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测试题三
统编版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下册课时练习题 《陈情表》(含答案)

第9.1课《陈情表》课时同步练习班级:姓名:第一部分:文言基础练习1、下列各句中,没有通假字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B.而刘夙婴疾病,常在床蓐C.臣密今年四十有四D.皇天后土,实所共鉴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臣以险衅,夙遭闵凶.凶:不幸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祚:福分C.但以刘日薄.西山薄:浅薄D.本图宦达,不矜.名节矜:顾惜,爱惜。
3、下列各项中,加点词全都属于古今异义的一项是()①九岁不行..④臣欲奉诏奔驰..不许..⑤则告诉..②至于成立..③终鲜兄弟⑥州司..⑨过蒙拔擢....⑧臣之辛苦..临门⑦有所希冀A.①②④⑤⑦⑧B.①③⑤⑥⑧⑨C.②③④⑥⑦⑨D.①②⑤⑥⑧⑨4、下列句中的加点词,无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外.无期功强近之亲B.臣侍汤药,未曾废离.C.诏书切峻,责臣逋慢.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以”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是以.区区不能废远A.谨拜表以.闻B.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C.猥以.微贱,当侍东宫D.臣以.险衅,夙遭闵凶6、下列各项中,没有特殊句式的一项是()A.而刘夙婴疾病B.今臣亡国贱俘C.臣之进退,实为狼狈D.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7、下列各项中,对文化常识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表”是一种文书,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期,穿一年孝服的亲族。
功,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六个月)的亲族。
C.在古代,“拜臣郎中”“除臣洗马”中“拜”和“除”都是授予官职之意。
D.秀才:汉代所设选拔人才的一种科目,推举优秀人才。
与科举考试时的“秀才”不同。
8、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
(1)《陈情表》中“,”两句总写李密命运不好、小时不幸。
(2)《陈情表》中,李密写他的祖母常年有病不能自理的两句是:,。
(3)《陈情表》中,用“,”两句表现作者活着不惜牺牲性命为国出力,死后也要结草衔环来报答君王之恩。
【高中语文】《陈情表》同步练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

9.1《陈情表》同步练习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庄子》是战国中期思想家庄周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现存33篇;《逍遥游》是《庄子内篇》的首篇,在思想上和艺术上都可作为《庄子》一书的代表。
B.《楚辞》收集了战国时代屈原、宋玉和汉代贾谊等人的诗赋,这些诗歌运用楚地的诗歌形式、方言声韵,描写楚地风土人情,具有浓厚的地方色彩C.《陈情表》原题作“陈情事表”,是两晋时期文学家李密写给晋武帝的奏章,辞意恳切动人,后世有“读李令伯《陈情表》而不堕泪者,其人必不孝”的说法。
D.白居易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和陈鸿的唐传奇《长恨歌传》,均以唐玄宗和杨贵妃的爱情故事为题材,因为是悲剧结局,故以“长恨”名篇。
2.下列对古代文化常识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陈情表》中“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中的“秀才”指汉代以来选拔人才的一种察举科目,与后代科举的“秀才”含义不同。
B.三省六部制是中国古代封建社会一套组织严密的中央官制。
三省指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中书省负责起草诏令,门下省负责审查诏令,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
C.庄周,战国时思想家,道家学派的重要代表。
《庄子》是庄周和他的门人以及后学所著。
D.投笔,指投笔从军,后人把班固投笔于地、参军作战的故事叫做“投笔从戎”,比喻弃文从武,有志报国。
3.下面关于文言常识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刺史,原为朝廷所派督察地方之官,唐肃宗时期州郡长官为刺史。
B.优诏,由皇帝颁发的褒美嘉奖的诏书。
C.至德,唐肃宗在位时的一个年号,一个皇帝在位期间只使用一个年号。
D.表: 封建时代称臣子给君主的奏章,用以陈说忠心和愿望。
如《出师表》《陈情表》等。
4.《陈情表》中写道:“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这里的“东宫”指()A.皇帝B.皇后C.王爷D.太子5.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八星宿是中国古代天文学家为观测日、月、五星运行而划分的二十八个星区,用来说明日、月、五星运行所到的位置。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堂测试题试卷

《陈情表》课堂测试题试卷一、重点实词1.臣以险衅..:凶兆,厄运。
衅,征兆。
2.夙.遭闵凶.:夙,早。
这里指年幼的时候。
凶,不幸。
指丧父。
3.慈父见背..:背弃我。
这是死的委婉说法。
见,我。
4.舅夺.母志:改变。
5.门衰祚薄..:福分浅薄。
6.终鲜..兄弟:又缺少。
终,又。
鲜,少。
7.形影相吊.:慰问。
8.而刘夙婴.疾病:缠绕。
9.逮.奉圣朝:到。
10.前太守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察,考察后予以推荐。
举,举荐。
11.辞.不复命:辞谢。
12.辞.不就职:推辞。
13.拜.臣官职:授予官职。
14.除.臣洗马:拜官授职。
15.责臣逋慢..:逃避,怠慢。
16.寻.蒙国恩:不久。
17.则刘病日笃.:沉重。
18.晚有儿息.:子。
19.过蒙拔擢..:提拔。
20.臣具.以表闻:全部。
21.是以区区..不能废远.:拳拳,形容感情恳切。
远,远离。
22.愿陛下矜.悯愚诚:怜悯。
23.保卒.余年:终。
24.听.臣微志:听任,允许。
25.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尽。
二、重点虚词(一)见:①慈父见背:代词,我,自己。
②二州牧所见明知:动词,看见。
(二)以:1.连词,表因果:因为。
①臣以险衅。
②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③臣以供养无主。
④但以刘日薄西山。
2.连词,“无以”,无法。
①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
3.连词,表目的:来。
①谨拜表以闻4.动词,用。
①臣具以表闻。
②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
5.介词,表凭借:凭,按。
①猥以微贱。
(三)之:1.的,助词。
①外无期功强近之亲,内无应门五尺之憧。
②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③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
④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
2.用在主谓结构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助词。
①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四)于:1.介词,比。
①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2.引进动作行为的有关对象,不译,介词。
①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介词,给)三、通假字1.夙遭闵.凶。
高中语文《陈情表》课文复习测试题试卷

《陈情表》随堂检测一、选择题1.下列加点字注音正确的一组是()A、险衅.(xìn)祚.薄(zuò)床蓐.(rù)茕.茕孑立(qióng)B、洗.马(xǐ)逋.慢(bū)拔擢.(zhuó)终鲜.兄弟(xiǎn)C、优渥.(wò)期.功(qī)闵.凶(mǐn)逮.奉圣朝(dài)D、伪.朝(wèi)矜.悯(jīn)郎署.(shǔ)猥.以微贱(wè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错误的一项是()A.门衰祚薄..清化:清明的政治教化。
..祚薄:福分浅薄。
B.沐浴清化C.察.臣孝廉察:考察。
D.形影相吊.吊:安慰。
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在文中的意思,不正确的一项是()A.至于成立..清化沐浴:蒙受润泽。
..成立:成长,能自立。
B.沐浴C.拜臣郎中..盘桓:徘徊、逗留。
..郎中:医生的古称。
D.岂敢盘桓4.下列加点的成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A.一个远涉重洋、寄身美国、茕茕孑立....的中国弱女子,要控告有钱有势的美国地头蛇是何等艰难!B.在已经气息奄奄....的暮年,他坐在公园的石凳上沉思往事,突然发现自己所崇拜的偶像不过是个华而不实、自私自利的小人。
C.当一名人质实在是太累了,太紧张了,太朝不虑夕....了。
D.孤苦伶仃....的石家母子,冒着生命危险,把这把七星刀一直保存到解放。
5.下列各句翻译有误的一项是()A.逮奉圣朝,沐浴清化。
译:到了侍奉圣朝之时,我受到清明的政治教化的熏陶。
B.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译:先是太守逵察举我为孝廉,后来刺史荣举荐我为秀才,我因祖母无人供养,都表示辞谢,没有前往赴命。
C.诏书特下,拜臣郎中,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译:陛下特地下达诏书,任命我为郎中,不久又蒙朝廷的恩宠,不让我再给太子洗马。
D.猥以微贱,当侍东宫,非臣陨首所能上报。
译:凭我这样的微贱之人,担当侍奉太子的官职,我即使肝脑涂地,也无法报答皇上的恩宠。
2019学年高一语文必修3学业分层测评1陈情表含答案

A .诏书特下,拜臣郎中郎中:尚书省的属官..秀才:科举考试的一种身份 C .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告诉:报告、诉说D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区区:拳拳之心 A .前太守臣逵察臣孝廉B .拜臣郎中C .除臣洗马D .过蒙拔擢 A .臣具以表闻生物之以息相吹也B .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C .欲苟顺私情 苟非吾之所有D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学业分层测评 (一)陈情表[基础巩固层]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B .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解析 B 项,民间推荐的优秀人才。
【答案 B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项是()... .【解析 A 项,“察”为推荐;B 、C 、D 三项中的均为授予官职。
【答案 A3.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 .. . 【解析 A 项,均为介词“用”;B 项,介词,比/介词,被;C 项,副词,姑且/连词,如果;D 项,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代词,这些。
【答案 A4.下列句子中,选出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A .臣以险衅,夙遭闵凶C .暴秦之欲无厌B .孰为汝多知乎D .非臣陨首所能上报【解析 A 项,“闵”同“悯”;B 项,“知”通“智”;C 项,“厌”通“餍”。
【答案 D例:将军身被坚执锐A.夙遭闵凶B.猥以微贱C.凡在故老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③5.下列句子中,选出与例句中加点词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解析例句与A、B、C三项均为形容词用作名词,D项为形容词用作动词。
【答案D[阅读提升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题。
周维城传[清]张惠言嘉庆元年,余游富阳,知县恽侯请余修县志,未及属稿,而恽侯奉调,余去富阳。
富阳高傅占,君子人也,为余言周维城事甚具,故为之传,以遗后之修志者。
周丰,字维城,其先绍兴人,徙杭州,世为贾,有资。
父曰重章,火灾荡其家,流寓富阳。
2019_2020学年高中语文课堂限时练7陈情表(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5

课堂限时练(七)(时间:45分钟总分:37分)一、语言文字积累(12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传统中国画在世界美术领域________,在内容和艺术创作上,体现了中国古人对自然、社会等方面的独特认识。
( ),这一体系筑基于中国的哲学,得益于中国汉字反映的思维方式,基本特点是不以模拟再现客观世界为根本追求,而是以实现个体的精神超越和群体精神的有序和谐为终极关怀。
其独具特色的笔墨语言,与客观现实不即不离,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讲求绘画性又更重视文化性,在“________”追求犹如诗歌中________般的神韵。
使用的宣纸、水墨、毛笔等绘画工具非常敏感,能将宇宙万物和内心波澜的精微处表现得________。
在精神失衡、物欲高涨的后工业社会,富有写意精神的传统中国画,对于实现人类对艺术的人文关怀,具有大可发扬的超前价值。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独树一帜似与不似之间羚羊挂角恰到好处B.独树一帜形散神凝之中萧然物外恰到好处C.别具一格似与不似之间萧然物外恰如其分D.别具一格形散神凝之中羚羊挂角恰如其分答案 A解析第一空,独树一帜: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指自成一家;别具一格:另有一种风格。
根据语境可知此处是在说“传统中国画”单独树立起一面旗帜,自成一家,所以相较而言,“独树一帜”更恰当。
第二空,根据前文“与客观现实不即不离,立足视觉又超越视觉”可知,谈的是绘画与现实的相似性的问题,因此应选择“似与不似之间”。
第三空,萧然物外:形容极为超脱,不为俗情杂务所烦扰,对象是人;羚羊挂角:羚羊夜宿,挂角于树,脚不着地,以避祸患。
旧时多比喻诗的意境超脱。
此处修饰的对象为“神韵”,所以应该用成语“羚羊挂角”。
第四空:恰到好处:正好达到适当的地步;恰如其分:说话或办事正合分寸。
此处语境意在说明“表现得”怎样,正好是达到适当的地步,所以,选“恰到好处”。
故选A 项。
2.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语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在不断演进中,传统中国画既保持了传统基因,又吸取了异质文化的因素,写意美学体系完整B.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并吸取异质文化的因素,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C.写意美学体系是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保持传统基因、吸取异质文化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D.传统中国画在不断演进中形成了完整的写意美学体系,保持了传统基因,吸取了异质文化因素答案 B解析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
高中语文(新人教版)选择性必修下册课后习题:陈情表 项脊轩志(课后习题)【含答案及解析】

第三单元9陈情表项脊轩志课后篇巩固提升一、夯实基础1.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听.臣微志听:判断B.门衰祚.薄,晚有儿息祚:家门,家庭C.室始.洞然始:才D.客逾庖而宴.宴:宴请项中“听”应为“应许”,B项中“祚”应为“福分”,D项中“宴”应为“吃饭”。
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全都不同的一项是()①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②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③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④岂敢盘桓,有所希冀..⑤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⑥三五..之夜⑦庶刘侥幸..,保卒余年A.①③⑤B.②④⑥C.①②⑥D.③⑤⑦“不行”古义指不能走路,②“成立”古义指成人自立,⑥“三五”古义指农历每月十五。
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相同的一项是()A.门衰祚薄.世情薄.,人情恶B.臣少.仕伪朝主人何为言少.钱C.臣生当.陨首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D.无以终.余年衣带渐宽终.不悔项,均为形容词,浅薄;B项,形容词,年轻/形容词,不多;C项,动词,应当/介词,在;D项,动词,度过,使……终了/副词,终究。
4.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B.{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轩凡四遭火,得不焚C.{久之,能以足音辨人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有则改之,无则加勉项,副词,用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怎么样/介词,表被动。
B项,都是副词,“共”。
C项,介词,凭/连词,相当于“而”,表修饰。
D项,连词,表转折,可是,但是/连词,就。
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用法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非臣陨首所能上.报A.历职.郎署B.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C.臣具以表闻.D.是以区区不能废远.项和例句均为名词作状语;A项,名词活用作动词;C项,动词的使动用法;D项,形容词活用作动词。
6.下列各项对文学、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归有光,字熙甫,号震川,世称震川先生,他的作品对后来的“桐城派”散文影响很大。
新教材高中语文第3单元陈情表课后习题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含答案)

新教材高中语文部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陈情表课后·训练提升一、语言运用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行年四岁,舅夺.母志夺:改变。
B.茕茕孑立,形影相吊.吊:安慰。
C.寻蒙国恩,除.臣洗马除:授官。
D.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薄:落下。
项,薄:迫近。
2.下列句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生孩六月,慈父见.背君既若见.录,不久望君来B.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师道之.不传也久矣C.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D.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于其身也,则.耻师焉项,用在动词前,有指代作用,可译为“我”。
B项,助词,的;助词,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
C项,介词,因为。
D项,连词,表转折关系,可译为“但是”“却”。
3.下列句子不属于被动句的一项是( )A.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B.而刘夙婴疾病C.吾属今为之虏矣D.州司临门,急于星火项是介词结构后置。
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与现代汉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B.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C.郡县逼迫..,催臣上道D.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项,古义指不能走路;今义指不可以。
B项,古义指辛酸悲苦;今义指辛劳苦累。
C项,紧紧地催促,古今同义。
D项,古义指申诉(苦衷);今义指说给人,使人知道。
5.对下列词语相关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期功强近”中的“期”指穿一年孝服的亲族;“功”指穿大功服(九个月)、小功服(五个月)的亲族。
B.“察臣孝廉”“举臣秀才”中的“察”“举”是推荐的意思,这是古代的察举制,汉代开始,推举孝顺父母、品行方正的人担任官职。
C.“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情谢贺。
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D.“除臣洗马”中的“除”是授予官职;“拜臣郎中”中的“拜”也是授予官职,两者没有实质的区别,可以换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陈情表》课时作业三一、语言文字运用1.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 .陨.首(y ǔn) 切峻.(j ùn) 猥.以微贱(w èi) B .矜.育(j īn) 宦.达(hu àn) 刘病日笃.(d ù) C .希冀.(j ì) 优渥.(w ò) 过蒙拔擢.(zhu ó) D .盘桓.(yu án) 侥.幸(ji ǎo) 气息奄.奄(y ǎn) 答案 C解析 A 项“猥”读w ěi 。
B 项“笃”读d ǔ。
D 项“桓”读hu án 。
2.对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 .行年四岁,舅夺.母志 夺:夺取 B .而刘夙婴.疾病 婴:缠绕 C .臣具以表闻.,辞不就职 闻:使知道 D .臣欲奉诏奔驰,则刘病日笃.笃:沉重 答案 A解析 夺:改变。
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与例句加点词活用类型相同的一项是( ) 例句:历职.郎署 A .猥以微贱..,当侍东宫 B .臣少多疾病.. C .外.无期功强近之亲 D .则刘病日.笃 答案 B解析 B 项和例句加点词均为名词作动词。
A 项形容词作名词。
C 项方位名词作状语。
D 项名词作状语。
4.对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①臣以.险衅,夙遭闵凶②臣以.供养无主,辞不赴命 ⎩⎨⎧ ③零丁孤苦,至于.成立④州司临门,急于.星火 A .①和②不同,③④相同B .①和②相同,③④也相同C .①和②相同,③④不同D .①和②不同,③④也不同答案 C解析①②两个“以”都译为“因为”;③中的“于”译为“到”,④中的“于”译为“比”。
5.在下面一段话空缺处依次填入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李密为什么“辞不就职”呢?________有这样三个原因:第一,李密确实有一个________祖母刘的问题,像文章中说的“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第二,李密是蜀汉旧臣,自然有怀旧的思想,况且他还认为汉主刘禅是一个“可次齐桓”的人物,对于晋灭蜀汉是有一点不服气的。
第三,古人讲:做官________。
皇帝高兴时,臣为君之心腹;皇帝不高兴时,臣为君之土芥。
出于历史的教训,李密不能没有后顾之忧。
A.大致扶养如履薄冰B.大致供养如履薄冰C.大约扶养小心翼翼D.大约供养小心翼翼答案 B解析大致:指就主要方面说;大体上。
大约:在数、量或时间上接近精确;近似。
表示有很大的可能性。
供养:供给长辈或者年长的人生活所需;赡养。
扶养:广义的扶养是指一定范围的亲属间相互供养和扶助的法定权利义务。
它没有身份、辈分的区别,是赡养、扶养、抚养的统称。
狭义的扶养专指夫妻之间和兄弟姐妹等平辈亲属之间相互供养和扶助的法定权利义务。
如履薄冰:像走在薄冰上一样。
比喻行事极为谨慎,存有戒心。
小心翼翼:严肃谨慎。
本是严肃恭敬的意思。
现形容谨慎小心,一点不敢疏忽。
6.下列各项有关古代文化常识的叙述,有误的一项是( )A.“表”是一种奏章,用于臣下向君主陈请谢贺。
因为“表”的阅读对象是皇帝,所以一般都态度诚恳,措辞谦恭。
B.古代丧礼,凡为祖父母、叔伯父母、兄弟姐妹、妻子服丧一年,叫“功服”。
C.刺史是古代的官名,不同朝代刺史的职权不同。
在晋朝时是州的最高行政长官。
D.“孝廉”“秀才”都是汉代以来推荐人才的科目。
明清科举考试中,以生员为秀才,以举人为孝廉。
答案 B解析服丧一年应为“期服”。
7.阅读下文,选出与文意相近的一项( )一颗愁苦郁闷的心,会因为找到另一颗与它感觉相同、并且能分享其感受的心而获得安宁,就像两个同样离开自己国家远走他乡的陌生人,一旦相遇便倍感亲切,这个道理就在于心灵,若是为悲伤之苦所拉近,就不会再因逸乐和虚荣而疏远。
在心灵上,悲伤的联系往往比喜悦来得强固;也只有以泪洗过的爱情,才能够保持着纯美到永远。
A.爱人者,人恒爱之B.己立立人,己达达人C.同舟共济,安危势同D.兔死狐悲,物伤其类答案 D二、名句填空8.(1)外无期功强近之亲,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形影相吊。
(2)臣欲奉诏奔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3)但以刘日薄西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愿陛下矜愍愚诚,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________________。
答案(1)内无应门五尺之僮茕茕独立(2)则刘病日笃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3)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4)听臣微志庶刘侥幸死当结草三、阅读理解(一)课内阅读阅读课文选段,完成9~12题。
伏惟圣朝以孝治天下,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况臣孤苦,特为尤甚。
且臣少仕伪朝,历职郎署;本图宦达,不矜.名节。
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但以刘日薄.西山,气息奄奄,人命危浅,朝不虑夕。
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祖母无臣,无以终余年。
母孙二人,更相为命。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
臣密今年四十有四,祖母刘今年九十有六,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臣之辛苦,非独蜀之人士及二州牧伯所见明知,皇天后土,实所共鉴。
愿陛下矜愍愚诚,听臣微志,庶刘侥幸,保卒余年。
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
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9.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凡.在故老,犹蒙矜育凡:凡是B.不矜.名节矜:顾惜C.但以刘日薄.西山薄:迫近D.愿.乞终养愿:愿意答案 D解析愿:希望。
10.下列句子的句式特点,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是造物者之无尽藏也A.是臣尽节于陛下之日长B.今臣亡国贱俘C.臣无祖母,无以至今日D.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答案 B解析B句和例句均为判断句。
11.下列对文中内容的分析和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作者肯定了晋朝统治者能以孝道来治理天下,赞扬了他们对前朝做官的故旧老人优待抚育的做法。
B.作者曾在蜀汉做官,他表示自己那时做官,并不是为了显赫的地位,也不是为了名节。
C.“乌鸟私情,愿乞终养。
”作者用了“乌鸦反哺”的典故,表达要为祖母养老送终的愿望。
D.“臣生当陨首,死当结草”句中“结草”的典故来自于《左传》,主要表达“死后报恩”的意思。
答案 B解析理解有误,作者是说当时做蜀汉的郎官,本来就希望得到更为显达的官职,并不是顾惜自己的名誉节操。
12.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今臣亡国贱俘,至微至陋,过蒙拔擢,宠命优渥,岂敢盘桓,有所希冀!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臣不胜犬马怖惧之情,谨拜表以闻。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我现在是卑贱的亡国之俘,十分卑微浅陋,受到过分的提拔,恩惠优厚,怎么敢徘徊不前,而有什么非分的企求呢!(2)我怀着像犬马一样不胜恐惧的心情,恭敬地把表呈上。
(二)拓展阅读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3~16题。
李密传李密,字令伯,武阳人也,一名虔。
父早亡,母何氏醮。
密时年数岁,感恋弥至,烝烝①之性,遂以成疾。
祖母刘氏,躬自抚养,密奉事以孝谨闻.。
刘氏有疾,则涕泣侧息,未尝解衣,饮膳汤药必先尝后进。
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②。
少仕蜀,为郎。
数使吴,有才辩,吴人称之。
蜀平,泰始初,诏征为太子洗马。
密以祖母年高,无人奉养,遂不应命,乃上疏《陈情表》。
帝览之曰:“士之有名,不虚然哉!”乃停召。
后刘终,服阕.,复以洗马征至洛。
司空张华问之曰:“安乐公③何如?”密曰:“可次齐桓。
”华问其故,对曰:“齐桓得管仲而霸,用竖刁而虫流。
安乐公得诸葛亮而抗魏,任黄皓而丧国,是知成败一也。
”次问:“孔明言教何碎?”密曰:“昔舜、禹、皋陶相与语,故得简雅;《大诰》与凡人言,宜碎。
孔明与言者无己敌.,言教是以碎耳。
”华善之。
出为温令,而憎疾从事,尝与人书曰:“庆父不死,鲁难未已。
”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密有才能,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乃迁汉中太守,自以失分怀怨。
及赐饯东堂,诏密令赋诗,末章曰:“人亦有言,有因有缘。
宫无中人,不如归田。
明明在上,斯语岂然!”武帝忿之,于是都官从事奏免密官。
后卒于家。
(选自《晋书·李密传》,有删改)注①烝烝:热切的样子,形容李密对母亲思念之深。
②游夏:孔子的学生子游、子夏,品格好,资质高。
③安乐公:刘备之子刘禅。
13.对下列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后刘终,服阕.阕:停止,完B.密奉事以孝谨闻.闻:闻名,出名C.孔明与言者无己敌.敌:敌对D.常望内转,而朝廷无援.援:靠山答案 C解析敌:相等。
14.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 )A.李密从很小就懂得尽孝道。
他幼年丧父,母亲何氏再嫁,年仅几岁的李密深切地思念双亲,不能自已,以至忧思成疾。
B.晋武帝读了李密婉拒朝廷征召的《陈情表》后,赞扬他是个名副其实的真名士,并答应了他的请求。
祖母去世后,李密守丧期满,晋武帝再次征召他到洛阳担任太子洗马。
C.李密认为安乐公刘禅是个仅次于齐桓公的君主,理由是刘禅和齐恒公成败的原因是一样的。
司空张华对他的这个见解很是信服。
D.借皇上东堂赐宴饯别之机,李密赋诗一首,诗的末尾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
晋武帝为此很生气,都官从事见机行事,马上奏请皇上免去李密的官职。
答案 D解析“表明了他想回家种田的愿望”有误,李密想入朝为官,并希望得到升迁,但因朝廷中无靠山未能如愿,而被调任汉中太守,他心怀不满,作诗发牢骚。
15.把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暇则讲学忘疲,而师事谯周,周门人方之游夏。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2)从事白其书司隶,司隶以密在县清慎,弗之劾也。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答案(1)(李密)有空闲的时候就讲学忘记疲劳,并且像对待老师一样侍奉谯周,谯周的学生把他和子游与子夏并列(认为他是很有才华的人)。