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案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案
1. 教学目标
•通过学习,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端午节的起源和由来。
•学习《槐乡五月》中的词语和句子,提高语文水平和阅读能力。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精神,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2. 教学重点
•端午节的起源和由来。
•词语和句子的理解和运用。
3. 教学难点
•理解《槐乡五月》中的典故和感情。
•学会运用《槐乡五月》中的词语和句子。
4. 教学方法
•师生交流式教学。
•讲述故事和典故。
•课堂讨论和解释。
5. 教学过程
5.1. 课前准备
在教室中准备好相关课件、课本和多媒体设备。
5.2. 导入
教师与学生交流端午节的起源和由来,并进行简单的知识问答。
5.3. 主体部分
1.教师向学生介绍《槐乡五月》的背景和作者。
2.教师和学生一起阅读并学习《槐乡五月》的词语和句子。
3.通过讲述《槐乡五月》中的典故和情感,带领学生深入理解文章。
4.学生围绕文章展开讨论,探究文化内涵。
5.4. 拓展
1.学生讲述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
2.学生绘制自己家乡的传统节日图画。
5.5. 总结
教师向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知识点,并询问学生对教学过程反馈。
6. 教学评价
•通过学生课堂表现和答题情况来评价学生的掌握情况。
•评价学生对传统文化和中国优秀文学的理解和欣赏能力。
7. 教学反思
•学生反应积极,课堂气氛活跃,但是课堂时间有些紧张。
•下节课可以更充分地利用时间,扩展学习内容,进一步提升课堂效果。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马衙中心学校大路小学方慧敏教材分析:《槐乡五月》苏教版小学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七单元中的一篇讲读课文。
它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主要写洋槐开花的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以及勤劳能干、热情好客、纯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不枝不蔓,相得益彰,使“花美人更美”这一主皆自然地生发开去。
课文的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为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提供了很好的语言材料。
教学目标:1、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淳朴,激发对生活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语言文字体会作者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季节”。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方法:诵读法、想象法,创设意境法,读书指导法。
教学过程:一、走近槐乡,欣赏槐花美景(一)创设情境1、师:同学们,你们知道吗?在我们中国,有“茶乡”,因为那里盛产茶叶;有“橘乡”,因为那儿的柑橘远近闻名。
还有一个地方,那里每到五月份,到处就会开满了洁白似雪,芳香醉人的槐花,可美了!于是,人们称这个地方为——槐乡。
(板书)大家想去那看看吗?好,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五月》(师板书,生齐读课题)2、虽然同学们没有去过槐乡,没法身临其境感受槐花的美与芬芳,没关系,老师这里有一组槐乡的照片请同学们欣赏一下。
3、师:欣赏完之后,谁能用一两句话赞一赞槐花?生答。
4、我们刚刚从图片感受槐花的美,作者用了许多生动的词和句子让我们欣赏槐花的别样风味。
先来回顾一下本课的生字词,看看这些词有什么特点。
(二)欣赏美文1、让我们走进课本,看看课文是怎样赞美槐花的。
找出课文中描写槐花的段落,生自由读,把自己喜欢的部分多读几遍。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共9页)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模版仅供参考,切勿通篇使用]【教材解读】本文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散文。
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细腻生动地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花美人美生活美”,表达了作者对槐乡五月深深的喜爱之情。
本文的语言如诗如画,美妙动听,描写与抒情水乳交融,对称的句式错落有致,使全文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语言积淀,培养语感的好材料。
【目标预设】知识和能力:学会生字,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过程和方法:在品味语言文字、朗诵优美词句中积累词语,培养语感。
学习作者观察和描写槐花的方法。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感受槐乡五月的美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快乐幸福,获得审美享受。
【重点、难点】1. 赏、读文章优美词句,并内化为自己的语言朗读、积累。
2. 感受槐乡的“花美人美生活美”,获得美的体验。
【设计理念】阅读是学生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本课的教学应引导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在品味、朗读和积累文章优美词句中,充分领略槐乡的迷人和语言的魅力,受到情感熏陶,享受审美乐趣,培养语感。
阅读也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教学中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他们独特的感受和体验。
【设计思路】全文分两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安排学生初读课文,掌握生字新词,初步了解课文内容,并正确、流利读通课文。
第二课时精读课文,以多媒体课件为载体,从创设情境入手,围绕“走近槐乡T感受美景T体验生活T抒发真情T现实寻美”这一主线,多角度解读文本,引导学生在品味、欣赏、朗读、练说中,感受槐乡五月“花美人美生活美”的主题,感受文章语言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
同时在品析文章第一自然段中对槐花的具体描写时,引导学生领会作者观察事物的方法,为课后描写一种自己喜爱的花草作好铺垫。
【教学过程】介绍槐乡,激发向往之情五月,一个好消息传遍了槐乡:来,一起把这个好消息告诉同学们一一五月的槐乡,景美花香,让人如痴如醉!这节课,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五月》去参加这场初夏的盛会,饱览槐乡迷人的风米。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优秀教案教学要求:1、运用多种方式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理解生字组成的词语。
品味语言文字,学习欣赏作者的优美词句。
3、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热情淳朴。
教学过程:一、深情导入诱情激趣1、(引读课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槐乡五月。
沐浴着轻柔的春风,迈着轻盈的脚步,今天我们再次走进五月的槐乡,去看一看,听一听,闻一闻。
二、品读赏析沐浴槐香(一)品读第一自然段沐浴槐香美1、请同学们读一读课文的第一小节,用“——”划出自己最喜欢的句子,并试着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2、学生自由圈画读书。
3、班级交流:作者用生花妙笔写下了槐花盛开的情景,在这美妙的文字中,你最喜欢哪一句?能说说你的理由么?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⑴品味“槐乡的山山洼洼……一片白茫茫。
”① 指名有感情的朗读。
② 能说说你喜欢的原因吗?(相机板书:多、白)③ 谁能比他读得更好?④ 小结:你看,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一片白茫茫,槐花可真多啊,一起来读读。
⑤ 过渡:谁愿意来读读你喜欢的'句子?⑵品味“有的槐花抱在一起……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① 能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② 边读边想象,把句子读美。
③ 这是作者眼中的槐花,像什么?(点击出示图片:玉雕的圆球、维吾尔小姑娘的小辫儿)④ 你眼中的槐花是什么样的,像什么?我们来看看吧!(出示课件)⑤ 指名交流(填空:我眼中的槐花像。
)⑶过渡:无论是远看槐花,还是近看槐花,槐花总是那样美。
(板书:美)除了这些,槐花还美在哪里?⑷出示“中午……都浸在香海中了。
”①能说说你喜欢的理由吗?(相机板书:香)哪些词语写出了槐花的香味?(相机点击:清香、醇香、浓香)②读读这三个香③(打乱顺序出示:醇香、清香、浓香)这样排列行不行?读读看。
④(三个香渐大出示)是啊,一个比一个香,一个比一个浓,把这种感觉读出来。
⑤(点击出示……)越来越香,香得无法用语言来形容。
槐乡五月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理解“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积累文中描写槐花盛开的语句,并能仿照“有的槐花….,像….。
”这样的句式进行想象说话训练。
3.能抓住关键字词感悟文章的语言美,联系上下文理解“浸”“飘”在文中的含义。
4.通过精读课文,让学生感受槐乡景美、花香,槐乡孩子的纯朴可爱。
教学重难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材料体会作者为什么说“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朴实、快乐。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看老师写一个字“槐”,你会念这个生字吗?(指名读,齐读)2、谁会用“槐”组几个词语?(槐花、槐树、槐乡……)板书:槐乡3、那么槐花一般在几月开花呢?(五月)板书:五月4、今天,老师就和大家一起走进五月的槐乡看一看,感受一下槐乡迷人的风采!齐读课题:《槐乡五月》二、精读第一段,——欣赏槐花之美,理解“飘香的季节”看,槐花开了,我们来欣赏欣赏,注意观察槐花的颜色、姿态、形状……..【课件演示槐花的画面视频】★槐花多、槐花白1.你能描述一下你看到的槐花吗?(生描述)2.是啊,槐花这么多,这么美,课文是怎么写的呢?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第一自然段,划出有关槐花的句子。
(读课文,划句子)3.亲爱的同学们,来到槐乡,放眼远眺整个山岗,你看的了怎样的景象?(出示: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4.从这段文字中,你感受到了槐乡的槐花有什么特点?(多、白)5.你是从哪些词语中读出槐花“多”的?(出示“山山洼洼、坡坡岗岗”)能读好这两个词吗?(指名读)“山山洼洼,坡坡岗岗”形容覆盖面积广,每一座山,每一片洼地,每一个山坡都种满树,到处都开满了槐花,一眼望不到边,真——多啊!你真会读书!)6.你从哪儿可以看出槐花很白呢?(出示“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你什么时候见过一片“白茫茫”?(下雪的时候)所以课文里说似瑞雪初降。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通过本课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槐乡五月的背景故事,理解故事中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情感体会能力。
教学重点:槐乡五月的故事背景、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的情感体会能力,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故事内涵。
教学准备:教师备好故事书籍、课件、图片等教学辅助资料。
学生准备好课堂笔记本和笔。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教师用图片或故事片段引入槐乡五月的故事背景,引发学生对故事的兴趣,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
二、学习(30分钟)1. 教师带领学生阅读槐乡五月故事的第二部分,重点解读故事的情节发展和人物性格,引导学生思考故事中人物的内心世界和行为动机。
2. 学生在阅读过程中,老师适时提问,引导学生分析故事情节,理解人物性格,进行讨论交流,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3.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问题,进行小组或个人思考,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悟。
三、拓展(15分钟)1. 教师展示相关的背景知识或图片资料,让学生了解槐乡五月故事的历史背景,加深对故事的理解。
2. 学生可以根据教师提供的素材,展开想象,编写续篇或改编故事内容,激发学生的创造力和表达能力。
四、总结(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总结故事的主题和人物形象,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感悟。
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不仅能够理解槐乡五月的故事情节和人物性格,还能够培养阅读理解和情感体会能力,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综合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引导学生思考,激发学生的兴趣,营造轻松愉快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愉悦中获得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精选15篇)《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篇1作者:陆凤娟教学目标:1.精读课文,在反复诵读中引导学生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的美好,槐乡孩子们的纯正、好客、热情。
2.感受课文语言的优美、生动、形象,有感情地朗读好课文。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上节课我们去槐乡走了一走,初步领略了槐乡的景色,今天这节课我们要走进槐乡细细地欣赏那里的景色。
二、抓全文的中心句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找出全文的中心句。
2.引导学生交流: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指名读齐读三、细读品悟写“槐花”的语句,感受美丽的景色。
1.请你自己读读第一三自然段,槐乡的槐花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2.引导学生交流:(1)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到槐乡槐花的“多”。
并指导读好语句。
◆槐花很“多”。
语句:五月,洋槐开花了。
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语句:有的……有的……语句: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语句: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另外,槐乡的人们还把槐花蒸过晒干;制成槐花新蜜;用槐花一起做饭,也可以看出槐乡的槐花很多。
(2)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句及词语中体会到槐乡槐花的“美”。
并指导朗读好句子。
◆槐花的“美”语句: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词语:瑞雪初降白茫茫结合看图,想象体会槐花的美。
(3)引导学生从课文的语句中体会到槐乡槐花的:“香”。
并指导朗读好句子。
◆槐花的“香”语句: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语句: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语句:……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会有一阵清香。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设计思路】这是一篇语言优美形象的散文,作者用如诗一般美妙的语言,描绘了槐乡五月槐花飘香、孩子快乐满足。
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融在一起,使得“花美人更美”。
最后一段是——“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这句话是文章的中心句。
对应“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的主要是第一自然段,这一部分语言如诗般动人,对称句式的错落有致,描写抒情的水乳交融,呈现出较强的节奏感和浓浓的意境美,是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的绝好材料。
对应“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的主要是第二、三自然段。
这部分描写了槐乡孩子的生活,语言也极具感染力。
课文两条线索贯穿全文,因而设计教案时,我觉得应该分两个层次:——品香品人“品香”:以多形式、多层次地朗读为主,在读中完成词句的训练,在读中完成语言的积累。
“品人”:由槐乡孩子的热情好客、俊俏可爱,去感受五月时节槐乡孩子的快乐和满足。
让学生在文字与情感的互动中,融入意境,享受来自槐乡的“醇美”生活,激发孩子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掌握10个生字,学习运用叠词,感受槐乡之美,感受槐乡孩的快乐、热情好客,丰富学生的语言积淀,背诵全文。
”是本文的教学任务。
本文对于三年级的孩子篇幅较长,为了合理突出重点,分解难点。
我拟安排三课时完成教学任务。
【重点难点】重点:欣赏文中如诗般的语言,通过感情朗读感受槐乡五月的花美人更美。
难点:从字里行间体会槐乡孩子热爱生活的情感,领悟儿童与自然的和谐相处,从而激发起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第一课时目标预设】1.读通课文,认识生字新词,掌握五个生字。
2.品句读文,感受槐花的“美、多、香”,引导背诵相关句子。
激发学生对自然和谐生活的热爱之情。
3.感悟“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第三课时目标预设】1.练习背诵全文。
2.学习运用叠词。
3.综合练习。
【第二课时目标预设】1. 掌握五个生字。
2.品句读文,感悟“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体会槐乡孩子的快乐满足、热情好客。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槐乡五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槐乡五月》是一篇散文。
作者以优美形象的语言,生动的描绘了槐乡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表达了作者对美丽迷人的槐乡五月,对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的槐乡孩子的喜爱。
文章写花又写人,花与人交织在一起,使花美人更美的主题自然的生发开去。
【教学目标】
1. 准确理解和把握课文的重点词句,反复品味语言文字,让学生在感悟语言文字中学习欣赏文中的优美词句。
2. 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和纯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 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协助学生进一步学会在读中思考(文字中蕴藏的意思),在读中想象(文字中蕴藏的画面),在读中感受(文字中蕴藏的情感)的学习方法。
【教学重点】
1.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
2.有感情地朗读品评精彩语段,练习背诵。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读文、感悟、想象,深切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纯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教学过程】
一、多媒体导入,整体感知。
1.谈话导入:上节课我们去槐乡走了走,槐乡那如画般的景色把我们深深地吸引了,想不想欣赏一下?不过,老师有个要求,看完后请同学们用一两句话来赞一赞槐花。
2.多媒体出示。
3.指名说话。
4.过渡:是呀,五月的槐乡那么美,那么令人难忘。
今天,就让我们再一次走进槐乡,细细品味,用心感受,透过文字来领略槐乡特有的风采。
二、美读第一自然段,细品槐花之美,感悟“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1.出示要求:用心读读第一自然段,把你认为写得最美的句子划出来,多读几遍,能够和你的同桌一起分享你读后的感受。
2.学生读书交流,教师巡视。
3.全班交流:你觉得哪句写得最美?美在哪儿?
A:槐乡的坑坑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
①指名读,你觉得槐花美在哪儿?从哪些词感受到的?
②指导朗读:谁能把槐花遍布村前村后,槐乡一片雪白的美景通过朗读表达出来。
B: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
①这句话美在哪儿?
②朗读:这么美的句子,我们得好好读读。
指名读。
③引导背诵:这么生动优美的文字值得我们记一辈子。
④拓展想象:其实,我们也能写出这样生动的语句,只要你仔细观察,大胆想象!
多媒体播放图片,出示句式:有的槐花,像。
指名学生练说。
C:“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
“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①过渡:透过文字,我们品味了槐花的多与美,让我们再来好好品品槐花的芳香。
②哪些同学特别喜欢这个句,来,说说你们觉得美在哪儿?
“白生生”、“喜盈盈”去掉能够吗?
“嗡嗡嗡”,小蜜蜂好像在说……,“啪啪啪”,从孩子们欢快的脚步声中,你仿佛听到了……。
③分行表示,感受诗一般的语言、韵味:孩子们,这哪是普通的两句话,简直是一首灵动的诗呀!让我们把这诗一般的语言牢牢记住!尝试朗读与背诵。
D: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①过渡:同学们读得这么投入,老师请你们吃槐花饭!出示图片、
句子,看后闭上眼闻一闻,味道怎么样?再凑近闻闻?再深深吸口气,是不是更香了?(老师持续喷洒槐花味的空气清新剂)
②是呀,这句话还有那么多带“香”的词语,能不香气四溢嘛!师生共同找出带“香”的词儿:香喷喷、清香、醇香、浓香、香气扑鼻、香海。
辨析:“清香、醇香、浓香”能不能调换位置?
③赏析“浸”:有一个字,虽然没有直接写槐花的香味,但这个字却形象地写出了槐花的香味很浓,整个槐乡到处洋溢着香味。
④让我们再来好好闻闻。
引读“中午,……。
”
4.小结:四处的树,满眼的花,人浸在香海中,香气侵入每个人的心中,五月的槐乡,真是槐花飘香,人间仙境啊!让我们由衷地发出赞叹:“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
”
三、探究学习第二、三自然段,理解“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
1.设疑过渡:知道吗?五月,还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这话,你能理解吗?那就让我们到文中去寻找答案吧!
2.自读第二、三自然段,找找相关语句,边读边思考。
能够和同桌商量商量。
3.交流:根据学生回答相机出示句子。
A:在洋槐开花的季节,只要哪位小朋友走进槐乡,他呀,准会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
自由自在,快乐无比。
“醉”
B:好客的槐乡孩子就会把他拉到家中,请他美美地吃上一顿槐花饭。
槐花饭是用槐花蒸的,吃咸的,浇上麻油、蒜泥、陈醋;吃甜的,撒上炒芝麻、拌上槐花蜜。
热情好客,勤劳能干。
“美美地”
C: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
好客大方,非常可爱。
“一大包、外加”
D:槐乡的小姑娘变得更俊俏了,她们的衣襟上别着槐花,发辫上戴着槐花,她们飘到哪里,哪里就有一阵清香。
槐乡的小姑娘能用槐花打扮自己。
“飘”
E:小小子呢,衣裤的口袋里装的是槐花,手上拿的还是槐花。
他们大大咧咧的,不时就朝嘴里塞上一把,甜丝丝,香喷喷的,可真有口福呢。
开心,有口福。
4.填空:槐乡的孩子真是!
5.师生小结:五月,槐花盛开,孩子们能在槐树下嬉戏玩耍,吃槐花饭,能用槐花打扮自己,多自在,多开心,所以说“五月,是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
6.总结并板书:五月的槐乡,真是花美,人更美!让我们再一次深深地赞叹:“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
7.假如,同学们来的槐乡,你们会做什么。
学生仿佛身临其境,谈自己的想法。
四、诵读积累,加深感悟。
1.让我们永远记住这槐花飘香,幸福快乐的地方吧!选择你最感兴趣的一段,实行背诵练习。
2.槐乡仅仅美在五月吗?请听(点击课件录音)这就是作者尹黎所写的《槐乡三月》中的片断,他还写了《槐乡八月》,课后同学们去美美地欣赏,读后你一定会更喜欢美丽的槐乡,更喜欢槐乡的朋友们!
3. 为槐乡写一则宣传广告,欢饮人们来参观。
(注意把槐乡的特点写进去。
)
五、板书设计:
槐乡五月
花美人更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