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股市泡沫

合集下载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对中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的成因及其对中国的启示一、泡沫经济的简介泡沫经济是指虚拟资本过度增长与相关交易持续膨胀日益脱离实物资本的增长和实业部门的成长,金融证券、地产价格飞涨,投机交易极为活跃的经济现象。

泡沫经济寓于金融投机,造成社会经济的虚假繁荣,最后必定泡沫破灭,导致社会震荡,甚至经济崩溃。

泡沫经济的形成主要有两个重要的原因:第一是宏观环境宽松,有炒作的资金来源;第二是泡沫经济的形成和发展缺乏约束机制。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产生与破灭二战后,日本政府为了促进经济的发展,提出了“贸易立国”的政策。

经过四十余年的发展,日本经济增长迅速,贸易顺差不断增加,国力有了明显的提高,并且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崛起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位的经济大国。

从战后到泡沫崩溃前的这段时间看,日本的国民生产总值(按当年价格计算)在1950年只有109亿美元,而到了1980年则超过了10000 亿美元,同时期人均国民收入在1950年只是123美元,在世界上排第三十七位,到了1980年则增长到7680 美元,上升到发达国家的第十三位。

日本能够在战后迅速崛起,“贸易立国”的政策在其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正是在这一政策的指引下日本的对外贸易有了长足发展,赚取了大量的外汇资金,为本国的经济起飞奠定了坚实的资本基础。

日本对外贸易长期处于顺差地位,经济飞速发展,而同期美国经济增长乏力,如在1981年美国经济增长率仅为1%,而此时的日本则保持着4% 的增长率,美国对日本长期的贸易顺差地位越来越不满意,美国国内对改变这种状况的呼声越来越高涨。

1985年9月,美国主导了由美、德、日等国签署的《广场协议》,此协议要求日元升值并开放国内市场等。

就这样,日本的经济改革就在美国的逼迫下匆匆进行,更为重要的是日本的这次改革并不能完全独立的以本国利益优先为目标进行,这次改革从一开始就渗透着美国的特殊影响。

正是在这次改革之后日本国内的流动性迅速增加、投机盛行,这导致了日本国内股市和楼市泡沫越吹越大,是泡沫就会破裂,最终在1990年前后股市和楼市的价格出现大幅下降,而后崩盘,资产价格的暴跌无可避免的导致实体经济的大幅收缩,此后日本经济陷于长达十年的低迷期。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失去的十年

日本的泡沫经济与失去的十年日本失去十年的由来及其发展过程失去的10年(日文:失われた10年)指的是一个国家或地区陷入长期的经济不景气的状况持续达10年左右才逐渐转好的情况。

日本在泡沫经济崩溃后自1991年开始到2000年代初期的长期经济不景气。

以下是日本泡沫经济的过程:1985年到1986年期间,随着日元急速升值,日本企业的国际竞争力虽有所下降,但是国内的投机气氛依然热烈。

1987年,投机活动波及所有产业,当时乐观的观点认为只要对土地的需求高涨,那么经济就不会衰退,而且市场也鼓励人们不断购买股票,声称股票从此不会贬值。

但当时也出现了少数反对论点,认为土地价格已经远远超过其实际需求,日本经济将在不久的将来陷入衰退。

从经济学原理来说,土地价格上升,导致租用土地的工厂或写字楼的企业盈利率下降,因此合理的做法是出售土地购入债券,因此会带来土地需求下降。

根据供求理论,价格终将趋于均衡。

但是日本企业普遍实行以帐面价值计算土地资产的做法,因此从表面上看企业的收益率也并无变化,而帐面价值与现实价值的差额就导致了帐面财产增加,从而刺激日本企业追求总资产规模而非收益率。

当时为了取得大都市周边的土地,许多大不动产公司会利用黑社会力量用不正当手段夺取土地,从而导致了严重的社会问题。

而毫无收益可能的偏远乡村土地也作为休闲旅游资源被炒作到高价。

从土地交易中获得的利润被用来购买股票、债券、高尔夫球场会员权,另外也包括海外的不动产(如美国洛克菲勒中心)、名贵的艺术品和古董、豪华跑车、海外旅游景点等等。

当时这种资金被称为“日本钱”(Japan Money)而受到世界经济的关注和商家的追捧。

1989年12月29日,日经平均股价达到最高点38915日元87钱,此后开始下跌,土地价格也在1991年左右开始下跌,泡沫经济开始正式破裂。

到了1992年3月,日经平均股价跌破2万日元,仅达到1989年最高点的一半,8月,进一步下跌到1万4000日元左右。

日本泡沫经济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

日本泡沫经济剖析及对我国的启示[摘要]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主要有:大量剩余资本引发泡沫,宏观政策失误,金融自由化和国际化,“土地神话”,投机之风席卷列岛,政治体制不健全;泡沫经济的破灭给日本经济以沉重的打击。

对我国的启示有:正确认识当前经济形势,实施泡沫经济风险教育,制定适当的应对措施,加快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关键词] 日本;泡沫经济;启示日本上世纪80年代后期泡沫经济形成及破灭,教训深刻,这对我国经济发展有诸多启示。

本文就此进行一些探讨。

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与破灭(一)日本泡沫经济的形成。

从1956年至1975年,日本经济举世瞩目,GDP年平均增速%,成为世界上经济发展最快的国家。

20世纪70年代后半期以来,日本经济出现了“外向化”的趋势,即从高速增长时期的“投资主导型经济”转向了“出口主导型经济”。

随着出口的快速增长,日本外贸顺差不断扩大,且绝大部分来自于美国。

为解决美国外贸巨额赤字问题,在1985年9月“广场协议”之后,美、日、英、法、德等五国政府便开始联合干预外汇市场,各国开始抛售美元,造成美元大幅贬值。

在不到3年的时间里,美元对日元贬值达50%,也就意味着日元对美元升值了1倍。

出于对“日元升值萧条”的恐惧,再加上对其它国际因素考虑,日本政府实施了过度扩张的货币政策以及以扩大内需为导向的积极财政政策,造成大量资本过剩。

过剩资本集中流向了投机性较强的股票市场、房地产市场,造成股价、地价及房价暴涨。

房地产、股票价格节节攀升,资产效应使得日本经济表象极度繁荣,日经255股指由1985年12月的12977点上涨到1989年12月的38130点,上升倍。

1986~1990年,全国商业用地平均累计涨幅达%,其中,东京、神户及名古屋三大城市圈平均地价累计涨幅近倍。

股票、土地等资产价格的异常上升,明显脱离了实体并远远超过其实际价值,过热的泡沫经济给日本经济社会造成了巨大潜在危机。

(二)日本泡沫经济的破灭。

20世纪以来主要的四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

20世纪以来主要的四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

20世纪以来主要的三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中国股票市场自1990年开始发展,已经走过了18个年头,经过18年的发展,中国资本市场从无到有,已经发展成为世界最大的新兴市场,这无疑是一个巨大的成功。

但是股票市场的发展过程不会是一帆风顺的,在它发展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曲折,现在国内各位股票投资者正在感受着股市危机的滋味。

为了促进我国资本市场健康的发展,同时也给国内投资者对股票市场危机有一个深刻的理解,我们既要学习西方发达国家资本市场的成功经验,同时也要分析研究它们发展过程中所经历的教训。

特别是研究近两百年来世界主要股票市场危机的发展历程、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危害对于今天的中国股票市场,有着特殊的借鉴意义。

上个世纪以来国际股票市场发生了很多次的危机事件,为了便于分析与了解,我们选择其中最典型的三次做一分析:分别是: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1987年的美国股市危机、1989年的日本股市危机和2001年美国网络股的危机。

1、1929年美国股市危机1929年10月发生的纽约股市20世纪以来主要的三次股市危机事件分析,是美国历史上影响最大、危害最深的经济事件。

上世纪20年代是一个繁荣的年代,包括美国在内的整个资本主义工业都处在高涨之中。

1929年整个资本主义工业生产指数比1913年增长45%。

由于经济的繁荣,人们的收入不断增长,消费支出增加,企业利润上升,加大投资,这反过来又促进经济的进一步繁荣。

反映在证券市场上,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的宏观背景和上市公司业绩大幅提升的内在价值推动股票价格持续上涨,这吸引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股市,投机成分激增。

人们对未来普遍抱着乐观预期,认为繁荣会一直持续下去,股票永远会上涨,完全没有风险意识。

纽约证券交易所道琼斯股票指数从1924年88点开始上涨,到1928年股价己经和实体经济状况完全脱节,这种严重情况在1929年到了登峰造极的地步,9月股指达到最高点319点。

从1924年到1929年这5年时间是泡沫的形成和不断膨胀的过程。

日本经济泡沫的发展史

日本经济泡沫的发展史

日本经济泡沫的发展史由于日本是低欲望的鼻祖,我们现在所经历的事情,大致都能在过去的日本找到原型。

所以搞清楚日本经历过的事,对了解我们正在经历什么,和未来将会发生什么,很有借鉴意义。

日本泡沫经济,指的是上世纪85-90年代,这样的好日子是怎么来的?得从二战后期美军扔下的两颗原子弹说起…战后的日本满目疮痍,百废待兴。

1945年底,开始非军事化的经济恢复;1947年出现第一波婴儿潮——“团块世代”;1950年韩战,“特殊景气”时代开启,军工生产恢复,美国的大量订单及投资,惠及了各个行业。

此后,日本走上了飞速发展的直通车,一发不可收拾。

标志事件有:1)东京塔从开建到完工,只用了1年半,是当时世界最高塔,也是日本战后信心恢复的重要标志。

2) 1959年,平民出身的美智子与当时的皇太子(后来的明仁天皇)大婚,美智子成为日本民众的精神偶像,开启“日本梦”的新时代。

3)1960年,日本国会通过“美日安保同盟条约”,城市化开启,大量年轻人从农村涌入城市,从各地涌入东京。

在大城市上班的人越来越多,出现了通勤“高峰期”,甚至衍生出一种职业叫“推屋”,就是我们能在各种视频上看到的,专门负责把人给硬塞进地铁的工作。

再后来,又有了“剥屋”的工作,负责把挤上去的人给拉下来——“别上了,别上了”。

4)1964年,东京奥运会成功举办,日本人真正找回了自信!5)1968年,日本成为了国民生产总值仅次于美国的第二经济大国。

生产的汽车、电器、电子消费品行销全球,并且在与美国的贸易中长期保持顺差。

6)1970年,日本大阪举办了世博会,向全世界展示日本的工业科技。

当时人气最高的是“自动洗人机”。

总结一下,日本战后经济快速腾飞的原因有:❶自上而下的管制经济体制,建立起出口导向型经济;❷友好的国际环境,承接了第一次产业转移;❸人口红利形成了比较优势;❹吃苦耐劳的国民精神。

看着是不是特眼熟?要不怎么说东亚儒家文化圈的崛起之路,都是一个模子刻的呢。

从日本股市三十年变迁,汲取经济发展正能量

从日本股市三十年变迁,汲取经济发展正能量

从日本股市三十年变迁,汲取经济发展正能量引言“失去的30年”是人们对日本自1990年代初以来经济增长停滞不前的一种描述。

在这段时间里,不仅房地产市场遭受了巨大打击,股市也经历了长期的萎靡不振。

本文将分析日本股市过去三十年的走势,并探讨其背后的影响因素及对我们的启示。

一、日本股市泡沫的形成与破裂1980年代,日本处于经济快速发展期,国际竞争力强,资本市场活跃。

然而,过度乐观的情绪和不切实际的估值,为股市泡沫的形成埋下了隐患。

1989年,日本股市达到顶峰,日经225指数曾一度攀升至38957点的历史最高纪录。

随着地价和股价的双双上涨,市场上的投机行为日益增加。

然而,1990年,随着地产市场的冷却和货币政策的收紧,股市开始急速下跌,进入了长期熊市,标志着泡沫的破裂。

二、日本股市长期低迷的原因1. 政策因素:日本央行在泡沫时期采取了紧缩货币政策以抑制通胀,提高利率,这直接导致了股市资金的流出。

2. 经济结构问题:日本经济增长模式过于依赖出口和制造业,而忽视了服务业和内需的发展。

3. 人口老龄化:日本社会迅速步入老龄化,劳动力市场萎缩,消费能力下降,进而影响了企业盈利和经济增长。

4. 企业债务高企:许多企业在泡沫时期积累了大量债务,随着经济放缓,它们开始陷入偿债困境。

5. 金融体系问题:银行不良贷款增多,金融体系风险加大,导致信贷收缩,进一步抑制了经济增长。

三、日本股市未来走势展望尽管日本股市在过去30年表现不佳,但近年来出现了一些积极变化。

政府推出了一系列刺激措施,包括货币宽松政策、促进外国投资等。

这些措施在一定程度上提振了市场信心,日经指数逐渐回暖。

四、案例分析与数据分析为了更深入地理解日本股市的走势,我们来看一个具体案例。

东京证券交易所是日本主要的股票交易所之一,其市场走势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整个日本股市的状况。

1、东京证券交易所案例分析在1989年的巅峰时期,东证指数(TOPIX)达到了接近3000点的水平。

日本泡沫经济

日本泡沫经济

结论
综上所述,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之间存在复杂的关系。广场协议导致了日元升值 和出口压力增大,进而引发了以房地产和股市暴涨为主要特征的泡沫经济。此外,政 策失误、监管缺失、文化因素以及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对泡沫经济的形成和破裂产生了 影响。因此,我们应该从多个角度来分析和理解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之间的关系 除了以上提到的影响,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之间的关系还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政策失误:广场协议后,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宽松的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 这些政策在短期内刺激了经济增长,但也为泡沫经济的形成提供了条件。当泡 沫破裂时,这些政策又加剧了经济的下滑
结论
监管 缺失
在泡沫经济期间,日本政府对房地产市场和股市的监管不足,导致市场 出现过度投机和泡沫化。这使得市场在短期内出现了非理性繁荣,但长 期来看,这种监管缺失对经济的稳定和发展造成了负面影响
文化 因素
日本文化中的一些特点,如对权威的尊重、对未来的乐观态度等,也 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泡沫经济的形成。这些文化因素使得人们在面对 经济繁荣时更容易产生盲目乐观和过度自信的心态
国际 环境
广场协议是全球经济背景下的一个事件,它不仅影响了日本经济,也对 全球经济产生了影响。在广场协议后,全球经济出现了波动,这对日本 的出口和经济产生了压力。这种国际环境的变化也对日本的泡沫经济产 生了一定的影响
银行风险:由于大量贷款用于房地产和 股市投资,银行面临巨大的风险。随着 泡沫破裂,许多贷款无法收回,导致银 行出现大量坏账
3
广场协议与日本 泡沫经济的关系
广场协议与日本泡沫经济的关系
广场协议是导致日本泡沫经济的重 要原因之一。在广场协议之后,日 元大幅升值,这使得日本的出口受 到了很大的压力。为了缓解这种压 力,日本政府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 施,包括降低利率、增加货币供应 等,以刺激经济增长。这些政策措 施导致了房地产和股市的暴涨,进

基于货币政策视角简析日本经济泡沫成因

基于货币政策视角简析日本经济泡沫成因

基于货币政策视角简析日本经济泡沫成因【摘要】日本经济在上世纪80年代曾经历了一场严重的经济泡沫,这场泡沫的成因在很大程度上受到货币政策的影响。

货币政策对泡沫的作用是至关重要的,通过放松或收紧货币政策可以直接影响资产价格的波动。

日本泡沫经济形成的原因包括了资产价格飙升、资产泡沫破裂以及产生经济危机。

资产价格的大幅飙升导致了泡沫的形成,而泡沫破裂则引发了经济危机。

货币政策在这一过程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通过对货币政策的调控,政府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和化解经济泡沫的风险,从而使经济发展更加稳健和可持续。

货币政策在日本经济泡沫中的作用至关重要,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思考。

【关键词】日本经济泡沫、货币政策、资产价格飙升、资产泡沫破裂、经济危机、货币政策的作用1. 引言1.1 日本经济泡沫日本经济泡沫是指20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初期,日本经济经历的一场泡沫破裂和经济危机。

这场经济泡沫主要表现在资产价格的过度上涨和泡沫破裂后导致的严重经济衰退。

在泡沫期间,日本股市和房地产市场价格飙升,许多人投资于股票和不动产,导致这些资产的价格虚高。

政府和金融机构也纷纷参与加剧了泡沫的形成。

随着泡沫的破裂,资产价格急剧下跌,许多企业破产,银行陷入困境,经济陷入衰退。

货币政策在日本经济泡沫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日本央行在泡沫期间过于宽松的货币政策导致了资产价格过度上涨,而在泡沫破裂后,央行又采取了过于紧缩的货币政策,加剧了经济衰退。

货币政策在日本经济泡沫中的作用备受争议,成为了经济学家们研究的焦点。

2. 正文2.1 货币政策对泡沫的作用货币政策在日本经济泡沫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货币政策的松紧程度直接影响着资金的供应和成本,从而影响资产价格的波动。

在日本泡沫经济时期,货币政策的过度宽松被认为是泡沫形成的关键因素之一。

日本央行在20世纪80年代采取了极为宽松的货币政策,推动了银行信贷扩张和资产价格上涨。

银行对房地产和股票等资产的贷款不断增加,资产价格急剧上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How could this have been avoided
1.Policy mistakes: Mismanagement of macroeconomic policies Prematurely Opening Up Capital Projects and Misguided Yen Internationalization Path Bubble burst rescue measures are too prolonged 2.Supervision mistakes: Balance financial supervision and financial freedom Regulating credit business of financial institutions
Famous asset bubbles in history
1、Tulip mania
Contract price for some fashionable tulip reached extraordinary high levels The upsurge in buying tulips spread to the national movement The price then dramatically collapsed in Feb.1637.
Government role
1.Cutting interest rates
From January 1986 to February 1987, the Bank of Japan cut interest rates for the five time in a row, reducing the central bank discount rate from 5% to 2.5%.
popular,which followed by numbers of “Bubbles Company” to
absorb funds at the same time.
The congress banned the “bubbles company” to govern the market
Famous asset bubbles in history
3、South Sea Bubble
The South Sea Company launched a plan to exchange national debt
in its share with the government, prompting its share to be more
turmoil. Stock price fell and investors were in heavy debt.
Famous asset bubbles in history
4、 Economic Bubble in Japan
During 1985-1989, the Nikkei Dow Average rose by 2.7 times. During 1986-1990, the average price index of Tokyo, Osaka and other six cities increased by more than 3 times. In 1991, land price began to fall sharply of more than 46%.
The Asset Bubble in Japan
Wu Haonan G1701257L
Yang Chen G1700612F Liu Yunting G1700629E Ali Asad aun G1700599L
What is asset bubble?
The asset bubble is an upward migration of the
market price level of certain assets relative to the
theoretical price
The emergence of asset bubbles often causes
residents to feel the false sense of increasing wealth.
3.Cutting banking loans
The Bank of Japan raised the discount rate of the central bank from 2.5% to 6% five times, and Japan's Tibetan province required all financial insal estate loans. The Bank of Japan asked all commercial banks to cut down the loans substantially.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s asset bubble
1980s boom and the bursting of the asset price bubble 1.Plaza Accord made yen appreciated sharply 2.Low interest rates give further stimulus
Famous asset bubbles in history
2、Economic Bubble in Mississippi
The company„s stock can be purchased at par value with the treasury volume, and
the speculative tide began to sweep across France.
2.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In response to possible inflation, the Bank of Japan decided to continue expansionary monetary policy and maintain the discount rate unchanged at an ultra-low level of 2.5%.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s asset bubble
1990, the “lost decade” 1.Low GDP growth
Characteristics of Japan‟s asset bubble
1990, the “lost decade” 2. High banking and corporate debt
The higher the price of Mississippi shares, the more money banks issue simultaneously.
Stock speculators exchanged coins to ship abroad. Mississippi‟s share price plunged. State council depreciated paper money by 5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