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

合集下载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

目录课程设计任务书 (1)教学楼首层平面图 (4)工程地质条件表 (5)课程设计指导书 (6)教学楼首层平面大图 (19)《地基与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1、了解一般民用建筑荷载的传力途径,掌握荷载计算方法;2、掌握基础设计方法和计算步骤,明确基础有关构造;3、初步掌握基础施工图的表达方式、制图规定及制图基本技能。

二、设计资料工程名称:中学教学楼,其首层平面见附图。

建筑地点:标准冻深:Z0 =地质条件:见附表序号工程概况:建筑物结构形式为砖混结构,采用纵横墙承重方案。

建筑物层数为四~六层,层高 3.6m,窗高 2.4m,室内外高差为0.6m。

教室内设进深梁,梁截面尺寸b×h=250×500mm,其上铺钢筋混凝土空心板,墙体采用机制普通砖MU10,砂浆采用M5砌筑,建筑物平面布置详见附图。

屋面作法:改性沥青防水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220mm厚(平均厚度包括找坡层)水泥珍珠岩保温层一毡二油(改性沥青)隔气层20mm厚1:3水泥砂浆找平层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2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刷两遍大白楼面作法:地面抹灰1:3水泥砂浆20mm厚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或180mm厚)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m厚刷两遍大白材料重度:三毡四油上铺小石子(改性沥青)0.4KN/m2一毡二油(改性沥青)0.05KN/m2塑钢窗0.45KN/m2混凝土空心板120mm厚 1.88KN/m2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180mm厚 2.37KN/m2水泥砂浆20KN/m3混合砂浆17KN/m3浆砌机砖19KN/m3水泥珍珠岩制品4KN/m3钢筋混凝土25 KN/m3屋面、楼面使用活荷载标准值附表—2注:表中使用活荷载仅用于教学楼,黑龙江省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地基承载力特征值表三、设计要求1、结构布置方案:中学教学楼结构类型为砖混结构,纵墙承重方案。

2、基础方案: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3、基础材料:混凝土采用C20,钢筋采用HPB235级。

某二层砖混结构私房结施图

某二层砖混结构私房结施图
基础平面布置图基础底面标高均为-1.500m.基础底面进入持力层不小于300mm,基坑超挖说明 1.基础形式为条形基础+独立基础,持力层为老土层,按fak=180kpa进行设计。130001300021002500190025002100810027501300405021001900190025002100810027501300405025001900部分须用C15细石砼换填后方可进行下道工序施工。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400780620700700700700700700780620J-1J-1柱定位平面图13000130002100250019002500210081004050210019001900250021008100405025001900GZ1GZ1GZ1GZ1KZ1KZ11201201201201201201201202801201251251202801251251201201201201201201201201:1001:1001:30700700100500400500100700700100575250575100-1.100-1.500100400250250J-1C15砼垫层111-110014001001:30KZ1KZ1说明:1.柱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5。2.若实际地质条件不能满足fak=180kpa,则必须通知设计人员重新设计。2.KZ1标高为基础顶面~8.025。2280024060-1.5001203001206060602-21:30100160160100100C15砼垫层2402402%%131142%%13114%%1308@100/200GZ11:20说明:1.GZ1标高为基础顶面~6.300%%1308@100/200一层梁配筋平面图1:1001300

农村别墅砖混楼房型结构cad设计图

农村别墅砖混楼房型结构cad设计图
)洞口>2.1m2%%13116(仅用于240%%1306@2002%%131122%%13112h-0.120250%%1306@150(2).QL1注:以圈梁代过梁洞口加筋详本页说明,遇洞口时箍筋不小于1.2.基础施工完毕后四周应及时回填土,回填前应清除基坑中杂物,回填应在相对特征值按fak=120 KPa设计,地基承载力1.基础采用墙下条形基础。本工程基础图仅供参考,待正式地质报告出来经核查无误后方可使用。,建筑总高度为11.200m 本工程为地上三层砖混结构30mm相邻现浇板高差小于时板面负筋可弯折连通;未注明的板300mm100mm120mm%%1306@250.系列用于箍筋、拉接筋末端大样详见 03G101-1.钢筋接头:>25mm钢筋直径2.四.地基基础及回填土0.95.压实系数<300mm,两侧或四周同时均匀进行,并分层夯实,每层虚铺厚度时采用机械连接;其余均可采用搭接。22五.主体结构活荷载标准值:2一.工程概况板面筋应特直径或边长小于 的板上留洞,板筋绕过洞口,板筋不截断。所有钢筋质量必须符合国家建筑用钢标准。6mm,焊缝质量检验等级为二级。级钢筋之间的焊接、钢板间的焊接。级钢筋之间的钢筋之间的焊接。222其他均为22.0 KN/M2.5 KN/M阳 台:0.5 KN/M0.55 KN/M11.面筋之分布筋均为9.凡预应力空心板缝>50均按现浇板带处理。用C20细石混凝土灌实。别注意架空高度严防踩踏,现浇板在梁上支撑长度不小于 ,在砖墙上支撑长度不小于 ;10.预应力空心板选用02YG201图集,板长不合模数按上一档板选用。板缝50>B>20本工程无法铺预制板时采用现浇板带,现浇板带120厚,%%13010@100,分布筋%%C6@250.5第4.4通长拉结筋,并锚入相关构造柱。02YG001-12%%1306@300页要求。(m),其余

砖混住宅结构墙下条形基础宽度设计

砖混住宅结构墙下条形基础宽度设计
曰= B: 3 代入 式( ) 4 办公楼等应对 基底宽 度进 行合 理的调 整。 当地基 承 载力较 低, 基底宽度较大 时 , 底 宽度调 整问题 更应 引起重 视 。本 基 方法补偿 的原 则是“ 局部不足 , 局部补偿” 对基础 薄弱处进行 补偿 , 与以往对基础 全长 加宽 补偿方法 相 比, 经济 性及适 用 () 5
然基础具有经济性及灵活性 , 方便施 工 , 基础材料选取 方便 ,
通常能在较小 的埋深 内, 把基 础底 面积扩大 到所需 的面积 , 因而成为砖混住宅基础 最常采用 的一种形式 。从 基础 受力 特点分 析 , 扩展式基础仍 为一 板式基 础 , 础地板 的厚 度应 基 满 足抗 冲切 的要求 , 并按板的受力分析进行抗剪及抗弯强 度
荷载作用线位 于同一垂线上 , 避免基础 发生倾斜 。
Pk≤
4 ( 7d + 3+ o 一 一 ' ) qx ( , 7 G q
)0 =
式 中: k P ——相应于荷载 效应 标准组合时的基础底面处 的平 均压力值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ka ; (P )
— — .
舍去负根
修正后 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k a。 (P ) b=7— -j
l6 0






2O 年第 1 ( O7 期 总第 1 期) 1 5
砖 混 住 宅 结 构 墙 下 条 形 基 础 宽 度 设 计
王 勇, 范 浩
10 0 5 ,0 6) ( 哈尔滨工业大学建筑设计研究院 。 哈尔滨
【 要】 简要概述了多层砖混住宅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计算时纵横墙相交接处基础面积重叠及基础底面积 摘
而不需 调整 , 只需调整边节点和 中节点 即可( Ⅲ型基础面 Ⅱ、

(完整word版)砖混结构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

(完整word版)砖混结构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

砖混结构条形基础设计计算书一、总则本工程为北京某校内的集体宿舍,拟定层数为五层砖混结构建筑物。

根据建筑地基勘察报告初步确定基础类型及相关的设计。

二、基础类型简明勘察报告资料:a)地形地物概述:现场为空地,地形较平坦,地面标高39。

15m~39.60m。

b)地下水概述:1、勘察时实测水位:本次钻探深10m,标高为29。

20m,未见到地下水。

2、历年最高水位:1959年最高水位为38。

20m。

3、地下水水质侵蚀性:根据附近已有资料,水质无侵蚀性。

c)土质土层概述:表层为杂填土①层,γ=18kN/3m,含大量砖块灰渣及生活垃圾,疏松,稍湿,厚约2。

0m。

其下为粉质粘土②层,黄褐色,其物理力学性质指标见附表,厚约4。

5m,f ak=180kPa。

第三层为细砂③,本次勘探做了标准贯入试验,指标详见地质剖面图,f ak=250kPa.由此确定基础类型为:浅埋天然条形基础。

三、基础埋深根据勘察报告中的土质土层概述,①层土为疏松的杂填土,属于软弱土层,其厚约2m,而下部②层土为良好土层,应选取下部良好土层作为持力层,因此将基础埋深设为2.1m。

(d=2.1m)四、确定地基承载力由土质土层概述知:fak=180kPa,且基础埋置深度大于0。

5m,可算fa= fak+ηbγ(b—3)+ηdγm(d—0。

5)由于②层土的e大于0.85,经查表得ηb的大小为0,ηd的大小为1.0。

γm=(18*2+18.06*0.1)/2.1=18 kPa因此fa=180+1。

0*18(2。

1-0.5)=208.8 kPa五、基础底面尺寸设计。

(建工)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

(建工)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

《土力学与地基基础》课程设计第一部分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一、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题目某教学楼采用毛石条形基础,教学楼建筑平面如图4-1所示,试设计该基础。

(二)设计资料⑴工程地质条件如图4-2所示。

⑵室外设计地面-0.6m ,室外设计地面标高同天然地面标高。

⑶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值分别为外纵墙∑F 1K =558.57kN ,山墙∑F 2K =168.61kN ,内横墙∑F 3K =162.68kN ,内纵墙∑F 4K =1533.15kN 。

⑷基础采用M5水泥砂浆砌毛石,标准冻深为1.2m 。

(三)设计内容⑴荷载计算 (包括选计算单元、确定其宽度)。

⑵确定基础埋置深度。

⑶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

⑷确定基础的宽度和剖面尺寸。

⑸软弱下卧层强度验算。

⑹绘制施工图(平面图、详图)。

(四)设计要求⑴计算书要求 书写工整、数字准确、图文并茂。

⑵制图要求 所有图线、图例尺寸和标注方法均应符合新的制图标准,图纸上所有汉字和数字均应书写端正、排列整齐、笔画清晰,中文书写为仿宋字。

⑶设计时间 三天。

二、墙下条形基础课程设计指导书(一)荷载计算1.选定计算单元 对有门窗洞口的墙体,取洞口间墙体为计算单元;对无门窗洞口的墙体,则可取1m 为计算单元(在计算书上应表示出来)。

2.荷载计算 计算每个计算单元上的竖向力值(已知竖向力值除以计算单元宽度)。

(二)确定基础埋置深度dGB50007-2002规定d min =Z d -h max 或经验确定d min =Z 0+(100~200)mm 。

式中 Z d ——设计冻深,Z d = Z 0·ψzs ·ψzw ·ψze ;Z 0——标准冻深;ψzs ——土的类别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1;ψzw ——土的冻胀性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2;ψze ——环境对冻深的影响系数,按规范中表5.1.7-3;(三)确定地基承载力特征值f a)5.0()3(m d b ak a -+-+=d b f f γηγη式中 f a ——修正后的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 );f ak ——地基承载力特征值(已知)(kPa);ηb 、ηb ——基础宽度和埋深的地基承载力修正系数(已知);γ——基础底面以下土的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 3);γm ——基础底面以上土的加权平均重度,地下水位以下取浮重度(kN/m 3);b ——基础底面宽度(m ),当小于3m 按3m 取值,大于6m 按6m 取值;d ——基础埋置深度(m )。

结构设计案例细节对比

结构设计案例细节对比

结构设计案例细节对比咱今儿个就来唠唠结构设计案例的细节对比。

先说说咱遇到的两个住宅结构设计案例哈。

第一个案例呢,是个传统的砖混结构住宅。

这房子啊,在基础设计上就比较中规中矩,用的是条形基础。

为啥呢?因为这块地的土质还比较均匀,承载能力也还过得去,条形基础就像给房子打了个稳稳当当的脚。

在墙体布局上啊,那可真是横平竖直的,一间间屋子就跟搭积木似的规规矩矩。

房间的大小也是比较常规的,客厅大概三十平米,卧室十几平米,空间划分得那叫一个清清楚楚,就像把一块蛋糕切成一块一块的。

不过呢,这也有个小问题,就是空间灵活性比较差。

你要是想把两个小卧室打通成一个大卧室,那可不容易,因为好多墙都是承重墙,动不得,就像一个人身上有好多骨架不能乱拆一样。

再看看第二个住宅结构设计案例,这个就有点酷了,是个框架结构的住宅。

基础用的是筏板基础,为啥呢?这块地的地质情况稍微有点复杂,地下水位也有点高,筏板基础就像一个大板子一样,把整个房子稳稳地托在水上(当然这是夸张的说法啦)。

这个房子的墙体就很有特点了,大部分都是非承重墙。

这就好比房子的骨架是框架,墙体就像挂在骨架上的布帘,想怎么改空间就怎么改。

客厅和餐厅之间没有实实在在的墙隔开,就用了个漂亮的隔断,感觉空间特别通透。

而且啊,这个房子的阳台设计也很巧妙,不是那种传统的伸出去一块,而是和客厅通过一个大的弧形落地窗连接,感觉客厅都变大了好多。

不过呢,框架结构也有它的小麻烦,就是造价相对砖混结构要高一些,就像你买东西,功能多了、设计巧了,价格自然就上去了。

再来说说两个商业建筑的结构设计案例对比。

有一个商场的结构设计是采用了钢结构。

这钢结构啊,就像搭乐高一样,那些钢梁和钢柱拼起来可快了。

在空间利用上那叫一个绝,因为钢结构的柱子相对比较细,不像混凝土柱子那么粗笨,所以在商场内部,视线很开阔,你从这头能一眼望到那头,逛街的时候感觉特别敞亮。

而且钢结构的延展性好,对于那种造型奇特的商场外立面设计来说,简直是完美搭档。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详细]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例题[详细]

、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设计.某办公楼为砖混承重结构,拟采用钢筋混凝土墙下条形基础.外墙厚为370米米,上部结构传至000.0±处的荷载标准值为K F = 220kN/米,K M =45kN ·米/米,荷载基本值为F=250kN/米, 米=63kN .米/米,基础埋深1. 92米(从室内地面算起),室外地面比室内地面低0.45米.地基持力层承载力修正特征值af =158kPa.混凝土强度等级为C20 (cf = 9. 6N/米米Z ),钢筋采用HPB235级钢筋()2210mm fyN =.试设计该外墙基础.解:(1)求基础底面宽度b基础平均埋深:d=(1.92×2一0. 45)/2=1. 7米基础底面宽度:b =md f F G K77.1=-γ初选b=1.3 × 1.77=2.3米 地基承载力验算.517.12962max+=++=b M b G F P KK K k=180.7kPa <l.2af =189.6kPa 满足要求(2)地基净反力计算.aj a j b Mb F P b Mb F P KP =-=-=KP =+=+=2.375.717.10862.1805.717.10862min2max(3)底板配筋计算.初选基础高度h=350米米,边缘厚取200米米.采用100米米C10的混凝土垫层,基础保护层厚度取40米米,则基础有效高度ho =310米米.计算截面选在墙边缘,则1a =(2.3-0.37)/2=0.97米该截面处的地基净反力Ij p =180.2-(180.2-37.2)×0.97/2.3=119.9kPa计算底板最大弯距()()221max max 97.09.1192.180261261⨯+⨯⨯=+=I a p P M j j=m m ⋅KN 3.75计算底板配筋mmf h M y 12852103109.0103.759.06max ⨯⨯⨯=选用14φ@110㎜()21399mm A s =,根据构造要求纵向钢筋选取8φ@250()20.201mm As=.基础剖面如图所示:用静力平衡条件求柱下条形基础的内力条件:下图所示条形基础,底板宽,b=2.5米其余数据见图要求:1.当5.01=x 时,确定基础的总长度L,要求基底反力是均匀分布的.2.按静力平衡条件求AB 跨的内力. 解:1.确定基础底面尺寸各柱竖向力的合力,距图中A 点的距离x 为mx 85.7554174017549602.417402.1017547.14960=+++⨯+⨯+⨯=基础伸出A 点外1x =0.5米,如果要求竖向力合力与基底形心重合,则基础必须伸出图中D 点之外2x .2x =2×(7.85+0.5)-(14.7+0.5)=1.5米(等于边距的31)基础总长度L =14.7+0.5+1.5= 16.7米 2.确定基础底面的反力mL F p KN=+++==∑3007.16554174017549603.按静力平衡条件计算内力(下图)m M A ⋅KN =⨯⨯=385.0300212404554150V 1500.5300 A -=-=KN=⨯=右左A VAB 跨内最大负弯矩的截面至A 点的距离3005541=a -0.5=1.35米,则:()()()KN-=-=KN =-+⨯=⋅KN =⨯-+⨯⨯=⋅KN -=⨯-+⨯⨯=I 8841740856V 8565542.45.03009872.45542.45.03002123435.155435.15.030021B 22右左B B V mM m M筏形基础底面尺寸的确定条件:有一箱形基础,已知沿长度方向,荷载效应准永久组合与基础平面形心重宽度 方向竖向准永久组合与基底形心之间有偏心,现取一个柱距,上部结构传到地下室顶板的 荷载大小和位置,以及地下室自重的大小和位置见下图要求:当1a =0时,确定2a 的取值范围.←箱形基础受力图解:取地下室总宽为h,长度方向为单位长度,则 A =l ×h =h226161hh w == 根据《规范》式(8.4.2),要求偏心距hh h A we 0167.061.01.02==≤上部结构和地下室荷载的合力R =∑iN +G =7100+13500+9000+3200=32800kN合力R 到左边1N 作用点的距离为xxR =32800x =13500 × 8000+9000 × 14000+3200 × 7330.得 mm x 7849=基底宽2114000a mm a h ++=,因01=a ,故214000a mm h +=第一种情况,合力在形心左侧,则mm h h e h162400167.0784978492=+=+=2a =14000-h =16240一14000=2240米米第二种情况,合力在形心右侧,则h e h0167.0784978492-=-=mm h 15190=140002-=h a =15190-14000=1190米米当2a 在1.19米~2.24米范围内,可以满足A we 1.0≤的规定.如下图所示,某厂房作用在某柱下桩基承台顶面的荷载设计值F=2000kN,mM y ⋅KN =300 ,地基表层为杂填土,厚1.8米;第二层为软粘土,厚为7. 5米,sq = 14kPa;第三层为粉质粘土,厚度为5米多,sq =30kPa,pq =800kPa.若选取承台埋深d =1.8米,承台厚度1.5米,承台底面积取2.4米×3.0米.选用截面为300米米×300米米的钢筋混凝土预制桩,试确定桩长L 及桩数n,并进行桩位布置和群桩中单桩 受力验算.解:(1)确定桩长Z.根据地质资料,将第三层粉质粘土层作为桩端持力层较好,设桩打人第三层的深度为5倍的桩径,即5×0.3=1.5米.则桩的长度L为:L= 0.05+7.5+1.5=9.05米取L=10米(包括桩尖长度)(2)确定单桩竖向承载力设计值R.由经验公式∑=+=niisipppalquAqR1进行计算aR=800 ×23.0+ 4×0.3×(14×7.5+30×1.5)=259.2kN 预估该桩基基桩的根数n>3,故单桩竖向承载力值为:R=1.2a R== 1 .2 ×252=302.4kN(3)确定桩数n承台及其以上土的平均重量为: G =Ad G γ=20×2.4×3.0×l.8=259.2kN桩数n 为:n=(1.1~1.2)=+A GF 8.22~8.96根取n=8根(4)桩在承台底面上的布置.桩的中心距S =(3~4)d =(3~4) ×0.3=0. 9~1. 2米o 桩位的布置见下图 (5)群桩中单桩的受力验算.单桩所受的平均竖向力为:KN =<=+=+=N 4.3024.28282.2592000R n G F 满足群桩中单桩所受的最大、最小竖向力为:⇒±=±+=∑554.2822maxmaxmin iY x x M n G F N8.22688.3624.3022.12.1338min max >KN =KN =⨯=<=N R N由以上计算可知,单桩受力能够满足要求.2、某框架结构办公楼柱下采用预制钢筋混凝土桩基.建筑物安全等级为二级.桩的截面为300米米 ×300米米,桩的截面尺寸为500米米×500米米,承台底标高-1.7O 米,作用于室内地面标高±0.000处的竖向力设计值F =1800kN,作用于承台顶标高的水平剪力设计值V =40kN,弯矩设计值米=200kN ·米,见下图.基桩承载力设计值R =23OkN,(210mm f c N =,21.1mm f t N =),承台配筋采用Ⅰ级钢筋(2210mm f y N =).试设计该桩基.解:(1)桩数的确定和布置.按试算法,偏心受压时所需的桩数n 可按中心受压计算,并乘以增大系数μ=1.2~1.4,即39.92.12301800=⨯==μR F n取9根,设桩的中心距:S =3d =3×300=900米米.根据布桩原则,采用图示的布桩形式 (2)基桩承载力验算.取0γ =1.0则0γN==+n G F 0γ 1×92.1207.14.24.21800⨯⨯⨯⨯+=KN =<KN 230226R⎥⎥⎦⎤⎢⎢⎣⎡++=∑2max 00max0i x x M n G F N γγ=269.7<KN =2762.1R=N min 0γ226-43.7=182.3kN>0(3)承台计算.1)冲切承载力验算. (a)受柱冲切验算.设承台高度h = 900米米,则承台有效高度Ho=900-75=825米米9180018001-=-=∑i Q F F =1600kN23002500900--==oy ox a a = 500米米>0. 2ho = 33㎜且<=0h 825米米;606.082550000=====h a h a oy ox oy ox λλ而893.02.072.0=+==ox oy ox λββ则2()()[]h f a h a bt ox c oy oy cox+++ββ=3242kN >10F γ= 1×1600kN(满足)(b)受角桩冲切验算.KN =+=+==∑7.2437.43918002max 01ima x x M N F N N==y x a a 11500米米606.0825500010111=====h a h a y x y x λλ而60.02.048.0111=+==x y x λββ所以对角桩的冲切验算为:2011121122h f c a c a t x y y x ⎥⎦⎤⎢⎣⎡⎪⎭⎫ ⎝⎛++⎪⎪⎭⎫⎝⎛+ββ=762.3×310N= 762.3 kN> 10N γ=1 × 243.7 = 243.7kN(满足)2)斜截面受剪承载力验算V=max3N =3×243.7=731kN,mma a y x 500==606.082550000=====h a h a y x y x λλ而133.03.012.0=+=x λβ则截面计算宽度为:11201015.01y y y y b b b h h b b ⎥⎥⎦⎤⎢⎢⎣⎡⎪⎪⎭⎫ ⎝⎛--===1782米米验算斜截面受剪承载力:=00h b f c β0.133×9.6×1782×825=1877.1×310=1877.1kN>V 0γ=1×731=731kN( 满足 )1、某一砖混结构的建筑采用条形基础.作用在基础顶面的竖向荷载为kF =135kN/米,基础埋深0.80米.地基土的表层为素填土,1γ=17.8kN/米3,层厚1h = l.30米;表层素填土以下是淤泥质土,2γ=18. 2kN/米,承载力特征值a k f KP =75,层厚1h= 6.80米.地下水位埋深l.30米.拟采用砂垫层地基处理方法,试设计此砂垫层的尺寸.(应力扩散角30=θ,淤泥质土dη=1.0)解:(1)采用粗砂垫层,其承载力特征值取kf =150kPa,经深度修正后砂垫层的承载力特征值为:γηd k a f f +=(d-0.5)= 150+1.O ×17.8×(0.8-0.5)=155.3kPa (2)确定条形基础的宽度b:b=97.08.0203.15513520=⨯-=-d f F ,取b=1.0米(3)砂垫层厚度.z=0.8米(4)砂垫层底面土的自重应力czpczp =17.8 ×1.3+(18.2-10)×(0.8+l.2-l.3)=28.9kPa(5)砂垫层底面的附加应力z p因z/b 大于0.5,取应力扩散角30=θ基底压力kp =(135+0.8×1.0×20)/1.0=151kPa基底处土的自重应力cp =17.8×0.8=14.2kPa,则()5.632=+-=θtg b p p b p c k z kPa(6)垫层底面淤泥质土的承载力:()5.0-+=d f f d k az γη=75+1.0×17.8×(1.6-0.5)=94.6kPa(7)验算垫层底面下软弱下卧层的承载力:czz p p +=63.5+28.9=92.4kPa<azf = 94.6kPa,满足要求.(8)确定垫层宽度/b :/b =b +2tg θ= 1.0+2×tg30=2.15米2、一独立柱基,由上部结构传至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 = 1520kN,基础底面尺寸为3.5米 ×3.5米,基础埋深 2.5米,如下图所示.天然地基承载力不能满足要求,拟采用水泥土搅拌桩处理基础下淤泥质土,形成复合地基,使其承载力满足要求.有关指标和参数如下:水泥土搅拌桩直径D=0.6米,桩长L=9米;桩身试块无侧限抗压强度=cu f 2000kPa;桩身强度折减系数η= 0.4;桩周土平均摩阻力特征值sq =11kPa;桩端阻力pq =185kPa;桩端天然地基土承载力折减系数α=0.5;桩间土承载力折减系数奸β=0.3.计算此水泥土搅拌桩复合地基的面积置换率和水泥土搅拌桩的桩数. 解:(1)求单桩承载力aR .桩的截面积222283.06.044m D A P ===ππ根据桩身材料:Pcu a A f R η==0.4×2000×0.283= 226.4kN 根据桩周土和桩端土抗力:pp p s a q A l q R αμ+==10×3.14×0.6×9+0.5×0.283×185=21.7kN则取aR = 212.7kN(2)求满足设计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特征值spkf基底压力P (即要求的复合地基承载力)5.35.3205.25.35.31520⨯⨯⨯⨯+=+=A G F p K K =174.1 kPa 即=spkf =174.1kPa(3)求面积置换率米和桩数n.将spkf =174.1kPa,aR =212. 7kN,=β0.3,sk f =75kPa,P A =0.283㎡代人式(1)()m A R mf Paspk -+=1βsk f(1)即()7513.0283.07.2121.174⨯-+⨯=m m 解之得米=0.208则桩数283.05.35.3208.0⨯⨯==P A mA n =9根,n =9根,桩的平面布置见下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砖混结构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Document number:NOCG-YUNOO-BUYTT-UU986-1986UT墙下条形基础设计实例根据设计资料、工程概况和设计要求,教学楼采用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基础材料选用C25混凝土,=t f mm 2;HPB235钢筋,=y f 210N/mm 2.。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见附图-1所示。

下面以外纵墙(墙厚)基础为例,设计墙下钢筋混凝土条形基础。

(一)确定基础埋深已知哈尔滨地区标准冻深Z o =2m,工程地质条件如附图-1所示:附图-1 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根据建筑场地工程地质条件,初步选择第二层粉质粘土作为持力层。

根据地基土的天然含水量以及冻结期间地下水位低于冻结面的最小距离为8m ,平均冻胀率η=4,冻胀等级为Ⅲ级,查表7-3,确定持力层土为冻胀性土,选择基础埋深d=。

(二)确定地基承载力1、第二层粉质粘土地基承载力查附表-2,地基承载力特征值aK f = KPa 按标准贯入试验锤击数N=6,查附表-3,aK f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2、第三层粘土地基承载力查附表-2,aK f =135 KPa ,按标准贯入锤击数查表-3,aK f =145 KPa ,二者取较小者,取aK f =135 KPa 。

3 、修正持力层地基承载力特征值根据持力层物理指标e =, I L =,二者均小于。

查教材表4-2 =b η,=η(五)计算上部结构传来的竖向荷载 KF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外纵墙荷载传递途径为: 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外纵墙→墙下基础→地基附图2 教学楼某教室平面及外墙剖面示意图1、外纵墙(墙厚)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为计算单元(见附图-2) (1) 屋面荷载 恒载:改性沥青防水层: m 21:3水泥沙浆20m m 厚: ⨯20=m 2 1:10 水泥珍珠岩保温层(最薄处100mm 厚+找坡层平均厚120mm ):×4=m 2改性沥青隔气层:m21:3水泥沙浆20mm 厚: ×20=m 2 钢混凝土空心板120mm 厚: m 2 混合沙浆20mm 厚: ×17=m 2 ————————————————————————————————————恒载标准值: m2恒载设计值:×=m2屋面活载标准值m2屋面活载设计值×=m2————————————————————————————————————屋面总荷载标准值+=m2屋面总荷载设计值+=m 2 (2)楼面荷载恒载:地面抹灰水泥砂浆20m m厚×20=m2钢筋混凝土空心板120m m厚m2天棚抹灰混合砂浆20m m厚×17=m2恒载标准值m2恒载设计值×=m2楼面活载标准值(教室)m2楼面活载设计值××*=m2————————————————————————————————————楼面总荷载标准值2×*+=m2楼面总荷载设计值m2注:*(3) 进深梁自重钢筋混凝土梁25××=m 梁侧抹灰17×××2=m ————————————————————————————————————梁自重标准值m 梁自重设计值×=m (4)墙体自重(注:窗间墙尺寸:×)窗重:××=浆砌机砖:19××(×)=墙双面抹灰:×(17+20)×(×)=————————————————————————————————————墙体自重标准值墙体自重设计值×=F(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进深/2+(进深梁重×进深/2+墙体自K重)÷开间×层数即:F=[+×5]×2+(×2+)÷×6=mK2、内纵墙(墙厚)基础顶面的荷载,取一个开间为计算单元对于纵横墙承重方案,内纵墙荷载传递途径:屋面(楼面)荷载→进深梁↘内纵墙→墙下基础→地基走廊屋面(楼面)荷载↗(1)屋面荷载(同外纵墙) m2(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 kN/m2(3) 进深梁自重(同外纵墙) m(4)墙体自重浆砌机砖:19×××=墙双面抹灰:×2×17××=————————————————————————————————————墙体自重标准值墙体自重设计值×=F(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进深/2+(进深梁重×进深/2+墙体K自重)÷开间×层数+[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走廊开间/2 ,即:F(+×5)×2+(×2+)÷×6+(+×5)×2= ++=m=K3、山墙(墙厚)基础顶面的荷载,取①轴山墙开间、1m宽为计算单元(1) 屋面荷载(同外纵墙) KN/m2(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 KN/m2(3)墙体自重浆砌机砖:19××=m墙双面抹灰:×(17+20)×=m ————————————————————————————————————墙体自重标准值m 墙体自重设计值×=mF(5)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开间/2+墙体自重×层数,即:KF=[+×5]×2+×6= mK3、内横墙(墙厚)基础顶面的荷载,取1m宽为计算单元(1) 屋面荷载(同外纵墙) KN/m2(2)楼面荷载(同外纵墙) KN/m2(3)墙体自重浆砌机砖:19××=m 墙双面抹灰:×2×17×=m ————————————————————————————————————墙体自重标准值m 墙体自重设计值×=mF(4)基础顶面的竖向力KF=[ 屋面荷载 + 楼面荷载×(层数-1)]×开间+墙体自重×层数,即:KF=[+×5]×+×6=mK(四) 求基础宽度1、外纵墙基础48.1)26.06.1(205.1939.230=+⨯-=⋅-=df F b G a kγm 取6.1=b m2、内纵墙基础01.2)6.06.1(205.1931.301=+⨯-=⋅-=d f F b G a k γm ,取1.2=b m3、山墙基础75.1)26.06.1(205.19309.272=+⨯-=⋅-=df F b G a kγm ,取4、内横墙基础30.1)6.06.1(205.1933.194=+⨯-=⋅-=d f F b G a k γm ,取4.1=b m(五) 计算基础底板厚度及配筋1、外纵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82.1946.19.230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555.0249.06.11=-=a m , 79.41555.082.1942121221=⨯⨯==a P M j 13.108555.082.1941=⨯==a P V j kN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先按8b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2.086.18===b h m取h==300mm h 0=300-40=260mm(3)受剪承载力验算23114026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 14.231=kN >V=基础底板配筋8502102609.01079.419.060=⨯⨯⨯==y s f h M A mm 2mm (A S =870mm 2),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

2、内纵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5.1931.21.301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865.0237.01.21=-=a m 4.72865.05.1932121221=⨯⨯==a P M j 4.167865.05.1931=⨯==a P V j kN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先按8b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26.081.28===b h m取3.0=h m =300mm , 26040300=-=h mm. (3)受剪承载力验算23114026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4.167=V kN基础底板配筋14732102609.0104.729.060=⨯⨯⨯==y s f h M A mm 2选用Φ16@130mm (1547=s A mm 2),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

3、山墙基础(1)地基净反力3.1939.109.27235.1=⨯==b F P j kPa (2)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705.0249.09.11=-=a m , 04.48705.03.1932121221=⨯⨯==a P M j27.136705.03.1931=⨯==a P V j kN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先按8b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24.089.18===b h m取3.0=h m 300=mm 260403000=-=h mm (3)受剪承载力验算23114026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14.231=kN >27.136=V kN基础底板配筋6.9772102609.01004.489.060=⨯⨯⨯==y s f h M A mm 2mm (A S =1026mm 2),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

4、内横墙基础 (1)地基净反力4.1874.13.19435.1=⨯==b F P j kPa 计算基础悬臂部分最大内力580.0224.04.11=-=a m52.31580.04.1872121221=⨯⨯==a P M j 7.108580.04.1871=⨯==a P V j kN 初步确定基础底版厚度先按8b h =的经验值初步确定,然后再进行受剪承载力验算。

175.084.18===b h m 取25.0=h m , 210402500=-=h mm(2)受剪承载力验算186690210100027.10.17.07.00=⨯⨯⨯⨯=bh f t hs βN=> 基础底板配筋 7942102109.01052.319.060=⨯⨯⨯==y s f h M A mm 2 mm (A S =808mm 2),分布钢筋选用Φ8@300 mm.。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