh m g ) D . 沉淀. (d ng) 肃穆. (m u ) 堕落(du o) 彬.彬有礼( sh an2. 下列各组词语中, 没有错别字的一项是() 。
( 2 分)A . 嘹亮烘托 融洽 引人入胜 B . 纳闷脸夹 吹嘘 兴至勃勃 C . 安适酷爱 清辙 汉马功劳 D . 气势 震摄 憔瘁 花枝招展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运用不恰当的一项是()。
( 2 分) A. 那些满带真情实感,十分质朴浅显的篇章,往往使我心动神移,不能自已....。
B. 生活中有无穷无尽.的快乐,就看你是否懂得寻找。
C. 虽然小草是微不足道.的角色,它却以顽强的生命力为世人钦佩。
D. 桂林那些巧夺天工.的奇山胜景吸引了无数游客前来观赏。
4.下列文学文化常识表述有误的一项是( )。
( 2 分)A. 人们常用“唐诗、宋词、元曲、明清小说”概括唐、宋、元、明、清这几个时期突出的 文学形式。
B. 《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中“左迁”指降职贬官,因为中国古代以“右”为尊。
C. “令”是一种敬辞。
所以,我们在向别人介绍自己的父母时,可用“令尊”和“令堂” 这样的称呼。
D. “诸子百家”中对后世产生过重大影响的学派有儒家、道家、法家、墨家等。
5.有人拟了一副对联。
上联取材于《西游记》,下联取材于 《水浒传》, 请你根据上联 “降 妖伏魔,孙行者扬威取经路”选择与之对应的最为恰当的下联。
、阅读理解(1)( 20 分)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A. 上阕中“八百里分麾下炙”一句描绘了将士们饱餐烤牛肉的热闹场面。
B. 下阕中“马作的卢飞快” 一句表现了将士们勇往直前、势不可挡的锐气。
C. 全词刻画了一个虽人近暮年,仍雄姿英发,亲自领兵上阵杀敌的英雄形象。
D. 全词反映了作者渴望完成抗金大业却壮志难酬的现实。
7 •对这首词赏析不当的一项是()。
(3分) A.“沙场秋点兵”一句写阅兵场景, 秋”字为阅兵场景增添了悲凉之气。
B. “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一句呼应题目,是作者与陈同甫的共勉之词。
C. 词的上下阕一般会“换意”,但这首词却突破传统,词意上下贯通,展现了一幅战争场 景,甚为独特。
D. “可怜”两字凸显词中人物的情感变化, 从前九句的壮怀激烈陡然变为末句的黯然伤神, 波澜起伏,言近意远,实为大家手笔。
(二)现代文阅读。
阅读下文,完成 8〜12题。
(每小题 3分,共 15 分)匠人与大师梁衡① 在社会上常听到叫某人为 “大师” ,有时是尊敬, 有时是吹捧。
又常不满于某件作品, 说有“匠气”。
匠人与大师到底有何区别?② 匠人在重复,大师在创造。
一个匠人,比如木匠,他总在重复做着一种式样的家具, 高下之分只在他的熟练程度和技术精度。
比如一般木匠每天做一把椅子, 好木匠一天做三把、 五把,再加上刨面更光,2 分) A. 惩凶除恶,晁天王聚义梁山泊B. 路见不平,鲁提辖拳打镇关西C. 报仇雪恨,黑旋风泄愤山神庙D •棋差一着,青面兽痛失生辰纲)诗词鉴赏。
阅读下面一首词,完成6〜7题。
(共5分) 对这首词内容理解不当的一项是( 2 分)合缝更严等等。
但就算一天做到100 把也还是一个木匠。
大师则绝不重复,他设计了一种家具,下一个肯定又是一个新样子。
判断他的高下是有没有突破和创新。
匠人总在想怎么把手里的玩艺儿做得更多、更快、更绝;大师则早就不稀罕这玩意,而在不断构思新东西。
③匠人在实践层面,大师在理论层面。
匠人从事具体操作水平的上限是经验丰富,但还没从经验上升到理论。
虽然这些经验体现和验证了规律,但还不是规律本身。
大师则站在理论的层面上,靠规律运作。
面对一片瓜地,匠人忙着一个一个去摘瓜,大师只提起一根瓜藤;面对一大堆数字,匠人满头大汗,一道接一道地去算,大师只需轻轻给出一个公式。
匠人常自持一技,自炫于一艺,偶有一得,守之为本;大师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心犹难宁。
④匠人较单一,大师善综合。
我们常说一技之长,一招鲜,吃遍天,这是指匠人,大师则不靠这,他纵横捭阖,运筹帷幄,触类旁通,举一反三。
因为凡创新、创造,都是在引进、吸收、对比、杂交、重构等大综合之后才出现的。
当匠人靠一技之长,享一得之利,拿人一把,压人一筹时;大师则把这一技收来只作恒河一沙,再佐以砖、瓦、土、石、泥,起一座高楼。
牛顿、爱因斯坦成为物理大师并不只因物理,还有更重要的数学、哲学等。
而成为一个社会科学方面的大师要求就更高,马克思、恩格斯是一部他们那个时代的百科全书,毛泽东则是当时中国政治、军事、文学的宝典。
⑤这就是大师与匠人的区别。
研究这个区别毫无贬损匠人之意,大师是辉煌的里程碑,匠人是可贵的铺路石。
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正如需要将军也需要士兵。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个世界需要人们有一个较高的追求目标。
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
将军总是在优秀的士兵中成长起来的。
当他不满足于打枪、投弹的重复而由单一到综合,由经验到理性,有了战役、战略的水平时他就成了将军。
旦虽然从匠人而成为大师的总是少数,但这种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
古语说,法乎其上,得乎其中;法乎其中,得乎其下。
要是人人都法乎其下呢?这个社会就不堪设想。
⑥我们可能在实际业绩上达不到大师水平,但至少在思想方法上要循大师的思路,比如力求创新,不要重复,不要窃喜于小巧小技,沾沾自喜。
对事物要有识别、有目标、有追求。
力虽不逮,心向往之。
在个人有了这样一种心理,就会有所上进;在民族有了这样一个素质,就会生机勃勃;在社会有了这样一个氛围,就是一个创新的社会。
(有删减)&对文章各部分内容及相互关系概括有误的一项是()。
(3分)A.第①段提出“匠人与大师有何区另『这一话题,弓I出下文。
B.第②到第④段阐述匠人和大师三个方面的区别,三段之间是层层递进的关系。
C.第⑤段指出追求成为大师的进取精神是人类进步、社会发展的动力,紧承上文深入论述。
D.第⑥段表明在思想方法上循大师思路对个人、民族和社会都有帮助,收束全文。
9•根据上下文判断应插入文中第⑤段画横线a处的论据是()。
(3分)A.鲁班最初是一名普通木匠,当他在技术层面已经纯熟,不满足于斧锯的重复,而进军建筑设计、构造原理时,就成了建筑大师。
B.一个画家,当他成为绘画大师时,他艺术生命中起关键作用的早已不是绘画,而是科学、文学、哲学等。
C.居里夫人把诺贝尔奖章送给小女儿当玩具,但是接着她又得了一个诺贝尔奖。
D.季羡林先生的学术成就早为学界公认,但晚年仍笔耕不辍,又在散文写作上创出一片新天地。
10.依据文章提供的信息,下列对“大师”的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师需要创造精神,突破原有的知识、经验与技艺,不断构思新的东西。
B.在“实践层面”和“理论层面”之间,大师站在“理论层面”,靠规律运作。
C.在学科综合性运用方面,从事自然科学研究的大师比从事社会科学研究的大师要求更高。
D.大师不自持一技、不自炫一艺,视鲜花掌声为过眼烟云,进取不竭。
A. 画线句引用“古语”证明观点,使得说理有出处、有根据,更具说服力。
B. 画线句是证明“世界是五光十色的,需要大师也需要匠人”这个观点的。
C. 本段引用了画线句“古语”和拿破仑的名言说理,可知本段主要运用了道理论证的方法。
D. “法乎其上,得乎其中”一句既有对第⑤段论证的总结,又与第⑥段的论证相互勾连。
12.下列对选文语言特点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 文章第③段多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方法说理,诙谐风趣,说理生动。
B. 文章句式多变,短句、长句兼用,错落有致,增强了文章的表现力,如第④段。
C. 文章用语准确,如第⑥段加点的 可能”一词,既强调了 我们”和大师之间的业绩差距, 又兼顾到特殊情况。
D. 文章巧用文言,如 力虽不逮,心向往之”等句子,富有文采而不失简洁明了。
第n 卷:非选择题(共 90分)三、诗文默写与课外积累(13分)13 .默写填空。
(每空 1分,错字、漏字、添字① 忽如一夜春风来,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② 无可奈何花落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 春蚕到死丝方尽,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④ 沉舟侧畔千帆过,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⑤ 落红不是无情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⑥ 庭下如积水空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⑦ 春天像健壮的青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⑧ 《三峡》中用快马和疾风来写行船之快的句子是⑨ 《〈论语〉十则》中,与“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意思相近的另一则是:⑩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曲不离口, 。
(民间俗语)芝麻开花 ----- ------------- (歇后语)四、阅读理解(n )( 27分)(一)文言文阅读。
阅读《满井游记》一文(节选),完成廿二日天稍和,偕数友出东直,至满井。
高柳夹堤,土膏微润,一望空阔,若脱笼之鹄。
于时冰皮始解,波色乍明,鳞浪层层,清澈见底,晶晶然如镜之新开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
11.下列对第⑤段画线句子分析有误的一项是( )。
(3 分)三,该空不得分)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 (晏殊《浣溪沙》) =(李商隐《无题》) 。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 。
(龚自珍《己亥杂诗》) ,盖竹柏影也。
(苏轼《记承天寺夜游》) _,领着我们上前去。
(朱自清《春》) 14〜18题。
(共12分)山峦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鲜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
柳条将舒未舒,柔梢披风,麦田浅鬣寸许。
游人虽未盛,泉而茗者,罍而歌者,红装而蹇者,亦时时有。
风力虽尚劲,然徒步则汗出浃背。
凡曝沙之鸟,呷浪之鳞,悠然自得,毛羽鳞鬣之间皆有喜气。
始知郊田之外未始无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夫能不以游堕事而潇然于山石草木之间者,惟此官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