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文言文祖逖

合集下载

祖逖传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祖逖传文言文注释及翻译

【原文】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父寔,魏黄初中为幽州刺史。

逖少孤,家贫,博学,善属文,与刘琨俱为司空刘琨之友。

及琨为并州刺史,以逖为参军,共图进取。

会石勒之乱,琨奔晋阳,逖乃率宗族子弟,收合义士,起兵讨勒。

石勒败走,逖收其众,复立刘琨,还并州。

逖留其将贾南风守晋阳,自领兵马,北伐胡、赵,所向披靡。

会刘琨死,逖乃还晋阳,立琨子刘聪为帝,自称太傅、大都督、假黄钺,总摄朝政。

【注释】1.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祖逖,字士稚,是范阳遒地的人。

2. 父寔,魏黄初中为幽州刺史:他的父亲祖寔,在魏黄初年间担任幽州刺史。

3. 少孤,家贫,博学,善属文:祖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学识渊博,擅长作文。

4. 与刘琨俱为司空刘琨之友:他与刘琨一起成为司空刘琨的朋友。

5. 及琨为并州刺史,以逖为参军,共图进取:当刘琨担任并州刺史时,祖逖成为他的参军,共同追求进步。

6. 会石勒之乱,琨奔晋阳,逖乃率宗族子弟,收合义士,起兵讨勒:适逢石勒叛乱,刘琨逃往晋阳,祖逖于是率领家族子弟,收罗义士,起兵讨伐石勒。

7. 石勒败走,逖收其众,复立刘琨,还并州:石勒败走后,祖逖收编他的部众,重新拥立刘琨,回到并州。

8. 逖留其将贾南风守晋阳,自领兵马,北伐胡、赵,所向披靡:祖逖留下将领贾南风守卫晋阳,自己率领军队,北伐胡、赵,所向无敌。

9. 会刘琨死,逖乃还晋阳,立琨子刘聪为帝,自称太傅、大都督、假黄钺,总摄朝政:刘琨去世后,祖逖回到晋阳,拥立刘琨之子刘聪为帝,自称太傅、大都督、假黄钺,总揽朝政。

【翻译】祖逖,字士稚,是范阳遒地的人。

他的父亲祖寔,在魏黄初年间担任幽州刺史。

祖逖自幼丧父,家境贫寒,但他学识渊博,擅长作文,与刘琨成为司空刘琨的朋友。

当刘琨担任并州刺史时,祖逖成为他的参军,共同追求进步。

适逢石勒叛乱,刘琨逃往晋阳,祖逖于是率领家族子弟,收罗义士,起兵讨伐石勒。

石勒败走后,祖逖收编他的部众,重新拥立刘琨,回到并州。

祖逖留下将领贾南风守卫晋阳,自己率领。

中考文言文《祖逖》原文及翻译

中考文言文《祖逖》原文及翻译

中考文言文《祖逖》原文及翻译祖逖(266年-321年),字士稚,范阳逎县(今河北涞水)人。

北州旧姓,东晋初期著名的北伐将领。

下面是店铺为你带来的中考文言文《祖逖》原文及翻译,欢迎阅读。

二十八 *祖逖①《资治通鉴》【导读】祖逖少有大志,中夜闻鸡鸣,起床舞剑,后来“闻鸡起舞”就成了有志者及时奋发的典故。

东晋王朝偏安于建康(今南京市),祖逖力主北伐,收复失地。

他征募士兵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情辞慷慨。

宋以后的诗文多用“中流击楫”这个典故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范阳祖逖(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jué),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ruì)③以为军谘祭酒④。

逖居京口⑤,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⑥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⑦既遭残贼⑧,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⑨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jǐ)千人廪(lǐn)⑩,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①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

主编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祖逖(266—321),东晋时人。

曾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

55岁时病逝于雍丘(今河南杞县)。

②【司州主簿】官职名,主管文书簿籍。

司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③【睿】司马睿,袭封琅琊王,后西晋灭亡,睿在建康即位,为东晋元帝。

④【军谘祭酒】官职名,军事顾问。

⑤【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⑥【戎狄】旧指我国北方的民族。

⑦【遗民】沦陷区的人民。

⑧【残贼】残害。

⑨【郡国】这里指全国各地。

郡,县级以上的行政区。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及注释

屯:驻扎。
注释:
主簿:州、府长官的佐僚,主管文书的官员。
郡国:指全国各地。郡,地方行政区名称;国,皇帝分封的藩国。
此非恶声:古人认为半夜鸡鸣是不祥之兆,祖狄不这么认为。
部曲:部下,军队。当时世家大族的私人军队叫“部曲”,由本族贫民、佃户等组成。
骁健:骁勇,健壮的人。
闻鸡起舞,原意为听到鸡叫就起来舞剑,后比喻有志报国的人及时奋起。下面是祖逖闻鸡起舞文言文翻译及注释,欢迎阅读。
原文: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翻译: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就起床舞剑。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祖逖列传文言文翻译

祖逖列传文言文翻译

祖逖列传文言文翻译祖逖少年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

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标祖逖列传文言文翻译,希望大家喜欢。

祖祖逖列传文言文逖少有大志,中夜闻鸡鸣,起床舞剑,后来“闻鸡起舞”就成了有志者及时奋发的典故。

东晋王朝偏安于建康(今南京市),祖逖力主北伐,收复失地。

他征募士兵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情辞慷慨。

宋以后的诗文多用“中流击楫”这个典故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范阳祖逖(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jué),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ruì)③以为军谘祭酒④。

逖居京口⑤,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⑥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⑦既遭残贼⑧,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⑨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jǐ)千人廪(lǐn)⑩,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①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

主编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祖逖(266—321),东晋时人。

曾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

55岁时病逝于雍丘(今河南杞县)。

②【司州主簿】官职名,主管文书簿籍。

司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③【睿】司马睿,袭封琅琊王,后西晋灭亡,睿在建康即位,为东晋元帝。

④【军谘祭酒】官职名,军事顾问。

⑤【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⑥【戎狄】旧指我国北方的民族。

⑦【遗民】沦陷区的人民。

⑧【残贼】残害。

⑨【郡国】这里指全国各地。

郡,县级以上的行政区。

国,晋王朝分封的藩国。

⑩【廪】米仓,这里指军饷。

【部曲】汉朝军队建制,这里指军队。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范阳祖逖》练习及答案

中考课外文言文阅读《范阳祖逖》练习及答案

(二)(9 分)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

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9、下列句中加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 (3 分)
A.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安陵君因使唐雎使于秦
B.今遗民既遭残贼/既加冠
C.必有望风响应者矣/先达德隆望尊
D.大王诚能命将出师/当余之从师也
10、请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

(3 分)
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11、结合全文,请简要概括祖逖的“大志”表现在哪些方面。

(3 分)
【答案】9. B
10. 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11. (1)闻鸡起舞(2)请缨北伐(3)中流击楫(每一点1 分)。

古诗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翻译赏析

古诗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翻译赏析

古诗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翻译赏析
文言文《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选自初中文言文大全,其古诗原文如下:【原文】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逖少孤,性豁荡,不修仪检。

年十四五犹未知书诸兄每忧之。

然轻财好侠,慷慨有节尚。

每至田舍,辄称兄意散谷帛以赒贫乏,乡党宗族以是重之。

后乃博览书记,该涉古今,见者谓逖有赞世才具。

【注释】①赒:周济,救济。

②书记:泛指书籍。

③该:广博,完备。

④赞:辅佐,帮助。

【翻译】祖逖字士雅,范阳遒县人。

祖逖少年时父亲去世,他性格豁达,不修习仪表。

但他轻视财物看重义气,为人慷慨有气节,每到农家,就托称哥哥的心意散发谷物布帛来接济贫困人家,乡间宗族的人们都很敬重他。

后来他就博揽群书,多涉猎古今史实,见到他的人都说他有治国的才干。

---来源网络整理,仅供参考
1。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祖逖

文言文原文及翻译祖逖

祖逖,字士稚,范阳遒人也。

少好学,博览群书,尤善属文。

弱冠之年,便以文才名噪一时。

后仕魏,历官侍中、征东将军。

魏帝崩,司马昭篡位,逖遂归晋,累官至征东大将军、兖州牧。

时值晋室南迁,中原丧乱,逖遂领兵北伐,志在恢复汉室。

时敌强我弱,逖临危受命,以弱胜强,屡建奇功。

尝率精兵五千,横渡黄河,直捣敌营,所向披靡,威震敌国。

然逖性刚直,不事权贵,故虽功高震主,而不为时所重。

及晋室东迁,逖亦随迁,遂家于江左。

虽居南方,心系中原,常怀忧国忧民之心。

每有战事,必请缨北伐,以报国恩。

然逖年事已高,屡请北伐,而朝廷以老病为由,屡屡不许。

逖忧心如焚,遂发病卒。

临终,遗命其子祖约,曰:“吾生为晋室之臣,死当为晋室之鬼。

吾死后,汝宜继吾志,北伐中原,勿忘先帝之托。

”祖约遵命,遂继父志,北伐中原,虽未能成功,然其忠义之心,足以垂名后世。

译文:祖逖,字士稚,是范阳的遒地人。

他年轻时就热爱学习,广泛阅读各种书籍,尤其擅长写作。

在他二十岁时,就因为文才而名声大噪。

后来在魏国做官,历任侍中、征东将军。

魏帝去世后,司马昭篡位,祖逖于是归附晋朝,官至征东大将军、兖州牧。

当时晋朝南迁,中原地区陷入混乱,祖逖于是领兵北伐,立志恢复汉室。

当时敌强我弱,祖逖在危难时刻受命,以弱胜强,屡次建立奇功。

曾经率领五千精兵,横渡黄河,直捣敌营,势不可挡,威震敌国。

然而祖逖性格刚直,不阿谀奉承权贵,因此虽然功高震主,却不被当时的人所重视。

等到晋朝东迁,祖逖也随着迁都,于是定居在江左。

尽管住在南方,但他心系中原,常常怀有忧国忧民的情怀。

每当有战事,他必定请求北伐,以报答国家的恩情。

然而祖逖年纪已高,多次请求北伐,但朝廷以他年老多病为由,屡次不允许。

祖逖忧心如焚,最终因病去世。

临终前,他留下遗命给儿子祖约,说:“我生前是晋朝的臣子,死后应当成为晋朝的鬼魂。

我死后,你应该继承我的志向,北伐中原,不要忘记先帝的嘱托。

”祖约遵从父亲的遗命,继承了父亲的志向,北伐中原,虽然未能成功,但他的忠义之心,足以流传后世。

祖逖文言文翻译

祖逖文言文翻译

祖逖文言文翻译祖逖文言文翻译祖家为北地大族,世代都有两千石的高官。

祖逖少年时生性豁荡,不拘小节,轻财重义,慷慨有志节,常周济贫困,深受乡党宗族敬重。

他成年后发奋读书,博览书籍,涉猎古今,时人都称其有赞世之才。

下面是小编整理收集的祖逖文言文翻译。

欢迎阅读!《祖逖》初,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晋室之乱,非上无道而下怨叛也,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从前,范阳有一个叫祖逖的人,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外族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自强奋发,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祖逖这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招募士兵。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考古文 《祖逖》
《资治通鉴》
原文:
初,范阳祖z ǔ 逖t 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zh ǔ 簿b ù,同tong 寝q ǐn
,中夜闻鸡鸣,蹴c ù 琨k ūn 觉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ru ì以为军j ūn 谘z ī祭酒。

逖居京口,
纠ji ū 合h é 骁xi āo 健ji àn ,言于睿曰:“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ji 千人廪l ǐn ,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zh ào 募m ù。

逖将ji àng 其部曲q ǔ百余家渡江,中流,击j ī 楫j í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hu ái 阴,起冶y ě
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译文:
当初,范阳人祖逖,年轻时就有大志向,曾与刘琨一起担任司州的主簿,与刘琨同寝,夜半时听到鸡鸣,他踢醒刘琨,说:“这不是令人厌恶的声音。

”就起床舞剑。

渡江以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祖逖住在京口,聚集起骁勇强健的壮士,对司马睿说:“晋朝的变乱,不是因为君主无道而使臣下怨恨叛乱,而是皇亲宗室之间争夺权力,自相残杀,这样就使戎狄之人钻了空子,祸害遍及中原。

现在晋朝的遗民遭到摧残伤害后,大家都想着奋发杀敌,大王您确实能够派遣将领率兵出师,使像我一样的人统领军队来光复中原,各地的英雄豪杰,一定会有闻风响应的人!”司马睿一直没有北伐的志向,他听了祖逖的话以后,就任命祖逖为奋威将军、
豫州刺史,仅仅拨给他千人的口粮,三千匹布,不供给兵器,让祖逖自己想办法募集。

祖逖带领自己私家的军队共一百多户人家渡过长江,在江中敲打着船桨说:“祖逖如果不能使中原清明而光复成功,就像大江一样有去无回!”于是到淮阴驻扎,建造熔炉冶炼浇铸兵器,又招募了二千多人然后继续前进。

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祖zǔ 逖tì( ) 主zhǔ 簿bù( )
骁xiāo 健jiàn ( ) 戎róng 狄dí( ) 郡jùn 国guó( )
铠kǎi 仗zhàng (
) 召zhào 募mù( ) 铸zhù 兵bīn g
( )
2.解释句中加点的字词。

⑪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因:于是,就
⑫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既:已经
⑬睿素无北伐之志。

素:从来,向来
⑭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

将:率领,带领
⑮大王诚能命将出师。

诚:果真,果然
3.把下面的句子译成现代汉语。

⑪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

等到渡江之后,左丞相司马睿让他担任军咨祭酒。

⑫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

如今沦陷区的人民已然遭到残害,人人都想着奋发自励。

⑬祖逖不能清中原而济者,有如大江。

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

4.文学常识填空。

《祖逖》选自___资治通鉴_____,这是我国最大的一部_编年体___体通史。

主编者_司马光_____,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点击思维
1.《资治通鉴》,北宋司马光撰。

294卷,又考异、目录各30卷。

编年体通史。

内容以政治、军事为主,略于经济、文化。

2.结合注释,理解课文的内容,用简练的语言叙述文章的主要内容。

名师导学
1.理清结构:闻鸡起舞年轻时胸怀大志
请缨北伐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中流击楫矢志不渝、义无反顾的决心
2.语言特色:
《资治通鉴》体例严整,文笔简洁流畅,内容博大精深。

人们可以从《资治通鉴》所记载的丰富史料中,了解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等方面的状况,得到宝贵的经验。

《祖逖》一文在语言运用上很好的体现出了简洁流畅的特色。

3.把握重点:
本文主要通过具体事例的描写,表现了晋朝爱国名将祖逖素怀大志、忧国忧民的品格及为收复失地大胆进言、身体力行的胆识。

第一段,闻鸡起舞,表现祖逖年轻时便胸怀大志。

古人有迷信说法,认为半夜鸡鸣是恶之兆;祖逖认为半夜鸡鸣正可以令人觉醒,振奋精神,所以说“此非恶声也”。

刘琨是祖逖的朋友,晋室渡江南迁后,任侍中太尉,一直坚守并州(今山西省太原市),因孤军无援,兵败遇害。

第二段,请缨北伐,表现祖逖收复中原的强烈愿望。

祖逖慷慨陈词,请求统军北伐,得到的却只有千人的军饷,连铠甲兵器都没有。

胸怀收复中原大志的祖逖与“素无北伐之志”的司马睿,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第三段,中流击楫,表现祖逖矢志不渝、义无反顾的决心。

请注意,祖逖不是率领晋军北伐的,他只带着自己的部属一百多家人,他的胆识和志气,实在不得不叫人佩服。

4.质询疑点:
祖逖认为晋王朝战乱不断的原因是什么?如何才能改变这种局面?
由于皇族宗室争权夺利,自相残杀,从而让戎狄乘虚而入,屠戳中原。

任命将帅出师北伐,激起沦陷区人民奋起反抗的斗志,赢得天下英豪的响应,定能取得北伐的成功。

【导读】
祖逖少有大志,中夜闻鸡鸣,起床舞剑,后来“闻鸡起舞”就成了有志者及时奋发的典故。

东晋王朝偏安于建康(今南京市),祖逖力主北伐,收复失地。

他征募士兵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情辞慷慨。

宋以后的诗文多用“中流击楫”这个典故比喻收复失地的决心。

范阳祖逖(tì),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②,同寝,中夜闻鸡鸣,蹴(cù)琨觉(jué),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ruì)③以为军谘祭酒④。

逖居京口⑤,纠合骁健,言于睿曰:
“晋室之乱,由宗室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⑥乘隙,毒流中土。

今遗民⑦既遭残贼⑧,人思自奋。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⑨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威将军、豫州刺史,给(jǐ)千人廪(lǐn)⑩,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节选自《资治通鉴?晋纪十》。

《资治通鉴》是我国最大的一部编年体的通史。

主编者司马光(1019―1086),字君实,北宋著名的史学家。

祖逖(266―321),东晋时人。

曾在十分困难的情况下,收复了黄河以南的大片失地。

55岁时病逝于雍丘(今河南杞县)。

②【司州主簿】官职名,主管文书簿籍。

司州,治所在今河南省洛阳市。

③【睿】司马睿,袭封琅琊王,后西晋灭亡,睿在建康即位,为东晋元帝。

④【军谘祭酒】官职名,军事顾问。

⑤【京口】今江苏镇江市。

⑥【戎狄】旧指我国北方的民族。

⑦【遗民】沦陷区的人民。

⑧【残贼】残害。

⑨【郡国】这里指全国各地。

郡,县级以上的行政区。

国,晋王朝分封的藩国。

⑩【廪】米仓,这里指军饷。

【部曲】汉朝军队建制,这里指军队。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有如大江】古人设誓之辞。

意思是:我祖逖如果不能肃清中原的敌人再渡江回来,就像这大江的水,一去不回头。

济,渡过江河。

【探究和练习】
一、阅读课文,用口语讲述祖逖的故事。

二、查字典,看注解,写出下列句中加点字的读音和意义。

1. 中夜闻鸡鸣,蹴琨觉(蹴:觉:)
2. 大王诚能命将出师(诚:将:)
3. 不给铠仗,使自召募(给铠仗:)
4.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将:楫:)
三、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在文中的意思。

1. 曰:“此非恶声也!”因起舞。

(因:)
2.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谘祭酒。

(及:以为:)
3. 睿素无北伐之志(素:)
4. 遂屯淮阴(遂:)
四、把下列短语翻译成现代汉语,注意词语在句中的意义。

1. 纠合骁健――
2. 望风响应――
3. 自相鱼肉――
4. 起冶铸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