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调查
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创新意识的差异性研究——以山东省某高校904个样本为例

a e ma y i dc tr i ee c . 0 cu in :T e d 归 r n e b t e n y—c i n 0 r n n ia os df r n e C n l so f l h i[ e c ewe n o l . e hl a d n n—o l h l f h t g t h — d ny c i o e sa e a e u d t t
卷 调 查数 据 进 行 了分析 。本 研 究认 为 , 管独 生子 女 大 学 生 和 非 独 生 子 女 大 学 生 之 间在 许 多 的指 标 上 存 在 着相 同 尽 之 处 , 由于 其 家庭 经 济 条 件 和 家庭 关 注度 的 不 同 , 造 成 了二 者 在 性 格 、 济 用度 及 行 为 选 择 上 的 众 多 不 同 。 结 但 也 经 论 : 生 子 女 与 非 独 生 子 女 在 大 学阶 段 的差 异 性 并 未 消 失 , 独 家庭 在 其 社 会 化 中依 然扮 演 着 重要 的 角 色。 关 键 词 : 生 子 女 ;非独 生 子女 ; 新 意 识 ;差 异 性 独 创 中 图分 类 号 : 4 0 6 G 0— 5 文献标识码 : A 文 章 编 号 :0 6—2 1 (0 9 0 10 85 2 0 )3—0 9 — 4 0 1 0
— — —
0 a pls i a CO l g fSh nd ng Pr V nc sa Ex m p e 4 S m e n l e o a O 0 i e a n a e l
UU Y n c ,U a , H NG G 0 jn 0 g— e Y n S E u 一 u
第2 7卷 20 0 9年
总 第 16期 1 第 3期
科 学 ・ 济 ・ 会 经 社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偏常比较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偏常比较孙倩;陈图农;徐静【期刊名称】《临床精神医学杂志》【年(卷),期】2014(24)3【摘要】目的:探索独生子女大学生偏常人格的特征。
方法:采用一般情况调查表及人格障碍诊断问卷第4版(PDQ-4)对1244名大学本科生测试,采用美国精神障碍诊断与统计手册第5版(DSM-5)人格特质模式对10%被试评估,比较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偏常得分差异。
结果:1168份有效问卷(93.9%),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偏执型人格维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其余自评与他评人格偏常维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均﹥0.05),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偏常人格维度的性别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均﹤0.05)。
结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偏常人格无明显差异,偏常人格存在性别差异。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characteristics of deviated personality of the only-child undergradu-ates. Method:General information questionnaire and personality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PDQ-4)were ad-ministered to 1 244 undergraduates 10% of whom was assessed using personality trait model of DSM-5 section III. Deviated personalitywas compared between only-child and non-only child undergraduates. Results:The reliable questionnaires were 1 168(93. 9% ). There were not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on deviated personality di-mensions except paranoia between the only-child and non-only child undergraduates(all P﹥ 0. 05). Both only-child and non-only child undergraduates showed sex differences on the deviated personality dimensions (all P ﹤ 0. 05).Conclusion:The only-child undergraduates are not different on deviated personality from non-only child undergraduates. Sex differences on deviated personality are significant.【总页数】2页(P181-182)【作者】孙倩;陈图农;徐静【作者单位】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210029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脑科医院【正文语种】中文【中图分类】R749【相关文献】1.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比较研究 [J], 王月云;孙维权;陆芳;张晓方;周红;尹平2.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比较研究 [J], 许克毅;宋宝萍3.青年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征比较 [J], 涂敏霞4.城市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征的比较研究 [J], 李志5.独生子女士兵和非独生子女士兵主动性人格与心理应激关系的比较 [J], 苑春永;姜亦玲;陈福美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专科院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学生的心理及行为能力对比分析

付出, 理解人 、 懂得谦让 , 能站在他人的角度看 问题 , 能够
考 虑 他 人 的想 法 , 得 与 人 分 享 , 互 对 比 、 互 促 进 , 懂 相 相 有
困难可 以相互帮助 。有时也会 出现年龄 大的欺负年龄小 的, 让他干这干那 , 以老大 自居 , 自己偷 懒。也会 出现相 互争 吵的现 象 , 吵架 打闹 , 产生 小矛盾 , 并不会 破坏感 但 情还会加深感情 。
第1 1卷 第 3期 21 0 1年 3月
鸡 西 大 学 学 报
J URNAL O I O F JXIUNI RST VE I Y
V0 . 1 No 3 11 .
M . O 1 2 l
文 章 编 号 :6 2—65 ( 0 1 0 04 2 17 7 8 2 1 ) 3— 0 0—
医 学 高 等 专 科 学 校 8 8名 学 生 进 行 调 查 , 中 有 五 年 制 4 其
的学生 , 也有普专 的学生 , 独生子 女 的填采取访谈的形式进行调查。 我 们 随 机 调 查 8 8名 学 生 中有 独 生 子 女 12人 , 4 6 占
二 在 关 心 人方 面
调查总人数的 1 .0 。这个数据说明 , 91% 我校只有近五分 之一的独生子女 , 总体上看 , 从 不是很 多。在独生子女 中 男生 3 人 , 1 占独生 子女 的 1 .4 , 生 11人 , 9 1% 女 3 占独 生 子女的 8 .6 0 8 %。女生 比例高的原因 , 可能是 因为我校护 理专业人数基数大 , 护理 专业 女生 的 比例 又大。年龄从
在农 村的 1 , 8 0 %。从 这里 我们可 以看 出, 生 3人 占 . 2 独 子女主要 在城 市和城镇 , 农村 的独生子女是很少的。
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就业选择比较研究报告

目录摘要、关键词 (1)导言研究目的 (2)文献回顾:一、独生子女的概念 (2)二、调查回顾 (2)<一)就业社会环境一一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社会环境因素 (2)<二)高校教育理念的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学校因素3<三)家庭因素一一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家庭因素 (4)<四)影响大学生就业选择的学生个体因素 (5)<五)独生子女的就业选择和职业理想的价值取向 (6)<六)风笑天对于独生子女的研究 (8)三、评价................................... 9 研究方法和资料:资料分析:一、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对于就业选择的影响 (10)二、是否为非独生子女与结果无显著相关的工程 (11)三、关于与职业选择相关因素的分析.................... 15 结论18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就业选择的比较研究-- 以重庆市在读大学生为例摘要:在中国第一代独生子女开始进入职业领域的大背景下,本文利用问卷调查所得资料,定量描述了大学生在面临就业的情况下,对于就业的选择,对正在读大学的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职业选择方面的状况进行了比较,并探讨就业选择的影响因素。
研究结果表明,大学生总体的职业选择趋向多元化,独生子女青年与非独生子女青年在职业选择方面大部分不存在明显的差别,只有极少数几项存在差异。
关键词:大学生独生子女职业选择研究目的:独生子女越来越多,关于独生子女的负面报导也越来越多。
人们经常性的拿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进行比较。
为了了解当代大学生在就业方面的选择情况,探究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就业选择方面的差异,以及产生就业选择差异的原因。
一、独生子女的概念独生子女这一概念在不同的学科领域有不同的解释和界定。
《中国大百科全书》74卷社会学卷中对于独生子女的解释是:不论出生胎次如何,一对夫妇只生养有一个孩子,该孩子即属独生子女。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计划生育政策规定下列情况属独生子女:①一对夫妇生育两个子女以上只存活一个的;②再婚夫妇已有一个子女,婚后不再生育的;③一对夫妇只生育一个子女,不再生育第二个的。
相同BMI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男生身体素质的差异

s o i efl wig :nq ikp we x lso e urds o t i a c , h r t n ih itn i v ns sn h w t ol n s i u c o re po in rq i h r ds n e s ot i a d hg ne s e e t, i— nh o e t me y t
岘
- 兰
n
Dif r nc si o s iu i n be we n m a ec le e sude si n l - hid a fe e e n c n tt to t e l o l g t nt n Si g e c l nd No — i l - hid t hes m eBM I n sng e c l h t a
g e o l t d n sp ro e l h l etr t a o i g eo l t d n s y ti t mi a r q i d l n i— lt n ma e s e t e r d si t b t n n n sn lt n mae s e t, e n sa n e u r o g d s u f m g y e h u e
c n t u in b t e i g eo n o i g e o l o l g t d n swi o si t ewe n sn l t n a d n n s lt n ma ec l e s e t t a BM I t h a e e , i h man y t o n e u h e s me lv l wh c i l at
tesm elv la drv ae efl wigf dn s tedsrb t no I f l olg td nsi e eal h a e e, n e e ldt ol n n ig :h it ui f h o i i o BM ec l esu e t s n r l i o ma e g y n ag o o dt n tep r e tg ftesu e t t oma g r s7 % o o teeaec r i i ee csi o dc n io , h ecna eo td nswi an r lf uei 5 i h h i rs ;h r r et ndf rn e n a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调查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调查”----以南昌高校为例参赛团队:MIRACLE组长名称:邓艳君队员名称:张虹宇陈晓芬马丽平傅招能黎露摘要独生子女问题作为目前中国众多社会性问题之一,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组织教育及广泛的社会教育。
对独生子女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备十分重大的意义。
自从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就在一直攀升。
对于独生子女,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一个娇生惯养的群体,而事实上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有没有明显的差异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专门组成了一个调查小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
我们以南昌市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三所高校的6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进行在生活状况、情感、人际关系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南昌市高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性情况。
同时希望通过南昌市高校学生的状况来以点推面,反映我国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情况。
1、目的:从独生子女以及非独生子女群体的内在特征、横向及纵向研究等角度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关人际交往与生活情感方面的差异性。
2、方法:我们在江西省南昌市选择了三所高校,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调查,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我们在每所大学发放了200份问卷,根据收回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结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目录第一章调查项目概况 (1)1.1背景介绍 (1)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第二章调查方案 (2)2.1调查目的 (2)2.2调查对象 (2)2.3调查项目 (2)2.4调查表 (3)2.5 调查方式和方法 (3)2.6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 (4)2.7问卷的输入 (4)2.8质量控制 (4)2.9组织计划 (5)第三章数据概要及基本信息 (6)3.1基本数据概要 (6)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7)3.2.1是否是独生子女情况 (7)3.2.2性别信息 (8)第四章数据分析经济状况分析 (9)4.1 生活费差异 (9)4.2 经济来源 (9)4.3关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状况的比较 (11)4.4 结论分析 (11)第五章数据分析课内外活动参与情况分析 (12)5.1 与人相处情况 (12)5.2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 (12)5.3 参加兴趣班 (13)第六章数据分析情感方面 (14)6.1亲情方面的情况分析 (14)6.1.1是否记得父母生日 (14)6.1.2 通话频率 (14)6.1.3 工作后是否愿意和父母住 (15)6.2爱情方面的情况分析 (16)6.2.1 关于恋爱原因的分析 (16)6.2.2 关于择偶因素的分析 (16)6.2.3 恋爱态度 (17)第七章结论和建议 (18)7.1 结论 (18)7.2 相关建议 (19)附录 (20)附录1 调查问卷 (20)附录2 问卷体现的调查项目 (24)附录3 调查进度表 (25)附录4 参考文献 (26)第一章调查项目概况1.1背景介绍中国80年代以后,我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并把“优生优育”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大学毕业论文《独生子女及非独生子女人格性质差异》

分类号0212编号2013010231毕业论文题目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人格特质的差异研究学院教育学院专业应用心理学姓名班级学号研究类型研究综述指导教师提交日期 2 0 1 3 . 5 . 1 5原创性声明本人郑重声明:本人所呈交的论文是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独立进行研究所取得的成果。
学位论文中凡是引用他人已经发表或未经发表的成果、数据、观点等均已明确注明出处。
除文中已经注明引用的内容外,不包含任何其他个人或集体已经发表或撰写过的科研成果。
本声明的法律责任由本人承担。
论文作者签名:年月日论文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质的差异研究(天水师范学院教育学院甘肃天水 741000)摘要:本文主要探讨天水师范学院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人格特质差异。
研究采用16PF人格因素量表(修订版)对120名大学生进行测评。
研究结果表明:独生子女在聪慧性、兴奋性、侍强性、敢为性等因素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独子,在侍强性和敢为性两个因素上,差异极其显著(p<0.01);有恒性、幻想性、世故性、独立性、自律性等因素上独生子女得分低于非独生子女,在幻想性、独立性、自律性上差异显著。
在次级人格因素比较,除感情与机警型、心理健康因素外,独生子女在其它六个因素上的得分均高于非独生子女。
结论:天水师范学院独生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质具有差异性,并且独生子女在一定程度上优于非独生子女。
关键词:独生子女;非独生子女;大学生;人格特质;差异Abstract: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only child and non - only child personality differences. Study on using 16PF personality factor questionnaire (Revised Edition) were administered to 120 college students.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only child in intelligence, excitability, strong paternity, dare to and so on factor scores were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 only child, in strong paternity and dare to a factor of two, very significant difference (p<0.01); perseverance, fantasy, sophistication, independence, self-discipline factors such as the only-child score lower than non-only child, significantly in the fantasy, independence, self-discipline difference. In comparison with the secondary personality factors, in addition to affection and alertness, mental health factors, scoring the only child in the other six factors are higher than non-only child. Conclusion: personality only-child and non-only-child College of Tianshui Normal University has the difference, and the only child in a certain extent better than non-only child.Keywords: one-child non personality only-child differences of college students目录1、引言............................................ 错误!未定义书签。
北京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差别研究

北京高校大学生中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生育意愿的差别研究王银浩;刘菊芬【摘要】目的研究全面二胎政策放开后北京高校大学生生育意愿与其是否为独生子女的关系. 方法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北京部分高校大学生生育意愿,对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的生育意愿进行比较,探讨影响生育意愿的因素. 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非独生子女中理想孩子数量为2个的比例更高,在一孩生育时独生子女表现出更明显的性别倾向;多因素分析显示独生子女在一孩生育时更有性别倾向(OR=1.92,95%CI:1.25~2.97),研究生及以上(OR=1.94,95% CI:1.05~3.58)、家庭情况较差(OR=1.67,95% CI:1.10 ~2.54)的大学生更倾向于要男孩. 结论独生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理想生育数量、性别偏好等方面存在差异.【期刊名称】《中国生育健康杂志》【年(卷),期】2018(029)005【总页数】7页(P401-406,419)【关键词】生育意愿;独生子女;大学生【作者】王银浩;刘菊芬【作者单位】100191,北京大学医学部基础医学院;北京大学生育健康研究所/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生育健康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流行病与卫生统计学系【正文语种】中文自1978年实行计划生育政策之后,我国的独生子女数量迅速增加,研究显示截止到2013年底我国独生子女存量约为2.2亿[1]。
如此巨大的独生子女数量,在未来对于我国的生育水平会有非常重要的影响。
生育意愿是在一定时期的社会背景下生育在人们心理上的反映,影响着生育政策的制定,反之,生育政策也引导着人们生育观念的变化[2]。
我国2016年1月1日起正式实施全面两孩政策,人们的生育意愿或多或少将随之发生变化。
由于我国社会中的生育行为主要发生在20~30岁的青年身上,这些处于婚育年龄的青年群体的生育意愿对现实生育结果具有较大的影响[3]。
在现阶段国家教育水平迅速上升的情况下,未来大学生群体将成为主力军,2010—2012年,全国大学生毕业人数分别为630万、660万和680万[4],2013年全国普通高校大学生规模则达到699万[5],呈逐年递增的趋势。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调查”----以南昌高校为例参赛团队:MIRACLE组长名称:邓艳君队员名称:张虹宇陈晓芬马丽平傅招能黎露摘要独生子女问题作为目前中国众多社会性问题之一,关系到千家万户,涉及到教育学、社会学、心理学等多种学科,直接影响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组织教育及广泛的社会教育。
对独生子女的研究,无论是从理论上还是实践上,都具备十分重大的意义。
自从我国开始实施计划生育以来,我国独生子女的数量就在一直攀升。
对于独生子女,很多人都认为他们是一个娇生惯养的群体,而事实上他们到底是怎样的呢?他们与非独生子女之间有没有明显的差异呢?针对这些问题我们专门组成了一个调查小组,以调查问卷的方式来调查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
我们以南昌市南昌大学、江西财经大学、华东交通大学三所高校的600名学生作为研究对象,旨在通过对其进行在生活状况、情感、人际关系等多方面进行分析,以了解南昌市高校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性情况。
同时希望通过南昌市高校学生的状况来以点推面,反映我国大学生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差异性情况。
1、目的:从独生子女以及非独生子女群体的内在特征、横向及纵向研究等角度探讨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在关人际交往与生活情感方面的差异性。
2、方法:我们在江西省南昌市选择了三所高校,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调查,以发放调查问卷的方式获取数据,我们在每所大学发放了200份问卷,根据收回的问卷数据进行分析,得出结论。
3、结论:“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之间的差异并没有我们想象的那么大。
目录第一章调查项目概况 (1)1.1背景介绍 (1)1.2 研究思路及方法 (1)第二章调查方案 (2)2.1调查目的 (2)2.2调查对象 (2)2.3调查项目 (2)2.4调查表 (3)2.5 调查方式和方法 (3)2.6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 (4)2.7问卷的输入 (4)2.8质量控制 (4)2.9组织计划 (5)第三章数据概要及基本信息 (6)3.1基本数据概要 (6)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 (7)3.2.1是否是独生子女情况 (7)3.2.2性别信息 (8)第四章数据分析经济状况分析 (9)4.1 生活费差异 (9)4.2 经济来源 (9)4.3关于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消费状况的比较 (11)4.4 结论分析 (11)第五章数据分析课内外活动参与情况分析 (12)5.1 与人相处情况 (12)5.2参加课外活动的情况 (12)5.3 参加兴趣班 (13)第六章数据分析情感方面 (14)6.1亲情方面的情况分析 (14)6.1.1是否记得父母生日 (14)6.1.2 通话频率 (14)6.1.3 工作后是否愿意和父母住 (15)6.2爱情方面的情况分析 (16)6.2.1 关于恋爱原因的分析 (16)6.2.2 关于择偶因素的分析 (16)6.2.3 恋爱态度 (17)第七章结论和建议 (18)7.1 结论 (18)7.2 相关建议 (19)附录 (20)附录1 调查问卷 (20)附录2 问卷体现的调查项目 (24)附录3 调查进度表 (25)附录4 参考文献 (26)第一章调查项目概况1.1背景介绍中国80年代以后,我们“提倡一对夫妇只生一个孩子”,并把“优生优育”定为一项基本国策。
20多年来,我国已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独生子女群体,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在逐年增长,高校独生子女大学生比例已超过30%,来自城市的大学生中有90%是独生子女,作为一代人口的独生子女,在90年代中后期,开始进入大学校园。
与多子女家庭有所不同,成为一道独特风景线的“独生子女”群体是由特定国情的特定政策直接引发出来的一种大规模群体选择的结果,而对他们的教养不是单纯的身心成熟与发展问题,更带有丰富的历史文化以及现实特色。
大批独生子女的出现直接引发起人们对教育问题的反思,同时还包括家庭结构、人口比例以及社会问题,独生子女大学生的教育培养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的一项重要任务,即是说独生子女大学生是我国21世纪现代化建设的主体,肩负着极其重要的责任。
因此对独生子女大学生应予以更多的关注。
1.2 研究思路及方法(1)文献研究法。
在课题研究准备阶段,搜集、鉴别、整理,我们通过在报刊书籍和网络中搜集、整理有关教育教学理论及教育教学改革实践经验,加以认真学习总结,结合实际,确定了研究课题,并形成研究方案。
在研究过程中,还要进一步注意文献资料的积累、总结,坚持以先进的理念指导实践,以创造性的实践丰富理论的内涵。
(2)调查研究法。
在实验开始前实施前期调查,在实验的过程当中实施过程调查,在结题前进行效果调查,了解学生现状及发展情况,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和进行动态调整。
主要采用谈话、问卷、检测等形式进行。
(3)在抽样调查基础上运用定量与定性的方法,进行相关的数据分析与编码统计,进而寻求不同变量间的相关程度、分布频率及变化趋势等等,运用系统化的分析办法,详细阐述不同变量间的细微关系,这里包括对亲子关系、师生关系、社会适应、人格、智商、人际交往等角度的观察。
第二章调查方案2.1调查目的自1979年我国计划生育政策开始实施,便在社会上出现了“独生子女”这一群体。
据统计,目前我国独生子女人数已超过2亿。
近年来独生子女进入大学的比例已经达到30%,今后的比例还将越来越大。
西方教育哲学家曾经说过,大学是供年轻人沟通交往的平台。
那么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的在人际交往和情感等方面有没有差异?有何差异?这将是本项研究所探讨的。
我们希望通过这次调查,能让大学生明白自己在群体中各方面的优点和不足之处,优点发扬,缺点改进。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和价值观。
2.2调查对象我们在江西省南昌市选择了三所高校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调查: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
在每所大学各发了200份问卷。
2.3调查项目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生活方面的经济状况;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课内外活动的参与情况;独生子女与非独生子女大学生在情感生活方面的状况(包括亲情、爱情)。
2.4调查表图2-1 调查问卷的基本结构图具体调查问卷见附录2.5 调查方式和方法我们此次在江西省南昌市的三所高校进行了简单的随机抽样调查,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的全体学生为总体,在每所大学随机访问200名大学生,共计600份样本,用样本调查结果推断总体。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通过对抽样调查的个体发放问卷的方法。
2.6调查地点和调查时间调查时间:2013年11月15~17日15日我们小组成员集体在江西财经大学随机访问200名同学,并作了问卷调查;16日我们小组成员集体在南昌大学随机访问200名同学,并作了问卷调查;17日我们小组成员集体在华东交通大学随机访问200名同学,并作了问卷调查。
2.7问卷的输入在输入的过程建立统一的模板,以减少输入过程中的误差。
我们先把数据录入在excel软件中,在把数据导入spss软件中,然后分别在两个软件中进行了不同的数据分析。
在运用spss软件时,数据的录入过程中,我们遵循以下原则:1、凡是能数值化的数据都进行数值化;2、保证数据的原始性;3、保证数据文件中每个单元格都有值。
2.8质量控制在开展调查之前,由专业课教师对我们小组成员进行集中培训,讲授了调查中可能出现的突发情况和应对策略以及与被调查者基本的沟通技巧,保证在数据采集过程中的真实性、统一性、可靠性。
问卷回收之后,首先经过粗略的审核,剔除由于数据不完整等原因造成的无效问卷。
在其后的输入过程中继续对问卷的有效性进行进一步的审核。
2.9组织计划图2-2 组织计划图具体情况:小组共6名成员。
前期所有成员一起讨论,确定好要调查的主题。
分工收集资料来设计问卷,针对想要调查的内容来设计问卷中的问题,再由组长进行汇总整理,得到最终的问卷。
我们准备好了600份问卷,然后15号大家共同在江西财经大学发放问卷。
16号在南昌大学发发放问卷,17号在华东交通大学发放问卷。
把搜集到的问卷进行数据汇总,然后运用多种统计软件(SPSS,SAS,EXCEL等)进行数据分析。
最后大家一起努力填写调查报告。
第三章数据概要及基本信息3.1基本数据概要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的调查对象为在校大学生,我们在江西省南昌市选择了三所高校进行简单的随机抽样调查: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在每所大学各发了200份问卷,共发放问卷600份。
此次调查过程中,我们队员分成三组分别在江西财经大学、南昌大学、华东交通大学进行分卷发放。
数据的采集相对来说比较方便,但考虑到问卷回收率及问卷的有效率,我们主要采取一对一的校园拦截方式进行问卷调查,这在很大程度上增大了问卷的回收率及有效率。
此次调查经过为期一周的问卷发放及回收工作,总共发放问卷600份,回收问卷591份,有效问卷为590份。
表3-1 样本的发放与回收情况表3.2 调查对象基本情况3.2.1是否是独生子女情况由表与图可知,此次调查过程中有效数据共有590份,其中有234人是独生子女,占39.7%;356人是非独生子女,占60.3%。
表3-2 是否独生子女表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是234 39.7 39.7 39.7 否356 60.3 60.3 100 合计590 100 100图3-1 是否独生子女由此可以推算出在现代的大学生中独生子女的比例已远远超过30%。
并且还有继续增长的趋势。
3.2.2性别信息由表可知,我们此次随机抽样调查到的数据中,男女的人数分布为:男生322人,占54.6%;女生共有268人,占41.2%。
此次调查中男生人数略多于女生人数。
表3-3 性别频率百分比有效百分比累积百分比有效男322 54.6 54.6 54.6 女268 45.4 45.4 100 合计590 100 100图3-2 男女比例图第四章数据分析经济状况分析4.1 生活费差异我们通过使用spss软件,交叉分析第三个问题和第一个问题,综合比较独身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生活费上的差别,分析绘制了下图图4-1 独身子女和非独生子女在生活费上的差别通过图4-1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独生子女还是非独生子女的大学生,生活费在1000以下的更多。
但是可以看出,在1000~1500的生活费这个档次,独生子女人数下降的要比非独生子女人数下降的少,可见独生子女的生活条件还是要稍微优越于非独生子女的。
4.2 经济来源关于问卷中的第四个问题,大学生的主要经济来源,我们队搜集得到的600份数据进行分析。
在我们的问卷中关于经济来源我们设置了父母、校外兼职、自己的储蓄、投资理财、助学金这么几个选项,但搜集到的数据中有4份没有选,数据缺失,可能她们有其它的我们没有提到的经济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