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传学PPT
遗传学绪论PPT课件.ppt

2024/9/29
Genetics
33
DNA Replication: Propagating Genetic Information
➢What is gene? ➢Genes were shown to consist of substances
called nucleic acids.
2024/9/29
Genetics
28
2024/9/29
Genetics
29
3、The Human Genome Project: Sequencing DNA and Cataloguing Genes
➢Replication (复制) ➢Expression (表达) ➢Mutation (突变)
2024/9/29
Genetics
20
Key Points
➢Genetics is the study of the hereditary materials.
➢The hereditary material explains both the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among organisms.
2024/9/29
Genetics
22
1、Mendel: Genes and the Rules of Inheritance
2024/9/29
Genetics
23
2024/9/29
Mendel’s method involved hybridizing plants that showed different traits—for example, short plants were hybridized with tall plants—to see how the traits were inherited by the offspring.
遗传学——绪论 ppt课件

1961年,雅各布(F.Jacob)和莫诺根 (J.L.Monod)提出细菌中基因表达与调控 的操纵元模型
21
1966年,莱文伯格(M.W.Nirenberg)和柯 兰拉(H.G.Khorana)建立了完整的遗传密 码
20世纪30年代,研究者们提出杂种优势理 论
15
1930~1932年费希尔(R.A.Fisher)、奈特 (S.Wright)和霍尔丹(J.B.S.Haldane) 等奠定了数量遗传学和群体遗传学的基础
费希尔
16
1941年比德尔(G.W.Beadle)和泰特姆 (E.T.Tatum)证明了基因是通过酶而起作 用的,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的假说
遗传学——绪论 ppt课件
第一节 遗传学的研究对象和任务
2
研究的对象
遗传学所研究的主要内容是由母细胞到子细 胞、由亲代到子代,而细胞及其所含的染色 体则是生物信息遗传的基础。
5
DNA分子
6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任务
遗传学研究的任务在于:阐明生物遗传和变 异的现象及其表现的规律;探索遗传和变异 的原因及其物理基础,揭示其内在规律;从 而进一步指导动物、植物和微生物的育种实 践,防治遗传疾病,提高医学水平,造福人 类。
20世纪70年代,分子遗传学已成功地进行 人工分离基因和人工合成基因,开始建立 遗传工程这一新的研究领域
20世纪90年代初,实施“人类基因组计划” 21世纪,遗传学的发展进入“后基因组时
代”
22
第三节 遗传学的重要性
23
遗传学与进化论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 遗传学对于农业科学起着直接的指导作用,
遗传学课件全部完整版

多因子复杂性状受多个基因控制,每个基因作用较小,且易受环境 影响;而单基因性状通常受单一基因控制,遗传效应显著。
研究意义
揭示多因子复杂性状的遗传机制,为疾病预测、诊断和治疗提供理论 依据。
数量性状遗传学原理
数量性状定义
01
表现为连续变异的性状,如身高、体重等。
遗传基础
02
数量性状受多对基因控制,每对基因作用微小,呈累加效应。
克隆技术介绍
简要介绍动物克隆技术的原理、方法和应用实例。
伦理道德问题
探讨动物克隆技术所涉及的伦理道德问题,如生命尊严、生物多样 性、人类安全等。
社会影响与监管
分析动物克隆技术对社会的影响以及政府对相关技术的监管措施。
未来发展趋势预测
精准医学
随着遗传学研究的深入,精准医学将成为 未来发展的重要方向,实现个体化诊断和
RNA翻译的过程
RNA翻译是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在翻译过程中,核糖体识别 mRNA上的遗传密码,并根据密码子的顺序合成相应的氨基酸序列,从而合成蛋 白质。
基因突变与修复机制
基因突变的类型
基因突变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类型。这些突变可能导致遗传信息的改变,从而影响生 物体的性状和表型。
包括点突变、插入突变、缺失突变等。
对生物表型的影响
可能导致生物体形态、生理、生化等方面的 异常表现。
对蛋白质结构和功能的影响
可能导致蛋白质结构异常、功能丧失或获得 新的功能。
对生物进化的意义
是生物进化的原材料,为自然选择提供多样 性。
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
基因重组类型
包括同源重组、非同源重组等 。
染色体变异类型
DNA复制的特点
遗传学--ppt课件全篇

遗传密码与蛋白质的翻译
遗传密码
遗传密码的基本特性
• 遗传密码为三联体 • 遗传密码不重叠(少数例外),在一个mRNA上每个核苷
三点测交
干扰与并发
一个单交换发生后,在它邻近再发生第二个单交换的 机会就会减少,这种现象称为干扰或干涉 (interference,I )
对于受到干扰的程度,通常用并发系数或符合系数 (coefficient of coincidence,C )来表示
并发系数 = 实际双交换值 / 理论双交换值
非整倍体
超倍体(hyperploidy)
指体细胞中多若干条染色体的个体 超倍体的来源
• 由于减数分裂时个别染色体行为异常所致 n +1 配子与 n 配子结合形成三体(trisomy)
• 两个相同的 n + 1 配子结合形成四体(tetrasomy) 两个不同的 n + 1 配子结合形成双三体(double trisomy)
X三体综合征 Klinefelter (克氏)综合征
(又称小睾丸症)
超Y综合征
典型核型
45,X 47,XXX 47,XXY
47,XYY
主要特征
卵巢发育不全,呈索条状,不育,乳房不发育,蹼颈, 肘外翻 大多患者外表正常,内外生殖器、性功能一般正常,少 数卵巢功能异常。有生育能力或不育等
先天性睾丸不发育,智力低下,乳房发育等
Cy + +S
+S ×
Cy +
Cy +
Cy +
Cy +
+S
Cy - 果蝇翘翅基因
+S
医学遗传学(medical genetics)PPT课件

二、遗传病的概念
➢ 遗传病是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 ➢ 遗传物质包括染色体和基因。
三、遗传病的类型
单基因病 多基因病 染色体病 体细胞遗传病
遗传病的类型
(一)单基因病
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 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 3、X连锁显性遗传病 4、X连锁隐性遗传病 5、Y连锁遗传病 6、线粒体遗传病
2、基本由遗传因素决定发病,但是需要环境中一定的诱因才能发病。
苯丙酮尿症
蚕豆病(G6PD缺陷 )
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3、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对发病都有作用,其中遗传因素所起的 作用的大小称为遗传度。在不同的疾病中,其遗传度各不相同。 例如:
①唇裂、腭裂、先天性幽门狭窄等,遗传度70﹪以上,说明遗传 因素对这些疾病的发生较为重要,但环境因素也是不可缺少的。 精神发育障碍、精神分裂症等疾病也是如此。
5 Pˉ女婴患者 ( 猫叫综合征 ,5号染色体短臂缺失)
遗传病的类型
(四)体细胞遗传病
➢
➢ ﹡体细胞中遗传物质改变所致的疾病,称为体细胞遗传病。 ➢ 遗传物质的改变只发生在特异的体细胞,所以不向后代传递。 ➢ ﹡这类疾病包括恶性肿瘤, 因为各种肿瘤的发病都涉及到特
定组织中的染色体和癌基因或抑癌基因的变化,所以肿瘤是体 细胞遗传病。 ➢ ﹡白血病、自身免疫缺陷病以及衰老等。 ➢ ﹡在经典的遗传病中,并不包括这一类疾病。
演进优生学(积极优生学)
目前采用的方法: 人工受精 试管婴儿 单性生殖等
临床遗传学(clinical genetics)
第三节 遗传性疾病的概述
一、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二、遗传病的概念 三、遗传病的类型
一、疾病的发生与遗传因素和环境因素的关系
《遗传学》课件ppt课件

定律,建立了颗粒式遗传的机制(1866年 ) De Vries, Correns, Von Tschemak: 孟德尔 2011/1 定律再发现(1900年)
2. 遗传与环境对B性状的相对作用如何 ?
3. 如何解释同卵双生子中,两个性状 2011/1 之间符合度的差异?
性状的多基因决定与基因的多效性 表现度、外显率——基因表达的变异
表现度:一定环境下,某一突变个体基因型表 达的差异程度,果蝇Lobe Eyes小眼基因
外显率:一个基因型,有些个体表现一定表型 而另外一些不表现。
2011/1
1940-1952:细胞向分子水平过渡时期, 以微生物为研究对象,采用生化方法研 究遗传物质的本质及功能
1941,Beadle & Tatum* 一个基因一个酶 1944,Avery 细菌转化实验,证明DNA是遗
传物质 1952,Hershey* 噬菌体感染实验
2011/1
2011/1
一个细胞经减数分裂产生4个配子。在粗线期这个细 胞的细胞核含有5pg的DNA,则每个配子的DNA含量 为 pg。
2011/1
2011/1
被子植物有性生殖过程中由大孢子发育为 胚囊需要经过( ) A.1次减数分裂和2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核
B.减数分裂形成4核 C .3次有丝分裂形成8个核 D. 2次有丝分裂形成4个核
2011/1
2011/1
减数分裂特征
连续进行两次核分裂,而染色体只复制一次,结果形
成四个核,每个核含有单倍数染色体,即染色体减半 前期特别长,且变化复杂,重要事件包括同源染色体配对(联会
遗传学第八章数量遗传课件.ppt

F3的表现型方差:
33 VF3 4VA16VDVE
F4代的表现型方差:
77 VFr 8VA64VDVE
随着自交代数的增加,群体基因型方差中的可固
定遗传变异加性效应方差比重逐渐加大,而 不可固定的显性效应方差比重逐渐减小。
4. 回交世代的方差
B1群体: F1P 1 A aAA
其群体遗传组成: 1 AA 1 Aa 22
15
6
1
红粒有效基 6R 5R 4R 3R 2R 1R 0R 因数
红粒:白粒
63:1
小麦籽粒颜色生化基础:红粒基因R编码一种红色素合成 酶。R基因份数越多,酶和色素的量也就越多,籽粒的颜 色就越深。
当某性状由1对基因决定时,由于F1能够产生 具有等数R和等数r的雌配子和雄配子,所以
F1产生的雌配子与雄配子都各为,
两个方差加在一起 1 a 2 1 d 2 1 a 1 d a 2 1 d 2 1 a 1 d a 2 1 d 2 44 244 222
11 VB 1VB22VA2VD2VE
第四节 遗传率的估算及其应用
一、遗传率的概念
1、广义遗传率 遗传方差占总方差(表型方差)的比值
hB2
遗传方差 总方差
100 %
VG 100% VG VE
2、狭义遗传率:基因加性方差占总方差的比值
V P V A V D V I V E
h
2 N
基因加性方差 总方差
100 %
V A 100% VP
V A
VA VD VI
VE
100 %
二、遗传率的估算
•广义遗传率的估算
VE1 4VP11 2VF11 4VP2
第一节 数量性状的特征
遗传学(全套课件752P)ppt课件

遗传学(全套课件752P)ppt课件目录•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基因突变与修复•基因重组与染色体变异•遗传规律与遗传图谱分析•分子遗传学技术与应用•细胞遗传学技术与应用CONTENTSCHAPTER01遗传学基本概念与原理遗传学定义及研究领域遗传学定义研究生物遗传信息传递、表达和调控的科学。
研究领域包括基因结构、功能、表达调控,基因突变、重组、进化,以及遗传与发育、免疫、疾病等方面的关系。
遗传物质基础:DNA与RNADNA脱氧核糖核酸,是生物体主要的遗传物质,由碱基、磷酸和脱氧核糖组成。
RNA核糖核酸,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由碱基、磷酸和核糖组成。
遗传信息传递过程DNA复制在细胞分裂间期进行,以亲代DNA为模板合成子代DNA的过程。
转录以DNA为模板合成RNA的过程,发生在细胞核或细胞质中。
翻译以mRNA为模板合成蛋白质的过程,发生在细胞质中的核糖体上。
基因表达调控机制基因表达基因携带的遗传信息通过转录、翻译等过程转变为具有生物活性的蛋白质分子的过程。
调控机制包括转录水平调控(如转录因子、启动子等)、转录后水平调控(如RNA剪接、修饰等)和翻译水平调控(如蛋白质磷酸化、去磷酸化等)。
这些调控机制使得生物体能够适应不同的环境条件并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CHAPTER02基因突变与修复点突变包括碱基替换、插入和缺失。
染色体畸变包括染色体结构变异和数目变异。
03生物因素如某些病毒和细菌。
01物理因素如紫外线、X 射线等。
02化学因素如亚硝酸、碱基类似物等。
直接修复切除修复重组修复SOS 修复DNA 损伤修复机制01020304针对某些特定类型的DNA 损伤,通过特定的酶直接进行修复。
通过核酸内切酶将损伤部位切除,再利用DNA 聚合酶和连接酶进行修复。
在复制过程中,当遇到无法直接修复的DNA 损伤时,可通过重组机制进行修复。
当DNA 受到严重损伤时,细胞会启动SOS 修复机制,通过易错复制方式快速完成复制过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诱发
能够诱发基因突变的物理与化学诱 变剂也能诱发染色体结构变异。早 在1927年,穆勒就发现X线可以诱导 果蝇产生易位及其他结构变异
一、物理因素诱导
用于诱导染色体结构变异的物理因 素主要是电离辐射。在电离辐射的 作用下,染色体结构变异常常和基 因突变交织在一起
只需一次染色体折断的结构变异类型产 生的频率在一定范围内与辐射剂量成正 的配子体一般是败育的, 花粉尤其如此,胚囊的耐性比花粉略强
含缺失染色体的花粉即使不曾败育,在 授粉和受精过程中,也竞争不过正常的 雄配子,因此,缺失染色体主要是通过 雌配子而遗传
(2)如果缺失的区段较小,含缺失染色 体的个体可能存活下来。这类个体往往 具有各种异常表现,如人类第5染色体 短臂缺失杂合个体生活力差、智力迟钝 、面部小,患儿哭声轻,音调高,常发 出咪咪声,通常在婴儿期和幼儿期夭折
二、缺失鉴定
→在最初发生缺失的细胞内,可见到遗弃 在细胞质里无着丝粒的断片。但随着细 胞多次分裂,断片即消失
→顶端缺失的区段较长,可在缺失杂合体 的双线期检查交叉尚未完全端化的二价 体,看非姊妹染色单体的末端是否长短 不等
→中间缺失,且缺失的区段较长,则在缺 失杂合体的偶线期和粗线期,正常染色 体与缺失染色体所联会的二价体,常会 出现环形或瘤形突出(与重复的不同)
双着丝粒染色体就会在细胞分裂的后期 受两个着丝粒向相反两极移动所产生的 拉力所折断,再次造成结构的变异而不 能稳定
中间缺失染色体没有断头外露, 比较稳定,因而常见的缺失染色 体多是中间缺失的
(1)缺失杂合体:某个体的体细 胞内杂合有正常染色体及其 缺失染色体
(2)缺失纯合体:某个体的缺失 染色体是成对的
白色卵壳
图 6-2 缺失个体的染色体联会
若缺失区段微小,进行细胞学鉴 定非常困难,需要借助更精细的 细胞学、分子细胞学技术,如染 色体显带、原位杂交等,并结合 类似突变基因遗传分析的程序才 能完成。 缺失纯合体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不 会出现二价体配对异常现象。
三、缺失的遗传效应
(1)染色体的某一区段缺失了,其上原 来所载基因自然就丢失了,这是有 害于生物生长和发育的
→如果倒位区段比较短,则两侧区段正 常配对,而倒位区段与对应正常区段 保持分离,二价体上形成一个泡状
→若倒位区段不长,则倒位染色体与 正常染色体所联会的二价体就会在 倒位区段内形成“倒位圈”
→臂内杂合体在倒位圈内外非姊妹染 色单体之间发生交换,产生双着丝 粒染色单体,出现后期Ⅰ桥或后期 Ⅱ桥
图 6-10 倒位杂合体染色体联会图 与倒位杂合体联会复合体的电镜图
→ ClB测定法(Crossover suppress–
letha1–Bar technique)正是根据这一 点提出的
→果蝇ClB系是一种倒位杂合体的雌蝇
X+XClB
倒位区段内的一个隐性致死基因, 可使胚胎在最初发育阶段死亡
l
16A重复区段
X ------------------------------
二、利用易位疏花疏果,防治害虫
例如,一葡萄育种学家育成一个各方 面都表现优良的新品种,但就是该品 种的果实虽多但小。为了在短时间内 改良这一缺点,并且不改变其他优良 性状。试设计一种简单的方法。
利用易位的半不育效应可以有效地 控制害虫
三、果蝇的ClB测定法
→倒位杂合体的重组率下降,所以就把 倒位染色体上的倒位区段(In)作为抑制 交换的显性基因或标志,而把正常染色 体作为不能抑制交换的隐性标志
CB
抑制交换的倒位区段 显性棒眼性状,识别 倒位X染色体的存在
ClB测定就是利用 ClB∥X+雌蝇,测定
X染色体上基因的隐性突变频率
图 6-17 蝇ClB测定法示意图
四、利用易位创造玉米核不育系的双杂合 保持系
五、利用易位鉴别家蚕的性别
雄蚕吐丝量比雌蚕高20%–30%,质量好 其卵壳颜色受 第10染色体上 B基因控制,野 生型卵壳为黑 色(B)。诱导 突变可获得隐 性基因(b),
失染色体(臀内)→配子不育 →正常或倒位染色单体→配子可育 (3)降低倒位杂合体的连锁基因重组率
第四节 易位
一、易位类型及形成
易位:某染色体的一个区段移接到 其非同源的另一个染色体上
相互易位:非同源染色体间发生了区段 互换 (常见)
简单易位(转移):某染色体的一个臂内 区段嵌入非同源染色体的 一个臂内(少见)
→在染色体末端非重复区段较短时,重复区 段可能影响末端区段配对,可能形成二价 体末端不等长突出
图 6-7 重复杂合体染色体联会
三、重复的遗传效应
(1)剂量效应:随着细胞内基因拷贝数
增加,基因的表现能力和表现程度也会 随之加强,即细胞内基因拷贝数越多, 表现型效应越显著
例1 果蝇眼色:红色(v+) 朱红色(v)
重复杂合体: 某对同源染色体中,一条为重 复染色体而另一条为正常染色体
重复纯合体: 含有一对发生相同重复同源染 色体
二、重复鉴定
→若重复的区段较长,重复杂合体的重复染 色体和正常染色体联会时,重复区段就会 被排挤出来,形成环或瘤-重复圈或重复 环
→若重复区段很短,则联会时重复染色体区 段可能收缩一点,正常染色体在相对的区 段可能伸张一点,于是二价体就不会有环 或瘤突出,镜检时就很难
图 6-11 倒位圈内 交换与配 子败育机 制
三、倒位的遗传效应
(1)形成新的连锁群,促进物种进化 (2)倒位导致倒位杂合体的部分不育
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在倒位圈内外发生交换 ,产生四种交换染色单体:
→无着丝粒断片(臂内),后期Ⅰ丢失 →双着丝粒缺失染色单体(臂内),后
期桥折断→缺失染色体→配子不育 →单着丝粒重复缺失染色体(臂间)和缺
1,2/12,21 交替式,正常/易位-可育,1/2
月见草型相互易位杂合体为全育
→月见草、曼驼罗、风铃草、紫万年青
易位杂合体后期分离100%是交替式
(4)同倒位杂合体相似,易位杂合体邻 近易位接合点的某些基因之间的重 组率有所下降
某物种的二植株在减数分裂时均 呈六体环联会,用1•2、3•4、5•6 表示相应染色体。若这二个植株 的杂交后代出现1/4的个体具有3 个二价体,1/4的个体具有一个 四体环和一个二价体,1/2的个 体具有一个六体环,试表示这二 个植株的六体环结构。
第六节 染色体结构变异的应用
一、基因定位
1、利用缺失造成的假显性现象,可以 进行基因定位 →使载有显性基因的染色体发生缺失,
让其隐性等位基因表现“假显性” →对表现假显性的个体进行细胞学鉴定
,发现某染色体缺失了某一区段,就 说明该显性基因位于该染色体的缺失 区段上
用常规的连锁研究方法,不能 测定基因与着丝粒之间的距离 ,但使用顶端着丝粒染色体能 测定一个基因(如A)与着丝 粒之间的距离。试图示这一方 法。
猫叫综合征
(3)如果缺失的区段较小,可能会造成 假显性的现象
McClintock(1931): 玉米植株颜色紫色(Pl)、绿色(pl), 位于6#长臂外段
X射线
plpl PlPl
紫株732株 绿株2株
(细胞学鉴定该区段缺失了)
第二节 重复 一、重复类型及形成
重复:染色体多了自身的某一区段
顺接重复:重复区段与原有区段在染 色体上排列方向相同
图 6-14 罗伯 逊易位与染色 体融合
(3)玉米型相互易位杂合体为半不育 →玉米、豌豆、高粱、矮牵牛
花粉50%败育,胚囊50%败育, 结实率只有50% 由半不育植株的种子所长出的植株又会 有半数是半不育的,半数是正常可育的 易位杂合体后期分离时:
1,21/12,2 相邻式,重复缺失-败育,1/2 1,12/2,21
图 6-12 易位类型及形成
二、易位鉴定
1和2代表两个非同源正常染色体 12和21代表两个相互易位染色体
l–12–2–21的“+”字联会形象
图 6-13 相互易位杂合 体染色体联会 、分离与配子 育性
四体环 四体链
三、易位的遗传效应
(1)易位可使两个正常的连锁群改组为两个 新的连锁群,是生物进化的一种重要途径 。许多植物的变种就是由于染色体易位形成 的。直果曼陀罗的许多品系是不同染色体的 易位纯合体 (2)易位还可能导致物种染色体数目改变
2、利用易位进行基因定位
易位杂合体自交子代群体内, 1/4正常可育个体 2/4半不育易位杂合体 1/4可育易位纯合体
易位染色体的易位接合点相当于一个半不育 的显性遗传基因(T),正常染色体与易位接 合点相对的等位点,则相当于一个可育的隐 性遗传基因(t)。用两点或三点测验,根据 T–t与某邻近基因之间的重组率,确定易位 接合点在染色体上的位置
第三节 倒位
一、倒位类型及形成
倒位:染色体中发生了某一区段倒 转
臂内倒位(一侧倒位):倒位区段在染色 体的某一个臂的范围内
臂间倒位(两侧倒位):倒位区段内有着 丝粒,即倒位区段涉及染色 体的两个臂
图 6-9 倒位的类型与形成
二、倒位鉴定
→若倒位区段很长,则倒位染色体就可 能反转过来,使其倒位区段与正常染 色体的同源区段联会,两端区段则只 能保持分离状态
顶端缺失:缺失的区段为某臂的外端 某一整臂缺失了就成为 顶端着丝粒染色体
中间缺失:缺失的区段为某臂的内段
图 6-1 缺失的的类型与形成
顶端缺失染色体很难定型,因而较少见
(1)断头很难愈合,断头可能同另一 有着丝粒的染色体的断头重接, 成为双着粒染色体
(2)顶端缺失染色体的两个姊妹染色 单体可能在断头上彼此接合,形 成双着丝粒染色体
反接重复:重复区段与原有区段的排列 方向相反
图 6-5 重复的类型与形成
图 6-6 不等交换与果蝇16A区段重复形成
重复区段内不能有着丝粒,否则重复染色体 就变成双着丝粒的染色体,就会继续发生结 构变异,很难稳定成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