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先勇传》读后感

合集下载

《白先勇全传》读后感

《白先勇全传》读后感

《白先勇全传》读后感《白先勇全传》是一部关于著名作家白先勇生平和创作历程的传记,通过对他的家世背景、成长经历、文学成就等方面的全面介绍,展现了这位文学巨匠的风采和成就。

在阅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深深感受到了白先勇作为一个作家的坚持和追求,以及他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

首先,通过《白先勇全传》,我了解到了白先勇的家世背景对他的文学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出生在一个文化世家,父亲是著名的文学家白萱,母亲也是一位文学爱好者,家中充满了文学氛围。

这种家庭环境无疑对白先勇的文学修养和创作激发起了巨大的影响力,使他在文学道路上走得更加坚定和自信。

其次,白先勇在文学创作上的执着和追求也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他在创作过程中总是追求完美和精益求精,不断地钻研和探索,力求将自己的思想和情感表达得淋漓尽致。

他的作品不仅在文学上具有独特的风格和个性,更能触动读者的心灵,引起共鸣和思考。

这种对文学的热爱和执着让我深受启发,也让我更加珍惜和努力追求自己的梦想和目标。

最后,通过阅读《白先勇全传》,我对文学创作的艰辛和辛苦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白先勇在文学道路上经历了许多挫折和困难,但他始终坚持不懈,不断努力和奋斗。

他的成功不是偶然的,而是通过自己的努力和付出换来的。

这种精神和品质让我深受感动,也让我更加坚定了自己在文学道路上的信念和决心。

总的来说,阅读《白先勇全传》让我对这位文学巨匠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认识,也让我对文学创作有了更加深刻的体会和感悟。

通过他的故事,我学到了许多关于文学、关于生活的道理和智慧,也让我更加珍惜和感恩身边的一切。

希望在今后的文学道路上,我能够继续努力,不忘初心,砥砺前行,追求更高更远的目标和梦想。

愿我们都能成为自己心中的那个白先勇,用心灵的力量感动世界,创造属于自己的传奇。

白先勇玉卿嫂读后感

白先勇玉卿嫂读后感

白先勇玉卿嫂读后感
玉卿嫂这个人物啊,一出场就带着一种神秘劲儿。

她长得白白净净的,打扮得也利落,可眼睛里藏着好多故事。

她对庆生的感情,那可真是复杂得像一团乱麻。

一开始我觉得她对庆生的爱有点霸道,她把庆生看得死死的,就像守着自己最珍贵的宝贝,不许别人碰,也不许庆生有自己的想法似的。

她那种爱,感觉有点像要把庆生给吞噬了。

可再往后看呢,又觉得她可怜。

她把自己的全部感情都寄托在庆生身上,在那个封建礼教还很严的社会里,她一个寡妇,能爱的人或许就只有庆生了。

她努力地照顾庆生,给他做饭、洗衣,把自己的钱都花在他身上。

但庆生呢,就像一只想要挣脱笼子的小鸟,他有自己的想法,他不甘于一直被玉卿嫂这样管着。

我觉得白先勇把那种人性中的矛盾写得特别好。

玉卿嫂的爱是热烈的,可这种热烈让庆生害怕;庆生的反抗呢,又让玉卿嫂的世界崩塌了。

尤其是最后玉卿嫂发现庆生背叛了她,她那种绝望和疯狂,真的是让人看了心里直发颤。

她就像一头受伤的野兽,最后把刀刺进庆生身体的时候,我都惊呆了。

但冷静下来想想,这也是她对这份感情绝望到极致的表现吧。

这个故事里的那种压抑的氛围也很让人印象深刻。

就像有一层厚厚的乌云一直笼罩着玉卿嫂和庆生,让人喘不过气来。

从他们住的小屋子,到周围人对玉卿嫂的看法,都有一种说不出的压抑感。

我想这也是那个时代的一种写照吧,人们的感情被各种礼教束缚着,一旦挣脱了,就可能像玉卿嫂这样走向毁灭。

白先勇一把青读后感

白先勇一把青读后感

白先勇一把青读后感这故事里的爱情,就像是在战火中挣扎的小鸟,看着让人心疼得很。

郭轸和朱青,这一对小年轻啊,一开始那爱情甜得就像蜜饯似的。

郭轸那小子,开着飞机的时候肯定觉得自己是世界上最酷的男人,能把朱青这样的小女生迷得神魂颠倒。

朱青呢,柔柔弱弱的,就像一朵小花,满心满眼都是郭轸这个大英雄。

可是啊,战争这玩意儿,就像个大恶魔,一下子就把他们那美好的小世界给搅得乱七八糟。

郭轸开着飞机上战场,每次起飞的时候,朱青的心肯定就悬在嗓子眼儿了。

我都能想象到她站在那儿,眼睛死死盯着天空,就盼着那架飞机能平安回来。

但是,战争哪有那么多的幸运呢?郭轸的飞机没了,就像一颗流星坠落了,朱青的天也就塌了。

看到朱青后来的变化,我这心里可真不是滋味儿。

她从那个单纯的小女生变成了一个有点麻木的女人。

她在那些军官之间周旋,脸上带着笑,可心里的苦啊,估计就像那苦胆一样。

她对郭轸的那份爱,就只能深深地埋在心底,被生活的泥沙一层一层地盖住。

再说说那些空军们吧,一个个看着都挺神气的,穿着制服,开着飞机在天上飞。

可实际上呢,他们的命运就被绑在了战争的战车上,一点都由不得自己。

他们的生命就像风中的蜡烛,说灭就灭。

那些个飞行员的太太们,每天也是提心吊胆的,聚在一起的时候,表面上嘻嘻哈哈,可心里都在害怕听到那可怕的消息。

白先勇把那个时代描写得太细致了,就像把我拉到了那个战火纷飞的年代。

我能闻到那飞机燃料的味道,能听到空袭警报的尖叫,还能感受到那些人在战争阴影下的绝望和无奈。

而且啊,书里的那些人物就像活在我身边一样。

我对他们的遭遇感同身受,有时候真想冲进书里去,把郭轸从飞机上拽下来,让他和朱青好好过日子。

白先勇作品读后感

白先勇作品读后感

白先勇作品读后感白先勇先生的小说,我读过不多,只有他的《台北人》和《纽约客》两本集子。

但仅凭这些,就足以让我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

白先勇的作品,无论写的是台北还是纽约,无论写的是人,是事,是情,都浸淫着一种浓浓的悲情。

这种悲情,是人性里最深沉的部分,是人的根,是人的魂。

他笔下的人物,无论贵贱贫富,都有一个共同的悲哀:在人生的舞台上,他们都是被命运操纵的小丑。

他们无法把握自己的人生,无法把握自己的命运。

他们的人生,他们的命运,都像风中的烛火,随时可能熄灭。

白先勇的悲情主义哲学里,最核心的观念就是:人生如戏,戏如人生。

他以悲悯、宽容、理解的态度去审视人生中的悲欢离合,爱恨情仇。

他笔下的人物都是他笔下的演员,他们的人生就是他的人生。

他以一个旁观者的身份去观察他们的人生,去体验他们的人生。

他的人生哲学也融入了他对他们的关怀和同情。

白先勇的悲情主义哲学里还有一种深深的宿命感。

他认为人生中的一切都是命运的安排,都是因果报应的结果。

他笔下的人物的人生轨迹都是他早已设定好的剧本。

他无法改变自己的命运,也无法改变别人的命运。

他只能接受命运的安排,只能接受人生的无常。

白先勇的悲情主义哲学里还有一种深深的悲观主义色彩。

他认为人生中充满了痛苦和悲哀,人的一生都是在痛苦和挣扎中度过的。

他笔下的人物的人生都是痛苦的,他们的人生都是悲剧。

但是,他也认为人生中也有美好的一面,也有值得珍惜的东西。

他以一种悲观的眼光去看待人生中的一切,但他也以一种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中的一切。

白先勇的小说语言非常优美,他的文字有一种诗意的美感。

他的文字有一种独特的韵味,有一种独特的风格。

他的文字有一种深沉的力量,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灵。

他的文字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痛苦,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无奈和悲哀。

总的来说,白先勇是一位非常优秀的作家。

他的作品充满了人性的关怀和同情,充满了对人生的思考和探索。

他的作品能够让读者感受到人生的美好和痛苦,能够让读者思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白先勇散文精选》读后感

《白先勇散文精选》读后感

《白先勇散文精选》读后感
《白先勇散文精选》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书籍。

在这本书中,作者
白先勇通过他独特的视角和散文风格,带领读者走进了一个充满诗意和情感的世界。

首先,我被白先勇的文字所吸引。

他的文字清新简洁,却又富有深意。

每一个
字句都像是精心雕琢过的宝石,闪烁着独特的光芒。

在他的笔下,一切都变得细腻而真实,让人仿佛置身其中,感受到那份纯粹的美好。

其次,我被白先勇的情感所感动。

他的文字中透露着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
理解。

他用文字描绘出的那些平凡的人和事,都带着一种深深的人情味,让人感受到一种温暖和共鸣。

在他的文字里,我看到了对生活的热爱和对人性的尊重,这让我对生活充满了希望和信心。

最后,我被白先勇的思想所启迪。

他的文字中蕴含着丰富的思想和智慧,让人
在阅读中不断思考和领悟。

他对文学、艺术、历史等各个领域的深刻见解,让我对世界有了更深层次的认识和理解。

通过他的文字,我学会了如何用一颗平和的心去面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困难,让自己变得更加坚强和成熟。

总的来说,《白先勇散文精选》是一本让人沉浸其中无法自拔的书籍。

通过阅
读这本书,我不仅感受到了文字的美感和情感,还受到了作者思想的启迪和教诲。

这本书不仅是一部文学作品,更是一本关于生活和人性的启示录,让我在阅读中得到了满满的收获和启发。

希望更多的人能够读到这本书,感受到其中的美好和智慧,让自己变得更加丰富和充实。

孽子白先勇读后感

孽子白先勇读后感

孽子白先勇读后感这本书一开头就像一把钩子,把我直直地拽进了那个特殊的世界里。

那些“孽子”们啊,他们在社会的边缘挣扎,就像一群被抛弃的小兽。

你能感受到他们的无奈、痛苦,还有那股子在黑暗里寻找一丝光亮的劲儿。

白先勇写人物真的是一绝。

书里的阿青,他的形象特别鲜活。

他的家庭环境,那简直就是个让人窒息的泥潭。

老爸的威严、家庭的压抑,让他走上了一条被视为“孽子”的路。

可是阿青他也有自己的情感啊,他对爱情、对友情的渴望,一点都不比正常人少。

他和那些公园里的伙伴们之间的故事,有义气,有算计,有相互扶持,也有相互伤害,就像我们平常人在生活里遇到的人际关系一样复杂,只是他们多了层社会不认可的身份的压力。

我觉得白先勇很厉害的一点就是,他没有站在一个高高在上的位置去评判这些“孽子”。

他像是一个同行者,陪着他们在黑暗里摸爬滚打,把他们的故事原原本本地讲出来。

他写那些同志之间的感情,写得细腻又真实。

不是那种浮于表面的描写,而是深入到他们的内心深处,让你能理解为什么他们会这样,他们在那种环境下的爱与被爱有多么的艰难。

而且啊,书中描写的那个台北的社会环境,就像一幅巨大的背景画。

从那些阴暗的巷弄,到灯红酒绿的夜市,再到看似平静实则暗潮涌动的家庭,每一处都像是在无声地诉说着这些“孽子”们的命运是怎么被塑造出来的。

就好比说,社会就像一个大机器,而这些“孽子”们就像是卡在机器缝隙里的小零件,被挤压得变了形,却还在努力地活着。

再说说书里的父子关系。

那叫一个纠结。

阿青和他老爸之间的爱恨情仇,就像一团乱麻。

老爸的传统观念,他对儿子的期望和失望,最后变成了一种畸形的相处模式。

阿青呢,他一方面害怕老爸,一方面又渴望得到老爸的认可。

这种父子之间的矛盾,其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新旧观念的碰撞。

传统的家庭伦理观念在面对新的社会现象时,就像一艘在暴风雨里迷失方向的船,不知道该何去何从。

白先勇文章观感

白先勇文章观感

白先勇文章观感第一篇:白先勇文章观感漫谈白先勇《台北人—游园惊梦》初读《游园惊梦》让我感觉很像《红楼梦》,“人生如梦”在这篇小说中体现的很真切。

似梦而非梦,小说所营造的“梦境”让人失望,但是又在情理之中。

钱夫人的出现让读者明显的感到这是一个没落的贵族夫人,从她打车到窦公馆到她的穿衣打扮,再从她对过去的追忆等迹象表明她现在的生活是寒酸的。

小说为我们描绘的情景想必在小说开头都是有所征兆的,钱夫人蓝田玉的一生从嫁给钱鹏志开始就是一场悲剧,或者说她作为一个唱戏的,从她选择这条路的伊始就是一个悲剧。

作为女子,或许我们可以说她在这条路上走的很无奈,她嫁给了一个老她很多的贵人,门不当户不对,而她仅是风尘女子。

钱鹏志驰骋沙场,所见所闻非常人能及,当然另一方面他见到的美女绝非蓝田玉一人,他想得到一个人简直易如反掌,而他纳蓝田玉为小只为其歌喉,他能想的就是如果纳了蓝田玉,自己可以享受到美妙的昆曲。

蓝田玉的一生是悲哀的一声,是男权社会的牺牲品。

再读《游园惊梦》,我对这篇小说的理解加深了,梦境是短暂的,而留给钱夫人更多的是对过去的“梦境”的追忆。

对过去的追忆也就意味着现在的生活是她所不情愿的,人只有在当前的生活过的不好的时候才懂得过去的生活是如何如何的好,读白先勇的这篇小说如同让我们进入了另一座宁荣二府,排场奢华,人物尊贵,描写了一个贵族人生活的圈。

人生是有限的,很自然的梦也是有限的,有些东西你是不敢想象的,而有些东西也是你所能预料的,只因世事无常,今时不同往日,钱夫人进入窦公馆,窦公馆的花园深阔,满园子里影影灼灼,都是些花草树木,窦夫人大摆筵席,邀请得月台唱昆曲的各位姐妹们,窦夫人的风光就是昔日钱夫人的派头,而如今钱夫人远不及窦夫人,不禁让我想起一句古话: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

我们往深入一点讲,窦夫人以后的命运,也许就是钱夫人现在的命运。

钱夫人享受过荣华富贵,钱志鹏带着她见识过各种场面,每个人都尊她三分,而如今在窦公馆尊她为贵时,她却显得很不自然,窦夫人来请大家入席,人们推让着,窦夫人让钱夫人先坐下。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白先勇读后感

金大班的最后一夜 白先勇读后感

金大班的一夜白先勇读后感第一篇姐妹们,我最近读了白先勇的《金大班的一夜》,真的是感触颇多呀!一开头,就被那股子旧上海的味道给吸引住了。

金大班,这个在风月场里打滚了半辈子的女人,她的每一个动作、每一句话,都透着一股沧桑和无奈。

她回忆着过去的风光,那些男人为她争风吃醋的日子。

可如今,岁月不饶人,她也不得不面对现实。

金大班是个厉害的角色,她在风月场里摸爬滚打,练就了一身的本事。

她能一眼看穿男人的心思,也能巧妙地周旋在各种复杂的关系中。

但即便如此,她的内心还是有着渴望真爱的角落。

她看着那些年轻的姑娘们,就像看到了曾经的自己。

那种既羡慕又感慨的心情,真的让人很心疼。

金大班的一夜,她想要给自己一个体面的结束,可心里又有着不甘。

读着读着,我就好像跟着金大班一起经历了她的人生。

能感受到她的欢笑和泪水,也能理解她的无奈和坚持。

白先勇真的太会写了,把一个人物写得这么鲜活,仿佛就站在我面前一样。

这书让我明白了,人生啊,不管多么风光,总有落幕的时候。

重要的是,在这过程中,我们要勇敢地去爱,去追求,哪怕遍体鳞伤,也不枉此生。

哎呀,不说啦,我得再去回味回味这本书!第二篇亲爱的小伙伴们,今天我要和你们聊聊白先勇的《金大班的一夜》,简直太精彩啦!从翻开这本书开始,我就被带进了那个纸醉金迷的世界。

金大班,这个名字一出来,就感觉是个有故事的女人。

她在夜场里呼风唤雨,见过了太多的人和事。

可这一夜,她的心里五味杂陈。

她想起曾经爱过的男人,有的负心,有的薄情。

但她也不只是个只会哀怨的女人,她有着自己的泼辣和坚强。

金大班对那些年轻姑娘们,又爱又恨。

爱的是她们的青春活力,恨的是她们不懂这世道的艰难。

她一边教导她们,一边又感叹着自己逝去的青春。

这一夜,她想要抓住的机会,再风光一把。

她精心打扮,强颜欢笑,可眼底的疲惫和沧桑怎么也藏不住。

我读着读着,心里就特别不是滋味。

白先勇把金大班这个人物刻画得太细腻了,让我忍不住为她的命运感到惋惜。

她在生活的泥潭里挣扎,想要出人头地,想要被人真心爱着。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白先勇传——情与美》有感
20124265,翻译一班,潘胜兰
寒假,我读了很多本书,有季羡林的杂文,余光中的散文,《国史大纲》等,今天我想写写我读《白先勇传》的感想。

由于在研究美国汉学家葛浩文的翻译理念和译作选择,加上葛浩文翻译了白先勇的《孽子》,于是我饶有兴趣地想要了解白先勇。

局限于自己的水平,只知道当时他是著名的昆曲推广者,力作《牡丹亭》。

此次阅读,让我收获了很多。

白先勇(1937年7月11日-),回族,台湾当代著名作家,生于广西桂林。

中国国民党高级将领白崇禧之子。

白先勇7岁时,经医诊断患有肺结核,不能就学。

1956年在建国中学毕业,1965年,取得爱荷华大学硕士学位后,白先勇到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教授中国语文及文学,并从此在那里定居。

他在1994年退休。

代表作有短篇小说集《寂寞的十七岁》、《台北人》、《纽约客》,散文集《蓦然回首》,长篇小说《孽子》等。

其中《台北人》入选20世纪中文小说100强(第七位,是仍在世作家作品的最高排名)。

1960年,他与台大的同学欧阳子,陈若曦,王文兴等共同创办了《现代文学》杂志,并在此发表了《月梦》、《玉卿嫂》、《毕业》等小说多篇。

《现代文学》汇聚并培养了像张爱玲、余光中等文学大家,是战后台湾现代文学发展的重要平台。

期间主编白先勇经历了财务、出版、收集作品等困难,期刊最终因财务原因于1984年1月最终停刊,期间1973年9月停刊,1977-1984复刊。

旅美期间,那时有很多华人作家在美国创作。

那时他们创作的内容大多与抗日战争、内战背景有关,大多关于死亡、欲望、人性黑暗面等有关,文学界称之为“流放文学”“流亡文学”。

读到这些,我蛮震撼的。

因为这恰恰是西方读者所喜爱的,也是西方社会意识形态所允许的。

无论这些文学作品的价值如何高,我想它们在树立中国形象、造成“东方主义文学”有很大的关联。

比如《永远的尹雪艳》、《金大班的最后一夜》等。

白先勇学贯中西,很大作品是用英语写的。

这在文学传播上,对我国在西方界的形象有很大影响。

葛浩文翻译《孽子》,《孽子》是白先勇中文作品,是关于同性恋的长篇小说。

作为翻译系的学子来说,我深感我国文学作品走出去的重担和其重大的影响。

也要更加努力,将我国的优秀文化传播到其它国家。

白先勇在弘扬昆曲,给昆曲注入新鲜生命,付出了太多太多。

这让我深深敬佩。

让我感到震撼的是:白先勇是同性恋者。

真爱是不分性别的。

白先勇用他的真情付出和一生时间去守候。

王国祥两度患病最终于1992年8月病逝,享年55岁,与白先勇相知相交38年。

白先勇终生未娶。

着实让我感动与震撼。

阅读别人的传记,让我更加深刻了解传记的主人公,了解光鲜背后的常人难以忍受的代价。

与君共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